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案例分析:游戲中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21-06-01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分析 幼兒園游戲案例分析 幼兒園案例分析案例背景
建構區(qū)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區(qū)域,為了孩子更好的發(fā)展,近來我們以PVC管為建構材料,孩子們很是喜歡,但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部分孩子合作意識不強,他們總是各自玩自己的,致使搭建的效果不夠理想。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意識非常重要。浩浩是個聰明活潑的男孩,在班級非?;钴S,但與小朋友游戲時總是發(fā)生爭執(zhí)和矛盾。
案例描述
孩子們對這些新進的管子很是感興趣,他們自由組合后,便各組搭建起來,可發(fā)現(xiàn)各組幼兒缺乏主題性,普遍存在搭建物品十分凌亂,個別小組幼兒還有各自收藏管子的現(xiàn)象,感覺他們的操作沒有計劃、沒有目的,盲目搭建。只有浩浩一人專心致志地拼搭出一架超級大飛機,當一旁的幼兒都發(fā)現(xiàn)浩浩的作品時,小閑說“好想和浩浩一起搭??!浩浩我們一起搭飛機吧!”浩浩點點頭,接著瑤瑤也要加入,就這樣三四個小朋友一起幫助浩浩,開始了合作拼搭。
分析與評價
大班幼兒已具備合作意識,大部分幼兒愿意與同伴合作游戲,或在面對問題時與同伴合作解決,但他們的自我意識卻比較明顯,只關注自己看到的或感興趣的事物,意識不到如果別人在做一件事時,自己還可以做哪些事。他們欠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當合作遇到問題時不知怎樣解決。如何能夠讓幼兒的合作高質量、見成效?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幼兒合作的方法,對幼兒的合作進行科學的引導。
實施措施及效果: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各自商量組建小組,讓幼兒在自主的環(huán)境下,在自發(fā)的體驗中學會合作;這樣小組內部成員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這也是合作產(chǎn)生的基礎,良好的溝通氛圍需要小組內部成員的共同努力,當然教師也要對分組進行正確的引導與調整,正確的引導與調整是指教師要保證小組內的成員能夠取長補短,通過調整使每組幼兒的水平相當,保證小組間競爭的公平性。
其次,幼兒在合作中愉快的情緒體驗也是合作學習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教師應在活動中強化幼兒對合作成果的感知,可以在活動評價的過程中對能夠體現(xiàn)合作成果的方面進行重點點評,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好處,激發(fā)幼兒在合作學習中快樂的情緒體驗。當幼兒看到了合作的成果,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自然會增強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從而為進一步提升合作能力打下基矗
另外,小組合作是合作的一種有效途徑,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不僅能加深幼兒對合作的理解,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競爭意識。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幼兒案例分析:沒有意識到的偏心
小露是我們的一個很機靈的小女孩,她很聰明,很大方,嘴巴特別的甜,胖乎乎的,很可愛。連平時犯錯誤老師都舍不得批評她。這一天,小露和小榮在幫老師打掃衛(wèi)生,還沒打掃完,小露就跑出去和其它小朋友玩了。小榮說:”老師,小露沒有打掃完就跑出去和小鵬友玩了。”我正在忙著拖地,小榮的聲音說的又很低,我沒聽到也沒有去在意。小榮撅著小嘴和幾個小朋友說開了:“老師就是喜歡小露,不喜歡我,她沒打掃完就走了,老師都不說她。”這次,小榮的聲音很高,也很生氣。一句話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討論:“對的,老師就是喜歡小露,不喜歡我們?!甭犃撕⒆觽兊脑?,我意識到,孩子看的是很清楚的,以前,在別的活動中總是給小露開后門,是她養(yǎng)成了驕傲自滿的習慣,也不遵守各項紀律。