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的知識,實踐才是硬道理
發(fā)布時間:2021-03-31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幼兒故事道理 幼兒道理故事“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技能,不應用就毫無價值?!边@是我對依依常說的一句話。為了體現(xiàn)知識的價值,我為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縱然是學富五車,不去應用也是白費。
受到我的這一教育思想的影響,孩子自小就善于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2006年下半年,我應大連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和《大連教育》雜志社的邀請,為大連的中小學教師做了關于“做智慧型教師”、“做快樂的老師”、“做最好的老師”等教育講座。歲尾的一天,我在該市甘井子區(qū)松山小學做完講座后,由于當時沒有帶名片,送我回去的一位副校長向我索要3張名片,說分別給他們校的三位校長。因為上樓去取很麻煩,所以在車停到我家樓下時,我給依依打電話,讓她拿三張名片下來。
剛打完電話,這位副校長就抱歉的說:“哎呀,我忘了,剛才在我們學校聽您講座的,還有其他學校的幾位在我校調研的校長,他們也想要一張您的名片?!蔽艺f沒啥,等會讓孩子再跑一趟。說話間,依依飛奔而至,手里拿著一摞名片,看上去有10多張,笑著對我說:“爸爸,給。”那位副校長一看高興地說:“這下不用再跑了,都夠了?!蔽乙贿吔o依依和那位副校長相互介紹,一邊問孩子:“爸爸只說讓你拿三張,你咋拿這么多呀?”
“爸爸,你想啊,拿三張只能是夠用或可能夠用,而超過三張一定會夠用,昨天我們學的大于等于式就是這個意思。再說了,確切的張數(shù)還得數(shù),而那一摞子肯定多于您所要的,既保證夠數(shù)還不用數(shù),也節(jié)省時間,要不你們還要多等?!币酪烂硷w色舞地給我解釋道。接過名片在一旁的那位副校長夸獎道:“這孩子真是靈活,而且還能活學活用,真是了不得?!薄岸际俏野职纸痰?。”依依笑盈盈地說。
雖然這不都是我的功勞,但是這確是我對孩子灌輸“學會弄懂能應用”的結果。在依依的成長過程中,類似的例子幾乎每天都有。
下面再說說看過電視后,依依學著造飛機的事。(檢討書大全 jt56w.COM)
依依7歲的時候,一天我突然聽她在自己的房間里喊道:“噢,噢!成功嘍!我也有自己的飛機嘍!”我推門進去問她怎么了,她舉著自己制作的飛機給我看。我看到的是:雙翼伸展,機頭高昂,一架很神氣的飛機,它的身后還背著一個“降落傘”,使整架飛機看上去是那么與眾不同。
“表演給你看吧?!焙⒆屿乓鴮w機舉過頭頂,使勁朝上空擲去,只見飛機在空中劃了一個弧線,身上的“降落傘”打開了,飛機緩緩降落,直到平穩(wěn)地落在前方地面上。
我問這飛機的來由,她激動地說:“這可是我把自己關在屋子里,琢磨勞動了一天的成果。早晨,觀看了一場中學生用自制的‘飛機’進行航空飛行的比賽之后,我就想也試試?!?/p>
于是,孩子說干就干。她先找來一張報紙,按照電視上學來的方法將它折疊成飛機,試飛一下看看有哪些缺點,哪里需要改良。果然,飛機在空中就散了架,沒飛出多遠就大頭朝下一頭扎到了地上。從地上撿起來時,飛機已經(jīng)完全散開,沒有了飛機樣了。
后來,她將飛機的各部件分開來折疊,然后再組合到一起,用膠帶牢牢地粘成一個整體。再試飛一次。飛機剛一脫手,“嗖”地一下就“墜機”了,時間短的就一眨眼的功夫。撿起來一看,因為降落得太快,機頭都被地面撞擊得彎曲了。后來,孩子又給飛機按個“降落傘”,最后終于成功了。
依依在初一時,曾學過幾天工,她在《范姜國一的快樂初中》里有一篇《學廚藝》,詳細的介紹了學習廚藝的過程。自從學了廚藝以后,她總想一展身手。雖然此前,在我的指導下,孩子也下過廚,但那畢竟不專業(yè),現(xiàn)在跟大廚學過了,總得讓她露一手,這也符合我一貫的“學以致用”的教育原則。
于是,依依便興致勃勃的走進廚房,一曲廚房鳴奏曲開始了……
雖然孩子的菜做得一般,但是這個過程難得,孩子既體驗了勞動的艱辛,又品嘗了獲得成功的甘甜,同時把所學理論應用到了實際生活,真可謂一舉多得。
除了以上幾個例子之外,無論是語文數(shù)學、還是物理化學,依依所學知識,都能隨時應用到生活中。這樣,使孩子看到學習知識的價值,同時也嘗到了學習的樂趣,由此越發(fā)愿意學習。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知識:閱讀不是從識字以后才開始的
其實,對于寶寶來說,只要是與閱讀活動有關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算作閱讀,比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會看畫面,能從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將之串聯(lián)起來理解故事情節(jié),讀懂圖書;會用口語講述畫面內容,聽成人念圖書文字等等。
閱讀是將要伴隨寶寶一生成長的活動,早期閱讀并不在于單純發(fā)展寶寶的閱讀能力,還要讓寶寶通過各種途徑,接受各種信息,形成看、聽、讀、寫一整套的養(yǎng)成性教育,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閱讀開始越早,閱讀時思維過程越復雜,對智力發(fā)展就越有益。
0~3歲是培養(yǎng)兒童閱讀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從這時起注意培養(yǎng)寶寶喜歡讀書的興趣,將幫助他們學會讀書。
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讓寶寶聽懂所讀的內容,而是讓寶寶熟悉父母的聲音,習慣看到書、撫摩書,產生對書的興趣,形成閱讀的自然習慣。
