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將你內(nèi)心的孩子活出來

發(fā)布時間:2021-02-15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很多人會做墜入懸崖的噩夢,絕望就是無盡的深淵,沒有東西在下面托著你,你不知自己會墜到何處,這比死還可怕。但假若心中有了愛,墜落的夢就可以很美。據(jù)對嬰兒的研究,嬰兒一開始都是處于很深的絕望中,而足夠的母愛可以托住他。所以,在嬰兒期能獲得一份高質量的母愛,是極為重要的。只是,假若你的母親自己缺愛,那很難給你高質量的愛。假若你沒有運氣一開始獲得足夠的母愛,那么,你能否在你的生命中發(fā)現(xiàn)愛的存在,將愛活出來。這才是你生命的意義所在,否則,就只是輪回。特別是在戀愛關系中,是我們童年時與父母及其他重要親人的關系模式的再一次呈現(xiàn)?;橐鰬賽?,都是童年關系的一次輪回。戀愛時,或是兩個孩子的戀愛,或是一個扮父母一個扮孩子。若是妻子扮孩子,孩子出生后,她很難好好照顧孩子,她會被嚇著,一方面將孩子推給丈夫照顧,另一方面她還和孩子在丈夫這個“媽媽”那爭奪愛。若是丈夫扮孩子,孩子出生后,丈夫會發(fā)現(xiàn),妻子的注意力太多傾注到孩子身上,他難以接受這一點,更不用說給妻子提供好的支持環(huán)境了。于是,丈夫會尋求另一個“媽媽”,或者請自己的媽媽來,或者找一個小三,或者嫖妓。據(jù)說,妻子懷孕和剛生孩子那段時間,是丈夫最容易出軌的時候。若兩個人或一人是僵硬的大人(內(nèi)核是恐懼的小孩),那他們會無法忍受孩子所帶來的不確定感,孩子不能講話,不能說理,虐待和暴打都沒用,你通常圍繞著控制感所建立的那一套都不行,于是會導致僵硬那一方的崩潰感。對于女人,就可能是產(chǎn)后抑郁癥;對于男人,則很容易逃到工作或其他女人那里去。要養(yǎng)育好孩子,必須發(fā)展出一個能力來——能在一定程度上與孩子心靈呼應,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讓你內(nèi)心的那個孩子活出來。所以,很多父母都發(fā)現(xiàn),孩子出生后,他們必須去學習,必須去成長,一開始很無奈,有被迫感,后來對孩子充滿感激,因為孩子幫助了他們成長,讓他們真的變得更好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你的孩子,想讓他將來從事哪一行?


最近跟同事、同學閑聊,談到目前的狀態(tài)。當醫(yī)生的,不想讓孩子再行醫(yī),原因"太累";媽媽是當老師的,對子代的期望是不要再從教,原因"沒勁";有做平面設計的,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做設計,原因"加班多,不規(guī)律";做IT的,不希望下一代再做編程······諸如此類,這個社會貌似出現(xiàn)了"干一行,恨一行"的通病。

近來看《中國好聲音》,幾個選手得到導師轉身的機會時,大多感動的痛哭流涕,問及原因,感謝父母的支持,同時感動于自己的堅持。汪峰有句百問不厭的問題:"你的夢想是什么?"選手曰:"唱歌。""到更大的舞臺上歌唱。"他們確實唱的不錯,有夢想的人做起什么來也都是飽含熱情追求極致的。

那么,是不是現(xiàn)在的我們被手中的工作拖累了太多,已然忘記最初的夢想,迷迷茫茫地只是工作,吃飯,睡覺?當這種碌碌的迷茫蔓延,直至我們下一代降生的時候,又把自己經(jīng)歷的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不干父母這一行都"ok"。正如這批新生代父母從小被寄予的"鋼琴情結","芭蕾舞情結"。

下一代從事哪一行真的有那么重要嗎?貌似沒有,父母們最多期盼的不過是孩子做選擇的余地大一些,幸福來得更容易些。但當我們的生活在別人眼里儼然已經(jīng)很幸福的時候,我們能感覺到嗎?幸福的敏感度我們有嗎?這種幸福的敏感度我們能傳給下一代嗎?

