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怎樣與孩子談話

發(fā)布時間:2021-04-14 怎樣教育孩子 幼兒園談話活動方案 教育孩子筆記

場景

6歲的李沖對媽媽說:“媽媽,張老師偏心。今天幼兒園午睡的時候,東東把我的鞋子踢到了墻角,我叫他撿回來,他不肯撿,我就把他的衣服扔到了床底下。張老師知道后光批評我,還把我叫到辦公室,要我承認錯誤。他為什么不批評東東?”

媽媽說:“沖沖,你又淘氣了!我給你說了多少遍了?老師批評你,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錯誤。如果你老老實實,規(guī)規(guī)矩矩,沒有一點錯誤,老師怎么會批評你呢?你看隔壁毛毛,多么聽話!老師什么時候批評她了?我再說一遍……”

“媽媽!你總是幫人家說話,我不要聽!”李沖不耐煩了?!澳悴灰犖乙惨f……”媽媽像往常一樣說個沒完。“我只是問了你一個小小的問題,你為什么要說那么一大堆的話?”與媽媽談話總是那么掃興地收場。李沖越來越不喜歡與媽媽談話了。一次他對小朋友說:“我什么也不告訴媽媽了。要是我一開始跟她說,她就會沒完沒了,我連玩的時間也沒有了?!?/p>

分析

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家長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的?!钡牵畲蠖鄶?shù)父母感到頭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卻總不以為然,還常常會視父母的諄諄教導為沒有意義的嘮叨,甚至拒絕與父母交談。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父母的談話方式有問題呢?

許多父母認為是孩子出了問題。其實,孩子沒有問題,問題還是出在父母身上。父母與孩子談話,光有一副熱心腸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談話的技巧。如果你的談話孩子不愿聽,甚至感到厭煩,那么,即便你說的全是“金玉良言”,在孩子的心中還是一分不值。就像前面的例子,李沖只希望媽媽理解他心里的委屈,卻又被媽媽批評了一頓,這樣的談話怎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呢?那么,父母該怎樣與孩子談話呢?

對策

1.把握和孩子談話的時機

與孩子談話并非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談話的時機往往需要父母去把握、去創(chuàng)造。一般說來,當孩子專心致志于自己的學習和娛樂的時候,父母的談話便成為一種不受歡迎的干擾。只有當孩子在比較空閑的時候,或者從一種活動轉(zhuǎn)換到另一種活動中去的時候,他才比較愿意與父母交談。比如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全家一起吃飯的時候,或是取得成功、遇到問題的時候。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會不一樣,做父母的應(yīng)努力去創(chuàng)造、去把握與孩子談話的時機。

2.像維護自己的自尊心一樣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與孩子談話的失敗,往往不是缺少對孩子的愛,而是缺乏對孩子的尊重。一方面,大多數(shù)父母認為,孩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另一方面,在與孩子交談時,他們又習慣于要求孩子完全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種做法包含了多么巨大的矛盾!它只會導致孩子對與父母交談的害怕。要成功地與孩子進行有教育意義的交談,父母必須始終小心翼翼地去維護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

3.用體貼入微的理解代替“諄諄教誨”

父母總以為,孩子年幼無知,需要嚴加看護,諄諄教誨。其實,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體察孩子、理解孩子,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許多想法和感受是多么合乎情理;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父母非但不比孩子更英明,甚至常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還及不上孩子。父母強加給孩子的“諄諄教誨”,在孩子看來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我們常說,人需要被理解,不需要被教訓。孩子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因此,當你覺得孩子在什么地方出了問題、犯了錯誤,暫且不要勸告,不要教誨,不要訓斥。設(shè)身處地、體貼入微地去理解孩子吧──這是你首先需要做的事。只有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你與孩子之間有意義的交談才會自然地發(fā)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你才能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孩子才能接受你的談話,并在無形中受到你的影響。因此,如果你的孩子也遇到李沖一樣的情形,你首先就應(yīng)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分析一下教師為什么這樣做的原因(比如教師可能沒有了解全面),暫時化解孩子的委屈,再從教育的角度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這樣的交談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難與他們溝通。其實,父母如能不以強者的權(quán)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同時,“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避免沖突時的言語傷害,可以使你冷靜下來,重新去思考,這對維持親子間的良好關(guān)系有一定的幫助。因此,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應(yīng)掌握以下技巧。

