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案例:給孩子時間,讓孩子嘗試自己解決

發(fā)布時間:2021-06-07 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

午睡醒過來后,大家都開始吃點心,在這過程中,幼兒的速度當然有快有慢,有些幼兒早已吃好,洗好,擦好嘴在教室中活動,而有些幼兒正在洗手、擦嘴。就在這時,我看到我們班的遠遠坐在鴻兒的座位上,遠遠在班中相對其他幼兒來說紀律較差,經(jīng)常要隨意離開椅子,強占其他幼兒座位。鴻兒當時正在衛(wèi)生間洗手,他是我們班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孩子,當他洗好手回教室時看到遠遠坐在自己位置上,我打算喊遠遠坐到自己座位上,但轉(zhuǎn)念一想,何不讓孩子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呢?于是我便假裝專心地為小女孩梳頭發(fā),而用余光看著他們。首先,我聽到鴻兒的叫聲:“朱老師,遠遠坐在我的座位上?!薄澳悄阆朕k法請他讓一讓?!蔽矣虚_始為另一女孩梳頭。只見鴻兒先邊搖椅子邊說:“讓我一下,讓我一下?!敝灰娺h遠坐著沒動靜,于是他把頭湊到遠遠耳邊開始搖遠遠的身體:“讓我一下,讓我一下?!边@時語氣比先前要更堅硬,但遠遠還是沒動靜。鴻兒開始推遠遠,當推不動時兩腳爬到椅子上想把遠遠擠下椅子,但遠遠還是旁若無人,穩(wěn)坐泰山。鴻兒見擠不下于是爬下椅子又開始推,推了一會,就朝著對面的小女孩馮文歡說:“遠遠坐我的椅子對不對?。窟h遠坐我的椅子是不對的,對嗎?”開始向同伴求助,接著又推了一會兒,可能自己感覺很好笑,于是邊跳邊笑著說:“哈哈,遠遠像個木頭人一動也不動?!闭麄€過程大概持續(xù)了七八分鐘。

評析:

以上案例雖然指示一件小小的事情,短短的七八分鐘時間,但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完全掌握著自己解決問題的自主權(quán),教師不給予幼兒任何直接干預,對該幼兒發(fā)展有著一定的意義。

一、提高了孩子獨立思考及靈活應(yīng)變能力。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時勢必會促使其獨立

思考,只有獨立思考才能想出各種應(yīng)對措施,而當一措施實施后無效果時,幼兒又會采取其他措施,在不斷地實施、面對、改變中提高應(yīng)變能力。如以上案例中,鴻兒就采用了多種手段想解決問題,每種手段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開始,他利用動作“搖”及語言“讓我一下”提醒遠遠讓開,在提醒中用了不同辦法,先是搖椅子,語氣較委婉,然后轉(zhuǎn)變?yōu)閾u身體,湊到耳邊,語氣變堅硬。在提醒沒用的情況下,他又想出了更為有力的手段,利用“推”和“擠”想迫使遠遠走開。但在采取硬辦法的手段下遠遠還是無動于衷。這時鴻兒又開始用軟辦法,通過詢問同伴,爭得同伴幫助與肯定和笑遠遠是個木頭人來解決問題。我們不難看出,詢問同伴和笑這兩個辦法充分體現(xiàn)了孩子獨立思考的結(jié)果,拓寬了幼兒的思維寬度和廣度。

二、促進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孩子在自己解決問題時,不僅提高思維等智力,還促使非智力的發(fā)展。因為問題解決必然要有一個過程,這一過程有可能長,有可能短,在這一過程中會不知不覺使孩子意志力、堅持性、不怕苦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發(fā)展。以上案例中鴻兒從開始到結(jié)束足足用了七八分鐘,這對一位剛?cè)雸@不久的小班幼兒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

三、促使社會性發(fā)

展,幼兒園教育是為幼兒走入社會打造基礎(chǔ),社會性發(fā)展對一個人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幼兒之間大大小小的摩擦是不足為奇的,應(yīng)該說比比皆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如果沒件事都由教師包辦解決,教師根本無時間,而且也剝奪了孩子社會性發(fā)展的機會,如鴻兒與遠遠這一案例中,通過讓孩子自己解決使得他待人處事、社會交往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

