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案例:如何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二)

發(fā)布時間:2021-05-20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分析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次活動區(qū)活動時,我指導建筑區(qū)的小朋友進行搭建,為結合主題活動和環(huán)境,我讓幼兒和我一起搭小區(qū)里的樓房、商店、花園等。我指揮著他們“在這搭一個超市”、“在旁邊搭一個停車場”,“在前面搭幾座樓房”……孩子們倒是很聽話,一一按我的指示在搭,可當我停止了指揮時,孩子們也不動了,我讓他們再想想,小區(qū)里還有什么?他們顯得很木然,沒有任何反應。這時,我漸漸意識到,我剝奪了孩子們自主游戲的權利,也帶走了他們游戲的興趣。于是,我把他們叫到身邊,問他們想搭什么?怎么想的?開始他們都不肯說,后來在我的鼓勵下,他們終于說出他們要搭一個寶藏,藏寶的地方。原來,有幾個孩子在幾天前看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光盤,對那個寶藏特別有興趣,所以,他們也想搭寶藏。

我和幾個孩子一邊商量一邊搭,我說:“我要在寶藏周圍多搭幾個房子,讓壞人找不到哪個是寶藏”,張燕生說:“我在寶藏周圍埋一些炸藥,敵人一來就炸掉他們”,宋卓城說:“我來搭個迷宮,讓敵人一進來就迷路”??此麄兡敲锤挥谙胂蟆⒛敲赐度?,我還主動承擔了搬運工的角色,幫他們“運”來所需的積木和積塑。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終于搭好了一個大寶藏,接著張燕生給我們分工,他自己負責保護1號寶藏,宋卓城保護2號寶藏,我保護3號寶藏。好象真有敵人要來挖寶藏一樣,他們也將自己變成了一個保護寶藏的士兵了。

分析與措施:

我認為,尊重幼兒應該信任他們。就象陳鶴琴先生所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想的,應讓他們自己想”。我們教師或家長都應放開手,讓孩子在實踐中去創(chuàng)意、去體驗,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去表達。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如何調(diào)動和激發(fā)幼兒教師的工作主動性


什么是主動工作?主動工作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或者別人告訴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

我們的幼兒教育實在是太需要這樣的人才了,幼兒園工作千頭萬絮,園長不可能每一件事都事必躬親,園長的眼中必然有人——這樣一批人:不須過多的吩咐,很多工作已走在了前頭,很多事務已安排整理得井井有條;或者一項艱巨的任務,園長只須說:“小王,你去做這件事”,完成這件事困難重重,小王不會說“我今天上午有課”,“這件事怎么才能辦好?”,“我一個人能辦好嗎?”,“為什么不叫小李去做?”,小王只會專注于園長給定的目標,清楚地認識它,緊緊地盯住它,克服困難,直到圓滿完成。一個幼兒園只要有了這樣一批人,園長就能夠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騰出主要精力去學習,去研究思考幼兒園的發(fā)展,關注幼兒教育的最新動態(tài),敏感地捕捉幼兒園工作中時常發(fā)生但平時卻不被注意的事情來展開工作。

幼兒園教育工作,特別是農(nóng)村幼兒園教育工作相對滯后的原因,當然這里面有客觀存在的教育體制問題,不可否認教師缺乏這種主動性工作的良好品質(zhì),有人只把教師工作當成一種職業(yè),當作謀生的手段,或不思進取,或爭名逐利,或知足常樂……不一而足。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教育的優(yōu)勝劣汰已成必然,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幼兒園,一位教師,都不可避免地參與這種競爭。教育形勢的發(fā)展,迫切要求教師要主動、創(chuàng)造性開展工作,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文化層次,經(jīng)常與別人交流,特別是找“高人”交流,不斷自我反思,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幼兒園要形成一定的氛圍有利于教師主動工作,我堅信幼兒園領導有責任有義務幫助教師逐步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品質(zh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向全體教師推薦一本講述怎樣主動性工作的好書,例如《把信送給加西亞》,要求全體教師精研細讀,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zhì),這將會使我們終生受益。只有具備這種主動工作的品質(zhì),才會得到世界的厚報。

