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引導幼兒按節(jié)拍做蹦跳步
發(fā)布時間:2021-06-17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活動目標中要求能兩人一組按節(jié)拍做蹦跳步,兩人一組我們班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找到伙伴,但是難點就在一起按節(jié)拍做蹦跳步,并不是每一組孩子都是那么有默契能按節(jié)拍做蹦跳步的,甚至第一次游戲的時候沒有幾組是能做到這個要求的,我知道這個目標對于小班孩子來說還有些難,所以我提出先一個人練習蹦跳步,但其實也只有一般孩子做到了蹦跳步,小班孩子身體運動智能目標是能雙腳一起蹦跳,但是能力弱的孩子連跳躍都很困難,跟別說是蹦跳步了,所以我又提出由能力強的孩子帶著能力弱的孩子,反正游戲需要兩人一組,讓能力強的孩子做袋鼠寶寶在前面帶跳,能力較弱的孩子做袋鼠媽媽在后面跟跳,有了前一次游戲和練習的經(jīng)驗,孩子們跳的好多了,可這是音樂游戲,如果沒有跟上音樂也不算成功,所以我們又改進了游戲規(guī)則,由我在前面帶跳,孩子們兩兩一組跟著我一起跳,有了我在節(jié)奏上的幫忙,孩子們跳起來簡單多了,他們不手忙腳亂,可以自由的做相親相愛的動作,把這個游戲開心的完成了。
整個活動教案看起來完美無缺,但是我們教師在開展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在活動前我們能做課前準備,但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只能順應的解決。游戲有了三次的改動后更適合我們班的孩子開展,每個班的孩子能力是有差別的,如果永遠拿一個方法對待所有孩子肯定是不成功的,我們把《袋鼠媽媽》這個活動還延伸到戶外,有了大場地的幫助,孩子們更是如魚得水。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教育隨筆:了解幼兒 引導幼兒
晨晨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幼兒,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很任性。他的依賴性很大,在很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他希望成人能夠幫助他,希望能夠有一個老師一直陪伴著他。他的適應能力不是很強,缺乏安全感,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社會交往能力不強,在集體中不喜歡主動的和小朋友交往。
在和家長溝通過程中,我了解到晨晨小朋友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在家里比較受寵,走路要抱著,吃飯要喂,連喝水都要家長喂到嘴邊,遇到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就通過哭鬧來滿足。家長的包辦過多導致晨晨小朋友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力量不強、靈活性不夠,所以在集體活動中,他都盡量離其他小朋友有一定距離,因為其他小朋友不小心輕輕撞一下他,他就會倒,所以他對集體的活動,特別是戶外體育鍛煉不是十分熱衷,十分依賴老師,希望老師能夠拉著他或者扶著他。同時他又十分的任性,當意愿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通過哭來表達。久而久之,他養(yǎng)成了事事依賴成人的習慣,對于自己沒有嘗試過的事物總帶著排斥的心理,他總說“我不會,你幫我”,沒有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面對晨晨的情況,我們要爭取到家長的配合,家園共育。我們首先請家長不要太過溺愛,幼兒由于個性、氣質(zhì)、環(huán)境的不同,交往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在理解孩子的各種行為的基礎上,針對幼兒現(xiàn)有情況及時鼓勵、調(diào)整教育方法,盡快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其次,要求家長對幼兒點滴進步及時表揚,通過對積極行為的及時肯定與表揚,強化其好的表現(xiàn),刺激他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最后,請家長在孩子冷靜的情況下用平常的口吻聊聊幼兒園的優(yōu)點,讓幼兒對幼兒園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慢慢的接受幼兒園,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和小伙伴。
在班級里,我們努力營造溫暖安全快樂的氛圍,讓他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小朋友,針對他愛聽故事的特點,經(jīng)常向他講述奇妙、有趣的故事。在一日生活中,多關注他,當他嘗試一項新的事物或者成功的做到一件事情的時候,及時的給予鼓勵。通過經(jīng)??隙?、表揚的方式及時鼓勵他,使他獲得自信。
在這一學期里,晨晨的進步還是很大的,早上來園的時候能夠自己走進教室,不哭不鬧,自理能力有所提高,能自己吃飯、自己脫褲子、自己穿脫鞋子,等等。在幼兒園里每天都能見到他開心的笑容。
