親子關系中自我身份錯誤定位的情況
發(fā)布時間:2021-07-27 幼兒園的自我總結報告 幼兒園說課稿中的學法 幼兒園教師情況分析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識特別強,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時,總會自以為是地把自己視為孩子的老師,不停地指指點點,而忽視良好親子關系的構建,于是父母在越位當老師的同時,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通常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自我身份錯誤定位的情況:
1、越位yjs21.COm
即父母對自己不該負的責任進行越界干涉
諸如孩子不吃飯時,我們總是追著喂;孩子不寫作業(yè)時,我們總是在一旁陪著寫;孩子間發(fā)生點小糾紛,我們就急著出面找對方去算賬,等等。父母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本質(zhì)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體是孩子自己的,吃飯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個靈魂固有的能力,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這種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錯了邏輯,顛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現(xiàn)狀和表現(xiàn)作為教育的起點,只想著采取各種辦法去“對付”、“管教”孩子。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現(xiàn)狀和表現(xiàn)往往是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導致的結果。因為我們總是追著喂,所以孩子可以不準時吃飯。因為我們總是陪著孩子寫作業(yè),所以孩子可以不單獨完成。因為我們總是出面替孩子解決問題,所以阻礙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會性的發(fā)展。最終的結果是導致孩子認為:飯是吃給媽媽看的,作業(yè)是給媽媽做的,朋友是給媽媽交的,孩子自己永遠不會分清自己的界限,負起自己的責任。
小結:父母負起自己的責任不越位,承擔自己的義務,守住自己的界限,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是構建良好親子關系和教養(yǎng)孩子的前提。
2、失位
即父母自己該履行的教育責任沒有履行
常常聽到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抱怨自己的父母幫忙帶孩子帶出了各種問題,然而我們是否反省過,教養(yǎng)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我們有什么資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們的觀念和方式去帶我們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觀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幫忙帶孩子,我們就該心懷感激了,怎么還能抱怨他們或要求他們改變?
其實,隔代教育是個偽問題,本質(zhì)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后,內(nèi)心還沒有長大,沒有負起自己的責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是我們的失位在先,才導致了老人的越位。
再比如,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停地吃糖,或不停地看動畫片。然而,想不想吃糖或看動畫片是孩子的事,允不允許,給不給孩子吃糖、看動畫片就是父母的事了。
我們做父母的沒守住自己的界限,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犯錯的環(huán)境和機會,卻去怪兩三歲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嗎?這就相當于你把一只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訴這些狼,你們不能吃羊,誰吃誰不是好狼。難道不是我們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可以隨手觸及糖的環(huán)境嗎?難道不是我們習慣了把孩子托管給電視、電腦,而很少親子陪伴、交流,導致孩子癡迷于動畫片或電子游戲的嗎?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們先負起自己的責任,而不能失位于父母這一職責。
小結:父母對自己的身份角色有清晰的定位,該履行的責任不失位,不該自己負的責任不越界干涉,是進行有效家庭教育的保障。
越位或失位,通常都不是孤立的
往往一種越位行為的背后,都有一種失位,而一種失位行為的背后,都有一種越位。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識特別強,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時,總會自以為是地把自己視為孩子的老師,不停地指指點點,而忽視良好親子關系的構建,于是父母在越位當老師的同時,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親子鑒定會不會有錯誤的時候?
親子鑒定有沒有出錯的時候?
親子鑒定本質(zhì)上也是一項基于遺傳學基本原理和統(tǒng)計學計算的技術,最后由專業(yè)鑒定人做出判斷并給出鑒定結論,當然會存在出錯率。
目前在刑事技術和司法鑒定領域,最主流的用于個體識別和親子鑒定的遺傳標記叫做短片段重復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
這是一種重復單位為2-6bp,重復次數(shù)為幾到幾百(甚至上千)基因序列,在人類DNA總量中占約5%。產(chǎn)生主要是DNA復制過程中滑動,或復制和修復時滑動鏈與互補鏈堿基錯配,導致一個或幾個重復單位的缺失或插入。STR遺傳符合孟得爾遺傳定律。
STR的長度,即同一個基因座有若干種不同種類的重復次數(shù),在不同人之間具有比較廣泛的多態(tài)性,有的還與遺傳疾病相關。比如亨廷頓舞蹈癥就是一個典型的STR疾病。該疾病相關基因里有一串以CAG三個堿基為重復單元的STR序列,正常人一般有6-34個重復,而亨廷頓舞蹈癥患者有35-180個重復,且重復次數(shù)越多,患病年齡越早。
STR在親子鑒定上的應用
大概可以理解為:我們?nèi)祟愂嵌扼w,所以假設媽媽的基因座A的STR重復次數(shù)分別為10、11次,爸爸的基因座A的STR重復次數(shù)為12次、14次,隔壁家王叔叔的基因座A的STR重復次數(shù)分別為9、15次,孩子的基因座A的STR重復次數(shù)分別為10、15次。
那么孩子基因座A的10是來自媽媽的,15可能是來自王叔叔的,所以這個孩子有可能是王叔叔所生的……
準確率高嗎?
