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褲子不是習慣(托班)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托班教育筆記 幼兒托班教案 教育筆記托班 作為一個托班的班主任,在學校里每天都面對一群2歲多的寶寶,每天和他們相處在一起真是歡聲笑語不斷,有時候也是哭笑不得。每天都有幾個小朋友是坐校車來的,由于孩子自理能力差,他們家長也都會讓寶寶帶著換洗的褲子,因為寶寶小,尿褲子是經常地事,家長也覺得是習慣了。這一天早上做完早操,我們班的寶寶集體站好隊去廁所小便,到了廁所門口大家都自覺的去了男女廁所,只有潤潤沒有去廁所。于是,我就過去提醒他,他說他不小便,我用手一摸他褲子,他已經尿褲子了。我把他抱到屋子里邊給他換褲子邊說:“潤潤,現在天氣冷了,你要小便要跟老實說哈,不能尿褲子了,很冷啊”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回答“沒事,我奶奶給我還拿了一條褲子,你在給我換”,我真的不敢相信是兩歲孩子的思想。我接著說:“潤潤,你怕不怕打針啊,現在天氣冷了,尿褲子容易著涼,會感冒的。感冒了就會打針,這是奶奶給你拿的最后一條褲子了,你在尿褲子就會打針了?!彼湍貨]說話。到了第二天,我又提醒了他一次,我說“潤潤,今天奶奶我沒有給你帶換洗褲子,你今天小便要和老師說,我陪你去廁所,好嗎?”漸漸地,潤潤再也沒有尿過褲子。
我覺得每個寶寶都是一個“小人精”,我們不能忽略他們的思想,他們其實懂得一些簡單的道理,只要我們慢慢引導他們,他們會越來越聽話懂事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紅紅不再尿褲子了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班來了一位小朋友,名叫紅紅,她文靜。羞怯。
紅紅的媽媽告訴我,紅紅以前上過幼兒園,去了三個月,哭了三個月。一提起送她去上幼兒園,當媽媽的就犯愁。她還說:“紅紅在幼兒園里常常尿褲子,時常穿著濕褲子回家?!蔽衣犃?,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剛入園的孩子對幼兒園有一種陌生感,對新環(huán)境不熟悉,不適應,會產生緊張情緒,這是很常見的。但長此下去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會形成一種病態(tài)。我決心要治好紅紅的病。
我從第一天就注意多關心她,多和她接觸,告訴她廁所的位置,并常提醒她上廁所。她時常用一雙小眼睛怯怯的看著我,這時我就對她笑笑,摸摸她的頭,拉拉她的手,發(fā)現她尿褲子了,我就趕緊幫她把褲子脫下來,一邊脫一邊笑著說:“沒關系,紅紅不小心尿褲子的,以后注意就是了,”她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我為他穿上園里早備好的褲子,然后幫她洗好,曬干。慢慢的紅紅的臉上有了笑容,尿褲子的現象也逐漸消失了。有時她會主動走到我身邊對我說:“老師,我今天沒尿褲子,”我表揚他一句,她會滿意地離開。
一天,紅紅的媽媽拉住我的手,感激地說:“李老師,紅紅說她喜歡李老師,喜歡這個幼兒園。我這個做家長的不知怎么感謝你才好、、、、、、?!?/p>
新入園的孩子由于情緒緊張而尿褲子是常有的事,當老師的不應該為此而輕易的批評孩子或流露出厭惡的表情,而是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熟悉環(huán)境,喜歡老師,等到孩子消除了緊張感,陌生感,適應了環(huán)境,這種現象就會消失,您看,紅紅這不是不再尿褲子了。
尿褲子之后
振振是剛入園不久的一個孩子,我發(fā)現他性格過于內向,無論大小事情都不與老師說,下課休息時間只是坐在座位上,也不與小朋友們交流。我想:可能是對幼兒園環(huán)境陌生的緣故吧。
