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蔬菜從哪里來
發(fā)布時間:2021-05-05 中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沉浮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科學說課稿中班科學蔬菜從哪里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分析與反思等內容,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對蔬菜進行簡單非分類,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蔬菜從哪里來教案吧。設計思路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業(y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來說,想認識各種各樣的蔬菜并不難。因為在超市中隨時都可以買到一年四季的新鮮蔬菜。但是,如果你問孩子“蔬菜是從哪里來的?”恐怕孩子們很難給你正確答案,就更不用說認識蔬菜植株,了解它們的生長方式了。針對孩子們這一經(jīng)驗的不足,我設計了《蔬菜從哪里來》這一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對蔬菜進行簡單非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記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蔬菜圖片若干、疏菜整株與部分的課件、蔬菜分類統(tǒng)計表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蔬菜從哪里來?
——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吃的蔬菜是從哪里來的?”
——幼兒討論:(從超市買來的,從菜市場買來的,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從地里種出來的)
分析與反思:從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的表現(xiàn)來看,幼兒對于“蔬菜從哪里來”這個問題,只是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一些模糊的認識,即便是能說出“從地里長出來的”也只是從大人那里聽說,很少有人親眼見過蔬菜的生長,這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增加了難度,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探知興趣。
二、蔬菜是怎樣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幾種蔬菜如:西紅柿、白菜、土豆、藕請小朋友辨別一下是哪種蔬菜,并找出我們吃的部分。
——教師出示蔬菜的整體余局部的課件,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有的長在土里;有的長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莖葉;有的吃底下的莖)
分析與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圖片,孩子們發(fā)出陣陣驚嘆:“原來西紅柿是長在樹上的”“土豆原來長在土里,土豆樹還開白色的花呢”“原來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隨著孩子們的陣陣驚嘆聲,他們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發(fā)出來,學習興趣也被充分的調動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圖片呈現(xiàn)”的方式總感覺遙遠不真實,如果活動當時能帶孩子參過一下菜園,相信孩子們的印象會更深刻,理解也會更透徹。
三、蔬菜分類。
——出示多種整株蔬菜,請幼兒根據(jù)我們吃的部分進行分類。大體分為(葉菜類、瓜果類、根莖類)
——幼兒分組討論確定記錄的方法,完成常見蔬菜分類統(tǒng)計表。
分析與反思:
在幼兒分組完成蔬菜種類統(tǒng)計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給孩子們留下了充分發(fā)揮自主性的空間,每組幼兒可以共同討論并確定本組的記錄方法(有的繪畫、有的用符號代表)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并且培養(yǎng)了他們相互合作的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蔬菜從哪里來》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對蔬菜進行簡單非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記錄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蔬菜圖片若干、疏菜整株與部分的課件、蔬菜分類統(tǒng)計表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蔬菜從哪里來?
——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吃的蔬菜是從哪里來的?”
——幼兒討論:(從超市買來的,從菜市場買來的,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從地里種出來的)
分析與反思:從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的表現(xiàn)來看,幼兒對于“蔬菜從哪里來”這個問題,只是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一些模糊的認識。即便是能說出“從地里長出來的”也只是從大人那里聽說,很少有人親眼見過蔬菜的生長,這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增加了難度,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探知興趣。
二、蔬菜是怎樣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幾種蔬菜如:西紅柿、白菜、土豆、藕請小朋友辨別一下是哪種蔬菜,并找出我們吃的部分。
——教師出示蔬菜的整體余局部的課件,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有的長在土里;有的長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莖葉;有的吃底下的莖)
分析與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圖片,孩子們發(fā)出陣陣驚嘆:“原來西紅柿是長在樹上的”“土豆原來長在土里,土豆樹還開白色的花呢”“原來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隨著孩子們的陣陣驚嘆聲,他們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發(fā)出來,學習興趣也被充分的調動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圖片呈現(xiàn)”的方式總感覺遙遠不真實,如果活動當時能帶孩子參過一下菜園,相信孩子們的印象會更深刻,理解也會更透徹。
三、蔬菜分類。
——出示多種整株蔬菜,請幼兒根據(jù)我們吃的部分進行分類。大體分為(葉菜類、瓜果類、根莖類)
——幼兒分組討論確定記錄的方法,完成常見蔬菜分類統(tǒng)計表。
分析與反思:在幼兒分組完成蔬菜種類統(tǒng)計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給孩子們留下了充分發(fā)揮自主性的空間,每組幼兒可以共同討論并確定本組的記錄方法(有的繪畫、有的用符號代表)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并且培養(yǎng)了他們相互合作的能力。
幼兒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物質。
大班科學課:雨從哪里來
這是大班科學雨從哪里來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能發(fā)現(xiàn)問題,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2、了解“蒸發(fā)”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科學現(xiàn)象,知道雨與人們的關系。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玻璃片、三角架、火柴。2、雨的形成課件[活動過程]
一、播放雨的形成課件,引導幼兒聽雨聲,看雨景。
小朋友們,聽聽這奇妙的聲音,問:這是什么聲音?(幼兒:雨聲)看電腦動畫,問:這是什么景象?(幼兒:下雨)雨從哪里來?
