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邊玉芳: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發(fā)布時間:2021-01-27 幼兒園線的教案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我若慢悠悠,孩子會落后嗎?

新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我接到一封來信,是一位80后的媽媽寫來的,她說,女兒在今年下半年開始讀小學三年級,她感覺到自己陷入了一個困境,不知道教育孩子到底該何去何從。

這個媽媽的內心,一直覺得孩子在小學三年級應該還是以玩為主,或者說以學科以外的發(fā)展為主。但她發(fā)現(xiàn)班里的大多數(shù)同學都報了各種學習班、作業(yè)班。如果女兒不報,會不會落后于同學呢?媽媽的內心實在不安。

她也加入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群,群里家長都在曬自己的教育思想,曬孩子成長的點滴。很多孩子都各有所長,比如有的小小年紀就獲了各種獎項和榮譽稱號,有的甚至出書了。這個媽媽開始感覺到壓力:現(xiàn)在女兒還沒有看出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以后會不會這么優(yōu)秀呢?如果女兒成了一群大樹中間的一棵小草,如何能夠吸收到陽光雨露呢?有時候她也想退出這種群,但又覺得不能夠退出,在這樣的進退兩難之中,不知如何取舍。

在這樣一個快時代,人人都在搶跑,我若慢悠悠,孩子會落后嗎?我想這樣的困惑很多家長都有過。還有人在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就計算距離高考有6414天,這是一個多么焦慮的事情。

針對這樣一種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言論或思潮。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和《中國教育報》發(fā)起了一項調查。用了四大版面的篇幅,專門來討論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話題。

調查的結果中,大概有19%的家長說我是認同的,也有29.2%的家長是比較認同的,當然還有一半的家長是不認同的。

我們還問了一個問題,你認為哪里是孩子的起跑線?是孩子出生的那一天?還是幼兒園入學的那一天?還是小學入學的那一天?還是中學之后?或者就根本沒有起跑線?對這個問題,家長們其實意見也并不是完全統(tǒng)一。雖然大家的想法各異,但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很多家長育兒焦慮的一個起點。家長們都很愛孩子,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另一個值得深思的現(xiàn)象,很多孩子并不為家長這樣的一種愛,或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來買單。

父母不恰當?shù)膼燮鋵嵤且环N“禍害”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一個豆瓣小組叫做“父母皆禍害”。我想光聽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都覺得非常吃驚了吧?這個小組幾年的時間里就迅速聚集了數(shù)萬人參與討論。我覺得家長們都需要去看看這個群,會讓你對家庭教育有更多的思考。家庭本來是我們人生的港灣,是我們最溫暖的所在,但是在這個群里面,家庭卻變成了世界上最沒辦法原諒的地方。大家可以看看他們的熱門話題,比如,“父母毀掉你心中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受到高等教育的父母更喪心病狂?!薄爸袊改甘侨绾伟涯銈兒⒆幼兂墒E摹!边€有“從小到大,父母愛的根本不是我,而是別人家的孩子?!笨赡芪覀兗议L并不是那樣去想的,但是很多的行為可能會在其中。

英國詩人菲利普.拉金曾經這樣說過,他們害了你,你的爸爸和媽媽,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他們的確害了你。這就是我們需要討論的一個話題。為什么家長愛孩子,但是孩子卻感受不到,或者他們的感受和你的初衷有非常大的差距,甚至適得其反,我想給大家分享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我們一直在討論,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實際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為什么這么說?大量的心理學、教育學、腦科學各方面的證據都可以證明,父母自身,包括父母的言行和教養(yǎng)方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調節(jié)自身情緒的能力、父母的婚姻質量等等,都會對孩子心理發(fā)展產生直接影響。比如有一個研究,把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分成權威型、放縱型、專制型、和忽視型四種,去考察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下,孩子的生活滿意度、自尊水平,以及抑郁狀況。結果表明,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下,孩子這三個指標的情況差異非常顯著。權威型的教養(yǎng)方法下,孩子的生活滿意度和自尊都更高,抑郁程度更低。反之另外三種教養(yǎng)方法,都會導致孩子情緒和自尊方面的一些問題。

