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意義和語言發(fā)展的條件
發(fā)布時間:2021-07-16 幼兒園語言的教案 幼兒園語言的游戲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筆記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意義和語言發(fā)展的條件
一、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意義
(一)學前期是人類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
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嬰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嬰幼兒的聽覺和言語器官的發(fā)育逐漸完善,正確發(fā)出全部語音的條件已經具備,三四歲時發(fā)音機制已開始定型,以后再發(fā)別的音,就容易有口音。一個人在嬰幼兒期沒有掌握正確的發(fā)音,以后進行補償教育就困難多了。嬰幼兒在掌握詞匯方面,由3歲的800—1000左右個詞,發(fā)展到6歲的3000—4000左右個詞。在掌握語法方面,由掌握簡單陳述句的語法形式,發(fā)展到掌握多種句式并列句及主從復合句等)的語法形式。在正確教育下,幼兒入學前就能自如地運用口語表達自己的見聞、愿望、情感等。如果嬰幼兒在發(fā)展語言的關鍵期,沒有條件學習口語,以后就不能真正學會說話。眾所周知,7歲狼孩回到人類社會后,開始學習說話,經幾年的訓練,只記住四五個單詞。這個實例說明,嬰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如錯過了時機是難以彌補的。因此,學前期的語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兒園中,應該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其成果對人的一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學前期語言教育可以促進嬰幼兒認識能力的發(fā)展
語言在人的認識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嬰幼兒在掌握語言之前,要認識一個物體的特征,必須對該物體的各部分和各個特征逐一進行詳細的感知,他們用手摸,抓起來玩弄著看,放進嘴里咬,甚至把東西拆了……,而當他們掌握了語言以后,情況就不同了。成人在帶領嬰幼兒觀察周圍世界、傳授知識技能、解釋行為規(guī)則時,都將伴隨語言。語言的參與,將使嬰幼兒的認識過程發(fā)生質的變化,語言可以在以下幾方面起作用:
用詞命名:即把所認識事物的名稱、形態(tài)、習性等用詞叫出來。如帶幼兒認識公雞時,不僅能叫出公雞(名稱),而且還能說出公雞頭上有紅色雞冠,嘴是尖尖的,身上有漂亮的羽毛,尾巴是向上翹并向下彎的,有兩條長長的腿(外部特征)。幼兒在認識事物時,有了詞的標志和解釋,其對事物及屬性的感知,才成為能被理解的知識,并且得到鞏固。
借助于詞,區(qū)別類似的對象:嬰幼兒知識經驗貧乏,知覺的精確性差,在認識相似的事物時,常常發(fā)生混淆。如幼兒大都分不清楚狼和狗的外形特征。這時,成人就可借助于詞,讓幼兒對二者進行比較,可邊觀察邊指出它們的不同:“狼的嘴較大,腿較細,尾巴長,是向下拖著的;狗的嘴比較小,腿較粗,尾巴短,是向上卷起來的?!碑斎唬部勺層變涸谟^察時,自己找出它們的不同,觀察不到之處;成人再給予啟發(fā),以培養(yǎng)他們分析、比較的能力。
借助于詞,認識事物的共同特征:找出事物之間的共同特征,要求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在成人幫助下,逐漸學會概括。如區(qū)別對雞和鴨的不同點之后,可啟發(fā)幼兒找出雞和鴨的相同點:都有羽毛、翅膀、兩條腿和腳,肉可以吃,母雞、母鴨都會生蛋等。
