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讓孩子做教育的主人

發(fā)布時間:2021-05-08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孩子的教育問題

學習完新《綱要》后,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整個教育理念的變化。舊《綱要》是注重教師的教,以教師為主體;新《綱要》是注重教師的導,以孩子為主體。真正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讓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淋漓盡致。而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就需要自身的提高和探索??梢哉f新《綱要》的實施,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大突破和飛躍!對幼教工作者來說,也是一項新的挑戰(zhàn)。

通過對新《綱要》的學習,使我對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綱要》總則的四、五條中都反映了“教育以兒童為中心”、“讓孩子做教育的主人”的觀點。我想針對這一問題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兒童的心理是相當復雜,同時又是很單純的。準確的了解他們的需要和特點,從而正確的認識幼兒,這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前提條件。只有深入的了解他們,深刻的理解他們,才能有效的教育好他們。通過一年的小班教學,我發(fā)現(xiàn)一般孩子都有好動、好奇、好說和喜歡模仿等特點。作為我們就應該保護孩子們的這些天性,利用他們這一特點,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再加以引導,從而達到教育目的。例如:有一次我拿出來兩張不同的信紙放在桌子上,然后自己坐在一邊。立刻,就有許多孩子圍了上來。他們有摸的、有說的、有的還拿起來看看,請聽聽他們的對話吧:“快看,這張紙上有花,這張紙上沒有?!薄斑@都是寫信用的紙?!薄斑@張大,這張小?!薄肮?,你們聞聞這張還有香味兒呢,這張就沒有?!薄拔医憬愀嬖V過我,這張是大人用的,這張是小孩用的?!薄斑@張紙軟,這張紙硬?!薄⒆觽兺ㄟ^多種感官和以往的生活經驗對這兩張紙進行討論。說出了信紙的簡單用途及分類。而老師所要做的是糾正孩子的用詞不當,幫助幼兒總結一下他們的探究結果就行了。這樣看來,幼兒是可以以自身為主體,進行探究活動,從而達到不同層次的教育效果。

傾聽幼兒的講話,讓幼兒自己進行探究活動。看起來浪費了時間,實際上恰恰贏得了時間!用這種探究式教育來代替以往的告訴式、灌輸式教育,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孩子真正做了教育的主人!

但是要想讓幼兒自己去探究,就必須充實他們的大腦經驗,也就是豐富他們的環(huán)境范圍。幼兒的知識能力是由經驗而來的。環(huán)境越廣泛,知識就越多,能力也就越強。在新《綱要》中曾多次提出給孩子創(chuàng)設適宜他們發(fā)展的環(huán)境,而這種適宜幼兒發(fā)展的環(huán)境究竟在哪里呢?當大自然漸漸被高墻、鐵欄、緊鎖的教室所代替的時候,盧梭便開始大聲疾呼:“讓孩子回到大自然吧!”

孩子一旦走進自然界,便完全恢復了自己的天性。再那里無拘無束,從那里他們會知道,松樹是會冒油的;小草是會變黃的;樹葉會掉下來的;泥土是可以壘城堡的……他們會用自己的身體來感知自然界中的律動,用自己的身體來傾聽自然界中的聲音。記得有一次我?guī)е⒆觽內タ崔r民伯伯收秋。孩子們各個興高采烈,他們會用棒皮當成翅膀,在田地里盡情飛舞;他們會指著粘有露珠的棒穗問我:“老師快看,他身上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水珠呢?”就連平時最不愛說話的國勝也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在那里,他們懂得了珍惜糧食,懂得了疼愛父母,認識了馬、拖拉機、大汽車,知道了蚱蜢是壞東西……回來后,他們自己動手畫了大大的玉米,用棒皮給小熊安上了翅膀……這些來自于自然的教育是最真實的、最本土的、也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我們當前的教育教學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兩種截然相反的現(xiàn)象:

一、限制孩子

1、行為的限制

由于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使他們對什么都產生好奇,都想去親身實踐一下,都想自己去摸一摸、碰一碰、試一試、嘗一嘗、問一問,對世界充滿了求知的欲望。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為了追求形式上的效果,喜歡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認為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和發(fā)展。便在孩子主動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限制孩子的行為。就拿最簡單的上課發(fā)言來說,時常當孩子主動投入到學習的氛圍中時,往往是邊說邊舉手,或者屁股離凳子老高,邊舉手邊叫著:“老師,叫我,叫我!”更有甚者,干脆直接跑到老師跟前,急于說出自己的答案。遇到這種情況,有的老師為了穩(wěn)住常規(guī),一味的強調坐好、舉手、閉嘴,得到老師允許后方可回答問題。這樣做不僅限制了老師和更多孩子的交流機會,還淡化了課堂氣氛,最主要的是忽視了孩子好動的天性。天長日久會扼殺了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正是因為教師在行為上對孩子的限制,使孩子無法在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也使老師無法獲得孩子的第一手資料,同時無法得到孩子最原始的信息反饋,也就失去了很多對孩子隨機教育的契機。

2、思維的限制

有些教師認為孩子的學習就是應該靜靜的聽,忽視了幼兒自主探究和自己學習的特性。對幼兒實行思維“壟斷”。比如:戶外活動時,教師正在組織孩子們玩游戲,一架飛機從上空飛過。孩子們便停下游戲抬頭去看飛機。有的邊看邊叫,有的邊拍手邊跳,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所以致使當前游戲無法進行。然而,老師為了完成自己預期游戲內容,不顧孩子的興趣轉移,強迫孩子重新投入到游戲中?;蛘哂行┙處煇壅f:“不許說話,好好聽我說?!薄罢瘴业淖?,和我學?!薄坝涀×恕!薄安粚Α!钡仍挘购⒆觽儼蠢蠋熃d的模式模擬學習,來限制他們思維的擴展。這些都無形中抹煞了孩子們活潑、好奇的天性。

3、教學計劃的限制

我們的備課是事先準備好的,在實際教育活動中,幼兒的思維靈活,跳越性比較大,不拘于教師的擬定計劃范圍之內,萬一遇上意外,教師便千方百計的讓幼兒向已定計劃走。幼兒源自其經驗的感興趣的話題常常被忽視制止,為計劃“讓路”。比如:教師要通過一輛有兩種顏色的汽車教幼兒認識顏色,而幼兒卻講起了回家路上看見的汽車。教師則讓幼兒停止思路,來和他認識顏色。把學習限制于計劃之內,卻對這種來自幼兒生活事件的計劃之外的學習相對忽視,這就使教育脫離了幼兒親身體驗,也使幼兒遠離了自己的世界。而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項目教學法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孩子的談話和平時的觀察中尋找興趣點,從中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事物作為教學內容。既符合了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又滿足了他們多方面的需要,從而使他們得到各種發(fā)展。

4、環(huán)境的限制

前一段時間我們開展了一個關于環(huán)境話題的討論,目的就是想還給孩子一個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讓孩子在這種環(huán)境中自我創(chuàng)設、自我欣賞、自我啟迪、自我發(fā)展。可是實際中我們往往在主觀和客觀上給自己找一些理由,變相的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限制了孩子的自主性。例如:“把你的貼在這?!薄澳惝嬈~子,你畫個小人?!薄澳惆阉砍杉t色。”……類似的話便在我們的美術活動、活動區(qū)中悄然崛起。當你正在追求還給孩子空間的同時,不正是變相的限制了他們嗎?孩子們上墻的東西只拘泥于老師所指派的任務,他們所完成的東西要貼到老師所指派的位置。的確,這樣既美觀,又照顧到有孩子的作品參與。但是你可否想到,孩子這時成為了你手中的一項工具,工具可以思維嗎?答案是否定的。也許此時會有人提出隨著孩子的意愿隨便貼畫,那教室還怎么看呢?其實,我覺得孩子的世界本是無時空、無規(guī)律、無秩序的。然而在他們的世界中又滲透了一種難能可貴的、毫無雕琢的、原汁原味的美!