教育隨筆:引導孩子和諧相處
教育隨筆:引導孩子和諧相處
孩子們在幼兒園玩耍的時候,并不是總是那么和諧美好的,偶爾,孩子們之間也會發(fā)生爭搶玩具的情況。
這天,我剛把積木發(fā)完。文文就跑來尋求幫助:老師,飛飛搶我的積木了!我來到飛飛面前問道:飛飛,你搶文文的積木了嗎?我又還給她了。飛飛膽怯的說。以后不能搶小朋友的積木,知道嗎?知道了。
我剛想走開,繼而覺得不妥,于是我蹲下身來,摟住飛飛的肩膀,問道:能不能告訴老師,為什么要拿別人的積木?你自己不是有嗎?我少了一個車輪。飛飛不高興的說。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很漂亮的一輛小汽車,只缺一個車輪。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樣子對他說:老師教你一個辦法,你照老師的辦法去做,一定會得到一個車輪!飛飛饒有興致的把耳朵湊過來。聽了我的秘訣,他就高興的點點頭,來到文文面前說:文文,我的小汽車卻一個車輪,你能借給我用用嗎?我用完了會還給你的!文文看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車,爽快的答應了。
我借此機會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了飛飛的有禮貌和文文的樂于助人,并號召全班小朋友向他倆學習。立刻教室里響起了一片議論聲。
這件事使我想到,教師們在處理各種事情時,僅僅充當一個公正的老師是不夠的,而利用一切機會教孩子與人交往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隨筆:引導督促 ?同伴學習
教育隨筆:引導督促同伴學習
區(qū)域活動規(guī)則的制定,只是為區(qū)域活動的高質(zhì)量開展提供一種“可依的法”;“有法可依”,關鍵還在“有法必行”,否則,活動規(guī)則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而要做到“有法必行”,則就需要教師要做好引導、督促幼兒掌握和遵守區(qū)域活動規(guī)則的工作。我們在實踐中,根據(jù)不同的規(guī)則性質(zhì),主要運用三種方法幫助幼兒掌握和遵守區(qū)域規(guī)則。
(1)環(huán)境暗示
暗示法,是指將區(qū)域活動規(guī)則蘊涵在環(huán)境之中,讓“環(huán)境說話”,讓環(huán)境來告訴幼兒活動規(guī)則。如區(qū)域規(guī)則牌上進區(qū)人數(shù)的限定問題,采用進門掛牌、投放適量同等材料等方法來提醒幼兒遵守該活動規(guī)則。掛牌粘鉤無進區(qū)牌、同等材料筐已空,孩子看到這些,就要先去別的區(qū)玩等等。
(2)語言提醒
幼兒由于年齡特點,在活動中常常會忘記規(guī)則從而影響了自己或別人的操作活動,在這時,可以采用語言提醒予幼兒適當?shù)膸椭?。如當幼兒由于不理解?guī)則而干擾了其他幼兒的活動時,老師可以用溫和的語氣提醒他:“你覺得這樣做好嗎?”“應該怎么做更好?”“請你……好嗎?”。而當幼兒由于不懂活動規(guī)則而無法活動時,如在角色區(qū)中,教師看到娃娃被媽媽扔在地上,就走過去抱起娃娃“呀,娃娃怎么哭了?”這種及時介入的行為提醒,既糾正了媽媽扔娃娃現(xiàn)象,又豐富了游戲情節(jié),在后續(xù)的游戲開展中提醒幼兒對規(guī)則的遵守。
3、同伴影響
同伴間的提醒一般適合于同區(qū)域活動的幼兒,而且更易于被幼兒所接受。這樣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師的直接指導所不能達到的。它不僅對區(qū)域性活動起到一種支持的作用,還起到幼兒對規(guī)則遵守的相互監(jiān)督,更好地內(nèi)化了幼兒規(guī)則意識,并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教育隨筆:跳繩
在今天的早鍛煉的時候,孝杰又拿著繩子在那邊甩,一不小心繩子甩到了我們班的一個小女生的身上,那個小女生哭著跑到我的身邊對我說:“老師老師,孝杰拿著繩子不再跳繩,把繩子甩到我身上了?!蔽揖拖劝参苛诵∨?,走到孝杰的身邊對他說:“你用繩子在干嘛呀?看人家都在練習跳繩呢,你甩繩子,繩子甩到人家身上了,人家會痛的,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是我們繩子是用來跳的,不可以甩的,而且現(xiàn)在我們是大班的哥哥了,本領要越來越強了,跳繩也一定要學會的,過段日子我們大班還要進行跳繩比賽,我們大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參加的,所以你一定要會跳繩,到時候才可以很好的進行比賽。老師相信你可以的?!敝灰娝凵衩噪x的看著我對我說:“老師,我不會連續(xù)跳,我學不會,好難呀!”我就示范給他看,對他說:“看,像老師這樣就行了,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到的?!彼麑ξ尹c點頭就開始在一旁練習起來,一次一次的嘗試,一次一次的努力,過了幾天我發(fā)現(xiàn)他進步很多,他開心的跑到我的面前對我說:“老師
老師,你看我會跳了,我跳給你看?!苯又烷_始認真的跳起來,一邊跳嘴巴還一邊在數(shù)著跳了幾個,一二三四五,看他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就表揚了他,對他說:“你真棒,現(xiàn)在可以跳五個了,就這樣老師相信你可以跳的更多?!彼χf“我還要跳得更多。”就又跑去練習了,看到他的進步,我又當著我們小朋友的面表揚了他,聽到我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他,他很開心,在接著的早鍛煉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他每天都在努力的練習。
