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育隨筆:炒豆豆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中班教育筆記隨筆 中班教育隨筆筆記 教育隨筆中班教育隨筆:炒豆豆
民間體育游戲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它那朗朗上口的歌謠、濃厚的趣味性,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從而促進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在中班時,我們分別組織過“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邊吟唱邊運動,情緒盎然,整個沉浸在民間游戲的歡樂中。一到戶外游戲時,當老師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孩子,詢問孩子們今天的游戲主題時,孩子們便異口同聲地喊出這些民間游戲的名稱。
游戲“炒豆豆”也是民間游戲的一種,它主要要求孩子們掌握立滾翻的技巧,體驗和同伴結(jié)對玩耍的樂趣。中班孩子的動作靈敏性較強,也已經(jīng)學會了合作,因此今天下午我?guī)ьI(lǐng)孩子們開展了這個新游戲。游戲開始前,我先引導(dǎo)孩子們學習朗誦兒歌,當孩子掌握了兒歌內(nèi)容后,我便鼓勵孩子們大膽討論:炒黃豆應(yīng)該怎么樣炒?孩子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單手炒、雙手炒,兩個人一起炒等等,接著當我請一個孩子配合我進行動作示范講解時,孩子們開心至極,拉著身邊小伙伴的手嘗試著游戲起來。一開始,孩子們對于“同時鉆翻”的動作不大了解,發(fā)現(xiàn)好多對小伙伴沒有“立滾翻”過去,而是直接把手放開、身體轉(zhuǎn)過去再把手拉上。于是,我改變了游戲玩法,將雙手炒改成單手炒,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快地掌握了單手立滾翻的動作。接著,我引導(dǎo)孩子嘗試增加難度,再次學習運用“雙手炒”的方法進行游戲。有了之前的基礎(chǔ)練習,孩子們學習這個動作就顯得比較得心應(yīng)手,在接下來的游戲中,好幾對小朋友都完成了任務(wù)。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孩子還不能較好地掌握這個動作要領(lǐng),我將在戶外體育游戲中繼續(xù)加強這個動作技能的強化。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教育隨筆:分豆子
今天的教學活動是:生活中的小工具?;顒拥拈_始部分引發(fā)了小插曲,生成了新的課程。過程是這樣的: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我設(shè)置了情景表演《買豆子》,故意造成失誤,使得紅豆和綠豆撒到盆里,混在了一起!孩子們聽到我的求助,紛紛表示愿意幫助我把兩種豆子分開:“老師,我來幫助你吧”我說:“太感謝你了,你打算怎么做呢?”“我們用手把它們分開!”幾個孩子們這么說。我邀請其中的3名孩子來嘗試徒手給豆子分類,他們很起勁地做起來,其他小朋友羨慕有加,沒幾分鐘,薛超活動手關(guān)節(jié):“哎呀!好慢?。 蓖醅|杰聽到也附和:“是啊,太費勁了!”我聳聳肩不可置否,接下來他倆遲緩的行動影響了劉澤宇,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引來了座位上其他小朋友的哄笑。看著他們的舉動,我好奇的問:“怎么啦?發(fā)生什么事了?”他們不好意思的說:“老師,不好意思,要不然你請其他人給你幫忙吧!這樣太慢了,我撿的手都疼了!”我問全班的孩子們:“你們看看這兩種豆子,有什么不同?”“紅色的豆子大,綠色的豆子小?!甭牭竭@樣的回答我連忙追問:“那一大一小的豆子,除了用手分,還能用什么方法呢?”馮燕妮說:“老師,用簸箕簸一簸就能分開”我肯定的說:“嗯!這個方法不錯,可是我們需要現(xiàn)在就完成這項任務(wù),但又沒有簸箕這種工具,怎么辦?孩子們,想想還能怎么辦呢?”這時朱俊合說:“要是有個東西能把他們漏一下就好了?!崩钣晡稣f:“要不我做一個吧!”說著就拉著朱俊合和她一起來到美工區(qū)。過了一會兒,她們拿了一張中間有許多小孔的大卡紙過來了,兩個人各拉住紙的兩個角,將紙拉的不那么直,呈有弧度的樣子,讓我抓一把豆子放在上面,晃動卡紙,果然綠豆漏下去了一些,但是很少,于是李雨析又去把孔扎大了一些,再試的時候,果然分揀效率提高了,孩子們都高興地嚷著:“成功了!成功了!”就在這時有豆子從卡紙的邊沿掉了下來,有小朋友提議:“應(yīng)該做個有邊沿的,能防止豆子掉下來”說著,就有一大半孩子走向了美工區(qū),打算動手制作更科學的分揀器。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沒有告訴孩子們?nèi)魏未鸢?,而是讓他們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給了孩子們充足的探索空間,過程中,我對孩子們的行為也沒有做任何的評價,讓孩子們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氛圍中嘗試著成功與失敗,在活動中就孩子們的興趣,引發(fā)一次又一次的討論、嘗試、驗證,更好地培養(yǎng)挖掘了孩子自身的閃光點,利用孩子們身邊的伙伴作為榜樣,引導(dǎo)和教育孩子懂得只要堅持到底,就一定有成功的可能!
