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后,我將收獲一個怎樣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3-25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開學一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在被朝陽染成金色的清晨,三兩成群的孩子不斷地、在被警戒線隔開的小小通道里或快或慢地向小學校門走去。
在這群孩子中,一個纖細的小女孩的身影一直被我的目光鎖定著。背上那個跟她身材相比顯得十分巨大的書包,讓她不得不用力把身體往前探才能保持平衡。
一個月前我堅定地把她送入了小學校門,用每天清晨親手烹制的早飯、傍晚的第一個微笑作為禮物,慶祝她人生中重要的成長。
然而,隨著小學生活的真正開始,我的堅定卻變成一天濃似一天的疑慮。
“三分教七分等”的教育觀一開學就碰了壁
我用6年學會了等待,明白了孩子的成長是“三分教七分等”,但是這一個月,我不得不加快自己的腳步。
因為明白學齡前的孩子應該以游戲為主,所以,一直堅持沒讓孩子上能學更多知識的學前班,孩子的小手主要用來使用剪刀等各種工具,她手中的筆也更多是用來畫畫的,很少寫字。
上學了,寫字成了必須的一課。知道孩子缺少這方面的訓練,所以,孩子寫字的時候我會格外用心,我認真觀察她,她每寫一個字的時候都很努力,一筆一畫地、很用力。雖然每一個筆道還歪歪斜斜,因為用力很猛所以頁面看起來不干凈??粗@么認真,我知道她一定能順利度過這一關。
但是,沒過兩天就收到老師發(fā)來的信息:“孩子的書寫很不好,家長監(jiān)督孩子把每個字寫好?!?/p>
書法是需要長期練習的,剛上小學不到一周就要求孩子把字寫得橫平豎直、像模像樣,可能嗎?孩子不是神童就是得從幼兒園抓起。
看著孩子認真而痛苦的樣子,我在想:我所學會的“等待”到底對不對?如果對,為什么給孩子帶來了比別人更多的痛苦?如果不對,那到底什么才是對的呢?
熱愛集體的“小紅旗”是家長買東西換來的
還有一個困惑,我用了6年讓孩子明白禮物不是做事的動因,所以,我盡量不把獲得禮物作為讓孩子做事的交換條件。
但是,這些天女兒已經(jīng)用“小貼畫”成功地換回了兩塊橡皮,又用幾張印著圖案的小紙片換回了一塊棒棒糖,她還在一個小本子上積攢著另外一堆“小貼畫”,據(jù)說攢夠了10個就能換回更大的禮物。為了讓孩子自己在班級墻上“熱愛集體”一欄中插上更多的“小紅旗”,我們給班里買了綠色植物、餐巾紙,送去了美化墻壁的墻貼、參與本該由學生自己參與的班徽設計……
與現(xiàn)代教育觀尖銳對立的教育方法在我女兒入學后都在硬生生地發(fā)生著。再過6年,這所名牌小學能還給我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孩子嗎?
這些年社會輿論不是一直在討論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嗎?可是你去小學里聽聽課就能發(fā)現(xiàn):下課會有人喊,都去喝水上廁所了,大家聽令而出;上課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課桌上;回答問題都把手舉得一樣高;打開書包所有孩子的書皮都一模一樣;所有的鉛筆都是2H的,連筆尖都要一樣的粗細;連書皮上的名字都要一種式樣寫在同一方位……
如此的整齊劃一,6年后,我的女兒怎么可能不像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
我一直堅信一位教育家的名言: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我們頭腦里的東西強勢地倒給孩子,而是喚醒他的靈魂,激發(fā)他體內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
我已經(jīng)用6年盡力把我身邊這個孩子當成一個比我小一號的人,了解她的內心,同時也讓她體會我的內心?,F(xiàn)在我懷著滿腔熱情把這樣一個小小的孩子送到了學校,我期望學校能比我做得更好,讓這么一個小小的孩子沿著她特有的生命軌跡長大、長高。
再過6年,我會收獲一個怎么樣的孩子?
