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英語學習資料最適合中國人?
發(fā)布時間:2021-06-07 幼兒學習故事 幼兒學習 適合幼兒故事英語君今天來給大家介紹在網上找到了學習資料(包括美劇、英文電影、英語廣播等)后,具體要怎么用好、用透這些英語材料,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朗讀:Grace
邊聽邊看,更有感覺~
1、Watch English language DVDs
看英劇/美劇或英語電影
Television and films are good too, but it‘s better if you have something you can watch over and over again。 You can really get down the content, start noticing things you never noticed before, and your brain can relax instead of flailing about, trying to keep up。
英美劇和電影都是很好的學習素材,尤其是反復觀看同一部作品,這可以幫助你更透徹地理解它的英語內容,同時也能讓你關注到那些一開始沒注意的細節(jié)。(一開始看,你可能會比較緊張,想要把所有東西都記下來,但這很難實現。)在反復觀看之后,你的大腦會完全放松,不會處于緊繃狀態(tài)。
Tips:提高口語的英美劇推薦↓↓
①老友記:五星強推。劇中語速較快,但有很多口語化表達和地道的短句,難度不高,適合美音初學者??础独嫌延洝吩~匯精講
②紙牌屋:四星強推。一部政治題材的美劇,建議用精聽的方法去拆解每個句子,你可以學到很多演講、辯論、競選等方面的口語表達方式和技巧。英大之前就為大家整理過《紙牌屋》學習筆記
③唐頓莊園:五星強推。這部劇講述了一個即將走向落沒的貴族家庭的喜怒哀樂。非常標準的英音,語速也不快,你還能學到很多英國文化知識。適合學習英音的同學。給大家推薦一個學英音的方法!
Thanks to satellite TV, British, American and Australian television programmes and films are widely available all over the world。
現在有了衛(wèi)星電視,在家就可以觀看世界各地的電視節(jié)目和電影。
Try recording them! Watch with subtitles at first and then without them as you gain confidence。 The better you get, the more you‘ll look forward to “studying?!?/p>
看的時候試著偷偷地把它們錄下來。(大家可以去網上下載英美劇和電影的資源,在電腦中觀看。)錄下來后,前幾次觀看可以帶著字幕,有字幕不會讓你一下子看不懂,從而也能提高你學口語的信心??催^幾遍后就可以去掉字幕了。嘗試幾次后你會發(fā)現:你看的越多,你就想越想用這種方法學習英語口語。
2、Listen to the radio
多聽廣播
The BBC World Service is just one excellent source of spoken English and even broadcasts programs for learners。 Have it on in the background while you go about doing your household tasks。 Just streaming English all the time can help you learn it passively。 You don‘t have to sit down and stare at your radio -- just let it soak in!
BBC英文廣播對于世界上所有學英語的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學口語的素材。你可以在做家務或者干其他事情的時候放BBC廣播來聽。像BBC廣播這樣的流媒體形式素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你的英語口語。你不需要刻意坐在那邊,專心致志地聽廣播。只需(在任何零碎時間)播放廣播,你邊做事聽就行了。
Tips:廣播推薦↓↓
①BBC:官網中有視頻、音頻、文字三種形式。
②VOA:美國之音,學美音的同學可以聽這個廣播。
Radio a little too old-fashioned? You‘ve no excuse -- there’s internet radio, too, you know! There are podcasts on virtually every subject and the classics like NPR and “This American Life” can all be found online。
可能你覺得廣播已經過時了。但現在播客(網絡廣播短節(jié)目)超火!在網絡廣播中你也可以找到關于所有學科的節(jié)目以及一些非常經典如“美國生活”的節(jié)目。
3、Use the Internet
用好互聯(lián)網
You can listen to the radio online, watch TV clips, read articles, and even play games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You can even chat with people!
你可以在網上聽英語廣播,看英美劇,閱讀英語文章,甚至可以通過玩英語的游戲來提高你的口語。
There are also many pages on the web dedicated to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Real people are better, but the Internet is still a great tool。
現在,有很多網站為想要學英語的人提供真人網絡聊天服務。雖然面對面聊天對口語提升有更大的好處,但互聯(lián)網也是學習口語的一個有效工具。
Both the BBC and Wikipedia have versions of their site aimed at ESL learners。 But there are also dozens of other websites that offer worksheets, articles, word problems, and stories that are at graded levels, too。
BBC和維基百科都為學英語的人定制了特別版本的網站。
4、Listen to a song a day
每天聽一首英語歌
Not only is it fun, but you will learn words and pronunciation。
在聽歌的過程中,你不僅能收獲快樂,也可以學到單詞和發(fā)音。
Pick one each day and study it until you know it by heart。 Find a genre that appeals to you and choose some songs that don‘t go too fast -- hardcore rap is not a good place to start when it comes to learning English! Think the Beatles, Michael Buble, Elvis, or even musical theatre。
每天挑一首歌,單曲循環(huán),直到你能聽懂為止。找一首符合你風格的歌,但注意節(jié)奏不要太快。一開始嘗試(這種方法)的時候,不要選說唱風格的歌曲,選擇一些適合練習英語的歌,比如:披頭士的,麥克布雷的,貓王的,以及一些歌劇的。
This can be a substitution to listening to the radio。 Have the songs you‘ve been learning playing in the background and sing along! And then, who knows, maybe you’ll find yourself at karaoke next weekend!
這種方法可以替代聽廣播,你可以在你獨自一人的時候播放歌曲,或者唱你喜歡的歌曲。然后,也許下周你朋友找你唱K的時候,你可以裝個逼了。
5、Choose a suitable course online
在網上選擇一門合適的課程
If you‘re not in a class or don’t have a native speaker at your disposal, it may seem pretty hard to get better at English。
如果你沒上過英語輔導班,沒有系統(tǒng)性地學過英語,或者也沒有一個專業(yè)的英語老師指導你,那你很難提高英語水平。
How do you know if you‘re doing it correctly? Simple! Choose a course online that is suitable for you。
因為,你不知道你學習的(方法)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所以,在網上選擇一門適合你的英語學習課程。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少兒英語學習有哪些常見問題?