教育隨筆:搶豆子
背景:
幼兒交往能力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在一日活動中,我經(jīng)常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進行合作,經(jīng)過近兩個月的培養(yǎng),大部分幼兒已經(jīng)能主動與同伴進行合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在相處時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導(dǎo)致他們出現(xiàn)不和諧的音符。
案例:
今天我要進行語言活動《豆豆買豆豆》,活動中我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設(shè)置了東四南北四個商鋪,并請了四個“小老板”。孩子們在掌握了兒歌內(nèi)容后,我做了延伸活動:買豆豆。請其他幼兒扮演買家去買豆豆。正當大家都很投入的進行活動的時候,突然傳來了牛思遠大喊的聲音:“朱老師,張一諾搶我的豆子!”我連忙走過去一看,只見他們兩人都抓著一瓶豆子,誰也不松手。我還沒開口,就聽張一諾急著說:“是我先拿到的!”“不對,是我先拿到的!”說著兩個人有你爭我搶起來,眼看就打起來了。我急忙拉住兩人,拿走豆子什么也沒說。只見兩人愣了一會,就各自又去選其它豆子了?;顒咏Y(jié)束后我將兩個人叫到身邊來,讓他們自己先說剛才做的對不對,為什么?然后讓全班孩子說說出現(xiàn)兩個人爭搶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
分析:
在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與同伴友好相處的認識還不夠,這里面有個性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影響。另外,當幼兒在相處出現(xiàn)矛盾時,幼兒還沒有掌握一些比較好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也就沒有辦法做到友好相處。作為教師我們要及時練習家長和家長一起,加強對孩子的引導(dǎo)教育,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謙讓,使他們能積極主動的接納同伴。同時我們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正確引導(dǎo),幫助幼兒掌握跟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從而使幼兒學會與同伴相處。
措施:
1.多與家長交流,形成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從小培養(yǎng)孩子平和地與人相處和體貼別人的情操,是父母送給孩子這一生的瑰寶?!彼允潞笪覀儜?yīng)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幫助家長認識到孩子存在的問題,引導(dǎo)家長配合我們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及時引導(dǎo)、矯正。
2.幫助幼兒走出“以我為中心”的影子
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往往受不得半點委屈,吵架、告狀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在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給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或先讓孩子自己感受矛盾,分辨是非。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和立場考慮問題。
3.交給幼兒一些友好相處的方法。
多數(shù)幼兒總是要求別人想著她,不要求他想著別人,使得許多幼兒性格非常任性、自私。從案例中不難看出,幼兒之間發(fā)生的糾紛,主要是由于有而缺乏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造成的。所以我們平時隨時隨地的交給幼兒一些與伙伴相處的具體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教育隨筆:有趣的“夾豆子”
