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四條教育法則,爸媽必備哦
發(fā)布時間:2021-02-05 教育法筆記 教育法學習筆記 義務教育法學習筆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投地,本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期盼,但現(xiàn)實生活中事與愿違的例子枚不勝舉。怎樣才能愛的得法,愛得恰到好處?以下四條教育法則供你參考。、
1、魚缸法則
養(yǎng)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yǎng)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來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要想孩子健康強壯的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不讓他們拘泥于一個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魚缸”。隨著社會進步,知識的日益增加,父母應該克制自己的想法和沖動,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2、狼性法則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他們不會將任何事物當成理所當然,而傾向于親身研究和體驗,大自然的神迷和新奇永遠令狼驚異。狼總是會有對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興趣,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食物,了解危險,從而有力的生存下來。
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超強的學習能力,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對于世界的好奇心,讓他仔細觀察生活,用興趣來作為他學習的老師。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就能不斷對工作有新創(chuàng)見和新靈感。
3、南風效應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
南風效應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于懲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終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體諒孩子的同時,從自身入手做好修養(yǎng)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4、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關于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束后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單交給了校長。校長將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8個月后,羅森塔爾和助手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同學成績提高的秘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的關注了他們。
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xiàn),取決于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的去愛護、期望和珍惜這些孩子。
孩子的成長方向取決于父母和老師的期望。簡單的說,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Www.799918.com 好句摘抄網(wǎng))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家園共育:上班族媽媽幸福育兒十項法則
Tip1:每天抽出專屬于孩子的半小時
孩子越小,越需要得到媽媽的關愛,尤其是上班族媽媽更需要對孩子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因為她們的孩子與媽媽相處時間極少,極有可能會患上母愛缺乏綜合征。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媽媽與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越長越好。對于孩子而言,較之與媽媽在一起的時間“量”,母親和孩子相處時所傳達的愛的“質”更為重要。即使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非常短暫,但只要在這期間令其感受到高度濃縮的愛,孩子患母愛缺乏癥的可能就會變得微乎其微。
