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怎么改善孩子拖拉的習慣

發(fā)布時間:2021-05-21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習慣的幼兒故事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老師和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其實,主要是因為時間觀念不強、自理能力較差、對學習缺乏興趣、受家庭影響、消極抵抗。

基于以上原因,建議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孩子的引導教育。

1.幫助孩子認識時間,增強時間觀念。可以和孩子一起讀珍惜時間的小故事,學習時間格言,寫在紙上,貼在墻上,時刻激勵孩子。

2.幫助孩子管理時間

每學期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列舉每天要做的事情和應該完成的時間。一段時間過后,還要進行總結(jié)、評價。

3.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告訴孩子正確的做事方法,如掃地、擦地的方法,只有動作熟練了,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以后,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68OK.COM OK語錄網(wǎng)】

4.教孩子正確的做事方法

每天回家梳理當天所學的知識,并預習新課,這樣,第二天孩子就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識。孩子越學越輕松,興趣不斷提升,學習起來自然不會磨蹭。

5.合理懲罰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如孩子不聽教育,可采取一些適當?shù)膽土P手段。如暫時隔離、剝奪心愛的東西、取消預計的計劃等。

最后,希望大人們都能以身作則,做事不要拖拉,為孩子做出表率。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怎么改掉孩子拖拉的習慣


父母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是:“我就不明白孩子為啥做什么事情都那么拖沓!”或“我的孩子實在是太任性了?!逼鋵崥w其根本就是父母對于孩子進行快節(jié)奏的教育,渴望孩子早日成才導致的。

現(xiàn)代的社會是快節(jié)奏的社會,我們快節(jié)奏的去趕公交車,我們快節(jié)奏的去趕項目,我們快節(jié)奏的去解決吃飯問題,以至于使我們將快節(jié)奏帶去做任何事情,但很多時候快節(jié)奏的生活態(tài)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把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帶去教育孩子,卻忘記了教育孩子要“慢、細”,因為教育是父母一生的事業(yè)。

其實,兒童所有的行為問題,不管是好的壞的都是孩子對我們父母行為方式反應。不民主的父母,孩子就會想著如何去反抗。而拖沓和任性是孩子反抗父母的軟硬兩種形式。“拖沓”是做事情拖拉、沒效率,“任性”是不聽別人意見、執(zhí)拗??雌饋磉@兩者有明顯區(qū)別,但這兩種現(xiàn)象有著相關性,即任性與拖沓是反映同一種教育方式下的兩個不同側(cè)面。

拖沓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較“軟性”的對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較“生硬”的對抗??此浦槐憩F(xiàn)了其中之一問題的孩子身上,同時也隱含著另一種問題的性質(zhì)。

就是說看起來很拖沓的孩子,其實是在用拖沓的手段,說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說的那樣做!很任性的孩子,總要以某種或多種方式來表達他的這種執(zhí)拗個性:要么不等父母話說完,他扭頭就走;要么就是你說你的,我拖拉我的;要么就發(fā)脾氣;要么就是不吭聲……因此說,孩子的拖沓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沓來表現(xiàn)。

孩子的問題往往隱藏著他們真實的擔憂、憤怒、失望、傷心等。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主要是依靠行為語言來表達。

總表現(xiàn)得拖沓或任性的孩子,其內(nèi)心是無助的,情緒是不愉快的:他這種行為背后的無意識語言在說“我斗不過你,我就要這樣才舒服”。拖沓的信息里,隱藏有孩子對父母總是“催促”的不滿與報復;任性的種種表現(xiàn)的信息里,隱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敵意,而敵意說明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很少甚至沒有承認或接受過孩子的情感,而是對孩子過多的干涉。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對效率的要求在“訓練”孩子。

拖沓與任性的孩子的父母,必有其以下行為模式:性格急躁、思維反應快、處事較果斷、高價值觀、高期望值、講究效率、喜歡操控和教導人。他們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主要以說教、給現(xiàn)成的答案、命令,“你要……”,“你應該……”,“你不應該……”等。在這種行為模式下,孩子體驗的是:總有人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獨立思考。因而難以養(yǎng)成對自己行為的負責任能力。

嘮叨型的父母,以成人的行為標準要求孩子。有關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練地掌握技巧,對他們最好的幫助就是你的態(tài)度:耐心的等待,對任務的困難進行一點評價。如“收拾好床鋪很不容易”、“一個小時做好這個模型很難”等。

如果孩子成功了,他們知道一件很難的事情被征服了,會有滿足感;如果孩子失敗了,父母知道這件事很難,他們會感到安慰,這樣,孩子感覺到了理解和支持,這會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

而持成人觀念的父母,特別是嘮叨型的母親,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敗時,或孩子沒按她的時間要求做某件事情時,一般從來沒允許孩子說出他們的想法,而是以不停的嘮叨和不滿意的情緒態(tài)度,數(shù)落和要求孩子。如果重復的是這種行為模式,孩子的“無能感”會導致退縮行為。

可以這樣說,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對效率的要求在“訓練”孩子。但效率對孩子來說,是束縛、是敵人。就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價很高,它可能耗損孩子的才智、抑制興趣,可能會造成情感的壓抑和性格的極端任性。因為孩子需要試驗、探索、努力的機會,也需要耐性,需要在沒有催促和訓斥的情況下學習。

所以孩子的行為取決于父母怎么去做,孩子的拖沓與任性是對抗父母的武器,父母需要改變自己 的教育方法,放輕自己的家庭管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觀念,讓孩子勇敢的去走出自己的一步。

如何改善孩子拖拉的習慣


案例

家長提問:孩子都小學五年級了,做事還是特別磨蹭,起床慢慢悠悠,寫作業(yè)拖沓,要是帶著他出門更是要費半天工夫,孩子越磨蹭,我就越著急,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這個磨蹭的毛病呢?