二、經(jīng)歷體驗,榜樣示范。要調(diào)動起全園教職工的主動性,首先是幼兒園領導班子內(nèi)部團結一致,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任何時候,各項工作都走在前頭,做出榜樣;同時還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工作相對落后的教師經(jīng)歷體驗主動工作的樂趣和主動完成工作帶來的自豪感,逐步讓全體教師都樹立起“我要努力工作”的念頭,這樣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就上來了。

三、經(jīng)常組織教師座談交流,加強溝通與理解,特別是園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幼兒園工作時常遇到阻力,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和幼兒園領導之間的溝通不到位,相互之間不理解。要組織有效地座談交流活動,針對具體事例設計好討論的話題,例如針對有的教師急功近利、體罰幼兒現(xiàn)象,設計這樣兩個問題:1、假如我是幼兒,經(jīng)常被老師體罰,“我”有什么想法?2、人人參與,人人體驗“我”被老師體罰,開會時“我”走到墻角罰站一分鐘,然后談體會。

四、組織教師家屬參加幼兒園活動,感受幼兒園大家庭的溫暖,讓每一個教師家庭都變成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堅強后盾,同時幼兒園幫助教師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讓全體教師體會到“有困難找園長”,以此感動教師,讓教師全身心投入到幼兒園工作中去,自覺主動地做好工作。

五、學會換位思考。園長要想管理好一個幼兒園,首先要把自己放在教師的位置上觀察思考,教師要想做好工作,就應從大局著想,不光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去看問題。在教師中深入開展“假如我是園長”這一問題的大討論活動,大到幼兒園發(fā)展方向,小到一日一事之工作,針對具體的事應如何處理,作出準確判斷,展開討論,教師理解了園長工作的難處,工作主動性就相應有了提高。

六、園長自身應不斷學習、思考,應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與幼兒園之外的社會發(fā)生交往,得到鍛煉,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更好地領導幼兒園正確地發(fā)展,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到全體教師的工作。

七、適當?shù)莫剳椭贫仁墙處煿ぷ髦鲃有詮姸辛Φ谋U?。工作?jīng)驗證明,物質(zhì)和精神上的雙重獎勵最能激發(fā)工作主動性。幼兒園要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和工作安排評比制度,每一項工作的安排都有記錄,有檢查,有匯報,有評比,對積極完成幼兒園各項工作的教師給予物質(zhì)獎勵,評優(yōu)選先時重點照顧,不能及時完成幼兒園工作的相應要有一定的物質(zhì)和精神懲罰,工作執(zhí)行就一定強而有力,主動積極工作慢慢就會轉(zhuǎn)化為教師一種內(nèi)在的需求。

案例:如何看待幼兒的表現(xiàn)欲


在一次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中,我拿著楊鑫的“梯子”和科科的“汽車”給幼兒看。結果幼兒一下子活躍起來,爭先恐后地拿著自己的作品給我看:有飛機、花、碗,等等,我為了讓每個幼兒都體驗到成功,于是對每個幼兒都用肯定的話:“好,真像!”,“你做的真棒!”。但我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把作品拿下去之后跟其他小朋友說:“老師說我能干了!”然后就捧著作品不做了。

由以上現(xiàn)象,我得出:小班的幼兒雖小,但他們都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及希望被肯定表揚的心態(tài)。表現(xiàn)欲是人將自我價值在他人面前顯示出來,以求得肯定和傳揚的一種欲望,孩子年齡越小,其表現(xiàn)心理越單純,他們還不懂表現(xiàn)會帶來負效應,沒有成人意識和面子觀念,所以不怕表現(xiàn)不好、被笑話,也不顧及面子會損害自身形象,對于表現(xiàn)的失敗并不感到有什么心理壓力,這種心理是幼兒發(fā)展表現(xiàn)力的源泉和基礎。同時,教師為培養(yǎng)幼兒的表現(xiàn)力,也給予肯定,但如上例中幼兒捧著作品不再做了的情況,我還是在了解幼兒情況后給予了適當?shù)囊龑?,比如孩子做了朵花,我就鼓勵他說:“要是給你的花長上葉子,那就更漂亮了?!弊尯⒆蛹鹊玫搅宋业目隙ǎ钟辛诵碌膭?chuàng)作欲望,這樣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才會被激活,他們的想象空間才會不斷地得到拓展。

如何促進孩子個性的發(fā)展?