因此,媽媽最好在將其他事全部推掉以后,給孩子留出只屬于你與他的時間。在“只屬于你與他的時間”中媽媽應該望著孩子的眼睛,細心傾聽孩子的聲音,關注孩子的每一個動作。即使生活再忙碌,也不要忘記每天抽出半小時至一個小時的時間,盡情擁抱孩子、親吻孩子,在孩子耳邊細語“媽媽愛你”,使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媽媽的愛。
Tip2:與孩子盡情暢聊孩子成長迅速,大人尚未有所察覺,他們卻已經(jīng)在不斷地擴展自己的思維,逐漸構筑起只屬于他們自己的意識世界。年幼的孩子尤其是如此,倘若在這種情況下與孩子長時間分離,父母可以與孩子溝通的話題則會變得寥寥無幾,與子女間的感情紐帶也會日漸松弛。如果與孩子的相處時間一少再少,那么無需多久,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就會生疏、淡化。
因此,媽媽時刻都要對自身狀態(tài)作出調整,與孩子的心理高度保持一致,及時滿足他們的所需所求。盡管如此一來也許會對工作造成一定妨礙,有時也會令人感到些許心煩,但即便如此也一定要耐心地聽孩子嘰里咕嚕地將話講完,同時媽媽也要將一天之中所經(jīng)歷的種種講給孩子聽,多為彼此創(chuàng)造相互了解的空間。使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話語與之不斷進行交流后,媽媽會輕而易舉地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及存在的問題等具體情況,且對于日后的撫養(yǎng)及教育工作也會大有幫助。讓我們利用所有空暇時間傾聽孩子的話語,為孩子講述我們的故事,與孩子盡情地交流吧。
Tip3:將媽媽熱情工作的樣子展現(xiàn)給孩子看
出于本能,孩子均不喜歡和媽媽分開。媽媽每早上班時,他們都會纏著媽媽要求她陪自己玩耍,有時甚至還會央求媽媽辭掉工作,每每此時媽媽都會心痛得雙眼噙淚,真的想如同孩子說的那般放棄工作,去陪伴他們。但是,對于媽媽而言,工作并不像孩子想的那樣簡單,她們無法輕下決心將之辭掉。
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將孩子帶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讓孩子看看媽媽究竟在哪里工作,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以及媽媽工作時的模樣。另外,將同事的名片給孩子看,告訴他媽媽在與這些人共同從事著什么工作,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如果不方便將孩子帶到單位,可以想辦法讓孩子理解媽媽的工作對于媽媽和社會存在怎樣的意義,對家庭生活又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向孩子說明媽媽之所以工作完全是為了全家人的幸福,是為了使生活變得更加寬裕,也可以嘗試讓孩子對辛勞如此的媽媽產(chǎn)生感激之情。
Tip4:與孩子站在同一高度陪同他們玩耍
父母與孩子相處時始終擺架子撐面子的做法并不可取。孩子對于謹守威嚴的父母會敬而遠之,甚至于不敢向他們張開擁抱的雙手。
孩子需要的是可以讓自己毫不猶豫地投入懷抱的父母,是可以向其毫不忌諱地坦言自己內(nèi)心想法的父母,是能夠和自己一起洗澡、戲水的父母,是能夠與自己一起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的父母,是能夠說出幾個自己喜歡的流行語的父母。如果父母能夠不單單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觀察、判斷問題并采取行動,而是“跪下來” 與孩子保持同一高度,那么孩子就會在媽媽身上感受到親密無間的愛。
Tip5:對孩子的朋友也要用心
繁忙的上班族媽媽往往會忽略孩子的交友問題。作為一名合格的媽媽,應隨時了解自己的孩子是與同齡朋友相處得十分融洽,還是一直被眾人所孤立。倘若條件允許,最好在假日或是周末抽出一點時間,邀請孩子的幾位好友來家中做客,為他們準備生日派對或睡衣派對,并提供一些簡單的零食,讓孩子和朋友們痛快地玩一晚上,為孩子制造與朋友們親近的機會,讓他們在彼此間留下難忘的回憶。
Tip6:努力使自己與孩子擁有共同的愛好
“人”這種高級生物有時復雜微妙,有時卻又單純至極。素不相識的兩個人在得知彼此是同鄉(xiāng)后,也會感覺高興異常;即使只是與陌生人共同處理了某一件小事,兩人的關系也會就此莫名地親密起來。父母與子女之間亦是如此,雖說親情與生俱來,但是倘若父母與子女相處的時間過少,彼此興趣迥異,缺少共同話題,那么即使相對而坐也會感覺相隔甚遠。不過,若是每日相處的時間多一個鐘頭,一起做的事增加一件兩件,父母與子女間自然就會逐漸擁有共同話題,彼此關系也會不知不覺地越發(fā)親切起來。
即使某些舉動在媽媽看來有些幼稚或是粗淺,但是為了與孩子維持親密關系,媽媽一定要陪同孩子參與各種活動。不一定非要如何正式、成功,即便做得不好也沒關系。僅僅是同孩子一起疊彩紙或開心地聊天,這類簡單之事也不可忽視,因為與媽媽相處的時間本身對于孩子而言就是愛,就是鼓勵,就是美好的回憶。另外,時間較為充裕的假日及周末,盡量要全家人一起度過。去市場購物或做飯時,最好讓孩子與爸爸媽媽共同承擔任務,這樣也會使家人之間的感情更加篤實。
Tip7:務必要參與孩子的活動
