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春節(jié)育兒需關注的四個焦點

發(fā)布時間:2021-04-01 幼兒園四個太陽說課稿 幼兒園春的教案 幼兒園四季的教案

春節(jié)臨近,如何呵護孩子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新年成為家長們的話題。走親訪友咋問好,出行安全怎么保證,流行病怎樣預防,作息如何調整才能跟上節(jié)后送園的節(jié)奏,這些都是關注的焦點。早教、幼教專家聯合支招,看一看是否能解決你的難題?

串門:與禮儀同行

親朋好友多串門,這是對孩子實施禮貌教育的好時機。濟南歐亞三之三幼兒園李玲園長提出,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禮貌,既可以避免出現尷尬的局面,又有利于幫助孩子增加社會經驗,鍛煉社交能力。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應考慮孩子的性格特征、客觀的條件和特殊的環(huán)境,采用合適的教育方法??梢越毯⒆訉W習禮貌用語和餐桌禮儀,體驗分享和感恩等。李園長提醒家長,在人多的地方,如果孩子表現出不禮貌的行為,要做一個聰明的家長,維護孩子的“面子”和尊嚴,不能當著眾人的面大聲地批評、呵斥??梢云届o地帶孩子到外面或洗手間,以悄悄話的形式告訴他應該怎么做。孩子有好的表現,也要及時、明確地表揚他。

出行:安全意識第一

走親訪友、乘車逛街,安全意識不能松懈。商場人多不去湊熱鬧,孩子追逐打鬧要適度。此外,一些新型玩具的安全也值得家長注意。

天才寶貝早教中心專家提醒,出行的安全還包括流行病的預防。乘坐公交車等交通工具時,車上的把手、扶手,座椅后背是公用的,極有可能沾有病菌。摸一摸把手,再摳一摳鼻子,體質弱的孩子很可能就會感染病毒。所以家長帶孩子出門,盡量戴上口罩,不要用手接觸口鼻。遇有咳嗽、打噴嚏的人,盡量遠離?!?467.com.cN 大學生范文網】

飲食:大快朵頤亦有度

金寶貝早教中心育兒專家指出,每年寒假過后,便會出現不少胖墩。肥胖不僅影響孩子生長發(fā)育,還會拖累大腦功能。過節(jié)期間家家餐桌上菜肴豐盛,大魚大肉比較多,而且零食、糖果等也吃得較多,但活動量比平時要少。這些都是導致孩子節(jié)后生病的主因,不僅容易引起腹脹不適、消化不良,而且在一段時間內比較集中地大量進食,還有可能影響大腦功能,出現通常人們所說的“越吃越傻”的情況。

作息:規(guī)律打破不利再送園

每年春節(jié)過后,不少孩子都出現送園難的情況,甚至有些寶寶扎堆感冒,需要就醫(yī)。歐亞三之三幼兒園李玲園長建議,春節(jié)期間家長要注意調整生活節(jié)奏和作息時間。過節(jié)時,孩子們容易打破原有的生活規(guī)律,晚睡晚起,白天的午睡也不能保障。睡眠不足會直接導致孩子免疫力降低。她提醒家長,節(jié)日期間不要過分縱容孩子,給寶貝做個生活上的榜樣,起居作息規(guī)律,多讓孩子吃清淡食物,早睡早起,多喝水,人多少扎堆,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室內要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清潔。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提升寶寶注意力需注意兩點


主持人:還有關于智力發(fā)展方面的問題,很多家長反映說,孩子可能1到2歲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可能很分散,他可能在一個忙碌的環(huán)境下自己很專注,但是往往保持不了一個很長的專注力。

夏弘禹:這是很正常的,比如8個月到16個月,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于玩具或者新鮮的東西的注意力維持3、5分鐘是正常的,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去體驗非常多的物體,對物體充滿了興趣,有個有趣的現象,寶寶在7個月以前,媽媽抱著吃飯沒問題,一到8、9個月他看到什么都會抓,這就是寶寶對物體開始有非常大的興趣。

