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如何跟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發(fā)布時間:2021-05-20 幼兒感恩的心活動方案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進行幼兒園說課稿

孩子現(xiàn)在還沒有接觸社會,所以孩子的內心是非常單純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是一個充滿五光十色,又非常善良心軟的世界。

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爸爸媽媽現(xiàn)在很多都忙于工作和應酬,跟孩子相處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就算下班回家,也只是看看孩子,并沒有太過于深層次的交流。所以,慢慢地,爸爸媽媽就變得難以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那么,如何才能夠讓你和孩子有一個心與心的交流,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1.陪伴永遠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如果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自己和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少,就算是下了班在家呆著的時候也僅僅是打個招呼,只有等到想要零花錢的時候才來找自己的話,那么就說明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感情投資太少,所以導致了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變得越來越淡,爸爸媽媽就變得更難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關于這一點,爸爸媽媽一定要趕快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多找點時間來陪伴孩子,跟孩子多交流交流,陪孩子一起玩,跟孩子一起去公園。如果你可以和孩子成為好朋友,那么就一定能夠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中。

爸爸媽媽要知道,陪伴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這也是你給孩子的最好的愛。

2.站在孩子的高度和孩子溝通

不管在什么時候,如果爸爸媽媽和孩子說話總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那么孩子永遠只能仰視你,沒有辦法和你好好溝通,所以你也無法了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因此,爸爸媽媽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和孩子在同一高度上,只有這樣,才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成長的奧秘和問題,與孩子成為朋友,甚至是死黨,讓孩子健康成長,給孩子一個難忘的童年。

尊重孩子,給與孩子在家庭當中的平等地位,平時家中做什么決定的時候,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以上都是融入孩子內心世界的好辦法。

3.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成長

其實大部分的時候,爸爸媽媽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都是站在監(jiān)護人的角度,秉著為孩子負責的心理和方式跟孩子交流。這樣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不了解自己的內心想法,嚴重的時候會產生逆反心理,故意疏遠和你的關系。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越嚴格,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就越僵硬。事實上,雖然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但也是孩子的依賴者,孩子渴望的是爸爸媽媽的愛和關心,就算是孩子犯了錯,爸爸媽媽也要好好跟孩子說明白,好好教育孩子。

親子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如同朋友一般與孩子溝通,和孩子共同成長。

4.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空間

如今,孩子的自由往往會被限制,不能自由自在地玩耍,每天都被學習和強制性興趣愛好所包圍。放了學,作業(yè)一大堆,好不容易到了周末,還有各種實習班和興趣班,有的孩子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本來就心情不好,回到家,爸爸媽媽還要問這問那,不做完作業(yè)就不讓玩。如果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空間,在保證學業(yè)的前提下能夠讓孩子有玩的時間,那樣你肯定能夠和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

爸爸媽媽可以好好看看上面的文字,有利于幫助你們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只要你表達出你對他的愛,他就會接受你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觀念:如何與孩子交流


育兒觀念:如何與孩子交流

孩子們已經進入中班下學期了,也變得越來越懂事了。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也不再僅僅局限于“今天有沒有吃飯?”“有沒有喝水”等問題。他們開始關心起孩子在園的學習情況。

今天離園的時候,金宇鑫的奶奶問我:“老師,今天有沒有作業(yè)?”邊上的張語涵奶奶也湊上來問:“老師,今天孩子學什么知識了?需要輔導嗎?”祺祺媽媽也趕緊過來說:“每天回家我都問他學了什么,可他什么也說不出來?!泵鎸议L的問題,我知道這是一種好現(xiàn)象,說明隨著幼兒的成長,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知識的積累和智力的開發(fā)。而且家長們也會更好的配合老師的工作,有利于家園共同進行一致的教育。