那么幸福的敏感度如何捕捉呢?挖掘你的五感,關注你的周遭,然后感謝他們吧!近日雖然陰云密布,但你能感受到三伏日難得的涼爽;北京的交通誠然擁堵,但至少我們還有安全的交通工具;工作偶爾壓力很大,但至少它證明著我們的價值……

古語說的好,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你的孩子做什么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給他感受幸福的敏感度。

孩子為什么內(nèi)向?讓孩子把心里話說出來


寶寶個案:洋洋快到5歲了,有點內(nèi)向,在幼兒園也是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平時在家話比較多,但最近一年媽媽經(jīng)常出差,洋洋都是由奶奶帶著。奶奶說洋洋不愛說話了,媽媽也注意到洋洋心里有話,但有時不論怎么問,就是不說。媽媽與老師溝通過,老師說洋洋本來在幼兒園就是不愛說話的孩子,最近也沒發(fā)生什么事情。媽媽很苦惱,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心事呢?

心理分析: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孩子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施以必要的關注。洋洋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奶奶缺少與洋洋的交流,只是保證了孩子生活上的需要,沒有或很少考慮孩子的心理需要。而媽媽由于忙于工作也忽略了與他的溝通,他心里渴望與媽媽交流,但又不確定媽媽是否有耐心聽,是否有時間聽,慢慢地,洋洋就不愛說話了。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對于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行為、態(tài)度、價值觀受家庭的影響很大,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方式直接關系著家庭氛圍,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內(nèi)容直接關系著孩子的認知、行為、情感等方面的發(fā)展。親子之間能比較和諧地溝通,就能避免出現(xiàn)一些孩子的情緒問題、行為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表現(xiàn)出與家長溝通有障礙,那么從小關注與孩子的溝通,與孩子平等溝通,養(yǎng)成溝通的習慣,就會有效避免以后出現(xiàn)在親子間的代溝。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可以有效使用的一些辦法包括:

固定“聊天時間”:家長要養(yǎng)成與孩子聊天的習慣,可以在每天的睡前,躺在床上,讓孩子說說今天在幼兒園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高興事兒,有什么不高興的事兒。孩子的表述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概括歸納過程,同時家長也能從孩子的表述中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都發(fā)生了什么事,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有所了解,也能保證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對于孩子的心理變化也能通過與孩子每天的聊天有所洞悉。

注重“身體語言”溝通: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可以用身體語言進行,抱一抱,親一下,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是孩子需要的。美國的人類學家在研究人與人的溝通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表達感情時,更偏重使用身體語言。即使有時家長沒有長時間與孩子溝通,也要用身體語言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你的”,“媽媽在關注著你”。

保持一顆“傾聽的心”:家長與孩子溝通不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家長過于主觀,不考慮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也沒有靜下心來去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的想法有時是有他的道理的。家長應該用問答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指責、批評。以寬容、鼓勵的心態(tài)來聽一聽孩子的內(nèi)心表白,能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待自己的平等態(tài)度,孩子也就更樂于將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

減少不良溝通方法: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有許多影響溝通的方法,家長由于是溝通過程的主動一方,往往會意識不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如經(jīng)常指責、埋怨孩子,認為孩子做的總是不對的;對待孩子的問題經(jīng)常是啰嗦、打岔,一個問題沒解決,卻想起孩子的一堆“不是”;對待孩子過于理智,凡事都要問個究竟,沒有考慮孩子自己的空間和隱私。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會加倍讓你償還!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zhàn)》的真人秀節(jié)目,按節(jié)目的要求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huán)衛(wèi)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體驗了兩天清潔工生活、嘗盡底層心酸后,一語中的:“這個社會在極嚴厲的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這句話說的真狠。

為人父母,應該更加心緊,因為自己不僅僅為自己的人生謀劃,還要考慮孩子面對的人生。

明智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人生屬于他們自己,終有一天我們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但是在孩子羽翼未豐之前,父母和家庭的作用是關鍵。如果放任不管,在成長階段沒有父母的引導和教養(yǎng),能自覺成才的孩子,我想不多。

有孩子看了湖南衛(wèi)視的《變形計》就問父母“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過得這么好,而那些山區(qū)的孩子過的這么苦?”

假如是你,你將怎么回答?

