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大班角色數學整合案例
發(fā)布時間:2021-05-24 幼兒園大班案例分析 幼兒園案例 小班教育筆記案例大段角色游戲中,使用錢幣交易的主題也隨著增加、加深難度。在銀行里,我把以前的1張等于1塊錢的紙幣,換成有1、2、5元字樣的紙幣,并投入到游戲中,引導幼兒用組合的方法領取所需的錢。這次游戲,學釗當了銀行柜臺員,當擇欽找他取15元時,他先檢查所填的表格是否正確,請澤欽按了密碼蓋完章后,拿了3張5元的給他?!澳阌袥]有拿錯給我了?”澤欽問道,學釗舉著雙手說:“沒錯啊!一支手是5,要3個5才是15。”這時,澤欽數著手指,同意這個說法,取著錢走了。在其他主題中,我發(fā)現幼兒在找錢這環(huán)節(jié)較薄弱,通過集中講解,引導幼兒想想如果錢不符合需付的價錢該怎么辦?少了可以(再去領、向其他小朋友借、請商店打折……)多了可以(請商店找錢、拿剛好的數給收銀員……)
分析反思:幼兒在游戲中面對較難的數字常以數指頭的形式來解決問題,這點對于大班初期剛開始學習組成、加減來說,算是較可行的辦法。在引導幼兒通過組合為加、花掉用去的為減來場所將運算溶入到游戲中,剛開始發(fā)現幼兒對加法的理解較好,能通過組合算出最后結果,但有個別幼兒對較難的加減不太清楚,在數過手指后才明白相加的道理。在買東西的游戲中,邊算邊練習找錢是對減法運算的培養(yǎng),并且引導幼兒用比多少的形式,找到各數字間的關系,如:一份點心3元,拿了5元給收銀員,要先比比是誰的錢多?多多少?多的2元該誰給誰?為什么?在集中提問并引導幼兒理解回答多種有關找錢的問題后,幼兒逐漸明白了找錢的運算規(guī)律。在游戲中溶入了數學教育,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以后的角色游戲中,除了要觀察幼兒游戲活動,還要指導幼兒在游戲時數學的滲透。n4507.cn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案例:角色游戲中的數學
數學活動“復習5以內加法”后,我發(fā)現幼兒在平時的娃娃家,小餐廳中都喜歡“買東西”了,連原來較受冷落的小銀行也倍受歡迎,幼兒都很喜歡去小銀行換錢然后去買東西,然后饒有興趣地去各個“場所”消費。我想,這不就是一個發(fā)展幼兒數學能力的絕好機會嗎?于是,在接下來的“復習6以內加法”的活動中,我請幼兒和我一起設計我們的“數學角色游戲”。我請幼兒自己訂一下可以用錢消費的角色區(qū),芷毓、子怡表現最活躍,她們?yōu)榇蠹艺伊撕芏嗫梢韵M的地方,如:去醫(yī)院看病要用錢、去小餐廳吃飯可以用錢、到小超市買東西要用錢、到理發(fā)店洗頭也要用錢……。但是如果我們只有6元錢,怎么樣來分配到這些地方消費用的錢呢?我把這個問題又拋給幼兒,請他們自己去商量解決。陽陽說:“我們只要把這些地方分出1塊錢、2塊錢、3塊錢、4塊錢、5塊錢就可以了啊?!薄皩Π?,這樣分開來,每個人分到6塊錢,然后到各個地方剛好把錢用完就可以了”,旭陽說。大家聽了他們兩個人的意見都表示贊同,于是我請他們每個人用廢紙撕成6片當6塊錢,并且用另一張紙把自己怎么花完這6塊錢的方法記錄下來,寫的不一樣的方法越多越好,角色游戲就開始了。泓達到小醫(yī)院給自己打了一針用了2塊錢,然后又去小餐廳吃了一頓飯花了4塊錢,他把這些記錄了下來;顥顥到超市買了6瓶一塊錢的礦泉水,也剛好把6塊錢用完,他也記了下來;韻韻不太知道怎么去花完這些錢,于是她請了個小朋友來幫忙。角色游戲后,我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花完這6塊錢的,發(fā)現他們找出了很多方法,而且還有連加的式子,如:1+2+3=6;1+1+1+1+1+1=6等。大家都很喜歡這種角色游戲,都說還想再玩。
案例分析:
這是一次特別的角色游戲,教師在幼兒平時的自由游戲中得到啟發(fā),繼而引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運用數學知識。在活動中,教師較注重幼兒數學學習中創(chuàng)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請幼兒思考怎樣在各個角色場景中分配這6塊錢,并且怎樣可以剛好把錢用玩,培養(yǎng)了幼兒隨時隨地運用數學能力的習慣。同時又鼓勵幼兒和同伴間相互討論,培養(yǎng)了他們合作性的學習習慣。在活動中,幼兒既復習了6的組成,又在仿現實生活的場景中運用了6的加法,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的知識,他們在這種輕松的環(huán)境中得到成功感,習得數學知識,自然會更加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案例:大班數學活動案例分析
