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國外“快樂教育”的缺陷

發(fā)布時間:2021-04-21 快樂的幼兒園教案 快樂的幼兒園游戲 以快樂的幼兒園教案

近期,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教育改革出現(xiàn)了強調學生基礎學力的傾向。他們認為,“快樂教育”在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缺陷。

美國:努力提高學業(yè)標準

一項針對學生成績和學校畢業(yè)生比例的研究指出,美國教育在全球的地位正在下降。

與歐洲、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學生相比,美國15歲的中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技能和生活技能測試的成績低于平均成績。在25歲到34歲的成年人中,美國高中以上畢業(yè)的人口比例在發(fā)達國家中位列第九。在同一年齡組中,美國擁有大學學位的人口比例和比利時并列第七。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教育專員巴里·麥高說,20年前,美國在這兩項中排名居世界第一。

這項由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30個成員國參與的年度排名,是這些國家評估他們各自教育體系并決定是否改革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據。

另外,《紐約時報》的一則報道顯示,2005年全美國大約有120萬高中生參加大學測試(ACT),僅有不到1/4的學生達到了閱讀理解、英語、數(shù)學和科學4個學科的基準。這樣的表現(xiàn)似乎為美國政府繼續(xù)努力提高學業(yè)標準、提高對學校和學區(qū)的評估標準提供了理由。布什政府制訂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重新界定了標準化考試、排隊和處罰的有關標準。

英國:數(shù)學難度有待提高

英國一些數(shù)學教育研究機構進行的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英國基礎教育數(shù)學標準與10多年前的數(shù)學標準相比降低了。據英國《獨立報》近日報道,今年一次由英國資格與課程當局主導、全英超過1/4的14歲學生參加的數(shù)學考試結果表明,其通過率下降至22.5%。而去年其通過率為31%。

英國媒體就此評論道,這表明工黨政府制定的基礎教育數(shù)學標準的難度應該加大,而不能為了迎合學生的需要一再不負責任地降低;否則,任其繼續(xù)這樣發(fā)展下去,必將會導致英國基礎教育整體質量下滑的危險。

澳大利亞:回歸簡明課程大綱

一項針對660位澳大利亞防衛(wèi)學院新生的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口頭交流技能很好,但是寫作卻經常出現(xiàn)語法錯誤。一些高中生進入大學后竟然寫不出完整的句子。

目前,澳大利亞所使用的是“新世紀課程”,但有關調查顯示,在“新世紀課程”標準下,澳大利亞的學生正在退步。

澳大利亞從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開始采用基于結果的教育。澳大利亞教育顧問凱文·竇耐利研究發(fā)現(xiàn),“其缺點是課程無法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理解能力和技能?!泵绹呀浄艞壛诉@種教育,采用標準方法,但澳大利亞的課程大綱甚至不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嚴格。

澳大利亞聯(lián)邦教育、科學和培訓部部長尼爾遜說,澳大利亞需要回歸到更加簡明、更加規(guī)范的課程大綱,使教師能夠據此教學,家長能夠理解和使用它去促進孩子的進步。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中國孩子的心理有兩大缺陷


關鍵詞:性格心理缺陷

導讀:目前,中國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chuàng)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課題中引人注目的結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沈德立說:“創(chuàng)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xiàn),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qū)。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認知存在八個誤區(qū):對于孩子,大人們“關注成功重于失敗,關注物質需求重于精神需求,關注學習結果重于學習過程,關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關注‘是什么’重于‘為什么’,關注外顯行為重于內隱心理,關注共性問題重于個性問題,關注單向說教重于雙向交流”。

沈德立認為,這八個誤區(qū)導致大人對孩子“愛”之愈深,孩子對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給孩子包辦一切且過分地關注孩子表面東西,造成兩個結果一是沒有給孩子搭建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二是使本來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識。

心理學家俞國良教授表達了與沈德立同樣的憂慮,并以他對世界各國兒童進行的比較調查結果提供佐證:一是目前中國兒童的運算能力在世界被調查國家中名列前茅,創(chuàng)造力卻位居其后;二是在中國,問及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時,父母的回答都是如何讓孩子幸福成長,而孩子卻回答:父母只關心我的“分數(shù)”。在問及老師是否愛自己的學生時,95%的老師回答是愛,但只有5%的學生認為老師愛他們。

家庭教育誤區(qū)之憐憫缺陷


孩子們對大人的態(tài)度是很敏感的,即使這種態(tài)度沒有表達出來。所以,我們如果對他們憐憫,他們就認為自己更應憐憫自己。如果他們?yōu)樽约弘y過,他們的不幸就更嚴重了:他們不是面對困境想辦法補救,而是依賴別人的憐憫,等著別人來安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失去越來越多的勇氣和解脫困境的意愿。