我們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彼阅切├碛杀悴辉偈抢碛闪?。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高低先給他們一片墻,讓他們來做主人。當他們有奇特的想法,會畫在上面;當他們有滿意的作品,會貼在上面;當他們有新奇的玩法會體現(xiàn)在上面。當我們把墻面真正的還給孩子,讓他們來設計時,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才是真正的設計者。他們的作品是那么的美麗、生動!

二、放縱孩子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有些老師盲目的追求“以孩子為中心”。尊重孩子的一切。才是一個新型的、符合時代要求的老師。認為只要是孩子提出的都是正確的;只要是孩子做的,都應該發(fā)揚的。往往跟著孩子感覺走,忽略了自身所起到的作用。因為孩子的行為中有很多是盲目的,隨即的,不一定有價值的,或有價值自身卻不能感覺到的。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求幼兒用油畫棒畫動物,但要注意不要弄臟衣服。在實際操作中卻有孩子在衣服上做起畫來,教師不僅不加以制止,反而給予鼓勵。認為這樣就是給了孩子想象的空間,給孩子插上了創(chuàng)作的翅膀。卻忽略了孩子這樣做的弊端,即不良習慣的產生。yJs21.cOM

過分的放縱孩子,不僅對孩子有所影響,也可以助長部分教師不求上進、懶惰的習慣養(yǎng)成。使得對孩子的教育失去導向。例如:一次我和一位教師一起帶孩子到樹林中進行教育活動,偶然遇到其他幼兒園的老師也帶孩子到樹林玩,我一看那位老師拿了一個墊兒坐在樹下,而他的孩子們在樹林中追逐嬉戲,當個別幼兒有出格動作時,該教師會大喊一聲:“xx你會玩不?……”可以看出這位老師已失去了一個老師應盡的“導”的作用,而讓孩子純粹的放縱。這不正是我們所摒棄的“放羊式”教育嗎?看這那些可愛的“小羊”亂蹦亂跳,看似是給了他們充分的自由空間和活動范圍,讓他們最大程度的發(fā)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實際上卻走入了教育的誤區(qū)。全放任的教育會導致茫然,而這種茫然會導致無趣,無趣自然會發(fā)展為無聊,無聊就會走向壓抑,恰恰是這種壓抑會致使興奮擴散,使原本有價值有意義的教育時機丟失。從而“殊途同歸”!所以,在提倡“以孩子為中心”、“尊重孩子的主導作用”的今天,教師應如何進行引導,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教師既不能限制孩子,也不能放縱孩子??梢哉f限制和放縱是一個事態(tài)的兩個極端。如何把握兩者的教學尺度,讓孩子真正的作為教育的主人,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幼教工作者所深思的問題!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讓孩子杰出的7種教育


想讓孩子出類拔萃,父母首先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培養(yǎng)方式。有7種教育方法,是培養(yǎng)出色孩子的基礎,父母們千萬別錯過!

1、語言教育,孩子需要學習語言

正常的孩子,不到6足歲,都能運用母語應付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種狀況。除了母語,孩子還應學一門外語。語言是一種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學習,學習的效果愈好。另外,孩子學習語言,對他來說,是游戲,不是功課。

2、知識教育,孩子需要認識生活環(huán)境

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人、物和現(xiàn)象,他都好奇。孩子認識環(huán)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這就是科學發(fā)明的起源。孩子對環(huán)境的觀察和認識,片面而且膚淺,深入的認識需要大人的幫助,而更深入的認識就非讀書不可了。孩子對他生活的環(huán)境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

3、生涯教育,孩子需要認識人生

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人生之路百條千條,條條道路認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許多動人、感人之處。所謂“行行出狀元”就是這種意思。