對于少兒英語學習,家長存在很多疑惑,比如:孩子的發(fā)音是否標準;如何培養(yǎng)孩子積極應對中高考英語應用文寫作;單詞記不住,混淆單詞意思,無法實現英文閱讀。針對少兒學英語常見的問題,特意為大家提出一些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問題一:發(fā)音難到位
英語發(fā)音講究雙元音要飽滿,長元音要夠長度,短元音短促有力,還有對摩擦音中的一對咬舌音發(fā)音位置的正確把握。但在少兒學英語過程中,許多孩子的發(fā)音不到位,如把雙元音發(fā)成單元音,還經常會在讀單詞時發(fā)生拖音現象。
對策:英語的發(fā)音習慣、發(fā)音規(guī)則和漢語有很大的區(qū)別,對小學生來說,模仿是學習英語發(fā)音的主渠道,所以,家長可以在家中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如今有很多家長都是選擇中教或中外教結合才是最理智的選擇。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中國老師從事兒童英語教育,他們發(fā)音很標準,了解中國孩子的想法,教學效果往往要勝出絕大部分外教。雖說國內的英語教師也存在發(fā)音參差不齊的問題,但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彌補,讓少兒學到純正的英語。
問題二:英文常見書寫問題
小學英語書寫中常見的錯誤一般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單詞的首字母不大寫,專有名詞的首字母不大寫;單詞間沒有分開寫;字母的書寫格式、比劃順序不到位;句子末尾的標點符號缺少或少寫。
對策:家長需在孩子學習時反復示范輔導。通過口述、書寫示范等方法指導孩子進行正確的書寫,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問題三:單詞混淆,學新忘舊
隨著學習時間增加,學習內容的豐富,許多形式相近,語義相似的新舊知識容易產生混淆,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問題不解決,會對孩子的學習進步造成很大的阻礙。尤其是在孩子英文誦讀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陌生單詞從而卡殼,影響韻律和節(jié)奏,導致最后失去英語學習興趣。
對策: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改變的是自己的觀念,改變過去過于注重語法學習,大量背單詞、背句子的做法,取而代之的互動學習、游戲學習,幫助孩子在實際環(huán)境中鞏固已學的知識點,并加以解釋與運用。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孩子進行英語積累,讓英語能夠更好的運用。
總之,少兒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重要的還在于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日常指導。掌握一種真正學習英語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在以后的英語學習中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適合5歲寶寶的英語學習
5歲的寶寶一般已掌握了大量豐富的詞匯,能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強烈的語言要求,樂于談論每一件事。
一、寶寶什么時候學英語
英語是一種國際通用語,不懂英語,在信息交流方面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對幼兒給予兩種語言的刺激,能促進幼兒大腦兩半球之間的協(xié)調,加強神經細胞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幼兒期的英語訓練對孩子是大有益處的。
那么,幼兒什么時候學英語最好呢?不少專家認為,幼兒期,特別是6歲以前,是獲得外語的最佳期。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幼兒知覺發(fā)展中,首先成熟的是形象思維能力。幼兒認漢字也好,認英文也好,實際上都是一種信息刺激的活動,他們把字形當成某一具體形像,像記糖果、玩具、人的相貌一樣記住它們。經過多次反復,這種特殊的“形象”就儲存到大腦中去了。因此幼兒學外語與成人學外語有很大差別。同時,6歲以前,幼兒對聲音的敏感度較高,且右腦控制發(fā)音器官的能力較強,聲帶、舌唇等運動神經的調節(jié)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這時練習說話,更容易掌握發(fā)音的技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步下降,給學外語帶來困難。
幼兒學英語還具有許多成人不具備的優(yōu)勢,例如,他們不擔心考試,可以在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沒有壓力地“玩”著學,即使講錯了,也不會遭到別人的譏笑。又如幼兒未來的時間很長,授課時并不急于增加詞匯量,因此他們有更多的機會來練習說講。再加上兒童都是天生的語言學家,如果他們學英語的積極性被激發(fā)出來,其潛力很快就會表現出來的。
要使幼兒的英語學習取得成效,關鍵是要有正確的教學方法。教幼兒學英語,應當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讓幼兒如同學習母語(本民族的語言)一樣掌握英語。幼兒學英語主要以反復地說、認字母為主,由于幼兒手部肌肉尚未發(fā)育成熟,因此,并不要求幼兒去書寫。選擇什么樣的方法,要以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依據,比如幼兒期,兒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散,那么教師應善于運用多種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游戲、歌曲、故事等等,讓幼兒融入其中,進而啟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寶寶學英語要注意的兩個問題
1.選擇一本好教材。我們所說的教材,既包括書報、畫冊,也包括錄音、錄像和電視節(jié)目。教材的形式和版本可以五花八門。選擇教材要慎重,種類不宜過多,最好是錄相或電視節(jié)目,然后按這本教材系統(tǒng)地學到底。