多用贊美之詞和身體語言。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你們都是愛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說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許你并不接納他的行為,但依然關(guān)愛他。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這樣想”等,就能讓孩子覺得受到了你們的認同。對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應(yīng)我家孩子是個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愿意去幼兒園也不愛寫作業(yè),前段時間我在思維館給他報了個班,那的老師很會與孩子溝通,孩子經(jīng)常受到表揚,現(xiàn)在每天吵著去上學一回到家就高高興興寫作業(yè)。我看著也很高興。

有時不說話,而利用身體語言,如微笑、擁抱和點頭等,就可以讓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現(xiàn)良好時。身體接觸表達親昵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時候才表達親昵的感情,當孩子稍大一點后便改以冷淡的態(tài)度,拒絕孩子的“糾纏”。然而身體接觸可以令孩子切身體會父母的關(guān)懷。同時也別忘了接納孩子對你們的愛意。

語氣應(yīng)溫和,態(tài)度要友善。父母應(yīng)避免用高昂、尖銳并帶有威嚇的聲音對孩子說話,盡可能以微笑、歡快、平和的語氣說話,顯示出友善和冷靜的態(tài)度。多說“我”,少說“你”。父母應(yīng)盡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不要總說“你應(yīng)該……”,而應(yīng)常說“我會很擔心的,如果你……”。這樣孩子就會從保護自己不被指責的狀態(tài)下轉(zhuǎn)而考慮大人的感受,這個時候溝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傾聽孩子說話時,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a.不急于作出評價。即使孩子的看法與大人不同,也要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yīng)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shù)氖吕齺碇С肿约旱挠^點,并詳細地分析雙方的意見。父母不壓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自然會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無論孩子是向你們報喜還是訴苦,你們最好暫停手邊的工作,靜心傾聽。若邊工作邊聽,也要及時作出反應(yīng),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積極的回應(yīng),日后也就懶得再與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領(lǐng)會孩子的話意。嬰幼兒在不開心、不滿意時,就會直接用啼哭來表示。逐漸長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當他不快、疑慮時,往往將自己的感覺隱藏起來。再說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fā)展完善,不能以恰當?shù)恼Z句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當孩子生病時他會對你說:“媽媽,我最恨醫(yī)生”,此時你應(yīng)順著他問:“他做了什么事讓你恨他?”孩子若說類似于這樣的話:“他總是要給人打針,要人吃苦藥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為要打針吃藥,你覺得很不好受,對嗎?”這樣,孩子的緊張心理會得以緩解。

d.理解孩子的情緒。有時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應(yīng),倘若大人能夠表示出理解和接納,他會有進一步的認識。譬如,當孩子知道奶奶買了玩具送給小表妹作生日禮物的時候,他吵著也要,此時大人應(yīng)解釋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這是給妹妹的生日禮物,你生日時奶奶也會給你禮物的”。通過這番對話,能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從而變得通情達理。

掌握溝通技巧,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不但可以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而且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育兒觀念:怎樣讓孩子聽話


育兒觀念:怎樣讓孩子聽話

(1)不要離他太遠。與其在廚房遙控,不如靠近他,或逐漸走近他。

(2)最好眼睛看著他,叫他的名字,對他說話。邊做其他的事,邊對他說話,孩子比較容易忽略不聽。

(3)態(tài)度要溫和而堅定,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堅持要他做。但不要大吼大叫或用狂怒的聲調(diào)命令孩子,否則孩子就學會只在父母怒氣沖天時才有反應(yīng)。所以命令孩子時,大人要努力保持平靜。

(4)多用正面的話,而不要說反面話或用威脅的字句。與其說“你再不去洗手,就不要吃晚飯了”,不如說“要吃飯了,現(xiàn)在先去洗手”。

(5)父母說出的話要配合行動。與其三番兩次叫孩子關(guān)電視,不如說一遍就上前關(guān)掉;告訴孩子該洗手了,就馬上牽著孩子的手平靜地走向衛(wèi)生間。讓孩子行動的,應(yīng)該是“父母的行為”,而不是“憤怒的威脅”。父母把說出的話付諸行動,讓孩子知道這是一定要做的,也可以減少自己嘮叨的次數(shù)。