借助于詞,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點:幼兒受思維水平的限制:對事物的認識分不清主次。如顏色屬事物的次要特征,而幼兒卻常常把它作為事物的主要特征,因此,他們常常會說出“黑色的小白兔”或“灰色的小白兔”之類的話。對這種情況就需借助于詞給予解釋,讓幼兒知道,兔子有好多種顏色,有白的、黑的、灰的、棕的,……,但不管哪種顏色,兔子都是長耳朵,短尾巴,前腿短,后腿長,走起路來一跳一跳的,讓幼兒知道這些才是兔子的主要特征。
語言在孩子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除以上作用外,作為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使孩子直接地認識事物,而且還能使其間接地、概括地認識事物。如孩子已知山楂是酸的,下次再認識檸檬時,只要告訴他們:“檸檬很酸?!笨梢圆粐L味道就能體味了;不僅可以把感性知識用詞記載下來,儲存在腦中,構成知識,而且還是思維過程的工具。沒有語言就不可能進行抽象的思維,在由直接地感知、表象進入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維的過程中,語言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反過來,由于幼兒認識范圍的擴大,認識內容的加深,也就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語言發(fā)展的過程,往往也是認識豐富和深化的過程。這就說明語言與認識的密切聯(lián)系與互相制約的關系,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語言,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三)學前期語言教育可以為學習書面語打好基礎
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成果證明,學生寫作能力低的原因之一是獨白能力低,不怎么會說話,寫起文章自然雜亂無章。而獨白能力強,比較會說的學生,說起話來有條有理,生動自然,寫出文章一般都不錯,這是因為書面語是以口語為基礎。在孩子入學以前,如果能學會普通話的準確語音,掌握大量的詞匯,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入學后學習認字、讀書和作文時,主要是把看到的字形和相應的語音聯(lián)系起來,理解文字內容和用文字表達意思就比較容易了。學前階段成人如能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口頭組詞、組句和口語表達能力,讓孩子現(xiàn)想現(xiàn)說,有條有理地說,就可以促進孩子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邏輯性的發(fā)展。以上這些因素,均可為孩子入學后學習書面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北京市東華門幼兒園畢業(yè)的孩子,入學后作文水平普遍較好。在北京景山學校3年級一次作文比賽中,一等獎3人,均為該園畢業(yè)生,下面摘其一篇:
暑假的一日
暑假里,我跟爸爸到青島去度假,每天下午,我都跟爸爸和五姑父去海水浴場游泳。我愛大海,愛它那莊嚴的藍色,愛它那巨大的波濤。天氣晴朗的時候,海上的天空總是碧藍如洗,偶爾飄過幾片淡淡的白云。驕陽照在海上、沙灘上,把金黃色的細沙曬得滾燙。海水也是碧藍碧藍的,暖洋洋的,下了海,你會覺得有一只溫暖的手在托著你。但是,天陰的時候,大海卻是蒼暗的、無情的。它掀起層層大浪,使膽小的人們不敢接近它,但勇敢的人,仍然在與狂風搏斗。
有一天是陰天,還下著蒙蒙細雨,但五姑父還要去游泳,我也跟去了,同去的還有米晶哥哥和一個名叫張曄的少女。
我一進浴場,便嚇了一跳,海浪像要吃人似地向岸邊撲來,只有幾個人在海里游泳。我套起救生圈,下海了,大浪兇猛地向我撲來,我害怕極了,緊緊扒著張曄的手。張曄把我?guī)У缴畹牡胤?,她一面掙扎,一面盡力呼救:“米晶!快來!”可是米晶哥哥卻聽不見。張曄只好說:“我到那邊去叫他,你等著。”說完,她游走了。我害怕這巨浪滔天的景象,便閉上了眼睛。突然,一個巨浪撲在我身上,海水一下子淹沒了我,浪過去后,我猛地站起來。啊!真險。這時米晶哥哥終于過來保護我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在風浪中鍛煉多有趣呀!
