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語言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1-06-10 大班語言教案 教學案例反思 幼兒語言教案上周,幼兒園組織了一次教學觀摩活動,我在工作允許的時間內(nèi),盡量前往學習,各位老師的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都比我豐富許多,在聽課過程中我更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我很希望自己能多有這種學習的機會,感受并吸納各位教師的長處。針對自己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所思所想與不足之處在此做一總結(jié)。
我在選材上曾經(jīng)考慮過音樂欣賞,題材與音樂都已找到,之所以沒有用,不是因為害怕嘗試,因為對我來講,無論是藝術欣賞還是語言,我都一樣屬于嘗試,以前都沒教過。我沒選擇上的原因是我在音樂方面對節(jié)奏的感受并不敏感。今天我在反思語言教學之前之所以會提到此節(jié),是因為正是此選材環(huán)節(jié)讓我感到自己的第一個弱點,音樂節(jié)奏或說樂感方面的弱勢。
現(xiàn)在我言歸正傳來談談我這節(jié)課吧。這節(jié)課我選擇的是>,它在教參中的目標要求1)是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2)是讓他們學說”圓變成了什么”我在設計這次活動時將目標的第二條改為讓幼兒為他所變得東西注入語言。這條我也想到會有些難度,但我認為幼兒的思維正是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我應該在這方面做些嘗試,我很喜歡有些教師上課的活躍氣氛與動靜交替的教學設計,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了兩次游戲,第一次的拍手游戲作為引出,最后的圓圈操作為結(jié)束,開始由于緊張差點忘了臺詞,中間愣了幾秒鐘。接下來的過程我運用了教參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來變圓,然后再請幼兒來變。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的毛病,幼兒都跟著我變的在說,,可以說我先出示的圖片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幼兒的思維,如果有下一次,我會先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先去想去說,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急于去塞給他們。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我沒有按照教參的過程,它是請幼兒來繪畫,因為考慮到繪畫的時間不易控制,另外,我上的是一節(jié)語言課應以說為主,而我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想象,所以我只給幼兒了一個畫著圓的白紙,請他們?nèi)ハ肴ズ团赃叺男∨笥呀涣?而不必畫。在請幼兒為他們變出的東西賦予語言時,幼兒很多都回答:它不會說話,”我沒聽到它講話,”我不知道它講什么”幼兒的這種回答大致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的引導語用的不準確,用的不夠到位;一個是幼兒沒有或很少有這方面的訓練想象游戲,經(jīng)過再三的努力,終于我聽到那些東西講話了,雖然很簡單也很重復,但是終于開口了,在我假模假樣的掏禮物給他們時,很多幼兒說:“什么也沒有”我的目的是希望給幼兒一個假象的空間,可是由于自己的語言包括自己的形體語言表現(xiàn)的都不到位,導致的結(jié)果是讓我自己感到像是>中的那個騙子。這節(jié)課雖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總的來講也是我的真實水平,在評課時能聽到說我上的還不錯,我真的已經(jīng)很高興了。
這次活動讓我真的收獲不小,除了在大的方面讓我學習到很多之外,小的方面也讓我在自己的語言課上嘗試了一下自己的方式,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不要緊守教參中的設計過程,教參只是教師的一個參考資料而已。另外我有了一個最大的感受,放松自己,盡量去做好,不要想結(jié)果,只有你放開了,孩子才會無拘無束。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案例:教學反思
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給幼兒灌輸一些成語不但能訓練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教會幼兒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可以豐富幼兒的詞匯量,為幼兒今后駕馭語言文字和具體寫作都有很大的幫助?!毒V要》也強調(diào)了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所以貫徹《綱要》的思想也發(fā)揮我的創(chuàng)意,使我制定了這節(jié)語言的成語教學活動。整個教學活動下來,讓幼兒既能體驗到運用成語的樂趣又能學到豐富的知識,也讓我有以下幾點的感悟。
一、教學新發(fā)現(xiàn)——創(chuàng)編成語操
有時候為了幫助幼兒記憶,如:“龍騰虎躍”在教學上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會做出其動作來詮釋其意、記憶其詞,這樣會更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幼兒也非常感興趣,喜歡邊說成語邊用動作來表達,并且氣氛相當活躍,利用這一點,我也跟著幼兒的感覺走,給成語創(chuàng)編比較形象的動作,這種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短短的三個星期內(nèi)讓幼兒通過成語操掌握了一百個成語,所以活動的第一個為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邊說成語邊做成語操來引出主體,單就這一個成語操就讓幼兒如獲至寶,幼兒非常喜歡邊動邊說,讓動作幫助幼兒記憶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教成語的方法,用一個動作就讓幼兒想到了一個成語,比如我做一個吃飯的動作,就會讓幼兒聯(lián)想到許多成語,如:細嚼慢咽、美味佳肴,山珍海味,津津有味,色香味美,狼吞虎咽等等。我想著這以后還能滲透在體育教學中,以后每次上體育課可以讓幼兒先復習一下成語操來進行準備活動,讓成語成為一種表演才藝的技能,幼兒也會樂其不憊,又加深記憶這些成語了,多好!