幼兒:從天上。
師: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幼兒:因為天上有云彩幼兒:因為有烏云二、實驗探索雨的形成。
1、小實驗:用酒精燈加熱燒杯里的水,讓小朋友仔細觀察燒杯里的水,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兒:冒熱氣師:這叫蒸汽水熱了就會有蒸汽,許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現(xiàn)象叫做蒸發(fā)。
師:你在哪里看見過水蒸發(fā)的現(xiàn)象?
幼兒:燒水的時候幼兒:做飯的時候幼兒:暖氣管道里、、、、、、師:水變成水蒸汽跑到哪里去了?變成什么了?
幼兒:天上、、、、、、2、幼兒分組實驗:在老師的幫助下,把熱水倒在杯子里,蓋上玻璃片,讓幼兒觀察玻璃片上有什么變化。再請幼兒拿起玻璃片觀察玻璃片上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現(xiàn)象,讓幼兒說說這是為什么?
3、聽故事,《小雨點旅行記》,了解雨是怎樣形成的。
4、看課件:雨是怎樣形成的,小結雨的形成。
三、討論:下雨好不好?為什么?下雨的好處與害處,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活動延伸]
1、畫雨。
2、觀察記錄水蒸發(fā)的現(xiàn)象。
活動反思:
活動上下來整個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也存在一些問題:
1、整個內容偏多,在第三部分倉促結束的情況下仍然超時5分鐘左右。
2、幼兒還是缺乏自己動手實際操作的體驗。而其科學原理相當部分幼兒是已經(jīng)知道的。
3、實驗用的水杯有點小,由于天氣冷,水溫也降得快,會影響實驗的效果。建議換大的能夠裝1L以上的水杯或水箱。玻璃紙要加邊框進行固定,玻璃板四周要包邊,避免劃傷手指。
4、“春雨貴如油”這句屬于幼兒基本都不了解,這個問題可以刪掉的。
大班科學活動我從哪里來
這是大班科學活動我從哪里來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了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yǎng)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fā)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我從哪里來》。
2、教學掛圖。
3、陳老師懷孕前后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陳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陳老師和現(xiàn)在的陳老師有什么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xiàn)在的陳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么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1、師:小朋友,現(xiàn)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在媽媽的身體里種下了一些小種子,這些像小蝌蚪的種子叫做精子,他們在媽媽的身體里展開了游泳比賽,游得最快的精子就會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后就是一個小寶寶了。
三、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二》,讓幼兒通過觀后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什么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后來慢慢的長出了什么?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后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怎么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里,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么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著音樂跳舞,后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了十個月。
四、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進一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這時的寶寶是怎樣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師:這時候的寶寶只能看見頭和身體,還有腮和小尾巴呢!不過小尾巴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的。小寶寶是通過臍帶吸收媽媽肚子里的營養(yǎng),一天天地長大。
2、出示第二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慢慢長大了,現(xiàn)在他是什么樣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現(xiàn)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一樣嗎?
--師:現(xiàn)在的小寶寶剛剛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不一樣。
3、出示第三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的什么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長了小手、小腳,他躲在媽媽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又有什么變化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全身都覆蓋著一層絨毛。
5、出示第五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猜猜小寶寶這時候會長成什么樣?
