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在生日的燭光中學習感恩
發(fā)布時間:2021-05-06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學習故事 幼兒感恩的心活動方案導讀:在以往的生日會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自己生日的理解局限于父母給自己買禮物、吃生日蛋糕,很難得有孩子在生日這天想到自己的父母或別人。
一天,孩子們圍著我們唧唧喳喳的討論著快樂的假期生活,堯堯走到我們的身邊,支支吾吾的想說什么。我們趕緊問她:“有什么事情想告訴老師嗎?”她點點頭,小聲說:“后天是我的生日?!蔽覀冃χё∷f:“那要祝你生日快樂咯!”她聽了抿嘴笑了。隨后我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全班的孩子,并有意識的和孩子一起聊“生日”這個話題。
我們問:“什么是生日?”
孩子們回答:“媽媽生寶寶的那天?!?/p>
又問:“你們生日那天誰最痛?”。
一個孩子說:“大姨!”另一個孩子說:“媽媽最痛!”其他的孩子跟著附和。
“為什么媽媽最痛?”
一個孩子說:“媽媽要開刀?!逼渌⒆痈胶椭骸皩Γ诙瞧ど匣ǖ??!?/p>
“媽媽肚子上開刀,流了很多血,媽媽哭了沒有?”
孩子們答:“沒有?!?/p>
“為什么媽媽肚子痛,還不哭呢?”
一個孩子說:“媽媽是大人。”一個孩子說:“媽媽不怕?!薄鞍职止艿綃寢尩模瑡寢尵筒豢?。”“媽媽生了寶寶,看見寶寶就不哭?!?/p>
“我們出生的那天媽媽爸爸很辛苦,我們過生日的時候最應該感謝誰呢?”
答:“媽媽”“媽媽爸爸”……
在以往的生日會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自己生日的理解局限于父母給自己買禮物、吃生日蛋糕,很難得有孩子在生日這天想到自己的父母或別人?,F(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而我們對孩子的“感恩教育”,就是從感謝身邊的人做起。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正享受著他人為己付出而帶來的幸福生活,對他人的幫助和付出懷有一顆感激的心,學會關愛、理解和尊重。孩子過生日,我們覺得這正是進行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機。我們找來媽媽從懷孕、生產到照顧寶寶的照片和錄象,并讓孩子回家與家長交流自己出生那天媽媽、爸爸有多辛苦,啟發(fā)孩子在生日那天給媽媽爸爸打電話表達感激。堯堯過生日了,在我們的鼓勵下,她撥通了媽媽的手機,不好意思的說:“媽媽,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長大了,謝謝你生了我,我愛你!”
聽得出來媽媽很激動,想必電話那頭是熱淚盈眶吧。同時,我們把堯堯的電話號碼寫在小卡片上,公布在溫馨提示欄目,請每一個孩子回家后打電話給堯堯,祝福她的生日。事后,堯堯媽媽滿懷感激:有很多孩子給女兒打電話,堯堯是在小伙伴的聲聲祝福和濃濃友情中度過了四歲生日。
我們時常把孩子比做幼芽,是因為他們的稚嫩需要成人百般的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歷程都寫滿了父輩、師長的辛勞,他們在享受其中之余,應該學會感謝他人的付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自從9月份xx升上幼兒園大班以來,老師留的作業(yè)再也不敢馬虎對待。上大班之前,幼兒園的作業(yè)基本上是能不做就不做同,任他玩。但是升上大班后,我和老公都覺得,有必要讓xx養(yǎng)成按時做作業(yè)的習慣了。xx爸與xx約定,放學回家要做五件事:第一,寫作業(yè),第二,吃飯,第三,洗澡,第四,看電腦,第五,睡覺。最開始那段時間,每天我回家?guī)缀醵伎吹絰x坐在茶幾前面擦眼淚。原因那肯定就是作業(yè)沒做完,爸爸不允許去玩。看到他掉眼淚,說實話,我很心疼,但是現(xiàn)實又不允許我對他說:“寶貝,咱不用做作業(yè),自由玩去吧?!彪m然說不要求他把作業(yè)全部按老師的要求做完,但是按時完成作業(yè)這個習慣是要養(yǎng)成的。
