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案例分析:玩滑板車需正確引導

發(fā)布時間:2021-05-01 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 幼兒園游戲案例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1發(fā)現(xiàn)問題

周末,我去醫(yī)院看望朋友的孩子。走進病房,眼前的景象令我目瞪口呆,病床上躺著六個大小不同的孩子,他們有的掉著胳膊,有的包著腿。通過朋友的介紹,我了解到這些孩子大多是玩滑板車摔倒,出現(xiàn)了骨折等不同程度的損傷,有的甚至出現(xiàn)了生命危險。

看到平日里活蹦亂跳的孩子,現(xiàn)在一個個躺在病床上,我張然若矢的離開了醫(yī)院,,路上朋友的話不時的在腦海里出現(xiàn),現(xiàn)在的孩子安全意識淡薄,在路上我行我素,絲毫不理會道路安全狀況,普遍沒有“過馬路左右看”的意識,對孩子加強安全教育勢在必行。

2問題分析

滑板車刺激好玩,成為許多孩子喜歡的玩具。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連孩子的平衡感、靈敏性和協(xié)調(diào)能力,因此給孩子買了滑板車。雖然對孩子健身運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為交通安全埋下一定隱患,家長和孩子一定要注意玩滑板車的不安全因素。

專家提示:八歲以下兒童玩滑板車,兒童身體正處于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如長期玩滑板車,會出現(xiàn)腿部肌肉過分發(fā)達,影響身體的全面發(fā)展。

二、問題解決方案的具體實施

1、積極開展滑板車安全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欄、光盤等就,想孩子講解玩滑板車的安全隱患,讓孩子充分領悟規(guī)范開展滑板車運動的重要性。

2、加強對玩滑板車人群進行教育,邀請交警部門向孩子講解一些關于滑板車導致的安全事故、讓孩子明白沒有安全、規(guī)范使用滑板車的嚴重后果。

3、做好正確引導家長的思想工作。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孩子懂得玩滑板車的利弊,提高家長安全防范意識,讓家長做好孩子的監(jiān)督工作。

4、孩子玩滑板車的時候,最好有父母陪著,并給孩子買防護用品,如:安全帽、護腕、護膝等。

6、玩滑板車速度不要過快,時間不能過長。

7、玩滑板車。要給孩子選擇安全的場所。

三、活動效果

通過以上措施的具體實施,近段時間,道路上玩滑板車的孩子大大減少。孩子們了解到玩滑板車的利弊,有些孩子直接把滑板車存了起來,有的只在廣場、人員稀少處或在寬闊地帶玩,有些家長也做起了孩子的監(jiān)督工作,在時間上、速度上限制孩子,保證孩子的人身安全。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老師的正確引導


最近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有孩子把玩具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可能是我沒有帶過小班,這讓我大吃一驚,孩子怎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對此我請教了有經(jīng)驗的老師們,他們說以前小班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因為小班年齡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有意識的把它據(jù)為己有,需要老師正確的去引導他們。

一天,我又看到昊翔小朋友把一輛小車玩具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我沒有直接過去拿出來,而是等孩子們都玩完了,我在收玩具的時候故意大聲說:“哎呀,那個粉紅色的小車怎么不見了呢?小朋友有誰見到它嗎?”孩子們都搖頭。我接著說:“小朋友們晚上都要回到自己的家,我們的玩具也是一樣的,它到了晚上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如果它找不到自己的家,它就會傷心難過的。小朋友們希望它難過嗎?”孩子們紛紛說:“不希望”。聽到這里,昊翔小朋友慢慢的從口袋里拿出了玩具過來交給了我。我沒有去責怪他,而是說:“原來它到你那里去了,謝謝你幫它找到了家。你真棒。”我看到他的小臉一下露出了笑容,從此我再沒有看到誰把玩具裝進自己的口袋了。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只要老師正確的引導,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是最好的孩子。

幼兒案例分析: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案例描述:

分享是托班幼兒交往的常用手段。然而托班幼兒正處于自我意識最強烈的時期,強調(diào)自我為中心,具有非常強烈的獨占意識,不愿理解也無法理解他人的想法。雖然生活環(huán)境得以優(yōu)化,但沒有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jīng)驗及互愛互讓的經(jīng)驗和相應的訓練。孩子在家中是一顆星六人捧,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就給什么,好吃的東西總是先讓孩子吃,好玩的東西也是想要什么大人就給買什么。于是幼兒這種“唯我獨享”“唯我獨尊”的心理在得到成人的默認之下滋長,從而形成了“我的東西是我的,別人的東西也是我的!”矛盾心理,他們樂意接受別人的東西,卻不愿將自己的東西讓與別人。到了幼兒園也表現(xiàn)的和在家一樣,把玩具占為己有,看到喜歡吃的就自個兒吃,根本不會想到與別人一起分享。有時就為了擁有一個玩具,大家都相互不肯謙而發(fā)生爭執(zhí),這種現(xiàn)象如不加以糾正,是不利于孩子發(fā)展的。享是與他人在情感和物質上的共享,是一種親社會行為,有助于更好的與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針對托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及所處的環(huán)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進行了培養(yǎng),使小班幼兒的分享行為逐步轉變成內(nèi)化的自覺行為。

教育方法:

讓幼兒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獲得快樂。

幼兒不愿意與他人分享,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認為分享就是失去:我好吃的東西沒有了,我好玩的玩具給別人玩了,我暫時沒有的玩了。所以必須要讓幼兒真正認識“分享”的意義。告訴幼兒好的東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樂,讓幼兒明白“我的東西分給你,你快樂我也快樂”的道理。在結合國慶、圣誕節(jié)、以及年級組的教科研研究課題,我們開展了多次分享活動,這包括與小班小朋友一起開展的“好吃的食物”、“好玩的玩具”、“看誰最最棒”的體育競賽活動等,讓幼兒相互間體驗到大家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一起玩好玩的玩具、一起參加體育比賽等,共同得到了物質分享和精神分享。而且在這樣的分享活動中,幼兒感受到這樣的分享行為是很快樂的,都爭著下次一定還要與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文學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兒分享認知的培養(yǎng)。通過講述“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幼兒理解大家為什么表揚孔融,使幼兒懂得分享和謙讓是一種優(yōu)良的品質,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孔融學習。利用情景表演《做客》,教育幼兒分享是一種美德,讓幼兒從感情上認識什么是分享,怎樣與別人分享,初步了解只有與大家共同游戲,共同分享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巧妙利用偶發(fā)事件,讓幼兒感受分享的快樂。

教師要在班級中建立起一個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當幼兒把東西發(fā)給同伴吃時,請幼兒學會用語言表達對別人的感謝,從內(nèi)心體驗分享的快樂。當老師請幼兒幫忙做了一件小事,我們會對幼兒說“謝謝”。如果我們幫幼兒穿衣服、系鞋帶等,幼兒也會對我們說“謝謝”。讓幼兒知道,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請別人幫忙都要說“謝謝”,幫助別人和被人幫助都是快樂的,這種快樂是我們通過語言表達和彼此的心靈感受來進行分享的。經(jīng)常利用偶發(fā)事件,及時表揚能關心其他小朋友的幼兒,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每一位同伴,從而形成一種互相關愛、融洽友好的同伴關系。記得冬天天冷的時候,孩子們衣服穿得很多,自理能力有差,每天中午午睡脫衣服時都要教師一個一個脫,幼兒等待的時間非常長。有一天,季子言、李志鵬和王軒三位小朋友站在床上圍在一起,仔細一看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季子言和李志鵬小朋友在幫王軒小朋友脫褲子,兩人一人拽一只褲管,終于幫助王軒小朋友脫下了褲子。脫好后,王軒還有禮貌的對他們說“謝謝”。隨即我就表揚了三位幼兒之間相互幫助的行為,鼓勵其他幼兒跟他們一起學習。這其實也是幼兒相互之間自發(fā)的分享行為,因為有了平常教師努力營造的關愛、幫助、分享、溫馨的環(huán)境氛圍,才能讓幼兒萌發(fā)關愛他人的行為,才能體驗到那種快樂。

樹立榜樣,激勵幼兒分享行為的學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托班幼兒常常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在幼兒園,教師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所以,教師要做有心人,為幼兒做好行為示范。如有意識地將自己的物品讓幼兒分享。當看到幼兒一人獨自在看書、玩玩具時有意地走過去說:“我和你一起看好嗎?”“我和你一起玩吧。”待幼兒體驗到分享帶來的樂趣后,幼兒便會自覺產(chǎn)生分享的動機,模仿老師的行為。同伴也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老師要有意識的在同伴中樹立好典型,讓其他幼兒學習。當幼兒能較好地與同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如“xx把自己的好吃的餅干分給了大家吃,你們開心嗎?”