再比如,一個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院的院報上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早期生活的經歷,會對大腦產生永久的影響,會改變孩子的大腦體積和結構。研究把孩子分成四組,一組是正常組,一組是生活條件差的,比如吃不上飯、營養(yǎng)不良。還有兩組是教育缺失的,分為被父母打罵的,和被父母忽視的組。

研究結果表明,另外三個組對比正常組,孩子的大腦都有明顯的改變。大腦左側的杏仁核、左側和右側的海馬,體積都變小了。這意味著早期經歷,對孩子的損害可能是不可逆的,是孩子產生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的根源,而我們的教養(yǎng)方式和親子互動模式產生的是永久性的影響。

我想起剛剛提到的“父母皆禍害”的小組里面,有一篇文章,讓我非常觸動。一個男孩說他的媽媽非常喜歡養(yǎng)植物,但總是在抱怨,別人家的植物長得很好,為什么她的就葉子上有黃斑,缺損而難看。但其實,他媽媽只有記得的時候,才會給植物天天澆水,忙起來就忘記澆水,所以總是養(yǎng)不好。他說自己的命運和植物簡直就是一樣的,媽媽忙起來,就放置他,忽視他,然后還抱怨他沒有別人家孩子好。有一天,在搬家的時候,他媽媽摔碎了一盆植物,發(fā)現(xiàn)植物的根部長滿了不知名的蟲子,就說惡心死了。這個男生就說,我在想,是不是等我根部都爛掉之后,媽媽她也有相同的感覺?所以,父母抱怨孩子長得好不好時,更多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5+2=0的困惑

還有很多家長會說,孩子成長的前幾年,跟我相處得多。那上學了之后是不是就是學校負主要責任了呢?實際上,我們有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教育會影響學校的教學效果,進而影響孩子的成長。孩子在學校里接受一樣的教育,但是結果會不一樣,因為父母自身的狀況,家庭教育的狀況,會中介或者調節(jié)學校教育對孩子發(fā)生的影響。

如果家庭教育的理念與學校教育不一致,那么在學校5天教育的成果,一回到家里,就蕩然無存了。比如,學校說要減負,盡量去減少布置作業(yè),但是我們家長說不行,學校作業(yè)太少了,所以我們要加負,要布置家庭作業(yè)。比如,在學校里我們培養(yǎng)孩子獨立,鼓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在家,父母說:你要好好學習,其他的不用管,我們幫你做。再別如,學校里鼓勵孩子多嘗試多展示不要怕犯錯,父母的做法卻是打擊孩子,你怎么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呢?這些矛盾都會導致學校教育的很多措施無法徹底落實,反過來影響教學效果。當然最可憐的是我們的孩子會無所適從。

另外,中國這幾年來教學改革如火如荼,但很多家長對學校開展的活動不理解,改革遇到很大阻力。比如,很多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有利的活動,家長認為會占用孩子的時間,因為孩子在外面報各種各樣的班。但這些班一方面會讓孩子們對學習厭倦,另一方面,還會讓孩子覺得沒關系,學校里的東西不聽,還有其他渠道去聽,這反過來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教育。

所以,無論是從父母自身對孩子的直接影響,還是父母的教育對學校教育的調節(jié)作用,都說明,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最重要資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是父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家里有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是全家人的心愿??稍谛脑笣M足的同時,心病又來了,家有寶寶的父母現(xiàn)在開始崇尚這樣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小小的寶寶為了保險就開始上早教啟蒙班、興趣班、找最好的幼兒園,生怕讓孩子“輸?shù)钠鹋芫€上”。其實這都是父母的責任心、虛榮心、攀比心、爸爸媽媽自己給自己設置的起跑線。其結果是現(xiàn)在培養(yǎng)孩子真難啊。其實正確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教育不當,即使稟賦在高的孩子也會被扼殺,任何極度過分的催逼都能給孩子留下終生的創(chuàng)傷。其不知最好的早期教育是家庭教育,上帝賦給孩子的是潛能,開發(fā)出來的是智慧,天才完全是教育的結果,天才的失敗源于極度的催逼、和不當?shù)慕逃?/p>