那段時間看到他做作業(yè)真的是又好笑又好氣.學九珠數(shù)學時,剛剛教完,1+1=2,1+2=3,一轉身,你問他,xx,1+1等于幾,“不知道”,“1+2等于幾?”“不知道”每天這樣的對話都會出現(xiàn)很多次,氣得我和老公腦袋暈。心想,我倆生了個多笨的兒子呀,我們倆小時候都不這么笨呀(其實我們倆就沒怎么上幼兒園,更別說在幼兒園學九珠數(shù)學了)過了一段時間,突然他會算數(shù)了,十以內的加減法都完全沒問題了。會了之后可不得了了,每天就拿著那本九珠數(shù)學,一直不停地做啊做。到現(xiàn)在,這學期的九珠數(shù)學練習冊已經全部做完了。
xx最開始不愿意寫作業(y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會寫作業(yè),腦袋里還沒有寫作業(yè)這個概念。而且作業(yè)總是不會做,他總是不會做,我和他爸臉色肯定不好,他感覺到我和他爸心情不好,怕我們罵他,更加不愿意寫作業(yè)了。幸好后來我們看見學習效果越來越差,改變了策略。首先,一定得把一回家就往電腦前走的習慣給改掉,養(yǎng)成回家就拿書出來做作業(yè)的習慣,這個不是一天兩天能成的,我們堅持了一個多月才初見成效。第二,在學習中,盡量挑些簡單的,他感興趣的東西來教。比如教九珠數(shù)學時,他平時就愛畫畫,我們就叫他用畫圓圈的方式來記數(shù),比如1+7=8,我們就叫他先畫一顆算珠,再畫上7顆算珠,然后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顆算珠,這樣他就很容易得出答案。而且數(shù)算珠的時候覺得很有趣,很愿意去數(shù)。第三,學語文時,老師基本上每天都會教一些簡單的字,回來時就會叫他把老師教的字寫一篇。然后在晚上講故事時,他看見有認識的字,會說,“媽媽,這個字我認識,是xxx對不對,我就會告訴他,“對,寶貝真棒!”每當這時,他就會很有成就感。第二天寫字的時候就更認真了。
總之,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最重要。學習過程中,孩子會有許多許多的地方不懂,這時需要我們做家長的拿出更多的耐心,一起陪伴孩子成長學習。而不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兇他,威脅他一定要完成作業(yè)。親子教育應該是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進行才對?,F(xiàn)在的應試教育已經讓我們的孩子這么疲憊,家長們別再給孩子更多壓力了。健康的身體,快樂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
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最近,xx小朋友不愿意去上幼兒園,于是我就把工作辭了,提前給xx小朋友放了暑假,可是,小丫頭一個人在家確實不好玩,總是纏著我要我跟她玩,于是,我每天除了干家務基本就是陪著她玩了,但是我會給她安排一個時間是玩的,一個時間段是用來做家務的,還有一個時間段是來上網的,所以,基本上還是陪她的時間比較多。這樣有了固定的時間xx也就不鬧了,我想做點什么也方便多了。
可是每天都跟她玩也不知道玩什么東西,有時候是跟她一起搭積木,有時候是跟她一起看書,今天我跟她玩了個小游戲,用她的話說是叫水母游戲,那是因為有一天我看見墻上的貼圖水母,然后她要玩游戲,她說就玩這個游戲吧,想不出來玩什么,于是就說我數(shù)數(shù)到10,她來走路,走到前面就她唱歌,走到后面就我唱歌。今天她說媽媽,我們來玩水母游戲吧,其實我都想不起來什么叫水母游戲了,她跟我講解了一下我才記起了。
游戲開始了,我開始數(shù)數(shù),然后她開始圍著我走,第一次就輪到我唱,于是她讓我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我給她唱了,第二次就輪到她唱歌了,她唱了一首在幼兒園學到的歌,第三次的時候她讓我跳個舞,我問她:跳什么舞呢????
她說:跳過《隱形的翅膀》吧,
我說:可是我不會跳呢?那怎么辦?
