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跟父母幾歲分床最合適

發(fā)布時間:2021-02-22 教育孩子筆記 感恩父母活動總結 幼兒感恩父母活動總結

看著寶寶逐漸長大,為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獨自一個人睡覺。究竟寶寶多大可以與父母分床睡呢?分床睡需要刻意分開還是順其自然?過渡期間有什么小技巧?讓我們來看看三位媽媽的說法吧。

大床和小床“無縫對接”讓孩子分清“你的床”、“我的床”

汪小姐寶寶小易3歲

我孩子的床是和我們的大床拼在一起的,我在孩子的小床上墊了點東西,讓小床的高度跟我們大床的高度一樣高,再拼在一起,就像是“無縫對接”。這樣做的好處是雖然分床睡了,但是還是讓孩子覺得離爸爸媽媽很近,我們自己也可以多享受下跟孩子同睡的時光。

這個方法是從小易1歲以后開始采用的,因為跟我們不算完全意義上的分床,所以他適應得還是挺快的,除非是他生病了,我會把他從小床上抱回來睡,等過幾天身體好了,再抱到身邊的小床上去。晚上睡覺的時候,有時小易也會睡著睡著就爬到我們床上,我會很堅決地把他抱回去。不過,要是早上6點還沒完全醒的時候他再爬過來,我就讓他和我們一起睡。

雖然兩張床拼在一起,不過在鋪床的時候我會刻意把兩張床鋪成完全不同的風格,讓孩子覺得這并非一張在一起的大床。我們管我們鋪,孩子的床鋪成他喜歡的樣子,現(xiàn)在他已經有區(qū)別的意識了,會經常跟我說“這是我的床”、“這是媽媽的床”,還會說:“媽媽和我到我的床上玩?!钡人俅笠稽c,我想我們就可以完全分開睡了。

先分床睡再分房睡過渡時在床邊安個夜燈

劉小姐寶寶樂樂4歲

我一開始是在孩子兩歲半的時候讓她自己睡的,而且是在她自己的小房間單獨睡??墒沁^了兩天就發(fā)現(xiàn),樂樂根本不會簡單地照顧自己,心理上似乎也承受不了黑暗和孤獨的恐懼。所以我們只好把樂樂的小床搬到我們房里,讓她在我們房間里睡她自己的小床,這樣就克服了孩子的恐懼感,夜里也能隨時照顧她。

等樂樂到了三歲的時候,我又開始嘗試讓她睡自己房間。怕她不適應,我特地在床邊開個小夜燈,每過幾天就把燈光慢慢調暗、再調暗,一直到完全關燈也能自己睡著。效果很好,孩子很快就適應了。

現(xiàn)在我們就一直分房睡了,有時候樂樂病了,讓她跟我們一起睡她還不干,非要回到自己的床才能睡得著?,F(xiàn)在一般我說睡覺時間到了,她會自己進房,上床,蓋被子,關燈。不用粘著我陪她也能自己睡著,早上一般六點四十就會準時起床。

等有勇氣了再分床不能忽略孩子的依賴感

李小姐寶寶航航2歲

孩子多大分床睡我覺得應該順其自然,不能忽略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而且母子同床也有不少好處,比如至少我們的睡眠質量能夠有保證,而且可以增進我們之間的感情,增加孩子對我的信任感。

我也想過讓寶寶跟我分開睡,但是我看一些育兒書上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有恐懼心理,白天聽了故事,腦子里就會想象一些奇怪恐怖的事情,我觀察了孩子,好像是會害怕。所以分床睡這件事還是緩一緩。他跟我舒服地睡了這么久,都已經習慣了,突然把他扔到一個黑暗陌生的空間獨自睡覺,想想是受不了。我想等航航再大一點,認識多了,依賴感被滿足了,有勇氣自己睡的時候再分床睡。

專家觀點

孩子生病抱回父母床不可取

上海市兒童醫(yī)院兒保專家陳津津:通常而言,我們建議父母在孩子三歲以內分床,六歲以內分房。這樣做的好處,首先無論對孩子還是對父母,其“私人空間”都變得更大,睡得更舒適和安全。同床睡的話,大人和孩子夜里都會翻身數(shù)次,勢必互相影響,分開睡后,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更有保障。其次,孩子跟父母同床睡,有時甚至有被大人被子壓窒息的危險,孩子睡自己的床,衛(wèi)生狀況更健康,也更安全。