專家觀點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趙瀾波:孩子磨蹭一般來講有三個原因,一是天生的性子慢;二是孩子不喜歡做某件事情,故意磨蹭;三是家長沒有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給孩子制定合適的行為規(guī)則。

家長要正確對待和認識孩子的“磨蹭”,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磨蹭,大多時候都會認為是孩子的原因,就是沒有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于是對孩子大吼大叫,結(jié)果孩子不僅不會快,反而更加的磨蹭。其實,孩子的磨蹭與孩子本身沒有直接的關系,關鍵是家長的看法和做法。教育和改變自己,才是最高境界的家庭教育。

對于天生慢性子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并尊重孩子的慢節(jié)奏,因為天生的性格很難改變。如果強行讓孩子跟上家長的節(jié)奏,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而沒有自信是比磨蹭更可怕的結(jié)果。

對于孩子不喜歡做某件事情而磨蹭,需要家長有同情心,理解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對于有些不喜歡的事情,可以選擇不做,選擇孩子喜歡的事情做。對于孩子不喜歡卻必須做的事情,則需要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制定一定的規(guī)則。

那么,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培養(yǎng)孩子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制定什么樣的規(guī)則呢?

首先與孩子協(xié)商制定作息時間,養(yǎng)成專時專用的習慣。以早起上學為例,以固定的出家門的時間為節(jié)點,家長可以先觀察,如果由孩子自己完成洗漱、穿衣、吃飯,需要多長的時間。如果孩子需要半個小時,則再提前10分鐘叫醒孩子。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孩子完成得很好,需要及時鼓勵,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孩子沒有完成好,再接著尋找原因。

第二,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后果,養(yǎng)成負責任的習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磨蹭,一邊嘮叨抱怨,一邊幫助孩子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整理書包、穿衣服等。家長的這些不忍心,日積月累,使得孩子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建議讓孩子遲到幾次,被老師批評幾次,讓孩子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

第三,獎懲結(jié)合,養(yǎng)成學習有效率的習慣。比如,晚上的作息時間可以和孩子商量分為吃飯、做作業(y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洗漱睡覺等幾個階段。在做作業(yè)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兩個時間段上實行獎勵和適當懲罰。

孩子很拖拉,怎么改善


其實,拖拉只是一個習慣,并不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征,也不是性格缺陷。家長在著手幫孩子改掉這個毛病時,必須讓孩子知道這一點:拖拉只是一種不良習慣,而且是可以改變的。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qū)<彝ㄟ^對做事拖拉的孩子進行跟蹤了解和深入調(diào)查,找到了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一些原因。家庭影響孩子拖拖拉拉的行為可能與父母自身的行為有關。有些父母平時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報紙,有些父母也會因為疲倦或懶惰而拖延該完成的工作,這些行為在潛移默化間影響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拖拖拉拉等不良習慣。因此,父母不妨先自我檢查,為孩子做個好榜樣。父母溺愛對孩子小心服侍、百般疼愛,是許多家長對待孩子的共同方式,以女性更為突出。具體表現(xiàn)在:早晨親親摸摸,拉出被窩,穿好衣裳,擠了牙膏,喂了早餐,送進學校;中午接進大門,端上飯碗,又哄又勸,吃完午飯,又拍又打,洗了手臉,整好衣服,再送學校;晚上一進家門,就說好累,書包一扔,打開電視,就勢一躺,說是換腦,又催又哄,打開書包,作業(yè)攤開,家長陪著,好不容易,作業(yè)完了,家長趕快,整理書桌,倒好熱水,刷牙洗腳,一雙襪子,家長包了。

以上所說,雖然可能不盡相同,但也不是瞎說。而所溺愛的這些孩子,卻并不理解家長的關愛,認為理所當然。事事依賴家長,起床慢,走路慢,做作業(yè)慢,直到拖拉得讓人頭痛。負擔過重現(xiàn)在的孩子學業(yè)負擔很重,學校里有聽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yè),回到家,還有家長布置的沒完沒了的練習題。孩子沒有早些完成作業(yè)的希望,也不再有做好作業(yè)的愉悅,橫豎都是做不完的作業(yè),索性邊做邊玩,做到哪兒算到哪兒。久而久之,做事磨磨蹭蹭的習慣就形成了。4毫無興趣由于生活條件優(yōu)越等原因,孩子學習缺少了動力。如果再缺少了師長的鼓勵,孩子就會逐漸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這樣一來,要孩子做作業(yè),他就會要東西、上廁所、找橡皮、削鉛筆,他就會打瞌睡、抓鼻子、撓耳朵…身體因素對于寫作業(yè)這一過程來說,運動技能發(fā)展不佳的孩子,在寫作業(yè)時坐久了就容易感覺到疲倦,而書寫時手的靈活性直接決定了孩子在書寫時的速度。