父母應(yīng)該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


父母應(yīng)該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

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

第二個秘訣:和孩子密切相處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nèi)在需要。

第三個秘訣:注意孩子的反應(yīng)與態(tài)度

現(xiàn)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第四個秘訣: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guān)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毕嘈艜薪厝徊煌男Ч?。

第五個秘訣: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第六個秘訣:回答孩子的問話

孩子提出問題時,應(yīng)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奔偃缒阒篮⒆拥恼嬲康?,就可以說:“是?。∧阋灰黄鹑??”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此外,對于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后不論碰到什么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第七個秘訣: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nèi)……”、“我數(shù)到一、二、三……否則……”“你應(yīng)該……”,“你真笨”、“你好環(huán)”、“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第八個秘訣:經(jīng)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為什么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孩子。

第九個秘訣:充實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yǎng)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lǐng)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nèi)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談現(xiàn)在的父母應(yīng)該怎樣教育孩子成長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望子成龍是父母對孩子的殷切希望,然而要想使孩子成為有用之材,成為國家的棟梁,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及其深遠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也有很多種說法,許多名孩子的父母也成了教育孩子的楷模。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文化素養(yǎng)不同、孩子的個性不同,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父母教育孩子應(yīng)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這就在孩子的心中造成了一種:我就是比不上別人,別人是永遠比我好的錯誤觀點。使孩子總處于自卑當中,導致沒有上進心,不思進取。因此,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是自己的最愛。

(二)、確立學習目標

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每一階段目標的實現(xiàn)就是人生上了一個新臺階,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要相結(jié)合。有的孩子雖然確立了一個目標,但過于目標過于長遠,短期內(nèi)無法實現(xiàn),從而達不到目標的激勵作用。因此,要在遠期目標的基礎(chǔ)上加入若干個短期內(nèi)就可實現(xiàn)的小目標,就可以在一次次地小成功中獲得自信,一步一步地走近遠期目標,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三)、讓孩子獨立完成各項任務(wù)或作業(yè)

從小培養(yǎng)自我約束的能力、自制能力非常重要,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學習上不欠債,總是對新知識感興趣,可以使學習勁頭十足。同時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獨立性,做父母要善于觀察和感悟孩子的愛好,根據(jù)條件逐步發(fā)展,同時,從小培養(yǎng)他在生活、學習上的獨立性,例如自己洗澡、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自己早起早睡等。

(四)、以身作則,家長要起表率作用

做父母的本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經(jīng)常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從小到大,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一天兩天不算什么,但家長幾年,十幾年的習慣行為會成對孩子的心理暗示,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便會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如果家長有不良的習慣,便會在這一天天中給孩子以負面影響。有些家長明知自己的某些習慣不對,但又管不住,總對孩子說“別學我”但這已經(jīng)給孩子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惡果,并不是自己幾句“不許學”就可以抹殺掉的。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講臟話,工作上努力進取多出成績等

,從而起到潛化默化的作用。

(五)、教育孩子講誠信

有一個孩子,在競選大隊長時落選了,對這次落選他感到太突然,難以接受和面對眼前的事實。在傷心的同時,他又感到驚慌和害怕,不知道回家該怎樣向父母交待,所以他把這件事情隱瞞起來?;氐郊液?,為了不使父母看出他的傷心,他盡量裝出一副高興的樣子,只能在晚上睡覺時蒙在被子里偷偷地流眼淚。多少個夜晚,他的淚水浸濕了被單??伤€是不敢跟父母說實話。每天提心吊膽,生怕事情被發(fā)現(xiàn),心里壓力日日增加。一心想考上好成績的他,成績卻直跌而下。這種欺騙的日子確實很難過??勺罱K紙還是包不住火,終于有一天,父母知道了他的近況。那一天他覺得,回家肯定少不了來頓打。誰知,父母并沒有打罵他,而是跟他講道理,用《狼來了》的寓言故事駕馭他,從此以后,孩子再也沒有不講誠信的事了。

(六)、培養(yǎng)孩子競爭意識

充滿競爭和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

談點關(guān)于孩子的話


常常聽到為人父母的抱怨,自己那么愛孩子,可是孩子卻如此不聽話。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的,然而,不同的孩子面對父母的愛,反應(yīng)卻截然不同。我想應(yīng)該是我們身為父母還沒做到一點:讓孩子知道你是在愛他。

