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我們愛集體》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1-03-25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我們愛集體》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增強團結(jié)、合作的意識,有初步的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為班級做力所能及的事,養(yǎng)成愛集體的良好行為,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我們愛集體》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為班級做力所能及的事,養(yǎng)成愛集體的良好行為。
2、增強團結(jié)、合作的意識,有初步的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
3、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準備簡單的勞動工具。
2、師幼共同創(chuàng)設"我們愛班級"專欄。
活動過程:
1、討論:我能為班級做什么事?(修補圖書、擦桌椅、管理自然角、收拾玩具等)
2、幼兒分組協(xié)商并分工做勞動前的準備工作。
3、分享活動。交流自己是如何分工勞動的,做的如何,分別參觀勞動成果,體驗為集體共同勞動的樂趣。
4、布置"我們愛班級"的專欄。幼兒將自己為班級做的好事記錄下來,貼在專欄里,向家長和小朋友幾少自己為班級做的好事,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活動反思:
我們開展了一次《愛班、愛集體》的主題班會活動。一個班集體就應像家庭一樣溫暖,這個大家庭中用親情、友情使大家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學生作為這個家庭中的一員,要愛這個集體,要以實際行動為集體爭光,添彩!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有凝聚力的集體。結(jié)合開展“班風、學風”作為主線的系列活動,使每位學生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本節(jié)課中大量采用背景音樂、視頻和生動的照片展示,從視覺和聽覺上對學生的即時教育是比較深刻的,有效地增設了教育效果。在導入的部分用一首兒歌《拔蘿卜》,讓學生看視頻,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當孩子們情不自禁隨樂哼唱時,我知道孩子們產(chǎn)生了興趣。孩子們知道了團結(jié)就是力量,團結(jié)一致,齊心合力,為集體爭光。顯然也是本次班會活動的目的所在。
這次主題班會,大部分的構(gòu)思和組織,都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比如,玩的游戲《猜猜我是誰》,了解學生之間的熟悉度,學生也非常樂意的積極參與。在說到班級學生中值得表揚的事情和不足改進的地方時,都結(jié)合了圖片,使學生清晰明了,馬上知道了自己該怎么做。最后部分把班級比作大樹,學生比作葉子,讓學生畫畫樹葉貼到黑板上,結(jié)合歌曲《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整體氣氛很和諧。
最后,活動到了高潮“獻你一朵花,贈你一句話”,大家拿出自己親手做的紙花,準備送給在自己心目中為集體做出貢獻的同學。第一個是佩枝,她說:“我要送給我們的班長——全柔婷同學。因為她半個多學期以來,一直盡心盡力,為同學們排憂解難。所以我要送給班長這朵花!”班長高興地收下了。第二個是柱華同學,他要送的是嘉琪同學,他是這么說的:“我要送一朵花給嘉琪,因為她在領讀時幾乎把喉嚨都喊啞了,在平時也常常幫助別人?!奔午骷拥亟舆^了花,她感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
班隊會活動是一個很好的陣地,通過這節(jié)班隊課,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明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教育了學生要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為集體做貢獻。
幼兒百科:集體,是一種組織形式團體,具擁有一定的活動范圍,共同的經(jīng)濟基礎、思想基礎、政治目的和共同的社會利益。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我們和水》及教學反思
大班社會教案《我們和水》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嘗試續(xù)編詩歌詩歌《滴答,滴答,下雨了》,發(fā)展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知道動植物和人都離不開水,初步體驗植物的身體里有水,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水意識,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我們和水》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知道動植物和人都離不開水,初步體驗植物的身體里有水。
2、嘗試續(xù)編詩歌詩歌《滴答,滴答,下雨了》,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水意識.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家長帶幼兒到附近或電腦上看看江水和湖水,水中行船、游魚、引水灌田等。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人們生活中離不開水以及動物在水里游泳、喝水的圖片或照片。
教師準備:把幼兒收集的圖片布置成兩面主題墻:一面墻的主題是人的生活離不開水;一面墻的主題是動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磁帶:詩歌《滴答,滴答,下雨了》,錄音機??煲煽莸幕▋簣D片一張,植物圖片若干。水果若干,小碗若干,小塊木板若干,玩具小刀,榨汁機等。課件制作:有關旱災或地球上水在減少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水的重要性,引導幼兒節(jié)約用水。
1、導入:以猜謎《水》的方式引出課題。
2、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說說哪里有水。
3、水的用處。
(1)請幼兒觀看人離不開水的主題墻上的圖片,看圖說一說水有什么用途?(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2)請幼兒觀看動物在水里游、喝水等動物離不開水的主題墻上的圖片,看圖說一說水有什么用途?(動物離不開水)
(3)提問:你還知道水有什么用途?
