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3至4歲兒童最自私
發(fā)布時間:2021-04-21 幼兒故事4歲 幼兒故事3歲 幼兒故事7歲幾十年來,社會學家一直爭論人類慷慨或自私的品質來自遺傳還是成型于社會塑造。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平等觀念和分享行為是先天與后天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基因與社會文化均對平等觀念和分享行為的形成發(fā)揮作用。另外,實驗還顯示,沒有兄弟姐妹的兒童更加慷慨。
人類并非生來就懂得分享。瑞士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在幼年時期通常表現(xiàn)自私,直到七八歲才懂得與人分享。專家認為,這一突然轉變是人類基因和社會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3至4歲兒童最“自私”
瑞士蘇黎世大學恩斯特·費爾主持的實驗中,229名3至8歲瑞士兒童應邀參與3輪不同實驗。
各輪實驗中,每名兒童面臨兩種選擇。研究人員向每名兒童分別展示一張其他兒童的照片,要求這名兒童在3輪實驗中分別就如何與照片上的兒童分配所得糖果做出選擇。
第一輪實驗中,每名兒童獲得一份糖果并需做出選擇,把糖果全留給自己還是平分給另一名兒童。第二輪實驗中,每名兒童獲三份糖果,繼而選擇把兩份糖果分給另一名兒童、自己留一份,還是與另一名兒童平分。第三輪實驗中,每名兒童獲兩份糖果,選擇全部留給自己還是與他人各得一份。
面對“利益”考驗,不同年齡段兒童做出不同選擇。
費爾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發(fā)表論文說,3至4歲兒童普遍顯現(xiàn)“利己”傾向,不考慮其他兒童的利益。5至6歲兒童的表現(xiàn)相差無幾。7至8歲兒童則有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
實驗結果顯示,第一輪實驗中,近80%7至8歲兒童選擇與另一名兒童平分一份糖果,而非吃“獨食”。第三輪實驗中,盡管面對獲得雙份糖果的誘惑,仍有多于40%的7至8歲兒童選擇與另一名兒童平分兩份糖果。相反,3至4歲兒童中不足9%選擇平分。第二輪實驗中,多數(shù)7至8歲兒童不愿意讓另一名兒童獲兩份糖果,而自己僅得一份。
獨生子女更慷慨
幾十年來,行為學家和社會學家一直爭論人類慷慨或自私的品質來自遺傳還是成型于社會塑造。
研究發(fā)現(xiàn),平等觀念和分享行為是先天與后天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蚺c社會文化均對平等觀念和分享行為的形成發(fā)揮作用。
費爾說,“平等觀念與分享行為也可以由生物學和基因造成?!?/p>
另外,實驗還顯示,沒有兄弟姐妹的兒童更加慷慨。這一結果出乎意料。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最新研究:蜘蛛毒液可治療兒童癲癇
最新研究:蜘蛛毒液可治療兒童癲癇
人們一向對蜘蛛敬而遠之,但這種情況將很快改變。最新研究表明,蜘蛛毒液中所含的Hm1a肽,有助于治療一種頑固的癲癇疾病——Dravet綜合征。
Dravet綜合征對很多常規(guī)藥物有抵抗性?;疾雰涸诔錾蟮淖畛鯉讉€月內(nèi)看起來很健康,但他們在大約五到八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癲癇發(fā)作。
這類癲癇發(fā)作可能經(jīng)常發(fā)生并且不可預測。它們可能導致發(fā)育遲緩和睡眠障礙,并且會增加猝死風險。
大約1%的人口患有癲癇癥,15歲以下兒童癲癇病例中約有1.4%是Dravet綜合征。這種病很罕見,但非常嚴重。
"約80%的Dravet綜合征病例是由一種名為SCN1A的基因突變引起的,"昆士蘭大學的一位研究人員GlennKing說,"當這種基因無法正常工作時,大腦中調節(jié)活動的特定通道就無法正常運作。"
"在我們的研究中,來自蜘蛛毒液的肽能夠打通受Dravet影響的特定通道,恢復大腦神經(jīng)元的功能并消除癲癇發(fā)作,"GlennKing說。
研究人員給患Dravet綜合征的小鼠輸液Hm1a,這減少或完全阻止了三分之二的癲癇發(fā)作。沒有得到輸液的小鼠則沒那么幸運,62%的小鼠在不久后死亡。
蜘蛛毒液為何會有這種神奇的效果?"蜘蛛通過針對特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液殺死他們的獵物,不像蛇的毒液是針對心血管系統(tǒng),數(shù)百萬年的進化讓蜘蛛毒液擁有這種準確性。"GlennKing說。
GlennKing的團隊希望Hm1a可以發(fā)展成為治療Dravet的精準藥物,讓患病的孩子受益。該研究已在PNAS上發(fā)表。(譯者注:PNAS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與Cell,Nature,Science齊名)
3-8歲兒童最易有心理問題
3-8歲兒童最易有心理問題
