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不可寬恕的10大惡習(xí)
發(fā)布時間:2021-02-22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jié) 幼兒園說課稿10的加減 大班班主任10月份工作計劃TOP1 無休的爭吵比例:31.35%
BBS:每次一聽到隔壁的兩口子吵架,我就會想起小時候我的父母總無休止的爭吵,簡直從記事起就開始了。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他們竟然為"買一種外賣的熟食為什么買帶糖的"就吵了個天翻地覆,好幾天家里都是冷鍋冷灶的,從那以后,我一看見那種食品就惡心!我還發(fā)誓,將來如果我的老公跟我為一點小事就吵架,我立刻把他"休"了。
提醒:有個詞兒叫"童年陰影",童年時經(jīng)歷的不良事件總會在人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愛吵架的夫妻,不妨在孩子面前暫時收斂,讓孩子成為空氣清新劑,說不定慢慢地就能真正"一笑泯恩仇"呢。再說,夫妻之間"床頭打架床尾和",能有什么"恩仇"呢?再不行,就約法三章,誰要是忍不住打破了規(guī)矩,就罰他拖地三天!
TOP2 常遷怒于孩子比例:26.20%
BBS:最近在復(fù)習(xí)考研,又忙于工作,感覺很辛苦,一回家看到老婆不愛搭理的樣子,就更心煩!考研為什么,還不是為了讓以后的道路更寬敞嘛!所以,有時候我就會看著不懂事的孩子氣兒不打一處來:"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吼過之后看著孩子可憐巴巴的樣子還真是很心疼呢!然后……我再去安慰安慰寶寶唄,還有寶寶的媽。
提醒:"愛不需要說抱歉",既然吼過了,抱歉又有什么用呢?何況,孩子有什么錯呢?錯在您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來調(diào)節(jié)心情!世事繁雜,又何止考研這一件?如果長此以往形成了"遷怒--安慰--遷怒"的惡性循環(huán),估計"親子依戀"是沒戲了。所以,為了跟孩子長久地形成牢不可破的友好關(guān)系,還是要在發(fā)脾氣前三思,多多考慮家人的感受。
TOP3 對愛人不忠比例:14.07%
BBS:一年前,我發(fā)現(xiàn)老公有外遇了!剛開始十分震驚和恐慌:"我在家辛辛苦苦看孩子,你卻在外面--我該怎么辦,孩子怎么辦?"但經(jīng)過長時期的精神壓抑后,我竟然有點"習(xí)慣"了。因為很多人勸我:"只要他還要這個家就行了,你還圖什么呢,咱不就是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嗎?"
提醒:一個貌似完整的家難道真的就能給孩子足夠的溫暖和愛嗎?對愛人的不忠不僅最終導(dǎo)致婚姻的惡果,"同床異夢""貌合神離"帶給孩子的將是對生活的不信任,對人間真情的誤解!孩子是愛情的結(jié)晶,有愛才有他,也許到了該深深思考的時候了。
TOP4 對老人不孝比例:13.62%
BBS:本來我看到這一條也列在其中,還感覺有點奇怪呢,但仔細想想也是,將來我們都會變成老人,也都需要孩子的孝敬啊。
提醒:"總有一天你也會變老",記得這是一則公益廣告的宣傳語,把這句話贈送給那些不孝敬老人的年輕父母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老人是誰?是生你養(yǎng)你的人,那么你是誰?是生養(yǎng)你家寶寶的人。如果你不為孩子樹立孝敬的榜樣,那么遲早有一天惡果會降臨到你的頭上。絕不危言聳聽。
TOP5 不思進取比例:6.98%
BBS:誰不希望上班后再加把勁兒,再好好地拿個學(xué)位、升職加薪啊,可是有了孩子后就沒有那份兒勁頭了,每天一回家就抱起孩子來不放,再就是成堆的家務(wù)(老公難得幫忙)。有時候想美美容沒空啊,更別說看書學(xué)習(xí)了。
提醒:能想到美美容,保持年輕的容貌和體態(tài),這本來就是"思進取"的一種表現(xiàn)?。《x書、考證書、升職等要求,則是另一層次的"思進取"。其實,給孩子樹立榜樣還是次要的,重要的還是為了家庭的金色未來。您想,如果兩人彼此不嫌棄倒也罷了,怕就怕一人得道,一人仍原地踏步,那么鐵三角的家庭態(tài)勢就不那么穩(wěn)定了。
TOP6 酗酒比例:2.72%(WwW.ZFw152.COm 趣祝福)
BBS:我很討厭酒鬼,如果我老公哪天喝多一點,我就堵住家門不讓他進來!雖然他常拿"工作需要"來搪塞我,但我就是不信:你自己不愛喝的話,誰還能灌你??!在孩子面前喝得臭烘烘的,還吐得到處都是,真替他難受!我慶幸懷孕前他當小部下的時候還沒那么能喝,否則不就耽誤了孩子嘛!