有的父母說,那是他們命好,家里有錢。也有的父母說是城里孩子的爸爸媽媽很努力,所以過上了好日子。我們也要努力,也能過上好日子的。還有的父母直接不回答,沉默,永遠是沉默。讓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當一個孩子看到兩種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總有一天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惑。

我們不知道孩子的內(nèi)心具體的影響是什么,但是當孩子這樣問起的時候。

應該告訴孩子,好的生活都是靠努力拼來的,所以你必須努力讀書,因為讀書是我們普通人唯一的出路,爸爸媽媽愿意陪你一起奮斗。

父母不僅僅應該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要成為孩子的“戰(zhàn)友”。

為什么呢?

因為人生如同戰(zhàn)場,孩子會一次又一次地面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而站在他身邊的那個人,直接會關系他的結果。

有一句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叭绻改副旧硎欠霾黄鸬臓€泥,是豬一樣的隊友,那孩子的人生堪憂。

我們村有一個孩子,小時候活潑可愛,讀書成績非常好,在小學3年級前,每次都是考第一。最重要的是還非常勤快努力,見到大家都是嘴巴甜甜的。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會有出息。

到了4年級,他爸爸因為包工程失利,欠下幾十萬的債務,于是天天喝酒,醉醺醺地不務正業(yè),母親看到這個爛攤子,也無力挽回,于是帶著孩子跑回了娘家。

后來又帶著孩子回來了,可是沒想到的是,這個溫順勤勞的女人像變了樣。開始在外邊經(jīng)常打牌,有時候還去賭錢,對孩子也是不管不問了。

因為家里沒有錢,她就去借錢,以致于村里往日與她交好的姐妹都躲了起來。

一個好好的家沒了。

這個孩子呢,從5年紀開始就逃課,也變了模樣。最后讀了當?shù)刈畈畹囊凰袑W。高中上了一年就退學了,還是好說歹說花錢買進去的。如今就待在家里,經(jīng)常騎著家里的摩托車,跟當?shù)氐膸讉€小混混在外邊耍。

有一次見到他媽媽罵他:“你天天鬼混,小心在外邊被人打死?!?/p>

他直接說“你自己又在做什么,天天賭錢,小心被人剁手。“

只見他媽咬牙切齒又無言以對。

看到這個孩子變成了這個樣子,難道不是父母的責任?

你如果是一個豬一樣的隊友,不僅僅幫不到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會加倍讓你償還。

我無法想象,一個孩子不讀書,今后的路將是什么模樣。

很多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沒有斗志,不想讀書。

那是因為孩子不知道生活的難。

我們的耳邊總是沖斥著“讀書無用“的論調。

就好像我們見到富二代、拆遷戶、暴發(fā)戶的美好人生總是不需要起點,直接就贏得了人生的大滿貫。

可是這樣的人有多少?比例又有多大?

前段時間,去姑姑家做客,她的女兒剛好要考高中了。

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處于班上第5名的樣子,他爸爸跟我說,有考慮讓她去讀技校,因為一出來就能找工作,讀大學的路太長,而且怕讀出來沒有用。

我跟他說讀書肯定有用,可是他還是不依不饒地堅持自己的想法。

他拿他聽到的一個故事來說,說他一個朋友的兒子高中畢業(yè),做了幾年銷售,在北京一家很大的公司面試銷售經(jīng)理,小伙子一上去就直接跟面試官說,“我就是高中文憑,看你要還是不要?”

最后肯定是被錄用了,而且薪資不少,話說小伙子的銷售能力不錯,經(jīng)驗豐富而且人脈很廣。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往往是被他們添油加醋講述出來的,他們在工地做事時,總是會流傳很多這樣的勵志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沒有讀書,但是逆襲而改變命運的。

那是因為不同的階層,接觸的信息不一樣,就好像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些重點大學畢業(yè)出來的人都在做什么。

所幸的是他最后還是聽女兒的想法,決定讓女兒拼一下,說自己也只能更努力一點,少打牌,少抽煙也要送女兒讀書。這次中考孩子成了班級第二,班上唯一的6A學生,已經(jīng)朝著市重點中學的大門邁進了一步。

當然,我們無法預知孩子的人生會如何,不能說入了名校就勝券在握。

但是在這為改變命運而拼搏的年齡,為什么不好好拼一把呢?

無論如何,也要將孩子送出去,只有到了那個高度才有看見更大的世界。

就好像發(fā)射衛(wèi)星一樣,沒有一級一級的動力推進,衛(wèi)星永遠不能進入太空,就無法開啟征服星辰的旅程。

父母往往就承擔著一個這樣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激勵孩子前行,放手讓孩子進入更廣闊的屬于他自己的世界。

給孩子讀書吧!

