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案例: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幼兒“救球行動”實例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1-05-24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分析

雖然“六一節(jié)”的一系列慶?;顒痈蓴_了主題開展的進程,但小朋友對《球?qū)殞殹愤€是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在玩滾珠畫《夏季的服飾》后,他們開始將興趣轉(zhuǎn)向于探究球的滾動。6月2日這一天,小朋友又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球?qū)殞殹?,帶著探索的欲望,到戶外的平地、草地、鵝卵石路上快樂地玩起了“球?qū)殞殹?,他們有的用手推,有的用手撥,有的用腳踢……充分體驗著滾球的樂趣。突然有幾個小朋友不小心地將球被踢進了沙池里,正當他們躍躍欲試地想走進沙池里去撿球的時候,我的腦子里馬上冒出這樣一個想法:何不利用這一“解決問題的現(xiàn)實情境”,為小朋友提供一個自己解決問題的平臺呢?于是我阻止他們的腳步,轉(zhuǎn)而用帶有挑戰(zhàn)性的口吻問小朋友:“如果人不走進沙池里,怎樣才能將球救出來呢?看看誰能想去好辦法來呢?”聽我這么一說,小朋友們的眼睛里馬上閃耀出思索的光芒,于是,一場熱火朝天的救“球”行動就展開了,下面是我作為“小朋友‘救球’行動”的現(xiàn)場觀察者,用照片的形式及時記錄下來?,F(xiàn)將其整理成文字資料,并對小朋友的每一嘗試的行動的背后(幼兒在此行動中所蘊涵的學習)進行闡釋。

■思琦在沙池旁邊找來了一根小木棍,嘗試著鉤她的皮球,可是棍子不夠長,鉤不著。而旁邊的振華也使勁地伸長身體,試圖想抓住籃球,但還差一大截呢?。ā罢襾砟竟饕约吧扉L身體”這一辦法,反映了小朋友在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在進行解決問題的嘗試)

■振華觀察了一下沙池的情況,說:“到那邊,那邊的球比較近?!彼麄冏叩缴吵氐牧硪贿叄粗丝拷吵剡叺囊粋€黃色的波波球,“波波球救出來啦!”他們?yōu)樽约旱某晒g呼雀躍(尋找最佳位置,先解決“容易的問題”,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先易后難”的策略),這時聽到泳淇高興地大喊:“我來了,我來了!”原來他跑到活動室用塑料積塑拼來了一根前端帶勾的救球工具,看來他的想法不錯,想用這個勾勾出球(制作一個“有帶勾”工具,足以看得出泳淇小朋友解決問題的技巧,確實比他人高出一籌,經(jīng)驗似乎比較豐富)。

■“先救我的大籃球。”泳淇用救球工具嘗試勾籃球,他的行動引來了其他孩子的觀望,他們緊張地為他加油、鼓勁??墒谴蠡@球太重了,使得救球工具接連幾次脫節(jié),而籃球還是紋絲不動(蠻以為可以輕松地解決這一難題,但“籃球太重了”,新的問題的產(chǎn)生,促使小朋友再次動腦筋去思考)。

■旁邊的弘毅提醒他“這個太重了,勾不動,試試那個小皮球?!保ê胍憧此剖俏慌杂^者,而其實他也是“救球行動”的積極參與者,他也在積極地動腦筋地思索著,并將自己的建議及時地“告訴”泳淇,可以看得出他的“臨場”觀察還是非常仔細的。)于是泳淇接受他的建議,開始嘗試著勾籃球旁邊的小皮球,嘗試中他發(fā)現(xiàn)用撥的方法能夠使球滾過來,最后他把球撥到了沙池邊,大家爭先恐后地將球“撈”上來(幼兒在每次的“救球嘗試”,其實就是其將自己的“假設”付諸實踐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

■看著泳淇汗流浹背的樣子,嘉釧自告奮勇地說:“輪到我來了!”他替換下泳淇,勇?lián)鹁取扒颉钡娜蝿?,他也是用撥球的方法救出了一個紫色的波波球(很顯然的,嘉釧小朋友在觀察泳淇小朋友的“救球”過程中,也學到了“救球”的訣竅,輕而易舉地將球“救”了出來,這也許是幼兒間的“觀察學習”或“間接學習”吧)。