提醒:假使不是當爸爸(媽媽)的人喝醉了,也挺討人嫌的,更何況當家長的要時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問題呢!其實,"面子"問題事小,重要的還是要給孩子種下早教的良好種子,言教不如身教,讓公德、禮儀、健康方面的教育真正深入的孩子頭腦中。
TOP7 吸煙比例:1.51%
BBS:誰都知道吸煙不利于健康,讓老婆孩子吸二手煙更是不對。但是,我看與其他惡習(xí)相比,吸煙還算程度輕微的了。畢竟大部分時間吸煙是在公共場所和單位啊。
提醒:看來大家對煙民的反感輕于對酒鬼。不過都知道吸煙有害,比如研究表明經(jīng)常吸二手煙的孩子聽力下降,而吸二手煙的孕婦會發(fā)生眩暈、胎動異常等。所以,還是不吸或少吸為妙。
TOP8 不講衛(wèi)生比例:1.71%
BBS:不講衛(wèi)生怎么能列入"不可寬恕的惡習(xí)"呢?投票的人是不是有潔癖???
提醒:不講衛(wèi)生當然不好!不僅容易引起疾病,更重要的是無法教給孩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難想像不講衛(wèi)生的父母調(diào)教出來的孩子是講衛(wèi)生的。
TOP9 其他(包括熱衷于家庭聚會等)比例:1.11%
BBS:我覺得老公太愛打牌了,不僅很耽誤時間,有時候還輸點小錢!他總把我自己扔家里干家務(wù)、看孩子。
BBS:我老婆什么都好,就是喜歡在家中擺小宴會請同學(xué)同事來做客,這樣可以炫耀她新買的衣服或者新添的家具什么的。但他們一來我就很頭疼,只好抱著孩子躲到小房間里去。
提醒:雖然我們聽起來還沒那么嚴重,但如果攤到這些人的老公或老婆頭上,也許就感覺無法忍受了。是啊,任何休閑生活都應(yīng)該有節(jié)制,以不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為度。
TOP10 不會管理家庭財務(wù)比例:0.73%
提醒:要么是因為參加投票的父母都視金錢如糞土,要么就是他們都很會管理家庭財務(wù),總之這個重大的金錢問題被排在了最后。但是別忘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三人行了,為孩子的教育和未來進行財務(wù)管理,比如投資、儲蓄、保險等等都是十分必要的,未雨綢繆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父母為孩子犧牲自我不可取
當一些父母以犧牲自己來保全孩子時,他們不僅僅是犧牲了自己,同時也犧牲了孩子應(yīng)當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自信、進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失去了孩子本該擁有的輕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失去了孩子自己能夠把握的、坦然處世的心態(tài),而這些恰恰是孩子成才所必需的。
最近時??吹街T多媒體報道父母為了孩子傾心投入的事例:
河南一位父親從孩子上小學(xué)到高中10多年來,一直在學(xué)校附近租房住,在幾所學(xué)校間搬來搬去,為的是孩子一天三頓飯可以在家吃,方便照顧。這位父親一邊陪讀,一邊做點小生意補貼家用。他說“雖然累,但陪在孩子身邊踏實?!?/p>
武漢一位母親為兒子“培優(yōu)”,孩子半歲開始到如今5歲已上了17個班,投入12萬元。夫妻倆一個月總收入約8000元,其中2000元用來贍養(yǎng)老人,其余除基本生活外,全部投入到了兒子的“培優(yōu)”中。媽媽說“幾乎沒積蓄,沒有節(jié)假日,為了孩子前途,我無怨無悔?!?/p>
人們常用“可憐天下父母心”來形容為人父母的不容易。在褒獎父母為孩子無私奉獻之余,當我們換一個角度審視,這種“可憐”的“父母心”時,不禁產(chǎn)生了“父母為孩子犧牲自己值不值”的詰問。
父母們對下一代寄予厚望應(yīng)當是孩子成長的動力,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父母經(jīng)常會發(fā)出這樣的哀嘆:“我這輩子不行了,全看孩子了!”有的父母自己沒有上過大學(xué),沒有輝煌的工作經(jīng)歷,甚至下崗……面對唯一的孩子,更加注重孩子的成敗,希望自己失去的和期望得到的東西能在孩子身上變?yōu)楝F(xiàn)實。
在一些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是家庭的全部希望。不僅在家中一切為了孩子、一切服從孩子,業(yè)余時間帶孩子上提高班、補習(xí)班,陪孩子練特長,送孩子上學(xué)、盯著孩子作業(yè)等也全搭給了孩子。在一些人看來,“犧牲自己,為了孩子”是理所當然的。
有的家庭把孩子的培養(yǎng)當作了頭等大事,為孩子課余學(xué)習(xí)、擇校、出國不惜重金投入。一些工薪階層生活并不富裕,以致父母節(jié)衣縮食、傾其全部積蓄、租房生活乃至賣掉唯一的住房……結(jié)果是因孩子教育而致貧,家庭生活質(zhì)量明顯下降。
未成年孩子的父母一般是中青年人,正是人生走向成熟的年華,也正是工作中出成績、做貢獻的年華,完全可以在事業(yè)上更上一層樓。如果自我放逐,一心撲在孩子身上,這對社會無疑是一種人力資源巨大的浪費和無形的損耗。
