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倆孩子在一起嘀咕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幼兒園優(yōu)秀說課稿和你在一起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 放學后,班里還有小朋友,我一邊整理東西,一邊對多多說:“多多,星期六到我家去玩吧!”我的話剛說完,只見程程,她跑去和龍龍嘀咕了幾句。很快,龍龍走了過來,很不解地問我:“老師,你為啥要讓多多到你家去,怎么不請我們呢?”我一愣,沒料到我的不經(jīng)意的舉動,竟激起了孩子這么強烈的反應。多多是我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平時,我總是嚴格要求她,不讓她有特殊感,所以大家似乎忘了此事。只因她媽媽外出有事,需我照顧一下,這本是情理之中的小事,沒想到在孩子的眼睛里,就成了老師對多多的偏愛,是特殊對待,是不公平的,是件大事。難怪倆孩子要在一起嘀咕此事。
可有靜心想想,確有自己的不對,他們都還是孩子,那知道大人之間的事情。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所說:“一個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jiān)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著這樣嚴格的監(jiān)督。孩子們幾十雙眼睛盯著他,他須知天地間再也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于人生的心理上各種細微變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也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捉摸一切最細微的事物。”
這件事也提醒著我,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教育隨筆:我們同在一起
教育隨筆:我們同在一起
又一次來到憨兜家園,見到純真的孩子們,心底一片涌動?;顒又械狞c點滴滴至今還在激動之中,孩子們的認真和耐心從始至終,孩子們的完美配合如此默契,孩子們之間的那種友愛毫無目的,孩子們傾情表演的那種投入讓人感動。
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里,想的只是盡我所能的幫助他們,可以拋開一切。這次去支教的主題內容是鼓樂教學《玩具進行曲》。前期的時間,通過教師敲鼓孩子拍手拍腿等形式,用各種聲勢和身體節(jié)奏來熟悉兩種不同的節(jié)奏。游戲《拉個圓圈走走》,教師打出節(jié)奏,并隨機手指一名孩子,其打出相應節(jié)奏,讓孩子在游戲過程中鞏固節(jié)奏,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學中玩。游戲《大拇哥》的進行,讓孩子們在兒歌與節(jié)奏的交叉進行中,再次鞏固節(jié)奏,尤其將兒歌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之后,孩子們說著兒歌: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來看戲,手心手背,憨兜家園的寶貝!每一個憨兜的寶貝都露出甜甜的微笑。最后的開火車敲節(jié)奏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在歡快的游戲氛圍中,在敲敲后背拍拍肩的笑聲中,對節(jié)奏熟記于心,為接下來的鼓樂演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是鼓樂演奏時間,孩子們用最快的時間將屬于自己的樂器取到手,在老師的指揮下進行演奏。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小鼓的節(jié)奏孩子們自然的分成了兩種,一種是正確的節(jié)奏,另一種則是穩(wěn)定的節(jié)拍,我忽然覺得,他們是一群特殊的群體,我們不能用同一種要求來對待他們,但可以讓他們做的更好!我開始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將正確節(jié)奏教給孩子們,學不會就手把手的教,我相信他們可以!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有幾個孩子開始對正確節(jié)奏有感知,開始慢慢有了感覺,我欣喜孩子們的成長和進步!小鼓和小镲合奏的過程,雖然漫長艱辛,但當聽到整齊的鼓聲,看到盡力的孩子們,那種喜悅真的是不由自主!
孩子們一致要求給我們表演他們排練的節(jié)目《苔》,我們欣然點頭答應。聽著柔和的音樂,看著孩子們面帶表情,一步步走上舞臺,唱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故事,我在一旁聽著,感受著,不禁慢慢落下熱淚。
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匆匆溜走,卻還未感受到結束的到來,存于孩子們之中的愛、溫暖、感動、堅韌……會永遠銘記!如同孩子們表演時所唱到的: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孩子們,由衷的祝福你們!祝福你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幸福滿滿!
孩子們,我們的心連在一起!我們從來沒有離開!
我們同在一起!
教育隨筆:帶領孩子一起玩
教育隨筆:帶領孩子一起玩
開學時,看見給孩子裝書的盒子很漂亮,也很實用,就將這些盒子留了下來,雖然留下來了,可是,一直不知道該把這些盒子做什么用,就一直在那里放著.
直到有一天,我們整理儲藏室,發(fā)現(xiàn)這些盒子堆在那里,沒有用又占地方,就把他們從儲藏室里都搬了出來,在想,到底該用這些盒子做些什么呢?平時,孩子的體育玩具種類不是那么的多,何不用這些盒子給孩子做一些體育玩具去豐富孩子的課間生活呢?說做就做,中午,當孩子們一個個都睡熟了以后,輕輕的將這些盒子一個個拿出了,先是把他們拼起來,再用透明膠把他們結實的粘在一起.