現(xiàn)在,我有些恐懼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一個愛發(fā)脾氣的媽媽,必將收獲這樣的孩子!
一個愛發(fā)脾氣的媽媽,必將收獲這樣的孩子!
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忙碌一天,工作不順心,心情煩躁,本想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可看到不好好做作業(yè),癡迷電視、游戲的孩子,氣就不打一處來,積攢好久的火山于是……
這樣的故事在樂媽身上復制了一番:這天她心情特別差,下班一進門就看到樂樂在看電視,問他完成作業(yè)了嗎,心不在焉地回了句“一會寫”。吃飯的時候,她為了讓樂樂抓緊吃完寫作業(yè),就“啪”的將電視關上了,這下樂樂不依了,這個動漫可是他每天必追的。
“我還沒看完呢?”說著樂樂就要去開電視。
“我告訴你,你要開電視就別吃飯了,剛才回來就一直看,作業(yè)也沒寫,你是越來越不像話了!”情緒不好果然影響了她的態(tài)度,聲調也比平時提高了兩度。
“我天天吃飯的時候看你也不說,為什么今天說?”樂樂拿著遙控器,大聲質問著媽媽,臉憋得紅紅的。
“平時你至少完成作業(yè)了,再說了,誰家孩子天天吃飯的時候看電視??!你看人家小建,每次成績好不說,作業(yè)從來不用操心,更別說吃飯看電視了,連電視都很少看,誰像你??!告訴你,今天你要敢開電視就別吃飯了!”她一把從樂樂手中搶下遙控器,狠狠瞪著他。
“不吃就不吃!我要看電視!”
“啪,啪!”她狠狠的抓住樂樂的小手打了兩下,“我看你再敢和我搶,還反了你了,快點好好吃飯,吃完去寫作業(yè),要不我可真煩了!”可能覺得打孩子不對,她的語氣稍有緩和。
但這邊的樂樂可不愿了,摸著那只紅紅的小手,眼淚嘩嘩的,一邊哭著一邊抽泣道:“說話不算!就知道欺負小孩!霸道!”砰的一聲把臥室的門關上了。
真是一場心情不好引發(fā)的沖突!到底是誰之過呢?很多媽媽會說:“明明是孩子不聽話嗎!發(fā)脾氣很正常啊,再說樂媽本來就心情不好,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就得給孩子點顏色看看!”
孩子不聽話,當然應該給予一定教育,但有時的不聽話并非故意惹是生非。文中的樂樂,從小便養(yǎng)成了吃飯看電視的習慣,原來由于作業(yè)完成較好或者父母心情愉悅,并沒有太子在意,而當這兩個條件都不滿足時,樂媽便開始不舒服了,想通過訓斥的方式讓孩子乖乖就范。但這時的她犯了三個致命錯誤:
教育方式太暴力
樂媽發(fā)脾氣、搶遙控器、打孩子這幾個動作可謂是暴力至極,自己心情不好不應是發(fā)脾氣的理由,這樣的方式也極易讓孩子受到影響,一遇到不順心的事便要發(fā)脾氣甚至施之暴力,不僅會讓他人受到傷害,還容易縱容自己的“暴力”基因。
懲罰與錯誤不匹配
樂樂的錯誤無非是沒完成作業(yè)還一直嚷著要看電視,但樂媽卻說:“要看電視就別吃飯了!”這是一種典型的錯誤與懲罰不像匹配的表現(xiàn),更多的是媽媽的一種威脅。
這句話有很大程度是受了父輩的影響,這是50,60的父母們經(jīng)常教育孩子的一句話。我們小時候還是物質相對匱乏的階段,被威脅不準吃飯還是有很大作用的,而現(xiàn)在的孩子對吃穿的稀缺感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這樣的威脅作用幾乎為0,“不吃就不吃”這是他們的最大感受。
正確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既然孩子沒做完作業(yè)又想看電視,就告訴他:“可以!但一會要比平時多學一會,做完作業(yè)后,再看會課外書?!毕葷M足他的要求,再懲罰,效果會好的多。
萬惡的“別人家的孩子”
這可謂激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父母都喜歡愛學習、成績好、懂事的孩子,但和成人一樣,孩子也不都是完美的,拿別的孩子之長攻擊自己孩子之短,這是不公平的。何況,說孩子不如別人,最應該反思的其實是自己,你的教育方式有別人家的優(yōu)秀嗎,你怎么不先比比這個呢?