除了成年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同樣需要專業(yè)的心理輔導。目前,廣州就涌現(xiàn)了不少兒童心理輔導機構,很多早教機構、教育機構也提供相關的咨詢與輔導。但是,這類心理輔導課程的收費不菲,一期10節(jié)課動輒要幾千元甚至上萬元,一般家庭都很難承受。同時,兒童心理輔導機構中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個別機構經(jīng)營狀況堪憂。
3至8歲小朋友最易有心理問題
兩年前,第一次見到小熊時,廣州“樂高天地”兒童機器人情智培訓中心的劉一黎先生介紹說,5歲的小熊就哭個不停,不愿意進教室。小熊母親說,小熊在幼兒園的集體感和動手能力都相當差,脾氣也特別犟,只肯穿黑衣服。劉一黎認為,這反映了小熊覺得自己不受重視,被家長逼著去上學。于是,劉一黎當時就故意模仿小熊裝哭,還說:“看我和你誰哭得更大聲一點?更好聽?看你能不能贏我,不能贏你就要進課室。”劉一黎發(fā)現(xiàn),只要是大人要求做的事情,小熊就會反抗,但和老師平等競爭時,就失去了反抗目標。所以這個裝哭激將法,成功讓小熊止了哭,還跟老師進了教室。
50%兒童出現(xiàn)心理問題
上第三次課時,小熊的家長欣喜地告訴劉一黎:“兒子在飯后可以自己洗碗了。”原來,進入培訓班后,劉一黎就讓輔導老師安排小熊做機器人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賽,還讓他在課后幫老師收拾教具。劉一黎解釋,這是在暗示小熊“你行的,你能勝任”。上完第四次課后,小熊回幼兒園時就會主動幫老師管理其他小朋友。小熊一共上了36節(jié)課,現(xiàn)在已是小學一年級學生,還當上了班干部。
劉一黎告訴記者,小熊就是典型的兒童心理問題情況。兒童心理問題,是指兒童在心理和行為出現(xiàn)了問題,但又沒達到長期心理障礙的程度。他介紹說,一般來說,3~8歲的小朋友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幾率較大,諸如多動傾向、焦慮傾向、依賴傾向、怕輸傾向等。近年來,50%以上兒童在這一階段會出現(xiàn)上述情況,只要及時進行輔導,就不會轉變成嚴重的心理問題。但由于不少家長無暇顧及孩子,部分學校的管理也不夠人性化,才引發(fā)各種心理問題。據(jù)廣州醫(yī)學院的調查顯示,廣州兒童有感覺統(tǒng)合失調癥狀者高達10%~30%,已與多動癥、學??謶植⒘袨槿髢和睦韱栴}。
越來越多家長愿送孩子治“心病”
廣州眾慧心理咨詢中心的輔導師張潔小姐說,“早教熱”推動了近年來兒童心理咨詢的普及。很多年輕家長都是接觸了早教后,才開始重視兒童的心理成長。據(jù)介紹,近兩年,尤其今年以來,該中心的兒童心理咨詢業(yè)務量有了明顯增長。今年暑假,來接受心理輔導的小朋友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一方面,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心態(tài)放開,愿意讓孩子接受心理輔導。另一方面,中小學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以該中心為例,相當多小朋友都是學校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后介紹來的。
“樂高天地”的劉一黎先生也告訴記者,進入21世紀后,各種兒童心理咨詢輔導機構就開始逐漸被家長所接受。據(jù)他回憶,2000年前后,廣州只有一兩家專業(yè)兒童心理咨詢輔導機構,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近10家了。
廣州醫(yī)學院兒童心理素質訓練基地的首席心理咨詢師鐘老師則表示,她目睹了近10年來家長對兒童心理輔導的接受過程。13年前,廣州醫(yī)學院是全市率先引入兒童感覺統(tǒng)合訓練的機構,剛開時只招收了一兩名學生?,F(xiàn)在,越來越多家長看到效果后來報名。據(jù)了解,目前全市有數(shù)十家機構在使用感統(tǒng)訓練,廣醫(yī)兒童心理素質訓練基地的在訓學生就有五六百人,絕大多數(shù)市內(nèi)三甲醫(yī)院也設立了兒童心理治療培訓服務。
在兒童心理問題日益引起重視的同時,心理輔導課程的收費卻令不少家長望而卻步,一期10節(jié)課動輒要幾千元甚至上萬元,一般家庭都很難承受。同時,兒童心理輔導機構中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個別機構經(jīng)營狀況堪憂。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目前到各類機構接受心理輔導的兒童,基本來自中高收入家庭。廣州醫(yī)學院兒童心理素質訓練基地主任張美蓮透露,廣州的私營兒童心理咨詢輔導機構,進行感統(tǒng)訓練的“行價”,大概是100元~300元/次,按一個學期十次計算,至少要花幾千元,一個療程花一兩萬元也不少見。廣州醫(yī)學院兒童心理素質訓練基地由于是公益單位,收費相對低,但一期十次也要800元左右。
眾慧心理的張潔坦言,目前來接受心理輔導咨詢的小朋友,家長多是本地公務員和白領或東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私營業(yè)主。一來是這類中高收入家庭的家長無暇顧及子女,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幾率較高;而且心理輔導的收費較高,普通家庭很難承受。即使是中高收入家庭,很多時候,孩子的情況有明顯改觀后,家長就會提前中止治療,輔導老師也很無奈。