曾記得一句這樣的話: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合理的不公平。

我們不能甘心于生活在這個合理的平庸之中,接受那命運不公平的安排。

對于每一個普通人來說,讀書是唯一的跳板。

田北辰在節(jié)目末尾說的幾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也值得各位深思:

“沒有學歷、技術的人,為了活下去,不是住籠屋就是要工作到半夜,但對于他們,最重要事情是下一頓吃什么,怎么會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未來怎么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p>

如果根壞了,花朵肯定會枯萎。

不想讓孩子將來過得太苦,能夠體面地工作,能夠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

那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這個世界不相信軟弱者的眼淚,也不相信虛妄者的雞湯。

要知道,如果不讀書,“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只有弱者越弱,越來越慘”。

窮人只會越來越窮,而且還會一代一代的窮下去,這才是最可怕的。

告訴你,優(yōu)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


1.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早上好,請,謝謝,晚安”等等。

3.讓孩子養(yǎng)成愛衛(wèi)生的好習慣。

4.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心是長著眼睛的!

5.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揭孩子的傷疤。

6.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

7.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jīng),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9.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xiàn)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xiàn)。

10.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shù)膽土P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采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12.結合孩子的表現(xiàn),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于孩子成長的問題。

13.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培養(yǎng)幼兒高雅的審美情趣,注意引導、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是非常有益的。

14.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不要讓他們長時間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親,不利于教育。也許沒有科學道理,但絕對適用。

15.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教會孩子微笑,微笑面對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對人生。

17.對孩子不要亂許愿,承諾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兌現(xiàn)。

18.要常換位思考!對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長應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話,我將會怎樣?

19.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同時給一定的壓力和責任!

20.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jīng)很可愛了,不用再表現(xiàn)自己。

21.從來不說孩子比別的孩子差。

22.絕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東西。

24.不要嚇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膽小、怕事。

25.不要當眾批評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對孩子過分嚴厲。以免孩子懼怕、害羞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養(yǎng)成面善心惡的性格。

27.不要過分夸獎孩子。以免孩子養(yǎng)成“沽名釣譽”的不良習氣。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來、自己的東西不給別的吃、乘車不購票等。

29.讓孩子正確樹立心目中的偶像。

內(nèi)心可以寧靜下來的孩子


孩子是有安靜的本質,如果成人懂得安排環(huán)境,孩子的心智能奇妙的統(tǒng)整起來,因而變得鎮(zhèn)靜、喜悅,忙碌、忘卻自我,就如同克服了自己,也克服了周遭的小小勝利者。

幾乎每個成年人看兒童,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他們天生好動,一刻也不能靜下來。于是休閑時,常帶他們到充滿聲光刺激的游樂場所,課業(yè)的安排也是一樣接一樣的,深怕稍一停頓就輸給別人。在父母的安排下,能有多少思考經(jīng)驗,則不得而知了。

古語:“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諸葛亮在他的《誡子書》里提到: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悲守窮廬,將復何及?!?/p>

如果我們錯失孩子安靜的本質,任其偏向喧鬧,對他們身體與精神的發(fā)展,將是很大的損失。

我們常為心不在焉、未做完一件事又急著做另一件事、似乎很忙碌,但永遠無法做好一件事的孩子擔憂生氣,甚至斥責打罵,最后束手無策時,只好自圓其說:大概是他的個性吧?

事實上,孩子是有安靜的本質,如果成人懂得安排環(huán)境,孩子的心智能奇妙的統(tǒng)整起來,因而變得鎮(zhèn)靜、喜悅,忙碌、忘卻自我,就如同克服了自己,也克服了周遭的小小勝利者。

古今偉人成功的共同特質之一,就是能專注到忘我的境界。

而孩子學習能力的好壞,也與能否專注有極大的關系,蒙特梭利博士曾說:“注意力集中,是兒童往后一切發(fā)展的基礎。”

她以用圓規(guī)畫圓作比喻,說明專注力有如圓心,當圓心固定時,才能畫出完美的圓。

許多成人,其實也知道專注力對孩子的重要性,只是大多數(shù)不明白專注力是一項特質,只能經(jīng)由練習而獲得,無法經(jīng)由命令而產(chǎn)生。成人如看到兒童分心、注意力不能集中時,大聲斥責或提醒他們要專心,是一點作用也沒有的。

