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 :指導幼兒分辨高的、矮的和最矮的區(qū)別
發(fā)布時間:2021-06-21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讀書筆記 狼和鹿的故事 愛的教育的讀書筆記高跟矮對于幼兒從空間想象能力來說直接比較還是容易的,但是三者之間比較久加深了一點難度。有的說爸爸最高,有的說媽媽高,但這在每個家庭中也是不相同的。所以我今天統(tǒng)一用現(xiàn)有的班級的人物角色扮演,讓他們從這些人物中區(qū)別高的、矮的和最矮的?!吨改稀房茖W領域(二)數(shù)學認知中目標三指出:“感知和理解數(shù)、量關系及數(shù)量關系。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機會通過感知來了解和比較物體的各種特征,對于小班幼兒的要求是理解有關大小、多少和高矮的概念。本次活動的開展就是讓幼兒通過幾個物體的衡量來比較出高矮并且排序。活動開始用不同高矮的幼兒來作為參考例子讓其他幼兒形象直觀的進行對比,幼兒一下就說出誰最高,誰最矮,并且能夠從高到矮,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出來。但是在操作紙上面讓他們自己獨立完成的時候就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很明顯,思維發(fā)展好的幼兒在操作紙上面一下就完成了,又快又好。而個別幼兒就比較顯得薄弱了。教師及時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教育隨筆:區(qū)域活動指導策略
經(jīng)過教師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運用智慧運用巧妙的指導會使幼兒的問題迎刃而解。
A:幼兒的操作出現(xiàn)問題時。
幼兒在活動中出現(xiàn)操作問題主要是因為幼兒的動手能力的限制造成的,比如:大班幼兒在制作繡球花時,對卷花瓣這個動作掌握的不好,常出現(xiàn)卷不成功的現(xiàn)象,這時教師基于一些適當?shù)慕ㄗh,強調(diào)操作的要領就能幫助幼兒度過難關,激發(fā)幼兒下次再操作的愿望。
B:幼兒出現(xiàn)玩不下去的情況。
生活區(qū)由于是幼兒最感興趣的一個區(qū)域,由于受到空間和材料的限制,一個區(qū)域人數(shù)必須有一定的限制,如,大班“花藝坊”制作6人,但是這天一名幼兒由于已經(jīng)等了2天都沒能參與到其中,所以一定要參與,甚至和其他幼兒發(fā)生了沖突,于是我讓孩子們一起想辦法,經(jīng)過討論:大家認為可以讓他當發(fā)紙和收紙渣的人,問題得到了解決。使游戲可以順利進行。
C:幼兒創(chuàng)造性行為出現(xiàn)時。
每當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出現(xiàn)時,教師一定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且給予適當?shù)墓膭睢H纾涸凇笆止し弧?,幼兒制作鳥巢時,有個幼兒做完鳥巢給鳥巢四周粘上了許多的泡泡泥搓成的小球球,老師及時的給予肯定,再鼓勵他試試看還能怎樣裝飾鳥巢。
D: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
每個幼兒的個性發(fā)展和能力都存在著個體差異,科學區(qū)的操作要求幼兒具有一定的技能才能進行,但是對于同一個操作材料,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在科學區(qū)“好玩的多米諾”中,我將操作圖卡中的圖案設計成“直線”“Y型線”“蝸牛線”,以適應不同能力的小朋友,讓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孩子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教師應在幼兒區(qū)域區(qū)的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僅是一名指導者、引導者,而且是幼兒的一名玩伴、調(diào)解員和冷靜的旁觀者。要仔細觀察,把握正確的時機和適時推出的時機,只有這樣才能彰顯教師的教育藝術的真正價值,最終使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全面和有效的發(fā)展。
教育隨筆: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指導
