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提高課堂活動實效促進學生語言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21-07-15 幼兒思維發(fā)展活動方案 平等對待學生 幼兒課堂游戲

提高課堂活動實效促進學生語言發(fā)展

當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思考如何上好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許多教師根據新課程的理念,不斷設計課堂活動,并且每個活動都搞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學生參與活動高高興興??墒牵坏娇荚噷W生的試卷上全是漏洞,能力也未見提高。這時,一些教師就開始抱怨,認為學生成績上不去都是課程改革惹的禍。于是,有的教師又開始回到老路上,重新青睞應試教育。

判斷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標準,不光要看教師在同樣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和活動的數量,更要看活動的質量。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安排、實施都直接影響到英語教學的質量,影響到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發(fā)展。

什么因素影響了英語課堂活動的實效性?

影響活動實效性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活動設計層面存在問題。由于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透徹,對新課標的把握不全面,對新的教學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難免會出現問題。二是活動實施層面存在問題。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如教師的語言技能、組織教學技能及教師自身的素質等。以下是常見的影響課堂活動實效性的問題。

活動目標不明確。教師只注重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而忽略了實質性的問題:此項活動到底要達到什么目的,通過此項活動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能力。因此,盡管教學活動轟轟烈烈,學生高高興興,而活動內容與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點卻幾乎無關,無法幫助學生提高能力,學習質量也無法得到保證。

活動內容不全面。在設計活動內容時,教師普遍存在著只注重結構、語法、詞匯等內容的學習,而忽視話題功能的學習。在聽、說、讀、寫等活動中,只注重理解和鞏固知識的活動,而忽視了教給學生方法和策略的活動,忽視了培養(yǎng)技能和提高能力的活動。

活動方式太單一。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容易忽視活動方式的設計。課堂上活動起來,通常只是采用教師問、學生齊答,或教師問、單個學生答的方式。有時,一個學生回答占2-3分鐘,而其余的學生只是在聽。偶爾也安排“結對子”活動,但是整堂課下來活動方式過于單一。表面上教學活動很多,而學生全體參與活動的時間卻很少,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被挫傷了。

整體設計不連貫。教學活動整體設計的連貫性是保證教學活動實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活動與活動之間不連貫,就會影響到整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例如,有的教師在呈現了一段新的對話后,就直接要求學生做兩人一組對話活動。接下來設計的活動是要求學生用對話中的新語言來完成一項任務。從以上的活動程序中可以看出,活動之間的跨度太大,學生的能力不及,無法完成活動目標的要求?;顒拥沫h(huán)節(jié)中缺少了幫助學生熟悉、掌握新語言的訓練活動,同時在完成對話任務之前,缺乏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新語言的活動。

活動指令不精煉。有的課堂,2分鐘的教學活動,教師卻用1分鐘下達活動指令。有些教師在課堂上說話隨心所欲,不加思考。有時學生已經開始做練習了,教師還不時用中、英文提醒學生注意時態(tài)、注意第三人稱單數,等等。教學活動的指令雖說是一個細節(jié)問題,但對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卻影響很大。

活動時間不合理。一是設計活動時考慮不周全。如導入活動安排10分鐘,圖片、動畫俱全,氣氛是調動起來了,但是教師卻忘記了導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在知識和心理方面作好準備,點到為止即可。二是教師沒有很好地控制教學節(jié)奏。在實施過程中,原計劃3分鐘的活動,松散、拖沓,用了10分鐘才完成。三是教師沒有很好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教材內容,把活動目標定得太高,學生在活動中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只好增加時間以求達到預期目的,從而影響了本節(jié)課總體目標的達成度。

活動參與不積極。原因之一是因為活動內容太難,學生能力達不到;二是活動形式不合適,比如明明兩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對話活動,卻安排讓4人小組活動,活動方式限制了學生的廣泛參與。此外,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和個人教學魅力也會影響到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活動。

內容形式不統(tǒng)一。課堂上經常出現活動內容與教學目標脫節(jié)、與活動形式不統(tǒng)一的現象。比如,活動的內容與方式是讓學生根據圖片和關鍵詞來談論旅游,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只帶領學生一起根據圖片和關鍵詞復述了一遍課文,活動就結束了。再比如在閱讀課上,教師安排學生第二遍閱讀課文,做判斷練習,做完后讓4人一組進行小組活動,活動內容是要求小組長檢查其他3個學生是否做對了。表面上我們看到了學生在進行小組活動,實際上活動內容是組長檢查。這種內容與形式不統(tǒng)一、與目標脫節(jié)的現象嚴重影響著教學活動目標的達成度。

設計英語教學活動需要怎樣的方法與策略?