上班族媽媽對于孩子幼兒園或學校中舉辦的活動很是畏懼,不去,心中放不下;參加,卻又沒有時間。
但是,孩子的活動還是盡量全部參加為好。雖然在媽媽看來,每年舉辦的活動都大同小異,顯得既不重要,又不新鮮,但是對于孩子而言,每一次活動都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6歲時的文藝演出和7歲時的文藝演出在孩子看來其意義各不相同,無法相提并論。
更重要的是,其他孩子的父母全部到場,只有自己的爸爸媽媽未能前來,孩子將會較之平時更加感到孤獨和難過。尤其是被其視為世上最堅強的后盾、永久支持者的媽媽若是缺席,在孩子內(nèi)心留下的創(chuàng)傷將是難以抹平的。失落感與痛楚感越強烈,孩子越發(fā)會對媽媽感到失望,甚至會因此懷疑媽媽對于自己的感情,嚴重時他們則會將自己想成是毫無用處的弱者、沒有價值的人,從此變得自卑懦弱,傷感自憐。
因此,如若孩子有什么活動,即使再忙也要及時調整日程和時間安排,抽身前去參加。實在無法抽身時,則要請爸爸或奶奶代替自己出席,如果連這也有困難,便應與幼兒園或學校老師適時溝通,尋找其他的解決方法。
Tip8:每天與孩子通兩次電話
上班之時抽時間打電話確實不太容易,如果被上司或同事發(fā)現(xiàn),自己會非常尷尬。盡管如此,只要用心安排,事情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難辦,我們只要利用去衛(wèi)生間或午飯后喝咖啡的時間,給孩子打電話就可以了。
與孩子通電話是為了使他們感覺到父母雖然工作在外,但他們的心卻一直與自己連在一起。即便只是一次非常短暫的通話,媽媽也能從中了解到孩子的當前狀況、心理以及健康狀態(tài),而孩子在確認爸爸媽媽的愛之后,孤獨與焦躁的情緒便會逐漸平復下來。
但是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記得,千萬不要在電話中提及“去學習班了嗎?”“從外面回來后洗手了嗎?”“習題都做完了嗎?”等監(jiān)視性的話語,也不要用 “別惹是生非!”“要聽奶奶的話!”“媽媽回家之前把作業(yè)做完!”等命令式的語氣說話,而應親切地對孩子說“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借此表揚孩子一天的表現(xiàn),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陽光般溫暖的親情。
Tip9:理解不能說話的孩子的心情
人們只有在傾訴對象表現(xiàn)出“我已經(jīng)為傾聽你的話語做好充分準備”的態(tài)度時,才會道出自己的心里話。倘若對方專心傾聽自己的訴說,并不時點頭道 “你說的沒錯”“那當然”“原來如此”等,利用此類話語附和自己的觀點,講述者就會將隱藏的心里話和盤托出。但是,如果講述者在說話之時察覺出對方心不在焉,那么他就不會愿意將剛才還興致勃勃的談話繼續(xù)下去。
孩子們也是如此,只要爸爸媽媽認真傾聽自己的話語,對自己的意見表示出小小的認可或是支持,他們就會暢所欲言。這一點與大人們一樣,孩子們也只會在別人專注于自己的講述,愿意傾聽自己的話語時,才會毫不保留地打開自己的心靈大門。
另外,父母們一定要認識到,眼神的交流以及心與心之間的真正溝通,能夠使孩子們發(fā)現(xiàn)并解決自身問題。孩子們在獨自理清個人思維并找到問題解決方法的同時,其日后克服人生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即使孩子的話題顯得牽強、荒謬,我們也不要立即將其打斷或予以反駁,而應耐心地聽到最后;即便想數(shù)落孩子的嘴巴癢得難受,也要暫且聽孩子將話說完,以對孩子的想法及感受做一個全面了解。在完全認同并接受孩子感情的前提下,再將作為大人、作為媽媽的觀點道及出來也不為遲,偶爾,將即將出口的嘮叨話咽回肚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Tip10:安排孩子與爸爸親近的機會
爸爸能否在家庭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并與孩子維持親密關系,取決于媽媽背后的努力及其韜養(yǎng)于內(nèi)的智慧。在各個家庭中,由于媽媽所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爸爸與孩子間的關系也會千差萬別。
倘若媽媽希望爸爸與孩子間的關系能夠更加親密,就不要在孩子犯錯時對其恐嚇“我非將這件事告訴你爸爸不可,讓他好好教訓你一頓”。媽媽不應該讓孩子感到爸爸非常可怕,認為爸爸一向只會教訓人。
另外,無論再怎樣辛苦,無論有多么傷心,也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抱怨、咒罵爸爸,而應有意識地強調爸爸的優(yōu)點,讓孩子知道爸爸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以便在孩子心中為爸爸樹立起一個健康、良好的形象。有時,媽媽有必要悄然離開,給父子(女)創(chuàng)造一個單獨相處的機會。
美國育兒的12條法則
1、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
2、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則:永遠不要與孩子斗強。
