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老師教你四招輕松玩轉(zhuǎn)四巧板
發(fā)布時間:2021-02-08 四歲幼兒故事 幼兒園四季的教案 幼兒園四季說課稿 剛剛過去的寒假第一講《四巧板》,回到家孩子是否拿著四巧板不停拼擺?您是否顯示出了比孩子更高的興趣?而您的這種熱情是否又進一步感染了孩子?不知粑粑麻麻們帶著孩子們拼過癮了么?!要我說四巧板可是個好東西,雖然只是簡單的拼擺,鍛煉的卻是綜合能力,相信粑粑麻麻們不會放過這種又動手又動腦,既好玩又開發(fā)智力的好玩具。所以,千萬不要把《四巧板》只當做一節(jié)課,而是當成一個有趣的,全家一起玩的游戲!
當然,玩四巧板也是有秘訣的,就四個字:玩摸蒙切。
【玩】充分激發(fā)興趣,如果能把拼擺的圖形講一個小故事出來是最好的。
【摸】孩子認識圖形不是看出來的,而是摸出來的。通過觸摸,看,畫充分認識四塊板,尤其是能夠一下子找到四塊板中的直角。其中最難找的是怪板(小奇怪)的直角,在它的嘴巴位置。
【蒙】先自己動手嘗試,多觀察,再利用小技巧,蒙也就變成高水平的蒙了。
【幾點小技巧】1、拼擺時先拼怪板(小奇怪),剩下先拼大的再拼小的。2、怪板(小奇怪)的嘴巴最喜歡吃直角,尤其喜歡吃小梯形的直角。3、拼擺時一塊板確定,另外的一塊旋轉(zhuǎn),旋轉(zhuǎn)不行翻轉(zhuǎn),翻轉(zhuǎn)不行再旋轉(zhuǎn)。也就是三字原則:一個不動,另外的轉(zhuǎn)、翻、轉(zhuǎn)!
【切】在孩子拼了多幅圖,有了一定的拼圖水平之后,就可以直接嘗試切圖了?!扒小笔悄嫦蛩季S,即看到圖直接切割分解!那可不是一般的高水平啦!一般情況下,孩子拼擺用的拼圖分為三個過程:1、有切割線的1:1比例圖2、無切割線的1:1比例圖3、無切割線的不等比例圖有心的媽媽們可以自己先動手拼擺100副圖再給孩子畫出圖哦。
【友情推薦】《摸出來的數(shù)學——神奇的四巧板》
在這里也給爸爸媽媽們推薦一套我們老師自己出的書《摸出來的數(shù)學——神奇的四巧板》,這套書為孩子和家長量身定做,是一套全家一起玩的書。孩子可以一邊閱 讀繪本故事一邊拼擺四巧板,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賽,獲勝的還有智慧果獎勵。這幾天也和爸爸媽媽聊,得知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這套好玩兒的書!我也是難掩 興奮,用一年的業(yè)余時間用心編套書,只要孩子們喜歡,值了!
【課堂美圖】【Dm566.CoM 66職場網(wǎng)】
上面是一位不舍得下課的小盆友,課間休息說:“李老師我不想出去玩,我想拼四巧板。”哈哈太可愛了。也歡迎爸爸媽媽來分享一下孩子和四巧板的那些事兒!哈哈~編者注: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如何讓起床變得美好?老師給你支招輕松起床
你知道嗎?
起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被叫醒的那一刻,我們的大腦需要完成一系列復雜的轉(zhuǎn)換:
環(huán)境安全檢查→潛意識切換→神經(jīng)系統(tǒng)啟動→四肢蘇醒。我們簡稱這個過程叫“切換啟動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當潛意識接收到“醒來”的指令后,它會先檢查一下周遭的環(huán)境是否安全,如果安全感很充足,潛意識就滿意地準備下班了。于是意識會接替潛意識,逐漸控制大腦,切斷夢境。
然后所有休息中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開始啟動……當你的大腦逐漸清醒,它會下命令給四肢:
伸展、坐起、揉眼睛、掀被子、下地……四肢也逐漸蘇醒。這整個過程,需要在安全的環(huán)境里,按照個人的節(jié)拍速度進行,需要一定的“時間”,啟動空調(diào),也需要等待幾分鐘,何況人體呢。
也就是說,叫醒的那一刻,要給大腦一個“醒來”的信號,同時,還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安全的環(huán)境來啟動大腦。
請想一想,你一貫使用的叫寶寶起床的方式,是否發(fā)出了讓潛意識能輕易識別的信號,并提供了相應(yīng)的時間和環(huán)境?