4、思想教育,孩子需要培養(yǎng)智慧

智慧大部分是后天訓練來的。和語言的能力一樣,訓練孩子的智慧,不但要從早,而且要從?。褐笇Ш⒆釉鯓佑^察事物;和別人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看法和做法的時候,鼓勵他表達出來,做出來;更進一步,訓練他推翻別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導他試著發(fā)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訓練孩子的智慧,當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難;孩子小小的發(fā)現(xiàn),小小的發(fā)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勵。成就獲得肯定是孩子繼續(xù)努力的原動力。

5、品格教育,孩子需要學習做人做事

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huán)境相處,這是做人。事情要怎樣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別人也愉快。做人做事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困擾著孩子,所以更要從小抓起。

6、創(chuàng)意教育,孩子需要發(fā)展想象世界

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現(xiàn)實。孩子從幻想游戲中,學習語言,認識環(huán)境,學習做人做事?;孟雽⒆拥拈L大有重要的意義。

7、氣質教育,孩子需要培養(yǎng)幽默感

幽默感對一個人的作用,很像彈簧對汽車和飛機的作用。汽車有了彈簧裝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駛。幽默感不管對自己、對別人都是潤滑劑、清涼劑。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目的在于把幽默感變成孩子的生活習慣,并內化成孩子的氣質。

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謙讓》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驗。參考資料會讓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師資料吧?小編特別編輯了“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謙讓》”,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

標題: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謙讓》

導讀:

在當今社會,尊重他人、理解別人的需求并樂于分享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教育孩子學會謙讓是培養(yǎng)他們成為友善、有同理心的人的重要一步。本文將為您提供一些關于如何教育孩子學會謙讓的有價值的筆記。通過了解和實踐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出尊重和關心他人的美德。

正文:

1. 觀察榜樣:

孩子學習和模仿他們看到的行為方式。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成為孩子學習謙讓行為的榜樣。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對他人的關心和尊重。這將激發(fā)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 培養(yǎng)同理心:

教育孩子體驗別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以及與他們一起觀察和討論他人的感受來培養(yǎng)他們的同理心。同時,鼓勵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他們意識到謙讓的重要性。

3. 分享并合作:

教育孩子分享并與他人合作會增加他們對團隊合作的價值認識。我們可以通過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分享來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意識和謙讓之心。鼓勵孩子與兄弟姐妹、朋友一起制定規(guī)則和目標,并通過分享資源和互相幫助的方式實踐謙讓。

4. 鼓勵積極的自我反思:

幫助孩子發(fā)展對自己行為的自我反思是培養(yǎng)謙讓行為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他們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現(xiàn),并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顯得謙讓。鼓勵孩子提出行為改進的建議,并表達理解和鼓勵。這樣的實踐將增強孩子對自己行為的意識,并激勵他們改進和提升。

5. 多方位獎勵:

通過獎勵機制,我們可以鼓勵和加強孩子學會謙讓的行為。這些獎勵可以是物質獎勵,例如小禮物、獎章,也可以是非物質獎勵,例如口頭表揚、特殊待遇。獎勵不僅會讓孩子感到肯定,也會增加他們學會謙讓的動力。

總結:

教育孩子學會謙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觀察榜樣、培養(yǎng)同理心、分享合作、積極反思和多方位獎勵等方式,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謙讓的習慣和態(tài)度。這些教育方法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將為孩子提供一個全面發(fā)展和成長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成為友善、關心他人的社會成員。讓我們一起努力,引導孩子學會謙讓,為美好的社會做出貢獻。

別讓你的孩子做小氣鬼


導讀:如何對待孩子的小氣行為?必須探究原因,“對癥下藥”。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氣行為,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小氣是孩子發(fā)展過程中的自然現(xiàn)象,是自我意識的本能體現(xiàn)。孩子對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為是“我”的,從未感受到別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自身行為的影響。如:鄰居來借物品,父母怕東西被弄壞而表現(xiàn)出的故意搪塞,無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教育上的問題。同伴交往時,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卻遭對方拒絕,因此當別的小伙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時也表現(xiàn)出小氣行為,父母見后卻不置可否,甚至給予一些口頭上的鼓勵,這樣,孩子的小氣行為便愈加嚴重。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借給小同伴,或將自己的食品分給同伴后,得到的是家長的訓斥,這會造成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孩子的小氣行為。家長的無謂犧牲。如:好吃的菜先讓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讓孩子挑……這種無謂的犧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現(xiàn)小氣行為后,家長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個相當流行的說法:“家里只有一個孩子,要是有兩三個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長大就好了”。以此作為掩蓋自己教育的失誤。