家長們的心理是值得認可的,但同時也反映一個問題。幼兒時期的教育不同于小學,許多家長不知道如何與幼兒進行交流,所以也不能真正體會到孩子到底學了什么。與孩子交流溝通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長問孩子學了什么、太籠統(tǒng),孩子不會總結今天我學什么了。因為孩子每天都會接觸很多新的知識和新鮮事物,他很難講清學了什么。

許多父母覺得,跟孩子說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管自己采取怎樣的表達方式,孩子總是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其實當家長對孩子老是提相同的問題或是提一些孩子不感興趣的問題時,是不能引起孩子交談興趣的,家長與孩子的談話自然就難以進行下去了。那么,家長如何使孩子愿意與自己談心呢?建議試試以下方法。

1、從興趣入手。家長從幼兒園接回孩子,不要急著問孩子“在幼兒園做了什么”或“學了什么”,可以與孩子談談幼兒園里有趣的事情,可以對孩子說:“告訴我,在幼兒園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最不高興的事是什么?”還可以先與孩子玩一會兒或共同參與某項活動,在活動中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等你與孩子交流的最好時機自然來到,孩子有了談話的興趣,他就會興奮地說出一串串他高興的事情來。

2、玩交談游戲。游戲始終是孩子的最愛。家長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互動式的談話游戲。比如,可以和孩子玩“你問我答”的游戲,與孩子一問一答或者與孩子交換角色,讓孩子充當老師,家長來做學生,由孩子模仿老師提出問題,家長回答問題。這種交互提問的方式和角色互換的方法既能夠避免孩子的緊張被動,又能夠促使孩子主動思考,是家長與孩子相互了解對方的好辦法。

3、注意交流方法。除了與孩子談他感興趣的事情,還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情況,有意識地促進孩子的語言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但從成人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探聽式的自上而下的詢問,是很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因此與孩子談話尤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輔導孩子折紙、小制作、繪畫時,不要簡單地教會孩子怎樣做,或者直接指責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說說可以怎樣制作,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然后巧妙地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或你想要了解的情況。

4、做忠實聽眾。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程度取決于成人傾聽孩子談話的態(tài)度。家長與孩子談話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對孩子的喜怒哀樂要表示理解,不要將成人的感受強加于孩子,也不要經常用提問和評價打斷孩子的談話,如果時間不足,可以和孩子約一個時間,下次再談。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集體以及孩子的情緒、心理狀態(tài)和內心的期待等等,這些是成人通過迫切詢問得不到結果,而對孩子成長又十分重要的東西。

與孩子交流也是一門學問,我們老師和家長們都要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

架起心靈的彩虹—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一)


溝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施加科學的教育,從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合格的父母,不僅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也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把家長的期望、愛和教育充分地傳遞給孩子,并為孩子提供最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和最有效的教育。

一、建立良好親子溝通必須遵循的原則

要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家長必須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觀察、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家長要與孩子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就必須細致地觀察孩子,了解他們的行為目的、情感愿望。

2、尊重、理解孩子

當孩子向你敞開心扉,向你傾訴他傷心、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時,一定要記得向他表達你對他的同情和理解。因為在這樣的時刻,沒有什么比你的聆聽和理解更讓他覺得安慰了。即使你對他的某些做法和想法持否定的態(tài)度,也不要馬上否定、教訓孩子。你要謹記,你現(xiàn)在的態(tài)度決定著他下一次是否還向你表露他的心聲。

3、父母要向孩子敞開心扉

中國的父母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但反過來卻要求孩子向自己袒露一切。這種不平等的關系往往成為親子溝通的一道屏障。事實上,父母向孩子敞開心扉,表現(xiàn)了對孩子的尊重和信賴。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在孩子面前,以一種輕松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僅讓孩子覺得你更親近,從而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而且能把一種坦然、放松的處世態(tài)度傳達給孩子。當孩子問:"爸爸,你為什么不高興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煩"的時候,你就應該認真地考慮一下,是否應該與孩子談一談,談多少,怎么談。如果你搪塞地說:"沒什么,很好。"或"不關你的事,去玩你的吧!"你就很隨便地將孩子對父母的關心推開。孩子所得到的信息是:父母如何不關我的事。正是父母不讓孩子有愛心和責任心,日后我們也就沒有理由抱怨孩子不關心父母。

