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歲是建立金錢觀的最佳時機
發(fā)布時間:2021-04-01 什么是幼兒園的游戲 什么是教育筆記 幼兒故事7歲貨幣交換中蘊涵著許多我們應該教給寶寶的價值觀。兒童心理學家認為,五六歲是給寶寶建立金錢觀的最佳時機。如果寶寶在童年時代就懂得怎樣明智地消費和節(jié)制自己的購買欲,很可能成為一個更有耐性更有計劃性的人,花錢方面如此,其他方面也是這樣。有心的爸爸媽媽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yǎng)一個懂得合理消費的寶寶。
1、告訴寶寶錢的來處
要讓寶寶知道ATM機并不是一個印鈔機??梢赃@樣對寶寶解釋:ATM機就像寶寶的儲蓄罐,你要先把錢存進去,想用的時候才能有錢可拿。如果里面的錢用光了,你就得努力工作把錢掙回來,再放進去,這樣里面就又有錢了。要讓寶寶懂得家里的錢是有限的,并不是想買什么就能買什么的?;ㄥX買東西之前得先考慮清楚買這樣東西的錢是不是夠,是不是應該買。
2、玩玩“花錢”游戲[作文5000網 Www.ZW5000.CoM]
可以畫一個圖表,在上面畫上各類家常用品和寶寶喜歡的食品、玩具,標上價錢,貼在冰箱上或者寶寶的房間里,讓他了解錢物的價值。幫助寶寶學習錢幣知識,經常跟他玩玩兌錢找錢的游戲。寶寶在幼兒園常常玩在超市購物的角色游戲,在那里,大家熱衷于扮演顧客、店員之類的角色,在家里可以換上一種玩法,著重培養(yǎng)寶寶對于金錢的概念。在鉛筆、橡皮、皮球、小熊上貼上價格標簽,然后,給他一些錢,讓他自己算算這些錢可以買什么,決定取舍。
3、定期給寶寶一個“消費日”
在你所規(guī)定的“消費日”,帶寶寶去超市的時候可以允許他把儲蓄罐里的錢帶上,買他想要的東西。如果寶寶花光了今天所帶的錢,卻還想買其他的東西,告訴他只能下個“消費日”再買了。寶寶再吵再鬧也不能妥協(xié),否則就失去你訓練他的本意了。
如果寶寶想買較大型的玩意兒,比如畫冊、電動玩具,可以幫他做一個預算,算算看他一個星期能存多少錢,要存多久才能夠買下來。也有專家建議爸爸媽媽在教寶寶合理花錢的同時,告訴他錢除了買東西之外,還可以用來做一些其它事情,如捐助慈善機構、幫助失學的兒童等,可以帶寶寶一起做一些這樣有意義的事情。
當寶寶付錢的時候,幫他一起計算所需的總數(shù)。讓他把錢交到收銀員手中,等待找零。如果寶寶要將下次的錢提前用掉,家長可以提醒他,這樣的話,下一個“消費日”就取消了。
4、給寶寶機會掙錢
寶寶應該懂得通過勞動可以增加他的儲蓄。羅列一些寶寶可以做的事情,如擦灰、掃地,列出你愿意支付的費用。讓寶寶通過勞動來換取他想買的東西。但是,決不能養(yǎng)成不給錢就不幫媽媽做事、一幫家人做家務就要錢的習慣,要讓寶寶懂得為家庭盡職是理所應當?shù)?,這個家是爸爸媽媽和寶寶共同擁有的。
其實,只要爸爸媽媽用心一點,注意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多一點給寶寶建立金錢以及理性消費的觀念,這樣寶寶將來對待金錢就會變得更加的科學以及有一個良好的金錢觀。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6歲是接受性教育最佳時期?
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開始公開或私下談論“勾女”、“豐胸”等成人話題,而醫(yī)學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兒童與以前同年齡相比個頭高了許多,性成熟年齡也普遍比以前提前1年多,但性健康教育課程還是沿用老黃歷設置在中學。
專家表示:6歲應是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最佳起始時期,現(xiàn)在學生的性健康教育能否由初中提前到幼兒園?