我們真的會輸在起跑線上了嗎?如果爸爸媽媽為著“起跑線”從幼兒園就開始你爭我奪,對寶寶的“后勁”卻沒有認識和信心,不認真去了解孩子。要我說與其給自己添煩惱,給寶寶添壓力,到不如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寶寶漫長的學習生活中處處是契機。潛能的開發(fā)是越早越好,但不是我前面說的過極與不當。

要小心弄巧成拙、畫虎成貓,太過于強調學前教育。早學習就真的好嗎?我有這樣的感覺,很小的寶寶就能背詩幾十首,幾百個成語,英語說的滔滔不絕,真讓人羨慕不已。結果問他鋤禾日當午,鋤禾是什么意思?不知道。畫虎成貓比喻什么?不知道。英語說的雖然滔滔不絕,但發(fā)音并不準確,口齒也不是很清楚,“流利”地說著并不地道的英語,我實在是羨慕不起來。小孩子初學外語,打基礎時的發(fā)音最重要,否則一旦定型以后就很難糾正了,到不如還是一張白紙留給孩子,等進了學校再說。

后來居上更可貴,從寶寶上幼兒園就開始爭奪,上那些最好的,就以為是進了保險箱??梢簧闲W,學過的寶寶可能就會不耐煩、開小差,相反沒學過的反而是興致勃勃的,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所以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寶寶會面對大量新知識似乎有些吃力,但這時如果爸爸媽媽能夠加以幫助和鼓勵,不久后他們便適應了新環(huán)境,開始如魚得水了,會學得很輕松,成績也絕不比那些名牌幼兒園出來的差。所以進不進好的幼兒園對寶寶的成長雖然有影響,但肯定不是決定性的,畢竟競爭是一輩子的事,只要寶寶聰明肯學,到哪都能保持一貫的努力,就不會比別人差,而如果能后來居上的話就更寶貴了。當然我說的是咱們普通老百姓,沒有和他們比的條件,但我們是自信的。況且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只需要學一些簡單的生活知識,還沒有到達確立人生軌跡的時候,根本談不上什么“人生起跑線”,還是讓我們的寶寶們無憂無慮地生活,盡情地玩耍吧,有益的玩就不是學嗎?童年的生活是最美好的,不要壓彎了我們的孩子。我想說的不是反對早期教育,而是反對過極和不當,才是真正違背了馮爺爺?shù)脑缃汤砟睢?/p>

起跑線提前雖然是父母自己設置的,但也是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我們也無法免俗。起跑線上,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父母輸不起。哎!這條起跑線把大人和孩子折騰的真是夠累的了。好心態(tài)正確的對待,我們還是贏家,告訴寶寶你是最棒的,你能行,因為你自信。明天是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人的節(jié)日,我們和小東朔還是玩,到大自然中去玩,玩的快快樂樂!玩的無憂無慮!玩出健康!玩出智慧!東朔你真棒!你和小朋友們一樣,你們都能行?。?!

孩子,從起跑線往哪跑才不會輸


現(xiàn)在有些家長因為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都在拼命的為孩子的起跑做各種努力。胎教、早教;送孩子上優(yōu)質的幼兒園;讀優(yōu)質的中小學。問題是起跑前確定的方向是什么?終點是到什么地方?家長的想法很簡單,可能就是要讀好大學,要成才,要有好工作。這些也都沒有什么錯誤,但是我覺得孩子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才應該是孩子起跑線的終點,是我們所有家長千方百計為孩子的未來付出的根本目的。這不是簡單的要讓孩子學好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能力。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要為孩子做好起跑的充分準備,準備必須是要圍繞終點準備,否則就偏離了方向,結果也必然是要輸?shù)摹?/p>