區(qū)域活動和戶外活動是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最喜歡的兩項活動,上午的戶外活動,可以加強孩子們強健的體魄,遞進互相的友情,讓孩子們自由自在的在戶外快樂玩耍;下午的區(qū)域活動是讓孩子們開動腦筋,在每個不同的區(qū)域里學到不同的知識和技巧。
最近益智區(qū)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以前喜歡益智區(qū)的小朋友都選擇了別的區(qū)域,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潞⒆硬辉龠x擇這么好玩的益智區(qū),看著他們無精打采的樣子,我問了益智區(qū)的小組長馬梓宸,只聽她說:“袁袁老師,我們不想再玩七巧板、拼圖、撲克牌?!?/p>
我一聽也對,孩子們最近一直在玩這些東西,確實也有些膩了,我安撫下剩下的這幾個準備想走的寶貝,在益智區(qū)轉(zhuǎn)了一圈想到以前記得有些家長帶過一些小豆子,我把豆子分為三種顏色呈到三個盒子里,找出幾雙筷子,幾塊七巧板的空盒子,放到他們的桌子上,還沒有說游戲規(guī)則,這幾個孩子臉上的微笑,和那期盼的小眼神,讓我知道他們肯定很喜歡。
這個游戲是夾豆子比賽,比一比看誰用筷子夾的豆子多,但是三種豆子的顏色必須區(qū)分開;比賽開始了,本來可以坐著玩的游戲,因為孩子們太興奮,都站起來開始往自己的盒子里夾豆子,只聽羅瑞瑩說:“馬梓宸,你慢點夾,你不能這么快?!敝烨瑦鹩终f;“你們都慢點行不行,我這還沒拿好筷子呢!”馬梓宸驕傲的說:“你們都太慢了,一看就知道你們不會用筷子?!边@是于新穎笑著說:“別說話了,趕緊夾吧,再不夾就到點了?!焙⒆觽兡阋痪湮乙痪洌_心的邊夾豆子邊聊著天;其他的區(qū)域的孩子們也不時往這邊好奇的觀察。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了,馬梓宸開心的走過來給我說:“袁袁老師,你看我已經(jīng)把盒子夾滿了?!蔽乙豢凑娴氖菨M了,問了一句:“寶貝,你是不是在家一直用筷子吃飯?”只聽她驕傲的說:“我在小時候,就已經(jīng)會用筷子吃飯了?!蔽倚χf:“你很棒,那你可以去幫幫他們嗎?”她驕傲的點點頭,投入到他們熱烈的討論中。游戲結(jié)束了,誰也沒有說誰是第一名、最后一名,在整理區(qū)域的時候,只聽于新穎和羅瑞瑩開心的跟我說:“袁袁老師,明天還可以玩夾豆子嗎?這個好好玩??!”我笑著說:“好啊,明天老師和你們一起比賽!”我想明天益智區(qū)肯定又恢復(fù)到以前的熱鬧了。
在本次的區(qū)域活動中,只是新加了一項新的游戲,孩子們就已經(jīng)玩的很開心了,我也并沒有重點糾正如何讓他們?nèi)绾文每曜?,而是利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互相幫助,在游戲中改正過來不正確的習慣,我也會給孩子們創(chuàng)新更多好玩又能動腦的益智游戲,讓孩子們也可以利用游戲的環(huán)節(jié)改正一些自身的不足。
炒黃豆游戲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俺袋S豆游戲”!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總覺得我們班的孩子比別的班的孩子活潑,不是我夸自己班的孩子,我是真的覺得這樣。
今天午餐過后,我們班的孩子一組組圍在一起,玩起了“炒黃豆”的游戲,看著孩子玩得有說有笑的,我也很高興。
不一會兒,我們班的小宇哭了起來,我感到很奇怪,其他的小朋友玩的都挺高興的,怎么他自己突然哭起來了呢?我走過去問:“小宇,怎么了,大家玩得挺高興的,你怎么哭了呢,是誰欺負你了嗎?”小宇抬起頭看看我說:“老師,其他的小朋友都在玩“炒黃豆”就只有我自己沒人跟我玩。
”我聽了他的話以后,向四周看了看,果然其他的小朋友都在玩“炒黃豆”,還真只有他自己沒人跟他玩。
“炒黃豆”是三個人一起玩的游戲,我們班的小朋友今天來的恰好是雙數(shù),所以就多出一個人來,這也難怪。
我看到這樣的情景,我想了一下,問小宇:“那小宇,你想不想跟其他的小朋友玩“炒黃豆”呢?”小宇急著回答說:“我當然想了,我很喜歡玩“炒黃豆”這個游戲。
”我就去找了昊昊那一組,我說:“昊昊,你們再回上小宇吧,你們四個人一起玩“炒黃豆”好嗎?”昊昊說:“老師,炒黃豆是三個人一起玩的游戲,四個人怎么可以呢?