如何對待孩子的小氣行為?必須探究原因,“對癥下藥”。

1、以自我為中心造成的小氣行為,家長不必擔心,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改變的過程,等過了這一階段,孩子的社會發(fā)展需求轉強,他會要求同伴和團體接受他,自然開始有了借別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給別人的欲念。家長應適時引導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圍人的關系,幫助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束縛。

2、做孩子的楷模。鄰里交往、同事往來時,家長應以自身無私的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說服力。

3、樹立正確的教子觀。要教育孩子做到:

(1)學習分享。這首先要從家庭中做起:家長不能過分溺愛子女,使其懂得好東西應該大家品嘗,應具有尊敬長輩的美德。當家中來客人時,可有意識地讓幼兒幫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給大家吃或拿玩具請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長應多給孩子與同伴相處的機會,讓他帶著玩具和同伴交換著玩,增加其與同伴分享的經驗。當孩子知道對方玩過以后會還給自己或是自己也有過玩他人玩具的體驗時,自然會主動與他人分享并感到快樂的。

(2)學習贈與。可常常鼓勵孩子把舊時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來,因為他長大了,不再需要了。讓他親自把東西贈與鄰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給孤兒院的孩子們,也可在節(jié)日里,讓孩子向同伴贈送禮物,從中體會愉悅的感受。另外,家長應正確地給孩子以適當?shù)墓膭?。家長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東西而懂得分享時給予及時的肯定、贊許,則孩子將會努力使自己逐漸改掉小氣的毛病。

如何教育不做作業(yè)的孩子?


導讀:有一些孩子,平時表現(xiàn)得口齒伶俐,聰明可愛??梢蛔屗麄儗扅c作業(yè),畫點圖畫,他們就心煩意亂、拖拖拉拉的,半天也整不好。

有一些孩子,平時表現(xiàn)得口齒伶俐,聰明可愛??梢蛔屗麄儗扅c作業(yè),畫點圖畫,他們就心煩意亂、拖拖拉拉的,半天也整不好。對于孩子的這種表現(xiàn)真讓父母感到為難。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心理科兒童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曉華表示:寫作業(y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就是視知覺和動作協(xié)調配合的能力,所有的作業(yè)材料都必須透過視覺來做文字的處理,這是材料輸入的過程;同時還要有手的動作,這是輸出的過程。輸入和輸出過程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視—動統(tǒng)合能力落后于自己的實際年齡,不足以應付大量的抄寫任務,那么做功課的速度就會明顯下降,再加上小孩子本身在自我克制方面就比成人要差很多,學習往往憑興趣,所以做作業(yè)時一旦有點別的刺激,就會出現(xiàn)左顧右盼、拖拖拉拉的現(xiàn)象。

因此,一旦當孩子出現(xiàn)上述問題時,父母就應該考慮到孩子在視—動統(tǒng)合方面可能存在著能力的落后,一旦確診,就可以通過系統(tǒng)的訓練克服學習上的障礙,補救或提升學習能力。

案例:讓幼兒做活動的小主人


在“十一”過后的談話中,小朋友們暢所欲言,有的講去小梅沙游泳;有的說回老家在海邊玩、吃海鮮;還有的說去海上世界玩沙、去四海公園劃船等等。漸漸的孩子們把談話的中心集中在了有關海洋的內容上,他們都去過海上世界,多數(shù)都去過海邊玩,有的還出過海,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于是孩子們非常有興趣的談論起來:“海里有珊瑚、有貝殼”、“海里有大海龜、有魚”、“海里有水母,爸爸說水母會哲人的”、“海里的大鯊魚會吃人的”“海里有潛水艇,還有人會在海里潛水”、、“還可以在海上玩,小梅沙有海上摩托艇,人可以騎上去開的”、“海邊有很多沙子,我最喜歡玩沙了”“海上有船,各種各樣的船”------孩子們邊講我們邊記錄,很快圍繞大海的主題網,在孩子們的講述中展現(xiàn)出來。