個案一:看到電視接吻鏡頭連說“臟”
薛女士的兒子讀小學三年級了,小家伙這段時間也開始懵懂地探詢性知識,經常追問爸媽“我是怎么來的”、“我是從哪里出來的”,看到電視里男女朋友親吻的鏡頭會問:“叔叔阿姨為什么要親親?”
有些問題薛女士不知如何開口,但還是盡量從正面回答。薛女士對兒子解釋說:“親吻是一個人很喜歡另一個人的一種表達方式,像爸爸媽媽很喜歡你,也經常親親你啊。”兒子理解了,不再追問,對于電視里的親熱鏡頭也處之泰然。
但近日,薛女士突然發(fā)現(xiàn)兒子變了個樣,小家伙一看到電視里的親熱鏡頭就趕緊把眼睛蒙起來,口中還念念有詞地說“這個不好,很臟的……”薛女士追問兒子怎么回事,兒子說班上的小朋友都這么說。
個案二:和女生對視是“勾女”
張女士跟小學二年級的兒子上街,兒子同班的女同學向他打招呼,沒想到兒子把頭別過去理都不理。張女士很奇怪,責怪兒子不講禮貌。沒想到兒子振振有詞地說:“男女生不能對視的,上街不能跟女生講話,要不就是‘勾女’!”
醫(yī)生:性成熟年齡提前1年多
現(xiàn)在,過多的性行為、性暴力充斥電視鏡頭,地攤上出售的小報小刊詳細描繪性過程等內容,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部分少年兒童,促使他們提前性成熟。
而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結構,加之油氽煎炸的烹飪習慣,使兒童體內過早地分泌出性激素。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兒童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在治療過程中攝入的藥物激素過量,也是引起兒童性早熟的原因。
專家:6歲開始進行性科學教育
國外的性教育都是從幼兒園開始,外國的孩子從小就了解了自己的身體并懂得性保護。但國內現(xiàn)在性教育大部分還是設置在初中。
從教育學和心理學角度,初中階段學生生理相對成熟,但卻是心理最不穩(wěn)定的時期,這個時期進行性教育,學生已經不可避免地對性帶有一定的色彩和偏見,相反會起到反面的誘導作用。國內一些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6歲是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最佳起始時期。建議在孩子的性觀念未被社會一些不良影響扭曲之前,從幼兒園就開始普及性知識,及早普及正確的性觀念和科學的生理知識,并學會保護自己。
老師:性早熟易引發(fā)心理問題
不少家長都反映,“性教育”現(xiàn)在成了家庭最難啃的一根硬骨頭,家長們的束手無策并不僅僅在于說不出口,而是他們想說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兒女早從報刊、傳媒以及網站和同學那里了解了性知識,其中不乏非科學和帶有社會偏見的性知識。
現(xiàn)在中小學生普遍早熟,初中一年紀34個女生,已有21位女生來例假了,許多女生都是小學就來了。另外,中小學生受到社會上不良思想沖擊會很容易形成偏見,像男女生正常交往就被說成“丟人”、“勾女”,嚴重影響學生正常的人際交往和以后婚姻觀念。
兒童性早熟如果不加以恰當引導,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像她班上一些學生受性問題困擾,出現(xiàn)學習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有厭學傾向。特別是一些本身性格較內向的學生,接受不良社會性信息,出現(xiàn)對性的消極評價和過度的性壓抑,誘發(fā)嚴重的自卑感。
所以,性教育還是越早越好,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普遍比以前早熟。
一個七歲孩子的金錢觀
七歲的呂桑源不僅有實踐,而且有理論,談及金錢的概念,他說:“我就覺得錢是用來進行各種交易的一種道具。”
莎士比亞說:金錢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的確,在金錢面前,一些人迷失了良知,墮入邪惡。即便是權力、地位、貞潔、名譽、人性、尊嚴甚至天理、良心等非商品,也沾染上銅臭之氣,演變成待價而沽的商品。商品社會如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成為專家學者們研究的課題。
在這方面,知名金融學教授、北京大學證券研究所所長呂隨啟為國人起到了最佳示范作用。他從培養(yǎng)下一代做起,從小就教育兒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在他的諄諄教誨下,兒子呂桑源從七歲起就開始買權證,成為比很多成年人都高明的理財高手。呂桑源不僅有實踐,而且有理論,談及金錢的概念,他說:“我就覺得錢是用來進行各種交易的一種道具?!?/p>
談及理財,他引用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認為理財不是從省錢開始,而應從“想盡各種辦法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財富開始”,比傳統(tǒng)上單純的“勤儉持家”理財觀念大大前進了一步。