一天下午來園之后,我發(fā)現地上有一灘水,我問:“小朋友,誰灑水了?”無人應答,我便拿來拖把開始拖地,無意間發(fā)現振振的鞋子濕了,隨手一摸,褲子也濕了。我說:“振振你小便了,怎么不告訴老師?冷不冷?”他不回答。我讓李老師照顧一下孩子們,便騎電動車送振振回家,家長沒有埋怨,反而很感動。我說:是老師照顧不周,孩子小,話又少,有事不和老師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在與家長談話中了解到:振振性格過于內向,但在家愛說話,幼兒園里的大小事情回家后都告訴家長,在幼兒園話少,靦腆。從此以后我便多接觸振振,多與他說話,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交流,振振對幼兒園環(huán)境不再陌生,認識了很多好朋友,,遇到事情就和老師說,也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加之我的提醒,振振再沒尿過褲子。
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接觸孩子,特別是性格較內向的孩子,多與孩子交心,多關心親近孩子,做一個“老師媽媽”,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與你成為真正的朋友,才會有所長進,有所變化。很多事情便會迎刃而解。
老師,我尿褲子
孩子入園快一學期了,幼兒基本的生活、學習、常規(guī)都已經熟悉并能較好的控制自己??墒翘鞖廪D冷,孩子衣服都穿的厚實,解小便脫褲子不方便而且天冷容易感覺要解小便,所以小便解出的問題增多,我班的袁銘澤小朋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孩子在班中本身自理能力差,行動起來動作緩慢,情緒容易緊張,一到關鍵時刻就要解小便,近段時間小便解出的幾率直線上升。加上銘澤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但是自尊心特強,表面雖沒說什么可是心理卻很排斥小朋友用異樣的眼光來看他,進而更加重了他尿褲子的行為,導致他更沉默寡言了。
案例分析:
銘澤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是情緒緊張,這樣的情緒反應給他的排泄系統(tǒng)從而帶來消極的影響,造成小便失禁。另外跟銘澤內向的性格有關,而且比較敏感,對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懷著一種憂心忡忡和不安的心理,同時又不愿把這種緊張心理向別人吐露,從而使不安的心理和情緒更加嚴重,尿褲子就是這種心理和情緒影響的結果。而且其他小朋友的嘲笑,也使他更加緊張和羞愧,從而使尿褲子的行為更加嚴重。銘澤之所以會持續(xù)尿褲子,并不是因為身體的原因和動作的緩慢,而是自己的情緒的緊張和自我壓力所造成的。
案例措施:
1、安慰、關愛孩子,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作為老師一定要耐心地告訴孩子,尿褲子不是什么大事情,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會尿褲子,長大后自然就不會了。而不是一味地責怪孩子,這樣反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2、教孩子將心中的緊張心理向老師或家長吐露。孩子因為過于內向,心理對尿褲子擔心害怕又從不說出來,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去直接面對自己的事情。平時也要多與家長溝通,讓孩子多到外面去接觸一些陌生的世面,多給予鞭策和鼓勵,去除自己緊張的心理,使孩子表現出勇敢的一面,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來。
3、在幼兒園內應該經常詢問孩子排尿的情況,如需廁所馬上去廁所。如果孩子能主動去廁所,更應該及時鼓勵和表揚。反復多次相信孩子會主動愿意去廁所。
尿褲小王
今天上午,小班的王嘉義小朋友又尿褲子了,不愧是“尿褲小王”啊!