游戲的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電教媒體走進了學校,走進了家庭,這當然十分可喜。但與此同時,電子游戲也以不可抵擋的勢頭進入了孩子們的生活。如果缺少了師長及時、正確的引導,孩子便會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當他們的頭腦里裝滿了游戲,學習成為一種累贅的時候,他們怎么會精力充沛、興致勃勃地學習呢?這時,作業(yè)費時、質(zhì)量差,做事磨蹭,也就成了孩子的特點。如何改變孩子拖拉的習慣據(jù)有關調(diào)查,71.4%的小學生多少有磨蹭、拖拉的毛病。怎樣糾正孩子的這一不良習慣呢?遞減法改掉壞習慣孩子的不良行為,若是屬于初犯,可以運用忽視、不直接作反應的方法來削弱。但事實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是不良行為的很少,多數(shù)是出現(xiàn)好多次以后才被發(fā)覺。父母發(fā)現(xiàn)的時候,習慣已經(jīng)形成了??墒且话愀改竿雎赃@項關鍵因素,恨不得馬上改善。因此,會把兒童所要改善的不良行為的標準定得很高、很嚴格、很硬性,形成雙方對立的尖銳形勢。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千萬不能著急,應該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例如,孩子做作業(yè)拖拉,第一步可與孩子“約法三章”,如果寫作業(yè)時,每小時能減到3次之內(nèi)的離座次數(shù),就可以允許看電視,否則就禁止看6點鐘的動畫片。

第二步,等孩子能完全做到每個小時離座不超過3次的標準時,再把標準依次提高到2次、1次。一般3個月以后,孩子就能改掉寫作業(yè)拖拉的習慣。鼓勵法強化進步針對孩子每次的進步,家長都要進行及時的鼓勵來強化他的這種行為。強化孩子的閃光點這種方法對一二年級的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有效的。發(fā)現(xiàn)孩子一個小的閃光點就要進行適當?shù)谋頁P和夸大。比如,孩子在寫作業(yè)時專注力很好,事后及時對他進行表揚,在其他人面前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當著孩子的面夸他是一個學習專注力很好的孩子。這樣使孩子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專注力很好的孩子,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慢慢地孩子的專注力就得到了提高。實施自然后果懲罰法例如,孩子平時特別賴床,起床穿衣時故意磨蹭,家長不要著急,讓孩子急。不要幫他扣扣子,只在一邊提醒:“再不快點,就遲到了,我可不幫你穿衣服、準備東西?!苯o他“創(chuàng)造”一次遲到的機會。遲到了,就要挨批評。

還有,孩子吃飯故意磨蹭時,家里其他人吃完后,“故意”將飯菜端走,說:“我們的時間很緊,不能等你了,吃完后自己洗干凈放回櫥柜?!蓖ㄟ^幾次“自然后果”的懲罰,孩子嘗到了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下次就再也不敢犯了。制定互相監(jiān)督計劃孩子磨磨蹭蹭,與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有關。對此,家長首先要幫他認識到磨蹭給他自己和父母都帶來不好的后果,接著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互相監(jiān)督的計劃,讓他監(jiān)督家長有沒有磨蹭現(xiàn)象。和孩子一起制訂生活日程表,記錄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飯等所用的時間,一段時間后看有沒有進步(可故意讓孩子贏)。孩子為自己的進步而高興,主動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時間觀念也加強了。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動手能力差,做事也會磨磨蹭蹭。要注意訓練孩子的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

平時家長要帶著孩子打羽毛球、打籃球、游泳、拋接球等。在學習習慣方面,寫作業(yè)時間每次不要超過50分鐘;學習時不要吃東西、不說話、不聽音樂、不看電視、不上廁所;動作很緊張地做題,不會做的題先放一邊,不要一想就是半天;學習一段時間后休息10分鐘。在生活習慣上,注意訓練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自己吃飯、穿脫衣服、收拾書包和屋子,還要學做家務。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與改造,孩子做事磨蹭的毛病就會得到改善。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爸爸愛上網(wǎng),媽媽經(jīng)常打電話、嘮家常,孩子常常被父母所吸引,時常探頭探腦,或者從房間出來轉(zhuǎn)一圈,就不會安心學習。為此,爸爸要主動減少上網(wǎng)時間,避開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上網(wǎng);媽媽也要克制自己,盡量不打電話,即使非打不可,也要控制聲音,防止干擾孩子。另外,在做家務時,家長也盡量防止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家里的環(huán)境安靜了,孩子學習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拖拉的現(xiàn)象也會少了。

怎么改善孩子拖拉毛病


如果孩子不會管理時間,他對時間也就沒有概念,寫作業(yè)、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給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時間的自由。讓孩子為自己每天的學習和生活訂個計劃,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地寫下來,并每天自己監(jiān)督完成情況。當然,對于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在他訂計劃的時候,提一些建議,和孩子多討論,以便他的計劃能夠更可行更科學。如果家長堅持這樣做三個月以上,你的孩子一定能成為一個做事有效率的人。可是,現(xiàn)在,很多家長總是習慣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該寫作業(yè)了?!薄暗骄毲贂r間了,別看電視了!”“該洗澡了!”每天晚上,很多家里,常常能聽到家長這樣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長總是這樣替孩子安排時間,孩子當然不用自己操心去怎么安排時間了,也就很難有時間觀念。因此,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你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奴隸,那你就一分一分地替孩子安排時間。我想明智的家長一定會做出聰明的選擇。

對策:

1、善用小鬧鐘。

用鬧鐘督促孩子做作業(yè),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業(yè)。在孩子使用鬧鐘前,有個孩子做作業(yè)的速度相當慢,總是一會兒喝水,一會兒玩橡皮,20分鐘的作業(yè)拖一個多小時還不能完成。后來,孩子媽媽想了個主意,她每天根據(jù)孩子的作業(yè)總量和孩子做作業(yè)的效率,幫孩子估算出做作業(yè)需要的時間,然后讓孩子在寫作業(yè)之前先上鬧鐘,鬧鐘在孩子完成作業(yè)的期限前10分鐘響。從這以后,這位母親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點、快點”,鬧鐘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時,孩子在自己定鬧鐘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體驗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業(yè)當作幫父母完成任務,學習更加自覺。