新課程理念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平等、合作學習的過程。根據新課程理念,在設計英語教學活動時也要注重三個中心的原則。

以目標為中心。活動內容與活動目標要統(tǒng)一?;顒幽繕艘獮楸竟?jié)課的總體目標服務。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

以學生為中心?;顒拥碾y易程度要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來制訂?;顒右軌蚣ぐl(fā)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在活動中,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是能夠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顒臃绞揭_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交流形式。

以學習為中心。活動間的排列順序要體現出邏輯性、層次性,隨著活動的層層遞進,體現出活動的深度。每項活動要保證學生廣泛參與、有效參與,要有適當的強化和評價活動,來激勵學生發(fā)展。

根據三個中心的原則,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可以參考以下策略和方法。

活動目標明確化。教師首先要對本節(jié)課的總體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在設計每項活動時,全面考慮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本節(jié)課的總目標來制訂每項活動的目標。要考慮以下問題:

為什么做?做這項活動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語言、做機械性訓練,還是讓學生參加意義活動、學習運用所學語言?是做開放性活動,拓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還是完成一個真實任務,讓學生在虛擬的實際生活中運用語言?

如何做?教師要為學生如何做,搭好臺階,鋪好路。讓學生在搭建好的語言知識框架中,完成知識的建構。同時,教師還要考慮用什么方式做,是小組討論,還是兩人對話?是全班活動,還是讓學生單個參與?

做到什么程度?活動最終要達到什么效果。通過此項活動,是了解,還是初步了解所學語言?是基本掌握,還是完全掌握所學語言結構?是學習運用,還是自如運用所學語言功能談論所學話題?

只有在制訂目標時考慮全面,活動目標具體、明確,才能保證每項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活動形式多樣化。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能夠充分調動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但是不能一味追求形式多樣而忽略活動的主要目的。為此,在教學中既要考慮到教學活動的多樣化,又要考慮到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在以目標為中心的前提下設計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多種活動的方式都要圍繞本節(jié)課的總目標開展;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形式、不同課型的活動,才能夠選擇多種有效活動方式;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來安排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注意活動的前后安排,整體結構的合理性;對不同的活動形式、內容要有判斷、取舍的能力。有些活動即使很好,學生也喜歡,但是與本節(jié)課教學沒有多大的關聯,就沒有必要浪費時間。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項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保障。

活動內容意義化。教學活動內容是根據本節(jié)課所教授的知識和技能而選擇的,每項活動內容都要圍繞本節(jié)課的功能、話題展開,而不能只是就結構、語法、詞匯進行練習活動。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語言素材,來支持活動的展開;即使是訓練環(huán)節(jié)的活動,也要盡量使訓練內容意義化,這樣才能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使其真正掌握所學語言。也就是說,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活動情景,使學生在這種語境中能夠學會使用新語言。活動內容就要圍繞語意、語境、語用而展開。

活動層次梯度化。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活動。活動與活動之間都有著內在聯系,明確了它們的內在聯系,設計出的活動才能層層遞進,體現出整體活動的層次性和邏輯性。

遵循規(guī)律——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形式多樣的規(guī)律,要把握好所有活動中知識內容的連貫性。搭好臺階——前一個活動要為下一個活動做語言鋪墊,幫助學生在搭建好的語言知識框架中參與活動,建構知識。形成梯度——圍繞一節(jié)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展開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活動,要注意活動內容的結構化,活動的推進要做到難易漸進、前后呼應、形成梯度。

活動參與廣泛化。要使學生能夠積極、廣泛參與活動,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每項活動時要考慮:活動內容要符合學生水平,盡量接近學生的經驗,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活動方式要激發(fā)學生興趣,把活動的過程變成學生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活動層次要由淺入深,隨著活動的層層遞進,要體現出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活動組織要有序合理,既要有多種方式的活動,又要保證學生的參與不是停留在表面。

內容形式統(tǒng)一化。活動內容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掌握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活動形式是指用什么方式來對所學內容進行訓練、運用、強化、評價。要做到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統(tǒng)一化,就要根據活動內容合理安排活動方式。

