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貪官”到“五道杠”家庭教育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21-03-17 家庭教育 幼兒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隨著物質(zhì)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如何教育孩子成了一個越來越大的問題。
從想要“當貪官”的學生到“五道杠”少年,一系列事件引起了社會公眾對于家庭教育的熱烈討論。隨著物質(zhì)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如何教育孩子成了一個越來越大的問題。家庭教育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如何愛孩子,怎樣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家長怎樣言傳身教等等,這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怎樣的教育,就會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孩子。在“六·一”兒童節(jié)前夕,孩子和父母,雙方都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經(jīng)過匯總與對照,希望對大朋友和小朋友都能有所啟發(fā)。
學生論壇
榜樣勝于雄辯
我的父母是農(nóng)民,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他們是我心中的“教育專家”。
我上初中時,父母和鄰居家因為種菜發(fā)生了糾紛。第二天早上,我發(fā)現(xiàn)鄰居正在破壞我家田里的菜,就馬上告訴了父母。而父母并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立刻去找鄰居討個說法,而是什么動靜都沒有。過了好幾天,我忍無可忍地問父母為什么這么窩囊,被人欺負還不做聲。父親對我說:“何必為了這樣的小事去吵,菜砍了可以重新種,這樣的小事,讓一讓就過去了?!焙髞磬従佑X得很不好意思,主動來跟父親道歉。
這是農(nóng)民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并不是所有農(nóng)村人都難纏,農(nóng)村一樣有豁達的人。這件事深深地影響了我,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每當我與別人發(fā)生小摩擦、小矛盾時,我總會想起父母對我的教育,一笑而過。
如今,我已上大學。我認為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是潛移默化的。正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重慶機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羅鵬程)
關(guān)懷改變了我的命運
還記得高二以前的我,留著長長的頭發(fā),帶著幾個“小兄弟”到處惹事。我生活在單親家庭,父親整日為生計奔波,每個月除了給我錢時和我惹事后對我打罵外,基本不會出現(xiàn)。那時,考大學對我和父親來說是一個奢望。
高二那年,我又在學校惹事了,父親照例被老師請到學校開家長會,我在辦公室外等了好久,心里只是害怕回家后父親的打罵。那天,父親將我?guī)Щ亓思?,沒打沒罵卻做了許多好吃的東西。那晚,父親和我聊了很久。父親對他以前的“棍棒教育”向我道歉,我哭了。從那以后,不論我犯了什么錯,他再也沒有打過我,只是用自己的行動感染我。
閑暇時,他給我做好吃的,和我聊天,傾聽我的心事。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報答父親的良苦用心。我開始遠離那幫“小兄弟”,全心全意投入學習。而我也成了父親關(guān)注的焦點,每個星期二他都會來學校給我送好吃的。我內(nèi)心燃起對未來從未有過的希望……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大三了。如今的我,還保持著每周和父親通一次電話的習慣,喜歡聽父親的教誨,喜歡將自己的快樂和悲傷向父親訴說,我已決定考研,向著我夢中的校園進發(fā),也為實現(xiàn)父親對我的期望。
假如高二那年,父親還是堅持“棍棒教育”,我不敢想象自己的今天會是什么樣,是父親的關(guān)懷改變了我的命運。(周口師范學院趙萬明)
我該如何愛你們
我很小的時候就被放在爺爺奶奶家寄養(yǎng)。父母因為工作調(diào)動的關(guān)系,一年回不了幾次老家,每次回來總會帶很多玩具熊,熱情地往我懷里塞,而我總是羞怯地躲開。爸媽最多也只是在家呆一下午就匆匆趕回單位。從我開始記事起每年都是這樣,我房間里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熊,但是腦海里卻沒有一點父母關(guān)愛的記憶。