4、管理法則: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5、聲音法則: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6、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
7、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并盡量理解他們。
8、懲罰法則:這一法則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和報復心理,慎用。
9、后果法則:讓孩子了解其行為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
10、結構法則: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碼法則:尊重孩子的獨立傾向,與其至少保持20碼的距離。
12、4w法則:任何時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誰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時候回家(when)。
教育孩子十大法則
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
教育者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
了解一些基本的規(guī)律和方法,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今天分享10條黃金教育法則,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01
魚缸法則 心靈的成長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里,幾條小魚放在一個魚缸里,好幾年了,竟然還是那么小,于是人們認為,這魚就是這種小個頭。
有一天,魚缸被打破了,因為一時找不到魚缸,于是,就把他們養(yǎng)在院子塘里。沒想這些魚竟然長得很大。
魚需要自由的成長空間,人更是如此。我們常常幫孩子作出選擇,選擇學校,選擇衣服,選擇玩具等等,我們常常幫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沒有選擇,沒有思考。所以,他沒有創(chuàng)新思維,也不會有太多嘗試。你可以讓他學到很多知識,你卻無法讓他舉一反三,也無法讓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02
強化定律 培養(yǎng)好習慣
人的習慣是被培養(yǎng)的,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而事實證明,一個好的習慣,會讓人走向成功,或者擁有好的心態(tài)。
有一個鯨魚實驗。科學家有水里放一堵玻璃墻,鯨魚和實物各放在一邊。一開始,鯨魚猛烈地撞擊著玻璃,后來它終于發(fā)現(xiàn),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時間后,它不再撞擊了。后來科學家把玻璃墻拆了,然而,鯨魚還是如是有玻璃墻的一樣,只在自己那邊活動。
人的行為正如這個故事一樣,在一段時間或一些重復的經(jīng)歷后,就被固定起來,就形成了習慣。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個習慣。當然,如果要改變一個習慣,也跟這個習慣形成的時間有很大關聯(lián),改變會更難,要花費更多時間。
所以,我們要注重孩子的細節(jié),注重引導。一個好的習慣,就是一筆財富,他會享受一生的。
03
狼性法則 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
怎么樣培養(yǎng)好奇心呢?
假設一個公園,沒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沒有曲折的道路,我們從外面就能一覽無遺,那你就不會對它有多少興趣。相反,正是有了這些,我們才原意進去了解了解。這就是好奇心。
在教育界,有一個抽簽教學法。學生對原有的學習內(nèi)容容易厭倦,因而學習就變得消極。
在日本鈴木老師的學生那里,這種情況也正在發(fā)生。寅次是位聰明的學生,他學什么曲目都比別人快很多學會。因而他不愿再多加練習。鈴木老師知道,這對他以后能否成功很關鍵,沒有得到鞏固的課程,最終都無法學到更好。
正因為此,他對他的學生采用的抽簽教學法。將所有曲目編號,每堂課,讓學生都隨機抽一個曲目。這樣,寅次重新拾起了學習興趣,因而也更努力地練習。
04
夢想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
在一個關于“你長大了想做什么”的調查中,92.7%的學生是讀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僅有7.3%的學生是周游世界、到外星球工作等回答。那么他們的想像力到哪里去了呢。
在一個實驗中,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圓。局長回答:沒有經(jīng)過研究,不能隨便回答這個問題。
問到大學中文系學生,他們哈哈大笑,拒絕回答這個傻子就知道的問題;問到中學生,一尖子生回答是“零”,一個調皮生說是“英文字母O”,卻遭到老師的白眼。