加上我沒有及時去制止,反而讓小朋友覺得我偏心,只喜歡小露,不喜歡其他人。我的做法既害了小露,也傷害了全班的小朋友。于是,我及時向孩子們道了歉,保證下次不會再這樣了。孩子們都開心的點點頭。是的,孩子們是需要公平去對待的,老師的行為對他們的影響會很大。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特別的聰明,他叫王涵。不過他有一個特別不好的毛病,就是沒等老師話說完,他就開始插嘴。有的時候,我剛說了一個開頭,他就開始插嘴說話了,連同其它小朋友一起開始說話。哪怕在課堂上,他也自己說自己的話,不理會老師。這一天的喝水時間到了,我剛開始說:“小朋友啊,我們來喝點水吧!”我話還沒說完,王涵小朋友就開始喊:“第一組小朋友先去拿茶缸倒水!”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聽他的,都坐著不動。見到這個場景,我靈機一動,突然笑瞇瞇的,讓所有小朋友在位置上坐好,然后,我宣布讓王涵小朋友來當小老師。小朋友們見到讓王涵來當小老師,都很吃驚的看著他,開始吵開了。王涵大聲地喊:“第一組小朋友小朋友先去拿茶缸倒水?!痹捯魟偮洌墒菦]有一個人聽他的話,大家都還在吵。
借此機會,我對他說:“你一個人的聲音怎么能比得上我們班這么多小朋友的聲音呢?老師上課的時候,你總是在講話,那別人還聽得見么?只聽你說話了。王涵聽了以后,紅了臉低下了頭。從此以后,王涵改掉了這個不好的毛病。有時候針對孩子的特點去教育,比憑空的說要好得多。
小班幼兒游戲區(qū)案例分析1
早上,程程很早就來到了幼兒園,一來就跑到娃娃家里忙開了。過了一會兒,小朋友們陸陸續(xù)續(xù)地都來了。忽然天天跑來告訴我說:“老師,程程在搶娃娃家的刀?!蔽乙豢?,只見程程手里緊緊地拽著一把玩具刀,而涵涵和樂樂正想從他手里奪回小刀,樂樂嘴里還嚷著:“這是娃娃家的,這是娃娃家的?!眴柮髟蚝?,得知程程從涵涵手里搶過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個人玩,不讓當娃娃家媽媽的涵涵切菜,燒飯?!俺坛?,你是不是喜歡玩這把小刀啊?”
我問他,程程點點頭,“可是娃娃的肚子餓了,想吃飯了,你不把刀還給娃娃的媽媽,媽媽就沒法燒飯做菜了,那樣娃娃可要餓壞了,你待會兒再玩好嗎?”
“好吧”程程想了想,有點兒不情愿地將手里的小刀放了下來,去其他區(qū)域玩了。
【分析】這一案例說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動中往往帶有明顯的自我中心的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唯一的標準。案例中程程拿著小刀不肯放這一行為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且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還喜歡模仿,見別人拿什么就跟著拿什么,別人怎么玩也跟著怎么玩,這樣當玩具缺少時就出現(xiàn)了爭搶的現(xiàn)象。因此作為教師除了用語言去調解幼兒之間的矛盾外,對小年齡幼兒來講,同種類的玩具數(shù)量應盡量多一些,為孩子的選擇、模仿創(chuàng)造條件,以減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沖突。
【指導策略】
1、教育幼兒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友好的游戲,而不是去搶別人的東西。
2、教師可以根據(jù)這次事情投放多點的游戲玩具,避免幼兒再次爭搶,引起不必要的爭執(zhí)。
幼兒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這個知識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創(chuàng)新能力變得尤為重要,然而“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只一問”,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有問題意識將對以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幼師是幼兒發(fā)展的領路人,我認為一個具有問題意識的領路人才能培養(yǎng)出敢問、擅問、會問的幼兒。
作為老師的我們首先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
比如在區(qū)域活動中,在水池的海洋球竟然漂著,我就裝作不知道的說:“快來看,寶貝們,這些球,怎么漂著?”小朋友們就會好奇的過來看,并用他們幼稚的想法解說,“怕淹死”“它有翅膀”等等,回到教室后,我一本正經(jīng)的拿了本說:“告訴大家海洋球真正漂浮的原因吧……..”