4、養(yǎng)成與孩子交流的習慣

如果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家長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與孩子間的一種和諧的交流關系,那么親子交流的大門就會敞開。而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由于種種原因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習慣和交流渠道,那么今后這扇大門就有可能永遠關閉。

二、與不同年齡段孩子溝通的要領

0~1歲:態(tài)度傳達著更多信息

1、注意對孩子的態(tài)度

1歲以前的嬰兒表面上看似不會溝通,可是不能低估他的潛在學習能力。而且他雖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別人說話的內容,卻能夠了解別人說話的態(tài)度和聲調是否親切、友善,此時父母與孩子溝通,可以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發(fā)生的事情,來幫助孩子學習。以下是幾個例子:

▲抱著孩子去散步時,用愉悅的聲調將自己的心情和沿路的好風景告訴他:"爸媽很高興帶你出來走走,今天的天氣真好!公園里的樹好高,還有許多美麗的花。你看!那邊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在玩滑梯。他們玩得好開心??!"

▲在家里一面做家務,一面照顧著搖籃里的孩子,用溫柔的態(tài)度說明自己正在做家務:"媽媽現(xiàn)在正在疊剛洗好的衣服。瞧!這件粉紅色的就是你的衣服,漂不漂亮?"

▲為孩子洗澡時,用興奮的語氣跟他說話:"哇!這盆里有好多水,讓爸爸幫你脫掉衣服,來洗個舒舒服服的澡,很好玩呢!"

2、多用非語言溝通

與語言的溝通相比,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非語言的溝通,如注視、擁抱、親吻、撫摩等表情和動作。

舉例來說,當孩子很乖巧地玩著玩具或聽著音樂時,可以不打擾他。當他把目光轉向你,你可以注視他,告訴他:"你好乖啊!"或"音樂好聽吧!"又如,當孩子發(fā)出"媽媽"的單音,或在地板上努力爬向你時,輕輕拍手鼓掌說:"你好棒哦!"

而當孩子做出不當?shù)男袨闀r,父母也可以用溫和的否定態(tài)度和語氣來教育孩子。例如,孩子在地板上爬向電源插座或風扇,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危險。父母可用平靜的態(tài)度和語氣,搖搖手告訴他:"不可以!"又如,孩子不知輕重地打父母和別人,也可用同樣的方式告知。如此,孩子會了解和學習到什么行為是不允許的,進而減少不當?shù)男袨?。但要留意的是,切勿用嘻笑的態(tài)度制止孩子不當?shù)男袨?,因為這容易讓孩子誤解,以為你在跟他玩游戲,反而強化了他的不當行為。[!--empirenews.page--]

1~3歲:功效神奇的反映式傾聽

有時,兩三歲的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已經較為復雜,父母不容易了解。此時,傾聽,而且是反映式的傾聽,就更為重要了。所謂"反映式的傾聽",就是指父母像一面鏡子那樣,把孩子說的話或表達的感覺接受過來,然后再反映回去。例如,孩子指著腳說:"我這里痛!"父母可以這樣重復他的話:"你是說你的腳痛?"或者用自己理解的意思反映說:"你的意思是走路走得腳很累,有點痛,對不對?"如此一來,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他已被了解。另一方面也幫助他學習更清楚地表達。

