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教應從玩耍開始
發(fā)布時間:2021-03-29 幼兒早教故事 幼兒早教活動方案 幼兒早教故事大全兒童在入學前幾年間所學的東西,比一生中任何時候都要多,學得也快,且絕大部分知識是在玩耍中學到的。因此,對兒童的早期教育應從娛樂和游戲開始。
玩耍同正式教育一樣重要,沒有機會進行各種玩耍的兒童,在感情、身體以及成年后的社交與科學研究方面的發(fā)展速度,遠不如擁有這種機會的同齡者。玩??梢詭椭⒆影l(fā)展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自信,幫助孩子發(fā)育語言功能。在玩耍中,孩子們學會做出選擇并表示他們的喜好和需求,這有利于幫助他們建立自我意識。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試驗證實:讓100名嬰兒玩一種帶有銅腿的紅盒子,盒的頂部有一個直力的棍子,撥動棍子,盒子的四壁就出現(xiàn)圖畫。5年后,常玩此游戲者顯示出教多的創(chuàng)造性和好奇心,而不常玩此玩具的男孩沒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不常玩此玩具的女孩則表現(xiàn)出一些個性問題,在適應社會方面遇到一些困難,專家們的解釋是:好玩是人的天性,在人生的最初幾年間尤其如此,玩耍時孩子的大腦敏感銳度顯著增強,對滲透于期間的知識特別容易接受,對智能的激發(fā)作用最強,因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種玩耍的種類和質量在這一效果中起到核心作用,為此,父母親應該做到:
1.要主動熱情地參與,使孩子玩有所得。成年人對孩子能起到“催化”作用,為孩子提供玩耍的素材與方式,在孩子產(chǎn)生新想法時給予鼓勵與幫助。
2.要教給孩子玩耍的規(guī)則,培養(yǎng)其自理能力,養(yǎng)成其良好的玩的習慣。
3.要有合理的時間安排,不能因玩耍而影響吃飯、睡眠等正?;顒樱_保孩子身心全面發(fā)展。
關于玩耍的種類和方式,可根據(jù)孩子的年齡選擇或交替進行,專家們推薦如下幾種:
1.感官刺激型。如看顏色形態(tài)、聽聲音、嘗味道等使孩子得到感官方面的鍛煉,進而刺激大腦的發(fā)育。
2.運動型。跳、蹦、追逐、打鬧是對肌肉、骨骼、手眼以及四肢協(xié)調最好的運動,可促進孩子包括大腦在內(nèi)的全面發(fā)育。YjS21.CoM
3.語言表達型。如朗讀、唱歌、繞口令等既是聲音的鍛煉,又是語言的練習。
4.競賽型。如引導孩子進行賽跑、捉迷藏等,對孩子的體格、智能與心理發(fā)育都很有意義。
5.智力型。如講故事、猜謎語、玩智能玩具等,這對智力發(fā)育的促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幸福教育應從中小學開始
近來,校園傷人事件、企業(yè)員工跳樓自殺事件時有發(fā)生,引起社會關注。在心理學家看來,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幸福感下降是極端事件頻發(fā)的罪魁禍首。由清華大學主辦的首屆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周六開幕,國內(nèi)外數(shù)十位心理學專家一道會診國人幸福感。
心理學專家認為,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有研究表明,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既是社會加快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也是各類矛盾的凸現(xiàn)時期,例如,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加大,資源環(huán)境、就業(yè)、治安的壓力不斷加大,如果不及時解決,即使經(jīng)濟再發(fā)展,老百姓也感受不到幸福。
普通人幸福感不佳,有錢人也不一定幸福。據(jù)中國企業(yè)家調查系統(tǒng)發(fā)布的當前中國企業(yè)家壓力與幸福狀況分析報告顯示,近五年,認為自己“壓力過大”的企業(yè)家逐年上升,幸福感卻在下降,在5分為滿分的幸福感評價中,企業(yè)家的自評分已降至3.64分。
