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看書一起交流的經(jīng)驗
發(fā)布時間:2021-06-28 幼兒園優(yōu)秀說課稿和你在一起 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 幼兒園教師經(jīng)驗交流導讀:首先我要培養(yǎng)女兒的閱讀興趣。我根據(jù)女兒的年齡特點,選擇色彩鮮艷、形象具體直觀、富有情趣的圖書來吸引她。
我的女兒今年四歲了,她平時最喜歡看書。每拿到一本書,她都要認真翻看,而且還會根據(jù)書上的畫面進行簡單的講述,雖然她講的往往和書中的情節(jié)有出入,但卻很好地鍛煉了她的想象力、觀察力及口語表達能力,而這也是我指導她看書的初衷。
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也是語言教研組的教研員,我特別重視班上幼兒的語言發(fā)展。但是通過對家長的調(diào)查,我發(fā)現(xiàn)家長對孩子語言發(fā)展并不太關注,例如只有很少的家長能做到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和孩子一起看書,陪孩子交流。于是我經(jīng)常和家長們進行交流、溝通、探討,教給家長一些幼兒閱讀方面的知識與方法。對自己的孩子,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我要培養(yǎng)女兒的閱讀興趣。我根據(jù)女兒的年齡特點,選擇色彩鮮艷、形象具體直觀、富有情趣的圖書來吸引她。我還記得當女兒拿到這些書時,興奮極了,纏著我說:“媽媽,媽媽,快給我講,給我講?!蔽艺f:“你自己先看一看?!蔽野l(fā)現(xiàn)女兒看書的速度非??欤粸g覽一下畫面,一本書一會就從頭翻到了尾,說看完了,又馬上要去換另一本書。這和我班上的孩子看書是一樣的。讓她說說書里的故事內(nèi)容,她講不出來。于是我拿過書,首先了解了書中的內(nèi)容,然后和女兒一起看,我在講的同時向女兒提出一些問題,如小鴨子要干什么?猜一猜大灰狼怎么了?有了這些問題,和女兒邊看邊猜,特別有意思。每次女兒都能猜出不同的答案,很有趣味,我也不用固定的對錯來限制她。女兒現(xiàn)在最喜歡猜圖了,通過猜圖的形式,她能自己看一本簡單的書。由于女兒識字不多,她對圖書的喜愛程度深受成人影響,因此我在給她講故事時,全神貫注、聲情并茂、孩子特別受感染,能調(diào)動孩子看書的積極性,并能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而每晚睡前給女兒講一個故事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我還和女兒約好,每兩周去書店一次,每次可以買一本書。女兒的書越來越多,我們給她添置了一個小書架,女兒非常高興,每天都會整理自己的書架。
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女兒不滿足與只看書,她還想認字,于是我把看書與認字相結合,引導她結合畫面看文字。女兒雖然只認識其中的幾個字,但對照畫面,聯(lián)想過去聽過的故事,背誦過的古詩,居然都能將故事中簡短文字“讀”了下來。這充分說明先培養(yǎng)興趣的閱讀方法對于女兒認字、增長知識、發(fā)展語言能力確實大有益處。
由于女兒語言能力突出,每次上課,女兒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而且回答經(jīng)常出人意料,使老師的活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小朋友們也很喜歡女兒——她會給小朋友講圖書、故事,都是小朋友愛聽的,所以她在班中的好朋友非常多。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和兒子一起讀書