2、規(guī)定時間沒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寫作業(yè)拖延時間拖成習慣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點才能完成作業(yè),減少了睡眠時間,導致第二天上課沒有精神,降低了學習效率。周而復始,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這時,我覺得可以給孩子確定一個作業(yè)完成的最后時間。要保證孩子十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很多家長規(guī)定孩子九點鐘睡覺。所以到了晚上九點,孩子的作業(yè)還沒有完成,就不再寫了,要求孩子必須睡覺。作業(yè)沒有完成,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以后,孩子就會抓緊時間完成了。這是個狠招,家長要具情況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關鍵時用上幾次。

3、把作業(yè)當成考試。

記得前一段時間在一本教育雜志上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現(xiàn)分享給大家。

記得女兒上小學三年級時,做家庭作業(yè)總是磨磨蹭蹭。兩三道題,本應20分鐘就可以做完,可她卻要耗上近兩個小時。

你看她,從書包里拿出書本就要花上幾分鐘時間,翻書、打開作業(yè)本也心不在焉。做作業(yè)也是東張西望,常常做一些與作業(yè)無關的事:摳摳手指甲,拿她喜歡的東西玩上一會兒,或是突然發(fā)問:“爸,這星期天您休息嗎?”“媽,咱們什么時候買鞋去?”有時候還要到另一個房間轉(zhuǎn)一圈,要么就停下來整理一下書桌。做一道題,要反復尋找書中的相關內(nèi)容,甚至還得打電話問同學。因為寫得不工整,或?qū)戝e了,就要撕掉幾張作業(yè)紙……這樣,每天都要耗到很晚才能勉強交差。

一撂筆,就隨聲而出:“唉,好不容易做完了。爸,你該給我檢查了!”這時,我要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兒,像校對員一樣,耐心、仔細核查。出現(xiàn)錯處,讓她改,就更是件麻煩事:首先是不情愿離開剛看時間不長的動畫片,要喊上兩三遍,甚至動怒,她不才情愿地過來。到我面前,又會反問我:“怎么了?老師就是這么講的!”我還要耐著性子,給她講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她才動手改。總之,很容易的幾道題,把我們折騰得夠嗆!

因為做作業(yè)磨蹭,女兒的業(yè)余時間全被占用了,沒有玩的和做其他事的時間。所以,她對學習開始產(chǎn)生厭煩情緒,總盼著放假。又因為作業(yè)不抓緊時間,到考試時,會做的題也做不完,致使學習成績下降。這一切引起了我的重視。于是,我決定給我女兒支一招,將作業(yè)當成考試來完成。

一天,女兒放學回家,正要打開書包做作業(yè),我便過去對她說:“從今天開始,咱們把作業(yè)當考試吧,怎么樣?”女兒一愣,詫異地問我:“怎么考啊?”我就反問她說:“你們考試有什么規(guī)定嗎?”女兒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有啦!”于是,我倆邊寫邊說,將有關考試的要求一一記錄下來,并對女兒說,按考試要求做完作業(yè),你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一聽這話,女兒的勁頭更足了,趕緊拿來鬧鐘,讓我?guī)退嬎阋幌峦瓿勺鳂I(yè)所需要的時間,迅速將鬧鐘上好弦,用很短的時間將作業(yè)所需要的用具準備齊全,儼然一副考試的架勢。我提醒她說:“考試可不讓看書呀!”女兒很自信地說:“我不看書也都會”。

“考試”開始了,看到女兒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我打心眼里高興。原來要耗上兩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作業(yè),今天只用了二十幾分鐘。鬧鐘一響,女兒將作業(yè)本遞給我,風趣地說:“爸爸老師,給我判卷子吧!”

經(jīng)過一個月的將作業(yè)當成考試的訓練,女兒做作業(yè)的速度快了許多,準確率也大大提高。這種辦法不但激發(fā)了她的學習興趣,也給我們?nèi)业纳钤黾恿嗽S多樂趣。

4、生活中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其實一個孩子時間觀念不強,絕不會只是表現(xiàn)在學習方面,而應該是表現(xiàn)在生活與做事的方方面面。一個時間觀念不強的孩子,不但做作業(yè)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時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我的兒子和他表弟每次游泳完回來之后都要洗澡,如果家長不提醒他們時間,兩個人可以在里面打打鬧鬧洗上半個小時不出來,這邊的作業(yè)還沒動。這就說明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強。后來我就有了經(jīng)驗,規(guī)定孩子只能洗10分鐘,而且不給鬧鐘,讓孩子自己估計時間!這樣孩子的腦子里就有了時間觀念,到了大約10分鐘時間,孩子就會趕緊出來,有時我還會問兩個孩子:你估計你洗澡剛才用了多長時間?答的準確的孩子,我會表揚他,說他時間觀念強;吃飯時也一樣,我會規(guī)定孩子必須要在20分鐘內(nèi)吃完,吃完飯后,估計一下自己吃飯花了多長時間,看看自己估計的時間與真實的時間相差多大;早上起床我也規(guī)定時間,7點聽到鬧鐘鈴響,必須自己起來,15分鐘時間穿衣、洗臉、刷牙。7點15分準時早讀,讀20分鐘。經(jīng)常督促,孩子的時間感就變強了。