本來我們老師根據孩子們的討論,想從大海是什么樣的?海里有些什么?海洋生物、海產品、海上娛樂等方面進行有關大海的主題探討活動,結果發(fā)現(xiàn)主題太大,面太廣,不容易深入。如果能從一個比較具體的、小的方面入手,再展開進行探討就更好一些。剛好有幼兒講述了自己去“海洋世界”的見聞,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都想去“海洋世界”看一看,于是給了我們一個繼續(xù)觀察了解孩子興趣點的機會,也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觀察了解海洋生物的機會。

瞧,孩子們自己商討著如何去“海洋世界”?做些什么準備?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要帶上書包”、“要帶上毛巾好擦汗”、“要帶上水”、“我爸爸公司有車,可以送我們去”------他們自己就如何去,帶那些東西,要注意安全等方面作了計劃,還研究路線圖,規(guī)劃出游覽線路來。作好了準備工作,10月16日孩子們乘車來到了“海洋世界”,每個幼兒都用記錄本記錄著,五彩繽紛的的海底世界深深吸引著幼兒,在人鯊共舞的表演中,大鯊魚深深吸引著幼兒,“所有的鯊魚都吃人嗎?”“為什么鯊魚不停的游動?”“怎樣認出是鯊魚來?鯊魚長的什么樣?”“大白鯊是最厲害的嗎?”“大白鯊的牙齒是怎樣的?”“大白鯊為什么吃人?”------孩子們對大白鯊很感興趣,有很多問題想得到解決,“大白鯊”這個主題就這樣產生了,它來源于孩子,是他們所想探討的,在活動中孩子們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得體現(xiàn),他們是活動的小主人。

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制定主題

在“十一”過后的談話中,小朋友們暢所欲言,有的講去小梅沙游泳;有的說回老家在海邊玩、吃海鮮;還有的說去海上世界玩沙、去四海公園劃船等等。漸漸的孩子們把談話的中心集中在了有關海洋的內容上,他們都去過海上世界,多數(shù)都去過海邊玩,有的還出過海,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于是孩子們非常有興趣的談論起來:“海里有珊瑚、有貝殼”、“海里有大海龜、有魚”、“海里有水母,爸爸說水母會哲人的”、“海里的大鯊魚會吃人的”“海里有潛水艇,還有人會在海里潛水”、、“還可以在海上玩,小梅沙有海上摩托艇,人可以騎上去開的”、“海邊有很多沙子,我最喜歡玩沙了”“海上有船,各種各樣的船”------孩子們邊講我們邊記錄,很快圍繞大海的主題網,在孩子們的講述中展現(xiàn)出來。

本來我們老師根據孩子們的討論,想從大海是什么樣的?海里有些什么?海洋生物、海產品、海上娛樂等方面進行有關大海的主題探討活動,結果發(fā)現(xiàn)主題太大,面太廣,不容易深入。如果能從一個比較具體的、小的方面入手,再展開進行探討就更好一些。剛好有幼兒講述了自己去“海洋世界”的見聞,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都想去“海洋世界”看一看,于是給了我們一個繼續(xù)觀察了解孩子興趣點的機會,也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觀察了解海洋生物的機會。