一、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激發(fā)游戲興趣。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各種豐富的游戲材料,形象逼真的游戲材料會使幼兒產(chǎn)生遐想,從而萌發(fā)他們做游戲的愿望。由于小班孩子年齡小,能力弱的特點,我們以提供成品的游戲材料為主,主要是發(fā)動孩子和家長一起收集廢舊的瓶瓶罐罐,經(jīng)過我們老師的改造,再次利用,既逼真又節(jié)省,這樣使孩子們玩游戲的興趣大增。
二、結合主題,生成游戲,豐富游戲內(nèi)容。
提倡的是各教育元素整合進行,各領域有機滲透,因此我們平時也很注重把游戲和主題結合起來,更好地發(fā)揮游戲的作用。本學期,我們根據(jù)不同主題的開展,抓住幼兒的興趣,生成了“小醫(yī)院”、“超市”、“點心店”等游戲,使游戲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延伸。主題與游戲緊密結合,使角色游戲的內(nèi)容更廣泛、深入,讓孩子的情感、知識在游戲中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三、加強角色意識,豐富游戲經(jīng)驗。
小班幼兒在角色游戲剛開始時角色意識是很淡薄的,表現(xiàn)在有些幼兒常常無所事事,處于一種觀望狀態(tài),還有些幼兒搶著做同一角色,或者在游戲進行中,有的幼兒一會兒說自己是媽媽,一會兒又說自己是娃娃啦姐姐啦,搞不清自己究竟是誰?游戲很難開展下去,于是,我們就實行了掛牌游戲,問幼兒“你今天要做什么?”“誰愿意和他們一起做?”“告訴大家你今天扮演誰?”等等,讓幼兒掛著牌子,來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角色。如在一次游戲中,當一個娃娃家的爸爸肖涵抱著娃娃去散步時,看到別人在玩槍,他就把娃娃放在桌上,自己去玩了。這時我就抱起娃娃大聲喊:“咦,這是誰的孩子?誰家丟了孩子?”當幼兒走過來抱娃娃時,我就適時提醒他:“娃娃家的爸爸應照顧好孩子,不能讓孩子走丟了?!贬槍σ恍┢綍r較內(nèi)向的幼兒,我就帶他們參加游戲,如當顧客,當娃娃家的客人等。
四、注重游戲評價,提高游戲水平。
講評是角色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講評活動中,師生共同參與,講述游戲情況,交流活動經(jīng)驗,同時還能一起解決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樂。雖然是小班的孩子,語言表達不是很連貫,也不精煉,但每次游戲后,他們很樂意表現(xiàn)自己,都喜歡講講活動中所發(fā)生的事,于是,每次活動后我們都給幼兒講述的機會,讓孩子們來說說自己今天扮演的角色,做了哪些事情等等。如:每次游戲后,娃娃家的爸爸媽媽總是有很多的想法要告訴大家:“今天我們娃娃過生日了!”“今天我們家里有小偷來偷錢?!薄巴尥弈虼擦耍液蛬寢屢黄鹣幢蛔恿??!钡鹊?。在一次一次的講評中,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參與講評的孩子也多了,聲音也變得自信而響亮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講評中,還可以通過表揚那些玩得好的幼兒來激勵其他幼兒。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來讓幼兒參與討論,共同商量、解決。比如游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些幼兒總是把娃娃亂扔,一會兒丟在煤氣灶上,一會兒又扔在籃子里。于是在講評過程中,我將這一問題提了出來,請幼兒來說一說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該怎么做?孩子們立刻討論開了,“娃娃要放在床上”“爸爸媽媽可以抱著娃娃”“還可以帶著娃娃一起碗”……通過與孩子們的共同討論來解決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在下一次游戲中能得以改進,在游戲中也能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意識。
總之,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一種典型的游戲類型,也是幼兒最喜歡,并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心理需要的一種綜合性強的游戲方式。要真正實現(xiàn)角色游戲的教育功能,教師的指導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它能確保角色游戲教育作用的體現(xiàn),促進幼兒多方面充分發(fā)展。適時的指導,不僅可以豐富幼兒游戲主題,增加游戲情節(jié),促進角色交往,還能提高幼兒組織活動的能力,發(fā)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能有力提高幼兒角色游戲水平,使角色游戲開展得更好,更有教育作用。