跳繩是一個要自己甩動繩子在自己跳過繩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小朋友有恐懼是正常的,這時候需要我們老師的鼓勵,通過今天的這樣的情況,我發(fā)現(xiàn)我們小朋友并不是不想學,他們也很想學,但是心里會怕,這時就很需要老師的指導和鼓勵,只要我們在這個時候給小朋友正確的指導,讓他知道其實跳繩并不可怕,還很好玩呢,在通過語言來鼓勵他,讓他知道老師是相信他的,相信他可以,給他信心,這樣他在心里會很有信心,覺得老師認為他可以,在做的時候,他也會努力,不會讓你失望。
通過跳繩這一件事情,我發(fā)現(xiàn)在平時的教育中還是應該以表揚為主,表揚了他們給他們信心,這樣他們也會對自己有信心。
幼兒教育隨筆四篇(寬松的氣氛,引導幼兒成長)
今年我教幼兒小班。王曉在班里她不愛說話,也很少與同伴交往。讓她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操,也不愿意。幾乎拒絕參加班里組織的任何活動,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讓小朋友接近。同她講話,有時會露出害怕的眼神,有時會把頭扭到一邊,裝沒聽見。
我經(jīng)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她雖然不愿意交往,但會用眼睛注視老師和小朋友的活動。有小朋友做出滑稽動作時,她也會哈哈大笑;發(fā)現(xiàn)有人看她時,就立即收起笑容。
經(jīng)過深入的家庭調(diào)查,才知道她從小就發(fā)音不清,怕別人笑話、嘲弄她,所以很少與人接觸。父母經(jīng)商,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她
,忽視了孩子探索周圍世界的正當需求,不能滿足和支持孩子做切合實際的探索,壓抑了孩子的活動愿望,也使孩子出現(xiàn)依賴父母,怕與人交往的自卑心理,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緩慢。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每當她入園時,我總是給她更多的關懷和照顧,或領著她在園里轉(zhuǎn)一轉(zhuǎn),看一看,放松她緊張的情緒,或讓她和我一起站在門口,迎接小朋友入園。
現(xiàn)在,在寬松的教育氣氛,她健康成長,也有了更多的朋友。
幼兒不再“吮手指”
張揚是我班的小男孩,我發(fā)現(xiàn)他有一個壞習慣——愛吸吮手指。有時候,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來,一會兒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在與張揚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在斷奶后就有吸吮手指的習慣。當時未能重視,結(jié)果一直沒能將這個不良習慣改掉。當他們認識到吸吮手指的危害時,又不忍心強行制止他。如何讓他改掉這個習慣呢?
首先,我從心理溝通入手,讓他了解吸吮手指的壞處,樹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蟲感染,還會使上下牙槽發(fā)育不良。但這個吸吮行為,經(jīng)過長時間積累而成,如果用強制的方法,會使他產(chǎn)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強制的方法,只能引導、鼓勵。我把故事《貝貝的手指》講給他聽,讓他自己去故事里尋找為什么貝貝的手指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那天早上他沒有吸吮手指。
其次,我用多種方法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幫助他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在初期,我努力讓他將吸吮手指的次數(shù)減少,從每天三四次到一兩次。有時他吸吮手指是無意識的,這就要我們老師的監(jiān)督。有時他會控制不住,于是我馬上分散他的注意力,提供拼圖、剪貼等精細的手工活動,鼓勵他集中精神完成任務,逐步讓他忘記要吸吮手指。
另外,發(fā)動幼兒,一起支持、鼓勵他改掉不良習慣。因為全班幼兒都很喜歡張揚,也知道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習慣,有時難免會遭到小朋友的譏笑。有一次,當他想和董明浩一起游戲時,被拒絕了:“我才不跟你玩,你會吸吮手指。”張揚聽了很難過。這時,我就安慰他,發(fā)動全班幼兒一起幫助他改掉壞習慣。在與家長的聯(lián)系中,我向家長匯報孩子的進步,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
通過近半年的家園配合,適時調(diào)整教育策略,張揚已經(jīng)改掉了吸吮手指的習慣。
讓幼兒活動更“高效”
在我教的小班里,董春華可是我們班活動最低效的孩子了。每天到園最晚,她似乎沒有時間觀念,直到你走到她身邊提醒她才行。她媽媽也說:“哎!真拿她沒辦法!”