“你能把玩的玩具給大家一起玩,真大方!”教師贊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輕撫孩子的肩膀、翹起大拇指等贊許的言行,給予幼兒極大的鼓勵,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進一步強化分享合作的動機,愿意更多地、自覺地做出分享行為,期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同時也激勵其他的幼兒去模仿和學習。

教會幼兒一些必要的分享交往技能,促進分享行為的產(chǎn)生。

有很多幼兒不太會分享或缺乏分享意識,教師要給予適時的引導,針對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建議。在娃娃家,徐苓璠看到宋永悅手中的胡蘿卜,伸手就去拿,急得宋永悅大聲喊:“是我的!是我的!”而徐苓璠就是不還給宋永悅,反而把胡蘿卜藏到了身后,眼看兩人就要動起手來了,我忙說:“徐苓璠你應該跟宋永悅商量一下,胡蘿卜借給我玩玩好嗎?’”看到老師的介入,兩人都停下了手。徐苓璠學著我的話:“給我玩玩好嗎?”宋永悅猶豫了一下,說:“這是我的?!边€不樂意呢,怎么辦呢?徐苓璠看著我,可是手還捏著胡蘿卜。我說:“悅悅,你的胡蘿卜是從哪里買來的?你也幫徐苓璠買一根吧!”宋永悅一聽,趕緊拉著徐苓璠的手,帶著她去超市買了。買到了胡蘿卜,兩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作為教師,我們還應盡量多為幼兒創(chuàng)造自由交往的機會,鼓勵個別幼兒參與集體活動,啟發(fā)他們相互交流、協(xié)商、協(xié)調(diào),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書和玩具拿出來與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看看、玩玩的過程中,教師適當培養(yǎng)孩子進行合作,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在晨間游戲時,為讓幼兒了解輪子的滾動,我發(fā)動幼兒把家中的圓形玩具帶來,放在區(qū)域中玩。張?;坌绖傁肷焓帜脠A形的輪胎,李佳育忙一把拿起,護在胸前說:“這是我的?!币桓辈唤o的樣子?!白蛱炷悴皇峭嫘∨笥训能嚵藛??如果這樣小氣,下次,小朋友也不愿意給你玩了。再說,如果你想玩玩具小朋友不給你玩,你心里難過嗎?”聽了我的話,佳育仔細思考了一下,還是把手中的汽車遞給了張?;坌馈.敽⒆又g發(fā)生矛盾時,首先要求他們應該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們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形成換位意識,從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與人合作、共享的品質。

平時,我們還會有意識的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如:玩具少、人多怎么玩?小朋友帶來的玩具怎么玩才更有意思?你想玩別人的玩具應該怎么做?等等問題來引導幼兒怎么去學會與別人分享:玩具少大家可以輪流著玩;小朋友的玩具可以交換著玩;想玩別人的玩具要征求別人的同意,他(她)答應了才能玩......。有時幼兒表現(xiàn)的很固執(zhí),可以讓他們體驗一下獨占帶來的直接后果。一次,徐苓璠從家?guī)Я嗽S多好吃的,別的小朋友見了都上來向她要,可是,她一個也不給,小朋友都沒趣的走了。過了一會,張?;坌缼砹颂桥c大家分享,分給小朋友。徐苓璠見了也去要,結果張?;坌勒f:“不給你,你好吃的都不給小朋友吃?!闭f的徐苓璠低下了頭,最后想想還是用自己的好吃的去換了張?;坌赖奶恰S辛诉@樣的經(jīng)歷,幼兒遇到同樣的事時就會考慮,自己“小氣”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正確引導孩子做事


我班有個張夢怡小朋友就是一個聰明靈巧、特別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長會上談起的時候她媽媽也是說她在家里,老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兒園,每次上制作課的時候,老師剪下來的廢紙條等垃圾,不用老師說,她都會用手一塊一塊地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也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

有一天我們班有幾個小朋友感冒了。午飯后喝藥,我把藥給每個小朋友倒到杯子里,就把藥袋放在了鋼琴上,王姝涵什么話也沒說就把藥袋撿走了。我當時就表揚了她。一連幾天都是如此,我還想這孩子真懂事。幾后,我們打掃活動室,發(fā)現(xiàn)玩具櫥后邊都是垃圾,特別多的是各種各樣藥袋。我大吃了一驚。原來王姝涵把這幾天收集的藥袋沒有扔到垃圾桶,。我一下明白了,我就把她叫到跟前問她,你把垃圾怎么放到這里了,我們天天夸你是個講衛(wèi)生好孩子,你怎么把垃圾放到處后邊。其實她很明白,就是一句不吭,我想她只是一時貪玩吧!我就問她這樣做對嗎?她說:“不對”。看她緊張的樣子,我沒再多問。