自發(fā)性順利成長的孩子,到了三四歲時,其積極尋求朋友的愿望變得強烈起來,這樣的孩子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孩子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有早有晚,但只要他非常需要朋友,就說明這是一個意欲發(fā)展順利、情緒安定的孩子。父母可以對自己的育兒方法加以肯定并樹立起信心。

如果孩子不怎么想找小朋友,即使有機會接觸同齡的孩子,也不與其一道玩耍,這時父母就必須對自己以往的育兒方式從各種角度加以探討了。

在探討的時候要注意兩個關鍵問題:其一,有沒有一直在壓抑孩子的自發(fā)性的成長;其二,是否親子間的情感紐帶不夠牢固。

就壓制孩子自發(fā)性成長的育兒方法而言,父母們最容易落入兩個陷阱,一個是對孩子施加不適當?shù)墓苁哑淙搿昂煤⒆印钡目蚩蚶?;還有一個是運用過保護的培養(yǎng)方法。

在第一種情況中,父母為了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好孩子”,對孩子施加命令、壓力,支配孩子的行動。如此一來,孩子慢慢地就變得老實聽話、很好對付了。

父母這時可能會覺得由于自己育兒有方,才使其成了個“好孩子”,甚至還為此暗自得意呢。殊不知,自己的育兒方法已經(jīng)壓制了孩子的自發(fā)性,使之失去熱情和活力了。

這里所說的過保護是這樣一種育兒方法,即應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卻動手代勞。也就是說,在孩子要求“自己來做”的時期里,父母出于“做不好”、“太費時間”等種種理由,而沒有讓孩子做。這樣一來,孩子自發(fā)性的發(fā)育便受到了壓抑。

其結果是,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一點點小事就想要讓父母幫自己做。如果一味遷就下去的話,孩子會認為父母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當然的,父母就該為自己服務。再嚴重一點的話,孩子會變得用命令的語調(diào)來指使媽媽。當要求不被滿足時,甚至會對父母施加暴力,即所謂的“家庭暴力”。>>>每種個性都有成功的可能

受到過度保護的孩子,在家里顯得挺神氣活現(xiàn)的,乍一看似乎很有活力,可是一到外面就變蔫掉了。這就像人們常說的“窩里橫”。

這種孩子在幼兒園里無法和別的小朋友一塊兒玩耍,總愛纏著老師不放。而老師又不可能只對付一個孩子,于是孩子便越發(fā)感到不安,漸漸地不想上幼兒園了。

如此下去,孩子的交友能力便成長不起來。這樣的話,在從小學到青春期這一期間里便存在著出現(xiàn)種種問題的危險。

幼兒園案例分析:如何引導孩子融入集體


如何引導孩子融入集體

案例1

剛上小學的女兒在集體跳長繩時經(jīng)常舉起胳膊跳,老師怕繩子打到她,提醒她:“樂樂,把手放下!小心打到你!”兩次提醒后,孩子還是依然如故。老師又說:“樂樂,把胳膊挨著身邊放就好了,你看像某某同學那樣!”孩子看了看,不高興地到一邊玩去了。類似的集體活動中,如果老師提醒她或者沒把她作為榜樣,她就退出到一邊自己玩去。

案例2

小朋友們在玩丟沙包的游戲,樂樂被沙包丟中罰出場時,表現(xiàn)得特別激動,哭著不愿意離場,我們一再要求她必須遵守游戲規(guī)則,她就很生氣地表示不想玩這個游戲了,然后到一邊自己看花草去了。

