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發(fā)布時間:2021-07-06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能再重來。只有貼心地陪伴,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而且這不是其他物質(zhì)所能夠取代的,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家長和孩子之間才能更融洽的相處,孩子才能更快樂的成長。
很多家長把自己定位成“監(jiān)工”的角色而不是陪孩子玩的角色,也有一部分家長雖然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但是孩子并未感覺到來自父母的關(guān)愛,因為這些家長把孩子送給了各種培訓班。沒有陪伴孩子的家長往往借口都很充分,大多在喊“工作忙,無法抽出時間陪孩子”;把孩子送給培訓班的家長借口也很冠冕堂皇,說“現(xiàn)在孩子不努力,長大了是要吃苦的”。說到底,家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那么你們有沒有問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嗎?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父母主動進行的親子活動是至關(guān)重要的,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這個階段如果缺乏對孩子足夠的陪伴,孩子的世界里就會缺乏父母的形象,不利于人格的形成與完善。家長再忙也應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多關(guān)愛孩子,彌補平時工作忙與孩子溝通少的缺憾。
現(xiàn)代社會中,很多年輕家長都是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而自己用工作繁忙來推卸自己的教養(yǎng)責任,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孩子再好,也代替不了父母的愛,所以,工作和時間都不是親子溝通的障礙。
當家長光顧著為工作忙碌,不留意間就忽略了孩子,不知不覺間造成親子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要知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很多問題都是由于缺乏良性的親子溝通造成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往方式,無論是與誰,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而許多父母卻掌握不好與孩子溝通的原則和方法,頻頻發(fā)生親子大戰(zhàn)。那么,要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怎么辦呢?
1、充實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
父母與孩子對談的題材,大部分是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yǎng)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nèi)容、百貨櫥窗等,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當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的引導對孩子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來說,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保護、指導和自立幾個階段,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更重要的是保護他健康成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角色應該從一個保護者,轉(zhuǎn)變?yōu)橐粋€指導者和教練,千萬不要再拿家長的權(quán)威來干涉孩子,一定要與孩子交朋友,耐心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樂于與你交流。
2、注意體會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孩子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這時候就很需要家長的關(guān)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guān)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過的”等話語,這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如果父母把話改一改,比如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毕嘈藕⒆勇牭竭@樣的話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
3、要注意孩子的非語言反應
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不要自顧自地說,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應,尤其是孩子的非語言反應。比如孩子開始出現(xiàn)左顧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應該停止溝通或者轉(zhuǎn)換話題了。
對于年幼的孩子,這種非語言反應更加重要,許多孩子還不會用語言來拒絕父母,只會下意識地用行動來表示。如果父母不了解這一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yǎng)成“父母說父母的,我做我的”的習慣,于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就失去了。
4、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tài)度
現(xiàn)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愿。
5、要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
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孩子能夠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一味地用說教、命令、強迫等方式讓孩子聽你的話,孩子必然產(chǎn)生反感。孩子喜歡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過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進去;可以是講故事,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領悟道理,這比簡單說教要好得多; 可以是在游戲過程中溝通,因為孩子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tài),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6、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語言
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用語,比如,當你要求孩子放學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時回家時,你應該說:“放學后你不按時回家,媽媽會擔心的!” 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心,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如果你說:“放學后不準在外面玩,給我立即回家!”孩子則會感覺到你在限制他,必然產(chǎn)生逆反心理。