這件事也讓我想到了很多,孩子做事情的出發(fā)點是對的。她是幫了老師的忙,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可結果不一定對,事后我照樣表揚了她,夸她是個知錯就該的好孩子。任何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說都不是很單純的,他都有她的想法和目的,只要正確的引導,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

正確引導“好動的孩子”


常聽一些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快累死我了,一點兒也坐不住,玩具仍得滿地都是,你跟在他后面收拾不清,他還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真煩人。一般說來,大多數(shù)幼兒在一定時期內(nèi)會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愛發(fā)脾氣,對此,家長不應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積極的心理影響,對孩子進行心理矯正,幫助孩子盡快改掉這些毛病,否則,一旦養(yǎng)成習慣,進入學齡期,就會與學習產(chǎn)生矛盾,加重學業(yè)負擔。孩子不能持久地做一種游戲,常是家長隨他的注意力轉移而遷就的結果。如果他不能對某一件事持續(xù)注意一段時間,半途而廢,家長就堅決地孤立他,則會使他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受歡迎的,從心理會慢慢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正確的指向。比如,家長正陪孩子搭積木,剛玩一會兒,孩子又要去騎車子。此時家長千萬不可答應他,為他搬車,如果這樣,他騎不了幾圈,一定又要干別的去了。家長應表現(xiàn)出對玩積木仍有濃厚的興趣,提出一些新想法來吸引孩子,對騎車的事像沒聽到一樣。假如孩子非去不可,也要強令他收拾好積木才可轉入其他游戲,使孩子形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心理導向。這樣,無形中孩子在一個游戲上的注意力就會逐漸延長,慢慢就會自動的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對孩子的情緒,家長也應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控。仍以搭積木為例,由于孩子對事物認識的局限性及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的不成熟,往往還沒有搭出他想要的模型就散了架,因而發(fā)脾氣,甩手不干。家長應教給他一些基本的搭建方法,幫助孩子搭成他想要的模型,讓孩子覺得游戲有趣,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孩子的情緒就會慢慢好轉,對訓練注意力集中也大有好處。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動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現(xiàn),只要把好動引到正確的方向,孩子的缺點就會成為優(yōu)點,使他的一生受益無窮。

我們應正確引導孩子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得到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調(diào)皮、愛搗亂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回想起來,其實那些調(diào)皮搗亂的孩子,也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魏金程小朋友是我們班的調(diào)皮大王、搗亂鬼。在與幼兒的交往中也特別容易發(fā)生沖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一起玩。但在我的觀察中,魏金程小朋友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非常愿意與他們一起游戲。每次活動,他都積極的參加,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但它與人交往的方法不太正確,所以經(jīng)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平時有意識的與他進行接觸,有時摸一下他的頭,有時給他一個大大的微笑,有時與他交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么辦,鼓勵他與小伙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魏金程小朋友的手工制作比較棒,在活動時,我刻意拿著他的作品向小朋友進行展示,進行表揚,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魏金程小朋友的笑聲多了,小朋友們都愛跟他玩了。其實,每個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讓我們給那些調(diào)皮的孩子多一點關心,多一些愛護,換種態(tài)度看他們的頑皮。

要時刻正確引導孩子


這是我到中二班的第二天,孩子們都很可愛,我曾經(jīng)帶過小中大班,發(fā)現(xiàn)孩子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喜歡告狀。

今天我們班的下午活動是手工,在活動中孩子們都在折青蛙,這看似一片安靜,其實就在一分鐘前,就有一個小女孩氣呼呼的來告狀:“老師,他搶我的紙?!蔽衣犃擞行┥鷼?,心想:都是中班的孩子了,不應該這樣沒有禮貌,更何況我一直很重視禮儀教育的。我和這位小女孩一起來到另一個孩子中間問個明白,原來這位小男孩的手紙用完了,可是還想折。我明白后,沒有批評他,而是笑著跟小男孩說:“乖,你沒有紙可以找老師要,或是和小朋友借,搶別人東西是不禮貌的,別人會很傷心的,你愿意看到小朋友傷心嗎?”他聽了我的話低下了頭,我看他好像意識到自己錯了就問他:“小朋友傷心了,我們怎么辦呢?”旁邊的一個小朋友說:“道歉,她就不生氣了?!彼纯茨莻€小女孩,走到她身邊低著頭說:“對不起,我不應該搶你的紙”,“沒關系,我給你一張吧!”說完小女孩遞給了他一張,他們又開心地折青蛙了。