最要命的是,這樣經(jīng)常拿別的孩子比較的家庭,孩子往往不自信、心理素質較差,特別是重大考試、競賽,極易背上想贏怕輸?shù)陌ぃ卤炔贿^鄰居家的小明、媽媽同事的小紅,總生活在比較中,空虛而自卑。
由此可見,無論是心情不好,還是性格使然,都不應該成為我們發(fā)脾氣的理由。不僅是發(fā)脾氣,爸媽的性格、生活習慣,還會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
1、當我們習慣推卸責任的時候,他就會經(jīng)常挑別人毛病,而不是反思自己。
2、當我們習慣控制他學習、生活、乃至一切的時候,他就會習慣性的頹廢、懶惰、懦弱,因為一切有爸媽,他沒有獨立的人格。
3、當我們習慣冷冷面對這個世界,他也不會對世界充滿熱血和善意,他會認為一切都是暴力、虛偽、充滿利益糾葛的。
4、當我們習慣不認真傾聽他說話時,他也不懂得尊重別人、認真傾聽。
5、當我們習慣了謊言、虛偽、帶著面具做人,他也會變得敏感、妒忌、會偽裝自己。
6、當我們習慣了數(shù)落他的不是、過錯,他也會從現(xiàn)在起不再跟我們說心里話,關起門來感受孤獨、憂傷。
7、當我們把他當寶,要什么給什么,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也會變得自私,跋扈,以自我為中心。
8、當我們總是望子成龍,對他的要求總是太高太高,他也會從此自暴自棄,不再努力,因為無論如何都太難達到要求。
9、當我們沉浸在早晚牌局、煙霧繚繞中時,他也會癡迷網(wǎng)游排解心中空虛。
10、當我們……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父母曾經(jīng)的社會表現(xiàn)!教育孩子,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說教,而是以身作則,活出個樣子給他看!
假如我是孩子的話,我將會怎樣
朋友的女兒幸運地考入了平中985班,全家人很高興,但興奮的勁兒還沒消失,隨之而來的第一次月考成績,沉重地打擊了朋友,月考成績在班內是最后一名。朋友認為我女兒今年考入了浙江大學,肯定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要來向我求救來了。
女兒對于學習相較于一般的孩子來說,還是比較自覺的。因為女兒比較膽小,非常聽老師的話,我把這形容為“把老師的話當作圣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她總是會不折不扣地完成,而家長要讓她額外地做一些補習之類的作業(yè),她是置之不理的,拿一些人話來說“很有個性,有自己的想法”。
女兒的學習成績我一直把它比喻成“火箭式的心電圖”,彎彎曲曲而且直上直下的那種彎曲。尤其是表現(xiàn)在初中的時候,好的時候在班內前五名,差的時候,可能就是倒數(shù)幾名了。有次英語考試女兒只得了70多一點,初中班主任打電話來,毫不留情地說:“照這樣的成績,不要說考上平中了,就是當高也上不了?!迸龅竭@樣的事,性情急躁的家長估計見到孩子就容易沖動,像火山爆發(fā)一樣什么訓人的話都會噴出來,搞得自己與孩子心情郁悶,還傷身體。我的做法是,剛聽完老師的話,當然也很氣憤,很快我就平靜下來,當天接女兒并沒有問考試的事情,我看女兒自己心情也不太高興。我想讓自己與女兒都是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談一談。過了兩天,看女兒又恢復了笑臉,我插了一句:“前兩天英語考試怎么回事?”“考砸了唄”“那你得分析原因啊”“嗯,我已經(jīng)分析過了,基礎部分以前很容易得分的,此次扣了好幾分,就連需要背誦的內容也錯了好多,很不應該,閱讀本來就是弱項,本次更是慘不忍睹,作文也寫得不好,還有寫錯單詞的?!薄爸涝蚓秃?,就是接下來你要怎樣提高成績,我認為,學英語其實是和語文沒啥區(qū)別,也是要大量閱讀,不是有句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嗎?”“我知道啦”雖然是叛逆期,女兒與我還是比較能溝通的。這以后我就沒有接到過老師類似的電話。
試想一下,如果在我接到老師電話的當天就怒氣沖天地把女兒數(shù)落一番,女兒能靜下心來去仔細分析失敗的原因嗎?我估計女兒肯定是哭鼻子抹眼淚的份了,而且估計以后女兒的心理話也不會與你分享了。是的,作為家長,我們也應該經(jīng)常性地換位思考,對孩子的所做、所想,假如我是孩子的話,我將會怎樣?家長需要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心是長著眼睛的!