二、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條件
在家庭或幼兒園各年齡班中,我們不難看到,孩子的言語水平是有明顯差別的。有的5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連貫地、生動地講故事,敘述一件事情的過程。在講述過程中,有的孩子還能表現(xiàn)出豐富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但有的孩子則不行,常常是問一句,說一句,甚至有時問了也不說,即使說了話,也是不完整、不連貫,表達水平很低。這種現(xiàn)象在不同地區(qū)的孩子中,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如有人在邊遠地區(qū)農村幼兒園參觀時,問一群幼兒:“小朋友,你們幾歲了?”沒人答話,只有個別膽大的幼兒在偷笑或嘟嘟囔囔。指著一個幼兒問時,只是搖搖頭。但在城市較好的幼兒園中,則是另外一種情景:如有人問:“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他說:“我叫X X,小名叫X X?!比缓笃渌變阂矤幭瓤趾蟮馗嬖V客人自己的名字,有的還主動告訴客人:“我叫X X,我今天是值日生?!边€介紹別人叫什么。幼兒的言語發(fā)展為什么會有這樣明顯的差距呢?是什么原因使一些嬰幼兒說話完整、流暢,能清楚地敘述自己的見聞,能富有表情地、繪聲繪色地轉述童話或故事?是什么原因使一些幼兒說話結結巴巴,不能完整、連貫地敘述清楚一件事情?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幼兒成了聾啞人,終生處在“寂靜”的情境中?這些問題是所有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嬰幼兒的言語能否獲得良好發(fā)展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有健全的大腦和言語器官
人之所以能說話,是因為有能說話的物質基礎——言語的發(fā)音器官。這個器官包括肺、支氣管;喉頭和聲帶;口腔、鼻腔和咽腔。人說話就是靠這幾部分的協(xié)調活動來完成的。人說話是靠大腦的言語運動分析器來指揮的。說話時口腔共鳴器和咽喉共鳴器的活動是由聽覺來監(jiān)督的。人的發(fā)音器官、聽覺器官和大腦的健康和完善,是人的言語活動的先決條件,其中任何部位發(fā)育不完善或受到損傷,都會直接影響到人的言語能力。如聲帶受到損傷,人的外部言語就無從表現(xiàn)。當聽覺減弱或完全喪失時,人的言語就不會清晰或完全失去言語能力,即俗話所說:“逢聾必啞?!庇纱丝芍?,大腦和言語器官發(fā)育是否完善和保持健康,是孩子能否說好話的關鍵。
怎樣才能使孩子的大腦和言語器官發(fā)育完善和保持健康呢?我們認為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應注意以下兩方面:
1.要優(yōu)生。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有不少孩子是帶著病來到人世間的。如癡呆、先天性聾啞、兔唇、腭裂等,它們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言語發(fā)展。這些由遺傳帶來的疾病,有的是因父母患有遺傳病傳給孩子的;有的是因父母為近親結合所致;有的則是母親懷孕期間用藥不慎,如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能損傷第八對腦神經,導致耳聾。年青的父母為使自己孕育的下一代是發(fā)育健全的,就要按優(yōu)生的原則養(yǎng)育子女。
2.要保護好嬰幼兒大腦及言語器官。
嬰幼兒的大腦及言語器官尚未發(fā)育完善,都很嬌嫩,易受損害,保護好這些器官的健康和衛(wèi)生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保護嬰幼兒的大腦、神經系統(tǒng)及言語器官,在家庭和幼兒園中應該有合理的生活制度。每天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睡眠,不使他們的腦力活動負擔過重;要注意不要讓嬰幼兒的頭部受傷。
為了保護嬰幼兒的聽覺和發(fā)音器官,要盡量讓他們少感冒,預防患傳染病。嬰幼兒萬一患了病毒性傳染病,要小心護理,不使他們并發(fā)腦炎和中耳炎。對嬰幼兒用藥亦要十分小心,用藥不慎,或對某些藥物過敏,也可以使聽力減弱或喪失聽力,尤其是在注射鏈霉素或卡那霉素后,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聽力反應,如發(fā)現(xiàn)聽覺出現(xiàn)遲鈍現(xiàn)象,應及時采取措施,避免造成對聽覺的破壞。另外,大人對嬰幼兒講話時聲音不要過大,也要教育嬰幼兒不要大聲喊叫;不要帶孩子到噪音很大的地方去玩,因為孩子經常受噪音的刺激,聽力會有所減弱。