專業(yè)性不強的輔導機構難以為繼
除了昂貴的收費,不少家長也對目前流行的感覺統(tǒng)合訓練頗有異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說,他曾帶孩子參加過某兒童心理輔導機構的課程,雖然說起來比炫,但實際觀摩后,發(fā)現(xiàn)不過是孩子們在一起玩耍、講故事。“這些內(nèi)容家長不能自己做嗎?”
對此,“樂高天地”的劉一黎說,廣州提供感覺統(tǒng)合訓練的機構確實很多,除了兒童心理輔導機構,不少中小學也有相關設備。但感覺統(tǒng)合訓練除了需要設備,最重要的是要有專業(yè)的輔導師。輔導師能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目前市面上確實有些機構,由于專業(yè)性不足,而遇到“招生荒”。即便降低收費,也很難維持生存。劉一黎舉例說,廣州的一家親子體育運動機構,同時還開設兒童心理輔導項目,近年來一直都在虧損。這家機構采用的是健身中心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兒童歡樂天地、游泳池等游樂設施,以及玩橡皮泥等游樂項目,讓兒童游戲玩樂,借此對兒童開展感覺統(tǒng)合培訓?!半m然環(huán)境很優(yōu)美,但軟件專業(yè)性不足,像玩‘反斗城’這樣的項目,家長認為一周甚至一個月不去也沒什么問題。一個學期收費6000元,幾乎沒有家長愿意報名,后來打了八折,也只有幾個家長報名繳費?!庇胁辉竿嘎缎彰男袃?nèi)人士說,該中心目前只能依靠售賣10元一張的游泳票維持經(jīng)營。而現(xiàn)在天氣冷了,顧客也越來越少了,可謂是慘淡經(jīng)營。
私營機構缺扶持管理
此外,劉一黎先生還認為,政府和社會應對兒童心理輔導機構給予更多的重視。他說:“目前開始兒童心理輔導機構的要求比較高,私人租賃或擁有培訓場地至少要60平方米, 3~4名獲得高級職稱的教師,還要擁有教育部門提供的批文。但除了‘國字號’,一般的私營機構很難拿到‘培訓牌’。因此,市面上確有個別私營的兒童心理輔導培訓中心是無牌經(jīng)營的。建議政府應以商業(yè)模式管理這些培訓中心,可對要求作靈活調整,并多加扶持?!?/p>
兒童心理輔導新辦法
“玩手指”、做手工調節(jié)情緒
廣州醫(yī)學院兒童心理素質訓練基地開設了13年。3年前,他們又針對3~13歲兒童推出了“手—眼—腦協(xié)調”專項心智訓練。張美蓮主任告訴記者,這是感統(tǒng)訓練的延伸,看似深奧,其實簡單來說,“玩玩手指”就可以矯治兒童一些行為和學習障礙。
去年10月,10歲男孩小剛來到訓練基地就診。小剛上小學后,就被發(fā)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還常跟同學鬧矛盾。咨詢師鐘老師發(fā)現(xiàn),這跟他的成才和家庭環(huán)境有關。小剛父母都很忙,他自小由外公外婆照料,家里樓層較高,又沒有電梯,所以很少去玩耍。而且,小剛家里很講干凈,家人不讓他隨意爬滾玩耍,導致他的觸覺和人際互動能力受限,動手能力也非常差。直到上小學一年級,小剛還不會自己用勺子吃飯,也不會綁鞋帶和拉拉鏈。
小剛接受大半年訓練后,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朋友圈也大了很多。他所接受的訓練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周做一次、每次半小時的手指操等。其中,小剛做的6套手指操主要是做雙手交叉拍兩邊肩膀等動作,此外,還進行一些剪紙、穿繩子等包含精細動作的活動。
為什么“玩手指”這么有效呢?鐘老師說,“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玩的游戲,很多都要自己動手、自定游戲規(guī)則,例如剪紙、雕花、扔沙包等。但這些游戲已經(jīng)逐漸被淘汰,現(xiàn)在的小朋友的玩具都是現(xiàn)成的無需動手處理的,比如一按鈕就能發(fā)聲的電動玩具等,影響了小孩的發(fā)展?!?/p>
鐘老師說,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希望孩子三四歲就會寫字、算術,但這個階段最應該訓練的是動作發(fā)展能力,也就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等。如果沒能適時發(fā)展好這種能力,將造成大腦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孩子經(jīng)常在家中搗亂、自控能力差、沖動等,還不懂得恰當?shù)赜谜Z言表達自己,只會發(fā)脾氣,導致進一步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
玩偶戲劇幫孩子講述創(chuàng)傷事件
除了以運動為主的感覺統(tǒng)合訓練,針對已經(jīng)造成某種程度的心理傷害、不愿與人交流的小朋友,還可以通過用玩偶代替現(xiàn)實人物表演小型戲劇的方式,幫助他們重新建立社會關系,理解“創(chuàng)傷”事件的意義。
眾慧心理的張潔說,對于一些學齡前孩子來說,由于尚未建立對世界的基本看法,難以理解人際關系,因此,遇到帶來心理傷害事件時,不但無法處理,甚至連清晰的表述都很困難。通過畫畫、講故事等,能幫助小朋友講述自己遇到的問題。