“殺傷性叫醒”最傷孩子
很多媽媽,總擔心叫不醒孩子,常會用“鍥而不舍”的噪音來叫孩子起床。比如一直喊“起床了,起床了……”直到孩子坐起下地才罷休……或者一直搖晃孩子身體,搖到孩子起來為止……很不幸,這都屬于“殺傷性叫醒”:即用驚醒的方式,切斷啟動過程,讓人立即恢復意識。這種粗暴的方式會帶給孩子帶來極糟的影響。
我們前面提到了,睡眠是由潛意識負責的,睡著時它非常活躍,會接收大量的外界信號,并保留下來,制作成夢境,如果在此時,被“粗暴”的驚醒,潛意識就會戛然而止,它還沒來得及叫意識來接班,就倉皇逃離,這個時候“驚嚇”的記憶和感受,會很容易進入潛意識之中,形成深層的驚悚,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紊亂,小則令孩子起床后迷迷糊糊,把鞋油當牙膏……大則一天渾渾噩噩,頭腦不清……長期以來都被“殺傷性叫醒”,會帶來一系列神經(jīng)或心理的問題,比如破壞情緒控制、沖動易怒、心境低落、反應(yīng)遲緩、注意力渙散……
再有,孩子在睡眠中時,對環(huán)境的安全感要求非常高,“殺傷性的叫醒”往往會剝奪這種安全感,潛意識在檢查環(huán)境時,就覺得不安全,于是孩子在極度不安、恐慌、焦慮的環(huán)境中醒來,就會出現(xiàn)一些防御行為,比如攻擊人,冷漠麻木,或者哭鬧。
叫孩子起床的幾種常見錯誤方式
我們常常采取的叫孩子起床的方式中,有哪些屬于“殺傷性叫醒”呢?我們列舉一些,請父母們小心慎用。
1、憤怒地沖房間,大喝一聲“七點了,還不快起!”——要知道,留戀被窩,留戀潛意識夢境,是人的共性,帶有“到點還睡是錯誤的”這種指責性的叫醒行為、語言,很容易把孩子的睡眠安全感奪走,加上大噪音的驚醒,足以摧毀所有人幸福的早晨。
2、一把拉開孩子的被子——這種方式不僅嚴重摧毀孩子的睡眠安全,而且溫度的變化,會突然襲擊神經(jīng)系統(tǒng),就算對方“嗖”地坐起來,四肢也是僵硬的。所以不建議去移動孩子睡眠中曾經(jīng)拿著的、抱著的、蓋著的任何東西,那是他感覺安全的環(huán)境,不要碰!
3、一點都不溫柔的拍孩子的身體——叫醒時,碰觸孩子的身體,尤其是粗暴的“拍打”,是極具殺傷力的,人類在潛意識的控制下,對于突然出現(xiàn)的身體“襲擊”,除了會嚇一跳外,還會反擊。在很多睡眠試驗中,“拍打”都是最糟糕的叫醒方式,會馬上激怒一頭溫順的綿羊!!