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理事長倪子君表示,現(xiàn)在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改善環(huán)境、提高GDP、改善民生來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但卻忽略了人們的主觀心態(tài)。美國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的幸福感,有50%取決于遺傳,10%取決于環(huán)境,而40%取決于個人的主觀心態(tài)。
“大家凝視幕布最右側的這個字三秒鐘?!爆F(xiàn)場,倪子君用“心理測試”證明自己的觀點,三秒鐘后,他讓大家說出整個幕布最下端到底有什么圖案,結果注意力都在最右側字上的觀眾無人能答?!爱斠粋€人過分關注自己不幸福的點,就會忽視其他其實很幸福的東西?!蹦咦泳f。
“社會需要更多的表揚、贊許,減少抱怨、憤恨和對立,這才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開出了“幸福藥方”。
“幸福是可以學習的,但目前的學校教育卻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蹦咦泳f,她建議幸福教育要從中小學開始,在校園、課堂中要引導孩子避免過多關注不幸福的事情,感受更多的積極情緒;培養(yǎng)孩子親和、智慧、謙遜等人格特征;營造民主、公平、互助、溫暖的校園、班級、課堂氛圍,讓孩子知道,不是成功的人才幸福,而是幸福的人才成功。
早期教育從母嬰交流開始
早期教育從母嬰交流開始
正規(guī)的早期教育,應始于母嬰間的四種交流。
觸覺交流:母嬰間的觸覺交流,最常見的是母親為嬰兒授乳。因為,授乳已不單是為嬰兒提供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而且為嬰兒大腦的觸覺產(chǎn)生和發(fā)展提供條件。嬰兒以其最為敏感的口角、唇邊和臉蛋,依偎著母親溫暖的乳房,能在大腦中產(chǎn)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這對其智力發(fā)育起催化作用。母親經(jīng)常撫摸、擁抱壓兒所產(chǎn)生的肌膚接觸,也會獲得同樣的效果。高橋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生下來就失去上述交流的嬰兒,在成長過程中會表情冷淡,發(fā)育遲緩,性格孤僻而難與同齡兒和睦相處。
視覺交流:嬰兒出生一月左右,視網(wǎng)膜已經(jīng)形成,但中心凹尚未發(fā)育成熟,故其可見距離不會超過40厘米,可見區(qū)限于45度,幾乎只能見到眼睛正前方。不過,此時他們對于人臉,特別是人眼已有識別能力。母親在授乳時,總會發(fā)現(xiàn)嬰兒邊吃邊用眼睛直視著自己的眼睛,這是嬰兒情感發(fā)育過程中的視覺需要。因此,嬰兒可在吃奶速度和進奶量上,達到所需要的標準;失去這種交流,其吃乳時會頻繁轉身搖頭,甚至煩躁不安。當然,除授乳以外,平時多與嬰兒作對視交流,大多會得到晏兒甜蜜的微笑,從而有益于其心理健康發(fā)育。對于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母親在使用奶瓶授乳時,更應有這種視覺交流。
嗅覺交流:生物學研究證實,人類在視覺相當發(fā)達后,嗅覺便開始退化了。但是,嬰兒的嗅覺卻相當靈敏。剛出生幾天的嬰兒,便能聞出氣味的好壞。在試驗中,如果把浸過母乳的布片靠近嬰兒異端,嬰兒會頓時止哭而做出尋乳的姿態(tài)。由于嬰兒能嗅出是不是母親,故日本學者高橋提出,嬰兒期由母親陪睡可產(chǎn)生良性刺激,有利于其智力發(fā)育。他指出,那種不停更換陪睡者的嬰兒,心理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睡眠時間和質量均大幅度下降。這對其心身發(fā)育不利,嚴重者可導致嬰兒發(fā)育遲緩和幼兒期心理障礙。
