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3-29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生命幼兒小故事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xiàn)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伙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zhì),就會有機會!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分。孩子若有85%的優(yōu)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yōu)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么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fā)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jīng)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臺大醫(yī)科畢業(yè)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fā)現(xiàn)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jīng)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yǎng)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yǎng)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象、創(chuàng)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里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里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里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xiàn)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復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F(xiàn)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nèi)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fā)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chǎn)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么多東西干嘛?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jīng)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yǎng)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么對我?他們以后會有什么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么?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么?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尸,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么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后是養(yǎng)病。
讀書和工作并沒有最直接的關系,并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jīng)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舍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舍,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chǎn),也是現(xiàn)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y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制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y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yǎng)生數(shù)據(jù)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其中有個養(yǎng)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么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zhì)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yǎng)孩子的內(nèi)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nèi)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shù),內(nèi)在智能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么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chuàng)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yè)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yè)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yè),希望我們能夠培養(yǎng)孩子能以志業(yè)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用心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后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念醫(yī)科,38歲畢業(yè)。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zhuǎn)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杠,對他的身體發(fā)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yōu)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yè)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jīng)驗是什么?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臺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shù)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里,森林的樹枝干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于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贊美孩子
贊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fā)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贊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贊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么會變出這么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么?而是:有笑話嗎?現(xiàn)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xiàn)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后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xù)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chuàng)意取勝的時代,創(chuàng)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fā)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chǎn)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fā)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fā)出來,并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xiàn)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chǎn)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fā)現(xiàn)臺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fā)現(xiàn)臺北的美,甚至發(fā)現(xiàn)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后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于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yè)的贊助,最后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里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zhì)(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zhuǎn)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后就做不到!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在生活中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
年輕的父母們?nèi)绾卧谌粘I钪信囵B(yǎng)孩子的自信了,這里介紹幾種方法,供父母們在家教實踐中參考運用。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愿意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是父母應該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要耐心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陳述。當我們以認真的態(tài)度去審視孩子的時候,孩子會覺得我們是在乎他的。傾聽時的態(tài)度要和藹,只有敢于在父母面前表述自己態(tài)度的孩子,才是初具信心的孩子。
■給孩子表揚就是給他信心
即使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只要孩子認真完成,就算結果我們并不滿意,也要給孩子及時的表揚與鼓勵,因為適當?shù)姆Q贊是孩子進步的動力。
■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忘記抽出小部分時間來陪孩子玩耍。只有父母的關愛才能讓孩子變得開朗,而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往往顯示出自卑的情緒。
■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
每當學校有活動或者演出時,爸爸媽媽要盡量參加,你的意外出現(xiàn)會讓孩子信心倍增,而此時此刻,孩子也最能感受到父母給自己的關愛。
■與孩子協(xié)作,共同完成家庭活動
比如讓孩子參加有趣的游戲或者家務勞動等等。在實踐中既可以增加孩子的見識,也能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父母的表揚是孩子自信心萌發(fā)的基礎。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給孩子分派任務,比如打掃他自己的小房間。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被需要,小小的成就感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
■與孩子一起閱讀
挑選優(yōu)秀的青少年讀物,與孩子一起閱讀。然后,讓孩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孩子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盡情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只有敢說出看法的孩子,才是自信的孩子。
■做個自信滿滿的父母
孩子常常在我們不經(jīng)意之間模仿大人的言談舉止,所以,我們自己首先要充滿自信。如果作為成人都不能對事物作出自己的肯定與判斷,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呢?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
我們常常聽別人的家長說:“這孩子特聰明老師一講就會”,難道孩子天生就聰明?我們的孩子就笨嗎?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能力強,思維能力的開發(fā)在孩子的0到8歲起著關鍵行的作用。
創(chuàng)作思維
在孩子出生后,每一個階段都有著各個敏感期。所以需要父母在適當?shù)拿舾衅谝龑岣吆⒆拥乃季S能力。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能都玩過分類游戲,這其實就是在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這種游戲更容易讓孩子喜歡從而起到開發(fā)的作用。還有在生活中我們不要過多替孩子回答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懶惰不會思考,相反父母應該多提問讓我們的孩子去思考,這樣由她自己說出的答案更有自豪感。
善于思考
提高思維能力也可以通過思維能力的題來開發(fā),這類題很有意思,即提高了專注力思維能力也提高了。以下10道題型僅供參考:
1.哥哥 4 個蘋果,姐姐有 3 個蘋果,弟弟有 8 個蘋果,哥哥給弟弟 1個后,弟弟吃了 3 個,這時誰的蘋果多?