反映式傾聽表達出一種尊重孩子感覺的態(tài)度,表示愿意真誠地了解孩子的意思。

在下面這些情況下,經常要用到反映式傾聽。

1、孩子情緒不佳

有時,孩子會因不順心或不如意而表現(xiàn)出強烈的情緒。例如:在公園里玩了兩個多小時,當父母提出回家時,孩子哭鬧著說:"我不要回家!我不要回家!"此時切勿受他的情緒影響而發(fā)怒,可用反映式傾聽說:"我知道你玩得很高興,所以聽到要回家很失望。"除此之外,亦可再加上一些說明:"可是我們現(xiàn)在必須回家,因為媽媽要回家做飯,改天我們再來這里玩。晚餐我做你最愛吃的菜。你喜歡吃什么?"以有趣的聲調轉移其注意力,對改變幼兒哭鬧行為常是很有效的方法。

2、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有時,孩子可能沒有明顯的情緒表現(xiàn),但父母卻能感覺到他內心的心情,此時也可以用反映式傾聽。例如,孩子一會兒吵著要看電視,一會兒又把電視關了,而且走來走去,好像很難定下心來。此時可以這樣反映式傾聽:"看起來你好像覺得很無聊,不知道干什么好,對不對?"經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澄清了自己的內在感受,也許就會想出一件讓自己定下心做的事。如果他一時拿不定主意,也可以進一步建議他:"找張紙來畫畫如何?"

3、孩子用哭鬧爭取權益

當父母要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更可以使用反映式傾聽。除了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外,也顯示自己堅定的態(tài)度。例如:"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生氣,因為我不給你買這個玩具。我的理由是家里已經有類似的玩具了(或太貴、不安全等)。"此時,孩子正以哭鬧迫使你給他買。越保持心平氣和越能幫助孩子了解無理取鬧是行不通的。別上了孩子的當。也許,過去的經驗讓他學到,在公眾場合哭鬧,父母通常會投降讓步。如果你想以后減少這種煩惱,并且?guī)椭⒆訉W習一些限度或規(guī)矩,就不要顧忌面子問題。除了用上述的反映式傾聽語句外,還可以再加上這句話:"我現(xiàn)在要到別的地方去了,你想不想跟我走?" 如果孩子依然哭鬧且賴著不走,可以拉著孩子的手離開商場直接回家。此時越保持冷靜越有力量,妥協(xié)讓步或激怒生氣都會后患無窮。

4、孩子口出惡言

有時,孩子會口出惡言,輕者如"你好討厭"、"我恨你",重者如"你是最可惡的爸爸"、"你是混蛋"。不管孩子是從哪里學來的,父母都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別人,讓孩子知道對父母或別人說這種侮辱的話是不對的。此時用反映式傾聽可這樣說:"我看得出你對我很生氣。你可以說'媽媽,我很生氣'或'我很不喜歡你',但是不能說這種傷人的話。以后再說類似的話,我就不會理你(或者不會答應你任何要求)。"如果事情發(fā)生在家里,父母可以到其他房間去,或者要求孩子離開:"你現(xiàn)在離開客廳到房間里去,想一想你說的話。10分鐘后你想回到客廳時再回來。"父母心平氣和的堅定態(tài)度和語氣,才能幫助孩子改過向善。

如何與孩子進行“談情說愛”


如何與孩子們說愛情,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qū),也不知道要如何開口。要知道,正確的教育方法很重要,下面,一起來看看,家長們要如何有技巧的和孩子們“談情說愛”吧。

1、正視而非回避

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愛情的問題感興趣非常正常,再加上如今的電視、網絡等媒體中形形色色愛情觀的傳播,很容易讓孩子們形成不良的愛情觀。如果身為家長的你依舊“談愛色變”,一味回避,只會讓孩子們的愛情陷入誤區(qū)。因此,面對孩子們的種種困惑,家長們應該坦然視之。