在實際親子鑒定操作中,所檢測的STR基因座會在十幾個以上甚至達到三四十個,而且這些基因座經(jīng)過了嚴格的選擇和驗證,在人類中親子代的突變率相對較低。
通過似然比計算,鑒定結論準確率還是很高的。然而人類數(shù)量畢竟龐大,親子代就出現(xiàn)STR基因突變的情況并不少見,這時候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為親生,除了復雜的統(tǒng)計學計算就是看鑒定人本身的經(jīng)驗和水準了。
對于多少個突變能算親生,多少個就不算了,業(yè)內(nèi)其實沒有非常嚴格統(tǒng)一的標準,存在鑒定錯誤的可能性。
還有哪些親子鑒定的手段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親子鑒定所能采取的手段選擇是多樣的。比如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其突變概率比STR低100,000次,親子兩代間的突變可能性極低,非常適用于親緣關系認定。
還有現(xiàn)在全基因組測序成本也降低了,做個全測序分析,由于理論知識和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帶來的鑒定錯誤會大大降低,在常規(guī)情況下幾乎不會出錯。
有沒有非常規(guī)情況?
什么是非常規(guī)情況呢?
比如嵌合體:即在胎兒最初發(fā)育的過程中,母親子宮里的胚胎其實不止一個,但由于某些原因其中一個胚胎把另一個吸收了,變成了自身的一部分,最后生下來的這一個孩子身上便帶有兩套不同的遺傳密碼。
一個典型的例子:有報道稱有名男子做親子鑒定后發(fā)現(xiàn)孩子不是自己的,和妻子鬧離婚,妻子指天發(fā)誓孩子一定是他親生的,幾經(jīng)波折找了好幾個醫(yī)院研究所,最后才發(fā)現(xiàn)男子是嵌合體,其生殖系統(tǒng)的基因和身體其他部分并不相同,來自當年被他吸收掉的他的異卵雙胞胎兄弟。
所以他生出的每一個孩子雖然是親生的,基因卻都是他早就不存在了的兄弟的……報道真假不知,但理論上是可以發(fā)生的。
再比如癌癥患者的腫瘤組織基因會有一些突變,骨髓移植患者血液里細胞的基因和本身的也會不同;這些基因的變化和親子遺傳并沒有關系,在并不充分了解疾病背景的前提下去進行親子鑒定(一般都是采集血液進行鑒定),會存在誤判的可能性。
如果能夠采集多種樣本(同時采集血液、唾液、帶有毛囊的頭發(fā)、表皮細胞),基本能夠消除這種情況下的鑒定出錯的可能性。不過由于成本比較高,很少有人會這樣做。
需要做親子鑒定的情況
親子鑒定就是利用法醫(yī)學、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理論和技術,從子代和親代的形態(tài)構造或生理機能方面的相似特點,分析遺傳特征,判斷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否是親生關系,是法醫(yī)物證鑒定的主要組成部分。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血型或DNA測試等鑒定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緣關系。如父母血液、毛發(fā)、唾液、口腔細胞及骨頭等都可以做親緣鑒定。
鑒定原因
進行親子鑒定的主要原因: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加上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的改變,使得現(xiàn)代生物科技水平和需求不謀而合。由于自由化和人們對性別關系的開放,倫理的輕視,人生的生活方式等變化,導致許多夫妻結婚后都擔心孩子是不是自已的,大部分是丈夫懷疑孩子是否親生,還有的是懷孕前不止與一個人有過性關系的女性,她們?yōu)榱烁闱搴⒆拥恼嬲赣H是誰,懷著孕就提出鑒定,如果父母血液、毛發(fā)、唾液、口腔細胞及骨頭等不存可以做親緣鑒定。
