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溺愛兒子的母親的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1-07-15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開學一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關于溺愛,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媽媽,我要機車,這樣上學比較方便?!?/p>
「可是你還沒滿十八歲。」母親說。
「不管,給我嘛!」
于是,兒子有了一部機車。
過了一段時間,兒子又來找母親。
「媽媽,我要最新款的手機,不然出門沒面子?!?/p>
「那舊的怎么辦?」母親問。
「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妳到底愛不愛我?」
于是母親沒再說什么,給寶貝兒子買了一只手機。
從那次開始,兒子要什么,母親就給什么。
她想,我可不能失去兒子的愛,在這世上,我只剩下一個最愛的人了。
有一天,兒子打電話找她。
「媽媽,我現(xiàn)在要一筆錢?!?/p>
他把那筆數(shù)目說了出來。
「開玩笑!」母親聽完大叫一聲!
「不是開玩笑,我需要那筆錢!」
「不行!你回家來,我們慢慢談!」
兒子大吼一聲:「原來你愛錢比愛我還多!」
不是這樣的。
母親還想說點什么,但兒子已經(jīng)把電話掛斷了,因為她沒有教會兒子怎樣聽人把話說完。
她心愛的兒子,已經(jīng)聽不懂人話,尤其聽不懂拒絕他違逆他反對他的話了。
覺得自己沒人愛的兒子,回家以后做了一件震驚社會的事:
把最愛自己的母親給殺了。
這個母親,最后還是失去了兒子的愛,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愛,但不要溺愛。溺愛,有時真的會害死人。
在另一個故事里頭,有一個從小被寵壞的孩子,長大后無惡不作,最后被捕入獄。
他死前唯一的心愿,就是再喝一口母親的奶水,結果當母親真的來了,他卻把含在口中的乳頭給咬掉了!
為什么?
因為他覺得都是媽媽害的,如果媽媽不要那么寵他,或許他就可以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
這種想法很要不得,每個長大的人都該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只有小孩子才需要父母出面負責。
真正成功的人,會把失敗的責任歸給自己,卻把成功的因素歸之于他人,歸之于上天;真正的失敗者正好相反,他們會把成功歸給自己,卻把問題推給別人,怪罪上天不照顧自己。
但另一面,從故事中我們也看出家庭教育的影響真的很大。
教育,不能真正解決人所有的問題,但不好的教育,往往就是制造問題的工廠。
人性中有其黑暗的一面,有罪住在其中;加上不合適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就有如火上堆炭,讓世界陷入一片火海。
溺愛、凌虐或者逼壓太緊,都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唯一能達成的就是把孩子內(nèi)心的野獸養(yǎng)肥,最后反噬自己。
愛,但不要溺愛。愛,要在光中去愛,要為心愛的人儆醒,用你的禱告守護他們。
也許你仍然不知道怎么做,而且未來的事誰也不知道。但你可以把天大的事情信托給至大的神,把一切難題帶到耶穌面前去說!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4個故事告知你溺愛孩子的后果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小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事了,家長過來說孩子還小不懂事。好像還小是不懂事的理由。因為孩子還小,家長放棄了教育孩子明辨是非,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后,也依然是不懂事沒教養(yǎng)的大人。
家長對孩子的放任,總有一天會還到孩子身上,當他長大后被殘酷社會狠狠教育的時候,他就知道,無論大小,教育和教養(yǎng)都是不該缺席的一課。
所以,別再為孩子的沒教養(yǎng)找借口了,更加不要變成文中的“熊家長”,家長的教育,無論孩子多小,都不該缺席。
一、年齡小,不是胡鬧的理由
同學給我講過她遇到的一件事情,她十二歲生日的時候,同學朋友送了很多禮物。有朋友送了一個音樂盒,精致漂亮極了。剛拆開,被一起來的表妹看到了,5歲的表妹很喜歡,就直接張口問她要。
同學不是很樂意,怎么說也是朋友送的禮物??墒撬唤o,表妹就又哭又鬧,有趣的是同學媽媽的態(tài)度,她很大度,很寬容地直接把禮物送給了表妹。理由是她那么多禮物呢,送一個給表妹又無妨。
肯定有人會不以為然,理由也能找出一大堆,“孩子淘氣是天性啊,活潑點才惹人愛?!薄坝H戚家的小孩,給她又怎么了”……
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態(tài)度總是寬容的,心軟的。他們理直氣壯地說:”他還小,不懂事,你就讓讓他?!?/p>
所以,小就成了天然的護身符,自帶有理光環(huán)(我小我有理),就可以不懂事,就可以被原諒。
真的是這樣嗎?