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就帶領孩子們來玩這些自制的我玩具,我們用這些玩具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叫爬山過河,有山洞,有小河,有跨欄,和孩子說明玩法以后,就讓孩子自己玩了,孩子的興趣都及高,很多孩子玩的都很開心,孩子還是非常喜歡這種自制玩具的.玩過后,孩子都說,還想玩,還沒有玩好.
看來,孩子還是很喜歡這些,自制的體育玩具,以后,我們還是要盡量用這些廢棄不用的材料多為孩子制作一些玩具.
教育隨筆:與孩子一起成長
放學了,看著家長接走一個個孩子。今天的任務圓滿完成。
咦,身后還有一個瑤瑤,送她回家吧!可能家長忘了,反正也不遠。
門虛掩,姥爺在家,姥爺身體有點不方便,但瑤瑤還是說:“老師你回去吧,我跟著姥爺就行,我乖聽話”?;貓@打掃衛(wèi)生,考慮一定要給瑤瑤媽媽打個電話,正好有點事情耽擱了,還不如直接去家看看。這時候瑤瑤姥姥回來了,她說因為去大姨家弄酒瓶耽誤了。酒瓶?我后腦立刻清醒,看著扎成捆的啤酒瓶,唉!要是白色酒瓶該多好,孩子做青花瓷就有材料了。我順口問了一句,有白色酒瓶嗎?姥姥隨便從一個箱中拿出一個白色酒瓶,這種嗎?我瞬間喜出望外,這會孩子做手工有戲了?!岸鳎倚枰Χ?,買你們的行嗎?”“王老師這個東西幾分一個,你不早說,為了孩子五十個都有,明天給你送幼兒園”“不不。麻煩了。我自己來拿就行,太謝謝了?!?/p>
事后,我反思,如果只是打個電話或許我我還在找白色酒瓶的影子,給孩子多一點關心,與家長多一點交流,收獲的將是更大的回報!小班孩子時常出現(xiàn)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我也著急怎樣教育活動培養(yǎng)的分享習慣。
今天是穎穎的生日。下午媽媽帶來了蛋糕。水果和禮物。孩子們異常的興奮,我接機向孩子展開教育,“穎穎,媽媽帶來了好吃的東西與大家分享,當你有好吃的東西、好玩的東西也要分享哦”,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著。
從那天開始睿一小朋友帶來了草莓,凡凡帶來了西紅柿,辰辰帶來了核桃……孩子們在品嘗到美味的同時好習慣正進一步培養(yǎng)。
早晨入園,不少幼兒又把“好吃的”放到我手里,“老師,我想與小朋友分享”。下午水果加點時間我把孩子們帶來的好吃的一一分給了他們,孩子們的小餐盤里有餅干、瓜子,爆米花、泡泡果還有幼兒園里的大蘋果。我發(fā)現(xiàn)帶來瓜子的辰辰盤子里卻沒有瓜子,他說都分給了小朋友。我說:“辰辰把好吃的都分給你們他卻沒有了,怎么辦?”孩子們聽到后又把手中的餅干給你辰辰一些。看到孩子們的做法,我欣慰的笑了…
我們和孩子都在成長,靜等花開.
教育隨筆: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新的學期已經(jīng)開始了,每天和小班的孩子們朝夕相處,不知不覺已經(jīng)三個星期過去了,感嘆時間過的飛快的同時,也感嘆小班孩子們慢慢的變化?;叵腴_學前和姚老師一起去進行家訪,當我們走進一戶戶孩子的家里,看到的是彼此都不熟悉的面孔。孩子們有的勇敢,能回答老師的問話;有的膽小,不愿意與老師一起說說話;有的孩子靦腆,一直依偎在媽媽或奶奶旁邊……還有開學前為了讓孩子們能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而舉行的上午入園參觀活動,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家長們帶著寶貝來到小一班,引導孩子跟老師打招呼,然后帶著孩子去認自己的小床、水杯柜、毛巾,讓孩子們自己去試著找找代表自己的小動物頭像,剛開始孩子們還能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可能是不熟悉的面孔多起來,讓孩子變得不安起來,有的孩子甚至眼淚已經(jīng)掛在臉上。回想起這一幕幕,就好像昨天剛發(fā)生一樣。
三個星期過去了,雖然早晨家長送寶貝來的時候,還會有極少數(shù)孩子表現(xiàn)出不舍,但大部分孩子都能在老師的提醒下與爸爸媽媽說再見。小班孩子雖然年齡小,但跟剛開學的時候相比,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從剛入園時的不適應到現(xiàn)在能與同伴們一起玩游戲、玩具,從剛開學時的拒絕入園到現(xiàn)在慢慢不抗拒幼兒園等等,這些變化都說明孩子們每天其實都在不斷的進步、成長。
其實,這一屆小班是我?guī)У牡谝粚煤⒆?,以前雖然也跟孩子們一起接觸過,接觸的時間相對而言也比較短,而且她們也不是同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于不同年齡班的孩子,需要采取不同的相處方式,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為了更好的教孩子,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孩子,都需要老師的觀察和思考,所以這對于我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從現(xiàn)在開始,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成長,慢慢地,讓孩子變得更活潑開朗,更堅強勇敢;而我也能得到進步和成長的空間,讓我們每天一起進步、成長,一點一點,一步一步,變得更好!