我和柳條比高矮
今天,我到廣場散步時看見有柳條,一想到孩子們沒看過柳條,我便分離了兩根出來帶給孩子們。
一出示柳條,孩子們特別的興奮,“老師,這是什么?它怎么那么長?”于是我就問“你們看看它象什么?”有孩子們紛紛展開了想象,有的說象迎春花,有的說象小姑娘的辨子,有的說象釣魚的,有的說象長長的面條,許多許多。待孩子們觀察完柳條后,我又提問:現(xiàn)在我請我們班最高的朱俊杰來和柳條比一比,哪個高?哪個矮?孩子們有的說柳條高,有的說朱俊杰高,驗證下來,他們一致認為柳條高,這時調(diào)皮的晨彬說換一個小朋友比一比,我來試試可以嗎?這時孩子們又開始猜測,大多數(shù)幼兒都認為是晨彬高,文佳說,比一比就知道,這次又以小朋友矮而告終。此時孩子們紛紛要求明明上來和柳條一比高矮,于是我又問:為什么要明明?“因為明明高啊”,可事實上柳條還是比明明高。我們小朋友都沒有柳條高,還是讓劉老師比吧!當我和柳條一比,還是沒有柳條高時,晨彬著急了,他說:老師你下面沒放好,我?guī)湍惴欧藕迷俦?,再次的比試,我還是輸給了柳條,孩子們都有點灰心了,“唉,我們都沒有柳條高。”
“一個小朋友沒有柳條高,那我們幾個小朋友合起來和柳條比?怎么樣才能合起來呢?文佳說:”一個小朋友站在另一個小朋友的頭上,妞妞說:“不行,要摔跤的,”看到孩子們想不出好的辦法,于是我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墊子,在墊子這一條物體的刺激下,孩子們的思維擴展了,馬上就想到了躺下來比,當我請了朱俊杰和晨彬兩個小朋友,他們并排躺了下來,他們一致認為這樣躺著沒法量,應該頭靠頭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測量結果終于出來了,那就是兩個小朋友合起來比柳條高。此時的孩子們那個興奮勁就別提了,大家都拿著搶著要和柳條比個高矮。
在這一個活動中,幼兒對比高矮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此時老師既滿足了幼兒探索的欲望,又保護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如果沒有教師的適度幫助,這一個活動就會簡單的流于表面的活動中結束,教師適度的語音指導,以及“墊子”這一物體的出現(xiàn)使探索進入了高潮階段,同時也使探索活動向更深層的方向發(fā)展。
任何一個探索活動教師適時、適宜、適度的介入,教師介入的策略,直接影響幼兒探索的水平,影響幼兒發(fā)展的水平。
幼兒園教育隨筆:幼兒園體育活動的觀察與指導
生命在于運動,在一個人的發(fā)展過程中,健康的生命是保證人的發(fā)展的物質(zhì)基礎。人的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方面的發(fā)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體健康之上。毛主席也曾經(jīng)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那么,健康的身體從何而來,從運動中來,運動塑造了身體,運動對強健身體有積極的作用。
在運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作為一個主動的觀察者,積極地為幼兒提供建設性的幫助與指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為本,觀察先行?!睕]有仔細的觀察,就談不上正確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過去對為什么要在體育活動中觀察幼兒的行為,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我并不真正了解。體育活動,只要幼兒玩得開心、盡心,注意安全就行。直到我這學期有幸有機會參加了體育教研組的活動,課題組的老師帶領我們研究幼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后,我才明白,原來觀察幼兒不僅僅要看表面現(xiàn)象,更重要的在于研究、總結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采取適宜的教育措施,為他們的健康發(fā)展鋪路搭橋。
第一:體育活動中要觀察什么
我覺得,體育活動中要以幼兒為主體,滿足不同層次水平的自主性活動,這種模式更需要教師觀察在前。教師要有積極的觀察心態(tài),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各種機會與條件,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去運用自己獲得的技能與經(jīng)驗參加活動,參加鍛煉。幼兒對自己的估計與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能力相比會有偏差,在任何時候,都需要教師去關注他們。