總之,健康完善的生理條件是嬰幼兒言語獲得發(fā)展的決定因素,父母和教師要讓嬰幼兒言語發(fā)展得好,就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和訓練好這些言語器官。
(二)要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孩子出生后,雖然都具有能說話的物質條件,但是如果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人類的語言,沒有模仿的對象,沒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也是永遠不會說話的。因此,成人的言語范例,幼兒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是幼兒掌握語言的關鍵。
1.成人的言語范例。
幼兒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從發(fā)音、用詞到掌握語法規(guī)則無不如此。因此,成人的言語質量,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幼兒言語的發(fā)展水平。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的言語就是幼兒直接學習的榜樣。
成人的言語范例應表現(xiàn)在:發(fā)音正確,堅持講普通話;詞匯豐富,用詞確切;口語清楚明確,文理通順,有文學修養(yǎng),富于表現(xiàn)力;在表達方法上要適于幼兒的接受水平;講話的語調要使幼兒感到親切;講話的速度和聲音大小,以幼兒能聽清為準??傊?,從內容到形式,成人的言語都應是幼兒的榜樣。
成人的言語要符合幼兒的接受水平,應以幼兒能理解,或經解釋能夠理解為原則。但不能錯誤地認為要注意兒童的特點,就去講“小兒語”。有的小班幼兒管汽車叫“笛笛”,管糖叫“甜甜”,成人也隨著叫就不合適了。成人的責任應是不斷地擴充幼兒的新詞,告訴他們事物的正確名稱,逐步培養(yǎng)他們能聽懂成人的言語。
為了以正確的言語影響幼兒,成人對自己的言語應十分注意,應多看些文學作品,多聽廣播中的朗誦、講述。更重要的是自己多練,特別是方音較重或有語病的成人更是如此,以不斷提高個人的言語修養(yǎng)。
2.豐富的生活內容。
豐富的生活內容有利于幼兒言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語言不是空洞的聲音,總反映一定的思想或生活內容,只有具有活躍的思想、豐富的情感時,才有表達的要求。而思想和情感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們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人們有了豐富的生活內容,才能有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幼兒也不例外。幼兒的生活范圍狹窄,知識經驗貧乏,這是幼兒言語發(fā)展的不利條件。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多接觸社會生活,豐富他們的生活內容。有了被反映的內容,幼兒自然也就有了反映的要求。如果幼兒有一個豐富多彩、輕松愉快而又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環(huán)境,必然思想活躍、性格開朗,愿意與成人和同伴交往,談論他們的感受和見聞。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經常會產生交際需要與表達能力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便成為他們學習語言的動力。當幼兒需要有更多的詞去命名事物和現(xiàn)象,需要有更強的表達能力來表達自己的認識和體驗,但又說不好時,他們就會注意傾聽別人的講話,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模仿別人的語言,這樣就能促進幼兒言語的發(fā)展。
因此,成人應非常重視幼兒生活內容的安排,使他們的生活內容盡量豐富多彩一些,生活內容的豐富并不單純指新內容的增加,也包括變換方式去復習、鞏固舊的內容,以形成深刻的印象。這樣,言語表達才能有基礎,言語質量的提高才有了前提。豐富幼兒生活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每天的日常生活內容應有所變化外,還可以帶幼兒外出參觀,組織好節(jié)日活動,聽“小喇叭”廣播,看圖書等??傊M可能增加幼兒廣泛接觸自然和社會生活的機會。