當小朋友來向我報告王嘉義在班里尿了褲子時,頓時心里涌上莫名的火氣,心想又尿褲子,這孩子真是一點也不讓人省心,急忙趕到教室,看到他趴在桌子上嗚嗚大哭,本想教育他一番,看到他滿臉淚水的樣子,心一下子軟了,趕忙領他到辦公室,給他脫下尿濕的褲子,找了件衣服把他包了起來,又趕忙給他家里打電話,給孩子送條褲子。在等待家人的時候,我跟嘉義說:“嘉義呀,咱們以后想要大小便,就跟老師說啊,不能自己憋著尿褲子了(其實這話不知道跟他說了多少遍了,但這次還是說了),你能不能答應老師呢?”王嘉義只是點了點頭,或許他也意識到自己又做錯了。看到他不高興的樣子,我就跟他拉勾勾,告訴他:咱們拉勾勾,答應老師就得做到噢!下次一定不會尿褲子了,老師相信嘉義一定是最棒的!”這時嘉義臉上露出了微笑,我也笑了,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通過王嘉義小朋友屢次尿褲子這件事,我再次意識到作為一名幼教,需要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對待孩子們,畢竟我們老師是孩子們的第二任父母,有時候甚至付出更多的愛去呵護他們的成長,看見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這也是我們作為老師最大的成就。
尿褲子的原因
班級里的張紫伊小家伙因為一開學身體不好,又加上是早產兒,身體的抵抗能力比較弱,所以小班一開學都沒怎么來上幼兒園,要么就是時不時隔幾天來一下,所以小家伙的入園焦慮就一直存在,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只要一上幼兒園就會尿褲子,特別中午睡覺時剛剛才去廁所小便好,出來不到兩分鐘就又尿床了。
對于這個問題,我也曾想過是不是孩子故意的,因為只要把被子尿濕了就可以回家了,所以跟家長也反饋好,希望家里能多做做心理工作。但是一直沒什么改變。
有一回在外面散步時她要小便,于是我?guī)ブ邪嗟男l(wèi)生間去小便,突然發(fā)現她小便竟然是尿一下停一下,再尿一下的。由于小班都是用馬桶,所以以前也沒發(fā)現。所以難怪她會不停尿褲子,原來是因為根本沒尿干凈。晚上下班后立馬聯系他們家長,咨詢孩子在家平時小便的情況,知道在家是正常的,最終確定孩子會尿褲子是心理原因,是因為孩子到了陌生的環(huán)境,身體由于緊張過度,平時小便都不敢放松。
第二天她來到幼兒園,我第一件事就走過去坐在她旁邊跟她聊起天來,問她最喜歡哪個玩具,認識了哪些好朋友等等,慢慢的小家伙說的越來越多,還把自己家里面爸爸經常玩電腦,媽媽就會經常罵爸爸等事情都說給我聽。于是我趁機也跟她說,那今天我們做一個約定,今天你都不會尿褲子的話,陳老師獎勵你一顆小紅花,還跟她拉了勾勾,她很愉快的答應了。
令我驚訝的是小家伙真的做到了,一整天沒有尿過褲子,放學的時候,很開心的來問我拿小紅花,還跟我說:“我明天也不尿褲子,老師你還獎勵給我嗎?”我痛快的說當然可以。
個案觀察:我再也不尿褲子啦
觀察內容:一天上完課,我讓孩子們上完廁所,想讓他們放松一下,于是我就打開了動畫片。孩子們正看的認真的時候,振南小朋友喊了起來:“老師,董婧菲尿褲子了!”于是,我順著聲音看去,就看到董婧菲叉開兩腿站在那里,褲子全濕了,地上也是,她看到我看著她,小聲地說:“我來不及了?!蔽矣X得可能是看動畫片太認真沒注意就來不及尿在身上了,所以也沒責怪她,我對她說:“下次要小便一定要去廁所,知道嗎?”她點點頭答應了,我?guī)退龘Q了褲子??墒牵诤髞淼膸滋炖?,她天天都尿褲子,每次都是告訴我,她來不及了。我很奇怪為什么會這樣呢
觀察分析:
孩子在專注做一件事情的可能就忘記了去小便,我覺得這很正常。可是連續(xù)這樣,她覺得挺好玩的,第一次就應該好好和她分析。因為沒有分析,于是她會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策略和措施:
1、我找她談話,和她分析了這件事情的不對,讓她知道手上不管有多喜歡的東西,也要及時去上廁所,不能尿褲子,要為其它小朋友做個好榜樣。讓她認識到這件事所犯的錯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教師用這種方法還是有用的。
2、及時與她的媽媽溝通,讓她了解到孩子在園的表現,協(xié)助老師一起解決問題。
觀察結果:
后來的董婧菲小朋友再也不尿褲子了,每次該上廁所的時候她都會去。
不要怕幼兒尿褲子而少給水
同學聚會時,和已是媽媽的好友談起孩子送哪所幼兒園比較好時,我向她介紹我們的幼兒園衛(wèi)生消毒工作做得如何好,主題活動、閱讀活動等如何有特色……還沒等我說完,她說:“其實我只希望老師在孩子渴的時候給他一杯水?!苯又o我介紹她同事的孩子在某幼兒園的情況:放學了,孩子拿起父母車里的一大瓶礦泉水咕咚咕咚一口氣全喝了進去,他的父母當場就愣住了,問他為什么不和老師要水喝呢?孩子說:“和老師說了,老師說等一會兒;我又說了一遍,老師說再堅持堅持!”一等二等就放學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眼淚就流出來了。