寶寶出生~6個月每天為寶寶朗讀。
技巧:為寶寶朗讀是一種藝術,平淡的聲音和表情不易保持嬰幼兒的注意力,朗讀時你要注意聲情并茂、抑揚頓挫,這樣才容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培養(yǎng)對讀書的興趣。
6個月~1歲給寶寶讀簡單的圖畫書。
可以選擇一套色彩鮮艷,內容單一,沒有漢字、拼音等內容的圖片,教寶寶認識畫面中的物體和名稱。因為嬰兒的認讀方式是整體認讀,復雜的圖片會造成寶寶認讀混亂,他會把圖中的所有內容與成人給的語音符號相聯(lián)系,把圖片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認讀,因此嬰兒應該使用內容單一的卡片進行認讀學習。也可以給寶寶看相冊,拿容易翻的相冊教寶寶翻頁,教寶寶認照片中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技巧:在認圖過程中只教不考,不要給寶寶壓力,寶寶會很快快樂地認識多張圖片的。
1~2歲為寶寶讀故事情節(jié)簡單的圖畫書。
在這個階段,發(fā)展寶寶的語言能力,擴大詞匯量,發(fā)展寶寶的情感如善良、注意他人的感受等都非常重要。寶寶在這個階段的詞匯量應從2~3個擴大到250個左右。每天和寶寶一起閱讀半小時,如果寶寶對書上的字、詞感興趣,你可以邊讀邊用手指沿字行移動,讓寶寶在口頭語言與文字所代表的意義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
技巧:讓寶寶聯(lián)系上下文來掌握字、詞要比單獨辨認更容易,而脫離上下文來檢驗寶寶是否認識這些字、詞是不可取的,因為閱讀的目的在于“理解意義”。
2~3歲親子共讀長知識。
2~3歲是形成寶寶良好閱讀習慣、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良好情感的重要時期。這期間,寶寶的詞匯量應從250個增長到1000個左右。當寶寶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故事時,你可以適當挑選一些內容較復雜的故事,引導寶寶接觸各方面的知識。
技巧:在為寶寶朗讀的過程中,可不時停下,鼓勵寶寶猜猜下面的情節(jié);或針對故事情節(jié)提問,讓寶寶回答;還可以利用畫面教寶寶識別顏色,學習計數(shù),認識簡單的文字。例如,“小鴨子在干什么?”“熊寶寶在哪里?”等,都會引起寶寶濃厚的興趣。
閱讀不是從識字以后才開始的,家長可以讓寶寶通過看繪本來激發(fā)孩子閱讀的興趣。
育兒知識:告訴孩子什么才重要
育兒知識:告訴孩子什么才重要
01.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0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早上好,請,謝謝,晚安”等等。
03.讓孩子養(yǎng)成愛衛(wèi)生的好習慣。
04.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心是長著眼睛的!
05.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揭孩子的傷疤。
06.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
07.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jīng),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08.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09.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xiàn)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xiàn)。
10.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shù)膽土P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采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12.結合孩子的表現(xiàn),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于孩子成長的問題。
13.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培養(yǎng)幼兒高雅的審美情趣,注意引導、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是非常有益的。
14.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不要讓他們長時間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親,不利于教育。也許沒有科學道理,但絕對適用。
15.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教會孩子微笑,微笑面對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對人生。
17.對孩子不要亂許愿,承諾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兌現(xiàn)。
18.要常換位思考!對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長應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話,我將會怎樣?