3.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談的機會。
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應把“不許說話”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如睡覺、吃東西時等。其它時間,不應過多地限制幼兒自由交談,應創(chuàng)設條件啟發(fā)他們自發(fā)的交際愿望,使其多聽、多說、多實踐,以豐富他們在不同情境中的交際經驗。
(三)成人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yǎng)
1.成人要隨時隨地指導幼兒的言語。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與幼兒和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環(huán)境,幼兒不僅可以從成人和同伴那里學習用詞、造句和表達的技能,而且在自己表達有困難時,可以得到及時的幫助。在幼兒園的環(huán)境中,自由交談有利于教師了解幼兒的言語發(fā)展水平,可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特別是對那些在集體活動中沉默寡言的幼兒,更要幫助他們。另外,幼兒言語中的消極面,最易在日常生活中暴露出來,如罵人或講粗魯?shù)脑挘瑏y用詞,語法錯誤和語病等,需要及時指出與糾正,若放任自流,就會使錯誤的東西鞏固下來而難以改正。
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組合進行各種活動,商量怎么玩,定什么規(guī)則等,都要通過他們相互交談來解決。有時幼兒還把語言教育活動中學過的內容,在游戲時間內表演、復述、朗誦。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從多方面提高語言技能,而且還便于教師在提高言語質量方面,做具體細致的指導。
2.組織好語言教育活動。
語言教育活動是指幼兒園內,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發(fā)展幼兒語言的教育形式。語言教育活動與其它形式的教育活動的不同之處,在于語言是從發(fā)展幼兒言語能力的角度考慮教育目的和方法,是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進行的教育活動。
為了組織好語言教育活動,每學期開學之前,應把一學期語言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做一個總的安排。它們包括:確定一學期的語言教育目標,并把它具體化;根據教育目標確定具體內容,如認識哪些事物,語言訓練重點是什么,豐富哪些詞匯,談話、講述能力方面有哪些具體要求,教哪些故事、詩歌,要求幼兒復述與背誦哪些作品……。然后把教育內容再合理地分配在各周。不同形式和用不同方法進行的語言教育活動應穿插進行。如發(fā)音練習、談話、各種形式的講述、朗誦詩歌、講故事、復述故事或幾種內容綜合在一起的活動等,最好間隔進行。
語言以外領域的教育活動,都離不開語言,教師在組織這些活動時,都應對幼兒的言語質量有明確要求,發(fā)現(xiàn)言語上的缺點要及時指正。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學齡前孩子語言發(fā)展
導讀:學齡前這一段時間,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雖然這個時期不長,但是卻有著影響孩子語言能力一生的重要作用,家長切不可忽視。
語言是表達思想、與別人進行交際的工具,語言教育包括傾聽、表達、早期閱讀和寫前準備四大方面,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發(fā)展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養(yǎng)成幼兒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并學說普通話。學前期是幼兒口頭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期,語言教育不僅對幼兒一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其認知能力、社會性及情感的發(fā)展都有積極的影響。
5~6歲寶寶的語言發(fā)展特點
5~6歲寶寶在成人正確的教育與引導下,能夠發(fā)清全部語音,聽懂一些較為復雜的句子,理解一段話的意思。能夠掌握表示類概念的詞匯以及表示因果關系的連接詞,語言的連續(xù)性有所加強。