我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上大學了,父母升遷了,他們依舊很忙。我們彼此都不怎么打電話,即使有,也是幾句簡單的節(jié)日問候,客氣地回答對方的問話,根本不像其他同學那樣跟父母無所不談,我對他們沒話說,他們對我也沒有。
大二那年,媽媽出了車禍,左腿受了傷。我也不知為什么,得知這個消息,我并沒有那種心急如焚,立馬想要飛奔到媽媽身邊的那種感覺。我從容地收拾好東西,登上了回家的火車。到達媽媽病房的時候,房間里站滿了前來探望的人,看見我,爸爸責備道:“你媽都這樣了,你怎么還不緊不慢的?”媽媽很失望,盯著我說:“難道拿錢買都買不回你的心嗎?”我很委屈,想哭可又哭不出來,就這么傻傻地站了一下午。
回學校的路上我一直想著爸媽的話,真想對他們說,我不是不關(guān)心你們,我也知道我應該愛你們,可是我跟你們真的沒有太深的感情,你們總是想用物質(zhì)交換感情,難道這都是我的錯嗎?媽媽,你說對了,我的心不是你拿錢能買回的。我要的是你們的愛,不是玩具熊,也不是錢。這樣的教育我接受不了。請有相關(guān)經(jīng)歷的父母們好好反思一下吧!(濟南大學郭雪圍)
老師觀點
勿讓道德教育成孩子成長盲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教育孩子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教育孩子要與時俱進。這如同經(jīng)濟發(fā)展一樣,處于不同經(jīng)濟發(fā)展階段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也各異,對孩子的教育亦然?,F(xiàn)在孩子接受的新事物渠道比以前更寬,途徑更多了,所接受的理念也更超前。父母們?nèi)粢晃墩瞻嵋郧暗姆绞?,根本不能解決實質(zhì)性問題,只會令孩子們更反感,叛逆的行為更激烈,得不償失。
其次,家長要試著與孩子進行角色互換。例如讓孩子做點家務,并學著采購家庭需要的生活用品,這既能讓孩子體驗做父母的不易,又可以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在角色互換過程中,父母也可以觀察和孩子互動時哪些是孩子的不足之處,哪些是孩子的強項。通過這種方式父母和孩子好好聯(lián)絡感情,交流思想,建立親子互相信賴、互相尊重的和諧相處關(guān)系。
最后,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不能只是片面說教,這樣會有失偏頗,家長應該做到言傳身教相結(jié)合。特別是在道德教育方面,家長要給孩子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則,否則家長的不良言行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總之,成才先成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重視道德教育這一塊,不能一味滿足孩子們物質(zhì)上的需求,而忽視做人的教育。(浙江省小盧)
家長談心YJs21.com
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有一次我到幼兒園接孩子,正碰上孩子同班一小男孩的父親接兒子出來,這位父親問兒子:“今天在幼兒園有人欺負你嗎?”小男孩響亮的聲音:“沒有!”父親又說:“要是有人惹你,你就狠狠地打,打壞了有爸爸呢!”我的心一下揪緊了。接孩子回到家問起這個小朋友,孩子說這個小朋友很霸道,經(jīng)常搶別人東西,還踢小朋友:“有一次他把帥帥推倒了,帥帥的牙都磕掉了?!蔽也桓夜膭詈⒆痈@個小朋友“斗爭”,只好叮囑自己孩子離他遠點。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與父母朝夕相處,受父母影響最大。雖然言教只是教育的一個方面,但不正確的言教無異于教唆,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在培養(yǎng)孩子良好道德品質(zhì)方面,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家長能夠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益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長應該教孩子遇事多考慮一下他人的感受,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當然更多的是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一個做人的榜樣。(泊頭職業(yè)學院吳寶平)
拿什么教育孩子
作為教育者,在孩子面前家長和教師應率先垂范。
作為家長,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自己卻不學無術(shù),不是沉迷于麻將就是網(wǎng)絡游戲,這樣怎能教育出好孩子?
作為教師,有些人除了課本,不讀任何書籍,教案全部在網(wǎng)上“百度”,來到課堂,卻教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殊不知,經(jīng)常出入辦公室的課代表們,已經(jīng)把教師們在辦公室里的所作所為看在眼里,當你在教室里侃侃而談時,還有什么說服力?