2.小明今年 6 歲,小強今年 4 歲,2 年后,小明比小強大幾歲?
3.同學們排隊做操,小明前面有 4 個人,后面有 4 個人,這一隊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書,小華第一天看了 2 頁,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 2頁,第 4 天看了多少頁?
5.同學們排隊做操,從前面數(shù),小明排第 4,從后面數(shù),小明排第5,這一隊一共有多少人?
6.有 8 個皮球,如果男生每人發(fā)一個,就多 2 個,如果女生每人發(fā)一個,就少 2 個,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師給 9 個三好生每人發(fā)一朵花,還多出 1 朵紅花,老師共有多少朵紅花?
8.有 5 個同學投沙包,老師如果發(fā)給每人 2 個沙包就差 1 個,老師共有多少個沙包?
9.剛剛有 9 本書,爸爸又給他買了 5 本,小明借去 2 本,剛剛還有幾本書?
10.一隊小學生,李平前面有 8 個學生比他高,后邊 5 個學生比他矮,這隊小學生共有多少人?
我是小小發(fā)明家
我想思維能力是開發(fā)智力的重中之重,不管在生活還是在未來的工作之中都是很重要的,你們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嗎?
孩子的情商如何培養(yǎng)
孩子情商低怎么辦
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能很快了解自己的當下情緒。因此父母應先幫助孩子辨識出現(xiàn)有的情緒狀態(tài):“所以你不開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幫助孩子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會帶來兩個天大的好處。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來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那個“對方”。也就是說,現(xiàn)在真正該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對方理論,而是應該意識到,真正的困擾是自己的情緒反應,那么隨后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調(diào)試情緒,做出合適反應。其次,孩子可以從中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這次挨打,心理難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別人,別人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從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這會是個一舉兩得的做法。
幫助孩子發(fā)展負面情緒的管理技巧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和嗜好,來幫助他們排解壓力。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做運動是極佳的疏壓方法之一,持續(xù)做有養(yǎng)運動20分鐘以上,會促進大腦中腦內(nèi)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緩壓力的作用。
培養(yǎng)孩子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
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只要孩子對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對未來有樂觀的態(tài)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這孩子這輩子不會離幸福太遠。
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應該多安排機會,歡迎孩子的玩伴來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以及共同度過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如生日等)。重視情商的父母親在孩子參加這些團體活動時,該觀察的是,孩子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他是主動和他人說話?還是害羞不開口?當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是什么反應?而萬一與他人發(fā)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應的?
家長怎樣培養(yǎng)情商低的孩子
家長要作孩子的表率
幼兒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強,父母在孩子心中就是崇拜的對象,孩子每天用最細致的目光觀察著父母的一舉一動,默默地模仿和學習著。在您不知不覺中,孩子已學會了您那一套。所以,父母必須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
堅持一貫的家教作風
父母給孩子提供的愛不能是溺愛、偏愛,而應該是理智的愛,有原則的愛。要讓孩子從小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允許做;什么不許做。對孩子的要求要始終堅持如一。如果只對孩子提出要求,而不督促孩子,時緊時松,朝令夕改,這樣就難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孩子也會對家長的要求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家長從而失去威信。只有堅持始終如一的嚴格習慣才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
以積極肯定為主的正面教育
家長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應多作積極的肯定,從正面引導孩子向目標發(fā)展。孩子受到激勵和贊揚后,上進心就會得到強化。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越實際,對孩子越信任,與孩子的感情越融洽,便更能激發(fā)孩子的進取精神。對孩子的優(yōu)點要及時表揚,用適當?shù)莫剟?,肢體舉動來表達贊揚和愿望。沒玩沒了的數(shù)落只會使孩子喪失信心,自暴自棄。
幫助寶寶控制自己的情緒
爸媽首先要讓孩子懂得,哪些情緒是好的,哪些情緒是不好的。好的積極的情緒,如熱情、歡樂、樂觀、和善等易被社會接受的情緒,應讓它自由地表現(xiàn)出來。不好的消極的情緒,如冷淡、抑郁、悲觀、憤怒等不易被社會接受的 情緒,要對它加以抑制和消除。