司法親子鑒定
遺產(chǎn)繼承糾紛要確定是否親生關系;
強奸犯的認定;認領被拐賣兒童;未婚先育落戶,超生落戶、無法提供出生證明;遇難者(空難、海嘯等)身份無法辨認;撫養(yǎng)權糾紛;
個人親子鑒定
懷疑子女不是親生;懷疑醫(yī)院產(chǎn)房或育嬰室調(diào)錯新生兒;失散的家庭成員認親;
親子鑒定還包括:親緣鑒定(父系或母系),移民鑒定等
根據(jù)鑒定目的的不同,親子鑒定可以分為司法鑒定和個人鑒定。
1、個人親子鑒定本身就是不公開的,所以鑒定委托人有權不提供任何證件。樣本可以自行取樣,送到專業(yè)鑒定機構,其鑒定結果僅提供給鑒定委托人。鑒定結果可以作為民事訴訟中的證據(jù)。
2、司法親子鑒定是完全公開的,必須鑒定委托人父、母、孩子三方同意,面對面到場,帶齊相關有效證件包括身份證,戶口本等。鑒定結果可以用做司法用途(上戶口、辦移民、打官司等),也可以做為法庭上的呈堂證供。
1)司法鑒定只能適用于訴訟活動,是在特定的訴訟審判程序過程中,由法官啟動的一項科學鑒定活動。換言之,不參與訴訟活動的,也就是不在法庭打官司,就不需要做司法親子鑒定;需要打官司,訴訟到法院后,由法院啟動的鑒定,才叫司法鑒定。
2)司法鑒定活動必須遵循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進行,程序違法的鑒定結論不能成為鑒定材料。
司法親子鑒定是指需要把鑒定報告提供給法院、公安機關、公證處以及出入境管理處等司法機構的一種鑒定,司法親子鑒定報告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為證據(jù)使用。
該鑒定中心的司法親子鑒定報告適用于中國大陸、港澳臺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除個別國家和地區(qū)因政治體制限制),可用于訴訟、出國公證、辦理簽證、報戶口等。
司法鑒定要做到:鑒定主體合法,鑒定材料合法,鑒定程序合法,鑒定步驟合法,鑒定方法、標準合法。司法鑒定必須由相關機構(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出具委托書,經(jīng)過一系列司法公證程序所完成的鑒定,才叫司法鑒定,并只作為法庭證據(jù)使用,鑒定結論必須接受法庭質(zhì)證方為有效。
司法親子鑒定特點:
司法親子鑒定的受理程序相對嚴謹,以確保鑒定結果的準確、真實、公正、有效。
(1)被鑒定人必須親自來本中心辦理實名委托;
(2)被鑒定人必須提供本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
(3)被鑒定人必須承諾提供的信息真實有效;
(4)我鑒定中心認真核對被鑒定人身份信息并現(xiàn)場拍照;
(5)親子鑒定樣本必須由本中心工作人員采集,必要時須有公證人員在場。
3)親子鑒定80%以上都沒有啟動司法鑒定,都屬于個人鑒定。
個人鑒定是鑒定機構對個人的遺傳基因所做的生物學鑒定,在取樣環(huán)節(jié),不需要公檢法出具委托書,也不完全需要申請人提供身份證等證件和同意書,僅做為鑒定人親權鑒定的一個憑證,并可作為證據(jù)之一,但鑒定流程、鑒定結果準確性是和司法鑒定一致的。
個體識別鑒定
一般用于刑事案件,鑒定DNA信息是否同屬于一人。
親緣關系鑒定
遺傳學理論已證實,子女的基因組DNA各有一半分別來源于親生父母一方。目前法醫(yī)物證專業(yè)開展的親緣關系鑒定包括以下幾類:
1.常規(guī)的親生血緣關系鑒定:這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一類親權關系鑒定,包括父母子三方(又稱為三聯(lián)體)、父子(或母子)雙方(又稱為二聯(lián)體)的親權鑒定。這類鑒定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9.999999%。