后來,我設了值日生,發(fā)現(xiàn)她比以前積極了,當我要畫什么時,她會拉拉我的衣角,好像在示意“老師能讓我來拿嗎?”下課后,我就蹲在她旁邊,表揚說“你今天可真是能干,老師真是太高興了,哦!對了我們能不能輕輕地聊會???”這時她可高興了,講了好多,我把我的秘密告訴了她,她把她的秘密告訴了我。然后我好奇地問她:“你為什么平時總是喜歡慢慢的呀?”“因為我不想快!”我奇怪了:“為什么呀?”“我快了
教育隨筆:引導孩子收拾操作材料
教育隨筆:引導孩子收拾操作材料
在晨間活動中,佳佳選擇了印指紋的活動。她先用食指蘸了印泥,在宣紙上留下了一個紅紅的指紋,接著,又拿起放大鏡察看起自己的指紋來,時不時與旁邊的小朋友切切私語。一個,兩個,三個……一會兒功夫,五個手指頭都變得鮮紅鮮紅。當我轉(zhuǎn)身準備去看做小燈泡發(fā)亮實驗的小朋友時,就聽見“王老師,佳佳把放大鏡弄得好臟”。原來,佳佳觀察完右手指紋后,又開始用左手印指紋,由于右手的五個手指頭上都蘸有印泥,所以當左手印完,右手拿放大鏡后,放大鏡上當然是紅跡斑斑。佳佳也被嚇住了,愣愣地看著我。我笑了笑,說:“沒事,你繼續(xù)玩吧,不過,結(jié)束后你得把你的發(fā)現(xiàn)與大家一起分享,我也相信你會把放大鏡擦得和剛才一樣干凈,對嗎?”佳佳聽了很開心,埋頭繼續(xù)她的實驗。講評時,她告訴大家:十個手指頭的指紋都不一樣,有的像大大小小的圓圈,有的像彎彎的小河……當然,離開時,她用餐巾紙把放大鏡擦得干干凈凈。
“佳佳把放大鏡弄臟了”,差點嚇住了正在探究指紋的佳佳。假設老師也制止了她的行為,那“十個手指頭的指紋都不一樣,有的像大大小小的圓圈,有的像彎彎的小河……”這樣的答案也就消失了,孩子探究的愿望也就被扼殺了。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科學探索的精神環(huán)境非常重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孩子被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他們就能積極探索,積極思考,逐步形成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性格特征。當然,在發(fā)現(xiàn)放大鏡被弄臟后,老師也不忘以“相信你會把放大鏡擦得和剛才一樣干凈”的話語來引導孩子收拾操作材料,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教育隨筆:引導幼兒用具體物品測量物體長度
在此之前,幼兒對于測量的概念并不清楚,他們所接觸過的測量,僅限于身高、體重等等,也有少數(shù)的幼兒回答問題時,會提到各種各樣的尺,但是當我在展示出回形針時,大部分的幼兒都陷入了迷茫。
我回憶了當時提問的方式:“今天魚媽媽只有回形針這一種東西,你能測出小魚有多長嗎?”問題拋出的同時,幼兒必然想到的是,沒有刻度,也不是直的工具,沒有辦法得知物體的長度。然而,甚至有孩子自告奮勇,他上前想要把回形針掰直,變成一條又長又直的鐵絲,雖然最后他發(fā)現(xiàn)掰出來的樣子不僅歪歪扭扭,更無法有效測量,但至少他有了自我探索的過程,我也感到非常的驚喜。眼看著活動陷入僵局,我也馬上進行了反思,是不是幼兒不理解我的問題。于是,我將提問變得更加清晰、簡單:“魚媽媽只有回形針,你能用幾個回形針來表示小魚身體有多長嗎?”這下,孩子們開始舉手了,有的幼兒將回形針擺滿了小魚的身體,為了一大圈,而有的幼兒也發(fā)現(xiàn)了我提前做好的中線標志,將回形針整齊排列在中線之上。終于,測量的基本方法得以在幼兒的手里,展現(xiàn)了出來。幼兒在活動之中,并不是憑借我的示范去將回形針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擺布,而是通過嘗試,通過一次次的失敗,通過不同的方法再嘗試和比較,猜得出了最終最為有效,最能被他們所接受和理解的測量方法。《指南》中也提及:“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充分發(fā)展形象思維,而且在感知具體事物基礎上初步嘗試歸類、排序、概括、抽象,逐步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如果我在一開始遇到困難時,就直接告訴他們測量的方法,我想幼兒一定會覺得沒有什么意思。因為,“嘗試”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不足:雖然所有的幼兒在講述小結(jié)測量方法后,都能夠掌握,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回形針個頭較小,較輕,幼兒擺放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他們總是出現(xiàn)怎么都放不平的狀況,因此有的幼兒有些失去信心。我將操作材料改成了磁條吸引的方式,幫助幼兒測量,投放在區(qū)域里。
教育隨筆:環(huán)保從幼兒做起
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huán)境日”。