怎樣培養(yǎng)一個“紳士”孩子?
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有責任,有禮貌。那么,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紳士”,應該怎樣做呢?
1、不給朋友亂扣帽子
嚴禁扣帽子。同情心往往從分辨一件事是否可以接受開始。一個小家伙如果喊人家“豬腦袋”,父母應該立即處罰他,并告誡他說:“我知道你也清楚那個詞是不可接受的?!币?jīng)常跟他解釋,與人為善是生活準則之一。當他與別人陷入口角時,要告訴他:“你不必強迫自己喜歡那個人,但每個人都必須做個好人。”
適當懲罰。如果孩子不能遵守“做個好人”的要求,就該讓他們明白其后果,比如不給他買最想要的玩具。一個3歲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是很弱的,因此他還不會明白“做個好人”意味著要做道德上正確的事,因此你應該努力幫他壓制住這種不當?shù)臎_動。
詮釋和善。當你碰到孩子要為朋友提供幫助時,要及時肯定他的行為,可以贊揚他說:“你是一個非常稱職的朋友!”長此以往,他就會明白,做個對別人有幫助的朋友、姐姐、鄰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細心周到。用一年的時間,培養(yǎng)孩子逢年過節(jié)給朋友和親戚送賀卡的習慣。當然對于一個小孩來說,要求他寫多少祝福的話還不太現(xiàn)實,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畫一幅畫代替。
2、讓禮貌成為習慣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同情心,能體貼別人,那么作為父母的你就也得是個富有同情心、能體貼別人的人。此外,你還要制訂出規(guī)則,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哪些舉止(包括不當舉止)可能會影響到別人。然后,嚴格監(jiān)督這些規(guī)則的執(zhí)行,即便他們過生日也不能破例。
在平時的舉止中,最重要的就是禮貌,它是我們表達同情心的方法之一。對于一個咿呀學語的小孩來說,父母應盡力讓禮貌變成其生活習慣的一部分。
多讓孩子說“謝謝”。比如,當遇到裝運垃圾的大卡車時,父母可以借助垃圾的形成告訴孩子人與人是如何被聯(lián)系在一起的:農民種植糧食,我們消費糧食后排泄廢物,垃圾清理工再把這些廢物收集到一塊。所以,垃圾清理工和其他人一樣,是應該被尊重的。然后告訴孩子,在外面看到垃圾清理工時,應該對他們說聲“謝謝”。
父母不妨多說“對不起”。如果你曾經(jīng)對孩子發(fā)過脾氣,就應該向他們道歉。父母都會犯錯,關鍵是犯錯之后怎么做。要記住,無論大人做什么,孩子們都會有樣學樣。所以即便是他的媽媽,犯錯了也該坦率承認,說聲“對不起”。
動作輕柔些。有時候孩子急著表達友好之情,反而會粗暴地去抓別人的手。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示范另一種表達方式。已經(jīng)育有兩個小孩的母親金波利?馬松說,你應該告訴孩子,“要溫柔一些”,然后,抓著他的手用動作來教會他們,多大勁兒的觸摸,才稱得上“溫柔”。