因此在日?;顒又校處熞30l(fā)現(xiàn)問題,并向幼兒提出問題,最后還要告訴幼兒正確的答案,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的發(fā)展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慢慢的,你的幼兒也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老師們也應該積極的解答問題。
教育隨筆:幼兒合作意識的技能培養(yǎng)
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是順利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保障。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技能。
一、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
1.精心設計墻飾,營造合作氛圍
幼兒學習的無意識性和模仿性極強,他們容易從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影響。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和有效利用環(huán)境,來營造合作氛圍,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幼兒園的墻飾作為幼兒園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變化多樣、貼近幼兒等特點,對幼兒具有直接的教育影響。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墻飾,使其蘊含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的價值。比如,教師可以用擬人化的手法布置有關介紹人體消化器官的墻飾,讓幼兒懂得每一消化器官各有各的功能,正是各個器官的相互配合,我們的身體才得以保持健康。教師也可以以合作為主題,把幼兒合作完成的作品貼在墻上,使幼兒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教師還可以把生活中幼兒與同伴合作、互相幫助的情景拍攝下來,布置成主題墻,從而調動幼兒參與合作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引發(fā)幼兒的合作需求
在游戲中,隨著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幼兒為了共同的興趣,往往不需要商量、計劃就會自發(fā)地產(chǎn)生合作行為,從而逐漸萌發(fā)合作的意識。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引發(fā)幼兒的合作行為,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例如,在大班游戲“超市”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景:超市馬上就要開張了,可是里面的物品還沒有準備好,架子沒有搭,物品沒有分類。老板很著急,想請小朋友幫忙布置超市,但是一個小朋友不可能完成這一任務。孩子們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產(chǎn)生了合作的需要和意識。由于布置超市需要搭四個區(qū)的貨架,把雜亂無章的物品分成四類。并把物品放在搭好的貨架上。因此,教師提出了活動的兩種任務: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利用準備好的器材搭建貨架,并把屬于自己區(qū)域的物品擺在貨架上;由于搭建貨架的材料比較重,而且有些“貨物”不是一個幼兒能夠搬動的,需要小組成員分工與協(xié)作。通過這樣的游戲,幼兒逐漸認識到了合作的好處,從而萌發(fā)了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3.巧妙利用材料,激發(fā)幼兒的合作意識
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活動材料達到促進幼兒合作的目的。
一方面,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減少活動所需的材料,促使幼兒與同伴共享資源、互相幫助,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合作意識。例如,在小班綜合活動“小白兔拔蘿卜”中。教師以“兔媽媽領著小白兔去地里拔蘿卜”的情景導入活動。出發(fā)前,兔媽媽發(fā)現(xiàn)家里只剩下8只籃子了,可是現(xiàn)在有16個兔寶寶,怎么辦呢?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最后,幼兒一致認為需要兩個好朋友合用一只籃子。教師便讓幼兒尋找自己的好朋友,兩人一組手拉手去地里拔蘿卜?;顒又校捎谟變阂c同伴合用一只籃子,他們不得不圍繞“裝多少蘿卜”“怎么裝蘿卜”“怎么把裝滿蘿卜的籃子抬回家”等問題進行討論,這樣促進幼兒合作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又如,在大班美術活動“化裝游戲”中,教師以開化裝舞會的情景導人活動。教師準備了畫筆,但是沒有準備化妝鏡?;顒又校械挠變喊l(fā)現(xiàn)了這一問題,教師便啟發(fā)幼兒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最后幼兒決定小伙伴之間互相幫著化裝。教師便把幼兒分為2人一組,讓幼兒在同伴臉上作畫。在本案例中,由于缺乏鏡子這一化裝必需品,幼兒間不得不互相幫助。幼兒圍繞“誰先畫,誰后畫”“你想要把什么畫在你臉上”“我想在你臉上畫什么”等問題進行協(xié)商,同伴合作行為也就自然產(chǎn)生了。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給特定角色分發(fā)特定材料,使每個小組成員只占有完成小組任務所需的一部分材料,以資源的相互依賴來促使幼兒間合作行為的發(fā)生。這是一種把資源互賴和角色分工相結合來促進幼兒合作的方法。比如,在手工活動中,給負責裁剪的幼兒發(fā)剪刀、尺子,給負責粘貼的幼兒發(fā)膠水、膠布,給負責涂色的幼兒發(fā)顏料和畫筆,通過發(fā)放特定的活動材料使幼兒明確自己的任務。每個幼兒只擁有活動所需的一部分材料,資源的相互依賴使得幼兒要想完成任務必須與同伴進行分工、分享、合作。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合作意識,促進幼兒間合作行為的發(fā)生。