世界環(huán)境日的意義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危害。要求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diào)保護和改善人類環(huán)境的重要性。保護環(huán)境是一個永恒而沉重的話題,而幼兒園是幼兒環(huán)保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對孩子進行環(huán)保教育,增強他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讓他們從小就開始直視和參與環(huán)境保護活動,提高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一、將環(huán)保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的每一環(huán)節(ji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鄙钪刑N含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學習可以說是隨時隨地發(fā)生著,因此,我們利用孩子一日活動中的一些轉(zhuǎn)換環(huán)節(jié)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如散步時與孩子一起讀朗朗上口的環(huán)保兒歌、午睡前老師給他們講環(huán)保故事、餐后讓孩子們自由閱讀環(huán)保圖畫,組織幼兒到戶外拾落葉、掃垃圾、為花草樹木澆水,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將這些兒歌、故事、圖畫復制后發(fā)給每個家庭,讓每個家長都有意識地參與到環(huán)保教育中來。
二、將環(huán)保教育融入各學科之中
我們老師在設計教案時,要融入環(huán)保教育的目標和理念。如科學小實驗“水變干凈了”的教學活動中,我準備了一個裝滿臟水的容器,一個干凈的容器,小筐子、毛巾、紗網(wǎng)、布、海綿,讓幼兒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的過濾可以變干凈,在實驗中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得出能將臟水變干凈的同時,也懂得了干凈的水和臟水對環(huán)境與人體健康的意義,并教育幼兒不喝臟水;音樂活動中,教幼兒唱《愛護小樹苗》等有關環(huán)保教育內(nèi)容的歌曲,引導幼兒象歌中所唱的那樣去做;語言活動中,選擇兒歌《花兒好看我不摘》教育幼兒美麗的花是供我們來觀賞和美化環(huán)境的,不能動手去摘等??傊層變和ㄟ^看、聽、說、唱、操作等方式,喚起幼兒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三、將環(huán)保教育融入主題探究活動之中
一直以來,我都采用主題教學,我們選用一些可以融入環(huán)保教育的主題探究活動,把環(huán)保教育作為一個中心點,將環(huán)保知識從這一中心點向四周輻射。我們帶盒子一起做植物生長條件的對比試驗,將植物用黑色塑料包起來,不讓空氣和陽光進入,將植物存放在不透風的室內(nèi)、給足陽光和空氣而不澆水;帶盒子一起做根的試驗:根的力量、根能找東西吃、根能固土等等,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試驗、觀察與記錄,了解植物與人類與環(huán)保的關系。
四、寓環(huán)保教育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
《綱要》中指出:“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提供健康、豐富的活動環(huán)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途徑?!庇變簣@的環(huán)境是符合幼兒各方面發(fā)展需要的,既能與幼兒對話又能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因此,老師與盒子們精心設計并打造種植角,如讓幼兒收集廢舊塑料瓶、罐、排煙管等進行種植、探索試驗,如在沙、土、灰里分別進行種子發(fā)芽試驗,記錄觀察哪塊小苗長得好?將植物種在排煙管內(nèi),記錄與觀察小苗是能追光?將植物倒著種,記錄與觀察小苗可以倒著長嗎?讓小朋友感受付出的艱辛、收獲的喜悅!同時,懂得科學與環(huán)保,因此更加自覺地去關心身邊的動植物,喚起保護環(huán)境、珍惜生命的強烈愿望。
五、將環(huán)保教育融入巧手制作中
人們常說幼兒園老師是廢品王,一些在常人眼里一文不值的廢物到了老師們手里卻變成了“寶貝”,我們將幼兒喝完的牛奶罐、廢舊報紙、制成了各種玩具,讓幼兒從小懂得廢物再利用,從而開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