”我說:“你們就破一次例,加上小宇吧,你們都在玩游戲,就只剩下他自己一個人,他會很孤單的,加上他吧。
”昊昊說:“那好吧,那就我們四個人一起玩吧。
”說著,昊昊就給小宇騰出一塊地方來,小宇就坐下了,接著小宇就和他們高高興興地玩起了“四人組炒黃豆”的游戲。
就這樣,午餐后的活動就在一場簡簡單單充滿孩子歡笑聲的“炒黃豆”游戲中結(jié)束了。
不知道本文“炒黃豆游戲”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教育隨筆:種植蠶豆帶來的樂趣
教育隨筆:種植蠶豆帶來的樂趣
前一階段,正是蠶豆種植的好時節(jié),我們就帶孩子們仔細觀察了蠶豆寶寶的模樣,孩子們對種子充滿了好奇。在老師運用實物與圖片相結(jié)合的講解之后,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跟隨老師來到種植園地,在老師和保育員奶奶手把手的指導(dǎo)下,將蠶豆種子放入坑內(nèi),最后小心地把泥土蓋在上面,大家興奮地忙活了一個上午。孩子們表示,一定要好好照顧蠶豆寶寶,期待著蠶豆寶寶快點發(fā)芽、長大!
一天、兩天過去了,還是沒有動靜,有的孩子就急著去翻土看,不時地問我:“蠶豆怎么還不長出來?”我勸他們耐心等待。又過了好多天,我再一次帶孩子們來到種植園地時,陳張楠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似的興奮地跟我說:“老師,蠶豆種子發(fā)芽了”。聽他這么一說,我和其他小朋友趕緊圍過來仔細觀察,還真有許多小芽芽冒出來了,“蠶豆真的發(fā)芽了,讓我看看像什么呢?”冒宇航搶著說:“我覺得有點像托東西的小手?!薄皥A圓的葉子好可愛?!蔽覟楣膭詈⒆觽兊陌l(fā)現(xiàn),特別表揚了第一位發(fā)現(xiàn)者——陳張楠。從此以后我們就經(jīng)常來看看蠶豆的變化,給它澆水、除草、記錄它們發(fā)生的變化。
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我領(lǐng)悟了一個道理:不管是什么樣的活動,我們都要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自主參與、自由觀察與實踐的機會與條件,讓幼兒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和智慧發(fā)現(xiàn)了自然界的奧秘,目睹自然界的奇妙,體驗到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教育隨筆:自然角蠶豆秧上的青蟲
教育隨筆:自然角蠶豆秧上的青蟲
我堅信:我們一起看青蟲的一幕會讓孩子們記憶猶新的!
在整理自然角的時候,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在蠶豆秧上有只約3厘米長的青蟲,它直挺挺地將身體粘在蠶豆秧的莖和葉之間。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那只不過是從蠶豆秧的莖上分出的一個枝杈。這讓我立刻想起《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神奇王國(4月)》中,曾經(jīng)有一個《它們這樣保護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活動目標是:了解動物保護自己的多種方式并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當時我只是借助圖片進行了相關(guān)的教學活動,苦于沒有實物更沒有進行實地觀察的良好時機,現(xiàn)在機會終于來了……想到這兒,我立即召喚正在室內(nèi)進行晨間活動的孩子們,讓他們仔細觀察這棵蠶豆秧的莖、葉、果實,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孩子們見我興奮的樣子,也都瞪大了眼睛仔細地尋找著。1秒、2秒、3秒……孩子們沒有發(fā)現(xiàn)那條青蟲,我有些按捺不住了,真想馬上指給他們看,可是轉(zhuǎn)念又一想:不能著急,要給孩子們充分去觀察、探究、發(fā)現(xiàn)的時間。時間又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突然,孫迪驚喜地說:“看呀!快看呀!那是一只蟲子,在那兒不動了?!彼呎f邊指過去,其他幼兒的目光也看了過去,片刻,也發(fā)現(xiàn)了在蠶豆秧上為保護自己而一動不動的那條青蟲,便議論起來:“我剛才怎么沒看見?”“它跟蠶豆秧的樣子還真象呀!”“它是綠色的,怪不得我們很難發(fā)現(xiàn)?!薄安?還有一點白色?!薄袄蠋?我們在書上看到過這個,對吧?”“它多聰明呀!”