在孩子讀書的問題上,我第一想到就是讓他靜下心來看書閱讀,于是從他一周歲多會說話開始,我就試著給他買些色彩清晰,一圖一物的布書讓他自己翻閱,布書不易撕毀當然使用壽命也長些。上面一只羊,一只雞,一個蘋果等畫面色彩艷麗能吸引他的眼球,加之下面文字的說明,告訴他這是什么。不過那是的他只有平面視覺的判斷能力,所以盡可能的讓他去接觸實物,看著實際物體在對照布書上的東西,這樣就有了最直觀的立體畫面,布書上的就成了活的物體了。還別說效果還挺好的,一般只要他拿起書來就能安靜的看上幾分鐘呢。也是從那時開始我發(fā)現(xiàn)他對汽車很感興趣,走在路上看見路邊的汽車他就會問我:“媽媽,這是什么車?”我像是得到靈感一樣興奮,立刻去給他買了世界名車圖標的書給他看(),他每天都要看幾遍并且很小心的翻閱生怕撕壞了它,趁此機會我告訴他:書本要好好保護不然它會疼的。果然每次看完書他都會整理好放好。慢慢的整本書上的所有標志就全部認識了,接著馬路上來往的汽車基本上也全部認識了。初步的嘗試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東西好多都是書上有的,這樣他就對書本充滿好奇心,也為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興趣培養(yǎng)好了接下來的就簡單了。
兩三歲時,他就可以接受那種簡單的單幅圖畫,微故事和詩歌了,每個小故事只有三四句話,這樣對他來說不會花很長時間閱讀而且生動的3D圖畫不至于讓他枯燥,動畫都是連接的就算不看字也能大致說出故事情節(jié),我會故意裝著看不懂讓他來教我,例如:我指個兔子問他:“這是什么呀?”他會告訴我說:“這是兔子。”我會接著問:它哪里長的像兔子呀?我看它像小豬。他會立刻告訴我:你看啊,它有長耳朵。小豬的耳朵很大的像扇子。我就會順勢指著兔子的耳朵邊上的文字,告訴他這兩個字念耳朵。雖然他當時似懂非懂但是不要緊,我只需要他養(yǎng)成這個意識即可,至于他是不是真的認識這些字都是次要。這段時期陪在他身邊個他一起閱讀是很重要的,以自己做榜樣這樣孩子才會跟著你進入閱讀的大環(huán)境里。
寶貝在三歲時,我就淘寶上給他買了幾套插畫小故事,很明顯剛開始他很感興趣,自己找個角落自己翻閱起來,慢慢的他開始厭倦了,因為他只能看圖片下面的幾行文字他看不懂,我就開始在每天睡覺前給他伴著圖片讀給他聽,讀的時候我就用手指著文字一個一個清楚的念給他聽,有的家長可能會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來表達出來,比如吃飯飯,洗澡澡等。但是我不是這樣的,我就一五一十的照著文字一個不漏的讀出來,雖然有些語句他暫時聽不懂別且不能理解,但是自然而然會體會到這語境的。一段時間之后證明我的方法是對的,孩子不但能自己看著圖片嘴里能念出下面相應的文字,而且反問,疑問,轉折這些句子的連接也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自如,不像原來只是詞與詞的碰撞了,他能這么快的使用書面用語這是我意外的收獲呢!半年后家里幾套連環(huán)畫小故事他都能自己從頭到尾的閱讀起來。
與孩子交流,從何談起
放學時,在幼兒園門口經(jīng)常聽到家長問孩子一些類似的問題:“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些什么?”“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怎么樣?”“今天有沒有得到小紅花?”但是孩子往往不回答。于是家長就怪孩子“上了幼兒園變得不會說了”,“在幼兒園不好好學習,回家什么也不會說”等等。殊不知,當家長對孩子老是提相同的問題或是提一些孩子不感興趣的問題時,是不能引起孩子交談興趣的,家長與孩子的談話自然就難以進行下去了。那么,家長如何使孩子愿意與自己談心呢?建議試試以下方法。 ◆從興趣入手。家長從幼兒園接回孩子,不要急著問孩子“在幼兒園做了什么”或“學了什么”,可以與孩子談談幼兒園里有趣的事情,可以對孩子說:“告訴我,在幼兒園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最不高興的事是什么?”還可以先與孩子玩一會兒或共同參與某項活動,在活動中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等你與孩子交流的最好時機自然來到,孩子有了談話的興趣,他就會興奮地說出一串串他高興的事情來。 ◆玩交談游戲。游戲始終是孩子的最愛。家長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互動式的談話游戲。