就業(yè)壓力的增大

,使得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更加迫切。但是家長還必須承認一個現(xiàn)實,那就是中國的名牌大學畢竟是少數(shù),能上中國名牌大學的孩子也是少數(shù),已經就讀于名牌大學的高材生也存在畢業(yè)后不能適應社會的現(xiàn)象。

因為我們家長的不同,造就了一個個不同的孩子。家長在給孩子確定起跑線目標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到他,孩子將來的生存能力就會大大降低,孩子人生的幸福指數(shù)也會大大降低。

所以,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時候,要考察幼兒園是不是以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自我生存能力、大膽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為辦園目標的,教師是不是以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成長的。這樣的起跑準備才不會使孩子偏離在社會中生存、發(fā)展并且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終點目標。

育兒觀念:父母正確的育兒觀,是孩子成長的起跑線


十幾年來,中國家長似乎沒人不知道“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現(xiàn)在,大家把這句話視為讓人誤入家庭教育歧途的始作俑者,恰恰折射出對孩子成長與教育的一些基本認識的缺失。

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其實是父母自身

教育要從小抓起,要特別重視孩子0至6歲甚至0至3歲的教育,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忽視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認識,我們只有認識了什么是孩子成長的“起跑線”,什么是“輸”或者“贏”,才能對孩子的教育少一點焦慮,多一份理性。

中國教育報圍繞著對這一教育口號的認識和相關問題,對家長發(fā)起調查,短短的兩天時間有3000余名家長參與。我們可以看到家長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認識還是存在著差異的。

“您對‘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怎么理解的”,4.7%認為人生是一場競爭,孩子從小在各方面就應該比別的小孩發(fā)展得好;3.4%認為孩子從小就要注重學習各種知識、發(fā)展智力,早識字、早會算術,才能不落后;91.9%認為父母要從孩子小時候就注意教育,但不是把孩子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我們可以看到,對上述4個問題的看法大家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上述4個問題其實反映的是家長的育兒觀,其中最根本的是我們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我們怎樣認知孩子的成長。而對這些問題的不同認知會導致家長在孩子出生后教育行為的巨大差異。一個把孩子的成長當成一場競爭的家長,就會從孩子一出生就陷入焦慮之中,盲目地讓孩子學這學那。

在我們的調研中,還有一個問題是“對于孩子的成長,您認為父母重點努力應該是哪個方面”,答案有3個,一是做足夠的經濟投資,盡量不讓自家孩子的條件比同齡人差;二是盡力找社會上最好的資源、最好的輔導培養(yǎng)方式,盡量讓孩子多才多藝、優(yōu)秀出眾;三是陪伴孩子成長,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引導其健康成長。家長育兒觀的不同導致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的認識也不一樣。父母們一定要知道的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其實是父母自身。

二、關注到孩子除學習以外的廣闊發(fā)展領域

“正本”必須“溯源”,只有大家對“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及相關問題有一個統(tǒng)一認識,形成正確的育兒觀,才能使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朝著理想的終點前進。從這個意義上講,父母才是孩子成長的真正起跑線。

人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點,其實最根本的是想讓孩子“贏在終點”。從調查可知,父母對孩子人生的終點目標是有不同看法的。一個真正的人生大贏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應該是有幸??鞓返娜松?。我們可以追求出人頭地、追求獲取更多的金錢,但如果這些是以犧牲幸福為代價,這樣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我們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能幸福生活的人。

什么樣的人生會更幸福?那就要讓自己擁有幸福的能力,這比傳統(tǒng)智力更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而這些能力是個體從一出生就要關注和培養(yǎng)的。知識的學習對孩子固然重要,但許多知識的學習是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后開始的。許多孩子在0至6歲超前學會的知識,到了認知水平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就不用那么費勁。同時在孩子入學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各有側重又要互相配合,家庭教育更要關注到孩子除學習以外的廣闊發(fā)展領域。