曾經(jīng)有一位教師對家長發(fā)出了這樣的呼吁:別在電腦上偷菜了,給孩子做做早飯吧!這是針對學生們不吃早飯就上學的現(xiàn)象來說的。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年輕、趕時髦的家長,玩得很瘋狂,在辦公室玩,在家也玩,對孩子只是給點錢,讓他們自己去買早點吃,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我們拿什么來教育孩子?拿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榜樣,也是孩子認識社會的第一面鏡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家長和教師自己也能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何愁孩子不成才呢?(江蘇省沛縣湖西中學華德陽)
觀點集萃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最好先做到。就像你對孩子說100遍不要闖紅燈,只要你帶著他闖一次紅燈,這100次的努力就會歸于零。
——江蘇省阜寧縣錢麗娟
作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尋求與孩子心靈上的溝通。要尊重孩子,使他們從中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和他們自身的價值,并由此學會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陳金華
很多家長動不動就說“大人的事,小孩別管”“大人講話,小孩子別插嘴”之類的話,這怎么能讓孩子同你暢所欲言?
——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學申繼華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庭教育重在“引”而不是“教”
案例:兒子一歲七個月的時候曾經(jīng)上過幾個月的私立幼兒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家長會,園長問在座的爸爸媽媽們:“如果孩子在做拼圖的工作,而他的動作跟我們希望的不一致,家長要怎么做?”很多家長都說:“那就告訴他這樣不對,應該像媽媽這樣做。”園長說:“你們都做錯了!如果你想要孩子發(fā)揮最大的潛能,那么你必須清楚一點,不管孩子怎么做都是對的!你可以在一旁做示范,但一定不要干預孩子的任何動作?!?/p> 這次的家長會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更加體會到什么才是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重在“引”而不是“教”。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擁有神奇力量的天才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huán)境里才會茁壯成長,這個環(huán)境就是互相尊重、規(guī)則明確、相對自由的家庭。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教出一個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而是要疏通引導、讓孩子水到渠成地完成自我塑造。2-3歲時,孩子的自我意識剛剛建立,對于各種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自己嘗試。在安全且不妨礙別人的前提下,對于孩子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可以適當?shù)慕o機會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不妥,然后再告訴他們什么是合理的。
有一次我?guī)鹤映鋈ド⒉?,外面晴空萬里,他卻翻出了雨鞋和雨衣,一定要穿上出門。我們都勸他說:“這些都是下雨天才會穿的,今天并沒有下雨??!”他似乎完全聽不進去這些道理。我轉(zhuǎn)念一想,晴天穿雨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讓他自己去試試吧。兒子歡天喜地的全副武裝出了門。在路上走了一會兒,他開始扯雨衣的帽子,于是我蹲下來問他:“你是不是有點熱?。俊彼c點頭,我趁機告訴他只有下雨天穿雨衣才會舒服,于是他很快同意我?guī)退延暌掠晷撓聛?,還說:“我等下雨了再穿?!苯?jīng)過這件事以后,兒子再也不會晴天要穿雨衣了,而且他也明白了要等下雨了才能穿雨衣雨鞋。
“引”和“教”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尊重,家庭教育應該把“尊重”擺在“教育”之前,用平等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用“引導”來替代填鴨式的說教。當家長的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我也不例外:在兒子只有4個月的時候,我就跟風買了一套杜曼閃卡,沒用幾天我忙起工作的事,把這套閃卡放在了一邊。兒子一歲八個月后的一天,他在柜子里發(fā)現(xiàn)了那套卡片,覺得非常有趣,就拿出來玩。我并沒有按照杜曼閃卡的使用說明書來教他,而是順著他的方式,每天拿出一些卡片,由他來當老師教我認,然后比賽扔卡片,再把滿地的卡片撿起來放好,兒子每天樂此不疲地重復這些游戲。只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一整套百科卡片他竟然都學會了。經(jīng)過這件事,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去給孩子灌輸大量他暫時還不感興趣的知識,只需要在他對某個事物產(chǎn)生強烈好奇心的時候,適當進行引導,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把學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引導”是把主動權(quán)交還給孩子,讓孩子決定他要做的事情。古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家庭教育在給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的同時,也要制定好規(guī)則。從一開始就告訴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是不允許的。一旦規(guī)則定好了,全家人都要遵守它,絕對不能出現(xiàn)“爸爸媽媽不允許的事情,爺爺奶奶卻可以”。前幾天,我家就出現(xiàn)了從來沒有過的哭鬧現(xiàn)象,原因是我不允許邊看電視邊吃飯,而我母親卻想在吃飯的時候給兒子看電視。一直都很守規(guī)矩的兒子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家庭成員之間微妙的關(guān)系:姥姥是可以改變媽媽的決定的,并用自己的哭鬧來獲取姥姥的支持。最后我母親及時改變了她的曖昧態(tài)度,跟我保持一致,才讓兒子放棄了看電視的想法。事后我感嘆孩子察言觀色的能力,也佩服他能夠?qū)彆r度勢及時調(diào)整策略。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社交家,家長的態(tài)度在規(guī)則建立和維護的過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生命之水的動力是與生俱來的,只要家長掌好了舵,相信孩子一定能夠從小小的帆船成長為乘風破浪的巨輪,承載著我們的希望揚帆遠航!