我們稱這個階段為因果相關性,就是孩子在這個階段要了解身體跟物體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所以什么東西都要去碰、去抓、去摸。所以這個階段家長第一件事,就是要確保孩子的安全,任何能夠傷害到孩子的東西盡量不要拿到,剪刀、針、刀子都不能放在桌上。這個階段孩子會對什么感興趣,會想玩電話,會把紙巾一張一張拿出來,他看到紙會撕,看到什么東西都會去碰、去摸,這是正常的,所以盡量讓孩子去體驗這些東西。在體驗這些東西的過程中,家長最重要的是告訴他,這個物體跟他有什么相關性,杯子是用來稱水喝的,紙是用來寫的不是用來撕的,盤子是用來放菜的,告訴他所有東西。當然也可以做給他看,同樣也可以用口述、用語言,雖然他不懂,但是可以通過你的語言、動作慢慢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會,要多重復。

主持人:該不該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他的專注力呢,既然您剛才說是一個正常的發(fā)展過程,是不是要讓他有專注力要讓他專心做一個事情是跟他相悖離的呢?

夏弘禹:幫助孩子的專注力有兩個做法,第一,家長親自參與,陪著孩子,第二,用鼓勵的方式維持孩子對游戲或者物體的興趣。比如,當孩子第一次拍手的時候,周邊的大人都用笑聲、鼓勵鼓掌,孩子會很開心,因為他得到鼓勵的時候還想做給別人看。家長的參與、家長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等于3歲前要建立內在的邏輯思維的能力。

夏弘禹:孩子從出生那天到2歲半、3歲以前會對三種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一個是人,一個是物,一個是事,他開始了解到這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慢慢懂得的人越來越多,慢慢懂得人的角色,不同的人跟他之間怎么互動,這個跟社交有關。第二個,物體。8到16個月孩子對物體非常感興趣,他想要知道物體跟他有什么關系,這些物體怎么用,如何互動。第三個,事。洗澡、吃飯、睡覺都是事情。到了2歲半、3歲之后他把人、物、事的邏輯建立起來了。爸爸這個人每天早上帶著公事包這個物體去做上班這件事情,所以他知道這個公事包是跟爸爸邏輯聯系在一起的,邏輯就開始產生了。

怎么建立邏輯呢?通過故事書,為什么3歲的女孩子沒有人喜歡穿黑色,因為只有巫婆才會穿黑色,所以他們會穿白色、紅色、粉色紅,為什么?因為故事書里面的公主會穿這樣的衣服,故事會讓孩子去建立邏。為什么希望孩子2歲就開始讀故事,因為故事可以幫助孩子的語言能力,幫他建立對人、物、事的邏輯。3歲以后,這個邏輯感慢慢增強,孩子再進入幼兒園,開始獨立學習。

早期教育需注意的幾個誤區(qū)


1.養(yǎng)護和教育分不開:

孩子的早期的教育和養(yǎng)護、保健是分不開的。孩子最初的發(fā)展能力是最快的,對他的一生影響重要,機會決不要錯過。在養(yǎng)護時,與寶寶進行語言和感情的交流,就可以促進寶寶語言和情感的發(fā)展。早教不是教孩子知識和技能,而是引導寶寶感知、認識的過程,寶寶爬、站、走都是一種教育。2.包辦、放任都不可?。喊k孩子應該學,應該做的事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比如看孩子在游戲中表現不佳,有時家長會為了自己的面子,三下五除二幫孩子弄好。這點陽光寶貝的專家們認為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自己探索成功是最高興的,孩子探索時,反復的過程是必須的。意識到包辦不好,于是年輕的現代父母又走了另一個極端:放任。任孩子自由發(fā)展,把孩子往玩具中一扔了事。1歲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時期,如果不管理孩子,孩子很有可能養(yǎng)成有頭無尾,不認真做事的壞習慣。3.給孩子思考的機會:現在有很多父母有時在孩子的教育上會急于求成。拿生活中常見的情況舉個例子:自己的孩子的東西被其他孩子搶了,第一位母親對孩子說,他搶你的,你也搶他的;第二位母親讓孩子要大度點;而第三位母親讓孩子自己想該怎么做。陽光寶貝專家分析:“第一位的母親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親都這樣教育孩子,將來孩子將生活在什么樣的人際環(huán)境之中;第二位的母親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機會;還是第三位的母親做法比較可取,給了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h2 style="color:black">育兒觀念: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需要注意兩點