輔導機構有時還會通過玩偶小戲劇,用帶動物玩偶代替實際生活中的人物,讓小朋友用玩偶重演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心理輔導師則利用玩偶劇幫助小朋友理解人際關系。比如,在幼兒園里常被同學欺負而且不知道怎么告訴家長的小朋友,在進行玩偶劇游戲時,會用“大鯊魚”這種有攻擊性的玩偶代表欺負自己的同學。輔導師就能借此幫小朋友理清人物關系,完成對整個事件的敘述并重新整合人際關系,逐漸擺脫傷害和影響。
做個機器人培養(yǎng)成就感
現(xiàn)在,五花八門的機器人培訓班很多,家長送孩子去上這些班,主要是為了鍛煉孩子的智力和動手能力。廣州“樂高天地”兒童機器人情智培訓中心,也為3~14歲的少年兒童開設了機器人班,機器人則是心理輔導的輔助手段。培訓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青少年兒童成長心理輔導專家劉一黎先生說,他們就是以機器人為平臺和中介,讓孩子動手、動腦、動心,啟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和主動性,通過完成機器人制作培養(yǎng)成就感和勇氣。
每周一次親子同樂日
讓孩子做主放松玩耍
那么,當兒童在生活中表現(xiàn)什么異常行為時,有可能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征兆,需要引起家長的警惕呢?眾慧心理的張潔認為,一個比較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孩子的學習情況明顯變差、成績大幅度下降,或者是孩子的人際關系大受影響,包括和其他小朋友、家人、親人的相處出現(xiàn)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首先要和孩子進行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要謹記不要追問“為什么”。例如問“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啊?為什么你不去做作業(yè)啊?”之類的問題,因為“為什么”之類的字眼讓小孩子有受責備和責怪的意思,家長更應該和小孩像朋友一樣的交談,慢慢分析原因。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還有問題,建議家長尋求專業(yè)機構的幫助。
平時,家長跟孩子好好溝通,是避免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最好方法。張潔建議,每周至少要有一天是“親子同樂日”,這一天家長要和孩子一起玩,而且要營造融洽輕松的氣氛,不要變成“學習檢討會”、“家庭批判會”。而且,玩什么、到哪里玩、怎樣玩之類的選擇,不要一味由父母主導,要先聽孩子的意思,多玩一些孩子喜歡的游戲。
名詞解釋
感覺統(tǒng)合失調
感覺統(tǒng)合是指大腦將身體各部分感覺器官(眼、耳、鼻、皮膚等)輸入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組織加工、綜合處理的過程。只有經(jīng)過感覺的統(tǒng)合,人類才能完成高級而復雜的認識活動(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組織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
“感覺統(tǒng)合失調”則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行有效的組合,使其不能和諧運作,久而久之會形成各種障礙,并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耶魯大學兒童研究報告,剖析2-8歲孩子在想什么?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fā)展研究所跟蹤研究孩子們40多年,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咱們讀懂孩子的幫助太大了:
2歲孩子
“不”字當頭,打滾撒賴,一意孤行,占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愿、意圖。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對待這么小的小寶寶,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guī)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采取恰當措施,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輕易讓孩子討價還價,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讓步。
把孩子的很多“壞行為”,理解成孩子探索、學習的求知行為。比如,你教孩子搭積木,他卻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學。這時,你應該把他的行為理解為,他現(xiàn)在對積木倒塌時的現(xiàn)象更感興趣,他在琢磨推與倒之間的關系。