2.注意發(fā)音。幼兒學英語,家長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極為關注,并為孩子創(chuàng)設積極的英語會話氣氛,對孩子的學習是大有好處的。但有些父母的英語是“中國式”的,如果不加糾正地教給孩子,容易使孩子發(fā)音不準,到大時就難以糾正了。因此,父母教孩子要注意發(fā)音,如果自己說不準,應盡量讓孩子跟老師或電視學。
三、適合5歲寶寶的英語學習
5歲寶寶的語言發(fā)展
5歲的寶寶一般已掌握了大量豐富的詞匯,能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強烈的語言要求,樂于談論每一件事。語言的發(fā)達與智力和情感的發(fā)展互相關聯(lián),同時也顯示了寶寶的復雜個性。寶寶這時會經常模仿大人的語氣講話。也樂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簡單的角色。
這時的孩子對于英語的興趣明顯高于前幾個年齡段,愿意主動的學說英文,樂于表演英文故事和短劇,家長和老師應該抓住此時孩子的學習特點,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刺激,以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和能力。
學英語的“廁所革命”
一些父母為了讓寶寶早日學好英語,不惜在廁所里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英語文化氛圍。這樣的“廁所革命”受到幼教專家和語言專家的認可。
所謂“廁所革命”,首先要“改造”廁所,比如在廁所的墻上貼上英語單詞的卡片,條件好的家庭,還在廁所裝了個小書架,擱上幾本英語書籍和雜志,或者放一臺錄音機,讓孩子“方便”時也能沉浸在英語視聽的環(huán)境中,這種情況多見于5、6歲孩子的家中。
專家意見: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幼教專家周念麗女士持贊成態(tài)度,并認為,雙語教學完全可以從0歲開始,在幼兒時期就潛移默化地進行。對于語言學習,環(huán)境熏陶最為關鍵,如果能夠讓孩子沉浸在一個“多元化、多媒體中英雙語視聽環(huán)境”中,一天24個小時,一年365天,“小耳朵”始終都在聽,這樣的成效將無可限量。而且孩子將來學習語言就不太可能會有困難。
不過,專家也提醒父母,學習外語還應根據兒童的年齡區(qū)別對待,不同年齡階段應選取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書籍和磁帶。另外,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追求效果,效果會適得其反。
三個5歲寶寶的親子英語游戲
游戲1:魔盒
目的:復習已掌握的英語單詞。
方法:
準備一個盒子,里面裝好孩子已掌握的各種物品,家長用句型“Guess,what’sinthebox?”詢問孩子,孩子用相應句型回答,回答對之后,家長可以從“魔盒”中拿出物品獎勵給孩子,也可以由孩子提問,家長回答,看誰獲得的獎品多。
游戲2:搶椅子
目的:訓練孩子的快速反應能力,復習已掌握的英語內容。
方法:
父母與孩子一起游戲(椅子要比人數少一把),請孩子發(fā)指令“clap、sing、skip、hop、run、jump”等,大家一起圍著椅子做相應動作。當孩子說“Sitdown.”時,每人需迅速找椅子坐下,沒有椅子者要表演一個英語節(jié)目或按照要求說出英語單詞、句型。
游戲3:在英語游戲中幫助孩子認識時間(整點)
目的:認識時鐘,并學會用英語表達時間。
前提:已掌握1~12的英文單詞。
方法:
用一張大紙畫一個直徑約1.2米的大圓,寫上1~12的數字,構成鐘面,將紙貼在墻上,讓孩子面向鐘站好,雙手放在12點的位置。
1.讓孩子在頭腦中想象停留在12點,一只手臂比另一只長(可以一只手臂伸直,另一只手臂彎曲),同時教孩子說出“It'stwelve.”
2.家長用英語報每個鐘點數時,讓孩子把短臂移到這個數字的位置。到6點時,讓孩子交換手臂。
3.在孩子睜著眼睛能找到正確的位置后,叫他們閉上眼睛做同樣的動作。(重復幾次。)
4.家長隨意報出鐘點數,讓孩子找到適當的身體位置,并用英語報出時間。
5.給孩子一張小紙畫的鐘面,家長任意用英語報出鐘點,讓孩子想象身體位置,在鐘面上畫出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注意提醒孩子哪根針長一些。
6.給孩子一塊寫字板或其他類似物,寫字板的上面寫著不同的鐘點數,下面是一個完整的鐘面。家長用英語說出時間,讓孩子用綠筆在家長所說的鐘點下面劃線。再說一遍這個時間,讓孩子用相同顏色的筆在鐘面相應數字下劃線,不同鐘點用不同顏色。
兒童英語學習的最高溫度在哪里?
潘月明:美國俄克拉河馬州立大學教育學院博士,曾任該大學英文日報的專欄作者,美國駐中國簽證官高級助理,歸國后曾在廣東電視臺主持英語教學節(jié)目,2004年應聘為浙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英文專家。之后到義烏開辦“小小洋博士”班,全新的教育理念讓孩子英語水平突飛猛進,3年后娃娃們在口語方面完全可以和初中生相媲美。2006年3月與杭州大家藝校合作,成立了少兒英語合唱團,現正籌劃“千童英語合唱團”,準備在明年奧運會召開前夕,組織千名兒童齊聚武林廣場,為北京奧運會放歌。
2001年底,潘月明博士曾到馬來西亞參加過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行程之一是參觀一家新加坡人開辦的國際幼兒園。讓他大為震驚的是幼兒園中班(K2)和大班(K3)的小朋友們竟能非常流利地用英文跟我們交談,當得知他是中國來的叔叔,孩子們又圍著他用中文問長問短。他被告知孩子們的母語是馬來語,換句話說,4、5周歲的孩子們竟能熟練地掌握三國語言,而在他們當中不少孩子是華僑的后代。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潘博士帶著如此美好的憧憬,堅定學好英語要從娃娃抓起信念歸國,先在廣東電視臺主持“娃娃英語”教學節(jié)目,后借理工大學平臺在浙江創(chuàng)辦“小小洋博士”教學與科研項目,時至今日跟“娃娃英語”教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娃娃學英語是不是為時過早?該如何學習英語?今天,本站記者專門對潘博士進行了一場專訪。
娃娃英語學習:是“拔苗”還是“助長”?
在日常學習中,我們會經常思考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孩子到了3、4歲后,都能輕而易舉地習得一種母語?相反,為什么我國英語學習的路就這么難走,以至于大學畢業(yè)后的英語口語水平竟趕不上英、美國家2、3歲的小朋友?那么究其根源,是學習方法存在問題,還是缺乏語言環(huán)境所致?是學習英語不夠努力,還是違背了學習語言的自身規(guī)律?