聽覺交流:研究表明,嬰兒出生一周后,即能分辨出人聲或物聲。這是因為,嬰兒自出生起,便有聲響需求,并能從各種聲響中產(chǎn)生誘發(fā)效應,從而很快以聲音辨別是不是母親??蓜e小看母親與嬰兒間毫無意義的對話,細心的母親會發(fā)現(xiàn),在對嬰兒說話時,他會動手動足,一副滿足的模樣。更重要的是,多與嬰兒對話,可使大腦正處在急劇發(fā)育中的嬰兒,很快牙牙學語,為日后語言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事實上,缺乏母嬰語言交流的嬰兒,發(fā)語均遲于有母嬰語言交流的同齡兒,且發(fā)語不清,表情不活潑。
由此可見年輕媽媽和嬰兒的密切接觸與交流多么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快節(jié)奏生活等種種原因,忽視了身邊的小寶貝。別忘記,嬰兒需要母親帶她認識這個充滿愛的新鮮世界。
從聽童謠開始學英語
從聽童謠開始學英語
幼兒英語如果開展?讀繪本、看動畫片、上興趣班這些因人而異,至少都是不錯的選擇。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整理,我覺得還非常有必要把英語童謠(兒歌)單獨列出來說說。
一、童謠不太能聽懂
把這一點列出來或許大家非常好笑,不過卻往往是實情。就以我自身情況為例,雖然我聽VOA之類的問題不大,但是碰到聽童謠,不得不找出歌詞對照,才知道到底唱的是什么。聯(lián)系上學時看過洪恩英語上面講解,提到聽《我心依舊(Myheartwillgoon)》最后一句:Myheartwillgoonandon時,你怎么聽都是goneandon,因為goon連讀成gone了。除了連讀,還有弱讀、爆破音、口語化單詞等等,因為比較專業(yè),我也不能說得很詳細??傊?,相比較而言,因為聽歌曲比聽一般材料的難度大,越早接觸無疑是對孩子越好。
仔細想想,之所以大部分家長贊同幼兒學英語,主要還是聽說方面,以后成人很難超過孩子。成人學英語常常是啞巴英語,倒不一定就是教學方法、教材等等的問題,而是成人本身已經(jīng)沒有幼兒那種呀呀學語的精神。對一個幼兒來說,他的大腦之前反正是空白的多,那他學會發(fā)一個音會感到非常興奮,覺得慢慢可以和其他人交流了。而成人一看heart不就是“心”嗎?我一次能記憶上百個單詞,十幾個句型,為啥我要花個一整天天練習[a:],還是發(fā)音不標準?成人畢竟不是幼兒,有學業(yè)、工作、婚姻的壓力,沒有心思從頭學嘴學舌。是成人學英語的心態(tài)讓成人學英語欲速而不達,從而總想著從語法、單詞入手先突破。此外,聽的能力又直接影響了說的能力,如果學習的人都聽不出兩個音的區(qū)別,那他怎么能發(fā)好呢?
二、童謠的韻律適合兒童心理
我們通常喜歡教幼兒一些兒歌幫助孩子們學習母語,因為兒歌的韻律、重復對孩子有很好的吸引力,甚至我們還喜歡說些繞口令來練習發(fā)音,比如:四是四,十是十,四十是四十,十四是十四。這些在英語童謠里同樣也有體現(xiàn)。比如《FiveLittleMonkeys(五只小猴子)》
Fivelittlemonkeysjumpingonthebed,
Onefelloffandbumpedhishead.
Mamacalledthedoctor,andthedoctorsaid,
"Nomoremonkeysjumpingonthebed!"
五只小猴子在床上跳來跳去,
一只掉下床,撞傷了腦袋。
媽媽叫醫(yī)生,醫(yī)生說:
其他猴子不要再在床上跳了。
Fourlittlemonkeysjumpingonthebed,
Onefelloffandbumpedhishead.
Mamacalledthedoctor,andthedoctorsaid,
"Nomoremonkeysjumpingonthebed!"
四只小猴子在床上跳來跳去,
一只掉下床,撞傷了腦袋。
媽媽叫醫(yī)生,醫(yī)生說:
其他猴子不要再在床上跳了。
Threelittlemonkeysjumpingonthebed,
Onefelloffandbumpedhishead.
Mamacalledthedoctor,andthedoctorsaid,
"Nomoremonkeysjumpingonthebed!"
三只小猴子在床上跳來跳去,
一只掉下床,撞傷了腦袋。
媽媽叫醫(yī)生,醫(yī)生說:
其他猴子不要再在床上跳了。
Twolittlemonkeysjumpingonthebed,
Onefelloffandbumpedhishead.