從大約1歲半到2歲半前后,孩子會反復地穿梭于“和順期”與“執(zhí)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因此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3歲孩子
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易于接受,也樂于分享。
雖然在3歲的時候,他一向強硬的拒絕態(tài)度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但他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他在肢體動作的控制上,已經(jīng)相當成熟和舒暢。他步伐穩(wěn)定,急轉彎也不費勁。語言能力也發(fā)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長,從3歲半開始到4歲,反抗成了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征。3歲半是一個內(nèi)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3歲半的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發(fā)展上,也表現(xiàn)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得發(fā)抖。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卻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他都在掙扎中過日子,生活過得很不愉快。他正在體驗自己與別人的關系,以及自我這個個體。
4歲孩子
心是活潑的,喜愛冒險,喜愛遠足,喜愛刺激。
他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游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新書。對于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4歲孩子發(fā)現(xiàn)大人雖然還是握有大權,但是并非全能,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自己很有力量。從他的觀點看來,壞事未嘗不可以做,屋頂不會因此而塌下來。
4歲的孩子經(jīng)常開口閉口都是狗屎、大便之類的話。而到了4歲半,他開始學會了討價還價。從這個時段開始,孩子也漸漸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壞。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莫過于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許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有他想象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更有趣的是,戀母情結會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
5歲孩子
開朗而愉悅,懂事了、講理了,想做個好小孩,討媽媽歡心。
在這個年紀里,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歲小孩的生活總是跟現(xiàn)在、這兒息息相關。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條街道、鄰居,以及幼兒園的教室。他對新的、陌生的事物沒有太大的興趣,也不會為了冒險而冒險。
5歲的孩子自然而然地變得安靜了、有節(jié)制了、更顧家了。他喜歡遵守既定的規(guī)則、限制,對于別人已經(jīng)嘗試過的,或既成的事實,就覺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時間是現(xiàn)在,最喜歡的地方是這里。
5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斷得很準確,而且他就只嘗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經(jīng)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歲的小孩不會胡思亂想地擔心事情,6歲的小孩則常擔心放學后找不到媽媽。5歲的小孩會認為,媽媽一定在家的,不只現(xiàn)在在家,以后永遠也會在家,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滅的。
到了5歲半,會有一個重大改變:不要在這個年紀教他讀書寫字。5歲半的特質是遲疑不決,懶散閑蕩。但是5歲半時孩子的眼和手配合卻不如從前那樣快速、肯定。因此他經(jīng)常把數(shù)字或者文字顛倒著寫,所以最好不要在這個年紀教他讀書寫字。