二、熊孩子背后總是有一個熊家長
孩子小,愛玩,愛鬧是天性,但也因為小,他們對于是非對錯,并沒有成人那么清楚明白。他們會憑著天真的本性做事,沒有父母的引導教育,這些本性導致的后果,有些在成人眼里無傷大雅,比如在電影院里跑跑,拿走姐姐的禮物……有些則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傷害。
新聞中曾經(jīng)報道過一件事:因嫌樓外施工的電鉆聲太吵,正在8樓屋內(nèi)看動畫片的10歲男孩,一氣之下用小刀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割斷,致使其懸在半空動彈不得,經(jīng)消防大隊緊急出動后才將人安全救下。
面對警方的詢問,小孩說,“我當時在看《喜羊羊》,外面鉆機打墻的聲音太吵,我就用刀子把繩子割斷了?!备兜氖聝哼€在后面,孩子的爸爸在賠償?shù)臅r候,只賠了一條安全繩??!
呵呵!別再拿“小”說事兒了,每個熊孩子的背后必然站著一個熊家長。他們的熊行為,都是家長放任的結果。
三、你不去教育孩子,總有人替你教育他
有個很舊的故事,說的是一個母親在網(wǎng)上發(fā)帖說:在餐廳吃飯,就因為兒子稍微調(diào)皮了一點就被打了一耳光!氣得她現(xiàn)在還在發(fā)抖。
原來,這位母親帶兒子去附近的餐廳吃飯,她兒子喜歡到鄰桌到處跑跑看看,幾次去騷擾吃螃蟹的鄰桌,最后因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別人把手甩開后,動手打了這桌的人,結果被回打了……
這個母親憤憤不平的點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調(diào)皮點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見識?他小,可做媽媽的你還小嗎?你難道不知道約束一下自己孩子的行為嗎?
孩子再小,總是要長大的。做家長的現(xiàn)在放棄了教育孩子的權利,以他小的名義原諒他,甚至要求別人原諒他。那么,有一天,當他走出學校,走上社會,再做出一些熊行為的時候,沒有人會對他再寬容了。
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總有人會代替你教育他。但愿你到時候不會后悔。
四、你可以寬容孩子,但社會不會
我相信還會有很多家長會說類似于“孩子長大了就會好的”的話,孰不知,在溺愛和錯愛下的孩子,長大同樣不會被社會所“原諒”。
有一個孩子喜歡鉆研奧數(shù),卻走路慢慢吞吞總愛遲到,同學給他起了個雅號叫“奧特慢”。后來他被父母送到英國念高中。有一次回國,他給我們講了個經(jīng)歷,卻對自己感觸很深。原來他假期去一家華人開的中餐廳打工,結果第一天上班就遲到了五分鐘,于是被解雇了。
他沒有想到,第一次因為遲到所受到的嚴厲懲罰,竟是丟了飯碗。而最令他醍醐灌頂?shù)?,是那個華人老板的最后忠告:“小伙子,如果我不解雇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殘酷!”
在中國式教育的嬌寵之下,讓學生罰站也如走鋼絲,遲到自然可以逍遙法外。但多年以后,因一種積習所引發(fā)的重創(chuàng),這該是多么痛的領悟??!
一定給孩子講的幾個故事
一定給孩子講的幾個故事
1、斷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zhàn)。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zhàn)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只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p>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只斷箭,箭囊里裝著一只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于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在一只寶箭上,多么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么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溫馨提示: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fā)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生命的價值
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里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只只手舉了起來。
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彼f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后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么,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么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腳,并且用腳碾它。爾后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艾F(xiàn)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jīng)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并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shù)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fā)生什么,或將要發(fā)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p>
溫馨提示:
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于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3、昂起頭來真美
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溫馨提示:
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4、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fā)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里,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币晃焕袭嫾业弥?,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后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5、飛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fā)現(xiàn),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wǎng)。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么拉過去的?后來,我發(fā)現(xiàn)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墻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后也是如此。
溫馨提示:
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wǎng)凌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wǎng)制得精巧而規(guī)矩,八卦形地張開,仿佛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wǎng)結在空中。奇跡是執(zhí)著者造成的。
育兒隨筆:做個愛講故事的媽媽
育兒隨筆:做個愛講故事的媽媽
自從聽了“小兔乖乖”里的“不開不開就不開”,麥苗把這個句式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吃不吃就不吃”“不穿不穿就不穿”“不尿不尿就不尿”。大人若有一點逼迫,她馬上擰著脖子、聲嘶力竭地喊著“不*不*就不*”,儼然為自由和人權而戰(zhàn)的勇士。
傳說中的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就這么來了?