2、尊重而非譏諷

當孩子向你坦白,自己有暗戀的對象,身為家長的你是如何處理呢?如若遇到這種狀況,家長們要盡量表現(xiàn)得不動聲色,千萬不能譏諷,這會讓孩子很受傷,覺得受了羞辱。因為在孩子的認知和感受里,他所經歷的感情都真實而有價值的,如果他視為珍寶的情感卻被父母貶得一文不值,那么,對他來說,就等同于自己也被貶抑了。更不能在親戚朋友面前嘲諷他,青少年最愛面子,也最恨父母讓他在大庭廣眾之前丟臉,你如果讓他丟了臉,他會想辦法也讓你丟臉的,比如,故意和你對著干或破罐破摔,他以他失敗的成長作代價來反擊你。

3、不嚴禁但有原則

面對孩子們的早戀跡象,一味的禁止只會適得其反。其實,孩子們之間的感情有時候是很單純的,家長們不必過于緊張。但是,有一些原則是必須向孩子們表明態(tài)度與禁止的,也要讓孩子們懂的這些事情的嚴重性與父母的擔憂,讓他們懂的保護自己。

4、化被動為主動

面對現(xiàn)實中復雜的愛情,孩子們對社會的認識有限,他們容易走極端,為了讓孩子能夠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愛情現(xiàn)實,家長們要化被動為主動,把握溝通時機,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現(xiàn)實愛情的悲歡離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淺談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淺談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何讓別人更好的了解自己,也讓自己更好的了解別人,這就需要我們彼此進行更好的溝通。

從事幼教工作多年,也經常會碰到那些閉口不語,安靜內向的孩子,你以為他(她)們從來天生就這樣,其實不然,有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沉默不語,回家后卻滔滔不絕,有時聽完家長的反映,會讓我們瞠目結舌,為之一震,孩子們的語言是豐富的我們何不與他們多聊聊呢?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么?要做什么……

孩子們都有一顆童真的心他們渴望有更多的朋友。

當今社會的孩子都為獨生子女,平時接觸的大多是家人,他們需要有一個樂園、一個屬于他們這個年齡的天地、而幼兒園是孩子們向往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小朋友,還有老師,在這里可以開心的玩游戲、學習、可是,才剛上幼兒園一個星期的豆豆可不這么想了,豆豆是個才兩歲半的女孩兒,入園到了我們班,開始來時,豆豆不哭不鬧,感到一切都很新鮮、好奇,但時間一久,豆豆沒有新鮮感還老說“要回去,要回去”。還時不時念叨著要奶奶,要奶奶。根據觀察我發(fā)現(xiàn)豆豆不愛說話,喜歡獨自一個人玩耍,而且豆豆還經不起“挫折”,要是有誰有意無意的碰到她,她就會哇哇大哭……癥結找到了,我并開始引導豆豆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將她介紹給平時比較活躍的小朋友,讓他們和她玩,聊天,在空閑的時候我會到豆豆身邊和她說話聊天,慢慢的豆豆的話多起來了,原本在家不愛說話的她竟會主動的和我們打招呼了,我成為了豆豆的好朋友,早上來時,豆豆會離開奶奶,笑瞇瞇的向我跑來,白天在幼兒園也很開心,但令人擔憂的是豆豆的體質不好,來幼兒園不久就已經請了兩次假,都是應為發(fā)燒……

這一次媽媽又打電話來說豆豆發(fā)燒了,而且告訴我這一段時間不想送豆豆上幼兒園了,我急切的問她為什么?媽媽說“豆豆老是發(fā)燒,剛好了,沒幾天又發(fā)燒,她怕沒送幾天又發(fā)燒了呢”我非常理解豆豆媽媽的心情,于是我在電話里仔細的耐心的與豆豆媽媽講解,孩子送幼兒園有段適應過程,起初是會有些不適,但慢慢習慣就好了,她說我知道,但她老這樣我害怕了,我建議她帶藥過來,發(fā)現(xiàn)稍有不適,我們就即時喂藥,但令人頭痛的是豆豆不愛喝藥,每次病了就是打針,一打就是幾天,我建議媽媽將藥溶入豆豆的水中,因為豆豆愛喝水,一天要喝好幾次……

第二天豆豆來了,奶奶照我說的將藥溶入了水中,并告訴我們本來今天是想讓豆豆在家休息的,但豆豆自己吵著要來,聽完奶奶的話,我心里如釋重負。

豆豆現(xiàn)在每天都要來幼兒園了,因為她在這里找到了朋友和快樂!