當今家庭教育:別“兇”過線
一筆沒寫好,媽媽要求擦掉重寫,為寫作業(yè)經(jīng)常熬夜到晚10點;媽媽要求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吃完飯,爸爸一心疼就偷偷替孩子吃了;孩子鋼琴彈不好,爸爸不厭其煩地教都沒用,媽媽一句“再彈不好就揍你了”,立馬見效……某報調(diào)查50個福州家庭發(fā)現(xiàn),其中64%的父母是“虎媽貓爸”。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都是以嚴父慈母呈現(xiàn),父親嚴厲,督促孩子學業(yè),要求孩子努力上進;母親慈愛,給孩子以溫情,滋補孩子的性格。而現(xiàn)如今,很多家庭中父母的教育作用調(diào)了位,成了“嚴母慈父”,特別是隨著電視劇《虎媽貓爸》的熱播,更讓這種反常現(xiàn)象聚焦在家庭教育的視野里。
在筆者看來,“貓爸”的確是爸爸工作忙,在家的時間少,想通過慈愛的方式彌補家庭教育投入不足造成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管教的一面,爸爸的嚴厲管束缺席了,媽媽就應一副嚴厲的模樣披掛上陣,這就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虎媽貓爸”。其實,無論是傳統(tǒng)色彩的嚴父慈母,還是當下盛行的嚴母慈父,這只是家庭教育的角色分工不同罷了,沒有優(yōu)劣之分,更談不上對錯之別。爸爸對孩子教育投入不足,應該盡量改正,但如果迫于現(xiàn)實的無奈,實在沒有條件,也不必糾結(jié),更無須懊惱,抽時間陪陪孩子,充分發(fā)揮一下“貓爸”的溫順,又何嘗不可呢?
事實上,是嚴父慈母還是嚴母慈父無關(guān)緊要,只要不是“虎爸狼媽”就行,只要父母都不缺席家庭教育,橫豎都是愛,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誰扮演什么家庭教育角色不重要,重要的是“兇”與“慈”都應有度——“兇”過線,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權(quán)益,或?qū)⑦`反未成年人保護法;“慈”無底線,便是溺愛,孩子的品性無法步入正軌,也是孩子成才的大忌。說到底,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因人而異,還需要爸爸媽媽們自己去把握。
家庭教育誤區(qū)之穿著不當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因此,不少的父母注重把自己的孩子盡量收拾得漂亮一些,這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有的父母以為讓孩子打扮得另類或與眾不同才叫美,才能引起別人的欣賞、贊嘆和羨慕。
有一個母親,她為孩子專門訂做了一套小西裝,穿上小西裝的孩子在社區(qū)里走來走去的,不少的爺爺奶奶說這個孩子像個小紳士。在學校里,老師和同學也都說這位穿西裝的同學很帥氣,像個小經(jīng)理。這位母親聽到后樂滋滋的??墒且荒暌院?,小西裝就不合身了,母親第二年又做了一套。就這樣,這個孩子一年一套西裝地穿著。可是,有一天孩子卻說:“媽媽,我總穿西裝,別人都笑我太古板?!眿寢尵蛯λf:“他們是嫉妒你?!?/p>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往往都是時尚的成年女性的季節(jié),她們穿著一些漂亮性感的夏裝,一來可以降溫清涼;二來可以彰顯自己的美好身材,一舉兩得。然而, 在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夏季童裝,特別是女童的夏季服裝,也越來越向成人女裝的款式與造型方面靠攏。兒童夏裝的款式確實很多,露背的、緊身的、吊帶的、超短的,應有盡有。一到夏天,漂亮時尚的童裝就特別好賣,新款一上市,很快就脫銷。
家住大學路某小區(qū)的一位李阿姨,她有一個剛?cè)龤q多的小女孩兒,長得特別活潑可愛,因此,李阿姨就經(jīng)常買一些花花綠綠的衣服給小孩子穿。李阿姨說,由于現(xiàn)在是夏天,天氣比較炎熱,她就給小孩兒買了一些無袖的或者是小吊帶的童裝,好讓小孩兒既漂亮又涼爽。
可這位李阿姨不知道,兒童皮膚的黑色素細胞發(fā)育還不夠成熟,一般來說,黑色素在陽光照射下,會分泌黑色素顆粒來遮擋紫外線。如果兒童穿得過于暴露,則可能因為紫外線強烈照射而出現(xiàn)皮膚曬黑、曬傷,因而變得粗糙,甚至出現(xiàn)紅、痛、腫以及光過敏現(xiàn)象等。況且,八歲以下的孩子并不適合使用防曬用品。所以,建議家長在天熱帶孩子外出時,不要穿太暴露的服裝,并適當防護。同時,最好不要給孩子穿緊身衣,特別是腈綸、滌綸面料做的,兒童服裝還應以寬松、棉質(zhì)為主。