19.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同時給一定的壓力和責任!
20.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jīng)很可愛了,不用再表現(xiàn)自己。
21.從來不說孩子比別的孩子差。
22.絕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東西。
24.不要嚇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膽小、怕事。
25.不要當眾批評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對孩子過分嚴厲。以免孩子懼怕、害羞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養(yǎng)成面善心惡的性格。
27.不要過分夸獎孩子。以免孩子養(yǎng)成“沽名釣譽”的不良習氣。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來、自己的東西不給別的吃、乘車不購
育兒知識:理解孩子的抱怨
育兒知識:理解孩子的抱怨
很多時候,父母都只通過孩子的一些良好行為來了解他們的一些性格,其實一些負面行為也能暴露情況。例如抱怨和發(fā)脾氣,就是讓父母明白和理解孩子的喜歡的事以及不喜歡的事,這可以幫助更好的和孩子進行溝通。
1.孩子表達抱怨的方式
在孩子抱怨和發(fā)脾氣的時候,父母要認真聆聽,因為父母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在孩子世界中什么是重要的,當然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的主題意識到底是什么,比如:
a.孩子喜歡通過多說話來對父母抱怨和發(fā)牢騷;
b.孩子通過肢體動作向父母發(fā)出了一個命令或者是大聲的要求父母陪他們玩甚至是要求父母的擁抱,這些都是孩子有目的性的來做的;
c.比較脆弱的孩子會抱怨他們的感情受到傷害了,那些孩子似乎更容易敏感也需要和別人談論自己情感甚至是得到他人安撫包括是來自玩具娃娃安撫。
d.孩子的視覺有時候也反應了對父母的某些抱怨,比如孩子看到父母動了他們的玩具,甚至是拒絕吃一盤看起來不怎么樣的食物。
2.通過某些詞匯來表達抱怨
孩子們很多時候也不僅僅只是抱怨,還會使用一些特別的詞匯。
a.習慣視覺抱怨的孩子可能會多用“看”、“看這里”或者是“你能看見那只鳥嗎?”
b.習慣聲覺抱怨的孩子可能會多用“聽”,即“你沒有聽!”或者是“你的語氣一點都不友善?!?/p>
c.習慣行動抱怨的孩子可能會多用“來”和“做”,即“來這里,媽媽!”“讓我也左央做吧?!?/p>
3.父母的正確做法
父母要嘗試著讓孩子們自己通過支配情感來表達,這就意味著要花更多時間來聆聽孩子們到底在說什么,同時父母也要盡他們最大的努力去和孩子站在一條線上。父母也許不可能完全理解孩子所說的,因為孩子們還沒有學會如何使用更加準確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意愿。但父母要試圖去全面理解孩子并縮小差異而不是置之不理。
育兒知識:孩子“討打”其實可能是在“討愛”
孩子在犯錯誤時,父母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犯錯的真正原因和真實需求,追根溯源,解決了孩子的根本的需要,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有位母親對做心理咨詢師的朋友抱怨,她兩歲多的女兒近來迷上了爬窗戶,很是讓人頭疼。
孩子第一次爬窗戶時,父母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沒有注意。當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的危險行為時嚇壞了,因為他們家住高層,孩子掉下去后果不堪設想。媽媽把孩子抱下來,好一陣的叮囑警告,感覺女兒似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以為事情可能解決了。
第二天,媽媽又發(fā)現(xiàn)孩子有爬窗戶舉動,在幾次耐心勸說無效的情況下,甚至動用了武力。
奇怪的是,嚴厲的教育沒有什么效果,孩子爬窗戶的毛病依然改不了。孩子的父母那段時間手頭上有很多事情要做,還要每時每刻都看著孩子,防止她去爬窗戶,很是耗費精力,頭疼不已。
聽完這對夫婦的情況,心理咨詢師分析了孩子爬窗戶可能原因:這孩子爬窗戶不是為了好玩或搗亂,而是為了吸引父母的關注,是為了讓繁忙中的父母都注意到自己,那怕這個被注意的代價是一頓責罵。
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父母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關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每個行為都有著他背后的原因和意圖,孩子有很多的“討打”的行為,可能只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讓父母來關注自己,甚至有時候這些需要孩子可能自己沒能力表述清楚,這就需要父母們用心去感受、去體察。