Mamacalledthedoctor,andthedoctorsaid,
"Nomoremonkeysjumpingonthebed!"
兩只小猴子在床上跳來跳去,
一只掉下床,撞傷了腦袋。
媽媽叫醫(yī)生,醫(yī)生說:
其他猴子不要再在床上跳了。
Onelittlemonkeysjumpingonthebed,
Hefelloffandbumpedhishead.
Mamacalledthedoctor,andthedoctorsaid,
"Nomoremonkeysjumpingonthebed!"
一只小猴子在床上跳來跳去,
它掉下床,撞傷了腦袋。
媽媽叫醫(yī)生,醫(yī)生說:
其他猴子不要再在床上跳了。
這首童謠不僅僅是每一句最后的單詞押韻,而且看起來是講五只小猴子,每一段的內(nèi)容其實一樣,就是第一句的第一個單詞不同而已,幼兒通過這種不停的簡單重復和押韻,完成了最初的語言啟蒙。類似的還有:Abigblackbugbitabigblackbearandmadetheblackbearbleedblood.一只黑色大臭蟲咬了一只黑色大狗熊,把他咬出血了。試想如果孩子從小就能把這些說好,聽力和表達能力就要容易多了。
兒童抑郁癥從小開始防治
據(jù)統(tǒng)計,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抑郁癥及自殺造成的負擔之和已排在各種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憂慮的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自殺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對此,家長、學校、社會應予以高度重視。更重要的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就應該仔細呵護,不要讓抑郁癥根植。
行為突變應警惕
兒童還不具備和成人一樣能全面用語言表達復雜情緒體驗的能力,因此,行為的異常突變就成為兒童抑郁癥的重要診斷標準。那么,兒童抑郁癥有那些表現(xiàn)呢?
性格突變。當一個外向樂觀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自卑、內(nèi)向、退縮時,或當一個文靜、有禮貌的孩子突然變得急躁、容易激動、沒禮貌,以及經(jīng)常與家長和老師產(chǎn)生對立情緒時,就應考慮患抑郁癥的可能。
學習突變。當一個一貫成績優(yōu)良,勤奮好學的學生突然出現(xiàn)學習困難,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上課不專心,作業(yè)完成困難,成績急劇下降,以及自暴自棄時,一定要帶他們?nèi)タ葱睦磲t(yī)生,以便及時診治。
失眠。兒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個孩子失眠、夜驚、多惡夢、睡眠中經(jīng)常輾轉反側,且持續(xù)時間長達數(shù)月,日間精神萎靡不振,這就應警惕患抑郁癥的可能。
抑郁癥患兒往往感到很孤獨,認為沒有人能理解他們,往往會出現(xiàn)情緒低落、興趣減少、自我評價降低、言語減少、動作遲緩、行為退縮、激惹性增高、容易發(fā)脾氣、恐懼不安、悲觀厭世等表現(xiàn),甚至產(chǎn)生自殺的企圖。
精神壓力的產(chǎn)物
雖然引發(fā)兒童抑郁癥的病因有多種,但最重要的還是精神壓力。不少患者幼年時期心理素質較差,自尊心很強,但又很脆弱,心理不穩(wěn)定,遇到困難就容易產(chǎn)生精神壓力。如果兒童長期處在這樣的重壓之下,那么一個微小的挫折就有可能摧毀其精神,讓他們患上抑郁癥。
首先,來自學習方面的壓力。大體上說,每一種學習障礙都會導致情緒問題,都會使兒童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使自己的信心發(fā)生動搖,并感到沮喪和憂愁。而這些情緒問題又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學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有些學習成績一貫很好的兒童,由于某一次考試成績不好,也可能發(fā)生抑郁癥。
其次,父母或老師管教方式不恰當。當孩子出現(xiàn)成績滑坡或犯錯誤時,沒能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諒解、鼓勵,而是遭受到嚴厲的教訓、責罵,甚至體罰,這樣極易摧毀孩子脆弱的自信,重創(chuàng)他們的自尊,讓他們害怕見到父母或老師,陷入過度擔心、害怕的狀態(tài),這樣就容易發(fā)生孤僻、沉默、自卑等抑郁情緒。