“國外的語言學家曾指出,任何一種語言學習,其中聽說占整個語言的70%,而讀寫僅占30%。換言之,英語學習一定要從聽說起步,再逐步向讀寫過渡。我國的英語教育正是由于違背了這一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而自始至終受到‘聾啞英語’的困擾。接下來的問題是英語學習,尤其是口語學習,究竟從多大開始為好,太小了,會不會影響母語的習得;而忽視了基礎教育,會不會起步時就輸在了英語學習的起跑線上。”潘博士說。
20世紀風靡西方幼兒英才教育的經典方法—“蒙特梭利方法”就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即兒童“敏感期”的智力發(fā)展問題,蒙博士發(fā)現兒童在6歲之前的不同階段對語言、動作和細節(jié)等會分別表現出強烈的敏感,這一階段相關學習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絕好機會。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人的智力17歲為100,4歲時已經獲得50%,8歲前又增加30%,余下的20%是8-17歲獲得的。由此可見,幼兒在5歲前是智力發(fā)展的最迅速時期。也就是說,3-4是幼兒接受早期智力教育的最重要時機,不可錯過。 潘博士指出:在國內不少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也呼吁“學英語不怕年齡小”、“幼兒學英語,語音占優(yōu)勢”、“贏在起點—就要從小學習第二語言”。只要教師采取合適的、生動有趣、參與性強、適合幼兒認識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幼兒在智力上是完全有能力接受第二語言的?!罢\然,學好英語需要‘語言環(huán)境’,但抓好‘娃娃英語’學習更是至關重要,原因是幼兒時期學習外語占許多優(yōu)勢,譬如生理上得天獨厚、學習動機單一、具有學習語言與生俱來的‘潛能力’、沒有過多的母語干擾等。只要掌握和運用好這一規(guī)律,我們就能成功地搶占幼兒英語學習的至高點?!?/p>
學好娃娃英語:是“學習”還是“玩耍”?
今天,提倡娃娃英語學習在“玩中學、學中玩”早以深入人心。問題是如何把握好這個“度”,過于強調玩耍,是否會淡化英語學習效果;而只抓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傻。
讓潘博士欣慰的是通過幾年親身實踐,他在幼兒英語教育中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興趣—自信—勤奮—愛學”八個字是他幫助孩子們學好英語學習的成功秘訣。同時,由于通過英語學習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反過來又幫助提高孩子們其它學科的成績。
潘博士回憶,在義烏,他教過的孩子有幾百名,其中最難忘的是一名叫“小寶”娃娃。當初小寶是自己見過最淘氣的幼兒園小班同學,見面時就給他下馬威,“UnclePan(潘叔叔),我是來玩的,不是來學習的?!比缃窠赀^去了,小寶成了所有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熱愛學習、文明禮貌,用英語能將故事。再有就是杭州一名姓“胡”的二年級小學生,父母是開臺球社的。他的英語學習是從英語中心起步的。半年多過去了,孩子的父母驚喜地告知,孩子在學校的語文和算術成績被英語帶動的也有明顯的提高,原因是過去孩子一回家,先把臺球打個夠,而現在是先把作業(yè)做完,再把當天學到的知識復習鞏固,并且預習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然后才打一會臺球在睡覺。
為何能讓孩子通過英語學習有如此大的進步?潘博士介紹說,在英語教學中,他注意到要讓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開開心心地學習英語,玩耍是必不可少的,玩能增強學習的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然而,玩的本身不僅僅只拘泥于“蹦蹦、跳跳”等,還包括將英語學習有機地與“英語游戲”、“英語歌曲”、“英語歌謠”、“英語短劇”、“英語晚會”等相結合。所以,“微笑學英語、快樂每一天”是他的教學宗旨,而他通過“我很棒、我很棒,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我很棒”這樣英語教學口號,目的是為了增強孩子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決心。
歌唱娃娃英語:從“百人”走向“千人”
常年從事幼兒英語教育,有兩件事情讓潘博士最難忘。一是去年年底把義烏英語娃娃帶到大學,跟他所教授的英語系大學生比英語生活詞匯量,結果孩子們竟成了贏家。二是從今年三月份起,他在杭州創(chuàng)辦了“百人少兒英語合唱團”,如今八個月過去了,孩子們能用英語演唱近60首英文歌曲。學唱形式也從過去單一教唱簡單的幼兒歌曲,如“英語字母歌”、“祝你生日快樂”和“十個印第安小男孩”等,發(fā)展到今天竟能演唱美國音樂之聲中的“雪絨花”、“Do-Ri-Mi”和“鈴兒響叮鐺”等高難度的英文歌曲。
“通過英語演唱,孩子們增強了自我表現約束力和對英語學習的喜愛。剛起步時,規(guī)劃近百人我行我素的娃娃們讓我吃了不少苦和走了一段彎路。后來我逐步摸索和調整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室里搭造小舞臺,把孩子們從過去坐著學唱調整成站著學歌;把家長請進課堂,將過去單獨只教孩子發(fā)展規(guī)律成連同爸爸媽媽一起教;聘請專業(yè)音樂教師,將過去單一教唱迎來了有鋼琴伴隨孩子們一起歌唱的新局面。如今孩子們站在小舞臺上,各個精神煥發(fā)、信心倍增,人人都能演唱幾十收英文歌曲?!?“更可喜的是孩子們把英文歌曲帶回了家,我鼓勵他們在家中要成為英語“小教師”,教唱爺爺和奶奶等大人,這即鞏固了學習的內容,又無形中給家庭的帶來了無比的歡樂。通過學唱英文歌曲的另一個好處是提高了孩子們掌握了難度大的詞匯能力。如課本中出現了Exercise-book(練習本)一詞,孩子們學過book(書)一詞,而在歌曲中學過“Wedomorningexercises”(我們做早操),孩子們知道Exercise的意思是練習,所以一下子就猜出了Exercise-book的詞義?!?/p>
今天,北京奧運會正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潘博士愿借杭州政府推出的“為民辦實事”強勁的東風,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立千人少兒英語合唱團,他將帶領著自己的多名助理,利用每個周末和今年寒假,免費教唱與奧運會有關的歌曲,并自己創(chuàng)作歌唱奧運會少兒新歌曲,在明年奧運會召開前夕,組織千名兒童齊聚武林廣場,為北京奧運會放歌。
最后,潘博士動情地說,杭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是我第二個故鄉(xiāng)。這個城市最讓他欣賞和敬佩的是家長們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尤其是幼兒英語教育。把英語學習與音樂、舞蹈、歌曲、書法、表演、繪畫、語文和算術等相結合是他的創(chuàng)新,而把開心英語學習奉獻給更多的家庭是自己今后人生最大的奮斗目標,為此他將義無反顧將幼兒英語教育進行到底。
適合幼兒英語學習的小游戲(1-10)
【導語】不少專家表示,幼兒期,尤其是3-6歲,是接觸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為什么這么說呢?