慧說:那我來教你吧
于是她就起來教我怎么跳,我也像個小孩子一樣跟著她學習,xx小朋友玩的可開心了,后來還有很多次,我都故伎重演,讓她來教我唱歌或者跳舞,有時候是讀唐詩什么之類的,我想孩子在教別人的同時,自己的膽子也會變大的,而且還鞏固了自己所學的東西,讓她在游戲中成長,在游戲中學習。學習游戲兩不誤
讓幼兒在“提問”中成長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是帶著“渴望學習”的特征來到這個世界的。愛提問題是孩子的天性。正是由于腦中不斷萌生的無數(shù)個“是什么”、“為什么”,孩子才會在“問”與“答”中尋找到解開秘密的鑰匙,并且這種問題意識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實錄一
雯雯神秘地告訴小雨,她是媽媽剖腹產生下來的。于是,一個關于“我是從哪里來的”話題很快在幼兒間展開。軍軍的結論:“孩子都是媽媽生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墒?,孩子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我這么大的身體,媽媽的肚子怎么藏得下?”“我在媽媽肚子里面吃什么呀?”“小孩是怎么跑到媽媽的肚子里的?”“小孩兒生出來為什么要哭?”“那時候,爸爸和媽媽已經認識了嗎?”……
問題的出現(xiàn)是幼兒學習的起點。正如美國作家阿西莫夫所說:“好奇總是與求知欲聯(lián)系在一起,它激發(fā)少年兒童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世界?!蔽覀冋J為,只有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才是引發(fā)幼兒進行探究的興趣之源。幼兒的提問往往與他們當前所處的環(huán)境、所接觸的事物有著直接的、感性的關聯(lián)。隨著心理的發(fā)展,經驗的積累,他們對周圍世界的看法會越來越正確、科學。
實錄二
午后,孩子們來到戶外散步。不知是誰在梧桐樹底下發(fā)現(xiàn)了一群螞蟻,惹得大家都圍過去看。浩浩問我:“老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螞蟻呢?”我不出聲,請他們繼續(xù)觀察。只見地上有一個啃過的蘋果,上面爬滿了螞蟻。孩子們饒有興趣地看著,有人還忍不住用手去碰碰它們。我將那個爛蘋果撿起來,扔進垃圾筒。起先,孩子們很詫異,但很快他們就發(fā)現(xiàn)小螞蟻們慢慢地朝各個方向疏散了?!霸瓉硎呛贸缘臇|西吸引了它們?!焙⒆觽兓腥淮笪?,立刻有人提出:“我們去找一樣別的食物,再來試一試吧!”
幼兒的問題就是在生活中即時生成的。他們不僅關心事物的現(xiàn)象,而且想了解事物的本質;他們不僅喜歡思考,而且喜愛動手操作。主要表現(xiàn)為好提問題和做一些幼稚可笑的“試驗”。教師的作用就在于為幼兒的探索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讓幼兒的疑惑找到答案。
實錄三
一次上課時,我給孩子們講農民伯伯如何種糧食。祁樺聽了很不解地問:“我家的米不是種出來的,而是從超市里買來的呀!”經他這么一說,其他孩子也紛紛附和。我理解,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都市里的孩子們來說,耕田插秧之類的農活已經離他們非常遙遠了。于是,我請他們分組去收集有關農民、農業(yè)的材料。第二天,他們帶來了各種各樣有關農民勞動的圖片以及鐮刀、草帽等農具。最認真的要數(shù)譚晶小朋友,她跑到鄉(xiāng)下外婆家實地考察了一番,并用攝像機拍下了真實的畫面,給小朋友們上了最生動的一課。
幼兒過去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即將探索的問題之間往往存在著心理上的或是知識上的距離。要縮小這段距離,教師就必須借助材料,為探究過程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景,運用多種方法去激活、喚醒幼兒的參與熱情。幼兒將在這種互動模式中,用自己的語言、圖畫等表達出自己的理解、獲得和發(fā)現(xiàn)。
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他們積極思維、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良好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的過程。但是由于受年齡特點、生活和學習經驗等的限制,幼兒提出的原始問題并不總是適當或有價值的。作為教師,應該清楚這一特點,正確引導幼兒提出真正有價值的問題,使幼兒能圍繞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有意義的探索與行動,并為幼兒提供適當?shù)膸椭瓦m度的支持。這樣,才能挖掘出每一個幼兒巨大的潛能,使之走上創(chuàng)新之路。