二、知識要鞏固——現(xiàn)學要現(xiàn)用
教師在不斷的教幼兒成語后,要讓所學的成語在生活中發(fā)生作用,那就需要做到及時的鞏固運用,這也叫成語活用。在教學中我出示大灰狼,他們會想到:窮兇極惡、狼吞虎咽,看到猴子他們會想到:上竄下跳、精靈古怪,甚至看到漂亮的女孩他們會形容為: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出水芙蓉、小巧玲瓏等等。教學活動完后,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也會用一些成語來形容周圍的事物。
在教學中我不放過每一個教孩子的機會,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動作也會引發(fā)出一個成語,如我做一個講悄悄話的動作,可以讓幼兒用“竊竊私語”來形容。記得有一次一個小朋友過生日,我讓每位幼兒都說一個成語作為祝福送給小壽星,幼兒爭先恐后的說了很多,如:萬事如意,茁壯成長,歲歲平安,年年有余,一帆風順······
三、滲透在生活中——正確引導幼兒
通過這次成語教學,幼兒對成語越來越感興趣。但是幼兒在運用成語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因成語運用不當而出現(xiàn)的笑話,需要老師和家長朋友及時幫助糾正。有一次家長對我說他的孩子現(xiàn)在可以認識好多的成語了,有一次這位家長在做黃花菜,她的女兒看到說道:“媽媽!你在做‘黃花晚節(jié)’是不是???”。還會經(jīng)常聽到小朋友之間要是鬧得不愉快,就會聽到某某小朋友很氣憤的說:“我不跟你玩了,我要跟你一刀兩斷!”隨著幼兒成語量的日積月累,幼兒都有一種像把成語表達出來的欲望,出現(xiàn)用詞不當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作為幼兒的引導者,出現(xiàn)問題時一定要及時糾正的,讓幼兒掌握正確的運用方法,不要濫用成語。
總之,通過成語的教學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堂《游成語王國》真的似乎把幼兒帶進了一個成語的王國,益處是顯而易見的,就像《綱要》所說的要本著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我們的語言教學從這點出發(fā)或許能更好的讓幼兒全面掌握語言。
案例:英語教學活動反思
1.出示大小不同的圖形,復習單詞big\small
2.出示兩個梨子,通過提問:“Big?”“Small?”引出詞組bigpear,smallpear。然后以同樣方法引出big(small)+水果詞組。
3.以游戲“YesorNo.”“Isayyoudo.”鞏固幼兒已知經(jīng)驗。
1.領孩子在戶外玩跳圈,復習單詞big\small
2.幾組大小不同的同類物品,通過提問:“Whichisbig(small)?”再以肢體動作引導孩子說出詞組。
3.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不同物品,以標記符號,啟發(fā)孩子探索學習,說出短語。
雖然開始部分的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復習已有知識,為后面活動作鋪墊。
兩位教師讓孩子比較后,再引出詞組的方法相同。但后者以肢體動作的提示使孩子能更快理解,并說出詞組。
前者的游戲形式較豐富,后者更注重目標的層進性。同時用標記符號直觀啟發(fā)孩子,注重了讓孩子在英語活動中的探索學習。
反思:
一、同樣的活動,由于教師的關注點不同,因而活動的目標及內(nèi)容設計都不相同。新老師在活動設計時更注重形式的多樣化,老教師更注重目標的落實、遞進。
二、教師對活動的對象關注不同。新教師比較關注自身教學活動的組織、調(diào)控;老教師在此基礎上更關注孩子的發(fā)展。在兩個活動中,孩子都能跟隨教師的引導思維,教學效果都很好。但在老教師組織的活動中,能及時根據(jù)孩子反應調(diào)整教學行為。如:用肢體動作引導幼兒說出短語。
三、老教師對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掌握較準確。新老師在設計此活動時,害怕孩子不能說出詞組,在物質(zhì)上只準備了同樣水果的大小比較;而老教師則根據(jù)孩子已有經(jīng)驗,找準孩子“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孩子提供了不同物品的大小比較,更豐富了孩子的知識經(jīng)驗。由于孩子可操作、比較的材料充分,孩子能更加大膽探索,思維更加活躍。如:大火車(bigtrain)小汽車(smallcar)。通過實踐證明:只要教師方法適宜,孩子完全可以對不同物品進行比較后,說出詞組。
一次英語教學的分組活動,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形式,更讓我們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案例:反思提高教學
教學是一門師生交流思想的藝術。在幼兒園教學中,我一直在努力嘗試讓自己的思想與幼兒的認識貼得更近些。在參與園本培訓后,我找到提高教學的鑰匙——反思。美國著名的學者波斯納說過:“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只有經(jīng)過反思,經(jīng)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并對后繼教學行為產(chǎn)生影響?!痹诮虒W中不斷觀察、反思、實踐、再反思,循環(huán)往復使得自己的教學使幼兒更能接受。
案例一:
每天我們做完早操回活動室是要經(jīng)過長長的走廊和樓梯,日子久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耐不住了,有的敲打旁邊的欄桿,有的故意發(fā)出重重的腳步聲,還有些吵吵鬧鬧的回到活動室。每當發(fā)生這樣的事我就停下來,制止他們的行為,并要求幼兒能安靜地走路??僧敶蠹抑匦峦白邥r,那些吵鬧的行為又不停的冒出來。也曾進行運用小紅花評比的方式試圖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這是我在每天和孩子們做完操回活動室的真實情景,在多次實施教育方法后效果都不理想的情況下,我對這一行為進行反思。為什么孩子會屢教不改?仔細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每天孩子要經(jīng)過同樣的線路兩回,他們在不斷的行走中也在觀察。于是會這里摸摸,哪兒敲敲,幼兒的好動和模仿的天性是他們的特點,所以會你摸我敲,搞得熱熱鬧鬧。讓他們天天安靜得像個木頭人一樣走路是不可能的。
其二,我們回活動室是幼兒排著隊往前走,常常是一個教師在前面帶路無法看到后面的情景,另一個老師在最后壓陣,所以中間會出現(xiàn)一段長長的“真空地帶”,也會造成孩子好動的客觀原因。
其三是教師在指導幼兒時方法單一,只是從教師的角度來提要求。是將問題提出讓孩子改進,可使他們在短暫接受教師的要求后,依然會我行我故。這樣直接的指導語言只能讓孩子一時接受,不能從根本進行改變。
案例二:木頭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戶外活動結(jié)束前,我和孩子一起玩“木頭人”的游戲,進行放松和調(diào)整。在帶著孩子去操場的路上我靈機一動對孩子們說“大家一起來做木頭人,是腳能動的木頭人??茨膫€木頭人最能干?!焙⒆雍臀乙黄鹨恢鼻那牡刈叩搅瞬賵錾?。
這次活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這正是改變孩子安靜走路的好方法。我雖然并沒有直接對孩子提出走的要求,而是將要求蘊涵在游戲之中,可他幼兒并沒有意識到這是老師對他們的要求,只是在和老師玩游戲。如果我能把對孩子的要求蘊涵在他們樂意接受的游戲之中,改變原來直接的語言指導,可能會對幼兒產(chǎn)生較好的效果。于是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力求使得要求蘊涵在游戲之中,果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三:
當孩子們又有聲音時,第一次我用神秘的口氣告訴大家:“今天小朋友的兩只腳像兩只小貓,看看哪些小貓走路會又輕又巧?”頓時神秘的語氣吸引了孩子,每個人都防放腳步在努力扮演著“小貓”,于是大家一路安靜地回到活動室。第二次我又用夸張的口氣告訴他們“今天萬老師要尋找哪個小朋友的本領大,會把聲音藏起來?!钡谌窝b作痛苦的樣子“哎呀,我的身體好疼呀,這么多小朋友重重地踩在我的身上,你們能輕點嗎?”痛苦的表情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再次使孩子放輕腳步。
同樣的情景不同的案例,這是我在不斷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原來的方法不能解決問題,于是進行反思改變策略。我在指導幼兒時改變了語氣和引導語,運用他們樂于接受的、生動的、游戲化的語言,可產(chǎn)生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正是用一些簡單而符合孩子認知的話語,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幼兒樂于接受。我把對孩子的要求轉(zhuǎn)化成孩子的需要。幼兒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在對他們的要求,只是和老師在玩著一次次的游戲。
“游戲化”的語言容易使幼兒產(chǎn)生輕松、愉悅的游戲心理,使他們更加樂于參與活動,更能放松、大膽地表達意愿。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我盡量選用幼兒能接受的“游戲化”語言,于是枯燥的數(shù)學活動中有了圖形王國、數(shù)字寶寶,操作的材料成了大房子、小房子等等,幫助幼兒理解題意掌握知識。當教師的語言能吸引孩子時,他們就會全身心投入其中。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jié),從而進入更優(yōu)化的教學狀態(tài),使幼兒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反思后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fā)現(xiàn)問題則深思,找到經(jīng)驗就升華。記得一位幼兒教師在總結(jié)自己的經(jīng)驗時“認為自己主要還是依靠在不斷地操作、試驗、反思與總結(jié)中學習并獲得提高的”的確,對于在實踐在第一線的老師們來說,從自身的直接經(jīng)驗中學習是最常見的學習途徑,能學會反思就是獲取成功的秘訣。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我就是通過不斷的反思和實踐,發(fā)現(xiàn)“游戲化”的語言、“暗示性”的語言、“鼓勵性”的語言和“趣味性”的語言的合理恰當?shù)倪\用能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幫助孩子更好的取得成功。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fā)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斷發(fā)現(xiàn)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nèi)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gòu)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