觀察內容:
通過觀察探索時鐘、認識時鐘的結構、組成部分后,在數學區(qū)里,逸豪和小伙伴拿起時鐘,一邊旋轉著,一邊研究時針、分針的關系,?!拔野l(fā)現長的走得快,短的走得慢?!币莺篱_心的告訴小伙伴,“我知道怎么看一點、兩點、三點……”其他小朋友也說:“我也會看!”“我還會畫呢!”“那我們把會看的時間畫出來,看誰畫得對!”逸豪提議道。“好??!我把我家最漂亮的時鐘畫出來?!焙⒆觽冎苯佑檬之嫵鰣A形的時鐘,但又畫不圓,顯得整個鐘面變形。“怎么辦?我的鐘畫歪了!”嘉銘說道?!拔业囊膊粓A啊!”又一個小朋友抱怨的說。“我們還是找個東西描一下”逸豪建議道:“該找什么呢?”這時,他們都找到了不同的圓形玩具,描下它的形狀后開始畫時鐘。起初,個別幼兒把鐘上的數字擠在一起,而整個圓空了一大格子,我介入提醒:“你畫的鐘和真的鐘有沒有一樣?鐘面上的數字應該怎么排列?什么方法能更快的對齊數字”逸豪邊看著鐘邊想:“12和6的相對的,可以先豎著畫,3和9是橫著畫。”其他幼兒好像受到了啟發(fā),紛紛都在圓形的鐘上先畫個十字形,再按數字順序依次寫下來,但最后畫時針、分針時,由于有十字線的干擾,幼兒的指針長短表示得不清楚,因此,引導幼兒找尋其他辦法,如二等分、四等分對折的方式繼續(xù)畫時鐘。
分析與反思:
該活動在認識時鐘以它的構造、整點、半點為主,在區(qū)域里幼兒通過操作,生成新的活動內容:畫時鐘。隨著難度增加,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優(yōu)點:1、幼兒能通過同伴間的交流,自發(fā)生成有關時鐘的相關內容。
2、能通過自己的操作,摸索出多種畫鐘面的方法,并邊探索邊從中尋找出最合適的描鐘面替代物。
3、在引導啟發(fā)幼兒觀察鐘面數字后,幼兒懂得運用已學的知識:等分進行操作活動。
不足:1、圓形的鐘面局限幼兒的創(chuàng)造與想象,在活動后期可提供其他較規(guī)則的圖形當鐘面,讓幼兒進行探索活動,尋找其他圖形等分、合理安排鐘面數字的方法。
2、應讓幼兒畫完時針、分針后,把時間用數字寫下來,如:8:00,并互相檢查是否正確。
3、個別幼兒不是以畫時鐘基本構造為主,而是重在裝飾鐘面的圖案。
調整:下次活動可引導幼兒認真觀察時鐘的基本特點,能較了解時針與分針、整點與半點的關系后,結合其他已學過的知識,如:等分、對稱、順數、排序裝飾等,再進行制作活動。
案例:兩次成功的角色介入
今天由于分出10多名孩子到建筑園去玩,角色區(qū)這邊便變得冷冷清清。以前門庭若市的超市和快餐店也再沒有顧客去關顧了。于是這兩個地方的孩子都無所事事地朝娃娃家觀望起來。他們的這一舉動倒也提醒了我。于是,我到娃娃家做客,并邀請在那里做客的琦琦和娃娃家里的媽媽跟我一起去快餐店吃飯,她們都欣然應允。對我?guī)淼念櫩?,快餐店的貞潔很是高興,于是我先撤了出來,留琦琦和吳怡在那里吃東西。但是我剛出來不久,她們兩個也跑了出來,看到貞潔一臉無可奈何的樣子我忙過去詢問:“為什么她們走了?”貞潔回答:“我也不知道,好象娃娃有病了?!笨吹截憹嵤臉幼樱医ㄗh她可以到娃娃家去送外賣,也可以給醫(yī)院、超市的工作人員送外賣。聽了我的建議,貞潔馬上跑了出去。
這樣玩了一會后,我又發(fā)現:快餐店經常是唱空城記,而到娃娃家做客的客人總是破門而入根本不去敲門。于是我提醒娃娃家的客人一定要敲門后再進去,而且又提醒貞潔和小宇不能都離開,要留一個人照顧店里。但是我的要求根本不起作用,孩子們依然我行我素。就在這時我看到蒙蒙急沖沖地進到了娃娃家后轉身又跑了出來。看到這個情景,我一個箭步沖了過去抓住了蒙蒙,問:“你是去娃娃家偷東西去了嗎?”聽我這么一說,又看到我一臉嚴肅的表情,蒙蒙嚇傻了,急忙解釋說:“娃娃家太亂了,我去給他們收拾?!蔽揖o接著問:“那是你的家嗎?”“不是”“那他們家里人認識你嗎?”“認——識”蒙蒙有些支吾,顯然他沒有想到這些問題。在他的思想里是向來認為娃娃家是可以隨意進出的,根本沒有想到會有今天的事情發(fā)生。我拉著他的手向娃娃家走去,到了門前我故意大聲地敲了一下門。開門的是娃娃家里的爸爸,還沒等他開口,我便自我介紹說:“我是這片的民警,剛才抓到一個人,他沖進你們家又跑出去,你們看看認識他嗎?”眼前的孩子們也被我的表情嚇了一跳,忙說:“不認識”這下子可有戲好看了,我謝過了主人對我們工作的合作,同時提醒他們要關緊門不要讓不認識的人進來。出來時,我看到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如臨大敵,再進去的客人也再沒有不敲門的現象發(fā)生。被我?guī)У脚沙鏊拿擅梢荒樀臒o奈,因為娃娃家并沒有丟什么東西(我曾提醒他們不要隨意動人家的東西),被放了回去。