幼兒認知外語是與他們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幼兒知覺發(fā)展中,首先成熟的是形象思維能力。幼兒認漢字也好,認英文也好,實際上都是一種信息刺激的活動。他們把字形當成某一具體形象,像糖果、玩具、人的相貌一樣記憶。經過多次反復,這種特殊的“形象”就儲存到大腦中去了。因此,幼兒學外語與成人學外語有很大的差別。
同時,6歲以前,幼兒對聲音的敏感度較高,且右腦控制發(fā)音器官的能力較強,聲帶、舌唇等運動神經的調節(jié)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這是練習說講,更容易掌握發(fā)音的技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給學習外語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想要孩子接觸并學習第二語言的爸爸媽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
下面分享一些適合幼兒英語學習的小游戲,幫助大家在假期與孩子互助學習。
1、hide a card
玩法:請一名幼兒蒙上眼睛,將一張卡片藏在另一名幼兒身上,當蒙眼睛的幼兒睜開眼睛后,便去尋找卡片在何處,全班幼兒邊拍手邊說單詞來給其以提示。當他離藏卡片的幼兒近時,全班幼兒則快且大聲的說單詞,當他離藏卡片的幼兒遠時,全班幼兒則慢且輕的說單詞,猜錯三次則罰演一個節(jié)目。
2、照鏡子
玩法:目的是較小的幼兒反復練習說出單詞。老師邊說單詞邊摸自己的身體器官,幼兒模仿摸出并說出。看誰又快又準確。
3、開火車
玩法:教師充當火車頭,開到一名幼兒面前,提問“What’s your name ”,幼兒回答“My name is~~”,之后該幼兒上火車,老師與幼兒一起開到其他幼兒面前,二人繼續(xù)問該問題,該幼兒回答對后上車,繼續(xù)開,直至成一列長火車為止。
4、五體投地
玩法:將所學內容的圖片擺在地上,教師發(fā)出指令如:“Put your head on~~ ” “Put your hip on ~~”“ Put your left hand on~~”等,幼兒按指令做出動作。
5、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玩法:請二名幼兒面對面用手搭橋,其余幼兒一起邊演唱歌曲《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或其他所學歌曲,邊從橋下通過。當唱到“My fair lady”時,搭橋的幼兒手放下,將正在從橋下通過的幼兒捉到,被捉到的幼兒需回答一個英語問題。
6、找朋友
玩法:幼兒分成二隊,里外圈站好,聽音樂演唱歌曲《找朋友》,音樂停止時,里外圈的幼兒面對面,互相問答“Hello!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Hello!My name is~~.I’m ~~.”
7、the wind blows
玩法:幼兒分二排,面對面站好,每人手持一張卡片,老師或一名幼兒充當發(fā)指令者,說“the wind blows”,其余幼兒問:“ blows what ”發(fā)指令者迅速說出二張卡片的名稱,持有該卡片的幼兒需馬上換位,發(fā)指令著也可以參與到搶位置的活動中,沒有位置的幼兒輸,到前面發(fā)指令。
8、廢墟尋寶
玩法:將閃卡灑落在地上,請幼兒在眾多卡片中找出教師指定的閃卡。最快找出的獲勝?;蛘哒业阶疃嗟墨@勝。
注意事項:可配合句型“Where is the ----- ”
9、躲貓貓
玩法:教師任意說出一連串的單詞,第二次說的時候故意遺漏掉一個單詞,請幼兒快速說出丟失的單詞。
注意事項:可遺漏掉1-3個單詞,增加游戲難度。
延伸:可改為教師出示閃卡,之后取走其中一張,請幼兒快速說出躲起來的閃卡。
10、丟手帕
玩法:全班圍成一個圈,一個幼兒拿著手帕,繞圈走,邊走邊說句子,任意將手帕丟在一個人的背后,被丟到的人應該立刻撿起手帕去追丟的人,追到就拍他一下,丟的人要盡力繞一圈跑到被丟的人的位子上坐下,輸的人必須到前面做下一個丟手帕的人。
注意事項:注意跑的方向必須與當初繞圈的方向一致才行,兩個人要同個方向跑。
游戲延伸:可將手帕改為閃卡,走動的時候全體說閃卡上的單詞。
適合幼兒英語學習的小游戲(121-130)
【導語】不少專家表示,幼兒期,尤其是3-6歲,是接觸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為什么這么說呢?