育兒心得:在成長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育兒心得:在成長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心肝寶貝,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聰明活潑,每個孩子從降臨人世,身上就承載著父輩人的所有希望。每當一個小生命來到,睜開小眼,最先接觸到的是誰?不錯,就是父母,這個時候家庭教育也就隨之開始了。孩子幼小,稚嫩,不諳世事,這就需要父母有足夠的細心、耐心、愛心,來呵護寶貝快樂健康的成長。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開始灌輸各種知識。其實我覺得,對于幼兒,家長利用生活中的小事例無意識的傳授一些知識,比刻意去教孩子要怎么怎么做,效果要好得多。我記得我們家小寶剛開始自己會穿鞋的時候,換下來的鞋,總是東一只西一只,跟他說鞋鞋要放好,像媽媽一樣放整齊,只是這次放好了,下次又忘記了,后來有一次,我就跟他說,你看你的鞋鞋在哭呢,他就很奇怪,問我為什么?我說,因為你不把他們放好,他們就以為你不喜歡他們了,所以哭了呀。他點了下頭,一邊拿起鞋去放好,一邊說不放好會哭的,此后,每次換好鞋,都會整整齊齊的放好,如果我們有誰的沒放好,他還會一邊幫我們放好,一邊“教育”我們呢:“鞋鞋要放好,不然會哭的。”
幼兒園老師說我們小寶左右分得很清,方向感很好,這其實也是一次不經意的“教育”。一次我們開車出去,在路口等紅燈。這時路口直行是綠燈,左轉是紅燈,我們要左轉,所以等著。因小寶已有“紅燈停,綠燈行”的概念,所以他問,為什么綠燈不走呢,我就跟他講說,因為我們要左轉,所以要看那個左轉的箭頭,變綠了才能走呀。然后他自己伸出手,做左轉的動作,然后我說另外一邊是右轉,他自己就在那左轉右轉的做,以后每到要路口,我都會順便問他,我們現(xiàn)在是左轉呀,直行呀,還是右轉呀,慢慢地左右就分得很清楚了。
跟很多家長一樣,我也買了一些識字類,數(shù)學類的書和卡片,但我不會每天按計劃刻意去教,只是把它們跟玩具等都放在一起,讓孩子把書也當成玩具的一種,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當孩子的興趣起來了,根本不用你去教,他自己會來找你教。我們家小寶很喜歡我買的思維類的圖書,做題目就像在玩游戲,現(xiàn)在每天晚上他自己會拿著書來找我,要我跟他一起看,每次都是做了一題還要做一題,根本停不下來。這當中會出現(xiàn)一些文字,他不認識,就會問,這時候我就會順便教一下,記不住也沒關系,下次碰到了再繼續(xù)教。如果刻意去教一些枯燥的文字,會使孩子產生厭煩,這就得不償失了。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有的活潑,有的文靜,有的調皮……做父母的要正確看待自己孩子的優(yōu)缺點,要教導孩子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慢慢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對了,要給予鼓勵,比如豎起大拇指點個贊,擁抱一下,親一下等。如果做錯了,不能打罵,當然也不能縱容,要指出錯在哪里,要告訴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最關鍵的是讓孩子學會說“對不起”。我的小寶,有時候做錯了,我會讓他告訴我錯在哪,然后當他說“對不起”的時候,我會回一句“沒關系”,要讓他認識到錯誤,但不能打擊他的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都是上帝牽著手送來的寶貝。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庭教育就像一本永遠看不完,學不完的書,每一位父母都要邊學邊教,邊教邊學。
育兒心得:在生活中快樂學習
育兒心得:在生活中快樂學習
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身為家長的我有時候也會很無奈,真不知怎樣去教孩子。
女兒小班的時候我就一本正經的教她識字,但總是今天學會明天就會忘,反復幾次之后,我的急脾氣就煩了。怎么樣才能讓孩子愛學習,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用。
有一天早上因為車跑氣的緣故,我和女兒只能步行去上學。在路上,女兒一直讓我給她講個故事,沒辦法,我給她講了一個小恐龍生蛋的故事,沒想到女兒聽得很認真,沒有一點走神。聽完故事女兒主動地的讓我提里面的問題。我覺得女兒的這個舉動很好,而且可以看出她對我的提問充滿了自信,我一共提了三個小問題,女兒都回答的很好,一點都不猶豫,到了學校女兒還有點舍不得,我馬上安慰她說,我們明日可以繼續(xù)呀!女兒這才高高興興的進了學校。
從那時開始,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我們都會步行15~20分鐘去上學,在這個短短的15~20分鐘時間里,我會隨意的教她一些東西,有唐詩、有成語、有故事等等,沒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每次女兒都很認真,接受的也非常的容易。