現在有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評價是不負責任的,以自我為中心。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生來是負責任的,所有的人生來都是傾向于逃避責任的,如果孩子小的時候不負責任,大了也同樣不會負責任。有家長誤以為孩子小的時候不負責任,大了自然就會好了。事實上是一個人會自然而然地變老,但是一個人不會自然而然地變成熟。變成熟需要訓練。因此一個孩子如果得到了正確的訓練,他就能夠變得負責任。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全看家長怎么教。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感

在11月3日由福建省文化廳、共青團福建省委、福建省少工委聯合發(fā)起的公益講座紅領巾講堂—家長課堂“6A親子教育”系列講座上,旅居新加坡學者、新加坡綠洲健康家庭教育機構培訓師、導師倪耿忠通過分享“責任”原則,給了家長一個標準答案。

耿忠老師表示在訓練孩子責任感的時候,要做的非常重要的兩點是:第一點,請家長在家庭關系中,以夫妻關系為第一位。千萬不要以為我愛孩子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是以夫妻關系為第一位,變成了父子關系或者是母子關系為第一位的話,孩子就會絕對培養(yǎng)成一位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樣的人生活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婚姻和工作中會遇到障礙。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在家庭關系中一定要把夫妻關系放在第一位。第二點,沒有界限的父母往往就會教育出不負責任的孩子。界限是指要區(qū)分什么是我要為孩子做的,什么是孩子自己要承擔的。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里面有兩種角色。一種角色叫建造者,一種角色叫拯救者。建造者和拯救者的最大的區(qū)別是建造者有界限,拯救者沒有界限。

如何才能知道界限在哪里呢?在這里要問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這是誰的責任”;第二個問題“我做了什么事情,讓孩子體會不到這是他的責任”;第三個問題:“我該怎么做來幫助他明白承擔責任”。

正確認識孩子拒絕承擔責任時的痛苦當孩子不愿意承擔責任的時候,會覺得很痛苦。這個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在看到孩子痛苦的時候,會經常犯一些錯誤,變得沒有界限,因此,家長還需要正確看待孩子的痛苦,對此倪耿忠分享了四個原則。第一,請你不要讓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動。因為有很多父母會被孩子痛苦控制自己的行動。有一次我在一個學校,那個校長對我說現在根本不是家長去教導孩子,很多家長都被孩子控制了,就是當孩子拒絕承擔責任的時候,他就會很痛苦。做家長的就會被孩子的痛苦所限制。就說算了,算了我替你解決。第二,不要把孩子的痛苦當成是你的痛苦。有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痛苦的樣子,就感覺是自己的痛苦一樣。其實過一段時間,孩子很快就會沒事的。第三、對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他的成長,不是要逃避痛苦。他要學習與好痛苦一起結盟,透過好痛苦學習成長。如果孩子小的時候讓他逃避責任,為了逃避痛苦,那么他大了就要逃避更大的痛苦。他變成了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當他進入婚姻和事業(yè)的時候,他的婚姻和事業(yè)就會失敗。他的一生就會承擔更大的痛苦。為了幫助他大了以后會少受痛苦,請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幫助他逃避痛苦。

此外,言教不如身教,在責任感方面也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那么做父母的首先要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親子閱讀,你需要注意的六點


1閱讀時間

從數據中可以看到,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家長和寶寶親子閱讀的時間在逐漸延長,這一趨勢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寶寶注意力維持時間延長了,這是寶寶神經系統(tǒng)成長的結果,家長敏銳地發(fā)現到了這個成長,就能和寶寶進行更多較為持續(xù)的互動了;

第二是家長愈發(fā)關注寶寶的語言發(fā)展和教育了,寶寶剛出生時,家長更多地是關注寶寶的保育,寶寶吃喝拉撒睡占據了家長的全部神經,隨著寶寶生活日益規(guī)律,親子互動日益融洽,家長也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對寶寶認知發(fā)展的關注上。

對于較小的孩子,家長無需規(guī)定其閱讀時間,更無需為寶寶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擔心。優(yōu)秀的圖畫書會用它們的色彩、造型、構圖、功能(洞洞書、翻翻書、觸摸書、音像書等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長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好玩的”書呈現給寶寶,讓寶寶有機會和這些“書”親密接觸,無拘無束。至于持續(xù)多長時間,那完全由寶寶做主就行了。