幼兒認知外語是與他們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幼兒知覺發(fā)展中,首先成熟的是形象思維能力。幼兒認漢字也好,認英文也好,實際上都是一種信息刺激的活動。他們把字形當成某一具體形象,像糖果、玩具、人的相貌一樣記憶。經過多次反復,這種特殊的“形象”就儲存到大腦中去了。因此,幼兒學外語與成人學外語有很大的差別。
同時,6歲以前,幼兒對聲音的敏感度較高,且右腦控制發(fā)音器官的能力較強,聲帶、舌唇等運動神經的調節(jié)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這是練習說講,更容易掌握發(fā)音的技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給學習外語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想要孩子接觸并學習第二語言的爸爸媽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
下面分享一些適合幼兒英語學習的小游戲,幫助大家在假期與孩子互助學習。
121、What’s missing
玩法:出示所有圖片或實物,請幼兒蒙上眼睛,教師拿走一張圖片或一樣實物,幼兒睜開眼睛后迅速說出少了什么。
122、紅綠燈
玩法:一名幼兒蒙上眼睛,其他幼兒站好。蒙上眼睛的幼兒發(fā)出指令“green light”,其余幼兒可以在活動室內輕輕走動,當蒙眼睛的幼兒發(fā)出指令“red light”時,其余幼兒必須馬上原地蹲下,不許動,不準出聲音,蒙眼睛的幼兒去摸幼兒,摸到之后用英文提問,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該幼兒回答。之后去摸別人。游戲繼續(xù)進行。
123、送信
玩法:一名幼兒扮演郵遞員,其他幼兒坐好,當郵遞員到一名幼兒面前時,需問其:“What’s you name?How old are you?”被提問的幼兒回答出問題,便可得到信,之后去當郵遞員。
124、the best reporter
玩法:一名幼兒手持話筒,選擇一名幼兒進行提問采訪,被采訪的幼需大聲回答出問題。
125、翻卡配對
玩法:幾套圖片卡面朝下放在桌子上,幼兒任意翻開二張卡片,同時說出其英文名稱,看看二張圖片是否一樣。
126、Yes or no
玩法:教師先與幼兒共同商定“yes”與“no”的動作,之后教師出示卡片,同時說出一單詞,幼兒看一看是否與卡片上的內容相符,若相符則邊回答“yes”邊做相應動作,否則就邊回答“ no ”邊做相應動作。
127、尋寶
玩法:教師在活動室內藏好各種圖片、實物等,請幼兒尋寶,幼兒找到后,需用英文說出其名稱。
128、晾衣繩
玩法:請一名幼兒看圖片,之后用表情、動作或聲音來表示該英文單詞,其余幼兒猜出他所表示的英文單詞。
129、撿豆豆
玩法:將圓形的小東西(如杏核、小玩具等)涂上各種顏色,幼兒每人一個小籃子,聽到開始的指令后,邊撿豆豆邊說出其顏色的英文名稱,聽到聽到停止的指令后停止,并用英文數一數撿到了多少個豆豆。
130、角色游戲
玩法:教師當售貨員阿姨,幼兒當顧客。顧客來到寶寶商店,看見商店擺滿了各種水果及玩具非常高興,主動問好(how do you do)。售貨員則回答(how do you do )。顧客說出要買的東西的名稱。(apple,banana, pear,orange,water melon, peach,grape等),買完東西后用英語致謝(Thank you),售貨員說不客氣( Not at all、Good bye),游戲時,幼兒必須用學過的英語與老師對話,發(fā)音要準確,正確
使用禮貌用語。
適合幼兒英語學習的小游戲(21-30)
【導語】不少專家表示,幼兒期,尤其是3-6歲,是接觸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為什么這么說呢?
幼兒認知外語是與他們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幼兒知覺發(fā)展中,首先成熟的是形象思維能力。幼兒認漢字也好,認英文也好,實際上都是一種信息刺激的活動。他們把字形當成某一具體形象,像糖果、玩具、人的相貌一樣記憶。經過多次反復,這種特殊的“形象”就儲存到大腦中去了。因此,幼兒學外語與成人學外語有很大的差別。
同時,6歲以前,幼兒對聲音的敏感度較高,且右腦控制發(fā)音器官的能力較強,聲帶、舌唇等運動神經的調節(jié)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這是練習說講,更容易掌握發(fā)音的技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給學習外語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想要孩子接觸并學習第二語言的爸爸媽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
下面分享一些適合幼兒英語學習的小游戲,幫助大家在假期與孩子互助學習。
21、魔鬼入侵
準備:椅子(比游戲人數少一張)閃卡
玩法:全部幼兒圍城一個圈,椅子比人數少一張,先選一個幼兒或者由教師當鬼,沒有椅子可坐,其他孩子可以先坐下,每個幼兒拿一張閃卡,閃卡上的單詞則代表自己,當鬼的幼兒(教師)隨意說出其中一種單詞(例如apple),手拿該閃卡的幼兒必須站起來換位子,當鬼的幼兒(教師)趁機搶位子坐下,沒搶到位子的幼兒繼續(xù)當鬼,以此類推下去。
游戲延伸:可以一次念兩到三個單詞讓全班一起換位子,增加游戲的刺激度。
22、問候游戲
準備:椅子(比游戲人數少一張)
玩法:全部幼兒圍城一個圈,椅子比人數少一張,先選一個幼兒當鬼,他沒有椅子可坐,其他孩子可以坐下,他繞著外圈走,隨意拍兩個坐下幼兒的肩膀,被拍到的兩個幼兒必須站起來分別往相反的方向跑,做鬼的乘機坐在其中一個的那張椅子坐下,沒搶到的就當鬼,以此類推下去。
注意事項:在走動時要求幼兒根據課程要求說句子。
23、找朋友
準備:閃卡
玩法:教師將閃卡貼在幼兒身體任何部位,幼兒根據教師說的單詞將閃卡碰在一起。例如教師說apple, boy. 2名幼兒則移動身體將apple, boy.這2張卡片面對面貼在一起。