■嘉釧拿著波波球走到一旁玩去了。妍燁接過救球工具,右手扶著沙池圍欄,用左手試圖將大籃球撥到沙池邊,可是力氣不夠,籃球只是晃悠了一下,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圍觀的孩子認為一個人的力量不夠,紛紛表示“我來幫助你?!睗h彬、陳藝伸出援助之手,想同心協(xié)力將這個籃球撥到沙池旁。當籃球快撥到沙池邊時,拿著木棍一直站在沙池旁觀望的鴻琳伸出了木棍,在救球工具和木棍的共同配合下,最后籃球成功地被“救”出來了,“成功啦!成功啦!”大家歡呼雀躍(在幼兒有效合作的過程中,幼兒除了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合作的快樂與重要性外,是否也在無形中感知著“外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呢?!)。

■“耶!”最后一個皮球也成功救出來了,大家松了一口氣,孩子們邊喘著氣邊向我報告“老師,我們成功了,球都被救出來了。”是啊,這次救球行動還真是費了他們不少勁。我贊許地點點頭,夸他們真能干(可以看得出:在問題的圓滿解決后,幼兒除了有一種按奈不住的高興外,更有一種如獲重釋之感,對于小班幼兒而言,“這樣的行動”,不管是從“活動的堅持性”,或是“活動操作的難度”,畢竟還是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而在幼兒“力所能及”范圍內(nèi)的“挑戰(zhàn)”,是最能促進其更大程度上的“發(fā)展”)。

在我們凱旋而歸的路上,泳淇和黃鑫一同抬著工具,邊走邊議論:“這根工具要收起來,可以用來救球?!笨吹焦ぞ呱系纳?,泳淇忍不住想把它拍打干凈,一使勁,工具給拍斷了,黃鑫說:“這個工具都是沙,我們還是把它洗干凈,再收起來吧!”于是他們一人拿一截,邊說笑邊跑開了……

我為當時的“我”有如此“靈機一動”的處理而慶幸,如果當時的“我”沒有敏銳地意識到這其實是幼兒在真實情景中學習的一次好機會,而是“習以為常”地讓它而過,那么,幼兒如此生動的“可以看得見的學習”怎能出現(xiàn)呢?幼兒的發(fā)展也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機會。幼兒的發(fā)展就在平日的活動中,教育的契機就在尋常的時刻中。

從這一案例中,我還深深地體會到: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除了物質(zhì)環(huán)境、精神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外,還應注重設置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認知情境,就如建構(gòu)主義者所強調(diào)的“學習的情境性”,提倡在教學中使用真實性任務,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合作來解決情境性問題,使所學的知識與一定的真實性任務情境掛起鉤來,以此建構(gòu)起能靈活遷移應用的知識經(jīng)驗。為了促進學習者的知識建構(gòu),教師要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耐心地聆聽他們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同時還要多為學生設計情境性的、多樣性的學習情景,幫助學生利用各種有力的建構(gòu)工具來促進自己的知識建構(gòu)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具有正確的兒童觀,學會觀察,捕捉教育契機,及時調(diào)整計劃,創(chuàng)設認知情境,尊重孩子的想法,當這種情景對孩子們的認知構(gòu)成挑戰(zhàn),是他們能通過“跳一跳,夠得著”時,他們便會積極思考,采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運用工具不斷實踐、驗證,勇于面對失敗,最后獲得成功的經(jīng)驗,這次經(jīng)驗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遷移到處理我們生活中的其他事件。有些孩子作為旁觀者,通過觀察行動者的現(xiàn)場經(jīng)驗性操作,間接獲取了一定的經(jīng)驗,從而“無師自通”。同時在活動中孩子的合作意識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很不容易的,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jīng)驗世界,不同的人可以對某種問題形成不同的假設和推論,而他們通過相互溝通和交流,相互爭辯和討論,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務,共同解決問題,會形成更豐富、更靈活的理解,孩子們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這些都是孩子們一種過程性學習,我們要支持孩子的這種學習,鼓勵他們大膽探索,適時地推動他們的發(fā)展。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案例:活動案例——玩色的啟示