有句俗語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又是萬萬不能的,掙錢是沒有錯的。中國的儒商們,自古就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靠正當手段成為富人,永遠值得人們尊敬。所謂的“仇富”并不是憑空而來的,人們的疑惑并不在金錢本身,而在于你這錢是怎么掙來的?怎么花出去的?金錢是什么?它只是你付出勞動后社會給你的報酬,沒有善惡好壞之分。因為金錢走上了歪路,不能拉不出屎來怨茅廁,其關鍵還是世界觀有問題,金錢觀有問題。國人大可向呂隨啟老師學習,從小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向七歲的孩子呂桑源學習,把金錢看做一種“交易的道具”。道具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反過來人為道具服務。
金錢與道德有矛盾嗎?沒有。在西方國家里,出現(xiàn)了那么多年輕的億萬富豪,富豪中又出現(xiàn)了那么愿意對社會提供捐助甚至裸捐的慈善家,難道不值得國人反思嗎?可喜的是,中國也開始出現(xiàn)呂隨啟這樣的父親,也開始出現(xiàn)呂桑源這樣的孩子,他們是中國未來出現(xiàn)巴菲特或比爾·蓋茨的希望。但在中國有多少人的金錢觀不如一個七歲孩子?這更應該令人反思。
八歲前是為寶寶開發(fā)智力的最佳時期
八歲前是為寶寶開發(fā)智力的最佳時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可愛,都或多或少想到智力開發(fā),不過你知道兒童智力開發(fā)的最佳時間么?美國科學家布盧姆曾就兒童心理發(fā)展上的關鍵期問題,對近千人進行了跟蹤觀察。他通過分析實例,提出一個重要的假設:即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
他提出,如果把17歲時所達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則是在8歲~17歲這個時期獲得的。
盡管人們對布盧姆的這個假設還有爭議,但是對從出生到8歲這一時期是人的智力發(fā)展最快時期的論點,看法都是一致的。他們認為嬰幼兒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最容易形成大腦神經聯(lián)系。
我國兒童心理學工作者也認為:4歲前,是兒童發(fā)展形象視覺和口語語音的最佳期;5歲是掌握數(shù)概念的最佳期;5歲~6歲是豐富口語詞匯的最佳期;7歲是兒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如果在這些關鍵期里能對兒童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提出,如果把17歲時所達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則是在8歲~17歲這個時期獲得的。
盡管人們對布盧姆的這個假設還有爭議,但是對從出生到8歲這一時期是人的智力發(fā)展最快時期的論點,看法都是一致的。他們認為嬰幼兒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最容易形成大腦神經聯(lián)系。
我國兒童心理學工作者也認為:4歲前,是兒童發(fā)展形象視覺和口語語音的最佳期;5歲是掌握數(shù)概念的最佳期;5歲~6歲是豐富口語詞匯的最佳期;7歲是兒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如果在這些關鍵期里能對兒童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兩次角色轉換即經歷了從嬰兒到幼兒,從幼兒到兒童的轉換。
兩次環(huán)境轉變即從自由的無拘無束的以個體生活的家庭到紀律約束的以集體生活為主的幼兒園;從以游戲活動為主的幼兒園到以學習為主的正規(guī)學校班級?,F(xiàn)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有好多小學生看上去活潑、頑皮、聰明、智力也正常,但就是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究其原因,就是沒有適應上述兩次環(huán)境轉變和角色轉換。已經是小學生了卻仍是幼兒的心理,已經在學校正規(guī)班級了卻還像在自己家一樣貪玩任性。
正如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所說:“從出生到7歲是人生重要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tài)度、情緒等都要在此時期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事實的確如此,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年齡小、經驗少、玩性大、模仿性特別強,最易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這時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既容易又牢固。在這一階段如果教育得法,引導得當,可以使兒童的自我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得到增強,逐步形成誠實、認真、負責、助人為樂等優(yōu)良個性品德,從而為其今后一生的幸福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了解人類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視關鍵期教育。從而自覺投入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實踐中。
以上內容供給大家參考,從中可以看出,兒童智力開發(fā)最佳時段是在八歲前,讓我們把握時間合理適當開發(fā)兒童智力,讓我們的孩子更聰明。