--師:這時候的小寶寶還在繼續(xù)長大,骨骼也漸漸結實了,他有時還會調皮的踢媽媽一腳呢!
6、出示第六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怎樣了?
--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了十個月,最后終于來到了人間,來到這個世界。
五、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師:我們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會怎樣?為什么?
2、出示陳老師懷孕之前帶小朋友做操玩游戲的照片和懷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這兩個時期老師身體狀態(tài)的變化,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從而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陳老師帶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問:懷孕之前陳老師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師:有了小寶寶之后,陳老師的身體有什么變化?還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嗎?
--出示陳老師彎腰撿東西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體會媽媽懷寶寶的辛苦。
--出示陳老師看見食物不想吃,惡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問:為什么陳老師吃不下還要吃呢?因為不吃,肚子里的寶寶就缺乏營養(yǎng),長不大,所以媽媽是很偉大的,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媽媽。
3、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陳老師現(xiàn)在懷了小寶寶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師再累還是要帶小朋友學習本領,所以小朋友要更加體諒老師,愛老師,不惹老師生氣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
4、師:你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你們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現(xiàn)在你們上幼兒園了,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樂《感恩的心》,讓幼兒表演。
--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下面讓我們一起懷著感恩的心來感謝我們的媽媽,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感謝媽媽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
活動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愛是核心,激發(fā)幼兒愛的情感是我們重要的社會責任。然而,幼兒愛的情感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而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經(jīng)驗感受和體驗來獲得的。讓幼兒從小知道愛父母和長輩、同伴,老師,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習慣,那么長大以后就很難做到孝敬父母、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因此,從小加強對獨生子女愛的情感培養(yǎng)就顯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從小培養(yǎng)幼兒有愛心、愛父母、同伴、老師的品質,從小在幼兒心中播下愛的種子,會對孩子一生的幸福產(chǎn)生十分有益的影響。幼兒在環(huán)境的熏陶中,愛的情感不斷升華。
相關文章《大班科學:落葉樹和常綠樹》:大班科學活動落葉樹和常綠樹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反思,活動過程等內容,鞏固幼兒對幾種常見樹木的認識,形成落葉樹、常綠樹的概念。學習將對落葉樹與常綠樹進行分類。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落葉樹和常綠樹教案吧。
《大班科學公開課:神秘杯》:大班科學活動神秘杯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領域,活動目標,活動過程實錄等內容,學習運用帶刻度的杯子進行測量,并體會刻度的作用。教育幼兒正確服藥,提高安全意識。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神秘杯教案吧。
《大班科學教案:幫水搬家的小細管》:大班科學活動幫水搬家的小細管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科學幫水搬家的小細管教案吧。
大班科學活動我從哪里來?
這是大班科學活動我從哪里來?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好奇心強,喜歡對新鮮、感興趣的事物詢問、探索。一天,當幼兒園的陳老師挺著大肚子路過大一班教室門口時,許多小朋友圍過來好奇的看著她的肚子,這時一個小朋友問道:“老師,你肚子里是不是有個小寶寶,小寶寶從哪里生出來的呀?”其它小朋友聽到后立刻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知道,是從胳肢窩里掉出來的,”“不對,不對,是從肚臍眼里生出來的”,“我媽媽說,我是從垃圾箱里撿來的?!?/p>
大班幼兒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已有了初步的性意識,但還缺乏科學的認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于是我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教學活動《我從哪里來》。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談話等方式,讓幼兒進一步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意識。
2、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初步了解胎兒的形成和出生過程。
3、激發(fā)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⑴男孩、女孩的圖片及生活用品圖片若干
⑵多媒體課件:胎兒的形成過程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準備:教室內張貼胎兒成長過程的圖片
3、幼兒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整理相關的圖片、資料。
四、活動實錄
(一)引導觀察——認識自我
1、出示男孩、女孩及生活用品的`圖片,幼兒分小組操作,比比哪一組分的又對又快。
2、幼兒分小組討論:“男孩女孩有什么不同?”