4、反復嘮叨不斷叫喚——有些父母會使用過5分鐘叫一次的方式叫孩子起床,這看似是給了孩子一些“啟動時間”,但實際上,孩子在完成切換和啟動的過程時,不斷被你的叫醒打斷,每一次都要重來,所以反而越叫越起不來。其實,在睡夢中的人,第一次接收到“起床”的信號,當時人看似還睡著,其實他的腦部已經(jīng)開始切換了,不需要反復叫,他啟動完成自然會起來。
5、生活噪音叫醒——有些父母不會特意去叫醒孩子,而是用自己起床之后產(chǎn)生的噪音來叫醒孩子,比如走路聲、洗臉刷牙聲、臉盆摩擦聲、談話聲……這種方式雖然不會驚醒夢中人,但會讓孩子感覺極度反感,因為在切換啟動的過程中,腦部的工作不斷被噪音打斷,不能在安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完成,導致煩躁的醒來,以及“起床氣”。
我們可以簡單歸納一下,凡是激烈的砍斷睡眠過程,使用過大的聲音,或者不間斷的噪音,以碰觸對方身體,剝奪睡眠安全感等,都是“殺傷性叫醒”方式。
那些美好的叫醒方式
孩子其實都希望在愛中安全的醒來,下面的一些方法你不妨試一試:
1、前一天晚上告訴孩子,明天早晨你會及時叫醒他,讓孩子提前有個心理準備。如果孩子已經(jīng)習慣由你叫起,則不須特別提醒。但如果時間改變,比如從七點改至六點半,最好還是說一句:“明天我會早半個小時叫你哦!”
2、使用光線叫醒。如果你有可調(diào)光的臺燈,可以逐漸調(diào)亮臺燈,然后開著它,悄悄走開即可。光線會替你叫醒他的,因為人類從遠古時代,就是被光線叫醒的,光線會喚醒視覺系統(tǒng),由它傳遞信號給潛意識,并叫醒腦部,啟動四肢,這是最自然的一種醒來方式。即安全又有效,完全不需要你費力。如果家里沒有這樣的臺燈,緩緩地安靜地拉開窗簾,也一樣有效。
3、使用早飯香氣叫醒。呵呵……只要你把香噴噴的早飯悄悄放在床頭柜上,香味會通過孩子的嗅覺系統(tǒng),給大腦溫柔的傳遞“該起來吃飯”的信號。當然,用香氣怡人的鮮花也可以達到此效果。
4、使用音樂叫醒。請選一些舒緩的樂曲,并用小一些的音量,通過聽覺系統(tǒng)傳達信號給腦部,叫它醒來。如果有一些特殊環(huán)境音,比如清脆的幾聲鳥叫,小溪潺潺等也不錯哦。
5、輕撫叫醒。對于那些睡得較深,不容易叫醒的孩子,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但切忌一定要溫柔,要輕緩。而且撫摸的順序要從手開始,然后到小臂、上臂、臉頰……如果被子蓋得厚,就隔著被子觸碰手部或小臂。當孩子緩緩蠕動并睜眼時,微笑注視他,說聲“起床嘍!”即大功告成。你的手最好是溫暖柔軟的,冰冷僵硬的手會有反效果哦。
6、輕喚叫醒。先輕微接觸孩子的床,讓孩子感覺到這個小小的觸動。比如雙手先按到床上,或是先坐到床邊。然后小聲喚孩子的名字,然后說:“現(xiàn)在想起床嗎?”征求孩子的意見,會讓睡眠中的孩子感覺到安全和體貼。當孩子微睜雙眼點頭時,給他一個微笑,然后靜靜走開,讓孩子無干擾的完成啟動。
7、使用同一個方式叫醒。當父母找到一種對方很滿意的叫醒方式,請堅持一直使用,不要沒事就變換方式。形成一個人對孩子的叫醒的習慣,不僅每次都能成功的叫醒他,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孩子對你的愛與依戀。
我們再歸納一下,叫醒里最上乘的方式:就是溫柔與耐心,讓一個人感到足夠的安全,并用愉悅的刺激傳達“醒來”的信號。
還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切換與啟動的時間因人而異,有人需要五分鐘,有人需要十分鐘,有人需要二十分鐘……請根據(jù)這個時間,決定你去叫孩子的時間點。給孩子充分的起床時間。有很多保健專家建議,人起床時,最好先睜眼躺十分鐘,再做起來,有助于身體健康。所以,不要要求對方在你下達指令的那一刻就彈起來。
無論是對待孩子還是其他家庭成員,當你需要叫醒別人時,請記得都采用上述美好的方式。
叫孩子起床,是需要花心思的小事,當你用愛心來做這件事時,相信你也會感到幸福。幫助孩子安全優(yōu)雅的醒來,也會帶給他幸福的一天!