建議與思考:

首先,我們應(yīng)正確認識到孩子具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巨大潛能,幼兒雖然年齡小,但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獨特的思維方式與解決問題的辦法,教育者應(yīng)尊重兒童,相信他們能自己解決問題。

其次,多提供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在現(xiàn)實中,很多教師在面對孩子爭吵、搶東西時往往立即前去給予解決,心理還暗自慶幸幸虧及時沒,不然又要處亂子了。這種行為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但卻隱藏著巨大的內(nèi)在隱患,遏制了孩子多方面的發(fā)展,失去了鍛煉孩子能力的機會,泯滅了孩子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教育者要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從小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在生活起居、學習活動、社會交往中多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最后,教育者可通過間接幫助,讓幼兒成功解決好問題,建立自信心,通過親自嘗試解決問題,可切身體驗成功的快感,樹立自信心。但是孩子畢竟還小,這就決定教育者給予必要的引導與幫助,如果完全撒手不管,勢必會更多的孩子在力不能及的范圍內(nèi)因遇到困難而放棄,退縮。形成自卑感及在以后問題中不敢面對,而如果教育者簡單點撥,就可使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fā)幼兒繼續(xù)自己解決問題的興趣。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孩子小沖突可自己溝通解決


女兒田田班里,有個淘氣的男孩,諾亞。他一邊聽故事,一邊用腳故意地碰索菲亞的腳。索菲亞并未做聲,舉手向老師示意??吹窖矍扒榫暗睦蠋焼査鞣苼啠骸澳阌X得應(yīng)該怎么做?”索菲亞低頭想了想,隨即轉(zhuǎn)頭用堅定的語氣向壞笑著的諾亞說:“你碰到我的腳了,要向我說對不起。”諾亞自知理虧,在大家面前低下了頭,輕聲說“對不起”。

從事幼教工作24年莫里森女士介紹,孩子的社交和情感能力被認為是個體成長的首要因素。幼兒園教育成功的長遠標準,是孩子能否盡快融入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以及工作中。自信友好、專注堅持、交流情感、聽從指引并主動參與活動,是幼兒園老師工作的“考量標準”。在讓孩子們認知自我的同時,還要幫孩子學會和別人相處。和小朋友們分享玩具,進餐、上衛(wèi)生間或做游戲時排隊等,是孩子們最基本的社交活動。解決小沖突也是他們的一堂“必修課”。

探索:體驗獲真知

暑假,馬西隆公立圖書館為孩子們安排了一系列接觸自然科學的手工活動。將半杯奶、半杯奶油、一勺糖放入一個小密封塑料袋,混勻。將4杯冰和4勺鹽放入一個大密封袋,再把準備好的小塑料袋放入,不停搖晃3分鐘后,涼爽的自制冰激凌就做成了。家長[微博]們和孩子們相互擊掌,一起品嘗孩子的作品。除自制冰激凌,還有自制橡皮泥、自制龍卷風等。7月16日,還邀請了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格林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帶來宇航服等空間站使用物品與小朋友們互動,傳播太空知識。

“孩子在幼兒園需要培養(yǎng)探索的能力”,約書亞園長介紹,大人們覺得習以為常的事物,在孩子們看來卻是新鮮的。多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引導他們感知探索“未知的世界”,拓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有益于孩子們?nèi)轿坏某砷L。在幼兒園里,老師會設(shè)定集體活動和自由活動時間。即使在集體活動時,老師通常只會規(guī)定“現(xiàn)在是閱讀時間”,具體選什么樣的圖畫書,“孩子們說了算”。

責任:從生活細節(jié)培養(yǎng)責任感

媽媽去幼兒園接田田時,照例從她的衣帽柜里領(lǐng)到了家庭作業(yè)。這天的作業(yè)是由美國營養(yǎng)協(xié)會推出的“我的餐盤”及對各種食物的歸類,還有健康類和不健康類食物的舉例說明。令人詫異的是,居然還有普通牛奶、1%低脂以及2%低脂牛奶的區(qū)別。