帶著探索,我走入了幼兒的體育活動。在和幼兒一起玩樂中,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幼兒都聚集在玩梯子的場地中,有的幼兒從一只至二只架起的梯子中走過去,而有的幼兒從二只至三只架起的梯子中走過去,來來回回,忙得不亦樂乎。今天,玩梯子就成為幼兒最關注的事情,也就是他們的興趣所在。有了興趣,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作為老師,在這個適時的時候,就要對幼兒提出指導和幫助的方法,讓幼兒對玩梯子的興趣保持下去發(fā)展并延伸這個內(nèi)容,不斷在原有的內(nèi)容上生成新的內(nèi)容,讓幼兒的興趣點達到最高程度。教師的心中要始終有這樣一個意識:孩子任何時候都需要我。有了這種心態(tài),教師就會以主動的觀察者身份出現(xiàn)在孩子的身邊。于是,我走過去提醒幼兒,想一想,梯子除了架在輪胎上玩以外,還可以架在何物上玩呢?有的說,放于墊子上玩,試一下,不行,墊子太軟,梯子陷于墊子中,玩起來沒勁。有的說,把梯子豎起來,兩邊用椅子扎牢,可以在梯子的間隔中鉆來鉆去,試一下,行。
“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和操場上的運動器械串起來一起玩呢?”我和孩子們拿著梯子走向大型運動器械,試了幾次,終于給梯子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位置,把它架于繩索欄桿架的下方,下面即是草地,又保證安全,梯子的兩頭牢牢地斜扎在繩索欄桿上,形成一個斜坡度。孩子們紛紛欲試,新的興趣點又出現(xiàn)了,更加激發(fā)了幼兒對體育活動興趣的維持和鍛煉的目的。當幼兒試著在斜坡的梯子上向上行走時,又遇到了一個新的挑戰(zhàn),怎樣攀登和翻越欄桿才能達到終點?有的幼兒沒有掌握好手的位置,試了沒行,但是,在老師和同伴們的鼓勵下,決不氣餒,終于通過自己的反復實踐成功的翻越了欄桿。在這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自信心增加了,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有了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讓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健康成長。
體育活動中,我們要把孩子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注重全面和諧的發(fā)展。除了發(fā)展“身”,還要起到發(fā)展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社會性健康發(fā)展的功能。在觀察中,要了解這項活動是否適合本班幼兒的身體發(fā)展水平,這項活動的器械與場景的設置、規(guī)則的制定是否便于幼兒鍛煉,是否具有鍛煉價值。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適度的要求才能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要求過高或過低都不行。在教育實踐中,我也發(fā)現(xiàn)幼兒普遍對有一定難度的活動較感興趣。如在一次“長登的游戲”活動中,讓幼兒自己自由選擇不同高度的長登往下跳,大部分的孩子在較高的長登后面;當我在另一邊將幾個長登疊放成最高時,所有的孩子都不約而同的排在了我的后面,都躍躍欲試。由此可見,孩子們喜歡冒險,對有一定難度的活動較感興趣。作為教師,要了解自己班級孩子的特點,能力發(fā)展的不同程度,提供給幼兒的運動的材料要適合每一個孩子的不同水平,不同的層次面,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對體育活動感興趣,找到真正適合自己活動的器械與材料,才能讓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既要了解兒童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更應關注兒童的發(fā)展?jié)撃堋?/p>