教你一招好方法,輕松幫孩子練習數(shù)的分解
我家娃學習啟蒙較晚,一直到去年,我才開始考慮這個事情。當時覺得數(shù)學語文這種老媽上學時的強項,又有做過家教的底子,教他還不跟玩似地,結(jié)果,大敗而回。
首先,對娃學習,我從來不強制,隨時教,有興趣就學,沒興趣拉倒。所以孩子學的一直斷斷續(xù)續(xù)的,我也不以為意。可是時間長了才發(fā)現(xiàn),孩子進展特別緩慢。一年下來,10以內(nèi)的加減法還是要數(shù)手指頭,漢字認識的不超過20個。舉例說,2+4=6。第一次數(shù)手指頭,第二次數(shù)手指頭。。。。。。第n次還是要數(shù)手指頭,他似乎永遠都記不住2+4=6這個概念,我們拿教具練習過,拿實物教過,數(shù)過小棍子,小猴子,都記不住。我想,難道是做的次數(shù)太少了?
報了摩比的數(shù)學課,這是我們報的第一個正式的學習的課程,孩子上課還算認真,也挺有興趣。摩比的課程重在講解一些數(shù)學思維,這點是我很喜歡的,所以雖然算2+4時還是要數(shù)指頭,我也不以為意??傆X得他可能接觸多了就好了。
摩比的第二堂課發(fā)了一個小算盤,和我們?nèi)粘S玫乃惚P有一點點差異,就是每跟棍上都是5個珠子,上下兩排都是。林老師經(jīng)常提醒讓回家練撥算盤,我都沒有太放在心上。一個是我面對孩子的時間有限,有點有心無力,另外,也是最重要一點,我家娃有些頑劣,作業(yè)都不愛寫,每周的摩比作業(yè)都要和他戰(zhàn)斗幾次,更不要說我認為可有可無的撥算盤了。
某次課,林老師講解了數(shù)的分解,也就是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這樣,孩子接受的不是很好,回家做題挺費勁的,但是還算都能做出來,但是對于他來講,數(shù)的分解有些難,所以每次做題都很痛苦,一篇作業(yè)都要2天才能做完,而且還屢屢想逃掉,甚至直接說,“媽媽,你幫我做吧”,這什么孩子啊!!!
上周下課,林老師說讓小朋友回家練“撥6”,也就是6個珠子6個珠子的連撥,每撥一遍下周給個小印章。對撥算盤我依然沒放在心上,只是覺得這個小印章對孩子可能有點吸引力。
我們是周末上課,一直到周五,晚上正好有空,我把算盤拿出來,利用小印章引誘兒子練撥算盤,兒子左思右想,終于覺得這個 “買賣”可以做,決定撥算盤了。開始之前,我真的只是認為這就是純粹練手的“撥算盤”。等娃撥起來,我才發(fā)現(xiàn),這是練習數(shù)的分解的最好方法。練的就是林老師要求的“6”的連撥,每5個珠子一串,撥起來就是“5和1,4和2,3和3,2和4,1和5”。兒子邊念叨邊撥:“5+1,4+2,3+3,2+4,1+5”,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沒有說過話,從最開始第一遍的很慢,他要想想才能往下?lián)?,到后面的最?5s撥一行,進展神速,而且,6的這幾個分解式隨便問,張嘴就能答出來。。。。。。個中欣喜真是無以言表,那天晚上兒子撥了15遍!!
本來當天晚上就很有沖動跑到edu上發(fā)帖子慶賀一下,無奈媽媽太懶。。。。。。鄭重的謝謝林老師,一個小小的課后作業(yè),帶來了非常強悍的學習效果,太感謝了!