當孩子在犯錯誤時,父母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犯錯的真正原因和真實需求,追根溯源,解決了孩子的根本的需要,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是否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在出生時,聰明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huán)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盡管這不是完全可信的跡象,但它是個象征。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盡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yǎng)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和幫助,這在后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xiàn)出來。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yōu)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頻繁地喂養(yǎng),可以把精力轉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給孩子喂食和清洗,會認為孩子可能是社會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對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
新生兒身上不同能力的發(fā)展速度是不同的。盡管這些能力之間有某些關聯(lián),但是根據(jù)一兩種已測出的能力的發(fā)展來判斷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是難以做到的。嬰兒的某些技能與其身體發(fā)育狀況有關,有些與經(jīng)驗有關,而有些與兩者都相關。在設法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早期跡象時,要把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總而言之,聰明兒童在發(fā)展中各個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有可能保持住這一優(yōu)勢。
科學育兒知識:我們怎么說,孩子才能懂
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家長每天要和孩子說很多的話。怎么說才能和孩子更好地聊天,并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溝通時要把握的原則
1.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孩子想說。
2.運用肢體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帶動孩子說話的興趣。
3.耐心傾聽,不嘲笑、呵斥和諷刺孩子,積極回應,及時鼓勵、表揚孩子。
4.注意說話的速度、語氣、方式和節(jié)奏。適當放慢語速,孩子年齡越小語速越要慢,同時多用商量、鼓勵的言
語。
5.把握溝通時機。孩子的長期記憶能力有限,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要馬上溝通,不能“秋后算賬”。但當孩子正沉浸在游戲中的時候,則不要隨便打擾孩子。
針對不同年齡孩子的具體建議
小班幼兒好模仿,且常把假想當真實,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聽覺器官的調節(jié)、控制能力相對較差,他們對詞義的理解比較表面化和具體化,因此和小班幼兒溝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多用簡單、直白的口語,少用書面語言。
2.比如,當孩子不愿意吃黑木耳時,我們如果說:“黑木耳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食用菌,對不小心吃下的難以消化的頭發(fā)、沙子、金屬屑等異物具有溶解與氧化作用,能預防各種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們都要吃黑木耳?!焙⒆觽儠y于理解??梢院唵蔚卣f:“黑木耳很有營養(yǎng),就像清道夫小魚一樣,吃了對小朋友的身體有好處。”
3.說話的時候,語速要慢,不能過快,多用重復的語言,便于孩子聽清楚。
如寶寶在進餐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醒他:“一口飯一口菜搭配著吃,吃到肚里真舒服!”通過不斷地強化,使孩子逐漸養(yǎng)成正確的進餐習慣。
4.多使用象聲詞與幼兒交流。
象聲詞可以喚起孩子對某種形象的記憶。如聽到“吱吱吱”,他們會想到小老鼠;聽到“嗡嗡嗡”,他們會想到小蜜蜂;聽到“呱呱呱”,他們會想到小青蛙。這樣便于吸引孩子專心聆聽成人講話。
5.少使用代詞。
如果家長這樣說:“寶貝,把這個放到那個架子下面?!焙⒆訒荒樏H唬骸斑@個是哪個?”“那個架子是哪個架子?”我們可以加上動作,用手指著水壺對孩子說:“寶寶,可不可以幫我把那個紅色的小水壺,放到花架下面呀?”具體的指令、商量的口吻使孩子能更準確地理解語意。
6.用擬人化的語言與幼兒交流。
比如,當孩子把球隨意滾到院落里沒及時撿回來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球寶寶找不到家了,都傷心得哭了,怎么辦呀?”這時孩子會意識到球是有生命的,會馬上把球撿起來送回球的“家”。
7.對于孩子發(fā)不準的音、用得不恰當?shù)脑~,不必太在意。
由于發(fā)音器官的不完善和經(jīng)驗欠缺,孩子可能會把老師(shi)說成老師(si),姥姥說成“naonao”或者說“公園里的花很漂亮極了!”家長不要嘲笑孩子,只要清楚、緩慢地把正確的說一遍即可,不必刻意去糾正孩子。
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因此游戲化、互動性的多種肢體語言更易于孩子接受。隨著經(jīng)驗積累,他們能夠聽懂一般的句子和一段話。家長跟孩子聊天時,以下建議供參考。