2.隔代親緣關系鑒定:這類鑒定指要確認曾祖父母、祖父母、與曾孫子(曾孫女)、孫子(孫女)之間的親緣關系。還包括單純的父系親緣關系鑒定如要確認曾祖父、祖父、與曾孫子、孫子之間的親緣關系,以及單純的母系親緣關系鑒定如要確認曾祖母,外祖母,與外孫女,曾外孫女之間的親緣關系。
3.疑難的親緣關系鑒定:除上述兩類外,還有一些比較疑難的親緣關系鑒定,如父母皆疑(無)的同胞(兄弟、兄妹、姐弟、姐妹)、表兄妹關系的鑒定,叔侄之間、姨和外甥女之間、舅舅與外甥(外甥女)之間的親緣關系鑒定等。
鑒定原理
判定親生關系的理論依據(jù)是孟德爾遺傳的分離律。按照這一規(guī)律,在配子細胞形成時,成對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分別進入各自的配子細胞。精、卵細胞受精形成子代,孩子的兩個基因組一個來自母親,一個來自父親;因此同對的等位基因也就是一個來自母親,一個來自父親。鑒定結果如果符合該規(guī)律,則不排除親生關系,若不符合,則排除親生關系(變異情況除外)。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母、子關系是已知的,要求鑒定假設父和孩子是否親生關系。此時首先從母、子基因型的對比中,可以確定孩子基因中可能來自父親的基因(生父基因,OG)。然后觀察假設父親的基因型,如果不具有生父基因,則可排除假設父與孩子的親生關系。若假設父也具有生父基因,結果就不能排除假設父的親生關系,假設某案例中母親是FGA-22/23型,孩子為22/25型,從比較中可確定生父基因是FGA-25。此案中假設父1為FGA-22/24型;假設父2為24/25型。其中假設父1不具備生父基因25,故可排除他與孩子的親生關系;相比之下,假設父2因具有FGA-25,不排除與孩子有親生關系。
鑒定應用
刑事案件方面
1、強奸致孕,需要確定犯罪嫌疑人;2、高度腐敗的無名尸體或骸骨,需要確定身份的;3、對拐賣的兒童進行的親子鑒定;4、交通事故致死,親屬需要認領尸體求得應有賠償。
民事案件方面
1、辦理移民;2、子女戶口登記;3、財產(chǎn)繼承糾紛;4、懷疑嬰兒被調(diào)換;5、超生子女的血緣鑒定;6、非婚生子女的血緣鑒定;7、失散子女的血緣鑒定;8、男子想證實孩子是否是親生;9、被領養(yǎng)的孩子尋找親生父母;10、幫助尋找失散的家庭成員;11、幫助婦女從孩子生父處獲得子女撫養(yǎng)費用;12、幫助父母親取得親生子女的監(jiān)護權和探視權;13、試管嬰兒的血緣鑒定,鑒別經(jīng)體外授精獲得的試管嬰兒有無實驗室的差錯;
上戶鑒定
上戶親子鑒定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也是在中國獨特的戶口管理制度衍生出的一項親子鑒定,在親子鑒定領域應用非常廣泛,2010年的人口普查,由于有上戶口的優(yōu)惠措施,掀起了親子鑒定熱。
一、以下情況,需要在上戶口前做親子鑒定:
1、無出生證。因種種原因,孩子沒有在有婦產(chǎn)科資質(zhì)的醫(yī)院出生,或沒有在醫(yī)院出生,因而沒有規(guī)范的出生證,上戶口時就需要做親子鑒定?;蛞延谐錾C,但出生證上父母的名字和身份證、戶口本上名字不一致,需要親子鑒定證明。
2、因孩子被拐賣、遺失,后又通過各種途徑找回,戶口需要和親生父母上到一起,而需要親子鑒定報告書證明。
3、未婚生育,現(xiàn)有法定證件無法證明孩子的親生父母關系。或單親家庭,孩子戶口需從父親一方轉(zhuǎn)入到母親一方,或需從母親一方轉(zhuǎn)到父親一方,要做親子鑒定。
4、棄兒回家上戶。孩子被抱養(yǎng)出去,又需領養(yǎng)回來,或因躲避計劃生育,孩子戶口上在他人名下需要轉(zhuǎn)到親生父母名下,需要做親子鑒定。
5、部門特殊規(guī)定,因某些部門在招工、招干時,因怕其他行業(yè)人員進入特殊行業(yè),在招工招干時需要本行業(yè)父母和孩子做親子關系證明。如鄭州鐵路系統(tǒng)招工就需要親子鑒定證明。