順便說下:能不能再提個小建議?摩比的作業(yè)本的小印章能算數(shù)嗎?讓娃寫作業(yè),人家說,作業(yè)本上的小印章不算,不能換東西,所以不用寫。。。。。。
十個好點子讓你輕松管理寶寶玩具
孩子的玩具越來越多,媽媽整天跟在后面收拾爛攤子。這頭才剛收拾,那里又開始亂放;家里到處都是玩具,大人走路時經(jīng)常會踩到小玩具,而好奇的寶寶一抓到小零件就往嘴巴里塞,是時候與寶寶一起管理一下玩具了。
1、把最常用的玩具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玩具整理的分類上切忌太過仔細,因為時間一久,媽媽自己都忘了放在哪里。每個寶寶都有天天不離手的玩具,比如抱熊、安撫巾之類體積比較小,且寶寶走到哪兒容易丟到哪兒的小物件。媽媽平時收納時,就要擺在顯眼的位置,譬如電視柜旁的抽屜或抽屜的最上層,方便大人拿取或收納。
2、尋找合適的"游戲地"
將玩具"散布"在家的多個地點要比集中擺放在一起好,比如可以放在汽車里、爺爺奶奶家中。這樣更可以提高玩具的利用效率。不同的玩具適合在不同的地方玩,比如遙控車最好放在室外玩,而附有組件的玩具(如建構(gòu)性積木、拼圖等)則適合在桌上或小地毯上玩,這樣小組件才不會散落一地而找不到。
3、巧妙循環(huán)保持新鮮感
太多的玩具對孩子來說是過度刺激,沒有辦法達到預(yù)期的玩耍效果。那就不妨暫時收藏起一部分,然后每過幾個禮拜再取出做一下"循環(huán)"。這么做的好處是,孩子在某段時間可將注意力集中于較少量的玩具上。當父母頻繁進行"玩具循環(huán)"時,孩子才能永遠保持一種新鮮感。
4、清除無法使用的玩具
要是發(fā)現(xiàn)某個玩具缺損了部件因而不能工作時,就應(yīng)毫不猶豫地歸入"清除"之列。對于那些隨孩子的長大而不再適用的玩具,也理應(yīng)舍棄。如果操作得當,孩子不僅受到了一次愛惜玩具的教育,而且還學會了在人生中如何選擇"保留"或"舍棄"。
5、儲藏目前還太難操作的玩具
不妨把玩具庫里目前還難以操作的玩具先收拾起來。要知道,復雜的玩具難以開發(fā)年齡尚幼的孩子的智力,甚至還會造成潛在危險。最好暫時將它們收藏起來,以后再拿出來也不遲。
教你四招 幫你贏得孩子的尊重
要讓孩子尊重你,你首先得尊重孩子。具體怎么做呢,這里有三個秘訣,幫你贏得孩子的尊重。
秘訣一: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yè)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yè)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yè)!”
再比如請孩子給家長做一件事情,可以這樣說:“你能幫我把那件衣服拿來一下嗎?”而不要說“把那件衣服給我遞來?!?/p>
如果孩子幫你做了,你還要記得說一聲“謝謝”。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心情會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聽家長的話。
秘訣二:多引導,少訓斥
家長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成人一樣,不要有一點錯就總是板著臉指責他,而是應(yīng)該委婉地指出來,盡量避免傷害他的自尊心。
如孩子的作業(yè)字跡太亂,家長可以這樣說:“你做作業(yè)的速度挺快的,真不錯。不過,要是能再把字寫得整齊好看一點就更好了!我相信你要是認真寫,一定能行!”家長切不要在作業(yè)本上指指點點,憤憤地說:“你看你,這寫得像什么字呀?亂七八糟的!”
有的家長可能會這么認為:把孩子當一個成人,委婉地給他指出缺點,他能改嗎?若有這份覺悟,他還叫什么孩子?
其實相反,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會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反而會比赤裸裸的訓斥效果好得多。
秘訣三:多和孩子交朋友,少窺探孩子的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本子。而家長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想借此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擔心孩子有什么事瞞著家長,有利于及時教育。家長的想法沒有錯,因為孩子畢竟是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導的。但是,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解孩子嗎?有!那就是多和孩子交朋友。
只有以交朋友的態(tài)度和孩子相處,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記住,即使再小的孩子,也理應(yīng)得到尊重!