其實,孩子告狀之后,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師的公平處理,并不是要老師一定要批評誰,我個人認為老師對孩子告狀之后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也許有的老師忙的時候對孩子的話不以為然,這樣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現(xiàn)在我遇到類似的孩子告狀之類的,情節(jié)輕的我會說自己處理,有一些麻煩的我會自己處理,而且我一定做到公平,因為,雖然我們錯怪一個孩子,對于我們來說無所謂,可是在孩子的一生中都會影響他,他會記著一輩子。

我覺得,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要時刻正確引導孩子,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有的寶寶是個好奇寶寶,整天問東問西,可是有的寶寶卻不是,那么,家長怎樣擴展孩子好奇心呢?

您是一位會擴展寶寶好奇心的家長嗎?

當孩子對周圍事物發(fā)生興趣的時候,您認為:

A.很正常,小孩子都這樣,告訴他是什么。

B.很高興,寶寶會問問題說明他很聰明,告訴他是什么及相關的信息(用途、材質等)。

C.表現(xiàn)出和孩子一樣的興趣,并和他一起探索、操作。然后再一起討論是什么。

分析

A.您是一位不善于啟發(fā)孩子好奇心的家長。盡管您的做法可以讓孩子知道他感興趣的事物是什么,但這并不能激發(fā)孩子對更多的事物感興趣。在您的教育過程中,您沒有起到主導的地位,不能很好地幫助孩子進行更高層次的探索。您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學會欣賞寶寶的好奇心,鼓勵寶寶多提問題,引導寶寶去關注一些事物。

B.您基本能啟發(fā)孩子的好奇心。您非常會利用寶寶的興趣去引導孩子學習,這樣的教育方法讓您的寶寶認識了很多東西,您也因此被認為是一個比較合格的家長。您還需要注意的是——學會啟發(fā)孩子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意識?!昂闷嫘牟⒉坏扔诤盟伎肌?,您直接“灌輸”給了孩子許多信息,孩子的學習過程變成了“記憶”過程、“接受”過程,而讓他失去了主動探索欲望。

C.您是一位非常會啟發(fā)孩子好奇心的家長。最難得的是,您讓孩子感受到了對新事物感興趣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您的行為會極大地鼓勵孩子參與到發(fā)現(xiàn)新問題、觀察新事物的過程中來。和孩子的共同探索過程,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在探索過程中學習新的概念,感受新事物,而不單純只是記住新事物的名稱。

相關理論

好奇心是孩子產(chǎn)生認知、發(fā)生游戲活動的動機,如果沒有好奇心,孩子是沒有興趣集中于任何事物并深入探索和思考的。孩子產(chǎn)生好奇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的孩子只是想知道“這是什么?”有的孩子會疑惑“為什么會這樣?”這些好奇為孩子產(chǎn)生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奠定了基礎,是思考和探索產(chǎn)生的原始驅動力。

孩子的好奇心特別容易激發(fā),事物鮮亮的外表、特殊的造型會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變化的現(xiàn)象和未經(jīng)歷過的體驗也會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很多家長以為要擴展孩子的好奇心就需要提供各種各樣的新事物,其實未必,一個孩子曾經(jīng)接觸過的事物也同樣會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重要的是如何創(chuàng)設“新環(huán)境”、“新的游戲方式”讓孩子對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同時還應通過游戲方式引導孩子對相同事物的不同方面產(chǎn)生好奇,而不僅僅停留在認識事物外表的好奇階段。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上網(wǎng)


關于孩子上網(wǎng),家長最擔心的除了孩子在網(wǎng)上接觸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外,更害怕孩子受人誘騙。家長還擔心孩子受人慫恿參與違法行為。那么,家長如何為孩子的網(wǎng)絡旅程保駕護航呢?