活動指令簡潔化。教師首先要提高英語語言藝術,表達上要簡潔、準確、清晰;其次要學習、掌握更多的課堂用語,注重語言表達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活動時間成本化。當談到提高教學活動實效性時,就必須要考慮到時間成本。全面的質量標準必須考慮時間因素。因此,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每項活動時,還要考慮活動所要花費的時間和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達到教學目標。節(jié)約時間成本可從合理安排時間、控制活動節(jié)奏、精煉教學語言等方面考慮。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好方法促進語言發(fā)展


那么,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

1、說說說,不停地說。

注意!我們可不是鼓勵你成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表達告訴給孩子。當孩子坐在澡盆里洗澡的時候,你可以不停地對孩子講:“小肚皮上是不是覺得溫溫的?”“你聽,洗澡水濺在澡盆上‘仆——仆——’的聲音……”“好了現在該出水了。看看小手指的指肚,泡在水里的時間長了,都起了小皺褶。”總之,運用你的經驗和所有感官,幫助孩子增加體驗,并且學會如何描述。

2、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從多早開始都不算早。而孩子從小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今后的學習習慣。所以,只要有可能,從孩子很小就開始帶著他一起讀書吧。你們可以先從一張、兩張卡片開始,然后過渡到配有很多插圖的彩繪本,最終慢慢進入以文字為主的閱讀。

3、一起聽歌唱歌。

歌曲是孩子們接受和掌握語言的最佳形式,他們在學會旋律的同時,自然而然就記住了歌詞。所以,每天安排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聽歌、唱歌。唱的過程中,你可以配合上相應的手勢,幫助孩子理解歌詞的意思。

4、不要小看講故事。

經典的兒童故事,不單能夠教給孩子勇敢、誠實、勤勞和愛,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語言學習課堂。而且,對于不是非常善于言辭的父母來說,講故事是教給孩子良好表達方式的捷徑之一。不過,父母還是要提前做一些功課的。首先,挑選那些比較精致的譯本,無論翻譯還是插圖,都應該和一流的故事內容相般配。其次,自己先瀏覽一遍,不要邊講邊看,那樣會嚴重破壞孩子的收聽興趣和故事的價值。最后,如果故事內容里面有你不認可的部分,可以進行適當改編。

5、迎合孩子的興趣。不要主觀地按照你的喜好,給孩子安排閱讀內容。

平時多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抓住要害,才能強化效果。如果孩子對F1感興趣,可以給他提供更多、更詳細的有關賽車的圖片和知識。如果孩子最近沉迷于烹飪,多帶去超市轉轉,告訴他每種食物的來源、口味和營養(yǎng)。同樣是看書,如果孩子對于故事情節(jié)沒有興趣,而是糾纏于畫面上的七星瓢蟲的話,你不妨就把話題轉到這種小昆蟲上??傊?,有興趣才有效果,做父母的需要見機行事,靈活處理。

6、不要指摘孩子的發(fā)音。

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錯誤發(fā)音的地方。這個時候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你只要用正確的發(fā)音重復一遍他的話就可以了。敏感有聰慧的小家伙并不需要很長時間,就可以在你若無其事的影響下,學習到正確的吐字發(fā)音。

7、有節(jié)制地使用電視和教育軟件。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能夠重復某個電視廣告詞而心花怒放,其實這是對孩子強大的語言模仿能力的一種浪費。按照美國兒科學會的觀點,2歲以內的孩子是不應該看電視的,而2歲以后,也僅限于每天40分鐘以內的教學片。因為電視里充斥了大量的不規(guī)范語言,而且無論是電視節(jié)目還是電腦學習軟件,都很難做到與孩子之間的交互表達,所以它們對于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

8、保護好小耳朵。

孩子們很容易患上一些和耳朵有關的疾病,特別是那些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孩子,很容易成為交叉感染的受害者。而一旦孩子的聽力受到影響,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勢必受到影響。所以,平時多留意孩子的小動作,隨時捕捉孩子耳朵方面的不適。

9、多帶孩子出去玩。

動物園、海洋館、博物館不僅僅是幫助孩子多認識些動物、植物和星星那么簡單,他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進而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能夠讓孩子從心底里好學的關鍵,就是激發(fā)出孩子的求職潛能,所以多帶孩子接觸外界,多見世面,絕對是有好處的。

求真務實 促進發(fā)展


導讀:幼兒園教育“質量就是生命”。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一定要加強專業(yè)化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促進幼兒良好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幼兒園教研工作已經成為幼兒園的常規(guī)性工作。幼兒園的教研活動作為積極探索和解決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的一種重要形式,其重要性也越來越被教育界所重視。