美術活動“顏色對對碰”開始了,孩子們在看看、猜猜中開始了對色彩的探索——手拉手、碰一碰,碰出一個新朋友。在用針管抽顏料時,由于孩子們年齡小,協(xié)調(diào)能力差,很難控制抽和推的動作。這時,童老師在一邊出了個主意:“還是試試用小調(diào)羹吧?!蓖瑫r,她很快從園長室取來一些調(diào)咖啡的細長塑料小調(diào)羹?!爸x謝童園長?!标魂挥卸Y貌的代我道謝,活動繼續(xù)進行。孩子們很有興趣地玩色、調(diào)色,我則在教室內(nèi)巡回指導。走到小凡身邊,只見桌上撒了好多顏料,他一邊用小調(diào)羹舀顏料一邊抱怨:“這么小的調(diào)羹,太難舀了。”我引導他把小杯子靠近需要的顏料再用小調(diào)羹舀顏料,他的雙眼彎成一輪新月:“現(xiàn)在好多了,顏料不漏了。”在用蠟筆記錄的過程中,菲菲準確地記錄下每一次顏色對對碰的過程,孩子們紛紛仿效。活動在孩子們意猶未盡時結(jié)束了,但活動過程給我留下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1.選材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兒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像紅、黃、藍、綠這些顏色一樣。鮮艷、美麗的顏色讓孩子們喜愛,更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活動過程表明對于顏色的變化是所有孩子都十分喜歡的一項活動,它能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愿望。色彩的美妙變化令幼兒驚嘆不已,幼兒在此過程中產(chǎn)生的濃厚興趣會繼續(xù)成為探索的動力。

2.材料投放要充足?;顒舆^程中,由于用蠟筆和用顏料玩色時間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進來幫忙,才使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3.材料的運用要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事先設計時我也想到要用眼藥水瓶,但現(xiàn)在眼藥水瓶很難找,就用針管代替。我想當然的覺得用針管抽顏料水是很容易的,忽略了中班孩子的協(xié)調(diào)能力?!?/p>

在以后的區(qū)角活動中,除對以上問題及時改進外,還要嘗試引導幼兒注意對碰出的新顏色的深淺進行探索,規(guī)范記錄,也可鼓勵幼兒運用水彩筆等多種材料進行探索。

案例:雪花的啟示


一、前提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深入實施,我們對自己的角色地位、課程模式重新進行了認識。“教育要發(fā)揮和發(fā)展幼兒的主體性”,我們由以前的主講變?yōu)榱酥鞒秩?;由領導者變?yōu)橛變夯顒拥闹С终?、合作者和引導者。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要關注他們的實際需要和興趣所在,使我們的課程與教學都能為幼兒的學服務,促進他們的發(fā)展。

二、事件經(jīng)過

那天,我和小朋友正在活動室里學習歌曲《歡樂的小雪花》,忽然聽見了小朋友驚喜的叫聲:“看,下雪了!”真的,窗外飄起了雪花。如果是在以前,在我的教學活動沒有完成的情況下,我會努力把小朋友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本次活動中來,但是新綱要的教育理念觸動了我,新課程模式中,我們的教學活動在執(zhí)行預先制定的計劃下,要為幼兒的興趣,為那些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機留下足夠的空間。教育活動最終關注的是學而不是教。而現(xiàn)在就是一個認識雪花的絕好時機,南方下雪本來就罕見,我們的小朋友正因從沒見過雪花因而在唱著《歡樂的小雪花》時無法感受到樂曲中表達的意境美,也使這一周關于冬天的活動變得有些無味。于是我?guī)е∨笥褋淼搅瞬賵錾?,小朋友們高興地笑著、跳著,看到漫天飄揚的雪花,他們有的用手去接,有的用圍巾去兜,當雪花飄落在身上,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雪花原來是那么小、那么白,而且那么快就融化。聽著他們來自對自然、對生命所發(fā)出的贊嘆和喜悅,使我想到陳鶴琴老先生的話:“大自然就是我們的活教材?!边@種幼兒自發(fā)的探索和來自內(nèi)心喜悅的效果是我們一般的教學活動所無法達到的。遺憾的是這難得一見的雪很快就停了,如果我是堅持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再來欣賞的話,那么就不會有剛才感人的一刻了。

在欣賞完美麗的雪花后我又組織幼兒重新學習了歌曲《歡樂的小雪花》,小朋友顯得那么開心,想到小雪花的輕盈、細小,小朋友的聲音自然而然變得輕柔而又歡快起來,活動的效果非常好。