比如,孩子某種類型的發(fā)音不到位,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談話中選擇類似的字句讓孩子傾聽和回答;孩子好激動、有攻擊性行為或者不與人交往,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對生活或故事里其他孩子的類似行為做出判斷和糾正,并對孩子的正確反應做出積極的評價;當孩子在某個方面(如動手能力方面等)有明顯欠缺表現(xiàn)出不自信時,家長更應當在多途徑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內(nèi)容后,和孩子一起回憶、探討、嘗試、制作……還可以和孩子玩“你問我答”的游戲,與孩子一問一答或者與孩子交換角色,讓孩子充當老師,家長來做學生,由孩子模仿老師提出問題,家長回答問題。這種交互提問的方式和角色互換的方法既能夠避免孩子的緊張被動,又能夠促使孩子主動思考,是家長與孩子相互了解對方的好辦法。 ◆注意交流方法。除了與孩子談他感興趣的事情,還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情況,有意識地促進孩子的語言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但從成人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探聽式的自上而下的詢問,是很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因此與孩子談話尤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輔導孩子折紙、小制作、繪畫時,不要簡單地教會孩子怎樣做,或者直接指責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說說可以怎樣制作,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然后巧妙地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或你想要了解的情況。
◆做忠實聽眾。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程度取決于成人傾聽孩子談話的態(tài)度。家長與孩子談話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對孩子的喜怒哀樂要表示理解,不要將成人的感受強加于孩子,也不要經(jīng)常用提問和評價打斷孩子的談話,如果時間不足,可以和孩子約一個時間,下次再談。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集體以及孩子的情緒、心理狀態(tài)和內(nèi)心的期待等等,這些是成人通過迫切詢問得不到結果,而對孩子成長又十分重要的東西。
和孩子一起在書的海洋中漫游
我家凡凡的性格有點像男孩子活潑好動,靜不下心來認真學習,我就想通過閱讀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動靜皆宜的乖寶寶。剛開始我給她買手掌大小的撕不破圖書、布書,任憑她拿在手里翻翻看看,有時她也會盯著某一頁看好久,仿佛能讀懂似的,真像那么一回事。那時候,也許書在她眼里只是一個玩具吧。當女兒到兩歲的時候,我給她定了嬰兒畫報,畫面上的嘟嘟熊是女兒最喜歡的,盡管那時候還不太會說話,但當拿著書本時,她就會靜下來,看看畫面、看看我,津津有味地享受著精彩的故事。一晃,女兒長大了,跨進了幼兒園的門檻,現(xiàn)在女兒被巧虎吸引住了,看著孩子這么喜歡
,我就給她定了巧虎,我們一有空就會和她一起看書,由于白天較忙,基本上都是在晚上,一般是她自己拿著一本故事書,或者兒歌,指著書上的畫面,叫我念給她聽。有時候我變的不那么有耐心了,因為女兒對于不斷重復的故事從不厭煩,可是我卻慢慢的有點煩躁了,偷懶的我找到了一個好的方法:讓她把前幾天講的故事復述一遍。凡凡很開心的同意了我的提議,對照著故事書繪聲繪色的講了起來,這下可讓我驚訝了,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她居然對故事的復述能力這么強呢!不光是講原來講過的故事,凡凡也開始自己編故事講給我聽,看到我認真聽講,她也講的更生動了!