每天早上,麥苗醒來都要在床上賴一會。有時,說啊,唱啊,跳啊;有時,從床頭拿一本書,沒完沒了地讓大人念,就是不肯換衣服、下床。來硬的顯然不是好辦法。怎么辦呢?我決定通過講故事來轉移她的注意力。
“麥苗,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好不好?”我把書本一扔,開始進入演講者的角色。
“嗯?!丙溍缫荒樥J真地看著我。
“山腳下,住著一位小姑娘和她的好朋友兔兔。有一天,兔兔生病了,小姑娘決定到森林里幫助兔兔去采蘑菇。森林好大啊,小姑娘一直往森林里走啊走啊,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蘑菇。這時,袋鼠媽媽出現(xiàn)了。袋鼠媽媽問小姑娘,你看起來好像很不開心啊?有什么事情需要我?guī)椭鷨??小姑娘就告訴袋鼠媽媽,要給好朋友采蘑菇的事情。袋鼠媽媽說,越過森林,有一個湖,那里有很多蘑菇,來,鉆到我的袋子里,我?guī)闳グ?。小姑娘鉆進袋鼠媽媽的袋子里,看著呼嘯而過的花、草和樹木,還和小鳥打著招呼。湖里的水真藍啊,岸邊長了好多好多的蘑菇。袋鼠媽媽累了,先飽飽地喝個肚圓。小姑娘把采來的蘑菇裝進包里,等袋鼠媽媽歇歇再出發(fā)。這時,羚羊出現(xiàn)了……羚羊把小姑娘馱到山腳下。小姑娘為兔兔做了鮮美的蘑菇湯……”
“媽媽,蘑菇肉肉?!?/p>
“哦,好的,蘑菇肉肉?!蔽乙贿呏v著故事,一邊給麥苗換下睡衣。她像個木偶一樣,在我懷里乖乖的,對我的行為似乎毫無察覺。故事講完了,小麥苗也已穿戴整齊。
麥苗也不喜歡洗臉,毛巾剛放到臉上就掙得跟泥鰍似的。嗯,媽媽不來硬的,講個小雞找蟲蟲吃的故事好不好?
該吃飯了,麥苗不讓戴圍嘴,怎么辦?如法炮制,再講一個小鴨子學游泳的故事吧。呵呵,講故事簡直是必殺技,招招制勝。每次小麥苗都仰著臉,目瞪口呆地看著我,大人做什么她都不反抗。
而我講的故事呢,有時是書本上的“小貓釣魚”“小兔乖乖”“烏鴉喝水”“三只小豬”,有時是胡編亂造的,沒有開頭沒有結尾,更沒有什么主題,語言來不及雕琢,也沒有什么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扯到哪里算哪里。有時看任務完成了,草草地一句話就收了尾。有時,趕著上班,還會糊弄她說“欲知詳情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小家伙一臉迷茫地看著我,還沒弄明白怎么回事,故事就已經(jīng)結束了,媽媽轉身忙別的去了。所謂的“下回分解”,自然是了無蹤影了。
麥苗現(xiàn)在還小,不會分辯故事是不是符合邏輯,是不是合乎情理,只要有小朋友、小動物,順便再和她的生活扯上一點關系,她都聽得津津有味的。這么低級的講故事水平,能糊弄到什么時候呢?再大一點,怎么辦?難道我要每天背個故事給她聽嗎?
我不希望麥苗過早地識字,至少在她上小學前,我不會指著字給她讀書,更不會主動教她識字。但是,我知道她一定不可避免地會學到一些。我希望她多聽兒歌、童謠、故事和音樂,多看繪本或圖面。幼兒時期,關鍵是培養(yǎng)孩子的“感覺”體驗,“知道”的重要性還不及“感知”的一半。要不斷培養(yǎng)孩子的感性,感受越深,思考得就越深,語言也越生動(松居直)。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特別會講故事的媽媽。如果不能,那就給孩子買好多好多的繪本吧。然后,把孩子摟在懷里,用自己的聲音,努力把別人的故事講好。
育兒觀念: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人世間的所有情感中,最深厚的莫過于母情。孩子則是母親手中正在雕塑的作品,作品的好壞與母親的素質密切有關。
在人生幼兒時期這個最重要的階段,孩子面對的第一個老師就是母親,這個時期兒童無論是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母親起著重要的作用。
戰(zhàn)國時有三遷的孟母,晉時有退醉的陶母,唐時有和丸的柳母,宋時有刺字的岳母,古代在生命得不到延續(xù)保障的年代,出現(xiàn)了身體或許瘦弱而精神充佩的偉大母親,從前的母親在孩子面前是自信的,品品代代遺傳、復制、放大,進而成為社會的本色。戰(zhàn)火紛飛的年月里,面對槍林彈雨,有多少母親送兒當兵上前線,貧窮時期的母親夜夜與油燈為伴,手中的紡車是兒子求學的經(jīng)濟來源,當今數(shù)學奧林匹克金獎的得主就是出自寒門,父親長年臥床,是母親認準一個理“腹有詩書氣自華”,靠打工、養(yǎng)紡供兒子讀書,當中外記者采訪這位母親教子的秘訣時,母親的話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感動,兒子從小沒有進過一次飯店,沒穿過一件好衣服,兒子的這點出息是苦出來的。