1.多用動詞和形容詞。
例如要把桌子挪到墻邊去,還可以用“抬、推、搬、拉”等動作和詞匯。又如正在吃蘋果,可以說:這蘋果吃起來又脆又甜。
2.以用一段簡單的話和孩子交流。
如從外面玩回到家,媽媽可以說:“咱們首先把衣服脫掉、掛好,然后去小便、洗手,最后再喝點水吧?!边@樣用首先、然后、最后幾個詞進行強調,交代了幾個不同的任務,以便讓孩子聽得更清楚、記得更明白。
3.可以連續(xù)提問,促使幼兒不斷地進行思考。
如,“奶奶為什么傷心了?怎么做奶奶就不傷心了?”來培養(yǎng)幼兒連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大班幼兒能聽懂更多較復雜的句子,能用語言描述事物發(fā)展的順序,表達時會運用各種語氣。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思維的概括性、間接性和邏輯性開始發(fā)展。
1.適當使用因果、轉折、假設關系的連接詞。
根據(jù)孩子情況,可以用“因為……所以”“雖然……但是”“如果……就”等句式與孩子交流,促進孩子思維和語言的發(fā)展。
2.適當使用書面語和幼兒溝通。
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理解能力,如果家長看到孩子的房間有些亂,可以這樣說:“今天你的房間里亂七八糟的,咱們一起來把它收拾整齊吧!”給孩子做成語運用的示范。
3.多和孩子一起分析、推理事物。
比如晴天好還是雨天好,我們可能和孩子的意見不同,就要說出原因。只有論據(jù)充分、能說服人,才算勝利。以此來激勵孩子動腦思考、言之有理。
總之,在與孩子說話時,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巧妙引導,使孩子善表達、會溝通、愛交流,從而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
合理教育孩子的五大理念,你知道嗎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培訓出來的,大體是耳濡目染過來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融合自己的三觀再傳遞給孩子。父母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是否合理,經(jīng)常會反思,力求將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優(yōu)秀的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業(yè)教育,有時過猶不及,教育方向會偏離既定軌道,孩子越走越遠。
我們如何正確教育孩子?下面大家總結了五大理念。
一、平等對話
父母過度控制從而抑制孩子的成長速度與空間。日常的生活中,經(jīng)??吹礁改笧榱俗尯⒆勇犜挷蝗堑?,都是以權威示之并要吆喝:“我是你爸媽,你不聽我的聽誰的?!都是為了你好”,如此教育讓孩子逐漸喪失“人格平等”,過于順從的孩子消磨了個性與天性,自身后續(xù)發(fā)展會受到不同程度制約,得不償失。
二、父母自我進修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與英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存在,但孩子逐漸長大后,你是否深感壓力呢?有是很正常,那趕緊抽時間學習,提高自己。
根據(jù)一項調查統(tǒng)計:我國人年均讀書數(shù)量只有0.7本,日本高達40本!
父母不進步,如何指望孩子喜歡讀書,愛上學習呢?
三、品德至上
社會競爭激烈,人能夠德才兼?zhèn)淠鞘亲詈?。不過,孩子的教育著重“德”的培育才是首要任務,有才無德對社會便是雙刃劍,有時候能為社會的進步帶來卓出貢獻,同時也能擾亂社會秩序以及觸及社會道德底線。
或許有德少才甚至無才,會讓個人在社會難以真有所成就,但是如今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社會分工明確,學得一技之能是大部分學生出來社會走的一條路,無須過于擔憂。因此,“德”的培育是父母最重要的教育任務。
四、相信孩子的潛力
“隔壁家的孩子...”以及“女孩子讀到高中,就趕不上男孩子…”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掛著這些口頭語是最不明智的打擊,甚至可以說是愚蠢的。
孩子的潛力不能說無限的,每個人都有瓶頸,如何把瓶頸撐高或者以后孩子能否突破瓶頸,根源在于孩子從小心態(tài)以及素質上的培養(yǎng)。
之前一次調查統(tǒng)計,成績平庸且性格較為懦弱,遇到困難選擇逃避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基本都有持續(xù)的“激將法”對待孩子。
希望子女成龍成鳳的各位父母,一定管住好自己的口舌,與其一味打擊,不如客觀的評價孩子或者適當多點贊揚。
五、讓孩子理解“讀書”
學校讀書最現(xiàn)實的目的便是升學,對著一張張考卷拿到冷冰冰的紅色數(shù)字,走的是學習-考試-升學-找工作這樣一個流程,請不要讓孩子片面認為讀書就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
如今,大學畢業(yè)出來,有78%的大學生的工作與專業(yè)不對口,很多都要經(jīng)歷轉行接觸新領域,重新學習一項新技能。學校內讀書不單純是指學到什么知識,而是通過十幾年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知道如何讀書如何更快的學習知識并懂得自我成長,這對踏入社會工作后的學生才是最最重要的一個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