進入中班后她的接觸面比以前廣了,對我講故事,念兒歌的要求比以前高了,她需要我聲情并茂,問題也更多了,常常是問的我不知所措,可是作為媽媽的我還是很高興,因為問題多了說明凡凡在思考了,想的也多了,現(xiàn)在,我們看書基本上是互相提問的形式,因為要讓她學會思考動腦??粗@些令人欣喜的變化,怎能不贊嘆書籍的妙處?不慶幸讓孩子結交了這位誠摯的朋友?通過和女兒一起看書,她更加信任我,同時和我建立了朋友般的母女關系,我也更加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看書,不但有很多樂趣,還能一起進步,何樂不為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相信讀書一定會成為凡凡一個好的習慣和終身受益的愛好,也將是媽媽最為自豪的禮物。
育兒經(jīng)驗大家談:與孩子一起成長
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小二班吳方毅的爸爸,很高興幼兒園為我們家長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就我們最關心的話題“孩子”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從兒子呱呱墜地的初為人父之喜,到現(xiàn)在的慢慢積累和體會幼兒教育的一點一滴,其中的滋味確有很多的感嘆。突然有一種感覺就是:“自己是在和兒子一起成長”。不知其他家長有沒有同感,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兒子的成長故事”,希望能從中感受到咱們家長的幸福和艱辛。
與孩子一起成長
我的兒子性格活潑開朗,剛出生時,只要有人稍微一逗,他就笑個不停。兒子說話說得很早,記得第一句話就是叫爸爸,從此家里多了太多的快樂。兒子很樂于和人交流,每天都會有很多的鼓勵、表揚、賞識的話語充滿了他的周圍,學兒歌,背唐詩甚至在上幼兒園以前他都能背誦到有100多首的唐詩和幾十首的兒歌,然后慢慢的就是學畫畫,做手工也就是剪紙,兒子對于剪紙的熱衷超乎我的想象,他竟然很快熟練掌握了剪子的使用,且每天都在突發(fā)奇想的做些東西出來,從幼兒園學的,在路上見到的,再就是跟著電視上一步一步學習的,無所不能,老師和鄰居們都稱他為“小機靈鬼”。
也許是全家人對他進行了過多的對于事物危險性的教育,兒子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稍顯不足,每件對他來說有挑戰(zhàn)性的體育運動時都是小心翼翼,謹慎之中透露著膽怯。前幾天,帶他去義烏小商品城的兒童樂園里玩,在我的鼓勵下,他終于通過了全關,高興的又蹦又跳,還不是的問我他棒不棒,在他的眼里,他已經(jīng)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和突破,獲得了巨大滿足和榮譽。
教育專家說3歲左右是人的第一個逆反期,在此期間的兒童的大腦處于一個飛速成長的過程,他擁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對于事情的考慮和大人們的一些看法產(chǎn)生了懷疑。兒子的吃飯問題,有一段時間全家人都在為他的吃飯問題頭疼,幾乎每頓飯都要爭吵和訓斥,但我發(fā)現(xiàn)得到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爭吵加大了他的抗爭的能量,訓斥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在與老師們交流討論后,主要的原因在于對家長的依賴性大。找到原因后我開始耐心為他講道理,并且決心讓他在幼兒園里吃飯,消除對家長的過分依賴,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我欣喜的發(fā)現(xiàn)兒子的吃飯比原來好多了。以前我從來不看動畫片,但是為了拉近和兒子的距離,基本上每天一有時間我就陪著他看《智慧樹》,《圖圖的故事》,《喜羊羊與灰太狼》,通過《圖圖的故事》我從小孩子的角度了解了他們許多想法和邏輯,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小孩子理解不了的事情,其實他們心里很明白,我們認為很簡單的道理,小孩子理解起來可能非常的困難,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對于我們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是非常有幫助的。大多時候,孩子的要求是很低的,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玩具,一塊糖,也許只是讓大人陪他玩一會兒,也許只是要求大人們的一句話的鼓勵和肯定。
人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意思就是子女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有時甚至誤會父母的苦心,而父母仍然義無返顧的對子女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有位教育專家卻指出父母的可憐之處都是在明處的,孩子的可憐之處我們有時候根本體察不出來,我們用自己的憤怒,用自己不斷的教條想法,掩蓋了孩子的可憐,所以我們固然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體恤他們的艱辛,也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理解他們的無助,家庭教育應該從這種雙向的理解和同情中開始的。
有時候覺得兒子像一面鏡子,缺點、問題、錯誤,他折射著成人的過去,從兒子的身上看到了兒時的“我”。俗話說的好“沒有問題就不是孩子”。
兒子對于事物的熱情和激情是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