2選書類型

童書的分類方法很多。從外形上可以分為異形書和普通書;從材質上可以分為非紙書、紙板書和普通紙質書;從內容上可以粗略分成文學類和非文學類圖書。從主題上更有豐富的內容。

小寶寶的家長在選書時,選擇范圍沒有大寶寶的家長大,主要是由于低幼童書較少,新手父母的經驗不足,寶寶的閱讀局限性比較大。

0-2歲寶寶理解故事的能力尚未形成,家長可以選擇少量情節(jié)簡單、篇幅短小的故事類圖書,題材主要是和寶寶的日常生活有關,例如吃飯、睡覺、便便等,利用寶寶現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寶寶理解故事。

這個年齡段,家長可以更多地為寶寶選擇一些異形書或玩具書,題材也是以認識身邊簡單事物為主,例如寶寶的身體,寶寶的動作,寶寶熟悉的動植物、生活用品等,幫助寶寶愛上圖畫書展現的世界,并把自身經驗和閱讀聯系在一起——基于經驗閱讀,并把閱讀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

此時選擇的圖畫書盡可能色彩柔和、明亮,色彩不宜太過艷麗、紛亂。過多的細節(jié)并不是這個年齡段寶寶的必需,簡潔明了的造型更能得到寶寶的關注。

良好的性格培養(yǎng)、習慣培養(yǎng)都是必要的,但圖畫書給寶寶的影響往往是隱性的,圖畫書中深受寶寶喜愛的正面形象為寶寶的行為做出了榜樣,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選取主人公年齡和當前寶寶年齡相仿的圖書,這樣才為寶寶樹立了可及的行為榜樣,相反,如果為寶寶樹立了超越其年齡段的榜樣,寶寶理解不了,也做不到,圖畫書的行為塑造作用也就沒有了。

3選書依據

從調查中看出,三個年齡段的家長都把“寶寶興趣”當作為寶寶選書的首要依據,這是非??扇〉膽B(tài)度。

其實,“寶寶的興趣”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就是“寶寶能力”的具體表現。

年輕的父母往往并不能夠準確定義不同月齡寶寶的具體能力上下限,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指標。年輕的父母不用為此擔心,只要認真觀察寶寶,遵循他們的興趣就好了。就像維果茨基講的,“三歲前的寶寶他們自己的發(fā)展大綱”,父母要做的,主要就是發(fā)現和支持。

也有父母選擇“自己的期待”,而且,隨著年齡提高有上升的趨勢,說明孩子大一些了,父母希望給予更多的規(guī)則、文化、認知等方面的影響,只要是父母的期待符合孩子發(fā)展的水平和孩子的意愿,就沒有問題。

但不要把要求定得太高,實際上,當父母的期待違反了孩子發(fā)展的規(guī)律時,父母很容易看到孩子的抗拒反映,例如不專心,表示拒絕等等。這時,就是寶寶給父母發(fā)出信號了,他們在說:“我太小了,還不看不懂?!薄斑@個內容,我目前還不感興趣。”爸爸媽媽只要把這些圖畫書留起來,過一段時間,就會發(fā)現,寶寶可能會對這些內容感興趣了。

因為圖畫書的閱讀也好,其他內容的學習也好,都要基于寶寶慢慢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有價值的,超前和滯后的學習都是一種浪費,而最知道是否適宜的,就是我們的寶寶。跟隨寶寶的興趣,就是尊重寶寶的能力。

成人的期待需要用“寶寶的興趣”來檢驗。

4親子閱讀方式

三個年齡段的大多數父母都選擇了有互動的親子閱讀方式,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適宜的。

三歲前寶寶的閱讀,主要是依賴父母的講述進行的,他們可以依靠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來建構完整的概念。

聽故事,確實是寶寶的需要,聽故事在童年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但看圖也同樣是寶寶的需要。寶寶通過大量的圖畫信息來完善頭腦中的圖式庫,為他們將來的自主閱讀、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從小給寶寶圖文閱讀的機會,也會讓寶寶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有些父母選擇讓寶寶自己看,我想可能指的是一些玩具書,寶寶和書的親密接觸也很重要,給寶寶與書單獨相處的機會,當書是一件玩具,也是需要的。

5開展親子閱讀的目的

多數父母選擇了培養(yǎng)寶寶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說明他們意識到對于0-3歲寶寶來說,什么是最有價值的。