5、一分鐘專項訓練,讓孩子感受一分鐘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準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年級不同,難度不同)。規(guī)定一分鐘,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目。讓孩子感受到一分鐘都能做十多個小題,而自己寫作業(yè)的時候,有時候幾分鐘也沒寫一個字,寫不出一個小題。

(2)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shù)纳?,看孩子在一分鐘?nèi)最多能寫出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并進行對比。

(3)一分鐘寫數(shù)字訓練。每天讓孩子練習一分鐘寫“0123456789”的快速書寫。寫一分鐘算一次,看一次能寫幾組,隨著寫得組數(shù)越來越多,孩子的書寫速度變快,更能感到一分鐘能做這么多事。

以上訓練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寶貴,原來一分鐘可以做這么多事情,珍惜時間。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速度。訓練時以1分鐘為一組,每天練二到三組。在訓練的時候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并進行對比。

6、少催促,多表揚。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結(jié)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應該反過來,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快的一面,強化孩子快的時候,孩子一旦速度快了,馬上表揚。比如:“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今天吃飯速度真快!”“今天作業(yè)速度比昨天快了5分鐘”。“今天收拾書包比昨天快多了?!倍嗾液⒆涌斓臅r候表揚之,孩子慢的時候,裝做看不見,故意淡化它,要讓孩子不斷意識到自己確實比以前快了。

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小健今年7歲,是一年級的學生,看上去活潑、可愛,但是小健的父母卻為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因為小健寫作業(yè)時總是東看西看,磨磨蹭蹭,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要么咬手指,而且寫一會兒就起來溜達一圈,到外摸摸看看。這樣的寫法怎么能快起來?一個小時的作業(yè)常常兩三個小時都寫不完,所以每天總是很晚才能睡覺。小健為了作業(yè)的事經(jīng)常挨爸爸的揍。老師也反應小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還經(jīng)常搗亂,很調(diào)皮,一會兒拽別人的頭發(fā),一會兒拉別人的衣服,影響其他的同學和課堂秩序。

這個案例屬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這種情況在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中尤其多,這些孩子由于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時間比較短,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讓他們連續(xù)做作業(yè)超過20分鐘,他就會坐不住,寫一個字走神5分鐘,當然作業(yè)就拖拖拉拉了。因此,家長可以讓這樣的孩子分段寫作業(yè)。就是放學回家后,問問孩子總共有多少作業(yè),以20分鐘為一段,做20分鐘作業(yè)后,休息一會。這樣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完成作業(yè)。

對策:

1、作業(yè)分段。你可以規(guī)定一定的做作業(yè)時間,你先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yè)量,然后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nèi)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給予獎勵,尤其是不要忘了精神獎勵,精神贊揚。如在壁上貼小紅花之類的。如果當天作業(yè)太多,可以把作業(yè)分割成兩個或三個階段,每段時間不可過長。如第一次規(guī)定做15或者20分鐘,完后休息一會,然后再規(guī)定一個15或20分鐘,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能力提高以后,以后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等養(yǎng)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分割時間了。

2.、要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不能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要求孩子在學習之前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避免寫作業(yè)的過程中又找東西。孩子學習的環(huán)境還要安靜,如果你的孩子抗干擾能力不好,最好保證孩子聽不見孩子電視的聲音。不要在孩子正在學習時,中途為了關心孩子,又為孩子送水果,倒水,表示關心,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有些孩子在學習時喜歡突然開小差,問父母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問題,比如:突然問父母晚上吃什么?突然跟父母提到學校有趣的事。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搭腔,因為你一搭腔,實際上就是默認孩子寫作業(yè)時可以講話了,又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這也不利于讓孩子靜心學習。最好告訴孩子有什么事待她作業(yè)做完后再問。

3、讓孩子自覺集中注意力,多給孩子找注意力集中的好感覺。家長平時在家多向孩子強調(diào)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還可以讓孩子讀這方面的故事,比如小貓釣魚,或者關于某個人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故事。

要孩子集中注意力,還要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點,多給孩子貼“正向標簽”。家長在孩子寫作業(yè)時,要多觀察孩子做的好的一面,并及時指出來,比如:“今天注意力比昨天集中多了,玩東西的次數(shù)少了?!薄敖裉煊钟羞M步,在做數(shù)學作業(yè)時,我看到足足有20分鐘一起在認真做題。”多從正面挖掘,這樣會激發(fā)孩子想做得更好的動力。

怎樣改掉孩子拖拉的習慣


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與孩子的性格有關,有的和孩子的生活習慣有關,家長不能一概而論,如何改變孩子做事拖拉的習慣,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習慣。

一、定規(guī)矩 勤督促才有效果,可以定了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

父母安排的事情沒做完,不許看電視;家庭作業(yè)沒按規(guī)定完成,不許上網(wǎng);幫父母買東西超過了時間,”功勞”減半……開始孩子也許會屢屢”犯規(guī)”,但是記住別客氣,拒絕他看電視或上網(wǎng)。提醒孩子當事情確定了之后一定要立即行動,在行動中不斷糾正和完善自己的行為,哪怕是芝麻粒大的小事。他把鬧鐘定在早上六點,可是當鬧鐘響起,他卻覺得睡意正濃,于是干脆心煩地把鬧鐘關掉,倒頭繼續(xù)睡。如果讓這種情況繼續(xù)下去,那么他將來就很容易養(yǎng)成懶惰拖拉的壞習慣。

假使你經(jīng)常引導他,讓他在潛意識里時刻告戒自己這樣不行啊,"立即行動"、"現(xiàn)在就去做",那么他就會就會迅速立即爬起來。讓孩子記?。毫⒓葱袆樱淖兺侠牧晳T,將改變他的一生。