因而,我在體育活動的觀察中,注意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點,及時捕捉到幼兒的閃光點,捕捉到幼兒的信息,讓他生成下去。因為,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他一定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的潛能就能得到發(fā)展、得到發(fā)揮,他們的表現(xiàn)也的確讓我大吃一驚。他們會在活動中積極的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難度,從而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我認為,體育活動中的觀察,要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從幼兒的個體差異出發(fā),對發(fā)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果對所有的幼兒提出一種要求,能力強的幼兒感到吃不飽,提不起興趣,能力較弱的幼兒則不敢吃,喪失了信心。這都將影響幼兒的發(fā)展。因此在觀察后的要求上要因人而異。以“長登游戲”活動為列,為了發(fā)展幼兒高跳下的能力,活動中我提供了好幾種不同的高度,讓幼兒自己選擇。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高度進行練習,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增加高度。作為教師,我只是起到引導、保護的作用和用微笑鼓勵他們。通過活動,大多數(shù)的孩子能從最高的長登上跳下,只有少數(shù)幾個孩子不敢完成,但我沒有強求他去完成。因為對所有的孩子來說,他們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發(fā)展。所以,活動中對孩子的要求,就是每個人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發(fā)展。
第二:作為教師多與幼兒交流
我想,無論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還是在體育活動中,作為教師,要與幼兒交流,傾聽他們的疑問,也許這就是他們的關注點。教師還要選擇合適的位置,一個班的活動場地是相對獨立的,各項活動內(nèi)容也有相對獨立的空間,各班各項活動內(nèi)容自成一體。當幼兒活躍在各個區(qū)域時,教師自然成了“攝像機”,既要眼觀八方,面向全體,又要注意個別。因此,選擇適當?shù)奈恢糜^察幼兒顯然很重要。教師可選擇一個“中心”來觀察幼兒,這個中心是當天活動的重點區(qū),可以是本班多數(shù)孩子的興趣區(qū),也可是本班多數(shù)孩子的難點。這個中心的材料、場景不能設置在本班活動場地的角落,或有某種障礙物遮擋的地方,一定要在教師的視線范圍內(nèi)。
教師要做到同時兼顧,不能久留在某一區(qū)域,冷落了其他區(qū)域;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有明確的觀察內(nèi)容。因為,體育活動是幼兒進行運動技能學習的一種適應個人需要、發(fā)展自我、鍛煉自我的方法,它包含著比幼兒身體方面更多的內(nèi)容,而且,應該把幼兒看作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所以,教師對幼兒的觀察是建立在尊重幼兒人格基礎上的一種觀察,是需要從體育活動的多維效應來觀察幼兒的一種觀察。教師有了觀察,才有可能來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意識,才有可能在觀察中幫助和指導幼兒的活動,使活動提升為更高的一個層次,一個飛躍。
平常的體育鍛煉活動,幾乎都是把一個班級的幼兒一分為二,一半幼兒先玩這些器械,另一半玩那些活動內(nèi)容,久而久之,幼兒玩得有些厭倦,總覺得幼兒跑的不夠積極,玩得不夠盡興。于是,通過觀察,思考如何調(diào)整活動的方向,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去,把這些體育活動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游戲網(wǎng)。幼兒從小椅子的不同方向跳向腳印,從豎起來的輪胎上走過去,從斜著的梯子上翻爬過欄桿,這一連串的活動內(nèi)容,培養(yǎng)了幼兒的靈敏性、方向性、協(xié)調(diào)性,給予了每個幼兒相同的機會,每一位幼兒都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有了在活動中老師和幼兒的交流,老師及時了解到孩子們需要些什么,需求什么方式的活動,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及時地為幼兒提供感興趣的活動材料,讓幼兒自行操作,最大限度地充分發(fā)揮這些活動材料的物盡所值的作用,最大能力的調(diào)動起幼兒的興趣,主動活動,積極活動,盡興活動。有了老師與幼兒的交流,才有了尊重兒童的意見與想法,活動有了開展的空間,從中老師能夠準確地了解、認識孩子、了解孩子真實的愿望,觀察到孩子在游戲中表現(xiàn)最真實的自我,把握孩子真實的意愿、興趣、愛好的好機會。