三位媽媽的做法中,第一位媽媽“無縫對接”的方法挺可取的,既做到了分床睡,又滿足了孩子個人安全感的需要,但是等孩子長大后,還是要慢慢過渡到分房睡。第二位媽媽在過渡期間為孩子裝了一盞夜燈,只要燈光不是太亮,沒有破壞孩子的日夜節(jié)律,也是可取的。第三位媽媽太過顧及孩子的依賴感了,培養(yǎng)孩子分開睡的習慣和意識,應該在孩子可塑性較強的時候進行,否則,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會隨時間增長而越來越難戒除。yjS21.coM

另外,在孩子生病時將孩子抱回父母床上的做法是不太可取的。因為將孩子抱在手里睡覺,衛(wèi)生問題還是沒解決,而且父母有可能自己就是病菌攜帶者,反而會有反效果。父母在孩子生病時,可以哄他入睡,然后再放回小床。

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看動畫片、講故事的方式漸漸讓孩子有分床睡的意識。最好可以結合故事情節(jié)跟孩子一起參與小床的裝飾,這樣孩子會更有興趣和意愿睡自己的小床。堅持一陣,孩子就會養(yǎng)成跟父母分床睡的習慣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父母注意跟孩子開玩笑要適度


跟孩子開玩笑要適度孩子有一顆水晶般純凈的心,同時,這顆心也跟玻璃一樣容易被劃上傷痕。大人的玩笑小孩子還不懂,有時,大人一個玩笑,在孩子那里卻是無比真實的傷害。

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

孩子的尊嚴很多家長都注意到,他們一歲多,甚至不滿一歲的寶寶就已經有了自尊心。比如一個家長說:“我家寶寶晚上不睡覺,奶奶拍了她屁股一下她就哭起來。這么輕輕地拍一下屁股根本不痛的。想不到這么小的孩子就有了自尊心?!?/p>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奔议L可能知道不應該當眾打罵小孩子,但是他們往往不知道一些在他們看來只是一個很小的玩笑,在孩子那里卻看不出有什么好笑,甚至會覺得是對他的羞辱。

不可說的秘密

孩子的面子特別薄一次家長聚會中,大人們談起了尿床這個話題,把自己最大年齡尿床史當笑話一樣說出來??煽杀緛碓谝慌酝娣e木,可是當他聽見大人們在談論“尿床”,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挪到沙發(fā)角落里去了——可可經常尿床??煽傻陌职肿⒁獾娇煽傻奈恢靡苿?,卻沒注意到他表情的不自然,反倒走過去一把將可可抱起來,說:“可可,你昨晚又在床上畫地圖了?!笨煽杉t著臉辯解:“我沒有!”旁邊的叔叔阿姨都笑了,一個靠近他的朋友刮著他的小鼻子說:“喲,這么大還尿床,羞羞羞!”可可的臉憋得更紅了,眼里一下子蓄滿了淚水,掙脫了爸爸的手跑進房間躲起來。

我可以想象可可的內心遭受了怎樣的打擊,他會覺得爸爸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尿床的事說出來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因此而感到難堪,特別是還被人刮了鼻子,大家都在笑話他。這在大人看來實在只是一件小事,有些大人忽視了孩子已經發(fā)展起來的自尊心,喜歡通過逗孩子的方式讓孩子難堪而取樂。殊不知孩子的自尊心在兩三歲左右開始發(fā)展起來,這時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但是自我調節(jié)能力還較差,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當受到批評或指責時,尤其當眾受到批評時,孩子的情緒會變得十分低落。

可可不知道大人們無心批評他,這只是大人們無聊的游戲——當眾揭孩子的短,讓孩子難堪??煽捎X得“丑事”被說出來令他無地自容,別人都在嘲笑他,這可不是小事。這確實不是小事。這種讓孩子“當面出丑”的做法實際上是對孩子人格的羞辱,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們可能對自己失去信心,產生自卑,畏縮不前,認為在別人眼里自己是個“壞孩子”,并且與父母之間出現(xiàn)對立情緒。父母們還是把這些不可說的“秘密”藏起來,給孩子留一點“面子”。