說話語調溫柔些。父母對別人展現(xiàn)的親切善良,對孩子是一種道德榜樣?!澳惚憩F(xiàn)出的溫暖和細心,全在于說話的語調?!庇變簣@園長埃米莉?米哈奇克說,“比如,孩子的朋友正在哭鬧,我會說:‘擁抱一下可能對他有用?!庇捎诤⒆拥挠洃浐茈y持久,因此父母需要將這種“課程”多次重復。
3、幫別人就是幫自己
隨著認知能力的提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學齡前兒童其實已經(jīng)準備好參加各種活動了,這時父母要向他們展示如何去做。
分派家務。幫助別人的習慣應從做家務開始。孩子喜歡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分配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布置餐桌等。父母可以制作一個進度表,讓孩子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家務。當孩子問為什么自己要做家務時,父母可以回答說,“我們都是家庭成員,幫助家里做事,其實是在幫助自己?!?/p>
幫助鄰居??▊?塞姆普有4個孩子,最小的才2歲??僧斷従影嶙吆?,4個小家伙都主動承擔起照顧鄰居家貓狗的任務。無論天氣好壞,他們都風雨無阻、樂此不疲。塞姆普自豪地說,孩子們做的這些會幫助他們記住那條“黃金準則”:你需要像愛自己一樣愛你的鄰居,即使你不是特別喜歡那樣做。
小額慈善。孩子們通常喜歡自己做點貢獻,因此要讓他們參與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動?!懊總€星期,小孩都會數(shù)數(shù)自己手里攢了多少錢?!敝ゼ痈绐q太兒童早期教育中心主任南希?曼尼維斯說,這些錢可以被捐出來做慈善活動,或者為貧困的兒童買點東西。而后,父母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我們要怎么幫助這些貧困的人?”或者問問他,如果有5個一毛錢的硬幣,他愿意拿出多少個捐給慈善機構或放到存錢罐里去。
巧用故事。和孩子一塊讀書也許是一種比較自然的方法。比如,安?莫里斯所著的《房屋與家庭》里就有全世界各式各樣的房屋照片,這本書能夠告訴孩子們別國的風土人情,同時也能告訴他們,在別的國家,人們在生活中追求著類似的事情:安全感、被人喜歡、學習知識、享有樂趣。
稱贊英雄。雖然救火車的警笛聲會讓孩子感到憂慮,但災難事件出現(xiàn)時,在盡可能避開那些血腥圖片的同時,應該讓他們關注一下在現(xiàn)場救援的消防員、急救人員以及志愿者。
4、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交流感受。隨著腦子里詞匯量的增加,一個6歲大的兒童就能與人交流感受了,所以跟孩子們討論書里的角色、主人公的動機是幫助他們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比如問一問:“你認為女巫為什么會嫉妒白雪公主?”
