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幼小銜接你準備好了嗎?
發(fā)布時間:2021-05-24 教育筆記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的教育筆記 幼小銜接教育筆記教育隨筆:幼小銜接你準備好了嗎?
今天隔壁小學召開家長會,我特意聽了小學教師關于幼兒如何順利進入小學的講座,獲益匪淺,隨便將講座內容記錄下來。
這位老師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講述:
一、小學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區(qū)別
1、作息時間不同(講了他們學校的時間)
7:40---8:00到校并自主閱讀的時間
8:00---8:10早讀時間(教師帶領)
8:10---8:40早操或活動
8:40---11:20上課三節(jié)
11:20午餐
12:00練字、看書、看自拍錄像、午休
13:00---16:50上三節(jié)課
17:00準時放學
2、習慣能力的差別
由于作息時間不同,需要小學生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如:自主閱讀時要養(yǎng)成良好正確的坐姿、拿書習慣;獨立用餐的習慣時間保證在20--25分鐘之間吃完(家長可以逐步的訓練可以每周要求孩子吃飯時間提前5分鐘,慢慢地達到要求);另外孩子還要養(yǎng)成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脫衣褲及整理衣褲的習慣。
二、小學語文方面
1、拼音和漢字同步
一年級要求掌握400個常用字,識字的要求相對較高,所以拼音的學習很重要,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先教幼兒6個單韻母和它們的四聲及聲母會讀,復韻母可以不教,這樣就可以適量的減少學前幼兒入學壓力,一定要教正確的,不要求書寫。
2、識字
老教材要求173個,而新教材的要求明顯加強,但是小學的識字不是目的,閱讀才是根本,識字是為了更好的閱讀。
3、課外書
小學里的課外知識越來越多,連考試也經常會出現(xiàn)一定的課外閱讀知識,所以閱讀很重要,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對幼兒后續(xù)學習興趣及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尤為重要。(據(jù)統(tǒng)計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看書65本,而中國不到5本)。你讀書籍的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好掌握的知識就多,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就越想讀書,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讀書興趣是第一位的,只要讓孩子被書本內容吸引,每天為孩子讀一些有趣的書,有利于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4、寫字
小學要求會寫100個字;多認少寫;握筆姿勢(離筆尖3.3厘米,成弧形,不要用力要輕松,別人一拿可以拿掉就行)筆順筆畫要正確的指導,總之幼兒要多閱讀少寫字。
5、數(shù)學方面
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時鐘(整點和半點)、下冊要求錢幣的認識。
三、給家長的建議
1、用眼的衛(wèi)生:書寫、閱讀姿勢正確;每天看電視不超30分鐘;每天都有一定的飲水量;保證10小時的睡眠;可以訓練幼兒不午睡逐步過渡,養(yǎng)成穩(wěn)定良好的作息時間,要有時間觀念。
2、大小便自理,自己穿脫衣褲等,逐步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總之良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進入小學才不會緊張驚慌,家長們也會更輕松。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教育隨筆:小學,我們準備好了
戶外活動后,孩子們排著隊準備喝水。這個等待接水的時間也是我們大班孩子們討論各種話題的時間。這時的我就是個安靜的聽眾,聽著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原來,今天大家的話題是“關于上小學”。大壯說:“上小學能戴紅領巾,可威風了。”晶晶說:“只有好孩子才能上小學呢!上小學能學很多知識?!薄拔衣犖腋绺缯f,小學生作業(yè)可多了,一回家就得先寫作業(yè)?!遍恼f?!班牛W上課坐著可累了”“小學的老師可不跟我們玩,也不跟我們做游戲?!薄?/p>
聽了這些,讓我很吃驚,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對孩子進行引導:上小學很好,能學很多知識,是件很棒的事情??墒菫槭裁春⒆觽兘涣鞯脑捳Z中,對于上小學還是有如此多的恐懼和擔心呢?原來,他們很焦慮自己能不能夠適應小學生活。
于是,我決定和孩子們聊一聊,怎樣才能讓他們真正了解小學生活呢?我們一起搜集了許多小學生在小學的生活的視頻和圖片,還有小學生在家的生活片段。和孩子們進行討論小學生的生活。能夠正確認識小學生活。并且讓孩子們說一說大家的焦慮和擔心。讓孩子們知道未來的小學生活會有高興的事,也或許會有困難,遇到問難不要害怕,要勇敢地面對,不要逃避。我們一起努力迎接上小學的那一天。
讓孩子們從心理上準備好進入小學也是幼小銜接非常重要的一點。其實,仔細想想孩子們對于上小學有擔心也是正常的。就算是一個成年人對于未知的新環(huán)境也是會有些焦慮的。有些問題不要逃避和孩子們一同去面對、去解決。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孩子們的一切,和他們一同度過。使孩子們能夠自信的面對一切,小學,我們準備好了。希望也祝愿孩子們能夠快樂、自信的走進小學。
教育隨筆:你舉手了嗎?