孩子為什么從集體中退縮

1.“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是造成孩子從集體中退縮的主要原因

“自我為中心”是學前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兒童客觀存在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的主要特征是孩子還沒有真正學會換位思考,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觀點和意圖。案例1中,老師多次提醒樂樂應該如何做,并且告知這是為了避免被繩子打著,但樂樂始終不領情,最后還是從集體中退出。究其原因是樂樂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不能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理解老師的話語和保護她安全的意圖;案例2中,樂樂哭著不愿意被罰出場,也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xiàn),即她沒能理解游戲規(guī)則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她覺得要她按照別人說的做,或者遵守什么規(guī)則,她就不玩了。

2.強烈的“自我存在感”會導致孩子從集體中退縮

研究表現(xiàn),4~6歲是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加速期,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存在感,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認可和稱贊。同時對自己的認識偏向“樂觀主義”,即對自我的認識比較樂觀、積極,甚至會過分地高估自己,一旦她的自我存在感得不到滿足,不良情緒和不良行為就會產(chǎn)生。案例1中,老師指出了樂樂的不足,更重要是用做得好的同伴進行示范,這帶給她的感受是“你指出了我的缺點,我沒有別人做得好,所以我不玩了?!毕旅嫖覀冞€可以通過一個案例《不愿意繼續(xù)參加家庭聚會的甜甜》來說明。

“爺爺,看看我的裙子!”5歲多的甜甜叫著,她正在參加中秋佳節(jié)的家庭聚會。“這個上面有小蝴蝶,小花……”甜甜的聲音逐漸變小,因為她發(fā)現(xiàn)所有人都在關注她1歲的堂弟,堂弟在大人的鼓勵下,搖搖晃晃正要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沒有人,包括最喜歡甜甜的爺爺,都沒有注意她和她的新裙子。甜甜轉(zhuǎn)身走進房間,把毯子蓋在頭上后走出來。她從毯子縫里窺視外面的情況,然后故意推倒堂弟,堂弟哭了起來。

拿下毯子,甜甜很快就看到了媽媽不快的表情?!皨寢?,我看不見他,毯子遮住了我的臉。”媽媽堅持要她扶起可可,并立即向他道歉,可甜甜卻不同意參加家庭聚會了。

在這里,甜甜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我存在感,即我要被關注、認可和稱贊,但問題是就連平時最喜歡她的爺爺都沒有關注她,于是她要把毯子蓋在頭上,故意推倒堂弟,引起大家的關注,但得到的是批評和指責,于是她就不愿意繼續(xù)參加聚會了。

3.缺乏交往技能也會導致孩子從集體中退縮

我們看下面的情境。

小區(qū)里有三個小朋友在玩“抓壞人”的游戲,小朋友A二話沒說,直接闖入他們的游戲區(qū)域,說:“我要當老大?!苯Y果,他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被趕出了游戲區(qū),他失望地離開了。過了一會,小朋友B來到旁邊,他在旁邊專心觀察,然后說:“你們好厲害喲,特別是你(指向小朋友c)。你們在玩什么???”c說:“我們在‘抓壞人’?!啊娜耍刻猛媪?,我爸爸是警察,我知道怎么抓。”c說:“你爸爸是警察,那肯定知道怎么抓,那你快來抓吧。”B順利地加入了游戲。

A為什么遭到拒絕呢?他直接闖入別人的游戲區(qū)域,且要當老大,招致正在游戲的大家反感;而B則先觀察三個小朋友在做什么,然后贊揚別人,最后還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我爸爸是警察,我知道怎么抓壞人”這一有效信息,促使別的小朋友主動邀請他加入游戲。

引導孩子融入集體的策略

1.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逐步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定勢

學會換位思考是孩子平衡自身與同伴、與集體關系的前提。學會了換位思考,孩子就能理解自己搶玩具,別人會傷心的;集體的規(guī)則若不遵守,會讓別人不愉快……換位思考能促使孩子有更多的親社會行為。我們來看下面的案例《我要媽媽陪我玩》。