三、分析

新綱要提出了“教育要發(fā)揮和發(fā)展幼兒的主體性”,“要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等教育理念。在深入理解其內(nèi)涵的基礎上,我們開始探索怎樣才能將這種認識貫穿到自己的課程與教學實踐中去。就象這次的意外事件中,如果我一味地考慮用什么方法將幼兒的興趣轉(zhuǎn)移到我的活動中來,那么在幼兒因為對雪花從沒過感性認識的情況下,會使活動變得多么的枯燥、乏味。因此,我慶幸適時調(diào)整了活動,在那一刻,教師已無須言語,一切成了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幼兒自然而然地獲得了關于雪花的知識,將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完全地調(diào)動了起來。這次的活動使我非常的感動,我看到了幼兒發(fā)現(xiàn)秘密時驚喜、快樂的模樣。其實學習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啊,富有彈性的生成課程為我們的教育活動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同時也使我們有所反思、有所感悟。

四、思考

1、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應該來自于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以往我們的課程都是由教師預先設想的,追求怎樣使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條不紊的展開,達到預設的目標,即使內(nèi)容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也一樣完成教學。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知識應該成為他們主動探求的過程。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的需要和興趣,他們不僅希望得到,同時也希望給予。因此,我認為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無論是教師發(fā)起的、幼兒發(fā)起的或是突發(fā)、偶然的內(nèi)容,只要能引發(fā)幼兒探求的興趣的,都可以成為幼兒相互切磋、學習,經(jīng)驗共享的過程。

2、生成活動的目標與幼兒的經(jīng)驗要緊密相連。生成活動的目標隨機性較強,但是也不是無序的、混亂的。在這次事件中,雪花的出現(xiàn)是突發(fā)的、短暫的,與我的教學活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我及時調(diào)整了活動把目標與幼兒的經(jīng)驗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隨機并不代表放任,目標“不僅單純地先于行動而產(chǎn)生于行動”,生成活動的目標也是與預成目標相互交叉、相互互補、相互影響的。這樣既能避免無序混亂,又能尊重幼兒的興趣。

3、教育活動的組織應該是富有彈性的。從雪花事件中使我了解到教學過程中隱存著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各種突發(fā)的事件,外部的干擾都可能轉(zhuǎn)化為教育的契機,最終形成有價值的知識。所以在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過程中應留有余地,確信幼兒隨時能通過提供主意、建議、難點、問題、線索和途徑等方式,給自己并給教學以啟發(fā)、支持和幫助。有效地將幼兒提供的一切,會同教師的經(jīng)驗、智慧和思考融合起來,形成一份資源和財富。

在深入理解綱要的基礎上,我們的教學活動應是保持著高度動態(tài)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過程。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要學著關注孩子的關注,驚奇著孩子的驚奇,感受著孩子的感受,擦亮孩子探索的眼睛。只有真正理解、明白了這些,我們的教育活動才能變得自然、流暢、有效,充滿智慧和創(chuàng)造,也使我們的課程更加人性化,更加藝術化,更具開放性。

案例:“添飯”的啟示


新《綱要》“健康”部分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那么,在幼兒園里,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獨立自理能力呢?我從讓幼兒自己添飯中得到了不小的啟示。

每次進餐,我班總有幾個孩子要吃很久很久,第一碗飯有時還會剩下不少,更不用說添飯了。為此,我傷透了腦筋卻又無可奈何。

一次,由于班上另一個老師外出學習,我一人上班。時值午飯時間,我正忙著給一個患病的幼兒喂飯,李鴻強小朋友吃完一碗后,似乎等不及我給他盛飯,他自己上來動手舀飯菜了,回到座位上他得意地對旁邊的小朋友說:“今天我自己舀的飯。”頓時,許多孩子向他投去了羨慕的眼光。我看在眼里,靈機一動,何不讓孩子嘗試自己的動手盛飯呢?大班的孩子,應該有這樣的能力了。于是我便說道:“吃完了第一碗可以自己上來添飯。”這一說還真靈,只見平時吃飯愛說愛笑、慢條斯理的幾個孩子此時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不一會兒就上來添飯了,并驕傲地說:“老師,我吃完一碗了。”我立即給予表揚并順勢表示如果每天堅持這樣,就可以天天上來自己添飯了。

從那以后,這幾個幼兒吃飯有了很大進步,我就每天讓他們自己動手添飯,并適當指導他們盛飯菜的方法。他們各個興趣很濃,勁頗高。漸漸地,我班幼兒進餐時說說笑笑,剩菜剩飯的現(xiàn)象幾乎沒有了。幼兒自己添飯,看似小事一樁,卻可以說明: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自理生活能力,可以從平常的生活小事著手。