二、通過有針對性的活動提高幼兒的合作技能
幼兒合作學習中所需的合作技能主要有協(xié)商、理解他人、互相幫助、道歉、感謝、低聲講話、耐心等候等。這些技能能從不同側面保障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確定需要培養(yǎng)的某項技能,并找出該技能的具體行為表現(xiàn),然后設計相應的教育活動,提高幼兒的合作技能。下面重點介紹兩種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
1.提高協(xié)商能力
協(xié)商對于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至關重要。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經(jīng)常要面臨分配角色、共享資源等任務,如果不能很好地進行協(xié)商,就會發(fā)生沖突,無法有效地完成合作任務,從而降低活動的效率。有的教師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在發(fā)現(xiàn)幼兒間發(fā)生沖突時,總會介入進行協(xié)調,替幼兒做決定,而不會巧妙地提醒幼兒自己協(xié)商解決。幼兒因為沒有協(xié)商的經(jīng)驗,也就不會協(xié)商解決問題。為了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有必要把“協(xié)商”作為一項重要的合作技能,并組織相應的活動提高幼兒與同伴進行協(xié)商的能力。例如,在大班幼兒合作學習活動“娃娃劇院”中,教師把幼兒分成每組6~7人,其中一個小組在選小組長時產(chǎn)生了意見分歧。文文第一個說:“我來當組長?!毙∮暾f:“不行,你連名字都寫不好,還是由我來當吧?!绷樟振R上說:“你這么兇,我不同意你當?!边€有4個幼兒雖然沒有為自己爭取,但也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有的想選琳琳,有的想選小雨……就在他們?yōu)檫x小組長爭執(zhí)不下時,教師出現(xiàn)了,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嘗試用舉手的方式?jīng)Q定呀,誰的票多就選誰?!边@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結果小雨和佳佳的票數(shù)最多,但票數(shù)相同,都是2票。這時,文文提議:“用石頭、剪子、布來決定吧,誰贏就由誰來當小組長?!边@個提議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最終小雨獲勝。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沒有立刻干預,也沒有幫助幼兒指定小組長,而是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做比憑借自己的權威直接干涉幼兒的沖突更能提高幼兒的合作技能。
2.提高觀點采擇能力
觀點采擇是指區(qū)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進而根據(jù)當前或先前的有關信息對他人的觀點(或視角)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它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具備這種能力的基礎就是個體能夠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從而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并在考慮問題時將他人的觀點也考慮在內。幼兒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觀點采擇能力,才能更好地運用合作策略,與同伴協(xié)商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困難,共同完成合作任務。為了提高幼兒的觀點采擇能力,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和組織一些角色游戲,引導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體會角色的心情和感受,學習換位思考,明白應該怎樣尊重同伴的權利和需要,學會寬容和諒解他人,進而提高正確理解彼此行為意義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游戲“快樂幫幫幫”,具體操作過程是:幼兒兩兩組合,一名幼兒扮演求助者,一名幼兒扮演提供幫助者,如一名幼兒扮演盲人,另一名幼兒扮演幫助盲人者,在室內模擬橫穿馬路的活動。被幫助者要對幫助者表示感謝,但感謝的內容不是簡單的“謝謝”,而是“你的幫助使我……謝謝你”“多虧有你,我才能……真的謝謝你”,等等,幫助者則表示“不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等等?;顒訒r要進行角色更換?;顒雍蠼處熞龑в變航涣髦撕褪苤鷷r的不同感受。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會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慢慢地以他人的意圖和愿望來考慮問題,學會設身處地地理解、體諒他人,更好地認識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案例分析:游戲中的協(xié)商
【事件描述】:
通往“旋風快遞公司”的通道上擠滿了送快遞的快遞員,送完快遞的楊浩齊和要去送快遞的董一正撞到了一起。董一正被撞到了,快遞也掉到了地上,他生氣地說:“楊浩齊,你撞到我了!”楊浩齊說:“我不是故意的,人太多了,我想過去!”董一正慢慢站起來說:“那你可以走那邊過呀!”用手指了指通往“旋風快遞公司”的側面,楊浩齊說:“那里不是路,走那邊會影響別的區(qū)域的小朋友,我們要遵守規(guī)則!”董一正說:“好吧,可是大家都走這一條,真的有點擠!”楊浩齊回應說:“對呀,而且大家都亂走,有的進去有的出來?!倍徽f:“如果大家都排隊那樣會比較好!”楊浩齊說:“可以的,而且像我們上下樓梯一樣,進去出來都靠一邊走就不會撞到了?!倍徽f:“你這個辦法真好,我們可以去告訴老師!”