“好的關(guān)系勝過很多教育”,當你和孩子的關(guān)系非常融洽的時候,你的要求他就會理解。相反,當你和孩子的關(guān)系非常僵的時候,你的好意在孩子看來可能就是敵意。他從骨子里要和你對著干才覺得對得起自己。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知道,你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他,是愛他才這么要求他。

昨天在辦公室里聽一位老師在和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此孩子雖才小學四年級(),卻已經(jīng)有逆反,負面情緒不容小覷。父母要么什么事情都順著他,要么拗不過孩子。我為這位家長擔心,孩子再大點,身體和內(nèi)心再強大點,他們又怎么和孩子溝通啊?不由得想說說自己的兒子。

上好晚自修,巡視好寢室,已近八點,回家時風特別大,雖是三月,卻和寒冬臘月無甚區(qū)別。兒子坐在我的摩托車上,緊緊靠著我,非常高興地迎著風對我喊:“媽媽,我好愛你!”嘿嘿,有點肉麻吧!但是我喜歡聽,讓他有豐富的情感應(yīng)該沒錯吧!讓他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也是一件好事啊!千萬不要漠視了他的情感。

我轉(zhuǎn)過頭也回了一句:“媽媽也愛你!”

兒子快樂地抱著我,還暖暖地問我:“媽媽,暖和點嗎?”

兒子是自己帶大的,雖然不是很優(yōu)秀,但是小小年紀就能夠想著媽媽,想著媽媽對他的好,我應(yīng)該知足吧!

“媽媽,你對我真好!”這句話兒子已經(jīng)說過多次。

我也曾笑著問過他,為什么?

他列舉了一些認為好的方面:我有不懂的作業(yè)你會教我;作文寫不出,你也會教我;還會給我買好吃的……

看來在孩子的眼里,我這個媽媽還算行,怪不得這么大了,兒子還時不時到我這里粘一下。這不,又提要求了:“媽媽你什么時候陪我到睡著?”

“好??!”我滿口應(yīng)承。

一看有機可乘,馬上追問:“就今晚吧!”

“好?。 迸闩闼m然有點麻煩,先答應(yīng)再說!

“媽媽,你真好!”

瞧瞧,這小嘴!帶給兒子快樂,讓他知道我愿意為他做事情,他的心里踏實了,有安全感了,這么多的好,我何樂而不為呢!

兒子也是有脾氣的。就在這個星期天晚上,我自作主張給他留在家里,(他的同學都在學校里做第一單元的語文測試卷)當他知道自己沒有考到試卷,還得在家復習,第二天還要補考時,心情差死了,嘴里嘀嘀咕咕盡是牢騷,還埋怨起了我。哎,我的好心成了驢肝肺。沒有辦法,我只好和盤托出以求得他的諒解。我告訴他下午當他在下圍棋的時候(),小朋友正在復習。當小朋友做試卷的時候,你還沒有復習。真是因為擔心不復習考不出好成績,才決定晚上自己復習,明天補考。

顯然兒子聽了我的話,感受到我的一番用心,情緒略有好轉(zhuǎn)。那個晚上他竟然轉(zhuǎn)側(cè)難眠,凌晨2點還跑到我的床上來,說想到這件事還睡不著。

沒想到,今天兒子又舊話重提:“媽媽,下次你要告訴我考試的事情,我要自己決定!”呵呵,看來一向要民主的我給他的民主還不夠啊!

兒子在長大!

父母必看:孩子犯錯時,家長該怎么與孩子交談?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聽聽他們有什么想法。家長不妨可以一試。

第一個問題是:“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fā)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薄耙欢ㄊ悄阕鲥e事,老師才會處罰你?!比绻覀儾蛔尯⒆訌乃慕嵌日f說事情的經(jīng)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事情經(jīng)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里受到的沖擊純?nèi)皇侵饔^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多了。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么他都會聽不進去??傄鹊剿那槠届o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夠冷靜之后,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么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么辦法?”