二、讓自然后果教育孩子,把方法教給孩子。

我的女兒經(jīng)常磨蹭,做事拖拉。特別是每天早飯都要我們不停地催促,有一次我和她媽媽商量,決定要改變女兒吃飯拖拉的習慣,于是跟女兒講從某天開始早飯不再催她,自己安排到學校的時間。于是選擇一天自己早上第一節(jié)沒課的早晨,媽媽自己吃好早飯就上班去了,我吃完飯后就在看書,女兒自己慢慢吃,等她吃好后,上學就遲到了。上學遲到是最倒霉的事情,孩子很怕。然后讓她自己分析,上課為什么會遲到。她自己找到了遲到的原因,在于遲到拖拉。從那次以后我們再也不要擔心她早飯拖拉,她自己會看時間幾點前必須吃好。

教育孩子怎樣提高做事的效率,比如,晚上臨睡前就把第二天用的東西準備好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亂找耽誤時間;告訴孩子經(jīng)常用筆把該用的東西和需要做的事記下來,防止丟三落四昏頭昏腦影響效率。

三、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

如果孩子做作業(yè)經(jīng)常忙活到半夜,而他的同學早早就做完了,甚至還有時間看電視。這個時候不要總是怪孩子不好,拖拉、磨蹭。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是否有比較大的影響,孩子在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在做什么,是否干擾了孩子的學習。另外,即使在做家務時,也盡量防止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家里的環(huán)境安靜了,孩子學習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拖拉的現(xiàn)象就會減少。

雖然這樣做家長的活動受到限制,但是能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 有的孩子做事情拖拉或者磨蹭,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來因素的影響。比如孩子貪玩、受到不應有的干擾、因問題難以解決而犯愁猶豫,這都可能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的習慣。動氣不如動心,花心思幫助孩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就能改變孩子拖拉的習慣。

怎樣改善學習拖拉的孩子


第一招:停止催促,堅持表揚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喊,不斷的催促,結(jié)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來慢,家長就更生氣,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揚。如剛開始可以給孩子出幾道簡單的題,給1分或2分鐘,孩子會很快做好,家長要作大吃一驚狀呼道:“還不到一分鐘呢!”總之,很夸張的樣子。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對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揚?!艾F(xiàn)在穿衣服快多了!”“現(xiàn)在收拾書包快多了?!薄@樣的話。但千萬不要說成“現(xiàn)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寫作業(yè)也這樣快就好了”。只表揚,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或者是不要直接出來,可以通過鼓勵的方式:“現(xiàn)在寫作業(yè)也比以前快了,相信還會寫得更快?!蓖ㄟ^表揚,會激發(fā)孩子內(nèi)在快的動力。

第二招:節(jié)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內(nèi)部的作業(yè),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家長會布置什么讀英語,孩子剛讀完英語,家長又安排做奧數(shù)題。等等。總之家長給孩子安排得相當充分。孩子也看出問題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閑時間,家長就會安排任務。所以,孩子的對策是,化整為零,在寫作業(yè)的時候邊寫邊玩。這樣拖很長的時間,由于老師的布置的作業(yè)沒有完成,家長也不會另外安排任務。孩子在寫作業(yè)的過程中就玩了。

對策: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一個大概的時候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家長布置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么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游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以后,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yè),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第三招:從生活習慣訓練

要從生活習慣抓起啊,先給他規(guī)定時間,要求他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兒。有的孩子早上起床穿一雙襪子要十分鐘,孩子在床上把襪子理呀理,理得家長冒火。什么吃飯,穿衣,洗漱能拖時間,盡量地拖時間。

對策:通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在比賽之間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訓練。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jīng)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

也可以用記時完成某一件事情,規(guī)定時間完成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愿望。

第四招:規(guī)定時間沒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寫作業(yè)拖延時間到晚上十點,減少了睡眠時間,導致第二天上課沒有精神,降低了學習效率。周而復始,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這時,我覺得可以給孩子確定一個作業(yè)完成的最后時間。要保證孩子十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很多家長規(guī)定孩子九點鐘上床睡覺。所以到了晚上九點,孩子的作業(yè)還沒有完成,就不再寫了,要求孩子必須睡覺。作業(yè)沒有完成,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以后,孩子就會抓緊時間完成了。這個是狠招,家長要具體分析孩子作業(yè)的量,有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超標了,就不能用這個辦法。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這一招。這個需要家長們自己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定。

總之,對孩子磨蹭,家長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總結(jié)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孩子的速度。

怎樣改掉孩子拖拉習慣


有位謝女士在后臺留言:兒子念小學四年級,平時允許他先玩兒再寫作業(yè)。但早上起床光穿衣服就要花掉十幾分鐘,總是磨磨蹭蹭,也不止一兩遍教他更節(jié)約時間的穿衣順序了,但他還是老樣子。

每對父母都深知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平日里也有一再提醒孩子要珍惜時間,但孩子還是磨蹭懶散;雖也有以身作則帶動孩子學會自我管理,但收效甚微。最終的良苦用心,倒讓孩子心生抵觸了,這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時間觀念是模糊的

試著回想下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計劃?這些安排是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別花了多少時間?對自己的時間安排能精確到什么程度?