小女孩兒的穿著應以活潑可愛、美觀大方、舒適健康為主,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審美意識。如果穿得可愛、活潑,并且適合活動,那倒無妨;但如果給孩子穿得過于暴露、太性感,這樣的話,不僅難登大雅之堂,而且得不償失,時間久了,更會給孩子朦朧的審美意識造成不良影響。
家庭教育誤區(qū)之常提當年
很多家長動不動就對孩子這樣說,我當年如何如何,哪像你現(xiàn)在……
這樣說的動機當然不壞,無非是想激勵孩子向自己看齊,把學習搞上去。但是這種說法本身是大有問題的,這個問題就在于:您當年的“如何”究竟如何呢?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我當年就是成天地玩,功課也學好了,哪像你們(指孩子),整天地念啊、念啊……”
持這種說法的人,多是60年代前后的大學生。的確,他們當年也考上了大學,但那時候功課比現(xiàn)在簡單多了,大學也好考。如果您當年就是這樣考上大學的,那還有什么值得在孩子面前夸耀的呢?這樣的自夸使得孩子要么手足無措,要么產(chǎn)生反感,還會給孩子造成誤導。
不要說60年代,就是80年代前后考上大學的人,也不能拿自己當年的表現(xiàn)與今天的孩子比。王先生的一位好友的女兒吳巖同學,1977年高考落榜了,這時候由王先生承擔起對她數(shù)學、物理、化學、語文四科的全面輔導。第二年,她考取了現(xiàn)在的首都醫(yī)科大學??墒?997年的高考化學試卷,王先生本人也有些題目不會做,語文就更是如此了。因為時代前進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當年我的父母不管我,我也不是學得挺好的嗎!孩子不用管,由他自己去吧,將來自然就會好的。”
這是一種顯然是歪理的說法。有一位家長,幾年前他還認為自己的孩子遺傳基因好,當然會自然成才,可如今他卻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著透了急,操碎了心。
時代不同了,過去哪些是好的,仍應借鑒;哪些事過境遷了,就應該放棄;今天的哪些做法有問題,更應該想辦法改進。這樣做的家長才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去做“九斤老太”。
如果您的孩子每天從清晨到夜晚,不堪重負,效果卻不大,那么您就應當?shù)胶⒆拥纳磉?,和他一起仔細地了解每天那么重的負擔是從哪里來的?是因為某些科的作業(yè)量的確太大,還是孩子的學習方法比較落后,總是死記硬背。一道題目本應該3分鐘做出來,您的孩子卻做了13分鐘還沒想出來,這樣下去,當然是越來越困難,而這通常是有原因可尋的。情況弄清楚后,就應該向老師反映,爭取老師的幫助。特別是問題的原因的確在于某些科目留的作業(yè)太多,受影響的就不止一家一個孩子,那就更應該請班主任老師來協(xié)調(diào),或者直接向該科目的老師反映情況。
如果原因在于您的孩子學習不得法,對于別的孩子不重的作業(yè)量,卻把他累得氣喘吁吁,那么家長就應該出面請求老師允許自家的孩子少做一些作業(yè),另一方面趕緊改進學習方法,爭取在一段緩沖和調(diào)整之后,幫助孩子快些趕上來,恢復正常。
如果問題在于孩子學習時分心了,比如迷戀上了電子游戲,或者對足球過分狂熱,那就更需要做父母的幫孩子明白道理,認清前進的方向,并得到父母的支持,取得力量,擺正船頭,沖出漩渦,筆直地劃向?qū)挄车暮降馈6议L千萬不要一開始放任自流,等到問題成了堆,只會喋喋不休地發(fā)出“九斤老太”式的指責。那樣只會徒然增加孩子的焦急和痛苦,卻拿不出切實的方法幫助孩子擺脫困境。
讓幼兒教育融入到家庭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痹谟變航逃?,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作為幼兒園老師,應遵循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每一位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讓幼兒教育真正融入到家庭中。