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蕩,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惡心的、幼稚的……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這時候不論聽到什么,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

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后果會是什么?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xiàn)實真相。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然后問他:“你決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jié)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么決定,然后又告訴他不可以這么決定。這樣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接著問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過去之后,問他最后第八個問題:“結(jié)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

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此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經(jīng)典八問:

第一個問題是:“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么辦法?”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么做?”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個問題:“結(jié)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

做到了這些,相信孩子的問題就被你解決掉了。

如何與孩子談?wù)撍劳?/h2>
如何與孩子談?wù)撍劳鏊劳?,是一件很令人恐懼的事。它追隨我們一生,我們經(jīng)常會設(shè)立防御來幫助自己應(yīng)付對死亡的知覺。但是我們并不能把對死的恐懼排除腦外。它會隨時潛入到你的夢中,惡夢正是它被顯現(xiàn)的地方。當我們的小孩,被對死亡的恐懼所占據(jù)時,我們該如何教會他們?nèi)ッ鎸λ劳瞿兀?/p>

對死亡的恐懼,我們一出生就被已潛入到無意識中。當小孩害怕黑暗,感受到威脅,面臨饑餓,這是他們感受到了死亡,他們會哭,會鬧,會怕,這時他們需要的是安全感,父母的陪伴就能給予他們安全,暫時忘掉死亡的存在。

孩子長大后,面對著死亡,他們就會焦慮,會惶恐不安,他們沒有辦法去看待這個死亡,他們會害怕,害怕父母的死去,害怕自己的死去。這時,他們就會陷入到對死亡恐懼的漩渦中,甚至會越陷越深。

既然我們沒法去避開,我們只有選擇正面地對待。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出生和死亡都是人所要經(jīng)歷的過程,有了出生,就會有死亡,這是一個自然的規(guī)律。死亡同時又代表著新生,人就是在這樣的循環(huán)中繁衍著。

死亡既然是存在的,它占據(jù)在我們的生命里,我們就沒辦法去忽略它。但我們活著,并不是在等死,如果我們的一生都在恐懼著死亡的到來,那我們又何必活著呢?;钪褪且W會很好地生活,別等到我們死去的那一天,我們還在不斷地遺憾著活的不夠好。我們不是要害怕死去,而是學習如何能夠很好的死去,那就是學會很好地生活。

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抗日英雄們面對死亡時的泰然處之,他們能如此冷靜地面對死亡,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是積極的,是充實的,這樣的死去也是有意義的;如一些文人、科學家,當他們被籠罩在即將死亡的氛圍中,他們也并沒有感到遺憾,因為他們活得很好,活得有價值,活得有意義,活得有自我,這樣的他們就可以能夠很好地面對死去。

又如一些反例,面臨死刑的囚徒,他們是如此害怕死亡,因為他們活著的時候并沒有學會很好的生活,可是生命不會重來,他們終究還是在遺憾中,在恐懼中接受死亡,這樣的死是沒有意義的,是對生的藐視。

告訴孩子,你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才踏上生活的道路,就要好好地學習著,生活著,為了更好的活著不斷去充實自己,激勵自己,讓自己活得更多色彩,更開心。

既然我們不能避免死亡,至少我們還可以選擇更好地活著,活得更好!

與孩子交流,從何談起


放學時,在幼兒園門口經(jīng)常聽到家長問孩子一些類似的問題:“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些什么?”“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怎么樣?”“今天有沒有得到小紅花?”但是孩子往往不回答。于是家長就怪孩子“上了幼兒園變得不會說了”,“在幼兒園不好好學習,回家什么也不會說”等等。殊不知,當家長對孩子老是提相同的問題或是提一些孩子不感興趣的問題時,是不能引起孩子交談興趣的,家長與孩子的談話自然就難以進行下去了。那么,家長如何使孩子愿意與自己談心呢?建議試試以下方法。 ◆從興趣入手。家長從幼兒園接回孩子,不要急著問孩子“在幼兒園做了什么”或“學了什么”,可以與孩子談?wù)動變簣@里有趣的事情,可以對孩子說:“告訴我,在幼兒園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最不高興的事是什么?”還可以先與孩子玩一會兒或共同參與某項活動,在活動中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等你與孩子交流的最好時機自然來到,孩子有了談話的興趣,他就會興奮地說出一串串他高興的事情來。 ◆玩交談游戲。游戲始終是孩子的最愛。家長可以設(shè)計一些有針對性的互動式的談話游戲。比如,孩子某種類型的發(fā)音不到位,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談話中選擇類似的字句讓孩子傾聽和回答;孩子好激動、有攻擊性行為或者不與人交往,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對生活或故事里其他孩子的類似行為做出判斷和糾正,并對孩子的正確反應(yīng)做出積極的評價;當孩子在某個方面(如動手能力方面等)有明顯欠缺表現(xiàn)出不自信時,家長更應(yīng)當在多途徑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內(nèi)容后,和孩子一起回憶、探討、嘗試、制作……還可以和孩子玩“你問我答”的游戲,與孩子一問一答或者與孩子交換角色,讓孩子充當老師,家長來做學生,由孩子模仿老師提出問題,家長回答問題。這種交互提問的方式和角色互換的方法既能夠避免孩子的緊張被動,又能夠促使孩子主動思考,是家長與孩子相互了解對方的好辦法。 ◆注意交流方法。除了與孩子談他感興趣的事情,還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情況,有意識地促進孩子的語言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但從成人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探聽式的自上而下的詢問,是很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因此與孩子談話尤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輔導孩子折紙、小制作、繪畫時,不要簡單地教會孩子怎樣做,或者直接指責孩子,而應(yīng)該讓孩子說說可以怎樣制作,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然后巧妙地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或你想要了解的情況。