教育隨筆:你舉手了嗎?
婷婷是一個聰明文靜的女孩子,她的接受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都很好,而且每天都能聽到她那甜甜地笑聲。每次教學活動,她總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墒牵罱险n時發(fā)現(xiàn)她總是無精打采,并且很少舉手,而且對我好像很疏遠,我很納悶,我哪里做得不好呢?難道孩子有委屈嗎?
這天,她照樣子背著書包上幼兒園,我見到她,就親切的說“婷婷,早上好”,還摟著她和她一起聊天,我悄悄地對她說“婷婷,老師發(fā)現(xiàn)你好像不太高興,發(fā)生什么事嗎?”她搖搖頭說:“沒有,”可老師最近很少見你舉手呀!是沒聽清楚問題,還是覺得老師最近不請你呢?”她有點害羞地說“不,老師,我最近身體有點不舒服,而且喉嚨有點痛,所以……”哦!原來是這樣。我坦誠地對她說“最近這段時間,老師很少請你回答問題,以為你和老師賭氣呢?其實,老師很喜歡你,也很想請你回答問題??墒?,我們班有那么多小朋友,有時,老師也想讓其他小朋友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啊!”她受寵若驚地說“老師我知道了”露出羞紅的臉,轉身就跑到小朋友中間玩去了。我在心里對自己說:孩子,謝謝你!老師錯怪你啦!從這以后,每天都能見到孩子燦爛的笑容。
這件事對我的感觸頗深,我很慶幸,能及時發(fā)現(xiàn)這孩子的變化,坦誠地對待孩子,感化孩子,使孩子能和老師融洽地交流,化解不應該的誤會,縮短師幼之間的距離,使老師真正成為孩子心中的朋友。
教育隨筆: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
教育隨筆: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
孩子們在幼兒園是最后一個學期了,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做好幼小銜接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其實就是一種相對固定的積極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幼小銜接工作就是幫助幼兒形成一種適應小學生活規(guī)律的行為模式。而這項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僅僅是說教、檢查,最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將其細化,具體的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點滴積累、培養(yǎng)、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一、關注生活細節(jié)促進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自立能力的培養(yǎng)。
幼兒園的教育是保教結合的,老師會對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給予細心的照顧。而升入小學后,在僅僅幾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里,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調節(jié)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xiàn)下課了先去玩,等到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才會急急忙忙去廁所或是來不及喝水和上廁所就上下一節(jié)課的現(xiàn)象,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在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時候,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大班的孩子們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規(guī)習慣,但幼兒園里教師不間斷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許多孩子如果沒有教師提醒的話,自己是想不起來該喝水還是入廁的,所以從本學期開始,我們的工作重點就不僅包括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指導行為中細節(jié)的轉變來促進培養(yǎng)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識。
二、調節(jié)說話方式提高幼兒的聽覺理解能力。
進入小學后,孩子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還包括由于聽不懂老師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差。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小學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的講話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會傾聽,不能夠抓住老師說話的重點。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調節(jié)講話方式是關鍵。
三、講話突出重點,忌羅嗦。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幼兒園的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活動時,都比較有耐心,會很細致的說明要求,有的時候還會形象化、具體化的加以說明,這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對于大班教師來說,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羅嗦,不要怕孩子聽不明白而反復強調要求,如:在集體活動前,我們就會提出好多相關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別講話,眼睛看老師等,其實一句“請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達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們聽話時只聽老師不讓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師到底讓做什么,行為的自覺性必然會降低。所以說:教師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確自己想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簡潔的語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師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許一開始的時候幼兒會出現(xiàn)一些抓不住重點,無所適從的現(xiàn)象,但是,教師說話方式的改變一定會促進幼兒傾聽方式的改變,所以改變中的不適應和出現(xiàn)問題是很正常的,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而我們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這個適應過程提前到幼兒園而不是推到幼兒升入小學以后。
四、要求只講一遍,忌反復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說話方式,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工作中常會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雖然在活動前強調了要求只說一遍,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由于擔心孩子們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不斷的提醒孩子們注意這樣、注意那樣,結果孩子們會產生依賴性:我聽不清要求沒關系,反正老師一會兒還會說的。所以,在活動中我們還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復提醒,使幼兒懂得老師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認真聽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彌補的,從而督促幼兒形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有句話叫“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們的教育目標要著眼于幼兒一生的發(fā)展,但在具體工作上則一定要落實在每一個細節(jié)中。學前教育準備工作所涵蓋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而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這些具體細節(jié)的訓練、培養(yǎng)和引導,來幫助孩子們積累起更多的生活、學習經驗,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寶貝入園,你做好準備了嗎?