6歲孩子
進入了暴風驟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個性極端兩極化。
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愿。6歲孩子同時在很乖和很叛逆兩個極端游走,把筆畫或數(shù)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xiàn)象。
他什么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而且他現(xiàn)在處于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噩夢也會給6歲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系也游走于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6歲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F(xiàn)象。
7歲孩子
不再像6歲時那樣和你頂嘴,卻也不那么喜歡與人交往。
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來磨磨蹭蹭,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別人要他做什么事時,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動。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里,充滿了感傷的基調。他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有意找他麻煩。7歲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壞的方面想象。
7歲孩子很在意上學不遲到、作業(yè)及時完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從這時候開始,懂得在意別人怎么評價他了。準確地說,他開始很在意老師怎么看待他,開始有心想做個讓老師滿意的好學生。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間的時候了。這就是他喜歡把自己的東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夠,這時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屜、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歲孩子不但字跡變得小了很多,還喜歡專門琢磨很細小的東西,這是因為他們的眼睛和大腦配合的發(fā)育到了這一階段。他會喜歡湊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東西了。
7歲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雖然道德觀念的建立要到8歲才開始形成,但7歲娃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開始在意不能去拿別人的東西(雖然偶爾他也還是會拿);不能說謊、騙人,做錯了什么不去抵賴、推委;而且他會很有意愿地遵守規(guī)則,恪守無誤。
8歲孩子
“招牌特質”是性格外向而開朗。
和7歲孩子的沉郁退縮完全相反,他充滿活力,喜歡沖上去迎戰(zhàn)一切困難和挑戰(zhàn),而且做起事來爽快多了。另一個和7歲完全相反的,是忽然變成話匣子了。
他對自己對別人的要求都忽然嚴格起來,甚至可以說是很苛刻。這種“審視”也使得他對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有相當準確的判斷。這帶給8歲孩子的另一個里程碑式的成長,是他們開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觀念,開始明白事情與事情之間的因果關系。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規(guī)矩。他對好與壞的觀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許怎么做,而是根據(jù)他萌芽的因果邏輯關系,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觀念。在此之前,孩子對“好”與“壞”的判斷來自于父母“準許”或者“不準許”。
8歲孩子對“對與錯”的看法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好與壞”的兩極,他的思維開始豐滿起來。他很在意他對自己的感覺,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感覺。他會豎著耳朵聽大人聊天時怎么評價他,或者揣摩他們說話時的臉色,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夸獎,對別人的批評則非常敏感。于是當他受到指責批評時,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責怪別人,好讓自己容易承受些。