紅紅每天晚上都會和媽媽一起游戲、一起看書。可是媽媽今天晚上要寫東西。媽媽在書房工作時,紅紅跑過去說:“媽媽,你陪我玩吧?!眿寢屨f:“寶貝,媽媽今天晚上要做事,沒時間陪你玩。讓爸爸陪你玩,好嗎?”紅紅只好去找爸爸。沒幾分鐘,紅紅又跑進來找媽媽:“媽媽,爸爸什么都不會玩,我就是要你陪我玩。你不陪我玩,我就不喜歡你?!奔t紅的媽媽不知怎么辦才好。

紅紅的行為很明顯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的。這種思考方式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定會經(jīng)歷的階段。媽媽不用著急,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媽媽今天有工作要做,如果不做完,媽媽會被批評的?!蓖瑫r告訴孩子:“如果你不再來影響媽媽,今天完成了任務,明天就可以陪你玩了。要是反復纏著媽媽,媽媽會做得更慢?!?/p>

2.引導孩子逐步掌握交往技能,讓孩子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

交往技能包括傾聽、表達、換位思考、問題解決、分享與合作等交往策略。良好的交往技能可以幫助孩子融入集體。家長可以嘗試和孩子玩打電話、當小老師、為孩子錄音等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表達能力。打電話游戲可以讓孩子說說自己在干什么,描繪周圍的環(huán)境和看到的事物等。當小老師是孩子最愿意干的事情了,可以鍛煉表達能力,家長可以偶爾故意搗亂,讓孩子思考怎樣好好聽講。家長還可以將孩子所講的故事、兒歌或唱的歌曲錄下來重放,當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時會很開心,會講更多的故事。

3.鼓勵孩子同伴交往,讓孩子在自然后果中體驗遵守規(guī)則的必要性

自然后果是指利用孩子違規(guī)行為所產(chǎn)生的自然結果,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合理的懲罰的方法。如當孩子在某一游戲活動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違規(guī)行為時,可以通過暫時剝奪其參與游戲的權利來懲罰他,目的是讓他知道參加集體活動是要遵守一定規(guī)則的。我們看案例《我們不和你玩了》。

四個小朋友正在一起玩?zhèn)髑蛴螒颉?蒄小朋友接到球后總喜歡在地上拍幾下,然后再傳給別的小朋友。K說:“不要拍了,直接傳給我。”F在K的催促下,將球快速傳遞給了K,但接下來的回合中F又反復拍球。終于K和其他幾個小朋友急了:“F,我們不和你玩了,走開?!盞把球直接傳給別的小朋友。F被排除在游戲之外,并且顯得很失落。之后在家長的協(xié)助和同伴要求下,F(xiàn)答應遵守規(guī)范,和大家一起繼續(xù)游戲。

F被排除在游戲之外是一種自然的后果。同伴間的相互約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有利于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狀態(tài),站在互利互惠的角度來為對方著想,它為幼兒同伴間契約式規(guī)范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交往技能的獲得是需要反復練習的,多帶孩子和同齡小朋友接觸,讓他自己去嘗試,出現(xiàn)問題家長不著急,堅持原則,孩子慢慢就可以享受集體生活的快樂了。

孩子有性格如何適應幼兒園


問:睿下個月就滿3歲了,是男孩,上中班,平時性格偏內(nèi)向吧,和熟悉的小朋友之間話比較多,玩的很瘋,幼兒園老師也說:可能是因為年紀小,在學校不怎么愛說話,和熟悉的小朋友話多,上學放學還是會主動和老師打招呼的。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放學后帶他在戶外玩,玩了一會,睿就去擦黑板上寫的通知,他用小手擦粉筆字(當時家長在不遠處正和別人說話),這時,有一個叔叔就喊他不要擦(家長這時才注意到這邊)。那叔叔的態(tài)度有點嚴肅吧,也不是很兇,只喊了一句,結果孩子在那呆了2秒,一下子就大哭起來,和睿一起擦黑板上粉筆字的還有另一個小男孩,那小男孩聽到大人喊,就只是看了下那個大人,然后走開了,并沒哭,我家寶寶卻是哭了好久,而我并不了解寶寶心里是怎么想的,雖然勸他,可能沒勸到位,寶寶還是哭了好久。我想,專家見證過很多孩子的成長,麻煩專家?guī)兔Ψ治鲆幌聦殞毿睦锸窃趺聪氲??而那個沒哭的孩子是因為自尊心不強還是抗挫折能力太強呢?