孩子處理情緒危機的最佳時機
導讀:社交上的困境正是孩子發(fā)展情緒處理能力的最佳時機。從觀察他人的情緒表達、描述自己的情緒感受、模仿他人的情緒處理、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經驗中,孩子學到有關情緒的一切,并因而發(fā)展出更多元、更彈性、更協(xié)調、更精熟的情緒處理技巧。
小莎一早起床就說:“我今天一點也不想去幼兒園了。和最好的朋友德琳吵架之后,她就再也不理我了,這讓我好難過……”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生活領域逐漸由家庭擴展到幼兒園、學校,遭遇到的情緒問題也愈趨復雜。
“小莎一點胃口也沒有;小莎心里很不安;小莎緊張到肚子疼;小莎好想哭”,而這一切只為了“和好朋友吵架了”。對于身經百戰(zhàn)卻已然忘卻童年經驗的大人們來說,這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小挫折,對孩子而言,卻是真真實實的生理反應與心理感受。和好朋友起沖突是難受的,如果這個好朋友在同儕間人緣好、聲望高,孩子的處境更艱辛,朋友的一句“不跟你好了!”對孩子具有相當大的殺傷力。
不過,社交上的困境正是孩子發(fā)展情緒處理能力的最佳時機。從觀察他人的情緒表達、描述自己的情緒感受、模仿他人的情緒處理、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經驗中,孩子學到有關情緒的一切,并因而發(fā)展出更多元、更彈性、更協(xié)調、更精熟的情緒處理技巧。
當孩子遭遇友誼挫折時,父母可以這樣做:
1。要相信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情緒
2。細心觀察孩子情緒來時的身心反應
3。引導孩子觀察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
4。鼓勵孩子對可以信任的人說出難過的事,心理會比較好受
5。告訴孩子,一條路行不通,記得看看是否還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6。試圖讓孩子明白,失去有時會讓我們得到更好的
家長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用通俗的語言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3~6歲是學英語的黃金時期
幼兒期特別是3~6歲,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此時學英語,孩子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全面掌握并靈活運用。
【解讀】
機不可失:3~6歲是學英語的黃金時期
隨著英語應用越來越廣泛,讓孩子盡早接觸英語成了眾多爸爸媽媽的共識。幼兒期特別是3~6歲,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此時學英語,孩子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全面掌握并靈活運用。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接受語言及其所攜帶的文化元素,這也意味著這個時期學英語,不僅詞匯記憶快,孩子還能從小培養(yǎng)英語思維及對西方文化的初步認識。
另外,孩子的記憶力好、模仿力強,無論教什么都能照單全收。語言的學習,是需要長時間的詞匯量累積,孩子盡早學習外語,有利于詞匯量的積累,提高他們語言表達的流暢性。少兒英語教育對小學、初中的英語教育有著很好的鋪墊作用,從小學英語的孩子,語言基礎更扎實,能輕松地與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進行對接。
【支招】
1.英語無處不在:貼海報、唱兒歌
孩子學外語不同于成年人,不可以死記硬背,在家中營造一個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其實并不難。爸爸媽媽可以在家中做一些簡單的情境布置,增加視覺上的刺激,如貼上中英對照的標語、一些英文海報、可由孩子自己操作的月歷圖、天氣轉盤等;每天花幾分鐘時間,以游戲的方式來和孩子學一些基本單詞,如問問孩子今天星期幾,或是今天天氣如何等,如果每天重復同樣的句型,孩子很快就會朗朗上口。
此外,故事書也是一個很好的媒介,爸爸媽媽可以買一些簡單的英文故事書,為孩子朗讀,讓孩子覺得是在聽故事,而不是學英文。
英文歌曲是孩子學習語言最快的方式,爸爸媽媽們可以準備一些品質較好的英文歌曲,平常在車上、在家里就當作背景音樂來聽,讓孩子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聽,很快孩子就會對這些歌曲印象深刻了。
2.多找方法:有趣的“活動反應法”
孩子學外語不是從學習字母、背誦單詞入手,而是首先誘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孩子積累較大量聽的經驗,在能聽懂的基礎上初步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
所以,在這個階段,家長不妨嘗試一些合理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學習,“比如活動反應法,就是從一些直觀易懂的單詞入手,用英語發(fā)出指令,要求孩子按指令做出相應的身體動作?!?/p>