幼兒社交和情感能力的發(fā)展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和別人的責任感。幼兒園會傳達一個理念:人生會面臨成千上萬的選擇,每個選擇會對自己、別人,甚至整個社會乃至地球產(chǎn)生影響。

在幼兒園,孩子們就需要面對健康的食物、節(jié)約用水、環(huán)境保護、安全行為等基本的選擇。早教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等還會通過一些公益活動,強化孩子們這方面的生活觀。上周末,孩子們參觀了俄亥俄州馬西隆博物館“脆弱的水域”攝影展,一進門便有針對孩子的活動。工作人員通過1升、20毫升和5毫升等3個量杯,直觀地為小朋友展示,地球水資源僅有2.8%的淡水可飲用。最后還啟發(fā)式地提問:“我們應(yīng)該如何節(jié)約用水呢?”在圖書館的兒童借閱區(qū),工作人員還會鼓勵孩子們多借書、讀書,不但“使自己學到更多知識,還能幫助圖書館得到更多的運營經(jīng)費”。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為可以影響到他人。

尊重:多元大家庭,共度中國年

入園時,女兒田田是整個幼兒園唯一的中國小朋友。媽媽曾經(jīng)擔心她能否適應(yīng)。班主任霍林格女士自信地說:“曾有一個入園前只會說西班牙語的孩子,很快就適應(yīng)了。孩子的適應(yīng)能力超乎我們想象,你放心吧?!惫唬瑹崆殚_朗的霍林格老師很快博得了田田的“芳心”。老師還請?zhí)锾飲寢寣⒔淌依锏挠⑽膱D卡補充上相應(yīng)的漢語,和英語、西班牙語一起展示。

去年春節(jié)前,霍林格老師特意向田田媽媽請教中國年的傳統(tǒng)習俗,并安排了“中國年”派對:班里的老師和小朋友都穿上“中國紅”,教室門口還貼上了“春聯(lián)”。她還特意安排田田教小伙伴們?nèi)绾问褂每曜印?/p>

在美國,孩子可以直呼長輩姓名,大人們也會非常尊重地稱呼孩子為先生或小姐。做客時,主人拿出東西給孩子吃,家長不會替孩子決定“要”或是“不要”,一切都讓孩子自己做主。

在國內(nèi),遇到長輩時,家長會要求孩子叫爺爺、奶奶,有禮貌地打招呼。但在美國,成人不會“高高在上”,更愿意“以身作則”,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他們認為,幼兒需要更友好的引導。65歲的路易斯每次見到5歲的田田,總會或彎下腰,與她保持同一水平的視線,問候“我的好朋友田田今天開心嗎?”

案例:給孩子嘗試的勇氣和機會


在主題活動《青草地》里面,要求孩子動的比較多,有學青蛙跳、跳傘舞等,多數(shù)孩子愛動并能積極參與,可欣盟卻顯得孤單了許多,她總是站在一邊拒絕參加活動。

昨天上了一節(jié)學青蛙跳的活動,我點名讓孩子跳并數(shù)數(shù),我看到欣盟一幅“事不關(guān)己”的樣子,以前每次到需要運動的時候,叫她一聲,她不肯參與也就算了,因為不能耽誤其他孩子的活動啊,當時我看還有空閑時間,就決定把她叫上來,可是我叫了五六遍,她還是“穩(wěn)如泰山”,一動不動,再叫,竟然哭了,我知道她不愛運動,但不是一般的不喜歡,而是從不參與。

今天上了一節(jié)活動《小蝸牛》,下午戶外活動了,我組織孩子學蝸牛爬,孩子一個個都趴在地上學得都很像,欣盟左看右看沒有人站著,只好猶豫著趴下了,因為“小蝸牛”爬得很慢,她居然能和大家“融為一體”了?;顒咏Y(jié)束后,我趁機表揚了她并說她學得小蝸牛最像了。

回到活動室,她就圍著我嘰嘰喳喳地和同伴在打鬧,我心里特別高興,我只不過說了一句表揚的話,孩子竟然能立刻開朗起來。我想,并不是孩子不行,而是我們沒有給孩子嘗試的勇氣和機會。