還有一次:睿也是和上面提到的那個男孩一起玩爬欄桿,我看他們玩的挺好,就沒關注他們了,這時一個保安沒看到我,那保安就經(jīng)過他們爬欄桿的地方,同時呵斥了他們一句,態(tài)度應該是有點兇,我就聽到寶寶哇的大哭,我馬上過去,那保安看到我就道歉說他是呵斥的那個一起玩的小朋友,并不是喊我家睿。我想,??赡苁钦J為那個保安是在呵斥他,所以才哭的,而另一個小朋友還是沒哭。我想問專家:我家寶寶算不算受挫能力不強?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所以不知道如何去處理。

寶寶平時出去玩也不愛和大人打招呼,我也沒勉強過他,有時他遇到瓶子打不開這些小事情,就馬上開始哼哼唧唧的,這是不是因為沒受過什么挫折的原因呢?

答: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你家寶寶屬于比較敏感那類型的,所以對別人的態(tài)度會很在意,并且會反應比較激烈。建議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最好不要過多地去哄他,如果你花太多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反而會導致他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這個事情上,導致他的情緒久久無法平靜下來。建議適當跟他共情:“叔叔聲音有點大,嚇著你了吧!”然后通過別的事情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就好了。

問:本來從送的第三周開始已經(jīng)不哭鬧了,上周好幾天還主動要求上幼兒園,但是上周末感冒咳嗽,從這周就不愿意上幼兒園了,每次去的時候都哼哼唧唧說:我不上幼兒園,不過好在交給老師的時候,還能平靜的跟我們(我和婆婆)說再見??墒墙裉煸缟希黄饋砭透覀冋f不去幼兒園,而且還把我給準備的老師讓帶的做體操用的瓶子(小飲料瓶,里面裝了些黃豆)狠狠的扔到地上,說“我不要,說不去幼兒園”,他說的時候,我告訴他:“媽媽知道你不想上幼兒園,可是今天咱們還是得去,還沒到休假的時候呢,休假了就可以不去了”。最后終于同意去但要求我抱著送他去幼兒園。但是交給老師的時候哭的很傷心,也不跟我們說再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跟老師進去了,看得我很難受。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每次問老師的時候,老師都說兒子在幼兒園表現(xiàn)挺好的??墒墙裉鞛槭裁纯薜媚敲磦??(這周咳嗽,每天都給帶一頓中午的藥,堅持送園)

答:孩子生病的時候肯定是不愿意去幼兒園,或者生完病之后在家住幾天,他也不會喜歡去幼兒園。畢竟幼兒園跟家還是不一樣,他多少要受到一些約束,并且,在幼兒園他也不會像在家一樣受到那樣的關注,他可能就會有一種心理上的落差感。當他不想去的時候,建議跟他共情,但是不要說太多別的必須去幼兒園的道理,共情之后,他就會變得比較配合,也許就不會跟你那么糾纏了。

問:兒子已經(jīng)三歲了,還在上小小班,會不會得不到與年齡相符的刺激,會影響他的全面發(fā)展?報名的時候不滿三歲,被分到小小班,當時說可以轉(zhuǎn)小班的,但是現(xiàn)在小班名額已經(jīng)滿了,就不好轉(zhuǎn)過去了。從平時的表現(xiàn)來看,兒子比較喜歡追著和大孩子一起玩。我現(xiàn)在很矛盾,到底上小小班還是上小班?如果我們強烈要求轉(zhuǎn)的話,應該也可以的,關鍵是我有些猶豫:由于兒子是9月16號的生日,以后上小學可能會因為差半個月晚上一年,就是說現(xiàn)在如果上小班,三年后大班畢業(yè),差半個月不夠上小學的年齡,可能還得在大班多上一年。這多出來的一年到底應該上小小班還是多上一年大班。我該怎么辦呢。最擔心的是現(xiàn)在上小小班會不會得不到應有的刺激而延遲他各方面的發(fā)展。