再次,心理應激事件也是誘因。如失去親人、父母離異、缺乏家庭溫暖,以及遭到虐待、拋棄等。
及時治療是關鍵
兒童抑郁癥和成年人有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長和老師忽視,因此,重視兒童抑郁癥的早期識別和防治,就顯得非常重要。
導致兒童抑郁癥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們?nèi)钥蓮膬和纳罱?jīng)歷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據(jù)患兒發(fā)病的有關因素和癥狀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療,包括行為療法、游戲療法、暗示療法等。同時要對患兒進行耐心的引導,幫助患兒克服情緒上的障礙,逐步培養(yǎng)其堅強健全的性格。要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改善情緒,增進與同學的交往,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同時,家長要學會正確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環(huán)境,以減少對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時候,須在醫(yī)生指導下對患兒進行藥物治療,家長切勿隨便給孩子亂用藥物。同時,家庭治療必須貫穿治療全過程。孩子的進步,離不開父母的配合,父母對孩子不要總是抱怨、打罵,對患兒的進步要滿懷期待,并充滿信心。堅持不斷給患兒加油,而且要能夠耐心地看待患兒的“過錯”,給予寬容與引導。雖然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有反復,但只要堅持“給孩子尊重,多鼓勵孩子”這條原則,就能還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早期教育從娛樂和游戲開始
兒童在入學前幾年間所學的東西,比一生中任何時候都要多,學得也快,且絕大部分知識是在玩耍中學到的。因此,對兒童的早期教育應從娛樂和游戲開始。
玩耍同正式教育一樣重要,沒有機會進行各種玩耍的兒童,在感情、身體以及成年后的社交與科學研究方面的發(fā)展速度,遠不如擁有這種機會的同齡者。玩??梢詭椭⒆影l(fā)展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自信,幫助孩子發(fā)育語言功能。在玩耍中,孩子們學會做出選擇并表示他們的喜好和需求,這有利于幫助他們建立自我意識。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試驗證實:讓100名嬰兒玩一種帶有銅腿的紅盒子,盒的頂部有一個直力的棍子,撥動棍子,盒子的四壁就出現(xiàn)圖畫。5年后,常玩此游戲者顯示出教多的創(chuàng)造性和好奇心,而不常玩此玩具的男孩沒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不常玩此玩具的女孩則表現(xiàn)出一些個性問題,在適應社會方面遇到一些困難,專家們的解釋是:好玩是人的天性,在人生的最初幾年間尤其如此,玩耍時孩子的大腦敏感銳度顯著增強,對滲透于期間的知識特別容易接受,對智能的激發(fā)作用最強,因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種玩耍的種類和質量在這一效果中起到核心作用,為此,父母親應該做到:
1.要主動熱情地參與,使孩子玩有所得。成年人對孩子能起到“催化”作用,為孩子提供玩耍的素材與方式,在孩子產(chǎn)生新想法時給予鼓勵與幫助。
2.要教給孩子玩耍的規(guī)則,培養(yǎng)其自理能力,養(yǎng)成其良好的玩的習慣。
3.要有合理的時間安排,不能因玩耍而影響吃飯、睡眠等正?;顒樱_保孩子身心全面發(fā)展。
關于玩耍的種類和方式,可根據(jù)孩子的年齡選擇或交替進行,專家們推薦如下幾種:
第一種:感官刺激型。如看顏色形態(tài)、聽聲音、嘗味道等使孩子得到感官方面的鍛煉,進而刺激大腦的發(fā)育。
第二種:運動型。跳、蹦、追逐、打鬧是對肌肉、骨骼、手眼以及四肢協(xié)調最好的運動,可促進孩子包括大腦在內(nèi)的全面發(fā)育。
第三種:語言表達型。如朗讀、唱歌、繞口令等既是聲音的鍛煉,又是語言的練習。
第四種:競賽型。如引導孩子進行賽跑、捉迷藏等,對孩子的體格、智能與心理發(fā)育都很有意義。
第五種:智力型。如講故事、猜謎語、玩智能玩具等,這對智力發(fā)育的促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