如學習“眼eye、耳ear、鼻nose……”或“搖搖頭No、點點頭yes……”,孩子反復按指令用動作表示,逐漸會用英語表達,在自然而然的動作活動過程中學說單詞,孩子會極有興趣。歌曲童謠大都可以配合手指及肢體動作,不但有趣,也符合孩子愛動愛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運用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孩子記憶和理解,對語言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只要把握科學合理的方法,孩子就能輕松愉快地在玩中學英語了。
10歲前建立孩子的價值觀
國內一家調查公司針對國內四所名牌大學在校大學生調查顯示,85%的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一些大學生表示,專業(yè)不對口是導致厭學的主要原因。于是,根據要求,學校調整了這些學生的專業(yè)。但是,學生轉專業(yè)后厭學情緒依然存在,根本無法保證畢業(yè)生達到企業(yè)的用人標準。
教育專家表示,大學生厭學的情況,很大程度在于學前沒有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目前,從小學到中學,學生學習完全是迫于社會的壓力,幾乎都是“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所學知識完全為了升學、應試、高考。進入大學之后,既不了解所學專業(yè)及未來發(fā)展,又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就業(yè)難也就不足為奇了。
6歲至13歲是少年目標價值觀、意志力和挫折抵抗力發(fā)展的關鍵期。面對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的現(xiàn)狀,培養(yǎng)孩子的就業(yè)能力、個人素質不僅深入到中學階段,甚至向小學、幼兒園延伸。解決就業(yè)難,從娃娃抓起已成為社會共識。
實現(xiàn)個人自我發(fā)展的手段,就是通過不斷的自主學習?,F(xiàn)在大學生學習動機、興趣缺失,不是大學、中學造成的,而是沒有從小學、學前進行培養(yǎng)。當今在我國的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不少家長和教師往往只關注孩子的語言能力、智力和體質方面的發(fā)展,結果只得到適得其反的結果。同時,還忽略了對兒童的情緒和社會能力的教育和培養(yǎng),從而使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情感淡漠、性情孤僻、自控能力差、人際交往障礙、不合群、缺乏責任心和自信心以及厭學、網戀等一系列問題,最終難以適應社會及用人單位的要求。
教育專家認為,如果能在10歲前,建立學習心理、學習興趣、價值觀,對一個人的發(fā)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十個最佳時機
一、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新的一年、新的學期開始或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時,會有一種新的意識、新的能力,此時家長因勢利導,當會“旗開得勝?!?/p>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時候。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和同情的態(tài)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長的告誡了。
四、老師來訪的時候。家長應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希望的口氣指出孩子的缺點,不宜單純地“告狀”。
五、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的時候。家長不應訓斥,而應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于點撥,幫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較大過失的時候。這時家長的理解、同情、體諒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時候,循循善誘能收到振聾發(fā)聵的效果。
七、孩子對某些事物懷有濃厚興趣的時候。家長應積極支持、鼓勵,用興趣推動孩子去尋求知識,激勵孩子深入鉆研。
八、有較大集體活動的時候。這是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yǎng)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
九、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目標要求,使其一時熱情變?yōu)槌志玫男袆印?/p>
十、外出作客或有客人來訪的時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歡聽好話,不愿在別人面前現(xiàn)丑,所以這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談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恰當提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