7、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
與孩子的溝通應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你講的話,孩子無法理解,那么溝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父母經(jīng)常會一廂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慮孩子有沒有興趣聽、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講的話,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這就是因為父母沒有注意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
8、經(jīng)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常變換新鮮的話題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為什么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時一些啰嗦的話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運用得當。
9、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語氣
所謂的負面比如家長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nèi)……”、“我數(shù)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huán)”、“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而且說的多了,孩子對此更是無所謂的態(tài)度,所以家長再說類似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還讓孩子感到厭惡。
10、及時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程度
父母應該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話,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這不僅讓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暢而使雙方之間有代溝的產(chǎn)生。
11、回答時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是??!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因為這正是孩子當時的心愿。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的方法
一個人的基本態(tài)度、行為模式、人格結(jié)構(gòu),在嬰兒期的親子互動過程中早已奠定基礎,再經(jīng)其后的兒童期、青年期等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逐漸形成個人的獨特人格。親子關(guān)系直接影響子女的生理健康、態(tài)度行為、價值觀念及未來成就。
那么如何和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guān)系?我給您分享9個方法:
一、記住自己的角色:父母
我們的職責是保護自己的孩子,同時幫助他準備好長大成人。
比成為孩子的朋友更加重要的,是父母要成為一名領導者和一位充滿耐心的老師。
記住,該堅持立場的時候就要堅持,孩子需要管教。
二、有話慢慢說
對孩子發(fā)火,情緒激動,是無法解決事情的。
無法控制情緒怎么辦?那就自己待一會兒,從1數(shù)到10,勸自己平靜下來。
當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得平和時,父母就起到了最佳的表率作用,身體力行地教給孩子如何控制情緒和壓力。
三、別太嘮叨,多聽孩子說
孩子和成人一樣,都希望被尊重和重視。
成為孩子“安全”的訴說對象很重要。在孩子說自己煩惱和心事的時候,請先傾聽,不要批評教訓。
四、掌握好平衡
父母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如何平衡好與孩子保持親密關(guān)系的同時,給予孩子一定空間和私人領地之間的平衡。
這的確不容易做到。但是這對越來越獨立的子女而言,是必需的。
五、說明自己的期望
清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期望,并保持一致性,讓孩子有“法”可依,這樣他們就會更明確自己應該如何做。有規(guī)則,才有自由。
六、抓住時機表揚孩子
在孩子做了正確的決定或事情時,要抓住時機表揚。
贊揚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決定和成功是受到重視的,同時他們的能力也得到肯定。
贊揚孩子通過自己努力而取得成果的行為。
七、創(chuàng)造時機,享受家庭生活
有固定的家人一起用餐和休閑的時間。對絕大多數(shù)孩子而言,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家人尤其是父母在一起的時刻。
一家人每天一起吃飯、聊天、享受美食,特別有家的感覺,非常快樂。
八、做好表率
想讓你的孩子成為值得信賴、有責任心和愛心的人?
那么做好表率吧,讓他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能看到你身上的這些閃光點。
讓孩子看到即使遇到困難也不退縮,積極想辦法去解決。
九、做真人,不是超人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有錯誤和缺點要承認,在適當?shù)臅r候,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歉意。
告訴孩子,父母跟他們一樣,正在努力做一個更好的人。
2020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
那些因為日?,嵤潞拓熑胃⒆酉萑霊?zhàn)爭中的父母應該承認一個事實:這場戰(zhàn)爭不可能贏。比起我們壓制他們,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反抗我們。即使我們贏了一場戰(zhàn)爭,成功地強制實施了我們的意志,但是他們可能會變得無精打采和悶悶不樂,以此來報復我們,或者變得反叛、懈怠。
那么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和孩子建立聯(lián)系。我們?nèi)绾瓮瓿蛇@項艱巨的任務呢?要把他們爭取過來。這看起來不可能,但是,它只不過是有點難而已,我們有能力完成它,只要我們開始理解孩子的觀點,傾聽那些引發(fā)他們不端行為的情緒。
通過敏感的聆聽,父母可以造成孩子令人欣喜的改變。
當父母看上去對孩子的情緒和觀點漠不關(guān)心時,孩子會感到失望和不滿。
舉個例子:莎娜的父親堅持要她跟家里人一起去觀看她弟弟的橄欖球比賽,而她對橄欖球不感興趣,因此拒絕了。她的父親非常生氣,威脅說要斷絕她的零花錢,莎娜生氣地沖出房子,覺得受到了傷害,覺得父親不再愛她了。當她的父親平靜下來之后,他從她的角度明白了她拒絕的理由,他希望的只是一家人愉快地外出,卻沒有尊重他女兒的想法。莎娜回來后,他向莎娜道了歉,承認讓她和家人一起觀看一場可能讓她不高興的比賽是沒有任何道理的。他同時也意識到,如果莎娜最后被逼著去了,她肯定會讓其他人都無法安心欣賞橄欖球比賽的。
許多父母對家庭活動、慶祝等事件都幻想著一幅理想的畫面,
而忽略了一些不好的潛在因素,因此他們設計好的愉快的場合常常遭到破壞。父母需要謹慎選擇哪些家庭活動是必須讓孩子參加的。讓孩子覺得無助、充滿怨恨對父母也沒有任何益處,只會受罪于一個沉默的、生氣的、不開心的孩子。為什么?因為孩子有很多方法報復父母,哪怕他們自己要付出一點代價。
看一看下面這個事例,蓋立特是一個喜歡發(fā)號施令的人,他決定改變一下對他請來的廚師的態(tài)度。
“從現(xiàn)在開始,我要對你友善一些?!?/p>
“如果我午飯準備得晚了一點,你不會沖我嚷嚷了?”