4、演示有關旱災的課件,讓幼兒明白久旱會造成缺水。
5、演示有關水資源在減少的課件,讓幼兒明白如果不節(jié)約用水,水會用完。
6、和幼兒一起想出節(jié)水措施。
二、知道植物也需要水,嘗試續(xù)編詩歌。
1、出示快要干枯的花兒圖片,讓幼兒說說花兒怎么會這樣呢?你有什么辦法嗎?
2、讓幼兒想想還有哪些植物需要喝水的,老師同時出示植物的圖片。
3、老師示范朗誦詩歌一段:“滴答,滴答,下雨了小草說:下吧,下吧,我要長高”
4、幼兒模仿續(xù)編詩歌。
5、把幼兒編的句子整理成一首完整的詩歌,大家一起念。
6、小結(jié):植物離不開水。
三、在動手操作中了解植物的身體里有水。
1、玩水的游戲。
2、“水很好玩吧,那你們猜猜哪些東西身體里有水呢?”讓幼兒自由說說。
3、幼兒操作,嘗試用各種辦法擠出蔬菜和水果里的水,親身體會植物里有水。
幼兒自由操作,比如用手擠,木板壓,放在碗里搗碎,榨汁機等等。
4、可以初步的感受有的植物里的水分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5、小結(jié):植物的身體里有水。
6、留給幼兒一個疑問:其他的事物身體里有水嗎?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活動延伸:
1、家長和幼兒一起種植植物,每天適當?shù)貪菜?/p>
2、在一個透明的瓶子里裝上水,插入一棵草,然后觀察每天瓶子里水的變化。
活動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充滿了興趣,積極調(diào)動了他們的主動性,使他們自主的參加到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動手能力及運用已有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此次活動由于環(huán)節(jié)過多,可以分成幾個活動來開展。通過這一次的活動,幼兒對水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是還遠遠不夠,對水的節(jié)約意識的教育還要貫穿于一日生活中。
幼兒百科:純水可以導電,但十分微弱,屬于極弱的電解質(zhì)。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電解質(zhì)而有較多的陰陽離子,有較為明顯的導電性。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我們是一家》及教學反思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我們是一家》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感受家庭的溫暖與美好,激發(fā)幼兒熱愛家的情感,懂得家人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我們是一家》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提示:
家是孩子們最熟悉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孩子們最親近的人,通過活動,讓孩子進一步熟悉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家人,了解自己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體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愛和關心。引發(fā)幼兒關心家人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溫暖與美好,激發(fā)幼兒熱愛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懂得家人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愛護。
2、感受家庭的溫暖與美好,激發(fā)幼兒熱愛家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短文《我們是一家》《我愛我家》歌曲磁帶,各種手工材料和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1、聽歌曲《我愛我家》導入,提問:小朋友,你愛你的家嗎?你愛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嗎?他們愛你嗎?------幼兒自由回答。
過渡:有個小朋友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我們聽聽他是怎么說的?