權威是讓孩子跟父母最鐵


面對孩子,我們該樹立怎樣的權威?或者,怎樣的權威才是教育孩子恰當?shù)膽B(tài)度?還記得在讀《爸爸的心就這么高》時,郎朗父親的一段話:帶好兒子太不容易了,得有極強的克制力,永遠不夸他不行,不鼓勵他不行,可輕易夸他更是不行。

不讓他怕你不行,而讓他太怕你了事情更糟。尤其郎朗這種聰明伶俐的孩子。這段話很長時間以來給我深刻印象。最近,又讀到別的家長談到的“有的孩子因懼怕父母,父母在場一個樣,不在場又一個樣”,同時聯(lián)想到我對待溪溪的態(tài)度和方法,促使我對“權威”有了更多思考。總體而言我感到,郎朗父親這段話涉及的“權威”是適合于已經有了獨立判斷、獨立思考,同時又能夠自我控制的孩子。而對嬰幼兒來講,這段話是不適用的。

限于我?guī)母惺?,我對權威是這樣理解的:權威肯定不是讓孩子怕咱,權威是孩子愿意親近咱、信任咱,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咱(具體解釋就是:哭的時候最愿意讓咱抱)。這樣的權威無須強權,只需耐心細致地陪伴、共情、理解、引導……等孩子大一點兒了,權威的含義會慢慢擴展:孩子會為她信任的人表現(xiàn)好,讓她信任的人為她而感到高興。孩子再大一點,權威的含義更加擴展:她不僅僅為了自己信任的人而做得好,她開始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她內心有著強烈的自我成長意識,這時的家長已經無須再教育了,孩子自己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

如果家長能讓孩子最終有這樣的心理感受,那就是最有權威的家長了。而要做到這一點,郎朗父親的那段話說出了教育中的難度,這就需要家長極為高超的教育技巧。而在此過程中,家長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為孩子怕咱,咱就有了權威,孩子就會聽咱的,聽了咱的,孩子就會好。這可真是大大的誤區(qū)。教育好孩子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有了好的親子關系,你才有可能去影響孩子,讓孩子聽你的話,讓孩子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fā)展。如果孩子與你的關系不好,你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是白搭,孩子不會聽你的。想想看,如果孩子見了你就怕,那她畏于你的“權威”,表面上會聽你的,但背著你肯定是另一套。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也一樣嘛!

關系好,干什么都容易,關系不好,干什么都別扭。咱可千萬別為了樹立什么所謂的權威,把與孩子的關系弄僵了。那可是南轅北轍了!寫到這兒,我總結一句話:權威是什么?權威就是孩子跟咱最鐵!

至于怎么能做到最鐵,還是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的。孩子還小,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只要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

家庭教育之孩子應早期與父母分床


家庭教育之孩子應早期與父母分床

作為一名從事20年幼教工作的我來說,這20年中接觸的孩子與家長形形色色,什么樣的都有。其中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管是無理的還是有理的統(tǒng)統(tǒng)百依百順,有要求必滿足;也有下部分的家長可以對孩子“狠”,但也是個別方面的“狠”。

今天就來說說孩子是否應早期與家長分床睡的問題。百分九十以上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太小,不用過早的分開,怕孩子晚上踢被子著涼、沒人叫他(她)起來小便、孩子膽小害怕等等原因。有的甚至十五、六歲還與家長一起睡,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她的孩子從小跟奶奶睡,今年已經十五歲了,每天半夜小便,奶奶不用讓他起來而是躺在那兒,用一個小罐子給他接。我問朋友為什么這么做,她說奶奶怕把孩子叫起來上廁所,一開燈,燈光會讓孩子清醒,回來好長時間方能入睡。這樣既影響了孩子的睡眠質量,也影響了第二天的上課質量,對于她們的做法我是百分之二百不贊同。對于孩子,你應給他充分的空間、充分的信任,讓他從小知道“噢,這件事媽媽相信我能行,我一定行?!?/p>