“不會?!惫椭髡f。
“如果咖啡不太熱,你也不會把它扔到我臉上了?”
“再也不會!”他的老板同情地回答道。
分頁標題
“如果牛排做得不是很成功,你不會扣我薪水了?”
“不會,絕對不會。”蓋立特先生重申道。
“好吧,”廚師說,“那么我再也不會朝你的湯里面吐口水了?!?/p>
孩子有很多方法報復我們,把我們的生活攪得不愉快。
父母不關(guān)心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愚蠢的,不值得關(guān)注,會認為自己既不可愛,也沒人愛。
而那些留神傾聽孩子說話的父母,不僅聽,并且體諒孩子強烈情感的父母,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他們的觀點和想法是有價值的,是受到重視的。這樣的重視會帶給孩子自尊。個人價值得到承認的感覺會讓孩子更有效地處理身邊的人和事。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需要溝通
溝通是一種過程(process),在一段時間之內(nèi),有目的地進行一系列的行為。其重點在于它是一種有意義 (meaning)的行為。雙方在溝通過程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互動,在溝通的過程中以及溝通之后所產(chǎn)生的意義都要負有責任存在。
親子溝通的質(zhì)量以及方式能夠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以及對父母的依賴。好的親子溝通能夠促進親子感情,而不良的親子溝通反而會導致親子情感的破裂。因此親子溝通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這必將是每位父母應當研究的一個話題。
在第28界心理學大會上,美國心理學專家琳達.卡姆拉斯發(fā)表的《中美兒童發(fā)展》引起了許多人的關(guān)注。她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3歲美國孩子的微笑比同齡的中國孩子多55.6%.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愛笑,意味著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快樂。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琳達.杰克遜對130個平均年齡為13.5歲的美國孩子跟蹤調(diào)查表明,美國孩子不經(jīng)常使用網(wǎng)上聊天工具。在她的調(diào)查中許多孩子都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為什么還要同陌生人交談?而中國父母缺少與孩子的平等溝通,反而促成了孩子沉迷于網(wǎng)絡,之后父母粗暴的干涉,又激發(fā)了孩子的逆反心理,這樣孩子怎么會快樂呢?主要問題還在于溝通!由此對蘇州的20名學生及家長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和訪問,得出以下觀點:
中外親子溝通現(xiàn)狀對比
項目
狀況
家長
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
45.6%
31.3%
了解一般
不太了解
54.5%
68.7%
家庭成員相處和睦程度
非常和睦
57.6%
55.6%
較和睦
40.4%
36.3%
不和睦
2.4%
8.1%
由表可知,家長和子女彼此對親子關(guān)系的自我滿意度不太一致:家長的滿意度比子女的高。這從某一個側(cè)面可以反映出,由于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不夠,導致雙方對家庭成員之間溝通狀況的關(guān)注焦點有所不同,最終使雙方對親子關(guān)系狀況評判的標準,結(jié)果都有所不同。例如,父母不經(jīng)意的一句武斷的話或過于嚴厲的訓斥對于他們自身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對于孩子來說或許足以影響到他(她)對家庭關(guān)系的評判因此對他們而言,任何觸動深刻的言行都會影響他們?nèi)烁竦耐暾蛢r值觀的形成。
一項調(diào)查顯示,美國有50%的青少年,在空余時間選擇與家人共處,而認為與父母關(guān)系不佳的青少年僅占3%。融洽的親子關(guān)系,不僅給孩子也給家庭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環(huán)境,使得家長和孩子能夠在這樣良好的環(huán)境中共同學習與提高,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一種重要標志。在美國的家庭中,父母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是最棒的,再試一次吧!”他們允許孩子犯錯,鼓勵孩子不斷嘗試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孩子的“自我感”。持續(xù)不斷地鼓勵會幫助孩子克服心中的怯懦,變得勇敢自信,而且通過實踐磨礪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責任感。從親子溝通的現(xiàn)狀可以看出事實上親子溝通存在著很多問題和障礙。或許有人以為不要做任何努力,只要順其自然,有一天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就會明白做父母的苦心了。我不贊成這種看法。溝通是需要費點心思的,即使是自家人也不例外。而且搭筑兩代人之間的橋梁,應該由父母這邊做起,畢竟父母的經(jīng)驗比較豐富,在家里的權(quán)利也比較大,親子溝通從父母這邊做起,自然也容易多了。