教育隨筆:學會和孩子一起商量
教育隨筆:學會和孩子一起商量
孩子進入大班后,根據(jù)我們班的教室場地環(huán)境,我們給孩子開設了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對我們的游樂場非常的感興趣,一開始,我們的游樂場只有簡簡單單的幾個小游戲,可是在開展了幾次以后,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于這幾個項目都很感興趣,總是愿意排隊等待游戲。
于是,我們漸漸的擴大了游樂場的范圍,有售票處、門票設計部、禮品兌換處、以及各個不同的游戲項目等,可是,范圍是擴大了,規(guī)則也就變多了,前兩次游戲,效果都不是很好,很多的孩子記不住老師設定的規(guī)則,總是自發(fā)的新創(chuàng)游戲規(guī)則,整個游戲活動很是散亂,因為沒有大家公認的游戲規(guī)則。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更好的記住游戲的規(guī)則,我們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新的游戲規(guī)則,孩子們紛紛都各抒己見,經(jīng)過和大伙的商量,我們最終制定了新的游戲規(guī)則,門票分成人和兒童,成人式4元一張,兒童是三元一張,也具體到了,每個游戲項目是如何得分的,投中幾個是一分,沒投中是零分等等。
就這樣,經(jīng)過和孩子一起商量,我們制定了新的游戲規(guī)則,在規(guī)則制定后的第一次游戲中,孩子們雖然還沒有能夠完全的熟悉游戲的規(guī)則,但比較前次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步。
孩子總是容易接受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對于一些強加給孩子的經(jīng)驗,它們總是難以接受,所以,有時候,和孩子一起商量,聽取一些孩子的建議,也未嘗不是好事。
教育隨筆:輸不起的孩子
教育隨筆:輸不起的孩子
今天早上的戶外游戲是拔河,小朋友做完早操之后在老師的帶領下排好隊,擺好了輕器械,對于拔河比賽,我班小朋友并不陌生,并且很感興趣,比賽開始后,小家伙們都使出吃奶的勁,小臉憋的紅通通的.第一輪比賽結束后,我宣布獲勝的一隊后,欣欣小朋友大發(fā)脾氣,一把摔掉繩子,踢翻了面前用來做線的罐子,情緒不能控制的大聲尖叫,讓我和觀看的家長措手不及,我立馬抱住他,安慰他,讓周老師帶他去旁邊安撫情緒,然后組織女孩子比賽,女孩子結束比賽后,我為了讓欣欣能平復心里的失落感,我又組織了一場比賽,這一次我決定兩組不管哪一組贏結果都會是雙贏.比賽開始了,我始終站在中心位置,以防繩子多偏向哪一邊,家長們也熱情高漲,紛紛加入兩邊的隊伍幫忙,這讓局面更加壯觀且不好控制,最后,欣欣那一隊又輸了(我盡力了....)欣欣小朋友又重演了發(fā)脾氣那一場面,我快速抱起他,并和他說:"你贏了,王老師還沒有來得及宣布,你就發(fā)脾氣了,你看你剛才拔河的時候臉都紅了,說明你使了非常大的力氣,你贏了,可是你沒有聽完王老師宣布結果,你就發(fā)脾氣,你覺得這樣做好嗎?欣欣安靜了下來我?guī)氐桨嗌献屗认词譁蕚涑栽绮?,吃完早餐后,在他寫作業(yè)的時候,我表揚了他作業(yè)寫的越來越好了,趁他情緒穩(wěn)定愉快時,我對他說"今天早上你比賽不是得了第一名嗎?可是王老師覺得就算沒有得第一名也沒有關系啊,因為還有下一次的機會,王老師還會組織拔河比賽的,然后我講了班上尹滕宇小朋友的事例.告訴他失敗一次不要緊,下次好好努力就行了,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的,關鍵是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如果你下次輸了,你還會發(fā)脾氣嗎?"欣欣小朋友搖搖頭.我知道他一定將我的話聽進去了.