我們還要認識到孩子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每個孩子都有其成長的軌跡,都有其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這個意義上看,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線。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場戰(zhàn)爭,是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優(yōu)于故我、勝于昨日”。人的一生都會參與競爭,而只有每個人做好自己,才可能正確面對競爭、有能力跟別人競爭。在這個意義上,每一個人的比較對象還是自己。而0至18歲是人生的奠基階段,家長不要被這一階段孩子暫時的、表面的競爭勝利所迷惑,只有從孩子一生成長的角度出發(fā)教育和培養(yǎng),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才能贏在終點。

三、遵循規(guī)律科學養(yǎng)育,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之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除了父母的育兒觀外,家長還要讀懂孩子、科學育兒。家長要懂得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發(fā)展的重要能力,遵循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進行科學養(yǎng)育,同時還要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的想法和家長的想法有很多的不一致。我們總認為自己是愛孩子、關心孩子的,但孩子是否真的感受到了你的愛和關心呢?家長“自作多情”、“自以為是”的愛,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如果父母能真正從孩子的視角理解孩子,孩子才能不輸在起跑線。

讀懂孩子是父母教養(yǎng)子女的必修課。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許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行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要透過孩子的行為了解深藏于內心的想法和需求,理解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順應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值得欣喜的是,中國的父母們正在行動和改變,他們已經開始放棄功利主義的育兒觀,更加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用更科學和人性的方式教育孩子。只要我們不懈努力,就會實踐“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真正內涵。我們才能對孩子的教育從孩子生命的全程出發(fā),為孩子一生發(fā)展奠基,讓孩子在成為一名合格公民時能“優(yōu)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拼不了爹媽還可以拼什么?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的育兒信條,他們希望孩子登上“塔頂塔尖”,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心思和金錢。他們允許自己平凡、平庸,卻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但是,關鍵問題是:他們弄錯了“起跑線”!“起跑線”并不是早早給孩子報一堆培訓班,在孩子不到一歲就教他識字、英語、唐詩、數(shù)數(shù)、鋼琴、繪畫......

現(xiàn)實里,很殘酷的事實是: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這個起跑線甚至從孩子還未出生時就開始發(fā)揮作用,潛移默化地左右了孩子的人生。

家庭一點一滴小事積淀成孩子人生的大事

確切地說,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知識素養(yǎng)、教育觀念、為孩子提供的教育環(huán)境、父母期望、父母對孩子的評價、親子溝通方式、父母的社會資源等,統(tǒng)統(tǒng)都會在孩子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

父母的智商和情商,決定了孩子的起點。這里有基因的遺傳作用,很難改變。

父母的經濟能力和人脈,決定了孩子的彈跳高度。在智商相差無幾,孩子都聰明伶俐的狀態(tài)下,父母的資源可以幫助孩子達到更高的高度。

父母對養(yǎng)育孩子的認知,決定孩子什么時候發(fā)力。人生雖然是長跑,但有人早跑了,也許他會乏力,會累,但誰也不能保證你的孩子在后半程就可以爆發(fā)。

父母的眼光和毅力,會發(fā)掘孩子的天賦和特長。未被埋沒的優(yōu)異稟賦和特長絕對會為孩子的人生加分不少。

父母的脾氣和性格也會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你太強勢孩子會唯唯諾諾,你太焦慮孩子會有壓力,你管太多孩子會叛逆……

在這個階層固化的環(huán)境下,教育從來就不是“小孩自己努力”就可以達到的事情,你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地方,都是貧富的比拼。你覺得富人的教育是靠真金白銀上點補習班,出幾趟國出來旅游就可以的?錯!優(yōu)質人脈、思維方式、教育理念和陪伴時間都遠比人民幣更深刻地影響著你的孩子,并悄悄地完成財富的代際傳遞!