首先,有條件的家庭最好給孩子提供一個在家上網(wǎng)的空間,避免孩子經(jīng)常光顧網(wǎng)吧等場所,在那里孩子的行為將處于一種完全失控的狀態(tài)。電腦最好放在家長隨時可以看到的位置上,這樣可以方便父母了解孩子上網(wǎng)的情況。

家長盡可能和孩子,尤其是幼小的或自制力較差的孩子一起上網(wǎng),引導孩子去接觸有趣的、適宜他們年齡的內(nèi)容,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戲之中。

家長需要告誡孩子,網(wǎng)上的那些“朋友”實際上是陌生人,不要輕易相信他們,不要將自己和家庭的真實信息和密碼散布在網(wǎng)上,不要打開陌生的郵件。提醒孩子一旦覺得網(wǎng)上的內(nèi)容有問題或感到迷惑,就及時向成年人求助。家長可以適當告訴孩子一些網(wǎng)絡犯罪的事實,提醒他們樹立網(wǎng)絡安全意識,警惕壞人壞事。

家長可以查看孩子接收和發(fā)出的電子郵件,了解他們經(jīng)常接觸的網(wǎng)友。經(jīng)常查閱歷史記錄,這樣可以知道孩子在沒有大人監(jiān)護下曾經(jīng)瀏覽過的網(wǎng)站名稱和訪問的頻率。

家長還可以運用網(wǎng)絡安全技術和產(chǎn)品,對孩子瀏覽的網(wǎng)站加以限制。比如通過IE瀏覽器可以設置網(wǎng)絡安全級別。打開IE安全審查功能設置許可站點,這樣做可以保證孩子不會無意中闖入不健康網(wǎng)站。一些網(wǎng)絡安全軟件包含封鎖功能,可以精確界定孩子可以訪問什么樣的網(wǎng)站,防止孩子在網(wǎng)頁上輸入他們的名字、住址和其他個人信息等。

結合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家長還需要與孩子經(jīng)常交流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得到的信息,交換感想與見解,這樣才能做到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心中有數(shù)。孩子也可以在父母營造的規(guī)則嚴明而又民主寬松的氛圍中,安全而愉快地享受網(wǎng)絡世界的精妙了。

相關推薦

  • 正確引導孩子 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今天我就不從大的方面去講述好事與壞事了。我只想根據(jù)眼前的幾個小世界表現(xiàn)一個好事的積極性和一件壞事的消極性。 我是一名剛剛上崗的幼兒老師,通過這幾個...
    2020-07-11 閱讀全文
  • 老師的正確引導 最近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有孩子把玩具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可能是我沒有帶過小班,這讓我大吃一驚,孩子怎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對此我請教了有經(jīng)驗的老師們,他們說以前小班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因為小班...
    2021-09-17 閱讀全文
  • 幼兒案例分析: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案例描述: 分享是托班幼兒交往的常用手段。然而托班幼兒正處于自我意識最強烈的時期,強調(diào)自我為中心,具有非常強烈的獨占意識,不愿理解也無法理解他人的想法。雖然生活環(huán)境得以優(yōu)化,但沒有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
    2021-05-18 閱讀全文
  • 正確引導孩子做事 我班有個張夢怡小朋友就是一個聰明靈巧、特別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長會上談起的時候她媽媽也是說她在家里,老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兒園,每次上制作課的時候,老師剪下來的廢紙條等垃圾,不用老師說,她都會用...
    2020-12-09 閱讀全文
  • 正確引導“好動的孩子” 常聽一些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快累死我了,一點兒也坐不住,玩具仍得滿地都是,你跟在他后面收拾不清,他還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真煩人。一般說來,大多數(shù)幼兒在一定時期內(nèi)會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
    2020-09-22 閱讀全文

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今天我就不從大的方面去講述好事與壞事了。我只想根據(jù)眼前的幾個小世界表現(xiàn)一個好事的積極性和一件壞事的消極性。 我是一名剛剛上崗的幼兒老師,通過這幾個...

2020-07-11 閱讀全文

最近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有孩子把玩具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可能是我沒有帶過小班,這讓我大吃一驚,孩子怎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對此我請教了有經(jīng)驗的老師們,他們說以前小班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因為小班...

2021-09-17 閱讀全文

案例描述: 分享是托班幼兒交往的常用手段。然而托班幼兒正處于自我意識最強烈的時期,強調(diào)自我為中心,具有非常強烈的獨占意識,不愿理解也無法理解他人的想法。雖然生活環(huán)境得以優(yōu)化,但沒有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

2021-05-18 閱讀全文

我班有個張夢怡小朋友就是一個聰明靈巧、特別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長會上談起的時候她媽媽也是說她在家里,老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兒園,每次上制作課的時候,老師剪下來的廢紙條等垃圾,不用老師說,她都會用...

2020-12-09 閱讀全文

常聽一些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快累死我了,一點兒也坐不住,玩具仍得滿地都是,你跟在他后面收拾不清,他還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真煩人。一般說來,大多數(shù)幼兒在一定時期內(nèi)會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

2020-09-2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