為了能讓孩子感受到這條青蟲給蠶豆秧帶來的危害,緊接著,我又帶領(lǐng)孩子們繼續(xù)觀察蠶豆秧的葉子。只見孩子們觀察得更仔細了,他們邊看邊說:“快看!這片葉子就剩下那么點兒了,肯定是被這條蟲子吃掉了。”“老師,快點把蟲子拿下來吧!要不然,蠶豆秧就會都被蟲子吃光的,我們的小蠶豆可就長不大了?!蔽矣痔岢隽藛栴}:“不知道蟲子身上會不會有傷害我們的東西,或者它會不會咬我們。你們看蟲子都有它保護自己的方法,我們捉蟲子時是不是也要想一個保護自己的方法呢?”“老師,您可以戴手套呀!”“用咱們帶來的冰棍棒把它挑下來行不行呢?”“不然我們用紙把它捏下來”……這么多的好辦法,最終孩子們用冰棍棒把蟲子挑了下來。孩子們又問:“老師,它叫什么蟲呀?還有沒有別的名字?”看到孩子們對這條青蟲如此的感興趣,而且還有了主動探究的欲望,我很高興??墒?這條蟲子我們一般就叫它青蟲,至于還有沒有其它的名字,我還真的不知道,不過既然孩子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作為老師的我,只能支持和鼓勵他們的這種精神,何況這也是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就對他們說:“真的對不起,我也不知道它還有沒有別的名字了…”我剛說到這兒,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似乎感覺到他們有些失落,我趕忙接著說:“不過沒關(guān)系,我們可以一起去尋找答案呀!從書上、電視上,還可以問一問我們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甭犃宋疫@一番解釋,孩子們的失落感立刻消失了,那份興奮與激動又重新蕩漾在他們的臉上。
在這之后,我又根據(jù)上面的活動生成了《我們怎樣保護自己》的活動。有談話活動:不認識的人給你東西吃,我們怎么辦?在外面找不到媽媽了,我們怎么辦?有情景表演活動:不亂走、我不跑、大馬路寬又寬。有繪畫活動:這些東西不能玩兒、我這樣上樓。有智力游戲:我家的電話號碼、特殊號碼拼一拼、交通標志我知道。
我堅信:我們一起看青蟲的一幕會讓孩子們記憶猶新的!
教育筆記:快樂剝毛豆
早上,阿姨提來一袋子毛豆,交代說:“今天中午要吃毛豆,請你們幫忙剝一下?!边@可樂壞了孩子們。洗手的洗手,卷袖的卷袖,拿盆的拿盆……一副大干一場的模樣。
剝毛豆并非所有的孩子想得那么簡單。瞧!當當不知道毛豆的開口在哪,舉著毛豆一副不知所以然的樣子;靜靜用力摳著毛豆,可怎么也不見剝開毛豆的外殼;雄雄賣力地拔著毛豆外殼上的“毛”,可仍然不見豆子的出現(xiàn);萱萱不停地扭著毛豆,“咯噠”,外殼斷了,大叫:“我看到豆豆了?!薄?/p>
看著他們的舉動,覺得可愛,內(nèi)心卻有一絲的心酸?,F(xiàn)在的家長,什么事都包干,剝奪了孩子應(yīng)有的勞動權(quán)利。其實,孩子們非常樂意幫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著向大人證明“我長大了”!“我能行!”
“王老師媽媽,我們的毛豆快沒有了。”我的思緒被濤濤的話拉了回來?!斑@么快?”我不敢相信。過去一看,濤濤剝毛豆的技術(shù)讓我驚訝。“我教他們剝的?!彼院赖卣f?!皾凉虝四銈?,你們愿意去教更多的小伙伴嗎?”沒等回答,他們各奔其他組,紛紛做起了小老師。
看著滿滿一盆的豆豆,孩子們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他們開心,可能是因為他們幫助廚房阿姨剝好了毛豆,可能是因為自己學會了怎么剝毛豆,可能……我也開心,是因為孩子們的開心。
幼教隨筆:自然角蠶豆秧上的青蟲
我堅信:我們一起看青蟲的一幕會讓孩子們記憶猶新的!