家園聯(lián)系也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

很多老師一到周末要發(fā)放聯(lián)系冊時就感到頭疼,一周一次的評語讓人感到乏味,總覺得沒東西可寫,不寫吧又不行,上面要檢查,弄不好還要扣工資,扣獎金,在一次無意中翻看《幼教園地》中,我閱讀了如何寫聯(lián)系冊的兩篇文章,前面也出現(xiàn)如何寫聯(lián)系冊的煩惱,但最終還是克服困難,將聯(lián)系冊寫的生動,并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聯(lián)系冊其實是一種如何與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寫聯(lián)系冊是力求真實,真誠,既不能過于平淡也不能夸大其詞,太平淡,太形式化,家長根本就懶得看,夸大其詞家長反而會覺得你很假。要注意語言的組織運用,并注意語氣的委婉,家長拿到聯(lián)系冊后閱讀,能很好的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并同時贊美孩子,孩子也知道老師在評價自己,表揚自己,家長再將孩子在家的情況反饋給老師,針對家長所寫再和孩子交談,許多事情家長即時反映和解決。

走近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

認真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相信會有更大的收獲。

如何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交談?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頗為煩惱的問題。

說實話,孩子對家長的態(tài)度,其實是家長培養(yǎng)出來的。往往因為家長之前用了不當?shù)臏贤ǚ绞?,讓孩子關閉了跟父母溝通的渠道,所以父母親應先從自己身上做些調整,讓這個親子溝通渠道的大門再度敞開。

以下提供些建議給家長們做參考。

一、要為溝通做熱身。

有一對母子在我面前示范了他們平常的溝通狀態(tài)。

18歲的兒子放學剛進家門,媽媽立馬就問:“為什么昨天沒告訴我你去網吧了?”

結果孩子拎著書包,掉頭就走。

媽媽的確很有誠意跟孩子溝通,然而這個方法卻很難見效。見面就質問孩子,他的自我防御機制就會立即啟動,接下來無論父母再說什么,聽到孩子耳中,就全成了惡意的批評。

因此,家長們和孩子說話,其原理如同和陌生人見面認識一樣,先要寒暄,得有談話預熱的動作,要等到彼此建立了值得信賴的談話氛圍之后,再開始主題溝通。

一起來看看,溝通熱身的步驟有哪幾步:

*用愉快的語調和孩子打招呼;

*察言觀色,確定孩子有心情及時間說話;

*問孩子現(xiàn)在是否能和他聊聊,征求他的同意;

*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爸媽一開口,通常說的都是:“在學校有沒有聽老師的話???”,“學習得好不好?。俊?,“能不能減少上網打游戲的時間???”說來說去,這些話題有共同特性——都是爸媽感興趣的事。

孩子懶得開口回應的原因是,他根本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既然不感興趣,那他干嘛要接話呢?

我曾經碰到過一個媽媽,在多次和孩子面對面溝通無效之后,從開始的多加責罵,轉變?yōu)楹髞淼淖栽棺园?,感覺十分挫敗。終于,她想通了,決定改變戰(zhàn)略。她開始積極接近孩子的內心,學習上網,并收集了很多孩子喜歡的明星之最新活動消息,然后用msn發(fā)給孩子。不難想象孩子收到的時候有多驚訝!而這個友善的舉動,也讓孩子理解,父母親真的很關心他。

所以,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和內容去跟孩子交流,就能為親密的親子溝通做好成功的暖身。

二、真誠地傾聽孩子心聲。

對青春期內心動蕩不安的孩子來說,父母親不帶價值判斷的傾聽,是讓他們建立溝通意愿及信任的重要基礎。

例如,如果孩子告訴你,“我不想上學了”。你會如何回應?