案例:你自己去解決吧


午飯過后,孩子們坐在一旁聊天休息著。突然從后面穿來凱凱的一聲“朱老師,豪豪把我的褲帶拉下來了”,原來豪豪把別人背帶褲上的夾子給拔了出來?!坝质沁@個小搗蛋鬼”,我心里在暗自埋怨。我遠遠地瞪了他一眼,豪豪也似乎感覺到我的憤怒。我正想嚴厲地批評他時,突然心想:這次我也不管了,讓他們倆自己去想辦法。于是我走了過去“好了,現(xiàn)在凱凱的褲子要掉下來了,我也沒有辦法,你自己解決吧,我和小朋友去散步了”。豪豪無奈地看著我們遠去的背影,抓了抓小腦袋。散步快結(jié)束時,豪豪拉著凱凱的手來到操場上,“朱老師,你看我?guī)退藓昧恕!薄澳悄阋院筮€要拉別人的衣服嗎?”我故意問他,“不拉了,再也不拉了”。還真靈,以后的幾天豪豪真的做到了。

豪豪是個特好動調(diào)皮的孩子,以前他闖了禍都是在老師和家長嚴厲的批評后,幫他去“收拾殘局”。這次,我靈機一動,改變了教育的方式,讓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孩子的認識是感性的,他們對事情的后果不能像成人一樣有所預料,而真的當他們做錯事時,成人在批評與指責的同時也無意識地抹殺了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所以往往收效甚微。事實證明,適當?shù)淖尯⒆尤コ袚约旱倪^錯,不但有效,而且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為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要注重教育的策略,該放手時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吧。

案例:多給孩子提供自由空間


在故事《三只蝴蝶》的教學中,我設(shè)計了故事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我們中班幼兒對扮演角色非常感興趣,特別是愛表演的峻峻小朋友顯得特別興奮,活動結(jié)束了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于是我在區(qū)域活動的表演區(qū)提供了一些道具和頭飾,峻峻小朋友首當其沖,把最喜歡的紅蝴蝶頭飾帶在頭上,可能其他的小朋友對這個故事表演沒有當初感興趣,也有可能其他區(qū)域新投放的材料更吸引他們,總之,到故事表演區(qū)的只有峻峻小朋友和另外一名幼兒,而且那位小朋友只呆了一會兒也走了,看得出峻峻小朋友非常失望,自言自語地說:“你們不演,我一個人演”,于是她一會兒演紅蝴蝶、黃蝴蝶、白蝴蝶,一會兒演紅花、黃花、白花,一會兒戴這頭飾,一會兒戴那頭飾,有時頭飾還纏在發(fā)夾上,取也去不下來,弄得手忙腳亂,小臉漲得通紅,而且嘴里的故事老是被打斷,看樣子,她的興致漸漸低沉下去,最后只好依依不舍地離去。

第二天,我就在表演區(qū)準備了許多畫有紅蝴蝶、黃蝴蝶、白蝴蝶以及紅花、黃花、白花的硬紙板、竹片、回形針、兩面膠、漿糊等,活動開始了,峻峻小朋友第一個走過去,接著,也有幾個幼兒圍了過去,拿起桌上的東西議論起來:“這是什么?沒有帶子,不是頭飾呀”,“這竹片要它干什么?”峻峻小朋友歪著頭想了想說:“我們可以把硬紙板粘在竹片上,可以拿在手里玩呀”,其他小朋友也紛紛贊成,于是他們動手操作起來,有的用漿湖粘,有的用兩面膠,有的用回形針,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用回形針最方便,最牢固。一會兒紅蝴蝶、黃蝴蝶、白蝴蝶,紅花、黃花、白花一下子“飛”到了竹片上,小朋友把它舉在手里蹦來蹦去,這時峻峻小朋友又發(fā)現(xiàn)了桌子上的大臉盆,端詳了一會兒就興奮地叫起來:“對了,我們可以把三朵花種在里面,把三只蝴蝶拿在手里,這樣我可以一個人來表演了”,她馬上把紅花、黃花、白花插在了沙子里,一邊有聲有色地講起了故事,蝴蝶在她的手里翩翩起舞,一會兒飛到這里,一會兒飛到那里,從她充滿笑臉的臉上,可以看出她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由此我體會到兒童的發(fā)展是孩子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以主動、積極、內(nèi)涵豐富的活動為基礎(chǔ)的,教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并善于觀察,從幼兒的反應(yīng)中敏銳地捕捉幼兒的和興趣,了解孩子內(nèi)在發(fā)展的需要,及時創(chuàng)設(sh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提供適合孩子的材料,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欲,為孩子展現(xiàn)自我提供寬松自由的空間,給予孩子自我發(fā)展的機會,讓孩子的需要得到充分地滿足,促進孩子最大程度地發(fā)展。