小心媒體。如果電視上的角色互相攻擊叫罵,父母就應該立刻把電視關掉。因為孩子們不光是在看電視,他們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電視里的內容。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會辨別個中真?zhèn)?,所以對于這些細節(jié)一定要小心。
怎樣輔導一年級孩子
家長如何輔導一年級小學生
對于小學來說,一年級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是小學生入門的關鍵。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要找到了入門的方法,以后的學習就會更輕松。作為家長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入門,如何輔導孩子的學習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加強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如果孩子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在孩子以后的學習中將少操心,同時,孩子也將在以后的學習中終身受益,所以,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早上,孩子上學時一定要叮囑孩子不能在路上玩耍,要直接到學校,放學時,要叮囑孩子不能在路上玩耍,要直接回家?;丶液?,要先做作業(yè)。寫作業(yè)時要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美觀。寫作業(yè)要一口氣做完,不能邊做邊玩、做一下玩一下。完了作業(yè)要準備好明天的學習用具(包括削好鉛筆,準備好擦子,把各科的作業(yè)放在各科書中)、收拾好書包,然后最好看一會兒課外書后才能去玩。晚上,八點半以前必須上床睡覺,家長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睡覺環(huán)境,不要家長叫孩子睡覺,父母則開大音量看電視或大聲講話。
二、 加強孩子學習的輔導。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一定有很多的不適應,同時,孩子這時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十分短,上課時老師講的知識就有可能聽漏,如果,家長每天輔導一會兒孩子的學習,孩子就會覺得學習十分輕松,就會對學習更有興趣。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孩子進行輔導:
1、拼音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拼音的拼和聲調(特別是二聲和四聲容易混淆)。家長輔導孩子的拼音可以從讀、聽寫、默寫等方面著手。剛開始時只讀《語文》書和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拼音快學完時,可以買一些帶拼音的課外書讓孩子讀。這樣,孩子不光鞏固了拼音,而且還提前預習了字,同時還拓寬了孩子的知識面。聽寫拼音時,家長先把聲母和韻母都念出來,等孩子對拼音比較熟悉時就可以不念出來了。默寫主要是默寫整個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默寫時,不能寫漏、寫錯,連順序和格式都不能錯。
2、生字
每課的生字都要聽寫,一單元學習完了要聽寫一單元的生字,一本書學習完后要聽寫整本書的生字。前三個單元,因為認識的字少,所以可以只聽寫生字,后面的單元就必須把生字放在詞語中聽寫。在學習了拼音后,每次聽寫都必須帶上拼音。最重要的是聽寫完后,家長必須仔細檢查字和拼音寫對沒有,如果有錯,家長就必須給孩子重新聽寫。
3、作業(yè)的檢查
孩子把所有作業(yè)寫完后,家長要檢查一遍,看一看寫對了嗎?書寫工整嗎?如果有錯,就叫孩子改正;如果書寫差,就叫孩子重寫。
4、預習
作業(yè)寫完后,叫孩子預習明天要學習的地方后,再讀幾頁課外書。預習課文包括:讀通順課文(至少讀三遍),勾出文中帶生字的詞語,給生字組詞。
5、背誦
古詩一定要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背才容易背著,同時,背誦時要求孩子找出文章的規(guī)律再背誦。
6、加強書寫習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要注意孩子的握筆姿勢和坐姿是否正確,看書的習慣和方法是否得當,這些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保護眼睛從現(xiàn)在開始。
7、加強數(shù)學能力和數(shù)學意識的培養(yǎng)。
對于學生不懂的數(shù)學作業(yè),家長千萬不要把答案直接了當?shù)馗嬖V孩子。要耐心地弄清楚不懂的原因,是題目的意思不理解,還是當天沒有專心聽講等等,并及時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教育。
三、加強品德方面的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身體差的人是廢品,能力差的人是次品,品德差的人是毒品?!边@可見一個人的好品德是多么重要。同時,一個人品德好了,別人才更愿意與他相處,他才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所以,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1、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見到老師、同學或其他認識的人要主動問好,受到別人的幫住要說謝謝,妨礙了別人做錯了要說對不起。
2、做一個守時、守信的人。
3、做一個講衛(wèi)生的人,勤洗頭,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男生勤理發(fā),女生要把頭發(fā)梳好。出門之前照一照鏡子,看看自己儀容是否整潔。
4、做一個愛勞動的人。洗碗、掃地、擦桌子、收拾房間、洗內衣、洗襪子、洗紅領巾等事都可以叫孩子做。
5、做一個善于與人溝通的人,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能與人好好說。
6、做一個關愛他人的人,關心、愛護、尊重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懂得稱贊、寬容別人。
7、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作為一個學生,有責任努力學習;作為一個孩子,有責任尊敬父母、長輩……
8、做一個會與人合作的人。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敝挥袑W會與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9、做一個自信的人。家長對孩子以表揚為主,讓他樹立自信,讓他認為自己很能干,他學習起來就會更起勁。但是,如果孩子的確錯了,家長還是必須指出來,進行講道理或者批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