教你四招拓展孩子的詞匯量
會說話和詞匯量,不少父母當然關(guān)心的是前者。可是當孩子掌握了“東張西望”、“筋疲力盡”等詞匯,他的語言就會更生動,與人交流的效率也會更高。
案例:兒子隆隆學說話真是個令人吃驚的過程,好像昨天他還只會叫“媽媽”,而今天他就會蹦出一些詞,甚至一些短句,連我都不知道他是從哪里學來的。我不禁感到欣慰,因為從此以后隆隆就能夠表達一些意思了。但是,令我失望的是,有時我根本無法聽懂他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譬如隆隆能夠清楚地說出“我要吃餅干”這樣的話,但是還無法找到詞匯來表達他的挫折、悲傷或者害怕,這時他仍舊只能又踢又鬧……(隆隆媽媽)
專家分析:孩子學會說話,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孩子的大腦在10歲前捕捉和反饋信息的能力比一生中任何一個階段都要強。如果能在這個階段,通過極其自然、溫和、有效的方式幫助他拓展詞匯量,對孩子而言,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不過,需要講究方法。
方法1:
媽媽要“喋喋不休”
有研究證實,寶寶如果與“喋喋不休”的媽媽在一起生活,就會更快、更多地學到口頭交流的技能。而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與語言狂人的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寶寶相比,2歲時,前者比后者多掌握296個詞匯,也就是說,同寶寶說的越多,他相應(yīng)接收到的也就越多。
提示:多說話是建立在高質(zhì)量的基礎(chǔ)上的。父母在對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并且要及時糾正孩子的不恰當用語,這對他學習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方法2:
引導孩子更多說話
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對孩子說話,常常只要確定自己說的話讓孩子聽到了,或者得到孩子“是”或者“不”的答案就足夠了。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只有在一來一往中才能更好地學會說話,所以應(yīng)該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與父母對話的機會。
提示:不妨給孩子一些開放性的、引發(fā)性的話題,并且不要在孩子剛剛表達自己觀點后就馬上開口。此外,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媽媽應(yīng)蹲下身來,與孩子保持平視,眼睛應(yīng)注視著孩子的眼睛。通過這樣的肢體語言告訴孩子:媽媽在認真聽你說話,這對孩子是最好的鼓勵和贊許。媽媽的態(tài)度會幫助孩子更多地開口,去演練他每天學到的新詞語。
方法3:
名詞入門豐富詞匯
名詞通常是孩子掌握的第一類詞匯,研究表明,在任何一個國家,20月齡的孩子掌握的幾乎全部是名詞。所以,媽媽可以直接從名詞入門,凡是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全部稱呼出它的學名,慢慢地,再從名詞配合動詞,并增加形容詞來逐漸豐富語句。
提示:媽媽也應(yīng)通過閱讀和實踐來不斷豐富自己的詞匯量,譬如無論是看報還是看電視,找出那些不一樣的表達方式,然后嘗試改變自己常用的表達方式,對媽媽來說,也許同樣可以在其中體驗從未經(jīng)歷過的樂趣。
方法4:
多朗讀控制看電視
在生活中多給孩子朗讀故事或兒歌,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文字、詞匯和語言的感覺,并增加詞匯量。在故事情節(jié)的幫助下,使孩子自然而然地領(lǐng)會詞匯的含義和用法,這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同時要讓孩子接觸各種風格的文字,尊重和保留原來的用詞,能幫助孩子接觸到更多的新詞匯。
提示:語言是一種符號,每個詞語與特定的事物和動作相對應(yīng),使人通過文字可以聯(lián)系到它的含義。而電視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因為語言所提及的內(nèi)容已經(jīng)被畫面展示出來,這就會限制孩子對詞匯的想象和思考。而聲音節(jié)目則能刺激孩子頭腦中“詞匯-形象”的對應(yīng)思考,這種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過程,是非常有利于孩子大腦發(fā)育的。
五種方法教你輕松提高孩子智力