5~6歲寶寶的詞匯更加豐富,可以與成人自由地進行言語交流,已經初步掌握語法結構,開始產生內部言語(即默語),因而,其言語表達能力會有進一步的提高,并且能初步掌握書面言語。言語對行為的調節(jié)功能也比以前加強了,在行為方面帶有一定的自覺性和計劃性。
5歲左右的寶寶能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強烈的語言要求,樂于談論每一件事。語言的發(fā)達與智力和情感的發(fā)展互相關聯(lián),同時也顯示了寶寶的復雜個性。寶寶會經常模仿大人的語氣講話,也樂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角色游戲。
5歲以后,寶寶已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了,喜歡挑別人發(fā)音的錯誤,但對自己沒能準確發(fā)音的詞語卻故意回避。6歲左右,寶寶不僅可以完整、連貫地說話,還會表現(xiàn)得大膽、生動、有感情,并喜歡在講話過程中配合做肢體動作。我們的建議
1?著重培養(yǎng)寶寶的言語表現(xiàn)力
從5歲開始,父母就可以把關注點放在寶寶的發(fā)音訓練上,如,培養(yǎng)寶寶學會清楚地吐詞、主動調節(jié)聲音的強弱、學習運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抑揚頓挫,懂得支配和運用自己的呼吸等。這些要求顯然比之前有較大的變化,父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著重培養(yǎng)寶寶的言語表現(xiàn)力,使寶寶初步學會根據所表達內容的需要而改變語調,掌握最初步的藝術發(fā)聲的方法。
2?和寶寶說說繞口令
繞口令可以幫助寶寶區(qū)別容易混淆的音,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比較生動活潑。寶寶自己喜歡說,還特別喜歡聽大人說。寶寶在說繞口令時,會努力把一些易混的音說清楚,從而使發(fā)音得到練習。在教寶寶學說繞口令時,父母要自己先背熟,使自己的發(fā)音準確而沒有錯誤。另外,還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寶寶學說繞口令,由慢到快。
3?用簡單的語言教寶寶新詞
教寶寶新詞時,只有和具體的事物形象聯(lián)系起來,才能理解新詞的意義。此年齡段寶寶理解語言的能力增強了,父母可結合寶寶已有的經驗,用簡單的語言,解釋新詞所代表的概念。如,用“好看”解釋“美麗”、“漂亮”等,用“這里真冷”解釋“冷”這一類比較抽象的詞。
4?親子共讀
寶寶很快就要上小學了,趁著這個階段,加強寶寶的書面語言興趣很有益處。每天晚飯后或睡覺前,可選擇一本寶寶喜歡的書,讀給寶寶聽。對內容比較多的書,父母可先講一段,或在某個精彩段落時停下來,啟發(fā)寶寶自己接下去閱讀。讀文學作品時,父母最好能用豐富的表情和腔調進行朗誦,激發(fā)寶寶的閱讀欲望,這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5?教寶寶在閱讀中識字
閱讀時,父母可手指讀物,教寶寶認識一些簡單的常用字。漢字形象化的特點為寶寶識字提供了可能,同時在閱讀中識字,能提高寶寶的學習興趣,使他能將圖、文、字結合起來,有助于他對漢字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僅僅只為了讓寶寶識字而識字,識字是為了使寶寶獲得一種閱讀的工具,最終達到獨立閱讀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6?為寶寶創(chuàng)造適宜的語言環(huán)境
日常生活中,父母應努力營造肯定、支持、鼓勵寶寶用語言交往的氛圍,讓他在平等、和諧、被肯定的氣氛中,有時間和對象表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同時,還應以自身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為寶寶做榜樣,做到語言規(guī)范、親切、文明、生動。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是寶寶語言學習的范例,父母應經常為寶寶朗讀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并將適合本年齡段寶寶閱讀的圖書,開架擺放,便于拿取。
我國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問題
我國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問題
有關兒童入學準備的研究表明,我國幼兒園大班和學前班兒童入學前不存在發(fā)音困難,但對語言的聽辨能力,以及對詞匯的分化能力較差,兒童觀察、辨別圖畫的能力較低,對圖的理解分析以及語言的概括綜合表達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困難。在書寫方面的主要困難是空間知覺、方位知覺差,小肌肉群協(xié)調力差??偟膬A向是,兒童在語言、文學知識、技能方面有一定的準備程度,在語言能力準備方面存在較大問題。