答:上小小班和小班實際上差別也不是很大,跟大孩子在一起有跟大孩子的好處,跟小孩子在一起也有跟小孩子在一起的好處,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為這個事情過于焦慮。畢竟幼兒園只是提供給孩子一個與家庭不一樣的環(huán)境,他的生活圈子也不完全局限于幼兒園,還有家庭以及外部的其他環(huán)境,只要讓他的生活變得個更加豐富多彩一些,他一樣是可以獲得全面發(fā)展的。況且,幼兒園雖然有教育孩子的責任,但是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教育的重心還是在家庭,只要家長自己做好了,一樣不會影響到他的發(fā)展的。

案例:從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談集體教學的有效性


10月20號,我們聽了顧杉、陳愛華、張靜三位老師的公開活動?;顒雍螅覀兙汀凹w教學中組織實施有效性”展開了分組討論,討論中,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其中,我們提到了活動的組織安排要注重游戲性、情景化和操作性,也就是說要注意從各個方面注重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惫湃艘嘣疲骸爸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習的“原動力”,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它對幼兒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nèi)驅(qū)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是當前開展素質(zhì)教育,優(yōu)化教學活動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怎樣的安排組織才能讓孩子感興趣呢?《有趣的漢字》是我們這個月的主題活動,在這次活動之前,有好幾個老師都告訴我這種活動很難組織,因為活動內(nèi)容決定了活動的枯燥性。

我重新把活動的過程看了一下,從流程來看,這次活動有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找漢字二|、看圖猜字三、交流關于漢字的經(jīng)驗四、嘗試看圖識字,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是節(jié)節(jié)相扣,一個也不能少的,所以,從能激發(fā)的興趣出發(fā),我把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實施過程稍做了修改。

在組織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先在黑板上無順序的寫了三個國家的文字——中國、美國和日本,提問:“這是什么”,“你們能找到我們中國的字么?請你幫助老師指出來”,孩子們非常興奮,因為孩子們對漢字還是有點了解的,而且還是幫助老師指出來,能幫老師做事孩子們是非常開心的。這就在第一時間抓住了孩子的心。

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改變了先讓幼兒猜字然后總結出象形文字的教學思路。而是,先給幼兒提出一個問題情境:古時候是沒有字的,可是,我們要傳遞信息,怎么辦?孩子們說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說“大聲喊”、有的說“讓小白鴿告訴他(她)”……孩子每說一次我都提出疑問,后來有孩子說“做記號”,孩子們能想到做記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可是“怎樣做記號呢?”,在孩子沒有回應的情況下,我說:“古時候的很聰明的,他們想了個好辦法,就是把要說的話,用畫畫出來?!比缓?,我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人”的象形圖案,提問“你看這個象什么?它可能是哪個字”“你是怎么猜出來的?”并請小朋友上臺表演。接著,教師總結,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發(fā)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國最早的漢字,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演變而來的,然后繼續(xù)玩猜字游戲……幼兒的積極性很高。

“我們中國人很聰明的,他們后來又創(chuàng)造了會意字,指示字等好多的字,最后這些字演變成了我們現(xiàn)在的漢字,這么多的漢字,小朋友們,你們都認識什么字???”通過這一句話,我們很容易的過渡到了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在活動之前,我已經(jīng)對孩子的識字情況做了很多的了解,并做了一些卡片,所以,當孩子說出他們認識的這些字時我一般都能將卡片和字出示。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看圖識字,可是,我們沒有活動材料,這時,我想到了我們雙美教學中的拍卡片游戲,孩子們在玩時非常開心的,于是,我將這種方法用到了這次活動中,讓孩子進行字圖配對,出錯的小朋友被罰出場。孩子們歡心雀躍。被罰出場的小朋友也仍然高舉著小手,想再玩一次。