國外的家長就很注重親子溝通。比如成立親子俱樂部,開展父母與子女共同參加的夏令營。親子俱樂部通常是父母們相互交流的好場所,特別是有特殊問題的父母,比如離異父母,他們可以通過觀察別的家庭,通過心理專家、教育專家的指導來改善與子女相處的狀況。在美國每年4月都會安排一個周末的一天叫做“跟著爸媽去上班”,讓孩子了解父母在做什么,了解社會,了解從議員到普通工人的職業(yè)特點,從而理解他們的父母。在我國,像這種有意識的親子溝通還很少。根據(jù)我國的親子溝通現(xiàn)狀我提出以下觀點:
1、認識孩子的改變
孩子不僅外表在變,內(nèi)心也在變,父母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式來對待他們。
2、接納孩子的特性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不要拿他跟別人相比,只有我們真正接納孩子的特性,我們跟孩子的溝通才能順利。
3、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來跟孩子交往。
美國有一個娛樂節(jié)目,一次一個主持人問一個孩子,如果讓你架著宇宙飛船帶著許多人去太空旅游,突然飛船沒有油了,你怎么辦呢?孩子回答:“我會讓乘客系好安全帶,自己帶著降落傘跳下去。”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笑了,而主持人繼續(xù)問他:“你為什么這么做呢?”孩子回答:“我跳下去拿油箱,再回來救他們啊?!笨梢姾⒆拥男袨榭赡苡性S多不同的解釋,我們?nèi)绻J定孩子的行為意思是怎樣,然后根據(jù)這樣的認定一成不變地來做反應,就容易變成一個主觀的,難以溝通的父母了。相反的,如果能把自己的認定看成是一種假設,再從孩子身上小心求證我們的認定是否正確,當假設錯誤的時候愿意去修改,這樣自然可以減少對孩子行為錯誤的解釋,也就可以成為有彈性,容易相處的父母了。
4、善于處理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身邊,最容易成為出氣筒。做父母的要學會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來面對孩子。情緒當頭,絕對不是一個溝通的好時刻,等心情平靜再溝通比較妥當。
5、放手讓孩子去做
做父母的要學會,像放風箏一樣讓孩子去闖,跌倒了,自己爬起來,這一條路走不通,自然會換成另一條。以這樣寬闊的心胸面對孩子,即使對孩子有期望也不至于形成沉重的負荷。
6、給孩子多一點的肢體語言。
美國紐約大學的觸摸心理實驗發(fā)現(xiàn),缺乏父母身體觸摸的兒童,長大以后普遍缺乏溫情和體貼,而且往往不自信,自我評價低,難以向人傳達快樂的情緒,對周圍的人也常常是冷漠的,缺乏親和力。
大部分成年人從沒覺察到孩子的感覺有多敏銳,盡管他不能表達出來。我們也沒認識到親親、摟摟、抱抱或撫摸、注視等身體語言對兒童的情緒、情感的發(fā)展有多大的作用。需要強調(diào)的是青春期孩子的親子溝通顯得尤為緊迫,但是要以幼兒園、小學時建立溝通習慣為基礎的,因此親子溝通要從小做起,從父母這邊做起。
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
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是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還是家里的一個精雕細琢的盆景?“自然界的樹所吸收的東西、成長的環(huán)境與盆景不同,盆景的成長環(huán)境太苛刻,遇到強風則難存活,其實是非常局限的?!?/p>
很多人都問楊洪教育孩子有什么好方法,楊洪認為,其實種樹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與技術(shù),反而栽培盆景需要更多的技巧與方法。“家庭教育首先學的不是方法,而是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p>
“教育孩子如同一場長征。現(xiàn)在有很多錯誤觀念,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長征是一個長久的、需要有戰(zhàn)略眼光的事,孩子的人生并非是在同一起跑線的百米沖刺,而更像一場馬拉松,陪跑的多在第一排,真正的冠軍都在后排站著。有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背唐詩,其實超前教育是逆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事,詩詞是高度抽象的,而孩子的抽象思維進入初中后才漸漸發(fā)展,小時候是形象思維迅速發(fā)展期,所以孩子們愛看廣告、動畫,因為畫面轉(zhuǎn)換很快、豐富多彩。走得最早的,不一定走得最久遠,萬里長征有它的規(guī)律,違背規(guī)律就會碰一鼻子灰?!?/p>
長征路注定不是一帆風順,孩子要適應社會,必須承受一些挫折、打擊和失敗?,F(xiàn)在有不少挫折教育的訓練班,楊洪認為有的沒有必要:“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挫折訓練班結(jié)束后,家長去接孩子時,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做了一個動作:他們習慣性地把包扔給父母。這樣的挫折訓練真是白費了。其實在家里就可有這樣的教育,如奶奶做的面條不愛吃,你可以選擇不吃,但不可以選擇別的。你正看電視,動畫片精彩得不得了,7點到了,爺爺要看新聞聯(lián)播,你就要換臺。雖然簡單,但這就叫挫折教育。什么叫挫折教育?愿望不能滿足就叫挫折,要讓孩子在生活中不斷去體驗、去適應,否則人生就是‘旅游’,而不是長征。”