回來后,我不斷在想“給我的孩子一杯水”這句話。孩子喝水的問題,看起來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卻牽動著許多家長們的心。于是,我想到了我們班,想到了玲玲媽媽每天早晨對老師重復說的一句話:“麻煩您讓玲玲多喝點水!”那時我們認為我們給孩子的飲水量還算挺多,還認為玲玲媽媽太挑剔。看來我們孩子的飲水量是遠遠不夠的。
于是,我們班三位老師商量了一下,決定增加全體幼兒的飲水次數。早點后把消毒后的杯子拿出來,10點之前喝一次水;午飯前一次;午飯后也不要急著消毒,等幼兒從外面活動后根據個人需要喝水后再消毒;起床后一次;吃完水果后有需要的還可以喝水;晚飯前一次,共增加了六次喝水的次數。加上早飯后、午飯后、晚飯后三次,一天下來,需要一大桶水。我們還對幼兒的喝水情況進行了觀察,發(fā)現有的孩子只喝一口水潤潤嗓子;有的孩子喝兩三口水;有的孩子能喝半杯水;有的孩子能喝一杯水;還有的孩子接了滿滿一杯水,卻只喝了一兩口。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采取了榜樣教育、相互監(jiān)督、教師監(jiān)督等方法鼓勵幼兒喝水。一段日子下來,沒有發(fā)現因為孩子飲水過多而導致尿床、尿褲子的現象,玲玲媽媽也不再天天叮囑我們。當我和玲玲媽媽聊天時,我向她介紹了近期我班喝水的情況,她不住的點頭,一直說“你們老師太辛苦了”。聽到對我們工作肯定的話語,我們覺得很值得。雖然孩子喝水次數多會對我們老師的工作進度有一定的影響,但孩子的生理需求得到了滿足,不再為口渴坐立不安,我們很欣慰了。
quot;尿褲子quot;風波
童童是班上新轉來的小女孩,性格很巧,不太愛說話。但最近一段時間,在她的身上發(fā)生了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尿褲子!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卻為何要頭疼呢?一天中午起床后,保育員老師在疊被子的時候發(fā)現童童的褥子有些潮,但不像是尿床,經過仔細的調查后,原來她是在中午吃飯時憋不住尿褲子了。但是當時我并沒有在意,只是把它當成一次偶然事件并沒有再多想。但是接下來一連幾個星期童童幾乎每天都會尿褲子或是尿床,盡管我們如何叮囑她小便,甚至告訴她無論在什么時候只要有小便都可以去廁所,但是這樣一來,她不但像以前一樣尿褲子,而且小便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我們?yōu)榇撕退膵寢屨勥^許多次,后來聽說她是因為精神緊張才導致的。這讓我想到了一個專家說過的話:"如果你總是在孩子面前說他是小偷,那么他就會失去判斷力,認為自己就是小偷,結果他就真的去當小偷。"頓時間我忽然明白了,童童之所以經常小便,是因為她剛剛來到新的環(huán)境還不能適應,再加上老師和家長經常因為她尿褲子的事而在她面前反復提起,促使她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愛尿褲子的孩子。于是,為了幫助童童不再尿褲子,我想出了一個辦法。這天下午,我悄悄地把她叫到了睡眠室,神秘的拿出了一罐圣誕老人形狀的糖,并且神秘的告訴她這是一個魔法糖,小朋友吃了它能夠改掉所有的缺點,你要是吃了它就不會再尿褲子了,你想不想嘗一嘗???她點點頭高興地拿起了一塊咬了一口,不一會兒,一塊糖果就沒有了!回到活動室她顯得輕松了許多,但是仍然頻繁小便,于是我把她摟在懷里說:"咦,怎么圣誕老人的魔法糖果沒起作用,不行,我得聽聽。"于是我輕輕的趴在她的小肚子上假裝和圣誕老人說話!我對童童說:"你知道為什么魔法糖果沒起作用嗎?是因為圣誕老人說他餓了,想吃東西,可是你的小肚子里什么都沒有,所以它得吃飽飯才會施魔法。他還說等你吃完飯要說三遍"我不會尿褲子了"。下午吃點心時,童童一下子吃完了,吃完后她搬著小椅子坐在一邊自言自語。我問她:"說完了嗎",她說:"說完了"。過了一會童童一臉興奮的問我:"老師我能把這個秘密告訴媽媽么?"我說:"可以,但是只能告訴媽媽一個人!"放學后,童童高興地告訴了媽媽這個秘密。而尿褲子風波也漸漸有了好轉!這件事提醒了我,當孩子做錯了事,成人不該只是一味的責怪,要找出問題的關鍵,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幼兒,萬不可將錯就錯,造成不可彌補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