蒙蒙剛走,我又看到快餐店里又不見了人影,原來貞潔和小宇兩個分頭去了醫(yī)院和發(fā)屋。就在這時我腦筋一轉,何不扮演個小偷把他們的東西偷走,這樣比空洞的說教是不是對他們的警示會更大。于是我走進快餐店,拿走了烤羊肉串的爐子。當我離開的時候小宇回來了,看到我拿走了東西,他雖感有些奇怪,但是仍沒有說什么,在他看來老師拿走什么是很自然的事。一會兒貞潔也跑了回來,她還沒有注意到店里的變化。看到他們都沒什么反應,我走了進去,也是象剛才一樣先做自我介紹:“我是這片的民警,你們店里丟東西了嗎?”到這時貞潔才發(fā)現店里丟了爐子。于是我繼續(xù)詢問:“你們是什么時候丟的”“我也不知道”貞潔說,“那你們去哪里里了?”這時貞潔和小宇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于是我告訴他們:小偷就是在他們兩個都出去的時候進來偷的東西。當然,等我把爐子還給他們以后。我看到貞潔又要出去,但是這一次,她很認真地囑咐小宇:“你不要出去,看好東西……”
活動后我們進行評議的時候,孩子們都知道蒙蒙為什么被抓,也知道了快餐店為丟了東西。就在這時,龍龍說:“小偷偷東西的時候我看見了?!保ㄒ驗樗麄兊某芯驮诳觳偷甑呐赃叄┪覇査骸盀槭裁床粓蟀浮彼f:“沒有電話呀?!庇谑?,大家提議給超市、發(fā)屋、醫(yī)院都要配上電話……
在以前活動區(qū)的指導中我們更多的是以老師的身份去指導孩子,而這一次,我先后以警察和小偷的不同身份的介入,成功地指導了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效果很好。
案例:五角星
背景:
《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指出: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為此,我機器的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通過我班一次好寶寶的評選。請幼兒自評、互評、結合老師的引導、幫助評價來爭奪“五角星”使每位幼兒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肯定與鼓勵,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在不同的程度上富有個性地發(fā)展著。
案例:
“今天,老師要請你們自己來貼五角星哦,請你們講講最近你哪些方面表現的最棒,哪些方面有進步,說說自己的優(yōu)點,只要你說的在理,就可以得到一顆五角星哦?!薄罢l愿意來試試?”一開始孩子們都云里霧里的不是很明白,我舉了個例子,馬上就有幾位小朋友舉手自述了,慢慢地孩子們開始活躍起來了。膽大的顧浩清說:“我吃飯很快的,要吃三碗和四碗。”王超接著說:“我現在吃飯很快了,不講話了,桌上干凈了很多哦。上英語課也很認真,不和小朋友講話?!薄岸?,很好,這是你最近進步最大的哦?!薄拔宜X睡的好”“我會上課舉手發(fā)言了”“我上課會坐好了”“我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了,不和他們打架了”“我聽老師的話了”……
孩子們不斷的收索著自己的進步之處,有些也是日常各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表揚到的事情。孩子們愿意說,愿意講,都知道自己有優(yōu)秀的一面就可以了。通過這個過程,我要做到的是創(chuàng)造一個展現孩子自我成功的機會和舞臺。當有的幼兒不敢、不知道說什么*時,我就鼓勵、引導他努力去想,鼓勵同伴探索他的長處、優(yōu)點。通過自己的肯定再、加上同伴、老師對他的肯定,更加增強了他的成就、成功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終于,每個孩子都在自己的額頭上貼了閃閃的“五角星”,每個寶寶的臉上都流露出無比的幸福、自豪。
反思:
通過此事,使我領會到:《綱要》中的教育評價對孩子發(fā)展狀況的評價方面提出了“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統(tǒng)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比較。”“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位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五角星”往往是孩子們渴望得到的一種對自我的一種評價、鼓勵和肯定。“今天我們來評五角星了”這些評價往往都是教師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去評價孩子。
老師們,多留機會讓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