增強了自信心,以后踏入社會,遇到什么樣的事,他都有信心應對,并去解決好它。

我們家是在兒子五歲的時候分床的,那時候與他爸爸商量,他爸爸馬上同意說:“可以讓他試一下。”于是我們開始輪流做工作,講了好多自己睡的好處,比如:自己睡一張大床,就有地方請你的朋友們(布絨玩具)來與你做伴;自己睡就代表你長大了,是個大孩子了;不知道吧,只有好孩子、勇敢的孩子才可以自己睡,膽小鬼?哼!不行……聽了我們的種種理由后,孩子點頭答應了。第一天分床的晚上,他很興奮,把“朋友”擺的滿滿的。自己躺在中間,懷里摟著她最最喜歡的毛絨絨的哈巴狗,還讓我們快走,但有一點別關門。我們回房躺下也睡不著,豎著耳朵聽她房里是否有聲音傳出,也不知什么時候才睡過去,睡的正香的時候,我感覺老公“嗖”的一下起來了,把我嚇醒了,開燈一看,小人兒正站在我們面前,問她:怎么了?他說,聽到外面有聲音害怕,我過去聽了一下是風聲,就對他說:沒事,那時風婆婆在外面巡邏,看哪家的寶寶最棒,自己睡,快!你的好朋友們都等著急了,要讓風婆婆知道你最棒了,聽了我的話,他又回到自己床上,以后接連三四天,都是每天半夜跑過來溜一圈兒再回去,慢慢的適應了,就知己完全可以了?,F(xiàn)在她已經上初中了,從上學的第一天,她的獨立自信就贏得了老師的認可,在班上不僅可以管理好自己的一切,還可以幫助一些能力較差的孩子。

從我兒子身上,我深深體會到,對孩子的一些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小抓起孩子不能獨立睡眠,也應盡早糾正?,F(xiàn)在很多在五、六歲甚至上了小學還要和雙親同床睡覺的孩子,其日后往往依賴感重,缺乏安全感和自主意識,而這種問題的產生,多是由于父母在孩子睡眠習慣的年齡段未能及時幫助他們而導致的。我們在與閨女分床后總結到了幾點分床好處:其一、有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如果孩子睡在父母中間,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整夜彌漫在孩子的四周,孩子得不到新鮮空氣,出現(xiàn)睡眠不安、做噩夢、夜啼等現(xiàn)象。如果和大人在一個被窩,大人身上的病菌會傳染給孩子,有時父母翻身還會驚醒孩子,因此,讓孩子獨立睡覺有利于他們的健康。其二、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內心獨立,讓孩子適齡與父母分床,有助于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并可促進心理成熟可以防止長大后對父母過度依賴,在分床過程中,父母一定不能著急煩躁,因為每個孩子的調整期不同,短的只有幾個月,長的要達一年。我們應通過多講故事、講道理等方式,從心里上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和依賴心理。

大寶幾歲時要二寶才合適?