我們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時間,怎么去教孩子呢?說得最多的“抓緊時間”,卻成了最正確的廢話。

“時間觀念”可分為自然時間、人文時間和心理時間。人文時間的核心是歷史時間,約定俗成存在的宇宙時間,而自然時間的核心是鐘表時間,是客觀的;心理時間的核心則是體驗時間,是主觀的。

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并非總是重合,如果讓孩子看喜歡的動畫片,兩小時都不嫌多;如果讓他做不喜歡的作業(yè),半小時都度日如年??梢娦睦頃r間,喜歡跟著感覺走,在喜歡、高興、愉悅的時刻,它過得飛快;在排斥、沮喪和煩惱的時刻,卻漫長得要死。

如此看來,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就得讓孩子找到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的重合點。

改變心理時間

培養(yǎng)興趣

當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內(nèi)心的阻力是最小的,這時心理時間自然過的很快。孩子們?nèi)绻麑σ患掠信d趣,他就很容易沉浸其中,根本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類人:學習像玩兒一樣,輕輕松松,卻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除了天賦、智商,興趣也是很大的因素。

當被迫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心理時間便被人為拉長,做事的過程會備感煎熬,效率自然也跟著降下來。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改變心理時間最核心的方法,便是培養(yǎng)興趣。

欲速則不達

此外,家長們也要時刻銘記“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懂得時間管理,真不能全怪孩子,有時候往往是你的急躁,弄巧成拙。

如果你真的覺得孩子做事很慢,建議你試著完整記錄孩子一天做各項事務所用的時間,檢驗下自己,是否不自覺地用成年人的速度去衡量孩子了呢?

事實上,有很大一部分“沒時間觀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當?shù)臅r間觀念“制造”出來的。還有,孩子面對不喜歡的事總是會極力轉(zhuǎn)移注意力,家長便認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接著說教、責罵、催促;導致越催越慢、越慢越催,孩子與大人則會陷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huán)。

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管理的樂趣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不同的年齡段也會有不同的側(cè)重點:

3歲~6歲

是培養(yǎng)時間管理能力的黃金時期。要重點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和獨立性,如按時吃飯、作息、去幼兒園等,學會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父母盡管有監(jiān)督和檢查責任,但不能過多干涉,該放手時就放手;及時贊美表揚,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7歲~12歲

步入小學后,主要任務是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可以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常規(guī)訓練,協(xié)助孩子將時間分為學習時間和閑暇時間。

首先列出學習時間要完成的任務和要達成的目標,然后把學習任務進行時間分配,制定計劃表,還得雙方簽字認可。這一辦法能逐漸讓孩子養(yǎng)成在學習時間內(nèi)集中精力完成學習任務,而又有閑暇時間做喜歡的事情,發(fā)展興趣愛好。如果孩子想要看電視和上網(wǎng)也不用急于反對,只是約定控制好時間便可。父母教給孩子方法時,自己也得有意識地參與其中加以引導,直到孩子學會自覺進行自我管理再徹底放手。

【時間表僅供參考】

【備注】

1.與孩子共同制定、執(zhí)行;告訴孩子輕重緩急原則,有分歧溝通解決;

2.注意不同時期勞逸結(jié)合分配,杜絕“一表到底”生搬硬套;

3.對自律性較差的孩子,設立合理的獎懲機制。

11歲~16歲

孩子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重要轉(zhuǎn)折期,從父母管理為主開始轉(zhuǎn)向以孩子自我管理或者協(xié)助共同完成為主。這個階段既要尊重孩子的獨立自主,給他們必要的時間和空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又要隨時了解孩子的需求,在需要時,協(xié)助他們完成時間管理。這個過程對父母的管理掌控度要求也比較高。

總之,我們得根據(jù)孩子每個時期對外界的認知來分配給他們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有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時間觀念,讓他們在做這些時體驗到時間管理的效率性和樂趣,從而不斷調(diào)整心理時間狀態(tài)。

對自然時間保持覺察

一個人的精力很有限,也很難對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漲的熱情。當孩子做一件事的熱度有些下降時,要提醒TA對自然時間保持覺察,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

建議家長可以幫孩子記錄下一天中做每件事情的起始時間,比如:早起洗漱、中午午餐、整理玩具等生活小事所用時間。若很難實時記錄,也可預估一下再進行核對,連續(xù)記錄一個星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比如,我們會高估了孩子的速度,或者低估了孩子作業(yè)的難度,或者因為TA邊寫邊玩耽誤了很多時間。

有了這個記錄,家長對孩子一天的時間安排一目了然,便可分析總體的時間利用情況,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將浪費的時間逐漸調(diào)整利用起來。

比如:讓孩子提早開始寫作業(yè),為難題多留出更多時間,至于提前多長時間,數(shù)據(jù)記錄會給我們提供參考;監(jiān)測孩子通常做一頁練習需多少時間,最快又是多長時間,從而慢慢把握自己的速度。

最后讓孩子學會每天記錄自己做事的起始時間和工作內(nèi)容,自己分析,但不要把記錄當作監(jiān)工的手段,如果用成人標準要求孩子總是能找出不足,那樣孩子肯定會苦不堪言;允許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相信TA會找到心理時間和自然時間的重合點。

在疲憊之前休息

古人云:“一張一弛,文武有道”,勞逸結(jié)合,讓生活有節(jié)奏地進行。

建議一般情況下,讓孩子學習30分鐘休息10分鐘,減少疲憊感。有節(jié)奏的休息會讓孩子感到有盼頭,比如到27分鐘的時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還有3分鐘可以休息,便會自我激勵,堅持到底。而讓孩子一小時內(nèi)都沒機會休息,TA會主動拖延,在做事的過程中用走神、偷懶的方式悄悄給自己“放假”。時間越長,給人的心理壓力越大,心理時間也就這樣被人為的拉長,隨之出現(xiàn)自言自語、抓耳撓腮、心不在焉等低落情緒。