8歲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媽媽的年齡。他非常需要媽媽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對話、游戲。他總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包括一起勞作、玩耍、聊天、讀書,這讓他覺得他“全部占有”著媽媽。媽媽無論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撥出半個小時,全心全意滿足孩子“全部占有媽媽”的心理需求。這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對媽媽的心理依戀期,為孩子坦然走向9歲的獨立打好基礎。
他這時充滿了探索與探險的興趣,空間感覺也擴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徑上搭乘公車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區(qū)內(nèi)的探索范圍越來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別人的私院里。他喜歡地理,喜歡研讀甚至利用地圖。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8歲孩子受傷的比例,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
3--6歲兒童心理測試
適用于3-6歲的孩子,并且對這個年齡組中越大的孩子幫助也越大。
3--6歲兒童心理測試
1孩子能否輕易被逗笑?A、是B、否
2孩子是否經(jīng)常耍脾氣?A、是B、否
3孩子能否安靜地躺下睡覺?A、是B、否
4孩子是否總把家人激怒?A、是B、否
5孩子是否挑食?A、是B、否
6孩子的飯量是否穩(wěn)定?A、是B、否
7孩子吃飯時是否經(jīng)常耍脾氣?A、是B、否
8孩子有沒有要好的小朋友?A、是B、否
9孩子是否經(jīng)常失去自制力?A、是B、否
10孩子是否總是需要看管?A、是B、否
11孩子是否做到夜間不尿床?A、是B、否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習慣?A、是B、否
13孩子是否經(jīng)常抽噎、啜泣?A、是B、否
14孩子能否安靜地獨自呆一會兒?A、是B、否
15孩子是否有恐懼心理?A、是B、否
判定結果:
以下選擇加一分,1,是。2,否。3,是。4,否。5,否。6,是。7,否。8,是。
9,否。10,否。11,否。12,否。13,否。14,是。15,否。
如果11--15分,心理狀態(tài)較好。6--10分,心理狀態(tài)正常,0--5心理狀態(tài)較差
3歲兒童的心理特點
3歲兒童的智力發(fā)育很快。就記憶而言,讀書給孩子聽時,只要多讀幾遍。孩子就能完全記住,如果一旦中間說錯了一點點就會給你指出來。唱歌也如此,學得好、記得牢,教幾遍以后就能唱。就這樣,3歲兒不但能記住那些具體的、自己體驗過的事物,而且還能記住那些聽來的、自己說過的抽象的事物。這就是3歲兒在記憶方面的一大特征。
3歲小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關心,興趣很濃。對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問個沒完。這是由于孩子對這些事物懷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就努力觀察、學習、詢問和盡力想理解??梢哉f,智力的發(fā)達與否全在于興趣如何。3歲兒時期正是對什么都有極濃厚的興趣的時期。因此,作為大人應該盡一切力量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興趣,這對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非常重要。
1、2歲小兒都害怕很大的聲音,3歲兒則害怕那些看得見的東西如動物、假面具、黑暗等。主要原因是,雖然孩子已開闊了眼界,看得多、聽得多,但尚未能真正理解這一切。比如說,1歲的孩子看見狗也不會害怕。這是由于情感尚未發(fā)達,同時尚不知道狗是什么東西,對自己有什么害處之故。但到了2、3歲時,看見狗咬人,人們都怕狗,逐漸懂得了狗是可怕的動物,于是就開始怕狗了。等到大些,知道了只要喜歡狗,狗就不咬人以后,就又不怕狗了。
3歲兒童已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了,很少像2歲時那樣一發(fā)火就躺在地上滾來滾去。加上自制能力也多少強了些,那種攻擊型的態(tài)度少了起來了。3歲兒的喜悅已不是一般物質性的,會因為使爸爸媽媽高興而高興了。因此,又把3歲這一年齡叫做捧人的年齡。做什么事只要媽媽高興,就會神氣十足,興致勃勃地去干。另外,也能懂得一些幽默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