我們的孩子都喜歡玩游戲?!坝螒虮旧砭褪且环N學習,是孩子獲取經(jīng)驗、發(fā)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發(fā)性、創(chuàng)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險及對未來處事的象征”。很多的家長把學習和游戲劃分開來,因此斷送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實在是可惜。
啟發(fā)孩子智慧的游戲有很多種,下面重慶東方愛嬰早教介紹幾種家庭中可常用的親子動腦活動:
1、分類的游戲
這是創(chuàng)造力學者威爾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類物品,例如小汽車、湯匙、鑰匙、鐵幣、回紋針……等,讓孩子發(fā)覺其共同特征來加以分類,并鼓勵其重復分類。也可以提供符號、顏色、食品、數(shù)字、形狀、人物、字詞……等材料,讓孩子能依其特性分類。
2、猜謎的游戲
猜謎對孩子不但有興趣,而且也能激發(fā)其推理及想像力,我們可以用“千根線、萬根線,掉到水里就不見”猜“雨”這種方式;也可以用孩子喜歡的東西給一些線索,讓孩子提出題目、推想答案。還可以用“比手劃腳”的方式要孩子作答。
3、扮演的游戲
例如讓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勵孩子應(yīng)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歡的“角色”。父母親可以提供一些線索,如給他一架飛機,假想他在空中飛行遭遇哪些;給他一部金剛,讓他跟鐵金剛對話;給他一些醫(yī)生的玩具,讓他扮演醫(yī)生看病的情形……
4、想象的游戲
“想像力”可以使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在想像的世界里,孩子的思考更自由奔放;我們可以用“未來世界的交通工具或城市”為題,讓孩子運用想像力描繪出未來的遠景。
5、接龍的游戲
許多游戲可以用“接龍”的方式,如“文字接龍”:上班→班長→長大→……“繪畫接龍”:一個主題大家接力畫;“數(shù)字接龍”:1→3→5……“故事接龍”:從前有一個獵人……“動物接龍”:四只腳的如獅子→老虎→大象……空中的如老鷹、鴿子……
換種方式 輕松教子
現(xiàn)在的孩子有能力、有個性、有主見,加之長輩的寵愛,有些時候真的讓家長們手足無措。如果遇到孩子“不聽話”,硬碰硬,只會讓孩子、父母兩敗俱傷。于是,我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改變了一下交流方式,挺起作用,總結(jié)了幾條,與家長們探討分享。
一、幫孩子分析嚴重后果。
孩子的自制力往往比較弱,比如不能堅持每日早晚刷牙,需要大人督促。晚上要睡覺了,兒子撅著嘴說:“我不想刷牙,我困了,我要睡覺!”此時不必強逼,我會說:“不想刷牙,可以呀!”這時兒子聽了很高興,我接著說:“等一會兒你睡覺了,嘴里的小蟲子就會出來吃你牙齒上的食物,順便啃你的牙齒,你就會生蛀牙,牙齒疼的受不了的時候,你就得去看牙醫(yī)了!”因為他曾經(jīng)見過大人如何整牙,知道是怎么個情況,于是馬上去刷牙。
二、利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替代。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我每天會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如果孩子想偷懶,不必著急,我會把現(xiàn)實中的任務(wù)與兒子喜歡的游戲(電視、電腦、書上的)中的任務(wù)聯(lián)系起來,說:“你只要再完這兩件事,就完成了今天的所有任務(wù)了,你就過關(guān)了!”孩子好勝心強,當然不肯認輸,于是輕松解決。
三、給所有的東西擬人化。
孩子們都是富有愛心的,會本能地愛護弱小,于是我們可以給很多東西賦予生命。例如,兒子不想穿襪子,小腳會說:“我好冷啊,誰能幫我穿上衣服呢?”當他不想吃飯時,我會摸著他的小肚皮,難過地說:“唉,一會兒我該餓了,怎么辦呢?”扔玩具的時候,玩具會說:“我好痛,我不想再和你玩了!”于是,不用過多的說教,孩子也知道該怎么做了。
四、和孩子一起來個比賽。
孩子總有拖沓散漫的時候,只一個勁兒的催促,效果總不大,不如來個比賽。當然比的時候要適當?shù)摹拜敗苯o孩子,讓他有信心下次還和你比。
總之,不管什么事情,換種方式來變通解決,只要達到目的就好。而且換種方式,既讓孩子快樂接受,又使大人少些怒火,何樂而不為呢。慢慢的,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聽話了,懂事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比以前更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