我園為了促進保教質量的提高,真正落實《綱要》所倡導的終身教育觀、以人發(fā)展為本的幼兒教育觀,將教研活動作為加強日常保教工作管理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努力提高保教質量的經常性手段。

一、指導思想:

本期我們幼教中心組的教研活動以《幼兒園指導綱要》精神為指導,以《重慶市教委深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意見》要求為主要工作目標。在教研活動中堅持遵循“求真務實”的工作原則,“以幼兒園教育質量為本,以教師和幼兒發(fā)展為本”的主導思想,充分發(fā)揮教研工作職能,扎實有效地深入貫徹《綱要》。

堅持把提高保教質量放在第一位,全面貫徹澄江小學教研工作的思路,通過各種教研活動的開展,積極地促進幼教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為培養(yǎng)一支有較強教研意識和能力的教師隊伍,讓保育教育質量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專業(yè)化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1、了解我園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有計劃的開展教研工作。

今年是中心園和分園管理合并的第一年,為了加強兩個教學點教師的融合,幼教組充分了解了本園教師的實際情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好中心組的教研工作。

認真調配每一次參加教研活動教師,由于教師的個體差異、專業(yè)水平的差異直接影響教研活動的質量。在了解教師情況的基礎上,做到讓每一組的參研力量均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研活動的質量。

2、專業(yè)理論知識學習,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教研組作為教師學習的陣地,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教研組根據制定的相應學習制度,形成一種學習氛圍。

每次活動,以“老師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理論基礎。針對每一次教研活動的主要內容,都安排了相應的理論基礎知識學習或經驗文章的學習。拓展老師的思維,擴大老師的視野,引導老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學到的每一條理論充分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去驗證理論,提升理論的價值。

三、強化參研質量,提高教師的參研水平。

1、發(fā)揮教研職能,關注我園在實施《綱要》中的具體、真實、關鍵問題進行研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指出,家園合作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良好途徑。我園是一所農村園,面對家長素質偏低,對新的發(fā)展觀、教育觀沒有足夠了解的實際情況,緊緊抓住“家園互動”這個關鍵問題進行了研究。

我園的家園合作中的互動情況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家長沒有教育中的主體意識,缺乏主人翁的意識。教研組以它為切為點,在“家園欄”、“家長開放日”“家長會”三種主要的聯系形式進行了研究探討。

2、做好教研安排,培養(yǎng)教師的參研積極性。

為了促進老師對教研內容的了解,提高研究的深度,教研組在開學初就將教研活動的人員安排和具體的時間安排、內容和形式安排告知老師。這樣,不僅僅引導老師留意所參與的教研活動內容,注意材料的收集,也培養(yǎng)了老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

3、加強日常引導,促進教師關注教研工作。

在各項活動中,引導老師注意材料的積累。以前的研究活動,因為沒有長時間對教研內容的關注,教研的效果不是很顯著。為了讓教研活動真正的發(fā)揮作用,本期,就積極的引導老師們長時間的關注教研的內容。老師們利用業(yè)余時間,通過各種渠道查閱資料、收集相關的研究素材,也為家園合作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四、注重活動過程的引導,提高活動質量。

行動研究。本學期的三個教研內容,都是貼近老師實際工作的,與老師開展好各項工作、幼兒園開展好家園合作的各項活動聯系緊密。老師們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切實的提高了質量。

對話與質疑。教研活動中的對話、質疑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了反思,并提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了,與參研的老師合作研究,討論分析。這樣,活動不僅僅具有了很強的對話性,大家還在對話中提出了質疑,形成了很好的研究氛圍。

幼兒園教育“質量就是生命”。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一定要加強專業(yè)化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促進幼兒良好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幼教組教研活動,將在教科室的指導和幫助下,以更多、更符合實際的形式開展。老師們不斷的專業(yè)化成長,讓老師們承擔起幼兒發(fā)展過程中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為幼兒發(fā)展的小船推波助瀾,揚起風帆!