相關(guān)推薦

  • 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 又到了區(qū)域活動時間,孩子們還是像以往那樣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區(qū)角進行游戲,在我的一聲令下,很多孩子都一窩蜂地跑到建構(gòu)區(qū),東東、奇奇、宇宇、晨晨全都搶著拿木頭積木,東東和奇奇拿著積木筐的一邊,宇宇和晨晨拿...
    2020-12-09 閱讀全文
  • 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活動區(qū)活動剛剛開始,娃娃家就傳來了爭吵聲:“我想當爸!”“我當!是我先來的!”“我先來的!”我隨聲望去,只見小雨與軒軒正在爭奪爸爸的角色。小雨的小臉兒氣得通紅,一雙小手卻毫不放松地緊抓著游戲牌。軒軒也...
    2020-10-19 閱讀全文
  • 讓孩子自己解決朋友間的爭執(zhí) 當家長聽說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小朋友的欺負,或者與小朋友發(fā)生了爭執(zhí),家長們就忍不住要為孩子的出氣,但是家長不知道這樣的方式不會對孩子有一丁點的好處,這樣還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嚴重。 幼兒園放學時,我和苗苗剛...
    2021-04-01 閱讀全文
  •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每天午睡起來,我們身邊總是圍著一群孩子。 “老師,幫我穿穿衣服!”“老師,我的紐扣扣不上了!”“老師,給我系一系鞋帶!”孩子的叫喊聲總是把我們急的手忙腳亂,應(yīng)接不暇,不給他們穿吧,望著一張張可憐兮兮的...
    2020-10-26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解決 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解決 我班的小朋友每天來園時,喜歡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玩具,孩子們喜歡在一起玩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間長了,孩子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
    2021-05-01 閱讀全文

又到了區(qū)域活動時間,孩子們還是像以往那樣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區(qū)角進行游戲,在我的一聲令下,很多孩子都一窩蜂地跑到建構(gòu)區(qū),東東、奇奇、宇宇、晨晨全都搶著拿木頭積木,東東和奇奇拿著積木筐的一邊,宇宇和晨晨拿...

2020-12-09 閱讀全文

活動區(qū)活動剛剛開始,娃娃家就傳來了爭吵聲:“我想當爸!”“我當!是我先來的!”“我先來的!”我隨聲望去,只見小雨與軒軒正在爭奪爸爸的角色。小雨的小臉兒氣得通紅,一雙小手卻毫不放松地緊抓著游戲牌。軒軒也...

2020-10-19 閱讀全文

當家長聽說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小朋友的欺負,或者與小朋友發(fā)生了爭執(zhí),家長們就忍不住要為孩子的出氣,但是家長不知道這樣的方式不會對孩子有一丁點的好處,這樣還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嚴重。 幼兒園放學時,我和苗苗剛...

2021-04-01 閱讀全文

每天午睡起來,我們身邊總是圍著一群孩子。 “老師,幫我穿穿衣服!”“老師,我的紐扣扣不上了!”“老師,給我系一系鞋帶!”孩子的叫喊聲總是把我們急的手忙腳亂,應(yīng)接不暇,不給他們穿吧,望著一張張可憐兮兮的...

2020-10-26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解決 我班的小朋友每天來園時,喜歡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玩具,孩子們喜歡在一起玩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間長了,孩子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

2021-05-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