“有的家長老抱怨孩子不聽話,其實,孩子聽不聽你的話,取決于孩子跟你的關(guān)系如何。當父親與孩子沒有良好的關(guān)系,當他想施加對孩子的影響時,就只剩下武力?!币虼耍c孩子保持密切的親子關(guān)系,是家長對孩子施加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親密的、平等的、建設性的親子關(guān)系。
但這常常為中國家庭所忽略,這就需要家長具有現(xiàn)代理念,如家長蹲下來與孩子交流,這不僅是形式上的,更是人格上的,人生而平等,沒有高低血緣的差異,因此孩子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我們接納他、信任他,包括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
有位父親很傷心地對楊洪說:“孩子一年多沒叫我爸爸,只有在要錢時才叫,我有時想討好他,放學后要陪他打球,兒子說累了不去,可吃飯的時候,他卻拿著拍子說下去打球,真是故意跟我過不去,我對他是這樣地愛……”楊洪指出,僅有愛是遠遠不夠的,教育孩子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如果你的愛表現(xiàn)得不恰當就是問題,如果孩子感覺到你是在控制我、干涉我,那就更糟糕了。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建立在平等基礎上,親子關(guān)系出問題,大多就在于不平等、家長制,“現(xiàn)在還出現(xiàn)了家長制的變形,有的父親說現(xiàn)在家庭成員的地位排序是‘孩子、妻子、狗,自己只能排第四’,但過度保護或過分放縱與溺愛,這樣的‘愛’只能讓孩子長不大、幼稚化,因為家長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和自我發(fā)展的機會,不能成為參天大樹,最終只能成為弱不禁風的小盆景?!?/p>
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
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
親子之間的互動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基本決定了孩子以后的行為模式、性格養(yǎng)成等。小到身心健康,大到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親子關(guān)系對小朋友的影響之廣泛,不可小視。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呢?
親子游戲
孩子離不開游戲,在游戲、玩耍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親子游戲不僅有益于家長和之間的感情交流,而且對寶寶的健康智力發(fā)展有很大的意義。那么作為家長的你知道親子游戲有哪些?你懂得怎么和寶寶一起玩嗎?
親子教育
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七歲定終生?!庇纱丝梢?,早期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親子教育強調(diào)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溝通的基礎上雙方互動,涵蓋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兩方面。
親子瑜伽
親子瑜伽是指適合兒童與家長共同參與的體位法和瑜伽游戲,一般適合3-12歲的兒童與家長一起練習。在整個瑜伽練習的過程,彼此共同學習和互相扶持,讓大家有更多機會互相了解和認識,從而促進親子感情,令雙方關(guān)系更融洽和諧。
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就是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孩子和父母通過書和閱讀建立聯(lián)系,增進溝通,豐富孩子的課外閱讀。通過親子閱讀,可以讓孩子更勇敢、更有自信、對知識充滿渴望,最后收獲快樂的果實。
親子手工
有不少的父母頭痛,買來的玩具,到了孩子的手中也只是一時的興趣而已,為了杜絕“浪費”玩具的現(xiàn)象,聰明的父母想到,不妨和孩子們一起親手自創(chuàng)玩具,這樣不僅省錢,而且可以和孩子互動,增進親子互動。紙杯小兔子、紙杯娃娃、雪糕棒年畫這些手工作品不僅能實現(xiàn)廢物利用,而且還能更好地增進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方式
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親子教育,都想讓孩子在小時候就接受到比較好的早期教育,對于早期教育里親子互動都有哪些方式?親子互動一般會分年齡段有不同的互動游戲,0-1歲寶寶還不太會說話和動,需要和寶寶簡單交流,比如騎馬、模仿爬行、拍皮球、帶寶寶去戶外等;1-3歲可以進行一些互動游戲,3-6歲孩子比較大了之后,就可以玩玩紙牌、捉迷藏、一起拼裝模型等。
帶娃方法
面對孩子時,我們總想做到完美,總希望自己能少犯點錯,總恨不得把世間一切的美好都留給他,痛苦、疾病全部替他扛著。每一個親自帶過孩子的媽媽都可能是我們身邊的“育兒專家”,因為每一位媽媽都會有自己的育兒心得和帶娃小妙招。學會這些帶娃方法,讓你帶娃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