事實表明,自我否定感強的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其觀念也常常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對自我的不滿意導(dǎo)致了渴望子女出人頭地的補償心理強烈,容易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缺乏自信而衍生出來的消極、冷漠、保守、懈怠等等不良心理和行為特征,會通過有意無意、長期反復(fù)的言傳身教,在孩子身上得到驚人相似的復(fù)制。如果當孩子將來也到了成人的年齡,成為人之父母之后,也來個自我否定,同樣是“為了孩子,犧牲自己”,豈不是對父輩的期望極大的諷刺!
而且,當一個家庭傾其所有為了孩子,也無形之中讓孩子背負著沉重的精神上和經(jīng)濟上的負擔(dān),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壓力,而過于看重父母的期望和要求,過于在乎自己一時的得失,一旦成長路上遇到挫折則難以承受?,F(xiàn)實中確實就有“懂事”的孩子為了“減輕父母負擔(dān)”坦然自殺的悲劇發(fā)生。
這樣看來,一些父母現(xiàn)在以犧牲自己來保全孩子,不僅僅是犧牲了自己,同時也是犧牲了孩子應(yīng)當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自信、進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失去了孩子本該擁有的輕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失去了孩子自己能夠把握的、坦然處世的心態(tài),而這些恰恰是孩子成才所必需的。
有研究表明:人的成長,尤其是心理的發(fā)展,很重要的是取決于兒童時期的家庭教育的作用,這個時期孩子對父母最為依戀,父母的影響和教育最容易接受,父母自身的素質(zhì)對孩子產(chǎn)生的潛移默化的、直接的或間接的影響將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礎(chǔ)。
美國哈佛大學(xué)著名心理學(xué)家麥克萊倫在研究成就動機時指出:父母若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就會誘導(dǎo)兒童成就動機的高度發(fā)展。他認為這主要是由于父母的成就動機既可為子女成就動機提供樣板,又可以為其子女提供一個促進成就動機的家庭氣氛,并能經(jīng)常對其子女的成就動機給予迅速獎勵的緣故。
由此說來,那些希望以犧牲自我為條件換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們,的確需要認真想一想這種“投入”和“產(chǎn)出”的平衡問題。舍得自我“犧牲”精神可嘉,但如果同時也“犧牲”了寄之于厚望的孩子,也就不值了。
父母對孩子必不可少的5大投資
年輕的父母們對于孩子的教育成長,總是很舍得花錢。可是,肯花錢不等于會花錢,因此,為使給孩子的投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應(yīng)考慮一下投資范圍:
·娛樂投資
這是父母們首要考慮的。
只要能使孩子心情愉快、玩得開心,錢就花得值,比如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游樂場,以及看演出和旅游等。
·智力投資
給嬰幼兒期的孩子買一些益智玩具、識字畫片,給稍大些的孩子購買圖文并茂的知識智力類書刊,以及跳棋、象棋、地圖、地球儀等。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購買有科教內(nèi)容的音像制品。
·美育投資
讓孩子從小接受美的熏陶,給胎兒買胎教音樂磁帶,給幼兒買電子琴。在家庭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jù)兒童的興趣和天分可以給其買喜歡的樂器。經(jīng)常帶孩子參觀繪畫、雕塑、攝影等展覽。
·培養(yǎng)勞動技能的投資
為從小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習(xí)慣和勞動技能,可以給幼兒買小水桶、小鐵鏟等。
·體育投資
為使孩子體質(zhì)健康、身姿優(yōu)美,可以購買與孩子年齡相適應(yīng)的體育器械,如皮球、跳繩、羽毛球、拉力器、足球、籃球等。
因此,父母的目光不能總盯著智力、才藝和娛樂等方面,孩子需要的是全面的發(fā)展。上述“5大投資項目”越早投資,收益越豐。
父母必看不打不罵10大育兒高招
家長的手應(yīng)該充滿關(guān)愛與溫暖,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一個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中長大的孩子,會漸漸發(fā)展出負面的行為,例如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就說謊,有需求不敢說就偷竊等。不過,有些家長又時常感到很為難,因為除了打罵之外,他們似乎總是難以找到有效的教養(yǎng)方法。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不打不罵的10大管教妙法吧!