注意孩子情感的細微變化
爸媽要與孩子心靈溝通,做孩子的朋友。對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給予滿足的,家長應該盡量予以滿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給予滿足的,則要向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給予滿足的道理。千萬不能不關心孩子的痛癢,也不能讓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動輒訓訴、打罵,壓抑孩子的情感流露。
為孩子創(chuàng)造人際交往的條件
家里來了客人,爸媽要讓孩子相識相伴。孩子耳濡目染,就會逐漸學會待人接物之道。爸媽也要適當?shù)貛Ш⒆尤⒓右恍┚蹠?、晚會,讓孩子見見各種場面,學習與各種人打交道的方法。使孩子增長見識,從而,使孩子在人際交往時變得落落大方。
讓孩子抓住各種人際交往的機會
爸媽帶孩子上街,要鼓勵孩子問路。帶孩子上車,要讓孩子去買車票。孩子的同伴來家里玩時,要讓孩子當小主人,家長千萬不要事事包辦處處代替。當孩子有好的表現(xiàn)時,家長要積極予以支持,并且及時鼓勵。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
在集體活動中,讓孩子與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們會互相教會怎樣玩耍、怎樣相處、怎樣生活。家長要歡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家里來玩,也要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別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家長要教育孩子互相信。
要經(jīng)常表達愛意
身體接觸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緒智力。在玩耍、吃飯和交談當中經(jīng)常表達出愛意,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情緒。
幫助孩子表達情感
幫助孩子了解和認識各種情緒表達也很重要。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現(xiàn)為憤怒。
教會孩子自主決定
獨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讓他們從小學會自己拿主意,才能培養(yǎng)出獨立的性格。
肯定孩子的情緒
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憤怒,而不是告誡他們“不要生氣”。此外,詢問他們生氣的原因,對幫助他們控制情緒也很重要。切記不要在孩子憤怒時試圖壓抑他們的情緒。
承認他們?nèi)〉玫某煽?/p>
對孩子的智力永遠要予以肯定,避免貶低他們的作為,否則會讓孩子對失敗失去接受能力。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教會他們積極應對和克服負面情緒。
不過分溺愛
避免說“這事你干不了,我來替你吧”這樣的話,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對自身的安全感。
培養(yǎng)孩子情商注意事項
自知
父母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正確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可以每天抽點時間跟孩子交談,引導孩子坦白地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同感受。
自信
父母多多賞識孩子。當孩子表現(xiàn)良好或者有點滴進步時,父母應及時給予適度的贊美,鼓勵孩子。
自尊
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滿的行為或表現(xiàn),父母也不宜對他做出無情的指責,而應該耐心地引導,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許多父母無意間在親戚朋友面前責罵甚至體罰孩子,會令孩子盡失自尊,也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
自控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總是處于一種狂躁不安的狀態(tài),則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父母可以通過規(guī)律性的親子閱讀、書法練習、游戲等活動,培養(yǎng)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此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引導孩子放棄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自理
愛勞動是孩子應該養(yǎng)成的一種好的品質(zhì)。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孩子能夠經(jīng)常獲得成就感,感受到成長帶來的快樂,并從成功的獨立行動中會產(chǎn)生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信。因此,父母應讓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際交往
孩子的人際關系可分為親子關系、幼兒園的師生關系以及同伴之間的關系。無論哪一種人際關系沒有處理好,都會或多或少地對孩子的人格產(chǎn)生影響。所以,父母要注意與孩子間的親子感情,同時也要關心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現(xiàn),教給孩子基本的禮貌等人際規(guī)則,讓孩子學會關心和愛護他人。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畫畫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畫畫我在中學時迷過一陣子日本漫畫,曾經(jīng)對那種長著梭子臉,大眼睛,小鼻梁,小嘴巴,以及身材比例夸張失常的美少男美少女們?nèi)绨V如醉。每天翻看還不算,常常在課堂上,下課后,以及晚上作業(yè)時間情不自禁的想要把那些喜歡的人物畫下來。
我沒有學過畫畫,提筆畫漫畫中喜歡的人物也是模仿,真奇怪,模仿的還挺像。以至于我媽在發(fā)現(xiàn)我的模仿品后一個勁的嘆氣當初沒有送我去學畫。大概聽到表揚后有些小小成就感,又自我感覺良好的畫些花花草草,小動物,純粹是為著興趣。
有了xx以后我還和從前一樣,看著有趣的東西就隨手畫一畫,孩子對畫畫有著天然的關注。女兒常站在我身邊聚精會神的看著,然后不停的提問“這是什么呀?”我媽看見很開心的說:“以后你來教xx學畫吧!”