最后問到一年級小學生時,孩子們爭先恐后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燒餅、是李谷一老師唱歌時的嘴、是老師發(fā)怒時的眼睛。
這個實驗的題目被命名為“人的想像力是怎么樣喪失的”,非常貼切。
當我們給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時,不要急著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訴他應該做成什么樣就行了,必要的,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讓他們?nèi)ハ牒昧?。而在這期間,我們只需要鼓勵再鼓勵。
05
南風效應 修正主義
南風與北風打賭,看誰的力理更強大。他們約定,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下來。北風冷冷地、張牙舞爪地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緊;南風出馬了,它徐徐地吹,溫暖地吹,直到風和日麗,行人都脫掉大衣。南風勝利了。
南風為什么勝利了呢,因為它讓人們的行為是自覺的。這種啟發(fā)人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達到目的的做法,被稱作“南風效應”。
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任何錯誤,只要悔改,總可以回頭。
當小家伙不小心把牛奶弄倒在地上時,媽媽溫和地說:這真是個漂亮的牛奶海洋。并進而告訴孩子,牛奶海洋雖然漂亮,但地板卻要受罪了,她跟孩子一起把地板擦干凈了,并告訴孩子正確拿牛奶的方法。
心理學家說,一個錯誤一旦發(fā)生,就算再發(fā)火,它也發(fā)生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復犯這個錯誤,并要收拾這個錯誤帶來的殘局。
另一方面,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他的一切都在嘗試與成長的階段,多加寬容,注重引導,不正是我們都需要的嗎?而如果,孩子并不喜歡與信任你,你說的一切都很難湊效。
06
自然懲罰法則 讓孩子自己承擔過錯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應該做出榜樣。
爸爸因來了客人,與客人倚著門聊起天來,這天的風很大,門幾次被風吹天,埃迪的作業(yè)本被吹得嘩嘩響。
門再一次被吹開的時候,埃迪猛地把門關上。而這時,外面?zhèn)鱽戆职值耐纯嗦暋M臉怒氣的爸爸對著驚恐的埃迪,舉起的手就要打下去了。而爸爸終于沒打下去。
事后,爸爸對埃迪說:是我把手放在門的夾縫里,錯誤在我,為什么要打你呢。
教育,不光是口頭說教,言傳身教,影響不可謂不大。當埃迪長大后,他回憶,是爸爸告訴我,人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而不是遷怒于人。
07
羅森塔爾效應 對孩子進行積極期望
羅森塔爾是20世紀美國的心理學家,皮格馬翁是古希臘神話的主角。這個效應,指的是一個積極的期望帶來積極的結果的效應。
在皮格馬翁神話里,他是賽甫路斯的國王,也是位雕像家。他愛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他的愛。他那執(zhí)著的愛,感動了愛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國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賽甫路斯人。
神話終歸博人一笑。而羅森塔爾的試驗,卻得出了這個效應。他對兩組隨意組合的學生分別給予積極和消極的評價,后來,果真就是那樣的積極或消極的結果。積極的期望,其實就是一種外界的支持。
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這種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時候,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成人,對這種力量都非常期待。
反過來,缺少這種積極的期望與支持,他就變得消極,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
08
尊重法則 心靈的成長需要尊重
自尊是人生要學的第一個原則。
在一個老師的課堂里,老師拿出一本著名漫畫家的書,告訴孩子們這本書里的故事,也叫孩子們自己講一個故事,并讓他們畫出來。
雖然孩子們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畫的也不成樣,老師還是很認真地記下來,并將記下的故事跟畫裝在一起。
他告訴大家,這是你們寫的第一本書,現(xiàn)在你們小,以后長大了,就能寫出好的書來,也會成為偉大的人物。
要讓孩子真正長大成人,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這種對等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有一個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人,尊重他的隱私,尊重他的選擇,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導,他就會得到更好的成長。