但是“靜、定”活動的訓練,絕對是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yǎng)和獲得,有很大的幫助。

因為,兒童在“靜、定”活動的過程中,是以意志控制自己身體的活動,換句話說是以意志(精神)支配隨意?。ㄈ怏w)。能夠完成靜定活動,是基于兒童意志力的安靜。

當我們能靜定時,精神狀態(tài)是放松的,此時腦波會出現(xiàn)α波,而α波很適合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對右腦的開發(fā),相當有幫助。

右腦是直覺的腦,因此在右腦發(fā)達的時期,給予孩子任何教導,他們都會直覺、沒有選擇的吸收,同時右腦也是以潛意識為主的腦。

而左腦是顯意識的腦,有選擇性辨別的能力,會對外來的信息,說:“不!”因此,當孩子六歲后,左腦功能快速發(fā)展,就不會全盤接受父母師長的教導。

很怕輸在起跑點的父母,過度重視智育(也就是左腦的教育)。其實在嬰幼兒時期,人類的右腦特別發(fā)達,結果因成人的功利,錯失了用右腦強化孩子左腦功能的機會,若左右腦能同時使用時,學習能力可增加二至五倍。而孩子左右腦能均衡,身心才會健全。

日本教育學博士七田真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天才,而秘密關鍵其實就在右腦。

平凡的一般人通常只知道活用左腦,而被稱為天才的偉大的畫家、音樂家、詩人、作家等,則是從自己的潛意識(也就是右腦)獲得靈感。

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說:“發(fā)明是來自于宇宙的無限力量,透過我們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這在我們放松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p>

幫助幼兒心靈的安靜

所謂教育,就是給予適當?shù)沫h(huán)境,協(xié)助兒童的發(fā)展,并期待人格能健全發(fā)展。

有一天,意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從一位母親手中抱過一個嬰兒,她看著嬰兒紅潤圓胖的臉孔,透出一股難以形容的安詳、寧靜,于是她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有天生愛好安靜的本性。

這個發(fā)現(xiàn),激發(fā)了她的靈感。她將安靜變成一種游戲,用在小朋友身上,結果收獲超乎她的預料,孩子非常喜歡這個游戲,他們一旦認識、體驗安靜游戲后,便會一再要求多次進行。

這顯示安靜確實是兒童生命本質的一部分。

事實上,兒童內(nèi)部存在著自然發(fā)展的法則,有運用自己心智能力、實踐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成人若懂得站在協(xié)助者,而不是干預者的角度,去尊重孩子各階段身心的發(fā)展,他們自然會完善地開展自我。

靜、定活動的安排,就是有助于孩子心靈的開展,孩子在心靈安靜后,能學會聽和管理自己的能量,體會內(nèi)在的安定,對孩子心靈成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而且他們內(nèi)心獲得抒發(fā)的渠道后,也會培養(yǎng)關懷他人情感,以及寬容他人的精神。

請家長不要再喊:“給我安靜”了!

老師、家長常為分心的孩子憂慮萬分,看著孩子上課或寫功課躁動不安、無法專注時,常頭痛不已,忍不住對孩子吼叫:“安靜!”“不準說話!”“到那邊去罰站!”到底孩子能安靜幾分鐘?

傳統(tǒng)的打、罵是一點用處也沒有。成人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使孩子安靜?”

關于孩子的內(nèi)心力量來源


一個家庭教育的重要的point是:for yourself

不管吃飯、游戲、學習、安全,等等,所有這些,都要反復和孩子強調,是為你自己。

看書的樂趣在于學到了新知識,學習的樂趣在于掌握了新技能,考試成績不是為了給父母交代,不是為了讓老師去評先進,為的是證明你自己的水平和努力。

首先父母得這么想,別把孩子的得失輸贏都攬到自己身上,好象孩子勝利自己就與有榮焉,孩子失利就證明自己的失敗。

我們只是引導者,他們的學習、職業(yè)、人生,都是他們自己的事。

時刻記住這一點,就不會給孩子太大壓力,就不會因為孩子的一時錯誤、失敗而氣急敗壞。當然孩子也相應的有擔當、有主見。相應的抗壓能力也會提高。

讓孩子們深刻理解做一切事情都是為自己,那么重要。

自己認可自己的長處、進步,那么外來壓力影響很?。蛔约赫J識自己不足,那么自設目標、自定期限、自行追趕??傊际亲灾鞯?、可控的。

而反之如果讓外物占據(jù)主動,做什么是為了討別人歡心,評判自己的標準由家長、老師、社會來定,那么受到否定就太有可能了,自身完全控制不了外界的反應了。

外界有什么刺激、意外出現(xiàn),比如變態(tài)的老師啦、變態(tài)的學校啦、攀比成風的環(huán)境啦,等等,我們無法控制和預防,只有強大自身,以不變應萬變,最靠譜~