我當然樂意教女兒畫畫,自己瞎畫還可以,關系到女兒的啟蒙教育我可不敢馬虎。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先去書店找些適合兩歲多孩子畫畫的書籍。各種簡筆畫,蠟筆畫,水彩畫甚至是國畫的書籍看的我眼花繚亂,一時間竟拿不定主意。陸陸續(xù)續(xù)買過幾本,讓xx挑喜歡的圖案,然后我畫給她看。xx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只是喜歡在一旁看著我畫。她對畫畫的熱情僅限于在墻壁上,柜子上以及任何她抬手所及的地方涂鴉,她甚至都不愿在紙上“好好畫”。
我當然不指望兩歲多的孩子能畫出什么像樣的畫來,實際上我心里也沒底該怎樣教女兒畫畫,于是只能求助于書籍。直到看了日本知名教育家,畫家鳥居昭美女士寫的《培養(yǎng)孩子從畫畫開始》的兩本書,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多么的錯誤!
鳥居昭美女士在書中強調(diào)不要教孩子畫畫(不要教孩子畫具體的形象),大人教的都是成人對于畫畫技巧的理解,而孩子會根據(jù)成長的節(jié)奏發(fā)展出畫畫的能力。正如書中說的“和成人藝術家不同的是,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保持著完全的自由,他們因快樂而畫畫,保持著藝術的純粹……孩子畫畫的本質(zhì)是表達內(nèi)心的感動,這是人類最好的教育形式?!?/p>
那我們做家長的該如何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呢?我看完鳥居昭美女士的書后的理解是,孩子畫畫和吃飯是一個道理。從四個月至半歲開始添加輔食,從菜泥到米面,水果,肉泥,一樣一樣的加。每隔幾個月孩子咀嚼和消化能力都有提升,直到孩子漸漸長大適應大人的食譜。畫畫也是這個道理,在不同的年齡段讓孩子做適合他這個年齡段的事情,鳥居昭美女士根據(jù)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得到了以下進程。
一歲到一歲半以后,從大的連續(xù)圓圈到小的連續(xù)圓圈
兩歲半以前:圓圈開始封口了
兩歲半以后:對畫加以說明,“我要,我想……”的萌芽,用語言對線條進行解釋說明
三歲半以前:有目的地動手畫畫,至始至終給予畫賦予同樣的意義
三歲半以后: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向有內(nèi)容的畫發(fā)展,頭部人像登場,孩子特有的擬人化表現(xiàn)手法
四歲前后:孩子憑印象畫畫,印象深的畫的大,從頭部人像到頭足人像
四歲半以后:排列食物的羅列表現(xiàn)形式,用同一畫面表達時間流逝
五歲前后:能畫出有序排列的事物形象,能抓住食物的特征及形象,按照興趣來畫
五歲半后:用基底線表達關系
六歲,把事物沿著基底線并列畫出,能畫出圖案飾紋
七八歲,開始對成人和孩子的社會有所認識,分別從正面,側面,背面三個角度畫人物肖像
九歲,開始畫大人的畫,進入視覺寫實主義時代
這些階段的發(fā)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刻意教授。就像孩子過了半歲就要爬,到了一歲就要學習走路一樣。除了尊重孩子在各個階段的發(fā)展特點,鳥居昭美女士還說“孩子不能用語言來充分表達,又不能靠書寫文字來表達,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所以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我們只要問孩子畫的是什么,他們在做什么,孩子們自然會把他們的畫講述給我們聽?!敖毯⒆赢嫯嫷淖詈脮r期是從六到七歲開始,過了九歲系統(tǒng)性的教授繪畫技巧才有意義?!?/p>
在選用繪畫工具方面鳥居昭美女士建議“孩子從兩歲到五六歲,盡量只是用單一的顏色來畫畫(黑色)。物體與顏色的關系相比,孩子更重視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系。把這種物體表現(xiàn)出來,一種顏色就足夠了?!?/p>
在書中,鳥居昭美女士給出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畫并且一一分析,指出好或是不好的地方,這讓我這個對兒童畫沒有了解的初級菜鳥漸漸也能讀懂一點孩子的心聲。通過閱讀我還知道,作為媽媽我只需給女兒提供畫畫的材料,并且鼓勵她把好玩,有意思的東西和想法都畫下來,至于像不像,那并不重要。只要走好每一步,過好每個階段,到了該學技巧的時候孩子自然會手隨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