“你怎么可以這么懶!”,“你怎么可以不負責任!”,這些都是帶價值判斷的反應。孩子受到批評,對與父母溝通的意愿就大打折扣。

不帶評價的傾聽做法,則會營造安全的談話氛圍,讓孩子愿意敞開心胸。

“你的意思是說,你最近對上學不太感興趣了,是嗎?”

然后再問他:“為什么呢?你能告訴我原因嗎?”

讓孩子繼續(xù)把他心里面的話告訴你。

如果父母能這么說,孩子就會知道,如果他有心理困擾,爸媽在任何時候都會抱著支持的態(tài)度聽他說話。當孩子知道父母是抱持著這樣的態(tài)度,他肯定會迫不及待地分享心事了。

三、謝謝孩子愿意分享。

跟父母親分享,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不見得是個自在的習慣,如果他善意地回應了父母的溝通邀約,老爸老媽應該謝謝他的努力。不妨這么說:

“寶貝,謝謝你告訴我今天學校發(fā)生的事情?!?/p>

對孩子的溝通努力表達謝意,一方面表達出了對他的尊重(他當然有權決定心事要和誰說),同時也會鼓勵他下次再度與父母交流。

學會了以上的方式來跟孩子互動,就能比較有效地打破親子溝通的僵局,讓孩子能夠輕松地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

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里


1歲左右:"我是和媽媽連在一起的嗎?"

3~4個月的嬰兒會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他不曉得自己和媽媽的區(qū)別,也不曉得自己和其它人的區(qū)別。不過,總有一天,寶寶會發(fā)現(xiàn),也許媽媽和自己是不一樣的。寶寶會注意到,媽媽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在自己身邊的。尿濕了、餓了,想要媽媽的時候但媽媽沒有過來,原來自己和媽媽不完全是一樣的啊!有時候,健康的寶寶既沒有尿褲子,也不餓肚子,但他就是哭。其實,這是他在試探媽媽。有趣的是,l歲左右的寶寶通常會非常喜歡碰觸外界的一切東西,因為他很想感受觸摸自己和觸摸別的神馬東西有神馬區(qū)別。

1~2歲:"鏡子里的寶寶就是我!"

這時,雖然寶寶曉得有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或物存在著,但他還是不能確定自己究竟是誰。媽媽不妨讓他在鏡子前自己玩。1歲多一點的寶寶看到鏡子里的自己,通常只能懂得鏡中的自己不是"真的";快2歲的寶寶則大多能曉得鏡子照出了自己的模樣。l歲剛出頭的寶寶對別人呼喚他的名字能作出反應;到了1歲半的時候,他已經能理解自己有名字這回事,同時,他曉得名字是屬于他的東西。這個時期的孩子最粘人。他們期待媽媽總在自己的身邊,有神馬要求的話,媽媽很快就能回應他,不過,假如媽媽不回應的話,他也會漸漸習慣的。

2~3歲:愛發(fā)脾氣的小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會說"不",這是他自我意識的萌芽。因為他相信自己神馬都可以做,因此他神馬都想親自嘗試。可是,實際上許多事他不能做,當事實和自己的想法出現(xiàn)差距時,小孩子的內心當然會有矛盾,因此,這個時候他發(fā)點小脾氣也是可以諒解的。俗語說:3歲惹人嫌。說的就是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會堅持自己的主張,開始反抗媽媽,2歲半以后,不管做神馬,他總是要搶著自己來。假如一件事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卻不能完成,他也許會大哭大鬧。其實,這也是他分散心理壓力的表現(xiàn),媽媽不用擔心。您要學會贊美他的成功,哪怕只是一點點的進步。另外,2歲前后,因為父母無意中的行為影響,孩子開始朦朦朧朧意識到性別的差異。