幼兒A:女孩關上扎了辮子,男孩頭發(fā)是短短的。
幼兒B:男孩有小雞雞,女孩沒有。
幼兒C:男孩力氣大,女孩力氣小。
幼兒D:女孩夏天可以穿裙子,女孩不可以。
幼兒E:女孩會生小孩,男孩不會。
教師小結:男孩女孩他們的生理結構、穿著打扮、性格愛好都有很多不同。
(二)看、摸、聽、說——充分感知
1、師:剛才小朋友說到女孩長大后會生小孩,那你們知道媽媽肚子里的小寶寶是怎樣長大又是怎樣出生的嗎?楊老師的肚子里有個小寶寶,請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楊老師的肚子。
幼兒A:我摸到楊老師的肚子是硬硬的。
幼兒B:我看到楊老師的肚子是圓圓的,像個大皮球。
幼兒C:我摸到楊老師肚子里的小寶寶好像動了一下。
幼兒D:我聽到楊老師肚子里有咕咕叫的聲音。
2、請楊老師說說懷孕后自己的感受。
楊老師:懷小寶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剛開始吃什么就吐什么,小寶寶開始就像米粒一樣大,他要在我的肚子里呆10個月才會出來?,F(xiàn)在陳老師肚子里的小寶寶已經(jīng)有8個多月了,他有時會踢我的肚子,還會和我一起做游戲,肚子大很有方便,蹲都蹲不下去,腳也腫了。你們的媽媽懷你們的時候,也很辛苦,所以你們要愛自己的媽媽。
(三)探索秘密——了解胎兒形成的過程。
引導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我從哪里來》:爸爸媽媽結婚了,爸爸身體里的一個細胞叫精子,有一天它游啊游,碰到了媽媽身體里的一個細胞叫卵子,這兩個細胞融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住在媽媽身體里一個叫子宮的房子里,慢慢的一天一天的長大,長到10個月后,就從媽媽身體的一個通道里出來。
五、延伸活動:
1、在活動區(qū)投放小沙袋,綁在幼兒身上,讓幼兒感受媽媽懷孕的辛苦。
2、在圖書角投放相關的書籍。
3、 請家長收集幼兒從小到大的照片及生活用品,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我長大了”。
教學反思:
1、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提出的性問題。
專家指出:既然人的性的發(fā)育開始很早,即使不滿周歲的孩子在性問題上也不是中性體,所以性教育必須從幼年開始,真實正確的表述性知識。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作為教師應該做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提出的性問題?!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本園有懷孕教師的契機,利用圖片、課件等直觀的教學手段,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啟蒙知識。本次教學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是他們所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在活動中,他們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
2、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活潑好動,充滿了好奇心,總有問不完的為什么,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向幼兒介紹小生命的形成、成長和分娩的過程,我采用了圖片和課件的形式,讓幼兒直觀的了解生命的形成過程。為了讓幼兒體驗當媽媽的辛苦,在活動延伸中,教師在區(qū)角提供了小沙袋讓幼兒綁在身上,讓他們通過半天的活動,體會當媽媽的辛苦。
3、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處處皆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利用孩子們關注馬老師懷孕的現(xiàn)象,及時的對他們進行了基本的性教育,避免了幼兒對其錯誤的認識,使孩子們對生命的形成過程有一個科學的認識。
4、充分利用環(huán)境的教育資源,有效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同伴群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fā)揮這一資源的作用。"在本次活動中,我充分利用教師懷孕這個機會,豐富和拓展了幼兒的學習經(jīng)驗。
相關文章《大班科學活動:條條棉線是怎樣來的》:大班科學活動條條棉線是怎樣來的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延伸,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了解線是怎樣紡出來的。了解古代與現(xiàn)代紡車的不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科學活動條條棉線是怎樣來的教案吧。
《大班教案:好玩的鐘表》:大班科學活動好玩的鐘表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反思,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通過猜謎語引出《有趣的鐘表》、知道鐘表上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規(guī)律,從而使幼兒學會看整點、半點。引導幼兒撥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好玩的鐘表教案吧。
《大班科學教案:莊稼的朋友——青蛙》:大班科學活動莊稼的朋友——青蛙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認識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在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討論,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科學莊稼的朋友——青蛙教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