而在一些對中小學差生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差生有三種智力因素偏低:一是語言接受力差。對語言信息的接收、理解力偏低,不能把握語言信息整體,不會將語言信息整體分析為部分,掌握要點;二是表象生成力差。就是在語言引導下進行想象、聯(lián)想的能力差,這便無法再現(xiàn)應用題所描繪的場景,抽取不出含在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列不出式子,便做不出題;三是思維能力差。即在語言引導下展開心理過程:分類、比較、判斷,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的能力差。缺乏這種能力,便不會聽講。學生主要通過課堂聽講進行學習,以上三種能力在幼兒期若不能得到初步發(fā)展,將直接影響人學后的學業(yè)成績。
注意發(fā)展寶寶的語言智能
導讀:嬰幼兒的語言環(huán)境是成人與嬰幼兒共同構成的相互交流的情境,成人對嬰兒語言智能發(fā)展的關注和嬰幼兒自身言語活動的自發(fā)傾向創(chuàng)造了一個動態(tài)的、嬰幼兒自己也參與其中的環(huán)境。
語言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人腦的高級功能。除了正常的語言環(huán)境,還須有正常發(fā)育的腦來發(fā)揮其語言智能的功能。因此,使大腦細胞得到科學的營養(yǎng),對語言智能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如何開發(fā)幼兒的語言智能呢?根據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和規(guī)律,心理、教育學家們有以下建議:
一、保持幼兒對語言的好奇
語言智能高的人有一個突出特征:對語言的好奇心,他們喜歡語言,表現(xiàn)出極好的語感和對語言的鑒賞力。而事實上,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對話音刺激十分敏感,當親人對他說話時,會以微笑、手腳活動等作出積極的反應。語言智能高的幼兒表現(xiàn)出對話音、節(jié)奏、語調反應靈敏;愛涂鴉;喜歡聽、讀、說故事;說話清晰有條理。父母若對這些語言智能品質給予關注和引導,便能使幼兒保持對語言的好奇和敏感。
二、語言智能開發(fā)越早越好
一個出生時只會啼哭的新生兒,為什么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學會了母語,掌握了結構如此復雜而嚴密的語言?可見語言作為一種智力與潛能。越早開發(fā)越好。胎教工作者甚至主張在懷孕5個月聽覺出現(xiàn)時就與胎兒說話,呼喚他的名字。而早期教育工作者則建議從嬰兒出生第一天起,就將語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這有極重要的潛在作用,3-5個月嬰兒“交談”時讓他作出口部及出聲反應。8-9個月開始伊呀學語時,要作出積極的反應,用語言說出他的需要。1歲時,要不斷鼓勵他說出單詞、電報式語詞,并逐漸要求說出單詞句、雙詞句直到完整語句。嬰兒期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從單詞句(15-20月)到雙詞句(18-24個月)到簡單句及語法掌握(2-3歲)的語言發(fā)展過程,一刻也離不開成人的引導,因為在沒有語聲的環(huán)境里絕不可能發(fā)展語言智能。
三、創(chuàng)設發(fā)展語言智能的環(huán)境
嬰幼兒的語言環(huán)境是成人與嬰幼兒共同構成的相互交流的情境,成人對嬰兒語言智能發(fā)展的關注和嬰幼兒自身言語活動的自發(fā)傾向創(chuàng)造了一個動態(tài)的、嬰幼兒自己也參與其中的環(huán)境。理想的發(fā)展語言的家庭環(huán)境包括:
1、擺放幼兒感興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讓他們邊探索邊學習說出它們的名稱和功能;
2、帶幼兒走出家門去商店、動物園、公園,從多種場合觀察、體驗、豐富和充實其經驗,增加學習和表達的愿望;
3、鼓勵幼兒與人交往,因為語言智能發(fā)展是一種不可抑制的人類特性。當幼兒想表達時,消極詞匯變成積極詞匯,由聽到說才成為可能;
4、讓幼兒聽兒童廣播、看兒童電視,形成親子共讀的圖書環(huán)境,可使他們在學習、欣賞文學語言的同時,激發(fā)表達自己的愿望,發(fā)展其語言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