3~4歲:開始懂事的孩子

到了3歲多,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他也漸漸不再"惹人嫌"了。他的耐心會慢慢增加,他還可能考慮別人的心情,適當?shù)乇磉_自己。孩子開始學著自我約束,會根據周邊的情況判斷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合適。這時,孩子開始從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中形成"自我評價",因此,媽媽要多多夸獎他。假如他真的做錯了神馬事,媽媽應當就事論事地批評。媽媽要努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3歲以后的孩子,對成功的要求也會變高。他能容忍好幾次的失敗,因此媽媽要多多鼓勵他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4~5歲:"人小鬼大"開始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真正理解神馬是自己。他開始理解昨天、今日和明天的時間概念,并且理解昨天的自己和今日的自己還有明天的自己是連貫的,一致的。不管自己穿神馬衣服,梳神馬發(fā)型,用神馬名字稱呼,自己就是自己。這時,他也能試著理解周邊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的規(guī)則,了解他人的能力增強。3歲多的孩子對性別差異的認識很直觀:女孩長發(fā),男孩短發(fā);女孩穿裙子,男孩穿褲子……4~5歲的孩子已經能清楚地分辨男女。即使女孩穿上男孩的衣服,女孩還是女孩。假如他問您一些關于性別方面的問題,您可不要吃驚。只管簡潔地、坦率地、科學地回答他就行了。

相關推薦

  • 淺談教師如何與幼兒進行語言交流 -->市二幼凝霞園區(qū)何顯西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他們,而了解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幼兒交談。交談是父母、老師與孩子之間重要的交往方式,孩子需要老師與家長共同的教誨,更渴望能和父母、老師進行平等而深入的...
    2021-09-17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如何與孩子交流 育兒觀念:如何與孩子交流 孩子們已經進入中班下學期了,也變得越來越懂事了。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也不再僅僅局限于“今天有沒有吃飯?”“有沒有喝水”等問題。他們開始關心起孩子在園的學習情況。 今天離園的時候...
    2020-10-13 閱讀全文
  • 架起心靈的彩虹—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一) 溝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施加科學的教育,從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合格的父母,不僅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也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
    2022-01-08 閱讀全文
  • 如何與孩子進行“談情說愛” 如何與孩子們說愛情,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qū),也不知道要如何開口。要知道,正確的教育方法很重要,下面,一起來看看,家長們要如何有技巧的和孩子們“談情說愛”吧。 1、正視而非回避 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愛情的...
    2021-02-03 閱讀全文
  • 淺談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淺談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何讓別人更好的了解自己,也讓自己更好的了解別人,這就需要我們彼此進行更好的溝通。 從事幼教工作多年,也經常會碰到那些閉口不語,安靜內向的孩子,你以為...
    2020-09-28 閱讀全文

-->市二幼凝霞園區(qū)何顯西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他們,而了解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幼兒交談。交談是父母、老師與孩子之間重要的交往方式,孩子需要老師與家長共同的教誨,更渴望能和父母、老師進行平等而深入的...

2021-09-17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如何與孩子交流 孩子們已經進入中班下學期了,也變得越來越懂事了。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也不再僅僅局限于“今天有沒有吃飯?”“有沒有喝水”等問題。他們開始關心起孩子在園的學習情況。 今天離園的時候...

2020-10-13 閱讀全文

溝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施加科學的教育,從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合格的父母,不僅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也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

2022-01-08 閱讀全文

如何與孩子們說愛情,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qū),也不知道要如何開口。要知道,正確的教育方法很重要,下面,一起來看看,家長們要如何有技巧的和孩子們“談情說愛”吧。 1、正視而非回避 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愛情的...

2021-02-03 閱讀全文

淺談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何讓別人更好的了解自己,也讓自己更好的了解別人,這就需要我們彼此進行更好的溝通。 從事幼教工作多年,也經常會碰到那些閉口不語,安靜內向的孩子,你以為...

2020-09-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