在快樂與不經意間讓小朋友學習和思考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每天給孩子一定的獨立、自由的空間,不讓孩子成為大人的附屬品,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里快樂的學習。
育兒心得: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育兒心得: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一學期以來,在老師的精心教育下,我家孩子已很喜歡上幼兒園,并且各方面進步很大,尤其在識字和繪畫方面比較感興趣。每天看著他從幼兒園回來手舞足蹈的高興勁兒,聽著他滔滔不絕講述幼兒園的有趣事兒,我們家長感到無比欣慰,同時內心也受到極大觸動,對孩子的教育關鍵要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就拿識字來說吧,字卡不如畫報色彩艷麗,畫面豐富,孩子往往不感興趣。如何引導激發(fā)孩子識字的興趣?那還有感于幼兒園中“開火車”的游戲。開學不久,孩子放學回家高興地說:“媽媽,今天幼兒園里我們開火車,好有趣啦!”說著拉起我一起“開火車”,邊開邊唱兒歌,此時我想到識字教育也不妨采用“開火車”的形式,于是晚上我把一張張識字卡當成一節(jié)節(jié)“車廂”,邊教邊讓他排成長長的“火車”,他好感興趣,有時不小心碰彎了,他就焦急地說:“媽媽,火車歪了,不能開了!”說著立刻把它排好,看著長長的“火車”,他蹦蹦跳跳唱起兒歌。開好“火車”,我讓他把一節(jié)節(jié)“車廂”找出來放回盒中,找時故意讓他找到,找到了,并及時夸他“欣欣,真聰明!真棒!”這樣他興趣越來越濃,如果一直找不到,他可能會失去興趣,不愿玩了。玩“開火車”使孩子對文字產生了興趣,并且在玩的同時也認識了不少字。假期里,我給孩子買了飛行棋,空余時間經常和孩子走走飛行棋,每次當他走贏時,他很高興,拍拍手說:“媽媽,我第一名!”我感到在走飛行棋的同時也鍛煉了孩子數(shù)數(shù)。這樣,家長和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使孩子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如果家長對孩子只是一味地說教,只會助長孩子的厭學情緒,得不到促學的效果。
興趣是幼兒認識事物的原動力,幼兒的興趣是教育的有效起點,而對幼兒來說,“玩”是他最大的興趣,因此對幼兒的教育,我們家長不妨處處關注幼兒的興奮點,把握教育時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讓孩子學會“感恩”
讓孩子學會“感恩”
一天我?guī)е⒆拥缴虉鼋o他買運動鞋。買完鞋以后,還帶他去了他最喜歡的快餐店給他買了可口的午飯,然后又給他換了一堆硬幣讓他打游戲機。我希望他過得愉快,但是他對我所給予他的每一件東西都沒有說一句感謝的話,我也沒有想過應該要求孩子這樣做。
我突然意識到,大多數(shù)父母都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對其他人說聲“謝謝”,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鼓勵孩子對父母表示謝意也是同樣的重要。大多數(shù)父母的觀點是,他們認為自己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們的責任。這種觀點和態(tài)度將使孩子們知道父母的給予是理所當然的,沒有意識到他們也同樣需要向父母表達謝意,充滿感恩。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全然付出的愛。子女對父母充滿感恩的心是孩子感受到愛意時很自然的一種回饋。久而久之,孩子與父母情感交流的融洽,會逐漸影響到他與幼兒園的孩子們,與其他的成年人之間的社會性交往方式,他會更加采用積極和感恩的心態(tài)面對他人和遇到的事情。因此,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會大大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個性培養(yǎng)。
孩子感恩心態(tài)的形成首先從形成感恩的意識出發(fā)。爸爸媽媽為了孩子做了某些事情時,首先應該告訴孩子自己的心意,那就是“如果能聽到你說‘謝謝’我會非常高興”。此外,讓孩子學會感恩,還要充分注重環(huán)境的影響。在一個充滿感恩家庭成長的孩子,自然也會更有可能形成感恩的心態(tài)。因此,在家中父母之間也可以相互配合,當媽媽給孩子準備好了他最愛吃的飯菜時,爸爸就可以對孩子說:“媽媽做了這么多好吃的飯菜是不是很辛苦?你和我都應該謝謝媽媽?!边@時候最為重要的是媽媽的反應。因為當孩子看到他的感謝每次都能使媽媽開心地笑了,慢慢地他就會從這些生活小事中懂得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能夠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會更加開心!