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要樹立我和孩子一樣高的理念,教師不在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孩子一樣的人,應該人人平等。在活動中,我經(jīng)常用蹲或跪的姿勢與孩子對話交流,這樣,首先從視覺上的角度與孩子一樣高了。在心理上也要一樣高,體現(xiàn)在活動中尊重孩子的人格、意愿和需要。在和孩子說話時,象朋友一樣和藹可親,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和他商量,彼此是平等的;對孩子在活動中提出的不同意見或者某種需要,予以尊重,不隨意否定或拒絕。比如:在“長登子游戲”活動中,讓孩子從長登上跳下,但有個孩子卻從長登下爬來爬去,雖然這與活動目的“高跳下”不相符合,但我沒有因為他不按要求做而隨意地批評他,而是對他說:“這是個很好的玩法,老師想看看你從上面跳下來是不是也做得很好?!倍?,他開心的去做了。仔細思考一下,其實他這樣玩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出發(fā)點是好的。所以,我要和孩子一樣高,需要教師真正的把自己放在和孩子一樣高的地位來考慮和解決問題。
只有這樣,通過觀察、積累,明確我要以什么方式介入幼兒的活動,才是真正有效率的。通過和幼兒在活動中的交流,讓我明白了,體育活動是在幼兒的關注點、興趣點上生成的。教師要善于通過觀察,不斷發(fā)現(xiàn)孩子的關注點、興趣點。這是作為幼兒教師的基本功。
教育隨筆:如何指導中班幼兒的戶外游戲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幼兒愛游戲,尤其愛戶外游戲,戶外是一個開闊的天地,在戶外,他們會自然的玩,自然地成長,熙然地獲得各方面的發(fā)展。那么,應該如何指導中班幼兒的戶外游戲呢?
一、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應以適宜的行為影響幼兒的表現(xiàn)
在組織中班幼兒戶外游戲時,我感到不論在什么時候,教師都應作為幼兒游戲中的大伙伴,以和幼兒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去。在實際中我發(fā)現(xiàn),中班幼兒玩競賽性游戲往往效果不好。比如在游戲中老師經(jīng)常要不斷地重復規(guī)則和維持隊形,還要提醒幼兒協(xié)調(diào)好動作等等,忙的不亦說乎,費勁不小卻賽不起來。這主要是幼兒剛從小班升入中班,他們活動目的性較弱,往往對活動形式,活動過程感興趣,并不重視活動的結果會怎樣。例如:在游戲“小白兔拔蘿卜”比賽中,幼兒以當小白兔拔蘿卜為滿足,每個“小白兔”手里抱著“蘿卜”高興地一跳一跳的,他們并不在意快慢輸贏。因此,在游戲中,老師可以扮兔媽媽和小兔們一起拔蘿卜,一起享受勞動后的果實,與幼兒一起共享歡樂。
二、注意游戲的質(zhì)量及指導。
教師通過指導游戲,能促進幼兒游戲質(zhì)量的提高,并促進幼兒的身心水平不斷發(fā)展。3歲幼兒正處于機體急劇發(fā)育的高峰期,因此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其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將使幼兒一生受益。比如,我和幼兒一起玩“小兔過狼窩”的游戲時,我扮兔媽媽,帶著“小兔子”們一個一個地鉆過山洞。“小兔子們注意了,我們要過狼窩了!”并要求幼兒腳步要輕,不能出聲音,悄悄地走過狼窩。大多數(shù)幼兒都能按照老師指令去做,只有幾名幼兒覺得好奇,高興地叫了起來。第一次狼窩失敗了?!靶⊥米印眰兓氐郊?,“兔媽媽”又重新講清游戲規(guī)則并告訴小兔子們:“如果在過狼窩時發(fā)出聲音,就會把窩里的老狼吵醒,老狼就會跑出來,把我們抓住,一個一個地吃掉。”第二次過狼窩時,“小兔子們”都能按要求去做。這次順利地過了狼窩?!靶⊥米觽儭睔g快地跳了起來。
實踐證明,只有選擇內(nèi)容符合幼兒需要的、能引起他們興趣和強烈愿望的戶外游戲,才能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教育隨筆:角色游戲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
琪琪、玥玥和周周決定玩小醫(yī)院的游戲,琪琪率先找到了醫(yī)院的材料,并且選定門診位置坐下,游戲開始……
三人并未商量角色,各自拿著藥箱里的東西開始擺弄材料。
琪琪拿著針筒對玥玥說:你做小客人我來給你打針。
過了一會,琪琪又換了一個聽診器給小悅聽心跳;接著又換了一個工具給玥玥看;玥玥也拿了藥箱里的東西給琪琪和周周看病……
持續(xù)了一分多鐘的時間,在此過程中,琪琪一直在給玥玥看這看那。
首先,從琪琪的一系列行為看,他在游戲中是處在一個主導的地位,決定游戲內(nèi)容,選擇場地以及選擇材料,他都是主導者。而在游戲的過程中,他也始終用動作和語言來向玥玥發(fā)出指示,在此,玥玥顯然是被動的游戲參與者。