我們只有先把幼兒教育融入到家庭中,這樣才能讓家庭這一教育資源與幼兒教育真正融合在一起,產(chǎn)生共鳴。著名詩人泰戈爾說過:“鳥翼系上了黃金,這鳥便永遠不能在天上翱翔了?!边@說明孩子的事情家長如果包辦得太多,會造成他們將來不能獨立自理,只能在家長的羽翼下生存,依附于別人。孩子的人生之路終究要靠他自己一步步的去走,作為他們的啟蒙老師,只有將幼兒教育融入到家庭,再充分利用家庭這一資源來共同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共同為孩子創(chuàng)設動手環(huán)境。
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開端。因此,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動手環(huán)境十分重要。孩子在嬰幼兒期就有了“自己來”的強烈愿望:從蹣跚學步開始,到學吃飯、學穿衣……孩子都有自己動手的愿望。其實這正是孩子努力從實踐中學習用自己的雙手去學會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的體現(xiàn),這也是一個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過程。在此時,作為家長就要給予孩子這個動手的機會,為他們創(chuàng)設動手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動手的欲望?,F(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過份溺愛和全權(quán)包辦代替,無形中就剝奪了幼兒自己動手的機會。在與孩子們接觸后,我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普遍存在,導致了這些孩子的動手能力極其的弱,特別是剛?cè)雸@的小班孩子。與家長交流后,我又發(fā)現(xiàn)有的家長還在抱怨自己的孩子能力太弱,他們卻不知道這些都是自己種下的因而得出的果。因此,我利用多種方式與家長交流,鼓勵家長在家為孩子創(chuàng)設動手環(huán)境。在幼兒園,我堅持讓幼兒練習自己穿衣、穿鞋的本領(lǐng),鼓勵他們將在家學會的本領(lǐng)一一展現(xiàn)出來。這樣,這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得到了較好的鞏固和練習。除了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我還鼓勵家長在家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務,如剝毛豆、洗手帕、掃地,不管幼兒做得怎樣,都要給予肯定。做任何事情,有一個好的心理環(huán)境也十分重要,孩子們有了支持和鼓勵,他們的積極性才會提高,從而逐步形成自己動手的意識。二、共同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的觀念。
孩子既有自己動手的欲望,又有在困難時依賴大人的習慣,有些幼兒還很懶惰,什么事兒都要父母代替。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利用各種形式來培養(yǎng)幼兒動手的觀念,同時也請家長一起融入到這一教育中。在幼兒園,我結(jié)合教學中的每一個主題活動,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和制作與主題相關(guān)的材料及小制作,鼓勵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在收集、制作過程中,請家長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逐步放手,讓孩子慢慢嘗試自己完成。同時,我將他們帶來的材料和小制作展示在主題墻上,讓他們有榮譽感,以此來激勵他們動手參與的興趣。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齊心協(xié)力的合作就會成功。因此,我鼓勵每一位家長在家經(jīng)常給孩子講一些自己動手做事情的小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懂得要從小養(yǎng)成自己動手的習慣。即使遇到困難,也要敢于試一試,做一個獨立勇敢的孩子。并提醒家長看到孩子有點滴的進步,要及時表揚,不吝嗇說鼓勵和表揚的話,如“你能行的”“你做的非常好”等。有了正確的動手觀念,體驗到自己動手獲得的成功,孩子就會信心百倍,自己動手的欲望亦會愈加強烈。
三、共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