【教師解讀】:
在游戲中,孩子們有了主動遵循游戲規(guī)則的意識,而且理解了遵守規(guī)則的意義。更值得高興的是,他們在漸漸地形成屬性他們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他們能在自主的游戲中體會到?jīng)]有規(guī)則的不方便,且樂意和同伴協(xié)商、討論規(guī)則、并且自覺遵守。
【幼兒討論】:
在游戲結束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今天楊浩齊和董一正提出的新規(guī)則“分道通行”跟幼兒進行了討論:
教師:你們有遇到像他們一樣的麻煩嗎?
幼兒1:有啊,我經(jīng)常在快遞中心出不來,那里的人實在太多了。
幼兒2:我也有被人撞到過。
教師:那我們就實行他們說的“分道通行”怎么樣?
幼兒3:可以用箭頭來表示“進去”和“出去”,那樣大家就能明白走哪邊了。
幼兒4:中間還可以放上隔板,把路隔開來。
幼兒5:對,就像我們的馬路。
幼兒6:最好還要有個交警,看看誰違規(guī)了就罰款。
幼兒7:也可以設置一個紅綠燈,這樣大家也不會去擠。
教師:除了在“快遞中心”這條路上設置“分道通行”哪里也需要設置呢?
幼兒8:速八餐廳那里人也很多。
【策略跟進】:
1、設置路標、路牌
教師根據(jù)孩子們的協(xié)商、討論的內容,模擬真實場景,給每一條路張貼了路標方向,在轉彎處設置了路牌,還用孩子們的創(chuàng)意為他們通行的主要干道取了好聽的路名,如“幸福大道”、“光明路”等等。場景內容更為豐富、生動了。
2、創(chuàng)設了交通指揮站
在流量較多的地方,根據(jù)孩子們的要求我們設置了“紅綠燈”,由交警負責管理秩序,根據(jù)路況和人流量更替紅綠燈,且可以提醒、督促幼兒更正確的滑行,對違規(guī)者可以有適當?shù)膽土P。
【幼兒成長】:有商有量精彩紛呈
穿上輪滑鞋的孩子猶如會飛的鳥兒,他們在活動中興奮、自由自在,也常常因為這樣而出現(xiàn)超越活動區(qū)域、速度過快等有礙游戲正常開展的情況。但是,孩子們在游戲中自己一步步地發(fā)現(xiàn)了這些問題,并能和伙伴討論、協(xié)商共同解決了一個個問題,活動不僅沒有因此終止,反而越來越精彩,越來越有序,越來越自主了。
三、游戲感悟:
在整個自主游戲中,我們的場景是隨著孩子們一次次的提議而豐富起來的,我們的評價是從孩子們遇到的問題中生成的,我們的一切都是源自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他們在游戲中學會了互助、學會了協(xié)商、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共享,一點點地在成長,一步步地在飛躍。而我們老師要做的,只有支持、肯定和欣賞,讓孩子們穿上自由的鞋子,在他們的天地自由的滑翔,讓他們的童年因為腳步穩(wěn)健而精彩,因為自主快樂而無憾。
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yǎng)
好奇和模仿是幼兒典型的行為特點,他們的行為無意性大,自制力差,對一切新鮮的,特殊的事物都感興趣,都想嘗試一下,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經(jīng)驗,發(fā)育不完善,綜合能力差。因此,在活動中,由高處往下跳,快速奔跑以及迅速改變方向和速度時,會力不從心,往往會發(fā)生事故。再則,由于成人過度的實施各種保護措施,限制幼兒的行為,忽略了對孩子安全自護意識的培養(yǎng),使幼兒遇到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往往手足無措,因此,由而自我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一、幫助幼兒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由于幼兒年齡小,他們識別和預先危險的能力差,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利用游戲,看圖講述,觀察場地,看有關的專題片等,使幼兒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應該怎么做?;顒雍笠M行評析。對有益的、安全的行為予以肯定,對有危險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的行為應批評制止。另外,對一些易被忽視的問題,如;活動前的自我檢查,鞋帶是否記牢,,褲子是否往下掉,紐扣是否扣好等。這些是易造成意外傷害的因素,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注意。當危險苗頭出現(xiàn)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講明道理,幫助分析前因后果,使幼兒對出現(xiàn)的危險有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使幼兒逐漸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并提高預先危險的能力。二、幫助幼兒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為使幼兒在活動中避免或減少創(chuàng)傷,應當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幫助他們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如:去操場活動時,服裝要穿的合身,運動鞋要系好鞋帶,不要將別針、硬幣、小刀等物放在口袋里;玩大型玩具時必須遵守活動規(guī)則,不搶先,不亂爬,不推,不蹬倒后面的小朋友;不在場地上擁擠追逐;活動時不小心要跌到時,不要以手撐地,應用肩著地、抬頭、團身滾動,防止頭部和手臂受傷;投擲時,其他幼兒應避開,防止被投擲物擊中而受傷害。