憐憫對孩子是有害的,即使這種憐憫是無可非議的、可以理解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許多事情的態(tài)度都是在父母的影響下形成的,如何對待挫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孩子遇到不順的事情時,如果我們對他們表示憐憫,認為他們真是可憐,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孩子就更加為自己感到難過,這無疑會加深孩子對自己遭遇“不幸”的感覺。他們會認為自己理所當然應受到安慰和補償,生活欠了他們一筆債,父母或其他的人應當來償還。這樣,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時,他們不是想辦法克服,而是坐以待斃,或向他人轉嫁自己的苦惱。最糟糕的是這種挫折在情緒上的反應會不成比例地加大,一個小小的挫折,孩子感受起來就像他的整個生活都被破壞了一樣。

孩子的這種感覺與反應是細微的,但是日積月累起來就會形成不良的定式。當意外的、更大的事情發(fā)生時,他可能變得怨天怨地,毫無能力。

孩子經受的任何一次受挫都是對孩子的承受力進行培養(yǎng)的絕好機會。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疾病與事故,將影響孩子一生對待挫折與傷痛的態(tài)度。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身有殘疾的孩子,而真正能使他們活得充實、自信的家庭并不多。成功地救助自己的殘疾孩子是每個真誠父母的美好愿望,而實現(xiàn)它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次車禍使莎莎失去了一條腿,她才年僅11歲。從醫(yī)院回來后,她用拐棍幫助行走。莎莎在醫(yī)院理療科學習了很長時間怎樣照顧自己,怎樣借助于拐棍行走。醫(yī)生還特意囑咐讓媽媽鼓勵莎莎自己照顧自己,不要為她做過多的事。而媽媽卻為女兒傷心,總想替女兒干點兒事來安慰自己,從感情上彌補對女兒的不足。她把能干的事全替女兒干了,幫她換衣服、洗澡、洗衣服,幫她把飯送到房間里,有時還幫她梳頭。媽媽干得越多,莎莎就干得越少。莎莎干得越少,就越對自己沒有信心。她慢慢地只待在自己的房間里,什么都無心干。就這樣,莎莎從一個總是笑嘻嘻、勇氣十足、自己幫助自己的孩子變成了常常發(fā)脾氣、唉聲嘆氣、無能為力的孩子。

對于身體有殘疾的孩子,父母或其他人自然會生起憐憫之心。但是我們應當克制這種憐憫,因為它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負擔,為自己的處境擔憂。他們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如何用毅力來恢復功能,照顧自己,而是不斷地尋求慰籍、幫助,似乎只有當父母或其他人圍著自己團團轉時,才能填補自己內心因恐懼、自憐引起的空虛。事實上,孩子們從本性上是有足夠的毅力和勇氣與困難搏斗的,他們要用奮斗來彌補自己的缺陷。如果父母或旁人一再憐憫或過多幫助孩子,孩子往往會喪失信心,停止努力,這對身體恢復不利。這就是為什么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并不事事呵護,而更注意精神上的鼓勵,可這常常被不理解的父母們認為是冷酷和缺乏愛心。

孩子們的人生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做父母的都希望他們能幸福健康地生活。身體上的缺陷無法彌補,但如果他們有強健有力的精神支柱、健康的心理、戰(zhàn)勝困難的毅力與決心,不自憐自惜,可以想象這樣的孩子成長起來后,會比在父母憐憫、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要有能力和幸福得多,父母對他們的愛的意義也表現(xiàn)得要深遠得多。

生病的孩子需要我們成人的照顧,我們不能逼一個發(fā)高燒的孩子自己去照料一切,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在情感上,孩子也需要我們理解他們所遭受的痛苦,需要我們給予他們足夠的注意。這里要強調的是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不能憐憫他們,不能讓他們感到自己的病痛要由別人來承擔,而自己不應承受任何痛苦,克服困難的責任是父母或其他什么人的。

生病的孩子更需要道義上的支持,讓他們知道有人關心他們,理解他們所遭遇的一切,鼓足勇氣,因為戰(zhàn)勝疾病主要還要依靠自己。疾病并不給他們任何理由卸掉自己生活的重擔,他們必須承擔力所能及的勞作。疾病很容易削減人的信心,使人感到無能為力。在這種時刻,父母不能用憐憫來挫傷孩子們的勇氣和毅力。正確的態(tài)度是關切、幫助而不包辦,用鼓勵來代替不必要的服務,使孩子盡快適應或恢復正常生活。

國外的學前音樂教育


國外的學前音樂教育

匈牙利是歷史上唯一把音樂家與作曲家的號召付諸教育實踐的國家。佐丹??走_利的上述理念對二戰(zhàn)后的匈牙利大眾教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音樂屬于所有的人”

“讓孩子在每個偉大的藝術中活躍起來”

“我們必須把民眾帶到音樂環(huán)境中來,但器樂永遠無法完成普及大眾文化的任務。”

“人的心靈中有的地方只有用音樂才可以照亮……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應該接受匈牙利最偉大的音樂作品的浩蕩”

“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唱出自己的聲音,每個孩子的歌聲都應當?shù)玫剿淖鹬亍?/p>

匈牙利是歷史上唯一把音樂家與作曲家的號召付諸教育實踐的國家。佐丹。孔達利的上述理念對二戰(zhàn)后的匈牙利大眾教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他和同事卡塔琳。弗萊致力于幼兒的早期音樂教育,同時也對幼兒教師進行了系統(tǒng)的音樂教堂培訓。