但是從兩位的表情和游戲時間看,他們對此游戲是感興趣的,持續(xù)時間比較長。此外,他們的游戲是缺乏進展的,處在最初的擺弄材料,缺乏角色的意識。
中班幼兒在對角色的意識上還不是很明確,因此,教師可以繼續(xù)跟蹤觀察這兩個孩子,看他們在下一次游戲時是否能夠有角色出現(xiàn)。
孩子們在角色游戲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可以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跟進下一次游戲的實施。
教育隨筆:捕捉幼兒的敏感區(qū)
教育隨筆:捕捉幼兒的敏感區(qū)
兒童在各個階段都會經(jīng)歷最近發(fā)展區(qū),而中班幼兒也就是5歲左右的幼兒所經(jīng)歷的敏感期是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上。
我們這里所說的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是指他們開始積極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guī)則,培養(yǎng)更多的合作意識。
處于社會性行為敏感期的孩子們,他們渴望更多的認識社會,渴望更多的了解社會規(guī)則,渴望更多的學習社會行為,渴望更直接的體會社會性情感······
他們會主動扮演社會角色,并建立規(guī)則來感受角色所帶來的權利和義務,學習如何在角色中與其他成員接觸和相處。
他們還會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來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感情。盡管有時他們也不知道他的行為是否是好的,是否是有效的,能否帶來一個好的預期和結果,他們沒想過甚至不在乎,但不可否認他們通過這些行為得到了更多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機會,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還有愉悅。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心靈上的安撫和慰藉,我們要在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對每個孩子都進行簡單的對話溝通,讓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行為人來與他人進行社會性的行為交流,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我們要給他們學著處理問題的機會,在與同伴發(fā)生小摩擦時,能盡可能的自己想辦法解決,減少“告老師”的次數(shù)并且更多的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式的活動,建立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來減少沖突,讓大家更好的游戲到一起,無論是體育游戲還是角色游戲都能找到共同的方法,更好的解決問題。
幼兒就是這樣不斷的擴展認知,在自我成長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兒童在各個階段都會經(jīng)歷最近發(fā)展區(qū),而中班幼兒也就是5歲左右的幼兒所經(jīng)歷的敏感期是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上。
我們這里所說的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是指他們開始積極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guī)則,培養(yǎng)更多的合作意識。
處于社會性行為敏感期的孩子們,他們渴望更多的認識社會,渴望更多的了解社會規(guī)則,渴望更多的學習社會行為,渴望更直接的體會社會性情感······
他們會主動扮演社會角色,并建立規(guī)則來感受角色所帶來的權利和義務,學習如何在角色中與其他成員接觸和相處。