6、領養(yǎng)的孩子上戶,需要證明孩子與養(yǎng)父母并非親生關系。
二、上戶親子鑒定所需要的手續(xù):上戶親子鑒定屬于上戶關系人自行舉證過程,因而鑒定證明僅需鑒定當事人提供:
1、能夠證明被鑒定人身份的證明:如身份證、戶口本、軍人身份證明、出生證等。無以上證明者就需要鄉(xiāng)鎮(zhèn)以上人民政府、街道辦、公安派出所申請鑒定證明。
2、被鑒定人必須到司法鑒定中心采血參加鑒定,并完成身份驗證工作。主要驗證身份證明、留指紋、照相。
3、如因鑒定人確因不便,不方便到司法鑒定中心采樣等,可聯(lián)系司法鑒定中心工作人員上門采樣和驗證身份。
三、選擇鑒定機構。做親子鑒定的機構很多,但上戶親子鑒定,屬于司法鑒定的范疇,所以,選擇鑒定機構,必須要有《》,親子鑒定報告一定要全國有效并被全國的公安、司法等部門認可,必要時還需要國際認可的司法鑒定機構做鑒定(如孩子被拐騙到國外或香港等地區(qū))等。
四、上戶親子鑒定參與鑒定的人員:僅從上戶需求考慮,可以是父子(女)或母子(女)鑒定就可以憑鑒定結論上戶。但因親子鑒定中基因突變因素及上戶口諸多因素考慮,上戶親子鑒定最好是做父母子(女)三人做親子鑒定。
五、被鑒定者半年內(nèi)輸過他人的血,或在兩年內(nèi)進行過骨髓移殖,無法得出準確的結論。需要鑒定者應該避過以上時間。
親子溝通中容易犯的錯誤
為數(shù)不少的家長在與孩子親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從聊天演變成怒罵,結果只能是不歡而散。但作為家長,你有沒有反省過問題出在哪,造成這樣的情況自己又是否要承擔部分責任呢?
“你這種成績將來怎么能找到工作!”、“你怎么能懶成這樣!”、“你怎么能這樣跟我講話!”對很多人來說,這些話聽上去多少有些耳熟。不是從小聽父母這么講,就是已經(jīng)開始對孩子這么說了。每當我們?nèi)绱苏f孩子的時候,他們往往面無表情且一言不發(fā)。這是為什么呢?就此問題,多位兒童心理專家,總結出父母在與子女溝通時,有12句不能說的話。
一、12句不能說的話
1、“快起來!今天上課要好好聽講??!”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談話,尤其是當他還沒睡醒時。青少年喜歡在晚上交流,因為他們的生物鐘比成人后延。
2、“看著我的眼睛?!辈灰币暫⒆拥难劬ΑS谩安⒓缱比〈懊鎸γ妗?,孩子比較容易打開心扉。
3、“今天下午不許去打球了,我們需要談談。”不要占用整塊的娛樂時間和他們談心,不妨在與孩子一起打球、看戲或者吃飯時交流一下。
4、“你摔誰呢!”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門、哭泣。讓他們發(fā)泄,訓練自己傾聽他們帶有情緒性的字眼。
5、“你今天在學校怎么樣?”不要提過于籠統(tǒng)的問題,而應以正面的態(tài)度問特定、具體的問題。比如:“老師怎么評價你這篇作文?”
親子溝通中禁止12句話
6、“你這么想完全錯誤,應該……”不要打斷他們的話,就開始說自己的想法。因為孩子需要時間去整理思緒,通常不會一次就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
7、“別總是亂花錢!”不要老把話題集中在瑣事上。談些更能引起他們興趣的話題,如體育比賽、音樂會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8、“下次理發(fā)時,鬢角剪得短點。”不要總是給他不需要的建議,而應經(jīng)常贊許他們的想法。
9、“你會干什么?我像你這么大時早工作了!”不要拿孩子與自己當年進行比較。時間長了,孩子會拒絕與你溝通。
10、“你還不減肥,胖得腦子里只剩油了吧?”千萬不要用困擾他的事情開玩笑。記住,青少年敏感、容易受傷害。
11、“你為什么總干傻事?”不要在他們某些行為后,問這樣的話。你可以問:“做這件事對你來說有什么意義嗎?”