注重教科研實效 促進園所可持續(xù)發(fā)展


導讀:只有大力推廣,才能真正體現出研究成果的價值,才會讓參與教研活動的教師有成就感,使她們的自我價值得到滿足,也才能使她們以更飽滿的勁頭投入新一輪的教研。

如果把“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這句話與教育工作相對應,那么,教科研就是教育的科技,成果推廣之后,就可以轉化為教育的生產力。因此說,教科研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富有實效的教科研活動就是促進幼兒園持續(xù)發(fā)展、保證良好運轉的內驅力,也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有效手段之一,幼兒園應注重加強教科研工作的開展,以促進園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目前幼兒園在教研方面開展的還不夠理想。主要有三方面表現。一是研究課題過多。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駐大中城市的中等以上規(guī)模的園所,由于這些園所教師學歷層次較高,班額合適,辦學質量尚可,很適宜做課題,因此,常被各級各類部門選為實驗基地,也由此,這些園就承擔了不同機構的大大小小的課題,但因為課題過多,教師精力顧不上,因此出現課題研究浮淺,走過場的情況,使幼兒園成為一個課題服務機構,一個數據采集地。二是課題推廣不夠。這種現象很普遍,這些園每年都有專門進行的園級研究課題,研究內容適當,研究效果也較好,但常常是研究結束就結束了,沒有及時地推廣,將成果轉化到更大范圍,形成自己的特色,從而造成“連年教研,研而無果”的局面。三是無研究課題。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邊遠地區(qū)的小幼兒園。她們人少、孩子少,信息缺乏,與當地教育部門聯系不多,缺乏指導,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理論水平與當前的發(fā)展相差越來越遠,幼兒園也就談不上持續(xù)發(fā)展。

那么,何謂富有實效的教科研活動呢?筆者認為,有效的教科研活動,應是園本化的教研,即有一個明確的辦學目標,圍繞這個目標,根據幼兒園現有的條件、師資隊伍素質,從本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中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扎實、細致的研究,然后把研究、探索出來的優(yōu)秀、成功的教研成果,經過推廣做法,明確要求,將其轉化為本班、本園的特色,形成一種工作常規(guī)。當教研成果得到有效積累,最終也就形成鮮明的辦園特色。這個過程,或快或慢,但畢竟是幼兒園教師自己研究的成果,正像“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速度不同”一樣,每個幼兒園的硬件條件、資金投入、師資素質、能力基礎各不相同,這也就決定了每個幼兒園的發(fā)展速度不同,園領導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些情況

,在教研過程中既不急功近利,也不能聽之任之,要按照既定目標,以適合本園節(jié)奏的速度前進。最終形成的這個辦園特色,由于是全體教職員工親自參與、共同研究培植出來的,因此這種教研活動更持久、更具生命力。在這個過程中,她們的素質和技能更加專業(yè)化,工作作風更加統(tǒng)一,團隊更具凝聚力,幼兒園的辦學水平也因此而不斷提高。通過這種有效的教科研活動,幼兒園才能持續(xù)發(fā)展。

在開展教科研活動中,應特別注意恰當選題、扎實研究、積極推廣、形成常規(guī)四環(huán)節(jié):

一、恰當選題。

教研需要我們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去做、去發(fā)現、去探索,要有一種求真務實、嚴謹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和作風。這就要求園領導避免追風,貪大和貪多的心理,不能讓眾多課題沖昏頭腦,僅僅滿足于成為一個子課題的承擔單位,而要從幼兒園實際出發(fā),以促進、提高和改變幼兒園現有工作狀況為目的,在幼兒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中進行選擇,使課題研究能為我所用,助我成長,從而做個名副其實的研究基地。因此,選題要有一定代表性、廣泛性和應用性。適宜的選題可從發(fā)揮本園的特色方面入手,如園內喜愛并擅長美工的教師較多,則可利用這一優(yōu)勢,開展有關幼兒美術方面的教研,如:幼兒聽故事繪制連環(huán)畫的研究、如何引導幼兒認識和運用色彩?如何解讀幼兒的繪畫作品等,這樣做可變優(yōu)勢為強項。也可選取弱項,如園內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不太理想,那么全園就圍繞如何提高語言領域教學開展教研,教師從這一主題中選擇小的課題。如:如何創(chuàng)設讓幼兒敢說、樂說的環(huán)境?如何仿編、創(chuàng)編詩歌?新授故事的技巧等,這樣可變弱勢為優(yōu)勢。這種根據教學需要和幼兒園實際情況產生的教研課題,教師有興趣做,成果又極具推廣,對促進幼兒園工作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扎實研究。

有了課題,就要在工作中實施。園領導在指導教師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后,就

要運用多種形式如組織學習、相互觀摩、聽課、階段性交流等來保證計劃的實施,同時要注意給教研老師一定的特權,如在時間上、物質上給以必要的保證,在教學安排上可有一定的自主權等,以便讓老師在一日活動的有限時間內能夠進行扎實的教學研究,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如我區(qū)機關幼兒園為保證級部每月兩次的集體教研時間,特別安排富余教師在教研時間代班,使老師們能專心研究討論。特別強調的是,要讓老師落實課題內容,園領導首先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研究,共同討論,引領研究方向。否則火車頭一松懈,列車是無法跑動起來的。