因而,當我們看到有大人在某些公園地鐵售票處為孩子爭著要少錢減票的時候,我們知道,你省下的僅僅是錢而已。
09
延遲滿足主義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人有無耐心,表現(xiàn)出兩個方向。一個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另一個是能夠等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到來。這中間區(qū)別就在于,一個不等,一個可以等。這個等,就是耐心。
克制是可以培養(yǎng)的,個人建議自己一個人難做到,應該兩人配合可多人配合去實現(xiàn)。有一個“三分鐘游戲”。孩子不喜歡讀書,只喜歡玩游戲、看電視。爸爸找來一個仿古的沙漏,而孩子非常想玩這個沙漏。
爸爸跟他約定:這個漏斗是古時的計時器,沙子漏完正好是三分鐘,咱們一起看故事書,三分鐘一到,你就去玩吧。
開始幾次,孩子根本沒看書,而是盯著沙漏看,等沙子漏完就去玩了;但爸爸并不氣餒,多次之后,孩子慢慢的把視線轉到書上來。再多次,孩子被書中的內(nèi)容吸引了,要求延長時間,但爸爸堅持只看三分鐘。很多次后,孩子就主動去看書去了。
三分鐘,正是適合孩子的注意力的特點,三分鐘之后,就打住,要經(jīng)過很多次培養(yǎng),形成習慣,這樣,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時間內(nèi)專注于一件事物了。
家長的恒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驗。
10
感覺剝奪 讓孩子自己去品嘗生活的滋味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感覺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現(xiàn)像,通過感覺我們才能獲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適應環(huán)境求得生存。
大腦的發(fā)育、人的成長、成熟是建立在與外界環(huán)境是智力和情緒等心理因素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我們應該讓孩子積極感受豐富多彩的外界環(huán)境,從環(huán)境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很多家長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險,把孩子放在較好的環(huán)境里,這樣孩子不僅會眼界狹小、心胸狹隘,而且因為缺少很多社會實踐,對未來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將難以適應。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常常扮演著救火隊員,但你卻不知道,父母永無完法代替孩子經(jīng)歷人生,我們需要做他們的引導者。
我們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工作里來,讓他們自己打掃衛(wèi)生、整理床鋪,或更多他們可以去做或愿意去做的事情,我們就讓一個觀眾,看著他們自己成長。
教育孩子絕對不可簡單粗暴,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
聰明媽媽的教育法寶
你想成為一個聰明的媽媽嗎,你知道一個聰明的媽媽早教育孩子的時候都運用的那些方法呢,我們下面的內(nèi)容就是想要告訴媽媽們怎能成為一個聰明的媽媽,及所用的教育孩子的法寶,希望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法寶一:理解
因為尚未成年,葉彥君必須住在寄宿家庭里。南澳大利亞州缺水,寄宿家庭對用水有嚴格要求:洗澡、洗頭不多于7分鐘,刷牙、洗臉不多于3分鐘。這兩項制度還被貼在洗手間的門上。
“那一段時間,每天在QQ上一碰面,或者一打電話,她就會跟我訴苦?!比~彥君跟媽媽提出,想換一個寄宿家庭。黎詠梅說,首先要傾聽女兒的煩惱,好好地聽本身就是一種撫慰。“家長應該在安慰好子女后,再引導子女去理解別人?!?/p>
“我告訴彥君,就算換了寄宿家庭,也可能會碰到新的問題?!比~彥君聽了以后,開始嘗試去理解寄宿家庭的家長,后來雙方都相處得很融洽早期教育。
法寶二:尊重
“在重大問題的選擇上,我們從來沒有幫女兒做決定,或者強迫過她?!崩柙伱氛f,跟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尊重她個人的意愿。高一暑假,父母在送葉彥君出國的時間問題上各執(zhí)己見:爸爸覺得女兒應該出國讀高中,在國外考大學;媽媽則傾向于讓女兒在國內(nèi)念完本科再出去。
只身一人遠赴南半球生活,這個挑戰(zhàn)對當時只有17歲的葉彥君來說非同小可。最后,還是她自己決定到澳大利亞念高中。離家前,葉彥君從未在父母面前流露出一點傷感的情緒,黎詠梅也幾乎沒有給女兒做過思想工作?!昂⒆邮且粋€獨立的人,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決定權?!?/p>