2、欣賞短文,老師誦讀短文,引導幼兒欣賞。
3、談話:
①、老師引導幼兒組討論自己有家庭成員,以及其職業(yè)和每天做的事情,問:小朋友們,你的家里都有誰?他們每天都做什么?幼兒自由和同伴們說一說,老師來回指導,引導幼兒圍繞主題進行談話。
②、老師引導幼兒園集體談話,請幼兒用日常談話方式在大家面前說一說自己對家人的感情。
提問:小朋友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怎么愛你的?你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媽嗎?你用什么方式表達你對他們的愛?幼兒自由討論,老師注意事項激發(fā)幼兒對家人愛的情感,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愛的表達方式,如:給爺爺奶奶捶背,給爸爸倒水,幫媽媽擇菜等。
③、過渡:小朋友,我們今天就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制作一個小禮物來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吧!你可能畫一幅畫,折一只小動物,也可以捏一個小泥人等等。
④、手工制作:老師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制成小禮物。
活動建議:
激發(fā)對家人愛的情感,并想到用什么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可請幼兒表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動作,活躍課堂氣氛。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采用欣賞班級照片和歌曲《大中國》,讓幼兒逐步了解家的概念,大家庭是由一個一個小家庭組成的,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在學習兒歌中采用填空式加深幼兒對兒歌內(nèi)容的理解,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分三個等次讓幼兒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安排的,這就體現(xiàn)了《綱要》中提到的個體差異中的水平發(fā)展的差異,能力傾向差異,學習方式的差異,原有經(jīng)驗差異。幼兒有了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心理特征,這樣幼兒自然而然地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幼兒百科:家,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jiā,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nèi)、住所。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我愛爺爺奶奶》及教學反思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我愛爺爺奶奶》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會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情感,幼兒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老人們年紀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著種種不便,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xiàn)自己,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我愛爺爺奶奶》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幼兒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老人們年紀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著種種不便。
2、激發(fā)幼兒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情感。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xiàn)自己。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前期經(jīng)驗的準備:
讓幼兒觀察和討論爺爺奶奶的日常活動。
物質(zhì)準備:
收集有關爺爺奶奶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信息(圖畫、文字記錄)。
環(huán)節(jié)預設:
一、出示爺爺奶奶圖片,自然引入主題。
師:說說自己的爺爺奶奶長得什么樣子,和自己哪些地方不一樣。
幼兒自由講述。
師:我們的爺爺奶奶年齡大了,需要我們的小朋友來幫忙。
二、我為爺爺奶奶來幫忙(角色扮演)
師:想一想爺爺奶奶做哪些事情不方便,我們可以幫他們做什么,兩人結(jié)伴試做一下。
(幼兒自由結(jié)伴扮演)。
師:我們小朋友在家里為爺爺奶奶做過什么事情,爺爺奶奶有什么反應呢?
師: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們小朋友要主動去關心爺爺奶奶(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做個尊敬老人的好寶寶。
鼓勵幼兒為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活動延伸:
畫畫自己的爺爺和奶奶,表現(xiàn)他們的特征和活動。畫完后和伙伴們交流一下,畫上的爺爺奶奶在干什么。(如:給花澆水、擦桌子、縫衣服)
活動反思:
以重陽節(jié)為主線,(即平時由老人接送孩子人數(shù)居多,老人比較溺愛孩子,孩子在老人面前任性,不知道體諒和關心老人等),設計了這個活動。本活動旨在通過聽故事、講述、繪畫、唱歌跳舞等多種形式,讓幼兒體會和感受老人對自己的愛和付出,知道感恩,知道怎樣關心和愛他們,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謝?;顒又校昧擞變悍浅O矚g聽故事的特點,結(jié)合幼兒自身經(jīng)驗自編小故事,幼兒聽得非常入神,因為故事里講的好像就是他自己。聽完故事后,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著自己的爺爺奶奶是怎么愛自己的,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在老師引導下,能夠知道爺爺奶奶年齡大了,他們也需要照顧,需要我們?yōu)樗麄冏鳇c事情,應該心疼他們,不要象嬌嬌一樣,把奶奶累病了。最后,孩子們用畫筆畫下了最想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有花、水果、玩具、漂亮的衣服、汽車等等。晚上,在家長的配合下,孩子們陪爺爺奶奶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節(jié)日?;顒雍?,與家長進行了交流,家長紛紛反映,通過這次活動,孩子懂事了很多,有的改掉了一些任性、嬌氣的習慣,知道心疼人了,這對孩子今后發(fā)展也將是一個很好的影響。
幼兒百科:爺爺,指長輩。
幼兒園大班社會詩歌教案《我愛我家》及教學反思
大班社會詩歌教案《我愛我家》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樂于和同伴說說愛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樂,進一步感受家的溫暖,產(chǎn)生愛家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詩歌《我愛我家》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受家的溫暖,產(chǎn)生愛家的情感。
2、樂于和同伴說說愛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前期搜集的相關資料課件《家是什么》。
2、音樂《讓愛住我家》、《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愛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樂。
教師出示“家”,提問:“你喜歡自己的家嗎?”“你最喜歡家里的什么?為什么最喜歡它?”請幼兒逐一講述自己愛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樂。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歡的人或?qū)櫸锘蛭锲坊蛲婢呋蚍块g。小朋友都愛自己的家,我愛我家。
(二)教師演示課件,幼兒通過欣賞詩歌《家是什么》,產(chǎn)生愛家的情感。
教師邊演示課件邊朗誦詩歌《家是什么》。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你還聽到了什么?”幼兒回答。
“詩歌中的話小朋友有沒聽明白的地方,想問一問嗎?”引發(fā)幼幼互動、師幼互動,互相解答,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教師小結(jié):媽媽用勤勞的手把家里整理的干凈、漂亮,讓家人感到很溫暖;爸爸用堅實的肩膀撐起一把保護傘,為家人擋風遮雨,讓家人享受幸福和快樂。所以說:家是媽媽溫暖的手、是爸爸寬闊的肩膀。
(三)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感受,說說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溫暖。
“除了詩歌里所說說的,你感覺家還是什么?”
幼兒自由思考,教師請幼兒回答家是**,盡量理解它的寓意。
教師小結(jié):家是**,家是**,……。爸爸媽媽愛寶寶,寶寶也愛爸爸媽媽。
(四)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歌曲《讓愛住我家》,進一步感受家的溫暖,加深愛家的情感。
(五)理解廣義的家,引導幼兒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一家人在一起特別的溫馨,小朋友們和老師在一起組成了大一些的家——大二班?!薄八械闹袊藞F結(jié)在一起組成了更大的家——中國?!庇尚〖衣?lián)系到班級、國家,將感情升華到新的高度。
引導幼兒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幼兒相互擁抱,感受相互的愛。
教師小結(jié):我們愛自己的小家,也愛我們的大家。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愛我家!
活動延伸
為家人、老師、朋友說一句話或給一深深的擁抱。
附詩歌:家是什么
小兔子說,家是溫暖的地方,
小老鼠說,家是安全的地方,
小鳥說,家是幸福的地方,
小朋友說,家是媽媽溫暖的手、是爸爸寬闊的肩膀。
活動反思
《我愛我家》是一節(jié)下班的語言活動,主要讓幼兒根據(jù)一定的句式進行仿編,小班幼兒的仿編能力只有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運動生活中的語言才能仿編,所以我在了解兒歌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仿編,為了讓幼兒更好的掌握句式,精心的設計了PPT,準備了相關的圖片,給孩子們一個直觀的影像,這樣有利于幼兒的仿編。
活動中孩子們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東西充滿著興趣,句式掌握也很好,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一定的語言組織來仿編兒歌,活動中教師和幼兒間的互動和交流比較頻發(fā),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了幼兒的講述欲望,特別是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時非常好,所以后來幼兒在和好朋友,和客人老師講述時語言的運用非常好,完整而且大膽。
但是在幼兒自我單獨仿編的過程中還是需要教師適當?shù)囊龑В赡苁亲詈髨D片的利用不完整,幼兒拿著圖片只是單獨的一幅一幅的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所以完整想不夠,也許可以改變一下圖片教學效果會更好。
幼兒百科:家,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jiā,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nèi)、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