孩子即將入園,家長該做哪些準備,幫助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
1.和寶寶講講幼兒園
在寶寶臨上幼兒園的前1個月,媽媽就可以告訴他:“每個小朋友都要上幼兒園,你下個月也要上幼兒園了。幼兒園里有好玩的玩具,有其他小朋友和你一起玩,還有老師教你們唱歌、跳舞、做游戲。媽媽每天送你過去,到了下班時,再把你接回來。”提前告訴寶寶這些,讓他明白媽媽送他去上幼兒園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而不是將他放在一個地方不管了。
2.帶寶寶熟悉環(huán)境
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寶寶會消除恐懼感。媽媽可以在周末帶著寶寶去幼兒園看看。在去的路上,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討論周圍的環(huán)境,如“你看,那兒有一棵大樹,這里有一家便利店,媽媽每天在這兒給你買好吃的。然后,咱們沿著花園里的小路往前走,一直走到頭,就是幼兒園了?!弊叩接變簣@外,要有意識地讓寶寶看看,幼兒園的院墻上畫著什么;大門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如果有畫,要給寶寶講一講,加深寶寶對幼兒園的好感。
有些幼兒園允許參觀,那就可以帶著寶寶參觀一番。院子里一般是大型體育設施,媽媽可以陪著寶寶玩一會兒。再帶著他看看,院子里種了什么花草樹木、養(yǎng)著什么小動物、有什么有趣的東西等等,加深寶寶對幼兒園的熟悉程度和好感。如果能參觀室內,那就更好了,可以領著寶寶到處參觀,比如廁所、洗手池、臥室、游戲室等等。
3.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
媽媽要培養(yǎng)寶寶獨立進餐,用杯子喝水,自己洗手,自己穿脫衣服、鞋襪的能力。在家中建立必要的規(guī)則,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比如,飯前洗手、玩完玩具放回原處等,不要讓寶寶在家中隨心所欲、毫無規(guī)則意識,否則孩子入園后,面對幼兒園的各項要求會無所適從。
寶寶在家的時候,媽媽也可以有意地按幼兒園作息時間安排寶寶的活動。如幫助寶寶建立適宜的午睡習慣,一般幼兒園的午睡安排在中午12點至下午2點半。早上入園時間為8時左右,晚間睡眠時間最好不要晚于9時。
4.為寶寶準備開學用品
提前預備開學用品,與孩子一同準備并告訴孩子這些用品的名稱與作用。選擇一些穿脫方便又不妨礙活動的衣服(不能穿帽衫);軟底鞋(體操鞋);準備一個小背包,放置孩子個人用品如備用的衣褲、從小特別喜歡的玩具等。
5.讓寶寶用語言表達愿望
寶寶在家的時候,跟父母交流可能不用說話,僅僅一個表情或一個動作就能讓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到幼兒園以后,有些表情和動作就難以被老師或同伴理解,以至寶寶的愿望得不到滿足,會使他們感到委屈,從而影響孩子上幼兒園的情緒。因此,要告訴寶寶在幼兒園有什么需求要主動跟老師說。另外,父母對孩子說話時,也要盡量清楚、禮貌、語氣溫和,發(fā)音準確,不要用疊音字。
6.為寶寶創(chuàng)造交往的機會
從寶寶入幼兒園起,就標志著集體生活的開始。與獨生子女家庭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將與許多小伙伴一起生活。因此,媽媽應教寶寶學會關心他人,與同伴分享玩具與食品,體驗交往的樂趣,幫助和安撫身處困難環(huán)境的人。平時有空媽媽也可有意帶寶寶去小朋友較多的場所,為寶寶創(chuàng)造交往的機會,讓寶寶在具體的交往環(huán)境中學會與人交往,幫助寶寶早日適應幼兒園生活。
教育隨筆:你尊重孩子了嗎
我一直覺得,幼兒教師如果能做到生活中給予孩子母親般無微不至的關懷,能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養(yǎng)成一種良好習慣,應該就算是一個好老師,但經歷了那件事后,如今這些在我看來都只能算做愛的外在表現(xiàn)了。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大部分小朋友都睡著了,只有小航一次又一次地去廁所,當他第四次要去廁所時,我二話沒說就找聽話的藝倫陪他去,幫我看看他到底有沒有撒謊,因為我不知道小航是不是想利用上廁所的機會出去玩一玩。一會兒兩個孩子回來了,我發(fā)現(xiàn)小航似乎有些不高興,只見藝倫情緒激動地說:“孫老師,他只尿了一點點?!闭f完似乎在等我表揚他完成了任務,而小航一直不好意思地低著頭。我什么也沒說便讓他們倆睡覺去了。
隔了幾天,小航中午尿床了,問他原因卻怎么都不肯說,我一氣之下批評了他一頓。第二天他的媽媽給我打電話說出了小航尿床的真正原因。那天,我讓藝倫去檢查他是不是真的小便了,小航覺的很丟人,他是自尊心很強的孩子,不想再讓別的小朋友和他一起去廁所檢查他到底有沒有尿,所以他想尿也不再告訴老師。小航媽媽后來再說的什么我似乎一句也沒有聽清楚,腦海中一直在想著那天的事,反思著自己的行為:為了追究一個答案,卻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對待孩子我們不妨把他看做是一個成人,像我們的同事或朋友,因為尊重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空話。你愛孩子嗎?那就請檢查自己有沒有尊重孩子。你尊重孩子嗎?那就請俯下身子,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世界其實真地很精彩。
教育隨筆:老師你看清了嗎
一日生活皆教育,時時處處無小事。
新學期剛入小托的孩子總是特別難帶,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安靜,我行我素。其中一個叫夢東的孩子特別調皮,總是好摻合到其他小朋友的活動中去,一會惹事了再離開。然后再到另一孩子活動中看看。每當有爭執(zhí)了發(fā)生我會批評他,而他都撅起小嘴,滿臉不高興。