法寶三:俱進
黎詠梅說,雖然遠隔重洋,但她并沒有感覺到和女兒之間有什么隔膜?!八刻煸诿κ裁?,遇到了什么人,我們都知道。家里有什么事也及時告訴她。”母女倆都加了對方的QQ,葉彥君一上線就會給媽媽“請安”:“媽咪好!我作業(yè)好多,要去用功啦!”如果沒有作業(yè),母女倆就在網(wǎng)上侃大山?!敖ㄗh家有留學生的父母都學會熟練運用電腦,這樣有利于加強親子溝通。”黎詠梅說。
外國的多元文化對年輕人的思想有很大沖擊,黎詠梅和老公給女兒的3條底線是:不能做犯法的事情,不要跟毒品沾邊,中學期間不要談戀愛。此外的事情,靠女兒自己去判斷。黎詠梅坦言:“有些事情,我們自己也不了解,更不能代替小孩發(fā)言。家長也要學習,要與時俱進,知道現(xiàn)在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有哪些變化。
這些方法都是身為一個聰明的家長所具備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其他的家長也可以幫助選擇這樣的方法,來教育自己孩子,相信效果也是非常的好的。希望每個媽媽都是聰明的媽媽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利的。
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賞識教育
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是父母之愛,我們作為父母無私地給予了孩子所需要的一切。為了孩子,我們付出了所有,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夠成為佼佼者!于是,我們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期盼,期盼孩子成才,期盼孩子永遠是那個最成功的人。慢慢地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希望的那樣,于是我們開始不斷地喊叫、訓斥甚至是動手打。
可孩子還是不是我們希望的那樣。其實養(yǎng)育孩子就像是培育花苗,不同的種子會有不同的花期,我們在靜待花開的同時也要懂得它的黃金法則!在家庭教育中,其實賞識教育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
一、多鼓勵,少批評!
經(jīng)常我們會看到一些家長對著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連豬都不如!這么簡單都不會!”邊說著這樣的話邊把自己氣得身體直顫抖。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在我們大喊大罵發(fā)泄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的孩子會想些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集無數(shù)家人寵愛于一身,于是他們也比我們小時候多了很多的叛逆。
你越是大吼大叫他越是不以為然,反倒使效果更糟。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或許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孩子在簡單的問題中出錯時我們可以平靜地說:“孩子,你在做作業(yè)時很專注!這方面我應該向你學習!那么你能再認真檢查一下嗎?我相信你一定是個檢查小能手!”這時孩子一定會認真去檢查!同樣的一件事,多鼓勵多賞識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多看長處,少盯短處
有的家長經(jīng)常說:“我家那個孩子不愛說話,就是個悶葫蘆!以后也沒什么出息!”其實不然。俗話說:“人無完人?!蔽覀兠總€人身上都有長處,也有短處。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孩子在其他方面沒有長處。而且不愛說話的孩子說明不夠自信,或比較羞澀,如果我們多賞識,多鼓勵,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去鼓勵,多去發(fā)揮,在賞識中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這樣孩子也會自信滿滿,閃閃發(fā)光!
三、多信任尊重,少懷疑輕視
現(xiàn)在很多家長經(jīng)常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想?yún)⒓觽€大型比賽,就會說:“你能行嗎?要不別參加了!”其實這樣的話無形之中就給孩子造成了壓力,對于意志不夠堅定的孩子聽到家長這樣的話一定會放棄自己最初的想法。
意志堅定的孩子也會在情緒上受到影響!作為家長,我們要多去信任尊重孩子,不要認為他不行,而是要一直相信我的孩子可以的!一定能行!這樣孩子才能更有自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們作為家長最美好的愿望!愿每個家長都能夠給孩子一片賞識的天空,讓孩子自信地在天空中翱翔!
文/淡雅如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