◆做忠實聽眾。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程度取決于成人傾聽孩子談話的態(tài)度。家長與孩子談話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對孩子的喜怒哀樂要表示理解,不要將成人的感受強加于孩子,也不要經(jīng)常用提問和評價打斷孩子的談話,如果時間不足,可以和孩子約一個時間,下次再談。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集體以及孩子的情緒、心理狀態(tài)和內(nèi)心的期待等等,這些是成人通過迫切詢問得不到結(jié)果,而對孩子成長又十分重要的東西。

相關(guān)推薦

  • 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難與他們溝通。其實,父母如能不以強者的權(quán)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同時,“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避免沖突時的言語傷害,可以使你冷靜下來,重新去...
    2021-03-01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怎樣讓孩子聽話 育兒觀念:怎樣讓孩子聽話 (1)不要離他太遠。與其在廚房遙控,不如靠近他,或逐漸走近他。 (2)最好眼睛看著他,叫他的名字,對他說話。邊做其他的事,邊對他說話,孩子比較容易忽略不聽。 (3)態(tài)度要溫和...
    2020-11-12 閱讀全文
  • 怎樣面對孩子的自私與倔強 我的小侄子成成聰明可愛卻也頑皮倔強,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想干什么,大人必須聽他的,不然大鬧一場,打罵都無濟于事,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歸根結(jié)底問題還是出在父母身上,平時太寵愛孩子,樣樣事情順著他。 案例一、在...
    2020-11-23 閱讀全文
  • 家長怎樣用“反話”教育孩子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家長怎樣用“反話”教育孩子”,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一、教育孩子不能隨便“嚇?!?有時候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家長被逼得實在沒辦法可能就會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下...
    2020-07-01 閱讀全文
  • 怎樣愛孩子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篇叫做《怎樣愛孩子》的文章,說的是現(xiàn)在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各種愛孩子的方式?,F(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在家都是小霸王、小皇帝、小公主,家長更是都視自己的孩子為掌上明珠,孩子...
    2021-12-14 閱讀全文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難與他們溝通。其實,父母如能不以強者的權(quán)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同時,“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避免沖突時的言語傷害,可以使你冷靜下來,重新去...

2021-03-01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怎樣讓孩子聽話 (1)不要離他太遠。與其在廚房遙控,不如靠近他,或逐漸走近他。 (2)最好眼睛看著他,叫他的名字,對他說話。邊做其他的事,邊對他說話,孩子比較容易忽略不聽。 (3)態(tài)度要溫和...

2020-11-12 閱讀全文

我的小侄子成成聰明可愛卻也頑皮倔強,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想干什么,大人必須聽他的,不然大鬧一場,打罵都無濟于事,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歸根結(jié)底問題還是出在父母身上,平時太寵愛孩子,樣樣事情順著他。 案例一、在...

2020-11-23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家長怎樣用“反話”教育孩子”,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一、教育孩子不能隨便“嚇?!?有時候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家長被逼得實在沒辦法可能就會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下...

2020-07-01 閱讀全文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篇叫做《怎樣愛孩子》的文章,說的是現(xiàn)在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各種愛孩子的方式?,F(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在家都是小霸王、小皇帝、小公主,家長更是都視自己的孩子為掌上明珠,孩子...

2021-12-1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