12、“不是我嘮叨,是你沒明白!”不要對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嘮叨。只給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相信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二、父母在與子女溝通時最容易犯的4個錯誤
1、用命令式口吻對孩子說話;
2、吝嗇鼓勵和贊美孩子;
3、經(jīng)常否定、責罵孩子;
4、總是給孩子提出各種要求。
這四種錯誤會導致孩子與家長的溝通出現(xiàn)問題,值得家長認真反思。
小編總結:父母在與子女溝通時,有12句不能說的話,是由多位兒童心理專家總結出來的。還有父母和子女溝通時最容易犯的4個錯誤。爸爸媽媽們要記得,以后和孩子溝通交流時要注意不要“犯規(guī)”喔,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可能就對你和孩子的親子關系造成損害了。
拒絕做親子鑒定的情況下,法院可依法推斷親子關系
案例1
不認親兒子?
法院推定就是父子
小莉(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與阿洪于2010年3月相識,阿洪向小莉隱瞞已婚的事實,雙方發(fā)生了性關系。2010年7月底,小莉到醫(yī)院檢查,被告知已懷孕兩個月。阿洪知道這消息后叫小莉?qū)⒑⒆由聛?,并說會對小孩負責。
2011年3月,小莉生下兒子小凱。兒子小凱自出生起一直由小莉攜帶撫養(yǎng),阿洪沒有盡撫養(yǎng)義務。因小莉生活困難,為了照顧兒子,只能一直寄住在朋友家中。
2011年12月8日,雙方見面,就兒子等問題進行磋商并達成協(xié)議。但之后,阿洪一直沒有按協(xié)議對兒子小凱履行撫養(yǎng)義務,故小莉到法院提起撫養(yǎng)糾紛訴訟。
阿洪在庭上稱,他與小莉素不相識,并無沒有往來,沒有不正當關系的發(fā)生,小孩也與自己無關,自己沒有義務承擔小孩的撫養(yǎng)費,更不應該作為本案的被告。最終,法院認定了親子關系,判決阿洪支付每月3000元的撫養(yǎng)費。
法官說法
親子關系可依法推定
法官表示,上述案例中阿洪不承認兒子為其所生,也不同意進行親子鑒定,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可以依據(jù)相關法律進行推定。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二條規(guī)定:
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并提供必要證據(jù)予以證明,另一方?jīng)]有相反證據(jù)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
案例中小莉已向法庭提供了必要的證據(jù)(新生兒疾病篩查采血記錄卡、接種疫苗預約單上父親姓名是阿洪、對話錄音、轉(zhuǎn)賬明細等)證明阿洪與兒子存在親子關系,而阿洪又沒有提出相反證據(jù),也沒有對其提交的證據(jù)進行質(zhì)證、審查,無法在證據(jù)上推翻小莉的主張,更拒絕做親子鑒定,因此依法應當推定存在親子關系,阿洪應對兒子承擔相應的撫養(yǎng)費。
案例2
解除同居關系
孩子撫養(yǎng)費照付
阿軍、阿梅于1995年初相識并自由戀愛,于1995年6月起同居生活,至今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1996年6月,雙方生育一女兒。
近年來,雙方常因生活瑣事發(fā)生爭吵,阿軍以雙方感情破裂無法繼續(xù)共同生活為由提起本案訴訟,庭審中,雙方一致同意解除同居關系,同居期間生育的女兒隨同阿梅生活。
阿軍稱,其只能支付每月2000元的撫養(yǎng)費至女兒大學畢業(yè)時止,阿梅堅持認為阿軍需每月支付4000元撫養(yǎng)費。阿軍稱,其職業(yè)為經(jīng)商,月均收入1萬元。阿梅稱,其無職業(yè)無收入,雙方對對方所述月收入未持異議。最終,法院判決阿軍和阿梅生育的非婚生女兒由阿梅攜帶撫養(yǎng),阿軍每月支付撫養(yǎng)費2000元至女兒大學畢業(yè)時止。
法官說法
非婚生子女撫養(yǎng)費同樣受保護
《婚姻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yǎng)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一條也規(guī)定: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yǎng)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yǎng)費的權利。
因此,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無論親生父母有無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均不能改變父母對子女的撫養(yǎng)和教育的義務。非婚生子女應與婚生子女有著相同的權利,任何人不能非法剝奪和歧視。
而非婚生子女的撫育費數(shù)額同樣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yǎng)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的第7條進行處理:
子女撫育費的數(shù)額,可根據(jù)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shù)氐膶嶋H生活水平確定。有固定收入的,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相關司法解釋還明確,子女的撫育費應包括生活費和教育費用,因此,阿軍主張每月支付2000元撫養(yǎng)費是較為合理的數(shù)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