經常聽到一些父母朋友問:老大多大的時候要老二比較好?要老二會不會讓老大很沒有安全感?老大多大的時候要老二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老大的不良影響……關于以上疑惑,有的人認為兩個孩子年齡相差小比較好,因為他們可以玩到一起;也有人認為年齡相差大一點更好,這樣大的就可以幫忙照顧小的,父母也不用那么辛苦。而對心理醫(yī)生來說,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普遍適合每個家庭的答案:除了父母生育年齡、育兒支持系統(tǒng)、家庭經濟條件等客觀條件外,還得從兩個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角度加以考慮。大寶的心理首先需要確認的是,老大在兩歲以前,尤其是一歲半以前,是與媽媽建立良好情感連接的關鍵時期,他/她需要媽媽能及時地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以建立大寶對媽媽的安全型依戀。所以,如果媽媽在大寶們還不到一歲時懷上老二,他們甚至不得不被迫戒掉母乳;而且懷孕的媽媽也無法很好地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這不利于老大的情感發(fā)展和心理安全感。反之,如果媽媽希望能盡全力不影響和大寶的親子相處,待老二出生后,二寶從媽媽那里得到的關注也會不足,從而又影響了二寶與媽媽之間的親子鏈接。照顧這樣兩個寶寶的媽媽,會身心疲憊,這不利于她們的產后恢復,也會更大幾率地出現(xiàn)產后抑郁,從而反過來再對兩個寶寶產生不良影響。個人經驗當然,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按計劃來的,總是有一些那么不其然間就給媽媽們驚喜的小天使,調皮地迫不及待地投入媽媽的懷抱——我就是這樣一個媽媽。在大寶一歲十個月的時候,二寶就出生了。個人經歷的感覺是:很辛苦,也很糾結。懷孕那會,老大一歲多一點,需要媽媽無時無刻的陪伴,而懷孕后期很累,但只要老大沒睡覺的時候我都得陪著他,而且他時不時還要媽媽抱抱。我曾經發(fā)過一張挺著大肚子抱著老大的照片,被朋友們紛紛指責說不應該抱老大,我的婦產科醫(yī)生也告誡我不要提超過15斤的“重物”(我們家老大從小個頭大,那會已經近30斤了)。但是,想必各位媽媽都理解,當孩子抱著你的腿,仰著頭可憐兮兮地看著你,嘴里說著:“媽媽,抱抱!”,我想沒有哪個媽媽能舍得不抱。等老二出生后就更糾結了:老二吵著要喝奶,老大要拉著你陪玩,我那個時候啊,真是恨不得自己是孫猴子,拔根毫毛就能再變出個自己來。如果有和我一樣狀況的媽媽,我想和你說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支持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包括:孩子的爸爸、家中的老人或其他能幫上忙的親屬、月嫂、保姆等。我就得益于我的這些支持系統(tǒng),那段時光雖然忙亂,還是平穩(wěn)度過,兩個寶寶也都很好。大寶兩歲后再要二寶并非萬無一失那么是不是大寶一歲半或兩歲以后要二寶就萬無一失了呢?也不是的,如果從對二寶的出生對于大寶的影響考慮,我們還要關注以下問題:第一、老大的性格氣質特征如何?媽媽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有的孩子每天都很安靜,沒有太明顯的情緒波動,即使不開心了也很容易安撫;有的孩子則情緒反應特別明顯,無論是開心和傷心都很強烈;有些孩子的行為似乎特別“固執(zhí)”……為什么會這樣呢?那是因為每個孩子的氣質特征不同。孩子主要的氣質特征類型有:易養(yǎng)型、中間偏易養(yǎng)型、難養(yǎng)型、中間偏難養(yǎng)型和啟動緩慢型。不同氣質特征的孩子對于環(huán)境變化、父母情緒等的敏感度不同。媽媽在孕期和哺乳期會因為激素變化以及精力有限,會出現(xiàn)各種情緒波動,和老大相處親昵的時間也必然會減少。如果老大是一個難養(yǎng)型或中間偏難養(yǎng)型的孩子,媽媽就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應對老大的各種行為和情緒問題,而老大也會因為媽媽更少的陪伴和家庭新成員的到來而更加難以安撫。一般來說,難養(yǎng)型的孩子在4歲之前的情緒強烈波動更多,4歲以后的情緒穩(wěn)定性則會逐漸變好。所以,如果家有難養(yǎng)型的孩子,建立老大老二之間的年齡間隔適當延長。第二,老大和父母之間的親子依戀如何?親子依戀是孩子在兩歲前與母親或主要撫養(yǎng)人之間建立的一種特殊的情感聯(lián)結紐帶。母親不僅能滿足嬰兒的生理上需求和情感的“饑餓”,而且是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島”和快樂的源泉。只要母親在他身邊,他就能安心、愉快地玩耍,探索周圍的環(huán)境。親子依戀是兒童社會情感發(fā)育的基礎。親子依戀主要有三種類型:1.安全型依戀:只要母親在場,他就感到足夠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進行積極的探索和玩耍,對陌生人的反應也比較積極。當母親離開時,他明顯地表現(xiàn)出苦惱和不安,想尋找母親回來;當母親回來時,他又很容易平靜下來,繼續(xù)去做游戲。2.反抗型依戀:這類嬰兒每當母親離開時他都大喊大叫,極度反抗,但當母親回來時,他對母親的態(tài)度又是矛盾的,既尋求母親的安撫,又拒絕母親的接觸,并不時地朝母親這里看。3.回避型依戀:母親離開或回來他都無所謂,實際上這類嬰兒與母親并沒有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聯(lián)結。如果老大和媽媽之間是安全型依戀,那么老大的心理安全感更充足,對媽媽的愛更自信,對環(huán)境各種變化的接受度就更好。這樣即使弟弟妹妹的到來會讓他們短暫地覺得不安和嫉妒,也會更容易自我調整和適應。那么即使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偏小,也沒有很大問題。總之,在考慮要二寶的媽媽們,我們不僅要考慮物質條件、支持系統(tǒng)等客觀條件,還要結合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要綜合考慮二寶駕到的合適時機。每個家庭情況不同,所以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適合每個家庭的答案,建議每位家長結合家庭情況,仔細分析具體情況慎重做決定!