這件事情的發(fā)生,讓我覺得老師家長還有幼兒都是有很大關系的,首先,欣欣小朋友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孩子,平時好勝心就很強,且非常自我,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手,爺爺奶奶和溺愛,年齡決定了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其實,老師在組織比賽時不應該強調誰輸誰贏這樣的字眼,而可以說:"你們這隊非常不錯,但是另一隊比你們還要努力一點,你們下次要更加努力."再次,爸爸媽媽應該和爺爺奶奶達成共識,讓孩子在生活中適當?shù)氖茳c挫折教育,關注孩子內心變化.老師更加應該在平時生活學習中根據(jù)每個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性來引導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不應過分的責罵孩子,也不應過分的表揚.適當?shù)拇煺凼鞘直匾?語言婉轉具有說服力,舉實例來說服你的孩子.
教育隨筆:咕咚來了
《咕咚來了》這個故事想必許多人小時候都看過或聽過,對此故事的趣味以及荒誕還記憶猶新吧。故事講述的是個充滿了神秘氣息的大森林,里面住著許許多多的小動物。可是有一天,這些小動物們卻被“咕咚”,一個奇怪、可怕的聲音震住了,“是什么怪物?”“咕咚來了!”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地引發(fā)了所有動物的奔跑……到底發(fā)生什么了呢?走進這個故事,你就會知道答案。
小小的故事不僅充滿了趣味,還隱含了大大的寓意,給幼兒帶來趣味的同時也能引發(fā)幼兒的思考。
在和幼兒一起進入《咕咚來了》這個主題的日子里,我們首先從故事入手,讓幼兒傾聽故事、熟悉故事和復述故事,了解動物的對話、感受動物們的情感,為故事表演做一個前期的鋪墊。在故事的王國里暢游過后,幼兒對故事里的咕咚發(fā)生了興趣。什么是咕咚?咕咚長什么樣?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學習,幼兒不僅了解木瓜的結構、特征、以及用途,還可以憑借《木瓜恰恰恰》這首好聽的樂曲和打擊樂器好好地玩一玩。
教育隨筆:大人怎樣和孩子一起玩
教育隨筆:大人怎樣和孩子一起玩
我們對于孩子美好的求知欲望,往往不愿滿足,而對于孩子的無理糾纏,卻無條件地遷就。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培養(yǎng)什么,扼殺什么,且好好想想吧。
做父母的無不愛自己的幼年子女,但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了解小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愛;做父母的無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但并非所有的父母都知道與孩子交往的重要。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坐在書房里看書、寫字是很重要的,不愿意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玩耍,有的甚至還要限制孩子去玩耍。要知道玩耍是孩子們認識世界學習社會的一種形式,有利于他們的智力發(fā)展。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小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相當?shù)臇|西玩,相當?shù)氖虑樽?,要曉得不玩不做,不會發(fā)展的?!龈改傅目偸钦f小孩子的不好,其實是因為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樣教小孩子?!?/p>
幼小的孩子最喜愛和需要父母做他們的游戲伙伴,和他們一起游戲和交往。家長和3歲前的孩子多交往、同游戲,一方面能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家長和孩子交往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別是當今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更需要父母做他們的游戲伙伴。
有些父母很愛跟孩子玩,但卻不大注意照顧孩子的程度,常常把游戲復雜化了。結果,不僅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反而使孩子厭煩。那么怎樣和孩子一起玩呢?
一是了解孩子愛玩哪些游戲。3歲前的孩子大致喜歡玩下述幾種游戲:(1)模仿性游戲。例如,過家家、開汽車、開火車,當醫(yī)生等。(2)智力游戲。玩紙牌,魔板,分辨聲音等。(3)音樂體育游戲。如:賽跑、捉迷藏,鉆圈、玩沙、玩水等。
二是做孩子的好伙伴。大人與孩子玩時,作為長者加以指導,大人又要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真正伙伴。例如,玩看病的游戲,孩子肯定愿意當醫(yī)生,大人就可以當病人,有時“醫(yī)生”不知該說什么時,大人就可以提醒他該吃藥了或給開個藥方等。還可以按照圖畫書里的人物來扮演角色。如:講《小兔子乖乖》的故事,父母與孩子可以分別扮演大灰狼,兔媽媽和小白兔,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練習了口語表達能力及復述故事的能力。再如,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又跑又唱,孩子很開心還鍛煉了身體。
三是每天固定時間和孩子游戲。有時家長工作很忙,而孩子又非要讓父母陪他一起玩,結果吵鬧不休,雙方都很生氣,特別是孩子很委屈。如果每天固定時間與孩子玩,讓孩子明白何時大人工作不應打擾,何時爸爸媽媽又可以和自己玩了。養(yǎng)成良好習慣,很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