注意事項:將卡片貼于手、腳、屁股部位,可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24、大野狼
準備:各種閃卡和一張小羊的閃卡
玩法:由教師當大野狼,背對的幼兒站著,其他幼兒當小羊,站在離大野狼約一公尺的地方,小羊一起問大野狼“What do you like?” 教師開始依次出示閃卡,大野狼及幼兒按照教師給的閃卡回答“I Like__.”,當教師拿出小羊的圖片,大野狼就開始去抓小羊,大野狼就開始去抓小羊,抓到的小羊就被吃掉。
注意事項:空間必須大一些,注意幼兒不要發(fā)生推擠沖撞的危險。
游戲延伸:針對年齡較小的幼兒,可將游戲改為幼兒站在椅子前進行游戲,教師出示閃卡中間加入大野狼閃卡,當教師出示大野狼閃卡幼兒則快速坐下,最慢的被吃掉。
25、小手黏黏
玩法:教師事先將大卡放置在教師任意位置,全班問教師“hand, hand, where are you?”,教師發(fā)命令,例如說“Apple”,全班幼兒就將手粘在apple閃卡上,沒有粘到的人就當下一個發(fā)命令的人,以此類推玩下去。
注意事項:此游戲適宜人數較少的班級,若人數較多可改為請部分幼兒進行。可將卡片貼在教師或幼兒身體上已增加游戲樂趣。
26、對對碰
準備:閃卡,黑板,磁扣
玩法:這是一個配對游戲,教師準備閃卡,沒個單詞各2張。打亂順序后出示閃卡,幼兒讀出閃卡后教師利用磁扣將閃卡反貼在黑板。幼兒需考記憶力記住閃卡位置。貼好閃卡后,請幼兒找出2張相同的閃卡。
游戲延伸:若只有無一對閃卡,可改為要求幼兒找出教師指定的閃卡即可。
27、猜卡片
準備:閃卡
玩法:教師先將準備好的閃卡給全班幼兒看,并一一復習一次,請全班幼兒將手放在頭上,不準偷看,教師將閃卡一一發(fā)下去,請幼兒手拿閃卡,頂在頭上,當教師說“Go”的時候,所有幼兒開始看別人頭上的閃卡是什么,根絕他人卡片推測自己的閃卡是哪個單詞。
注意事項:猜出自己的卡片的幼兒可說句子“This is a __”
28、打擊魔鬼(點名游戲)
準備:空氣錘一個,閃卡
玩法:參與游戲的幼兒圍手拿閃卡成一個圈(閃卡朝向其它幼兒),教師手拿空氣錘當打擊魔鬼的使者,手持軟劍空氣錘,然后教師隨便喊某張閃卡上的單詞,并立刻向過拿著此單詞閃卡的幼兒走去,而被叫到名字的幼兒要在被打到之前喊出另外一個閃卡上的單詞,否則被使者打
敗。
注意事項:游戲之前幼兒必須要掌握游戲中用到的單詞。
建議游戲中由教師當使者,這樣可以控制游戲進行,并且避免意外。
29、環(huán)游世界
準備:閃卡
玩法:將幼兒分組后搭起火車,位置在前面的幼兒為導游,并將閃卡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上。根據教師說出的單詞,導游需帶領隊員走到不同的閃卡前。
注意事項:教師注意選取較活潑機靈的幼兒開火車做導游
30、蘿卜蹲
準備:單詞閃卡
玩法:按照單詞數選出同樣數目的幼兒到臺前來,教師發(fā)給他們一人一張閃卡,然后教師先任意選一張開始游戲,如教師說:“apple”,拿apple閃卡的幼兒就要“apple down,apple down,appledown then banana down”并做蹲的動作,接下來由banana做同樣的動作并制定下一個蹲的幼兒。
注意事項:此游戲較適合大班或學前班幼兒進行
游戲延伸:可以將蹲改為不同的動作,例如搖擺,跳之類的。
適合幼兒英語學習的小游戲(41-50)
【導語】不少專家表示,幼兒期,尤其是3-6歲,是接觸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為什么這么說呢?
幼兒認知外語是與他們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幼兒知覺發(fā)展中,首先成熟的是形象思維能力。幼兒認漢字也好,認英文也好,實際上都是一種信息刺激的活動。他們把字形當成某一具體形象,像糖果、玩具、人的相貌一樣記憶。經過多次反復,這種特殊的“形象”就儲存到大腦中去了。因此,幼兒學外語與成人學外語有很大的差別。
同時,6歲以前,幼兒對聲音的敏感度較高,且右腦控制發(fā)音器官的能力較強,聲帶、舌唇等運動神經的調節(jié)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這是練習說講,更容易掌握發(fā)音的技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給學習外語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想要孩子接觸并學習第二語言的爸爸媽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
下面分享一些適合幼兒英語學習的小游戲,幫助大家在假期與孩子互助學習。
41、向前沖
準備:圖表(可自行設計),磁鐵數個,大骰子
玩法:畫出圖表(大部分是24個方格子的表格),并將每一格編上編號,編號數字1是起始點,各組在該格子放一個磁鐵做代表,教師問問題幼兒回答,回答對的組可以到前面來擲骰子,按照所擲出的數字移動磁鐵,若幸運停在可爬梯子的格子,看哪一組先到達終點就獲勝。
注意事項:也可以在格子上直接寫上要問的問題,便于幼兒回答。格子內可加上不同的顏色,例如紅顏色格子要再往前一步等,增加游戲的復雜性。
42、食人鯊
準備:磁鐵,骰子
玩法:將全班分成兩組,一組是食人鯊shark,一組是游泳者swimmer,在白板上畫圖,食人鯊和游泳者距離十步,游泳者距離回家十步,終點是回家,游泳者必須在被鯊魚抓到前回到家,教師可以問兩組任何英文問題,先答對的就可以擲骰子移動磁鐵,看是食人鯊先吃到游泳者還是游泳者先回到家。
注意事項:同理可以設計各種追趕線性的圖表,如魔鬼不想讓圣誕老公公發(fā)送禮物等。
43、睡怪
準備:閃卡,空氣錘
玩法:教師當睡怪,手中拿很多閃卡,假裝趴在桌子上睡覺,然后幼兒輪流拿空氣錘打睡怪的屁股叫醒他,醒來的睡怪一邊拿閃卡一邊問叫醒他的幼兒問題,一邊起身準備抓他,幼兒若答對并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便得一分。
注意事項:不是真正要追幼兒,只是增加游戲的趣味,若幼兒跑的慢教師可以放慢速度。
44、跳跳樂
準備:閃卡
玩法:將3-4張閃卡放在地上,間距各約半公尺,教師每念一張閃卡,幼兒就跳到該閃卡后面,跳錯或是跳最慢的幼兒要被淘汰,最后留下的幼兒獲勝。
注意事項:教師可以加快念閃卡的速度,增加游戲的刺激性。