相關推薦

  • 父母注意跟孩子開玩笑要適度 跟孩子開玩笑要適度孩子有一顆水晶般純凈的心,同時,這顆心也跟玻璃一樣容易被劃上傷痕。大人的玩笑小孩子還不懂,有時,大人一個玩笑,在孩子那里卻是無比真實的傷害。 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 孩子的尊嚴很多家長...
    2022-04-01 閱讀全文
  • 權威是讓孩子跟父母最鐵 面對孩子,我們該樹立怎樣的權威?或者,怎樣的權威才是教育孩子恰當?shù)膽B(tài)度?還記得在讀《爸爸的心就這么高》時,郎朗父親的一段話:帶好兒子太不容易了,得有極強的克制力,永遠不夸他不行,不鼓勵他不行,可輕易夸...
    2021-04-09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之孩子應早期與父母分床 家庭教育之孩子應早期與父母分床 作為一名從事20年幼教工作的我來說,這20年中接觸的孩子與家長形形色色,什么樣的都有。其中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管是無理的還是有理的統(tǒng)統(tǒng)百依百順,有要求必滿足;也...
    2020-10-06 閱讀全文
  • 大寶幾歲時要二寶才合適? 經常聽到一些父母朋友問:老大多大的時候要老二比較好?要老二會不會讓老大很沒有安全感?老大多大的時候要老二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老大的不良影響……關于以上疑惑,有的人認為兩個孩子年齡相差小比較好,因為...
    2021-01-18 閱讀全文
  • 父母怎么教育一歲孩子 在稍縱即逝的歲月里,寶寶1歲多了,發(fā)育時鐘會告訴他該停止做小嬰兒、成長為單獨的人了。如果你還把他看作小嬰兒,他會時時與你抗爭,最終贏得自主??蓪擂蔚氖菍殞毜陌l(fā)育時鐘還沒有走到“兒童期”,所以,你在試圖...
    2021-07-10 閱讀全文

跟孩子開玩笑要適度孩子有一顆水晶般純凈的心,同時,這顆心也跟玻璃一樣容易被劃上傷痕。大人的玩笑小孩子還不懂,有時,大人一個玩笑,在孩子那里卻是無比真實的傷害。 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 孩子的尊嚴很多家長...

2022-04-01 閱讀全文

面對孩子,我們該樹立怎樣的權威?或者,怎樣的權威才是教育孩子恰當?shù)膽B(tài)度?還記得在讀《爸爸的心就這么高》時,郎朗父親的一段話:帶好兒子太不容易了,得有極強的克制力,永遠不夸他不行,不鼓勵他不行,可輕易夸...

2021-04-09 閱讀全文

家庭教育之孩子應早期與父母分床 作為一名從事20年幼教工作的我來說,這20年中接觸的孩子與家長形形色色,什么樣的都有。其中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管是無理的還是有理的統(tǒng)統(tǒng)百依百順,有要求必滿足;也...

2020-10-06 閱讀全文

經常聽到一些父母朋友問:老大多大的時候要老二比較好?要老二會不會讓老大很沒有安全感?老大多大的時候要老二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老大的不良影響……關于以上疑惑,有的人認為兩個孩子年齡相差小比較好,因為...

2021-01-18 閱讀全文

在稍縱即逝的歲月里,寶寶1歲多了,發(fā)育時鐘會告訴他該停止做小嬰兒、成長為單獨的人了。如果你還把他看作小嬰兒,他會時時與你抗爭,最終贏得自主??蓪擂蔚氖菍殞毜陌l(fā)育時鐘還沒有走到“兒童期”,所以,你在試圖...

2021-07-1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