懷揣感恩心,生活綻光彩
“感恩節(jié)”雖然是一個舶來的節(jié)日,但感恩不是西方人的專利。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感恩是做人應有的最起碼的道德準則。但當今社會缺失感恩意識的不僅僅是學生??蓪⒆舆M行感恩教育,讓孩子感受別人對自己的愛,體驗理解別人對自己的付出,并把報答別人作為自己的一種人生信念,應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教育學生學會感恩,不能只停留在講大道理上,更不能單純地給學生布置一些感恩作業(yè),必須貫穿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以下就是作為班主任的我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一些做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從孝心教育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
家庭是小學生生活最多的場所,父母是與孩子相處最多的人,父母對子女的關懷照顧最直接、最經常,感恩教育要從孝敬父母開始。根據(jù)小學生喜歡看動畫、聽故事的特點,我把母親孕育、生產孩子的慘烈場景制成動畫,讓學生感受母親初孕時嘔吐的難受,大著肚子時行動的艱難,孩子出生時汗如雨下、拼死拼活的慘烈場面,讓學生感受到母親為了他們能來到現(xiàn)世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問問學生父母每天為他們做了什么?他們每天為父母做了什么?我還給學生講《二十四孝》,來對照我們自己是怎樣對待父母的?
我教育學生孝敬父母不僅僅是關心父母,為父母做事,更重要的是要尊重父母,敬畏父母。英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洛克說:“務使敬畏父母之心變得很自然,他們的心理要肯服從,沒有一點點勉強?!蔽液秃⒆庸餐瑢W習《帝子規(guī)》,讓學生知道,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話,又怎能對他人、對社會感恩?如果連父母都不愛,又怎能愛他人、愛社會、愛祖國?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還陸續(xù)講述了一些岳飛、朱德等名人以及班里學生尊敬父母的事跡,讓學生學有榜樣。讓感恩的種子深深地扎根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
二、選擇恰當?shù)男问胶透腥说膬热葸M行感恩教育
在開學初的幾堂班會課里,我以感恩教育為主題,以故事講解為媒介,每個故事都是我精心選擇的,全部與感恩教育有關。記得在給大家講了一個關于5.12地震中年輕媽媽保護嬰兒的情景:5.12地震發(fā)生后,成千上萬人瞬間失去了生命,在救災過程中出現(xiàn)了無數(shù)感人的場景,在一座倒塌的房屋中,當救援的人們提開一塊水泥預制板時,出現(xiàn)了驚人的一幕,一位年輕的媽媽一手用力頂著水泥板,一手把嬰兒護在胸前,背極力地往上拱著,把乳頭放在嬰兒的嘴里,為了孩子,母親耗盡了最后的力氣,到死還保持著這種姿勢,孩子得救了,自己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記得當時講這個故事時,語調很平實,毫無煽情的成分,然而班級中卻鴉雀無聲,顯現(xiàn)了難得一見的安靜和認真,有些同學已經淚流滿面。我知道故事中年輕媽媽的行為已經觸及了他們深埋在心底的那一份純真,感恩意識已有所覺醒。
在講故事的這段時間里,我?guī)е⒆觽兏獾黄饘W唱《感恩的心》,學做手語操,我對他們提出要求:請你在唱歌前,想一想,這首歌我是為誰而唱;如果你覺得在你的生命中沒有值得你感謝的人,你可以不唱。雖然沒有舞臺,沒有掌聲,只要每天的第一節(jié)預備鈴響起,全體起立,打著手語,用心、用發(fā)自內心的真情,演唱著、演繹著那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感恩的心》,這一首歌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使大家倍感親切,優(yōu)美的歌聲蕩滌著他們的心靈,喚醒了孩子感恩的良知。
我還利用每天早讀10分鐘和每周一節(jié)的讀書課,和孩子一起來閱讀一些關于感恩的美文和經典故事,幫助他們理解那些感動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字,慢慢地,讓孩子受到文學作品的熏陶,給孩子以精神上的鼓勵,讓他們在名家名作中把握親情的真正內涵,學會感恩。同時,注意收集有關親情、感恩為主題的電影、電視,如《媽媽再愛我一次》、《背起父親上學》、《讓生活充滿愛》等,組織學生觀看。
通過講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賞美文,看電影,給學生以感恩教育的啟蒙。
三、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形成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應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并回歸現(xiàn)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
1、聽一聽,看一看。父母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也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眾星捧月”的感覺,但這絕不是他們的初衷。我們不妨做個生活的有心人,聽一聽早晨出門時父母的叮嚀,生病時父母的呵護和失敗時父母的開導,父母喋喋不休的嘮叨中包涵了對我們無盡的愛;看一看母親眼角的皺紋和父親粗糙的雙手,以及父母深思愁苦時的背影,無不是為子女付出的見證……