一天,戶外活動時,航航小朋友哭了。“怎么回事?”,我連忙問。“是夢東推我了。”我于是加重了語氣問:“夢東是這樣嗎?”他一聲不吭的走開了。我又說:“為什么不道謙?”他還是不說話。這時旁邊的港港小朋友說話了,“是航航先推的夢東,他才還手的”。“是這樣嗎?”夢東點了點頭。原來錯怪他了。
從此以后,我特別注意夢東的一行一動,看他是否真的是惹事,其實不然,他是一個非常熱心的孩子,只是有時方法不對,而引起誤會,我也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做法,當孩子之間出現(xiàn)矛盾時,你不要急于批評,而是先了解因果,公正對待,久而久之,孩子有什么事都喜歡跟我說了。
教師的主觀思想往往導致錯誤的教育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會使他們受到無謂的傷害。因此,當面對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應蹲下身子,放低姿態(tài),把解釋的權力讓給孩子,讓他們自己處理,教師加以指導,也許會更好。偉大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與兒童打交道,需要觀察而不是打探?!?/p>
教育隨筆:重新審視幼小銜接問題
教育隨筆:重新審視幼小銜接問題
幼小銜接問題,雖早已引起專家,教師的高度重視,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
1.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兒園大班,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jié)時間延長,游戲時間、活動數(shù)量減少,有些最多組織幼兒到小學參觀一下或請小學生回園介紹一下小學生活。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銜接工作往往出視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yǎng),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不關心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兒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將小學部分學習內容提前教給幼兒,致使兒童在入學后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入學初感到學習很輕松,出現(xiàn)上課不專心、做作業(yè)不認真等現(xiàn)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又缺乏認真學習的習慣,這時就出現(xiàn)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沒后勁”等問題。
4.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而小學卻無動于衷,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5.突擊性
有的小學在招收新生時,進行所謂的摸底測驗,內容包括識字、計算等方面,并以此為依據(jù)決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學或給新生編班。摸底測驗的成績也成為小學教師、幼兒家長衡量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幼兒園則不得不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
上述問題需要家長、幼兒園老師、小學教師在共同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共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人生的第一過渡期。
教育隨筆:那老師拍拍你好嗎
“嗚嗚嗚……老師!”新妍寶寶跑到我的邊上,抱著我哭起來。“寶寶,你怎么啦?”我著急地問她。“老師,我的心里不舒服。嗚嗚嗚。”她傷心地說?!盀槭裁床皇娣。俊彼齻牡卦谖业纳砩喜洳漕^。“寶寶,你怎么了?””“嗚嗚嗚……老師,我也不知道?!?/p>
“那老師拍拍你好嗎?”“嗚嗚嗚”她默默地點點頭。
接著,她連續(xù)幾天都是這樣的。問她時,她總是說不知道為什么傷心。
后來,經過幾天的觀察發(fā)現(xiàn),在我拍別的孩子的時候,她的眼睛總看著,這時,她就會大聲傷心地哭起來。
這是孩子纖細、敏感的心啊。在幼兒園里,有時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被孩子記下,他們總是很關注老師是不是喜歡自己,當忽略他們的時候,情緒就產生波動了。當他們在看到同伴有被老師愛撫的時候,也需要這樣的溫暖。
因此,我也嘗試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這樣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如:看電視時,我會和孩子進行個別交流,說說悄悄話。如: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我會拍拍他、摸摸他們。而這些點滴,我想也會慢慢地融入孩子的心田的。
“孩子,當你覺得傷心地時候,一定要來告訴老師喔。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這是送給孩子的一句話。
“嗚嗚嗚……老師!”接下來幾天,有幾個孩子也相繼學會了傾訴。
“那老師拍拍你好嗎?”我想,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