他們還會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來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感情。盡管有時他們也不知道他的行為是否是好的,是否是有效的,能否帶來一個好的預期和結果,他們沒想過甚至不在乎,但不可否認他們通過這些行為得到了更多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機會,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還有愉悅。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心靈上的安撫和慰藉,我們要在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對每個孩子都進行簡單的對話溝通,讓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行為人來與他人進行社會性的行為交流,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我們要給他們學著處理問題的機會,在與同伴發(fā)生小摩擦時,能盡可能的自己想辦法解決,減少“告老師”的次數(shù)并且更多的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式的活動,建立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來減少沖突,讓大家更好的游戲到一起,無論是體育游戲還是角色游戲都能找到共同的方法,更好的解決問題。
幼兒就是這樣不斷的擴展認知,在自我成長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教育隨筆:如何指導幼兒做好植物的觀察記錄
在幼兒園的自然角里,孩子們很喜歡種植和飼養(yǎng)小動物活動,但是面對如何讓幼兒將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尤其是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有很大困難。中班上學期我們進行了大蒜的種植與記錄活動,家長和孩子用酸奶杯種植好大蒜帶到幼兒園,教師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記錄冊進行記錄。第一次記錄時,教師帶著孩子們觀察杯中的大蒜是否發(fā)芽,引導孩子們畫出大蒜的形態(tài)特征等。全班幼兒記錄后發(fā)現(xiàn),仍有個別幼兒沒有動筆,原因是不知道如何畫。分析原因是這幾個孩子平時繪畫不太擅長或感興趣,所以記錄的熱情也不高,遇到挫折便不想進行活動了。這是中班幼兒進行植物觀察記錄的第一個問題,即幼兒記錄的經(jīng)驗技能準備不足。隨著大蒜生長的變化,當教師請孩子們自己根據(jù)自己大蒜的變化而記錄時,有的孩子出現(xiàn)連續(xù)性的觀察記錄,幾乎每天都想畫一畫記錄冊,而繪畫的內(nèi)容往往與現(xiàn)實不太符,甚至每天內(nèi)容都差不多。這樣循環(huán)往復就在幼兒記錄四五頁后,出現(xiàn)興趣減少或者不再想記錄的現(xiàn)象。這是觀察記錄中的第二大問題,即觀察記錄的發(fā)生重點偏移,幼兒重記錄而輕觀察,導致記錄內(nèi)容不夠真實和細致,從而很難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和特點。
回想上學期幼兒在植物觀察記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本學期我嘗試了不同的觀察記錄方式。首先,以集體觀察和個別記錄形式開展,以個別幼兒的觀察記錄輔導輻射影響全體幼兒。本學期,然然小朋友家長給我們班自然角帶來一盆草莓秧苗,盆里既有長得很健壯的兩顆草莓苗,土壤里還埋藏著一些待發(fā)芽的草莓種子。孩子們和教師都對這一盆草莓秧苗產(chǎn)生興趣,且在入園后的幾天里,土壤里邊便長出新的小秧苗。于是,便在晨間入園時、午餐后和起床后的自主時間里,看到很多孩子們圍著草莓盆議論紛紛。我抓住孩子們的關注點,組織孩子們集體觀察、討論交流的方式,分享孩子們觀察到的草莓秧苗的變化。孩子們期初只能說出:“我看到新長出來的小苗了”。這樣簡單的描述,當我繼續(xù)引導追問下去后,孩子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有的新苗有一片葉子,有的長出兩片葉子,有的新苗還是黃綠色的等等,孩子們的觀察越來越細致,為后面的記錄做好經(jīng)驗的鋪墊。在第一次的記錄過程中,我先請了植物的照料者然然來記錄,他非常的興奮,同時班級里出現(xiàn)很多幼兒都想來記錄。于是,我和然然商量請幾個小伙伴一起幫忙記錄。最后,然然在三個小伙伴的幫助下共同完成了記錄。第一次的記錄是在集體中進行的,雖然記錄只有四位幼兒,但教師組織孩子們一起關注了他們記錄的過程,并讓幼兒群體評價了四位幼兒記錄的結果是否合適,這個過程即滿足幼兒個體的成長體驗,又讓個別幼兒的活動輻射影響了全體幼兒。
通過這樣的輻射活動,教師發(fā)現(xiàn)每次觀察時,孩子們熱情很高漲。記錄時以然然和個別幼兒輪流體驗方式進行,即確保幼兒記錄經(jīng)驗的積累,又讓不同的幼兒個體參與記錄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群體更多的記錄熱情。在此影響下,孩子們對更多的植物產(chǎn)生觀察興趣,如班級里川川帶來的小青菜苗和琦琦的多肉扦插小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