三、有計劃地開展活動提高自護能力幼兒的身體運動能力,是預防事故發(fā)生,保證生命安全的重要條件。幼兒的感覺綜合能力,協(xié)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反應速度及手、腿的力量等是影響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因素。許多家長和教師都很重視對孩子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但往往采用“少活動,防事故”的對策,長此以往,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每況愈下,形成惡性循環(huán)。事實證明,在緊急情況發(fā)生時,能迅速脫險的一般都是反應速度快、動作協(xié)調能力強的孩子。所以,教師和家長開展有計劃的體育活動,在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同時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它關系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關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平安。因此,我們幼兒教師及家長都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的方法,多種形式,多側面地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保證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案例分析
案例:我們同行之間經(jīng)常在一起研討,小班的孩子在剛入園的這段時間,除了“對付”孩子們的哭,緩解焦慮心理以外,還得時常關注有尿褲子、拉褲子現(xiàn)象,而且比較嚴重,雖然我們老師們每時每刻都囑咐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提出上廁所的要求,但有的寶寶還是尿濕褲子,拉到褲子里,對此現(xiàn)象我展開分析。
分析:即使每次我們都是強調,隨時都在提醒,看到這些孩子們的這種現(xiàn)象,我自己心想:可以安排自理能力強的幼兒在身邊隨時提醒經(jīng)常尿濕褲子的孩子。避免經(jīng)常尿濕褲子老師不知道。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了措施:
首先,我們班李文夢是個孩子自理能力很強,適應能力也很強,又是一個細心的小女孩,我鼓勵李文夢干什么事情都“攜帶”尿褲子、拉褲子的孩子,隨時提醒該干什么該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不好意思跟老師說隨時跟李文夢說都可以。但我們對經(jīng)常尿褲子的幼兒也要親密接觸,使他們知道老師是愛他們的。
其次,為了讓每個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的意識,我們每天都是特殊對待這類幼兒,以強帶弱,促使全班孩子一起進步,讓家長放心。
最后,我們經(jīng)常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經(jīng)常溝通交流,家園合作慢慢改掉孩子的這種尿褲子、拉褲子現(xiàn)象。
小班幼兒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
小班幼兒剛入園集體意識差,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許多紀律要遵守,但許多幼兒毫無紀律意識。上廁所、喝水、拿積木、洗手都是一窩蜂樣亂擠,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我為了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品質,我充分利用一曰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潛移默化地強化幼兒集體的概念,逐漸幫助他們形成集體意識,洗手、喝水,吃點心時我們總是一組一組地請幼兒去,并提醒幼兒如果你一個人慢了,或者沒做好事情,那你們這一組的小朋友都不會受到表揚。在室內活動后,我們總是先評價這一組集體的表現(xiàn),再評價每個幼兒在這一組的表現(xiàn)。例如今天上課時第五組的寶寶舉手多,請第五組的寶寶來黑板上找朋友,(找朋友圖片)這個組的寶寶都為圖片找到了朋友,然后再問是誰找到的?并分別表揚以肯定幼兒為小集體作出的貢獻。戶外活動游戲時,我往往把幼兒分成四個組進行游戲。因為小班幼兒在全班走圓圈時,有幾個幼兒總是會亂走,走成的圓圈不是圓的,要圓圈變大時,他總是退得圓變破了,變小時又擠在一塊扁扁的,把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一組抽出來示范給大家看,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個別組,讓他們停止游戲站在邊上看。這樣讓個別搗亂的幼兒意識到,因為他的擾亂而影響他們小組的游戲,今天吹泡泡時,賈天皓搗亂影響了六組游戲,大家都責怪他沒有好好走,害得他們只有看看的份,賈天皓也意識到了大家不高興,難為情地低下了頭。我走過去摸著他的頭說:“賈天皓想做游戲嗎?好好站隊遵守紀律還是好孩子。最后一組讓你們這組做游戲吧!”大家高興地拉起了手,圓圈也走得有進步了?;蛟S3歲的孩子還做不到成人期望的那樣好,但只要我們平時注意培養(yǎng),天長曰久聰明的孩子們就會樹立起良好的集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