我們認為,小寶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是最重要也是最寶貴的,而培養(yǎng)行為習慣、拓展知識經驗、塑造健康人格等等,都是在此基礎之上展開的。

如果父母看著寶寶的興趣,順應寶寶的需要,那么閱讀的綜合培養(yǎng)價值就會逐一顯現;如果父母過分看重認知、品格甚至識字的功能,而忽視了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甚至破壞了寶寶的興趣,那么就有可能本末倒置,得不償失了。

6親子閱讀后的工作

對于0-3歲的寶寶來說,除非他們對文字有明顯的興趣,過早地刻意識字并不一定有什么良好的效果,不少1歲以上的爸爸媽媽選擇了識字作為閱讀后的活動,并不恰當。

0-3歲,主要是寶寶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識記字形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困難。一般寶寶對符號的興趣,出現在4-5歲以后,那個時候再結合閱讀的內容討論一下符號,也為時不晚。

而0-3歲的寶寶,不妨就和他們聊一聊書中有趣的情節(jié),做一些與閱讀內容有關的小游戲好了。而實際上,對寶寶最好的活動,就是一讀再讀。因為寶寶的生活經驗、語言經驗有限,往往多次重復閱讀才能滿足他們理解的需要。如果方面要結合閱讀內容展開游戲,不妨考慮和生活密切結合的游戲或活動。

家長請關注孩子的四種心靈需要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幼兒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的行為作為補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孩子在與父母爭權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以友善和嚴謹的態(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果。

相關推薦

  • 分離焦慮的5個重點注意起來 小邦每次送兒子去幼兒園都會依依不舍,總想著多看孩子會兒,所以小邦應該是屬于有分離焦慮的媽媽。不過還好,小邦兒子是大智慧型,從不扭捏,揮手再見后就頭也不回的入園了。雖然小邦好命,但是身邊也有朋友的孩子每...
    2021-04-19 閱讀全文
  • 幼兒心理行為發(fā)育需關注 關注幼兒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影響著幼兒的現在和未來,并對他們的整個人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只有關注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才能全面培養(yǎng)他們的智力、情感、社會和身體發(fā)展。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幼兒心理行為發(fā)育需關注”,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2023-07-05 閱讀全文
  • 關注嬰兒的心理需求 導讀:嬰兒期的心理衛(wèi)生,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能否得到充足的母愛,決定嬰兒日后會否形成自信、開朗、活潑的性格。 嬰兒是指一周歲內的小兒。很多人都認為,嬰兒是最好照顧的,尤其是前六個...
    2021-08-10 閱讀全文
  • 關注孩子四種“心靈”需求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
    2022-04-05 閱讀全文
  • 提升寶寶注意力需注意兩點 主持人:還有關于智力發(fā)展方面的問題,很多家長反映說,孩子可能1到2歲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可能很分散,他可能在一個忙碌的環(huán)境下自己很專注,但是往往保持不了一個很長的專注力。 夏弘禹:這是很正常的,比如8個...
    2022-03-01 閱讀全文

小邦每次送兒子去幼兒園都會依依不舍,總想著多看孩子會兒,所以小邦應該是屬于有分離焦慮的媽媽。不過還好,小邦兒子是大智慧型,從不扭捏,揮手再見后就頭也不回的入園了。雖然小邦好命,但是身邊也有朋友的孩子每...

2021-04-19 閱讀全文

關注幼兒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影響著幼兒的現在和未來,并對他們的整個人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只有關注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才能全面培養(yǎng)他們的智力、情感、社會和身體發(fā)展。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幼兒心理行為發(fā)育需關注”,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2023-07-05 閱讀全文

導讀:嬰兒期的心理衛(wèi)生,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能否得到充足的母愛,決定嬰兒日后會否形成自信、開朗、活潑的性格。 嬰兒是指一周歲內的小兒。很多人都認為,嬰兒是最好照顧的,尤其是前六個...

2021-08-10 閱讀全文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

2022-04-05 閱讀全文

主持人:還有關于智力發(fā)展方面的問題,很多家長反映說,孩子可能1到2歲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可能很分散,他可能在一個忙碌的環(huán)境下自己很專注,但是往往保持不了一個很長的專注力。 夏弘禹:這是很正常的,比如8個...

2022-03-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