孩子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每個家庭的關注。一次我們?nèi)ゼ以L,3歲的孩子有一大堆玩具不玩,正在抱著一幅麻將牌玩,還能告訴我們那是“幺雞”,那是“白板”并熟練的在地上擺起來后來才知道孩子的母親喜歡搓麻將邊搓邊逗著孩子。較少的,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大多數(shù)家長還是很注意對孩子早期教育的。孩子的精神需求,人個塑造,是影響他們素質的全面提高的重要的原因。好母親會教給孩子打獵的技巧而非能填飽肚皮的肉。常聽有些家長說,我們文化水平不高,不會教育孩子,家長的知識不等同與家長的素質。宋代賢相寇準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它的母親雖沒有什么文化,卻懂得教子做人之道。
學習了古代母親以及教子成才母親的高思想、高品質,我們現(xiàn)代母親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擁有更高的素質。由此,便聯(lián)想到一句話:經(jīng)歷過凄風苦雨,承襲了苦難基因的種子,才可能長成擎天大樹。
育兒觀念:嬌氣孩子背后溺愛的父母
育兒觀念:嬌氣孩子背后溺愛的父母
開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兩個月了,照理來說孩子們應該已經(jīng)能夠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了,記得以前帶過的兩屆小班也差不多一個多月就全能適應了,但是這一次卻發(fā)現(xiàn)將近兩個月了,還是有很多孩子早上來園會哭,活動中會哭,吃飯的時候會哭,甚至做做游戲會哭著說想媽媽、想奶奶、想回家。還有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愿自己動手吃飯,一定要老師喂,不喂就說吃不下了,不想吃了,喂她就能把飯都吃光。數(shù)數(shù)這幾個孩子,再聯(lián)想與家長溝通之后的情況,不難看出,這幾個嬌氣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或者幾個溺愛的家長。
就拿我們班的哭泣包冉冉來說吧,到現(xiàn)在仍然是每天來園都要大哭,要抱她才不會哭,不抱就會一直哭,還越哭越大聲,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不愿意參與活動,寧愿自己一個人站著。有時候其他小朋友出現(xiàn)了狀況我們?nèi)ヌ幚頉]有人陪他的時候,她就開始哭著說想媽媽了。和她的媽媽聯(lián)系溝通之后,從媽媽的話里我們了解到她以前在家的時候與同齡孩子的交往基本沒有,因為媽媽覺得小區(qū)里的游樂設施不衛(wèi)生,不愿意帶她下樓去玩,就算要玩也是去市區(qū)的大型室內(nèi)游樂場,而且都是大人全程陪同,養(yǎng)成了孩子現(xiàn)在這個不愿與其他小朋友玩的性格。因為沒有與同齡人交往的經(jīng)驗,所以冉冉在幼兒園只黏著老師,如果老師沒有空就會覺得孤單,會覺得被冷落,然后就會覺得委屈,想媽媽,最后就是用哭來表達。
我們班還有一個小朋友比較特別,開學前的家訪中他的爸爸就說自己的孩子是過敏性體質,兩周歲之前是蛋白質過敏,然后我們就詢問現(xiàn)在能喝牛奶、吃雞蛋之類的東西嗎?爸爸的回答比較矛盾,他又想讓我們照顧孩子的過敏但又說不要讓孩子太特別,和其他小朋友一樣的待遇就好,別的小朋友吃的他們家也要吃的,但是又強調(diào)蛋白質過敏,我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了。還有從平時爸爸媽媽來園接送孩子以及和我們的溝通中就能看出爸爸媽媽在家應該是特別溺愛孩子的。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家家基本不吃菜,家長開放活動那天,媽媽看到家家把菜倒掉之后就說他們在家的時候都是拿一個特別卡通的小碗,然后在碗里放一點點菜讓他吃的,所以導致家家在幼兒園都不吃幼兒園的飯菜。當我聽到媽媽這樣說的時候我就告訴她希望在家的時候不要再這樣讓家家吃飯了,因為這樣他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那他就不會好好的吃飯,這樣下去會沒有營養(yǎng),孩子的身體肯定會不行的。
像這樣嬌氣的孩子我們班還有很多,孩子們?yōu)槭裁磱蓺獬蛇@樣,不難看出都和家長的溺愛有關,我們班的小雨小朋友,她的媽媽都說奶奶在家超級寵她,連爸爸媽媽都管不了,媽媽在和我們的溝通中都是很無奈的語氣,我覺得要想讓孩子自由健康的成長,家長的一些行為和想法就需要徹底的改變,家長不可能跟著、陪著孩子一生,孩子總要長大,現(xiàn)在是幼兒園,可以說孩子還小,但是很快他們就會進入小學,進入初中,到那時再來改就已經(jīng)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