瞧,孩子們自己商討著如何去“海洋世界”?做些什么準備?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要帶上書包”、“要帶上毛巾好擦汗”、“要帶上水”、“我爸爸公司有車,可以送我們去”------他們自己就如何去,帶那些東西,要注意安全等方面作了計劃,還研究路線圖,規(guī)劃出游覽線路來。作好了準備工作,10月16日孩子們乘車來到了“海洋世界”,每個幼兒都用記錄本記錄著,五彩繽紛的的海底世界深深吸引著幼兒,在人鯊共舞的表演中,大鯊魚深深吸引著幼兒,“所有的鯊魚都吃人嗎?”“為什么鯊魚不停的游動?”“怎樣認出是鯊魚來?鯊魚長的什么樣?”“大白鯊是最厲害的嗎?”“大白鯊的牙齒是怎樣的?”“大白鯊為什么吃人?”------孩子們對大白鯊很感興趣,有很多問題想得到解決,“大白鯊”這個主題就這樣產生了,它來源于孩子,是他們所想探討的,在活動中孩子們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得體現(xiàn),他們是活動的小主人。

相關推薦

  • 讓孩子做家庭小主人 讓孩子做家庭小主人昨晚下班后帶xx去超市給他買牙膏。去超市前,我讓他自己把要買的東西列好,并給他約定,沒有事先計劃在內的東西,到了超市,就不可買。xx卻說,今晚買的東西不多,用心記就行,不用筆列。 到...
    2020-10-23 閱讀全文
  • 如何讓孩子做環(huán)境的主人 可能許多老師和我有過相同的感受,人們在聽說了我們的職業(yè)后常會羨慕的說:“和小朋友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多好呀!”相信我們失落的心情是一樣的,因為幼兒教師瑣碎的工作是不能用輕松來下定義的。失落帶給我們思考...
    2021-05-06 閱讀全文
  • 育兒主題探討:怎樣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育兒主題探討:怎樣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一、開場語 首先感謝直播間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直播間視聽,在這里我們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學習!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里收獲快樂!望寶貝們能快樂健康的發(fā)展!同時感謝直...
    2020-10-15 閱讀全文
  • 2020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計劃總結 方案教學的教學方式極具彈性,沒有一種統(tǒng)一的模式,需要教師在師生互動中運用智慧去把握教學的過程,因此,方案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本人的素質以及他對此種方式的教學的理解有至關重要的關系。所以,我們在嘗試方案...
    2020-09-15 閱讀全文
  • 先做人后做事 讓孩子學會為人 班里排練《白雪公主》的表演劇,惠惠被老師選中演白雪公主,惠惠可高興了,一回家就和媽媽練臺詞,很快就背熟了??墒窃谟變簣@排練時只要一上臺,惠惠就會把臺詞忘得一干二凈。沒辦法,老師只好換下了惠惠。惠惠很傷...
    2020-09-24 閱讀全文

讓孩子做家庭小主人昨晚下班后帶xx去超市給他買牙膏。去超市前,我讓他自己把要買的東西列好,并給他約定,沒有事先計劃在內的東西,到了超市,就不可買。xx卻說,今晚買的東西不多,用心記就行,不用筆列。 到...

2020-10-23 閱讀全文

可能許多老師和我有過相同的感受,人們在聽說了我們的職業(yè)后常會羨慕的說:“和小朋友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多好呀!”相信我們失落的心情是一樣的,因為幼兒教師瑣碎的工作是不能用輕松來下定義的。失落帶給我們思考...

2021-05-06 閱讀全文

育兒主題探討:怎樣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一、開場語 首先感謝直播間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直播間視聽,在這里我們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學習!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里收獲快樂!望寶貝們能快樂健康的發(fā)展!同時感謝直...

2020-10-15 閱讀全文

方案教學的教學方式極具彈性,沒有一種統(tǒng)一的模式,需要教師在師生互動中運用智慧去把握教學的過程,因此,方案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本人的素質以及他對此種方式的教學的理解有至關重要的關系。所以,我們在嘗試方案...

2020-09-15 閱讀全文

班里排練《白雪公主》的表演劇,惠惠被老師選中演白雪公主,惠惠可高興了,一回家就和媽媽練臺詞,很快就背熟了。可是在幼兒園排練時只要一上臺,惠惠就會把臺詞忘得一干二凈。沒辦法,老師只好換下了惠惠?;莼莺軅?..

2020-09-2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