匈牙利的早期教育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它的“音樂教育法”今天,佐丹??走_利已去世30年,那場社會變革也已經過去10年,而匈牙利的音樂啟蒙教育仍然保持了相當高的水平。比較結果顯示,匈牙利幼兒園的平均狀況并不比德國好,而它的音樂教育仍能達到高超水平真的令人佩服。幼兒園沒有天才兒童,但那些只有5歲的孩子們會跳出動作復雜的芭蕾舞,已經能很自信地表達藝術的節(jié)奏。他們能唱很多匈牙利民歌,或者用外語唱外國歌曲。從學齡前開始,孩子們已經學會在練習旋律、節(jié)奏和舞蹈的同時進行“思考”。換句話說,就是用心去唱,體會音樂中的休止符,用肢體的語言去表達。在幼兒園里最先得到普及的是回聲練習和合唱練習,它始終是一項教育的重點。而且,音樂在幼兒園老師的培訓中占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中國兒童的心理有兩大缺陷


目前,中國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chuàng)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課題中引人注目的結論。

沈德立說:“創(chuàng)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xiàn),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qū)。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p>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認知存在八個誤區(qū):對于孩子,大人們“關注成功重于失敗,關注物質需求重于精神需求,關注學習結果重于學習過程,關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關注‘是什么’重于‘為什么’,關注外顯行為重于內隱心理,關注共性問題重于個性問題,關注單向說教重于雙向交流”。

沈德立認為,這八個誤區(qū)導致大人對孩子“愛”之愈深,孩子對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給孩子包辦一切且過分地關注孩子表面東西,造成兩個結果一是沒有給孩子搭建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二是使本來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識。

心理學家俞國良教授表達了與沈德立同樣的憂慮,并以他對世界各國兒童進行的比較調查結果提供佐證:一是目前中國兒童的運算能力在世界被調查國家中名列前茅,創(chuàng)造力卻位居其后;二是在中國,問及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時,父母的回答都是如何讓孩子幸福成長,而孩子卻回答:父母只關心我的“分數(shù)”。在問及老師是否愛自己的學生時,95%的老師回答是愛,但只有5%的學生認為老師愛他們。

相關推薦

  • 缺陷方案 據說,有句俗語說得好:“好雨知時節(jié),當以備荒年”。意思是說,未雨綢繆,凡事都要有所準備。因此,在制定方案的執(zhí)行步驟時,我們應該緊緊圍繞著項目目的來進行。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非常強烈地推薦您閱讀“缺陷方案”,希望您能從中獲得益處。當然,我們提供的建議僅供參考,具體的實施還需要您自行決定!...
    2023-11-10 閱讀全文
  • 中國孩子心理的兩大缺陷 導讀:“創(chuàng)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xiàn),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qū)。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
    2021-10-12 閱讀全文
  • 中國孩子的心理有兩大缺陷 關鍵詞:性格心理缺陷 導讀:目前,中國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chuàng)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
    2021-12-30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誤區(qū)之憐憫缺陷 孩子們對大人的態(tài)度是很敏感的,即使這種態(tài)度沒有表達出來。所以,我們如果對他們憐憫,他們就認為自己更應憐憫自己。如果他們?yōu)樽约弘y過,他們的不幸就更嚴重了:他們不是面對困境想辦法補救,而是依賴別人的憐憫,...
    2021-04-12 閱讀全文
  • 國外的學前音樂教育 國外的學前音樂教育 匈牙利是歷史上唯一把音樂家與作曲家的號召付諸教育實踐的國家。佐丹??走_利的上述理念對二戰(zhàn)后的匈牙利大眾教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音樂屬于所有的人” “讓孩子在每個偉大的藝術中活...
    2021-04-19 閱讀全文

據說,有句俗語說得好:“好雨知時節(jié),當以備荒年”。意思是說,未雨綢繆,凡事都要有所準備。因此,在制定方案的執(zhí)行步驟時,我們應該緊緊圍繞著項目目的來進行。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非常強烈地推薦您閱讀“缺陷方案”,希望您能從中獲得益處。當然,我們提供的建議僅供參考,具體的實施還需要您自行決定!...

2023-11-10 閱讀全文

導讀:“創(chuàng)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xiàn),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qū)。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

2021-10-12 閱讀全文

關鍵詞:性格心理缺陷 導讀:目前,中國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chuàng)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

2021-12-30 閱讀全文

孩子們對大人的態(tài)度是很敏感的,即使這種態(tài)度沒有表達出來。所以,我們如果對他們憐憫,他們就認為自己更應憐憫自己。如果他們?yōu)樽约弘y過,他們的不幸就更嚴重了:他們不是面對困境想辦法補救,而是依賴別人的憐憫,...

2021-04-12 閱讀全文

國外的學前音樂教育 匈牙利是歷史上唯一把音樂家與作曲家的號召付諸教育實踐的國家。佐丹。孔達利的上述理念對二戰(zhàn)后的匈牙利大眾教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音樂屬于所有的人” “讓孩子在每個偉大的藝術中活...

2021-04-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