三、積極推廣。

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經過一定的深入研究后,每個子課題都會產生一定的成果,這些成果在園級交流,會讓每個教師在這一領域內受到啟發(fā)和借鑒。將教研成果收集整理,適宜年齡段教學的,就在級部推廣,屬于教育技能的,就在全園推廣,屬于個別教育的,就在特殊情況下應用。只有大力推廣,才能真正體現出研究成果的價值,才會讓參與教研活動的教師有成就感,使她們的自我價值得到滿足,也才能使她們以更飽滿的勁頭投入新一輪的教研。否則,教研就是一朵無果的麗花,不論經歷了什么,開得多么鮮艷,最終什么都不會留下。推廣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僅讓老師們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能只學會成果的形式,而要理解成果的內涵,只有理解了內涵,才能在工作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四、形成常規(guī)。

推廣是一種軟性要求,也就是受眾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接受,而接受和采納了多少,每個人又各不相同。園領導要注重教育老師善于學習、認可他人的成果,善于“踩著前人的肩膀”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這也是繼續(xù)學習的一種表現。同時,為真正使好的成果轉化到工作中,達到提高辦學質量的目的,從管理角度講,就需要一些硬性要求,如納入規(guī)章制度,形成工作常規(guī),建立新的工作流程等,這樣通過管理手段來保證教研成果的落實,才能將成果真正像“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一樣,轉化到我們的教育工作中,轉化成每位教師的方法、技能。

相關推薦

  • 在看圖講述中有效提問,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 -->在我國的《綱要》中,關于語言領域提出的總目標是“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積極性,發(fā)展語言能力”。幼兒園語言教學一般包括聽、說、讀、寫等幾方面。而學前期幼兒則是以“聽”、“說”為主??磮D講述是幼兒園語言...
    2021-09-23 閱讀全文
  • 好方法促進語言發(fā)展 那么,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 1、說說說,不停地說。 注意!我們可不是鼓勵你成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準確、生動...
    2021-08-17 閱讀全文
  • 發(fā)揮語言環(huán)境整體效應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 -->發(fā)揮語言環(huán)境整體效應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 仔細品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語言領域幼兒的語言學習與發(fā)展目標以及教育建議,“為幼兒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語言環(huán)境,促進幼兒語言...
    2021-08-21 閱讀全文
  • 求真務實 促進發(fā)展 導讀:幼兒園教育“質量就是生命”。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一定要加強專業(yè)化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促進幼兒良好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幼兒園教研工...
    2021-04-27 閱讀全文
  • 促進語言發(fā)展的小游戲 你若是認為,寶寶學習語言是從開口叫“媽媽”那一刻才開始,那就錯了!事實上,寶寶從出生后的第一聲啼哭起,就已經開始了語言發(fā)展的歷程。 爸爸媽媽多半很在意寶寶是不是“會說話”,卻忽略了在寶寶學會說話前所應...
    2022-04-20 閱讀全文

-->在我國的《綱要》中,關于語言領域提出的總目標是“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積極性,發(fā)展語言能力”。幼兒園語言教學一般包括聽、說、讀、寫等幾方面。而學前期幼兒則是以“聽”、“說”為主??磮D講述是幼兒園語言...

2021-09-23 閱讀全文

那么,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 1、說說說,不停地說。 注意!我們可不是鼓勵你成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準確、生動...

2021-08-17 閱讀全文

-->發(fā)揮語言環(huán)境整體效應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 仔細品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語言領域幼兒的語言學習與發(fā)展目標以及教育建議,“為幼兒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語言環(huán)境,促進幼兒語言...

2021-08-21 閱讀全文

導讀:幼兒園教育“質量就是生命”。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一定要加強專業(yè)化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促進幼兒良好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幼兒園教研工...

2021-04-27 閱讀全文

你若是認為,寶寶學習語言是從開口叫“媽媽”那一刻才開始,那就錯了!事實上,寶寶從出生后的第一聲啼哭起,就已經開始了語言發(fā)展的歷程。 爸爸媽媽多半很在意寶寶是不是“會說話”,卻忽略了在寶寶學會說話前所應...

2022-04-2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