45、老虎抓人
準備:閃卡,老虎圖卡
玩法:首先將老虎圖卡和其他閃卡混合,然后教師在地上畫個長方形(也可用大型呼啦圈),所有幼兒將自己的一只腳房子框框內,教師將自卡逐一翻給幼兒看,幼兒一一念出單字,但若翻到老虎卡,扮演老虎的教師就開始抓人,幼兒必須迅速抽腳逃回自己的座位,被抓到的就扮演老虎繼續(xù)玩。
注意事項:若空間較小,只需要快速將腳抽離框框內即可。
46、踢球游戲
準備:軟球或是海灘球
玩法:將全班幼兒分成兩組,面對面排成兩排,相隔約一公尺,然后將球放在兩排的中間,要兩排瞄準正對方或其他人用腳踢球,但手不可以碰到球,輪到踢球的人要說一個今天所學的單詞。
注意事項:也可以說一句今天所學的新句子或是朗詩。
47、五體投地
準備:閃卡
玩法:將全班分成兩組,每組輪流派代表上來玩,教師先將八張閃卡散放在地上,然后教師隨意念出其中一張,兩隊代表必須快速用手或腳按住正確閃卡,最快用四肢蓋住司長卡的人獲勝,以此類推玩下去。
注意事項:閃卡不要散放得太開,以孩子的肢體伸展所及為限制。
48、是非椅
準備:兩張椅子,閃卡(或是物品)
玩法:全班分成兩組,將兩張椅子放在臺前,一張標示true,一張標示false,請2名幼兒看教師展示的物品并聽題目,如教師拿著一個黃色的氣球并說“The balloon is yellow.”則代表必須跑去true的椅子上坐下,速度快又答對的為該組得一分。
注意事項:這種問題的問法必須是肯定句。
49、站得穩(wěn)
玩法:將全班分成兩組,每組各派一個代表前來,教師問下面組員人員任意的英文問題,答對的組可要求打錯的組代表單腳站立,繼續(xù)答
題,若繼續(xù)大錯繼續(xù)保持單腳站立。最后看誰堅持到最后。
注意事項:適宜中大班幼兒
50、燙手山芋
準備:軟球
玩法:教師任意說一個句子或問一個問題,如“What day is today?”,并把球丟出去給其中一名幼兒,接到球的幼兒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回答問題并問下一個問題,把球丟給下一位幼兒,逾時則被判出局。
游戲延伸:可根據幼兒年齡改變游戲難度,例如只需要接到球的幼兒與教師說同樣的句子或單詞即可。
孩子學習英語意義在哪里?
我們見到很多家長都讓很小的孩子開始學習英語了,我們很敬佩家長們的良苦用心,但我們需要追問的是,孩子學習英語的意義在哪里?有很多學者談到幼兒學英語的問題,現在幼兒學英語的風氣很旺盛,學習英語的幼兒園到處都是,幼兒到底適不適合學英語,決定因素在于家長的態(tài)度。如果孩子一回家,媽媽就用很嚴厲的態(tài)度質問:“今天學了什么?你現在會講什么?”小孩一聽了就緊張,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感和挫折感,一聽到英語就怕,更別說以后還能快樂地學英語。
如果真要教孩子英語,“自在”的心態(tài)很重要。能學多少是多少。如果希望對他日后有幫助,只要增加對英語的熟悉感,讓他以后小學、中學再聽到英語,沒有太陌生的感覺即可。并不見得非得要小小年紀說得很流利,才算是成功。
幼兒學英語還可能產生一個問題:家長太注重英語,反而造成孩子沒有把中文學好。孩子學語言的程序是先會聽,然后會講,再來慢慢形成紙上作文的能力。如果忽視幼兒的中文基礎,可能會影響孩子作文表達能力的養(yǎng)成,造成孩子在學校的挫折感。
把英語學好其實不急在一時。語言是模仿行為,孩子學得快忘得也快,許多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回國上幼兒園時,一句話也不會說,但不到一學期,中文就說得很流利,一年后,英語忘得一干二凈。如果只是提早學英語,而沒有持續(xù)提供說英語的環(huán)境,效果是很有限的。話又說回來,英語只是眾多能力之中的一項,今天的世界已經是專業(yè)分工,當今政壇也有一些大官英語程度不好,請翻譯、找專人準備資料,就可以圓滿交差,英語能力并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唯一因素。
再者,幼兒園并不是一個學習的機構,它是一個讓幼兒在團體生活中,用游戲感受生活、建立快樂人生觀和自信的時候,幼兒們該體驗的,不是一連串知識的學習,而是沒有壓的游戲、再游戲,讓他們在游戲中逐漸建立一個完整的人格,這也并不是單純一項語言的學習,應該取代的教育功能。
興趣是促進學習最大的動力,而樂趣會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如果真的要讓孩子學英語,營造不苛求、輕松快樂的氣氛是很重要的。我見過很棒的英語老師,擅長運用肢體表達愛,讓孩子深深感受到說英語是有趣的,譬如一個幼兒園里,有說英語的老師,也有說中文的老師,這位說英語的老師經常滿臉笑容,善于用握手、擁抱等肢體語言來表達對孩子的愛,每次見到孩子就很熱情地說”Hello!Howareyou!”,慢慢地,孩子從經驗中認知到:這個老師是友善的,愛我們的,和這位老師對話要用英語。天真的孩子想親近這個可愛的老師,便會開始模仿他說的話:”Hello!How are you!”。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學到很多,每次想到英語,就想到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覺得非常開心。還有一個很好的方式,是利用布偶角色扮演,孩子喜歡融入布偶的生活和想法,愿意和布偶說英語。總之,把“說英語”和“快樂”聯(lián)結在一起,對孩子就是很大的誘因,孩子不再覺得學英語是苦事,是嚴格的要求,將來就能夠快快樂樂、自己主動學英語。這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總而言之,幼兒在人生早期,有許多的成長發(fā)展任務,而學習知識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如果真要教英語,在態(tài)度上用鼓勵和營造歡樂的氣氛來加強學習動機,增加他日后待人處事的膽識和自信,以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讓他一生都受用,這豈是孩子在短短幾年幼兒的階段,會說幾句英語的成就可以比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