在活動的延伸中,我將這些字和卡片放在了區(qū)角,當我把這一消息告訴他們時,孩子們開心的跳了起來。

整個活動中,從孩子的表現(xiàn)來看,氣氛是非常高漲的,師幼互動也很好,首先這次活動是在幼兒既有經(jīng)驗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興趣點是存在的,而且,無論是幫古時候的人想辦法,還是看圖猜字,還是拍卡片游戲,這些都是孩子熱衷的,是非常具有游戲性和操作性的,都是能激發(fā)幼兒興趣的。

相關推薦

  • 淺談游戲中如何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 隨著新《綱要》的深入學習,教師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游戲逐漸成為幼兒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主要活動,成為孩子學習的主要形式。而理論與實踐也證明,游戲是最適合學前兒童的一種活動形式。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愿的自...
    2019-12-19 閱讀全文
  • 如何整合內(nèi)容,發(fā)揮幼兒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 二期課改的課程理念提倡“構建整合、開放為特點的課程內(nèi)容”,延伸到在主題背景下的區(qū)域活動中,我們也應該體現(xiàn)“整合、開放”的特點。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這一特色,我們教師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地調(diào)整觀念和行為: 變孤...
    2020-01-23 閱讀全文
  • 適宜指導,在游戲中發(fā)揮小班幼兒的主體性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游戲是他們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動,也是他們心日中的頭等大事。如何在游戲中發(fā)揮小班幼兒的主體性,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的問題。筆者以為,教師在游戲中的適宜指導有利于發(fā)揮小班幼兒的主體性。 一、...
    2019-12-16 閱讀全文
  • 如何調(diào)動和激發(fā)幼兒教師的工作主動性 什么是主動工作?主動工作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或者別人告訴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 我們的幼兒教育實在是太需要這樣的人才了,幼兒園工作千頭萬絮,園長不可能每一件事都事必躬親,園長的眼...
    2021-05-05 閱讀全文
  • 如何讓孩子發(fā)揮想象玩游戲 跟孩子玩“聯(lián)想”游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問孩子:“看到太陽,你會想到什么?”當孩子說出答案是“爸爸”時,再問孩子:“為什么?”也許孩子會說:“因為媽媽(媽媽食品)像月亮,爸爸就像太陽??!”或“爸爸像太陽...
    2021-10-30 閱讀全文

隨著新《綱要》的深入學習,教師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游戲逐漸成為幼兒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主要活動,成為孩子學習的主要形式。而理論與實踐也證明,游戲是最適合學前兒童的一種活動形式。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愿的自...

2019-12-19 閱讀全文

二期課改的課程理念提倡“構建整合、開放為特點的課程內(nèi)容”,延伸到在主題背景下的區(qū)域活動中,我們也應該體現(xiàn)“整合、開放”的特點。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這一特色,我們教師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地調(diào)整觀念和行為: 變孤...

2020-01-23 閱讀全文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游戲是他們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動,也是他們心日中的頭等大事。如何在游戲中發(fā)揮小班幼兒的主體性,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的問題。筆者以為,教師在游戲中的適宜指導有利于發(fā)揮小班幼兒的主體性。 一、...

2019-12-16 閱讀全文

什么是主動工作?主動工作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或者別人告訴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 我們的幼兒教育實在是太需要這樣的人才了,幼兒園工作千頭萬絮,園長不可能每一件事都事必躬親,園長的眼...

2021-05-05 閱讀全文

跟孩子玩“聯(lián)想”游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問孩子:“看到太陽,你會想到什么?”當孩子說出答案是“爸爸”時,再問孩子:“為什么?”也許孩子會說:“因為媽媽(媽媽食品)像月亮,爸爸就像太陽??!”或“爸爸像太陽...

2021-10-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