當被問到為什么要打罵孩子時,許多家長的回答都是“不聽管教”。
其實當父母在打罵孩子的時候,總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認為是孩子逼自己這樣去做,卻很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來教導(dǎo)孩子。
其實,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其責(zé)任都要由父母來擔(dān)起,而不是孩子。
正是因為家長不愿意花心思去尋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會有打罵的草率表現(xiàn)。
家長打罵孩子有以下4大原因
1.傳統(tǒng)教養(yǎng)觀念
不可否認,傳統(tǒng)的教養(yǎng)觀念對我們?nèi)杂兄鴿撘颇挠绊懀纭安淮虿怀善鳌薄肮靼舻紫鲁鲂⒆印钡取?/p>
因為在傳統(tǒng)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就是上對下,并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
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但在親子關(guān)系中卻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那么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
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fā)泄到孩子身上。
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xiàn)不能令家長滿意,那么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
3.熟悉的成長經(jīng)驗
由于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jīng)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
因此,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
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
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yīng)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專家提出的10個方法。
不打不罵的10大管教方法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
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yīng)該如何去引導(dǎo)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
身為家長,就要責(zé)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quán)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quán)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破口大罵。
此時,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xí)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
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dǎo)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
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lǐng)悟到家長的教導(dǎo)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wù)劇?/p>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
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zé)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
親子之間的溝通應(yīng)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dān)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dān)心、懼怕。
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孩子為什么不重視父母的話
常有不少父母抱怨,孩子對大人說的話總是置若罔聞,或者只是隨便敷衍,采取“忽視”的態(tài)度。那么,如何讓孩子重視父母的話呢?以下是兒童教育專家提出的5項建議。
建議1:讓孩子關(guān)注談話
在廚房干活的媽媽對著正在房間里玩得高興的孩子大叫:“過來洗手準備吃飯?!币话悴淮罂赡苡行Ч?。如果需要孩子聽見媽媽的話,并且讓他按照指令去做,媽媽最好是讓孩子先放下手中的事情,然后把孩子帶到安靜的房間里,再跟他說話。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將注意力和關(guān)注點轉(zhuǎn)移到談話的內(nèi)容上來,而且能培養(yǎng)孩子在和他人談話時,端正態(tài)度。
形成習(xí)慣后,孩子就會知道,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這是對他人的尊重。
提示:媽媽也可以走到孩子的身邊,輕輕扶住他的肩膀,叫他的名字,當孩子的注意力完全轉(zhuǎn)移到你這里時再開始說要說的話。
建議2:避免喋喋不休
調(diào)查資料顯示,當父母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把自己真正要講的意思和許許多多“廢話”,例如抱怨、絮叨或責(zé)備都夾雜在一起,或是把要跟孩子說的幾件事和幾個要求都混在一起跟他說個沒完時,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這是因為孩子并不清楚父母究竟要說什么,所以反而會忽視父母的話。
提示:父母在跟孩子說話或提要求時,應(yīng)盡量使自己的話語簡單明了。每次告訴孩子事情的2~3個步驟即可,并讓孩子重復(fù)一下父母的話,同時督促孩子照著去做。
建議3:不必大聲說話
大喊大叫地對孩子發(fā)布命令,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事實上,父母越是溫柔和輕聲地說話,孩子越是容易關(guān)注父母所說的話。
提示:如果媽媽有些生氣了,不妨走到孩子跟前,幫助他停下手里的事情,看著他,用柔和的語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樣,同時也能讓自己平靜下來。
建議4:借助視覺信號
美國有關(guān)兒科神經(jīng)專家認為,給孩子一個視覺的信號,能幫助他加強對正在說話的父母的關(guān)注度。使用手勢或動作,有時也能起到強調(diào)的作用。
提示: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兩個共同約定的暗號,在某些公共場合用來告訴孩子,這時必須聽話。一些看來具有幽默感的身體語言,反而比嚴厲的訓(xùn)斥來得更管用。
建議5:重視孩子說的話
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十分重視自己說的話,那么他也會很愿意聽父母說話。
提示:當孩子說話時,父母也要用對孩子的期望來要求自己,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傾聽他說的每個字,同時也可以提一些與此相關(guān)的問題,用簡潔的話語回復(fù)孩子,表明你是在認真地聽他的話,并已參與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