由此,我受到啟發(fā),要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理能力,首先我們要為幼兒多創(chuàng)造一些自己動手的機會和條件,讓幼兒多去鍛煉和練習,能力才會提高。

其次,根據(jù)幼兒模范性強、愛游戲的特點,讓孩子在游戲玩耍中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大班以“穿衣比賽”的形式練習快速穿衣,小班“給大嘴巴喂飯”,練習用勺等。這種“寓教于樂的教育”的方式,讓

幼兒對生活技能產(chǎn)生興趣,從而愿意不斷練習直至掌握。

最后我們成人還應該端正自己的思想。作為教師和家長,應當適當放開手腳,相信孩子,凡事讓其大膽去嘗試,不要總認為“孩子現(xiàn)在太小,等其長大了再學也來得及”,“孩子動作慢,做不好反而添亂,還不如自己干”。其實,孩子的生活技能需要在成人的耐心幫助指導下不斷學習,慢慢地鞏固提高。新《綱要》“健康”部分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那么,在幼兒園里,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獨立自理能力呢?我從讓幼兒自己添飯中得到了不小的啟示。

每次進餐,我班總有幾個孩子要吃很久很久,第一碗飯有時還會剩下不少,更不用說添飯了。為此,我傷透了腦筋卻又無可奈何。

相關推薦

  • 案例:活動案例——玩色的啟示 美術活動“顏色對對碰”開始了,孩子們在看看、猜猜中開始了對色彩的探索——手拉手、碰一碰,碰出一個新朋友。在用針管抽顏料時,由于孩子們年齡小,協(xié)調(diào)能力差,很難控制抽和推的動作。這時,童老師在一邊出了個主...
    2021-05-28 閱讀全文
  • 案例:雪花的啟示 一、前提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深入實施,我們對自己的角色地位、課程模式重新進行了認識?!敖逃l(fā)揮和發(fā)展幼兒的主體性”,我們由以前的主講變?yōu)榱酥鞒秩?;由領導者變?yōu)橛變夯顒拥闹С终摺⒑献髡吆鸵龑д?。幼兒?..
    2021-05-28 閱讀全文
  • 案例:“添飯”的啟示 新《綱要》“健康”部分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
    2021-05-15 閱讀全文
  • 案例:繪畫"小瓢蟲去旅行"活動的啟示 此次活動原是中班的簡單的畫昆蟲活動。第一次活動中,我們的要求是請小朋友們?yōu)樾∑跋x照張相,寄給它們的好朋友們,結(jié)果幾乎張張畫面上只畫一只瓢蟲,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后來我查閱了有關資料,...
    2021-06-09 閱讀全文
  • 案例:一封信的啟示 設計意圖:很偶然,由于“非典”的突然襲擊,外聘教師都不能來園上課了,其中的大王老師孩子們很喜歡她,她也很喜歡孩子們。很多孩子期盼的問我,大王老師什么時候再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想念她。幾天后,我收到了大王...
    2021-05-31 閱讀全文

美術活動“顏色對對碰”開始了,孩子們在看看、猜猜中開始了對色彩的探索——手拉手、碰一碰,碰出一個新朋友。在用針管抽顏料時,由于孩子們年齡小,協(xié)調(diào)能力差,很難控制抽和推的動作。這時,童老師在一邊出了個主...

2021-05-28 閱讀全文

一、前提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深入實施,我們對自己的角色地位、課程模式重新進行了認識?!敖逃l(fā)揮和發(fā)展幼兒的主體性”,我們由以前的主講變?yōu)榱酥鞒秩?;由領導者變?yōu)橛變夯顒拥闹С终?、合作者和引導者。幼兒?..

2021-05-28 閱讀全文

新《綱要》“健康”部分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

2021-05-15 閱讀全文

此次活動原是中班的簡單的畫昆蟲活動。第一次活動中,我們的要求是請小朋友們?yōu)樾∑跋x照張相,寄給它們的好朋友們,結(jié)果幾乎張張畫面上只畫一只瓢蟲,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后來我查閱了有關資料,...

2021-06-09 閱讀全文

設計意圖:很偶然,由于“非典”的突然襲擊,外聘教師都不能來園上課了,其中的大王老師孩子們很喜歡她,她也很喜歡孩子們。很多孩子期盼的問我,大王老師什么時候再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想念她。幾天后,我收到了大王...

2021-05-3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