做什么都為了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超過誰、比上誰、取悅誰、補償誰。。。

人生變故很多,外因各種各樣,防不勝防,只有不斷修煉自己、加強自身,才能百戰(zhàn)不殆~

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都是修煉出來的。對孩子來說,家長的言傳身教,當然是修煉的第一步。

“從自身找原因”不但是解決困難的武器,更是強大內(nèi)心的盾牌。

有些孩子完全沒有得到這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凡事靠別人,也凡事怪別人,那么所謂的“抗壓力”也就是子虛烏有。

別人對他好時,一切都好,別人對他不好,他的世界就垮塌了。

我們可以怎么做?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我想到的幾點是:

第一,孩子遇到困難和失敗時,不引導他歸咎于別人、外界,而是引導他總結反思自身哪里做的不好,實實在在地讓孩子體會:世界還是那個世界,當我進步了,成長了,本來困難的事就變得簡單了。只有解決自己的問題,才能不但解決當前的困難,還能獲得長遠的好處;

第二,不避諱在孩子面前顯示自己的失敗和軟弱,清楚地讓孩子看到:誰都會遇到問題,但只要努力去解決,最終也許不一定成功,但肯定有所收獲;

第三,分析外界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告訴他們未必人人喜歡你,別人對待你的態(tài)度首先決定于你所處的地位、你的能力和本領;其次取決于你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只有最弱小最沒本事的人,才指望著別人毫無原由地對自己好。

不怕別人不喜歡的基礎是自己喜歡自己;

不怕別人給壓力的基礎是自己要求自己。

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最重要的是時刻審視自己,時刻錘煉自己,加強內(nèi)心力量。

為了自己打造更好的自己,這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提高的方法。

是價值觀,也是方法論。

好孩子不是“管”出來而是“慣”出來的


美國作家杰克·霍吉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的基石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行為?!傲晳T”猶如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沖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人生的方向盤。

同事們都羨慕我有個好女兒:省心,自覺,不用管。我告訴他們: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是“慣”出來的。這里的“慣”不是嬌慣,而是幫助她養(yǎng)成好習慣。

習慣是由多次重復的行為形成的,因此,要培養(yǎng)好習慣得從平時的行為抓起。孩子平時大部分時間在學校,作為父母,主要是雙休日和寒、暑假對孩子的管理和引導。

女兒讀小學時,每年的暑假我們家都有一段時間的“真空”:她爸爸白天在外面做生意,我要參加學校組織的旅游,一連六七天沒人管孩子,怎么辦呢?我想出了一個“遙控”的辦法:和孩子一起制訂一份作息時間表和計劃書,然后讓她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詳細的作息時間已經(jīng)忘記了,我只大致記得每天要有這樣幾項內(nèi)容:進行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畫三幅小國畫,寫三張(16開大小的)毛筆字,吹一個小時的長笛,做一個小時的作業(yè),然后看電視,睡午覺,看書。看電視要有選擇性,買一份《中國電視報》,圈出適合她看并且她也喜歡看的節(jié)目,定時看,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兩小時。

計劃訂好之后,畫一張表,每天登記,完成一項打一個勾,完不成的第二天補上??傮w完成得好的獎勵,否則處罰。

日復一日之后,孩子的習慣慢慢養(yǎng)成了,無論父母在家不在家,該做什么的時候,她會自覺去做,后來再大一些,她就可以自己為自己訂計劃了。

女兒剛參加完高考,考前她們高中提前17天讓學生在家里復習。我照常到校上班,她爸爸照常忙他的餐館,就她一個人在家里復習。頭兩天放假,她收拾屋子,整理書籍資料,歸類,訂考前復習計劃,稍作調整、放松。從第三天起,便進入了有條不紊的自學。有時候,我和她爸在餐館里忙到晚上近十點鐘才回家,女兒一個人仍在她的房間里安靜地學習,電視、電腦都沒隨便開。倒是我們回去之后,她才過來和我們一起看看《藝術人生》、《人物》、《央視論壇》、《新聞調查》等電視節(jié)目,23∶00前睡覺。