這里也會有讓一些家長焦慮的情況:就是孩子在30分鐘的作業(yè)時間內(nèi)也繼續(xù)偷懶,對10分鐘的休息卻堅決不放過。這時你不用多說什么,更不用批評,簡單提醒便可;一旦孩子做得好,就及時給予肯定,相信堅持一段時間后,30分鐘內(nèi)的效率會有所提高的。

另外,還有些孩子喜歡在寫作業(yè)過程中問還有幾分鐘可以休息,多數(shù)家長都會將其理解為心浮氣躁、光想著玩。其實,浮躁只是其中一種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證自己完成某項作業(yè)所用的時間。如果孩子問得不是特別頻繁(比如2分鐘問一次),那就告訴孩子。不管孩子問時間的目的是什么,都將收獲一個結(jié)果:孩子對自然時間的感覺越來越準,橫豎都是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學習時間管理,是一個漫長且需要不斷調(diào)整的過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作為父母能做到言傳身教,進行正確引導便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怎樣改變孩子的拖拉習慣


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都喜歡磨磨蹭蹭的,這種壞習慣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家長還是要注意觀察,仔細分析,對癥下藥。

首先要找出養(yǎng)成這種習慣的原因,

1.孩子天生性子慢,干什么都不著急,即使天塌下來也是如此;

2.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總以為來日方長,不知道珍惜時間;

3.孩子對有些事情沒有興趣,之所以要做,就是為了應付父母或是老師;

4.孩子依賴性很強,沒有大人的監(jiān)督,掌握不了做事的節(jié)奏。

磨磨蹭蹭雖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長期得不到糾正,對于孩子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而言,不利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因此,我們每一位父母,都應該盡快幫助孩子改變這種壞習慣。

對癥下藥,就是要摸清孩子磨磨蹭蹭的真實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

1千萬別總是罵他慢。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罵多了,習慣了,他就會把慢當作他生活的一種狀態(tài)。你邊罵,他心里邊想,我本來就是這么慢的啊。你越罵,他只會越來越慢。

2用行動來干預他的“慢”生活。不罵他慢,不代表放任他慢,我們要從行動上來懲罰他。

3表揚點滴進步。用心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當他取得進步時,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表揚.

你的孩子是真的磨蹭嗎?在要求孩子快之前,家長也應該反思一下,這件事情你是否已經(jīng)很耐心地教過他了,他是否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能力來快速完成。

相關推薦

  • 怎么改掉孩子拖拉的習慣 父母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是:“我就不明白孩子為啥做什么事情都那么拖沓!”或“我的孩子實在是太任性了?!逼鋵崥w其根本就是父母對于孩子進行快節(jié)奏的教育,渴望孩子早日成才導致的。 現(xiàn)代的社會是快節(jié)奏的社會,我...
    2021-05-10 閱讀全文
  • 如何改善孩子拖拉的習慣 案例 家長提問:孩子都小學五年級了,做事還是特別磨蹭,起床慢慢悠悠,寫作業(yè)拖沓,要是帶著他出門更是要費半天工夫,孩子越磨蹭,我就越著急,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這個磨蹭的毛病呢? 專家觀點 北京教育科學研...
    2021-05-07 閱讀全文
  • 孩子很拖拉,怎么改善 其實,拖拉只是一個習慣,并不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征,也不是性格缺陷。家長在著手幫孩子改掉這個毛病時,必須讓孩子知道這一點:拖拉只是一種不良習慣,而且是可以改變的。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qū)<彝ㄟ^對做事拖拉的孩子...
    2021-05-14 閱讀全文
  • 怎么改善孩子拖拉毛病 如果孩子不會管理時間,他對時間也就沒有概念,寫作業(yè)、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給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時間的自由。讓孩子為自己每天的學習和生活訂個計劃,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白紙黑字,...
    2021-05-07 閱讀全文
  • 怎樣改掉孩子拖拉的習慣 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與孩子的性格有關,有的和孩子的生活習慣有關,家長不能一概而論,如何改變孩子做事拖拉的習慣,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習慣。 一、定規(guī)矩勤督促才有效果,可...
    2021-05-22 閱讀全文

父母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是:“我就不明白孩子為啥做什么事情都那么拖沓!”或“我的孩子實在是太任性了?!逼鋵崥w其根本就是父母對于孩子進行快節(jié)奏的教育,渴望孩子早日成才導致的。 現(xiàn)代的社會是快節(jié)奏的社會,我...

2021-05-10 閱讀全文

案例 家長提問:孩子都小學五年級了,做事還是特別磨蹭,起床慢慢悠悠,寫作業(yè)拖沓,要是帶著他出門更是要費半天工夫,孩子越磨蹭,我就越著急,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這個磨蹭的毛病呢? 專家觀點 北京教育科學研...

2021-05-07 閱讀全文

其實,拖拉只是一個習慣,并不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征,也不是性格缺陷。家長在著手幫孩子改掉這個毛病時,必須讓孩子知道這一點:拖拉只是一種不良習慣,而且是可以改變的。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qū)<彝ㄟ^對做事拖拉的孩子...

2021-05-14 閱讀全文

如果孩子不會管理時間,他對時間也就沒有概念,寫作業(yè)、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給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時間的自由。讓孩子為自己每天的學習和生活訂個計劃,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白紙黑字,...

2021-05-07 閱讀全文

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與孩子的性格有關,有的和孩子的生活習慣有關,家長不能一概而論,如何改變孩子做事拖拉的習慣,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習慣。 一、定規(guī)矩勤督促才有效果,可...

2021-05-2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