2、算一算,想一想。在父母懷抱中長大的一代,卻是“愛”的貧窮者,他們從不關心身邊的人和事,養(yǎng)尊處優(yōu),不體諒父母的辛勞。所以,有必要讓他們“算算自己從小到大成長的經濟帳”,“算算父母對自己養(yǎng)育之恩流水賬”,向父母調查家庭生活中每月收入的來源和日常生活中每月必需開支的項目,說一說自己每月的開支有哪些,哪些開支是必需的,哪些是可以節(jié)省的。想一想我們在哪些方面加重了父母的負擔,我們可以怎么做或做些什么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算了眼下父母與自己之間消費的差距,孩子應該從中體會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父母的可敬可愛。
3、試一試,做一做。組織進行“今天我當家”活動,讓孩子代替父母考慮一天的油鹽柴米問題和家務安排,使孩子真正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斌w會父母持家之不易,學會理解父母。
看一看,算一算,試一試,讓學生感悟到,積累親情并不在于轟轟烈烈,關愛父母要體現(xiàn)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四、營造“學會感恩”的“家一樣”的班級文化。
諺語說“百年修得同船渡”,能夠在一個班里共同學習是“緣分”,大家都要珍惜,要共同維護班集體的榮譽,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把班級當成大家的家,班級有了家的氛圍,學生就當自己是家的“主人”了。
1、學唱班歌:“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緣才能相聚,有心才會珍惜,有福就該同享,有難就要同當,用相知相守換地久天長?!睖嘏膄lash畫面、溫馨的旋律、動情的歌聲把大家的心連在了一起,把家的氛圍營造了起來,班級就是溫馨、可愛的家,每一個人要感恩他人對造就這個“溫馨、可愛的家”所作的貢獻。
2、共同制定班級公約:懂得用嘴角微笑,學會用耳朵聆聽,知道用小手幫忙,體會用心靈理解;必須使用課堂禮貌用語,如:下課時說“老師辛苦了!”老師回應同學們,“謝謝同學們,請大家休息?!弊寣W生在言語交流中學會感恩。
3、生日祝福:開學初,由班長負責建立學生準確的生日檔案。在學生生日那天,送上一張寫有班主任和同學祝福的卡片,大家一起給他唱生日歌,讓他感受一份來自同學的真誠祝福,在別人生日的時候,主動獻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4、圖書角:由每個學生志愿捐書,集中起來構建一個小小的圖書角,大大地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也讓同學們深刻地體會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高尚境界。
5、開設話吧:每個同學自備一本本子,每天在里面寫上一些想說的話和事,沒話說的時候請老師猜謎語也可以,我會收上來認真地閱讀,并和他們進行交流,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又開辟了一條師生溝通的渠道,同時還增進了師生的感情。學生有了說心里話的地方,心中之愛就有了歸屬。
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作為家的一員,就有愛家護家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就會感恩每一位同學為維護班級集體榮譽所作的努力。在學校進行的每日量化考評和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同學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做最好的自己,創(chuàng)最好的集體。
五、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展感恩教育
課本的編排為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資源,找到切入點,在教學中不斷滲透感恩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表現(xiàn)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作為語文教師,我努力引導學生好好賞析,進行親情熏陶,激發(fā)他們的人生感悟。如:《桂林山水》讓我們欣賞了如畫的風景,《山雨》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愉悅了我們的情感;《只有一個地球》告訴我們生養(yǎng)我們人類的是地球母親,大自然不僅提供了人類生存的物質條件,還以壯麗的山河哺育了我們的精神,所以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地球?!督鹕哪_印》更讓我們從動物的身上看到了母愛的偉大,《地震中的父與子》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父愛的堅不可摧……思品課、綜合實踐課、科學、音樂,每一門學科都有意識地滲透了感恩內涵,只要我們利用恰當及時,就能充分發(fā)揮課本的感恩教育作用。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尊敬師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