又逢暑假,孩子們興奮,父母們憂心忡忡,巴不得學校天天上課。其實假期是培養(yǎng)孩子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學習能力的絕好機會,關鍵是父母如何遙控,孩子如何自控。建議父母學一點“放風箏”的技巧: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制訂一份覆蓋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的計劃,然后抓住這根“線”,讓孩子在假期“飛得高,飛得遠”,又不偏離“軌道”。

好習慣養(yǎng)成之后,的確有“一勞永逸”之效。依照這個推論:多次重復的行為變成習慣,習慣決定性格,而性格最終決定人的命運。這樣看來,對孩子習慣的培養(yǎng)就真不是一件小事了。

相關推薦

  • 你的孩子,想讓他將來從事哪一行? 最近跟同事、同學閑聊,談到目前的狀態(tài)。當醫(yī)生的,不想讓孩子再行醫(yī),原因"太累";媽媽是當老師的,對子代的期望是不要再從教,原因"沒勁";有做平面設計的,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做設計,原因"加班多,不規(guī)律";...
    2021-02-12 閱讀全文
  • 孩子為什么內(nèi)向?讓孩子把心里話說出來 寶寶個案:洋洋快到5歲了,有點內(nèi)向,在幼兒園也是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平時在家話比較多,但最近一年媽媽經(jīng)常出差,洋洋都是由奶奶帶著。奶奶說洋洋不愛說話了,媽媽也注意到洋洋心里有話,但有時不論怎么問,就是不...
    2021-04-03 閱讀全文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會加倍讓你償還!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zhàn)》的真人秀節(jié)目,按節(jié)目的要求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huán)衛(wèi)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體驗了兩天清潔工生活、嘗盡底層心酸后,一語中的:“這...
    2020-12-31 閱讀全文
  • 孩子你慢慢來心得 感言是指我們發(fā)表感慨或者心里面的一些想法的文章,當我們在某些比較重要的時刻的時候。相信心中有不少的感觸,此時就可以發(fā)表感言,感言有利于更好地去釋放我們的情緒?!昂⒆幽懵齺硇牡谩敝黝}相關內(nèi)容,是欄目小編為您呈送的,還請您能收藏本網(wǎng)頁!...
    2023-02-13 閱讀全文
  • 孩子你慢慢來的心得感悟 感言是一種能打動人心發(fā)自內(nèi)心的語言,當我們面臨人生比較重要的一些時刻。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感言也是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刻的證明。下面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給大家來分享孩子你慢慢來的心得感悟,為方便后續(xù)閱讀,請你收藏本文!...
    2023-02-26 閱讀全文

最近跟同事、同學閑聊,談到目前的狀態(tài)。當醫(yī)生的,不想讓孩子再行醫(yī),原因"太累";媽媽是當老師的,對子代的期望是不要再從教,原因"沒勁";有做平面設計的,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做設計,原因"加班多,不規(guī)律";...

2021-02-12 閱讀全文

寶寶個案:洋洋快到5歲了,有點內(nèi)向,在幼兒園也是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平時在家話比較多,但最近一年媽媽經(jīng)常出差,洋洋都是由奶奶帶著。奶奶說洋洋不愛說話了,媽媽也注意到洋洋心里有話,但有時不論怎么問,就是不...

2021-04-03 閱讀全文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zhàn)》的真人秀節(jié)目,按節(jié)目的要求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huán)衛(wèi)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體驗了兩天清潔工生活、嘗盡底層心酸后,一語中的:“這...

2020-12-31 閱讀全文

感言是指我們發(fā)表感慨或者心里面的一些想法的文章,當我們在某些比較重要的時刻的時候。相信心中有不少的感觸,此時就可以發(fā)表感言,感言有利于更好地去釋放我們的情緒?!昂⒆幽懵齺硇牡谩敝黝}相關內(nèi)容,是欄目小編為您呈送的,還請您能收藏本網(wǎng)頁!...

2023-02-13 閱讀全文

感言是一種能打動人心發(fā)自內(nèi)心的語言,當我們面臨人生比較重要的一些時刻。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感言也是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刻的證明。下面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給大家來分享孩子你慢慢來的心得感悟,為方便后續(xù)閱讀,請你收藏本文!...

2023-02-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