在整理自然角的時候,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在蠶豆秧上有只約3厘米長的青蟲,它直挺挺地將身體粘在蠶豆秧的莖和葉之間。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那只不過是從蠶豆秧的莖上分出的一個枝杈。這讓我立刻想起《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神奇王國(4月)》中,曾經(jīng)有一個《它們這樣保護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活動目標是:了解動物保護自己的多種方式并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當時我只是借助圖片進行了相關(guān)的教學活動,苦于沒有實物更沒有進行實地觀察的良好時機,現(xiàn)在機會終于來了……想到這兒,我立即召喚正在室內(nèi)進行晨間活動的孩子們,讓他們仔細觀察這棵蠶豆秧的莖、葉、果實,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孩子們見我興奮的樣子,也都瞪大了眼睛仔細地尋找著。1秒、2秒、3秒……孩子們沒有發(fā)現(xiàn)那條青蟲,我有些按捺不住了,真想馬上指給他們看,可是轉(zhuǎn)念又一想:不能著急,要給孩子們充分去觀察、探究、發(fā)現(xiàn)的時間。時間又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突然,孫迪驚喜地說:“看呀!快看呀!那是一只蟲子,在那兒不動了?!彼呎f邊指過去,其他幼兒的目光也看了過去,片刻,也發(fā)現(xiàn)了在蠶豆秧上為保護自己而一動不動的那條青蟲,便議論起來:“我剛才怎么沒看見?”“它跟蠶豆秧的樣子還真象呀!”“它是綠色的,怪不得我們很難發(fā)現(xiàn)?!薄安?還有一點白色。”“老師,我們在書上看到過這個,對吧?”“它多聰明呀!”
為了能讓孩子感受到這條青蟲給蠶豆秧帶來的危害,緊接著,我又帶領(lǐng)孩子們繼續(xù)觀察蠶豆秧的葉子。只見孩子們觀察得更仔細了,他們邊看邊說:“快看!這片葉子就剩下那么點兒了,肯定是被這條蟲子吃掉了?!薄袄蠋?快點把蟲子拿下來吧!要不然,蠶豆秧就會都被蟲子吃光的,我們的小蠶豆可就長不大了?!蔽矣痔岢隽藛栴}:“不知道蟲子身上會不會有傷害我們的東西,或者它會不會咬我們。你們看蟲子都有它保護自己的方法,我們捉蟲子時是不是也要想一個保護自己的方法呢?”“老師,您可以戴手套呀!”“用咱們帶來的冰棍棒把它挑下來行不行呢?”“不然我們用紙把它捏下來”……這么多的好辦法,最終孩子們用冰棍棒把蟲子挑了下來。孩子們又問:“老師,它叫什么蟲呀?還有沒有別的名字?”看到孩子們對這條青蟲如此的感興趣,而且還有了主動探究的欲望,我很高興。可是,這條蟲子我們一般就叫它青蟲,至于還有沒有其它的名字,我還真的不知道,不過既然孩子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作為老師的我,只能支持和鼓勵他們的這種精神,何況這也是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就對他們說:“真的對不起,我也不知道它還有沒有別的名字了…”我剛說到這兒,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似乎感覺到他們有些失落,我趕忙接著說:“不過沒關(guān)系,我們可以一起去尋找答案呀!從書上、電視上,還可以問一問我們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甭犃宋疫@一番解釋,孩子們的失落感立刻消失了,那份興奮與激動又重新蕩漾在他們的臉上。
在這之后,我又根據(jù)上面的活動生成了《我們怎樣保護自己》的活動。有談話活動:不認識的人給你東西吃,我們怎么辦?在外面找不到媽媽了,我們怎么辦?有情景表演活動:不亂走、我不跑、大馬路寬又寬。有繪畫活動:這些東西不能玩兒、我這樣上樓。有智力游戲:我家的電話號碼、特殊號碼拼一拼、交通標志我知道。
我堅信:我們一起看青蟲的一幕會讓孩子們記憶猶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