能給孩子人生理想多大支撐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家庭給孩子足夠支撐,孩子將少走很多彎路。

理想被現(xiàn)實壓彎的那些娃,多是來自經濟困難的家庭。有調查顯示,父母的收入水平與孩子所就讀的專業(yè)有直接關聯(lián)。

不被金錢捆綁,才有更充分的自由去選擇

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人肯定最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多賺錢,生活被迫茍且,哪里還顧得上詩和遠方。而那些富人家的孩子,從來不必考慮房子、車子,更不用背著貸款艱難前行。他們進入一個行業(yè)完全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有充分的自由去選擇。他們著眼長遠,根本不會讓眼前的小利益捆綁住自己的手腳。他們考慮更多的也是行業(yè)的經驗、積累到有效人脈、學習行業(yè)規(guī)則,時機成熟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擁有越多的人,才越不怕失去

窮人家的孩子輸不起,更沒有機會可以耐心等待,生活的壓力讓他們對眼前利益考慮的更多。一個家庭能給孩子的人生理想、自由發(fā)展提供多大支撐,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這個孩子的人生方向。

成功不光靠自己努力更取決于站在誰的肩膀上,財富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社會資源與人脈。

你以為富人真的是只有“錢”嗎?財富只是一個表象,更重要的是社會資源與優(yōu)質人脈。有人說得很現(xiàn)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站在柴火垛上,能一樣么?

富窮存在心態(tài)上的差別

有時,窮人在自身混得不好的情況下,更愿意抱怨社會,恨自己沒有人脈,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而富人則較少怨天尤人,更多從自身找原因,抓住下一個機會默默努力。所以說,與其說很多富二代繼承的是錢,不如說他們繼承了這種心態(tài)。他們站在了父輩的肩膀上,眼界更高、思路更開闊、更容易獲得較高的事業(yè)起點。

要是拼不過“別人家爸媽”,你還能給孩子什么?

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根深蒂固,作為父母,我們當然要更努力,努力生活的更好,努力給予孩子更好的成長條件,這樣孩子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拼不過,就拼教養(yǎng)

在拼爹拼媽的時代,對于孩子的愛和陪伴,也許是貧富家庭之間差別最小的一個部分,正所謂窮養(yǎng)富養(yǎng)都不如教養(yǎng)。

教養(yǎng)不是富人的專利,跟家境一點關系也沒有,但卻是孩子一生成長的天花板,決定著孩子一生的行程。孩子生于貧窮之家,擁有了教養(yǎng),他知道自己怎樣的立足現(xiàn)實和發(fā)展自我;教養(yǎng)是一個讓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發(fā)展的系統(tǒng)工程。

拼不過,就拼性格

性格也是重塑人生的一張非常重要的牌。“性格改變命運”并不是空穴來風,幸運的人總是具備某些性格特質。例如:更外向、更開放、更輕松、,擅于交際,喜歡聚會,因而接觸面更廣、認識的人更多,大大增加了碰到“好運氣”的機會;幸運的人較少體驗到焦慮、憤怒、抑郁和罪惡感等負性情緒,總是對生活充滿好奇,愿意嘗試。

所以如果拼不過“別人家爸媽”,請給孩子好的教養(yǎng)、好的性格,這是每個父母都可以做到的。

沒有翅膀的孩子就要奮力奔跑

雖然努力不一定能逆襲,但不努力肯定是沒機會,況且即使是比我們孩子背景好、條件好、更優(yōu)秀的富二代還在那么拼命,我們有什么理由讓自己的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滿足現(xiàn)狀?

有句話叫做“沒有翅膀的孩子就要奮力奔跑”,讓孩子明白: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世界上不是每個孩子都有翅膀,他們可以慢慢飛翔、但你必須奔跑!愈練愈強,獲得強大的生存能力,才可以實現(xiàn)青春的夢想。

會陪孩子玩,才是好父母!


付小平博士:教育學者,親子教育專家,復旦大學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兒園》《把孩子溫柔地推開》《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主要從事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研究和培訓。

我們常??吹降漠嬅媸?,當孩子積極投入到游戲中的時候,父母只是隨意做做表面文章,甚至還常常故意輸?shù)粲螒?。父母剛玩幾分鐘就開始東張西望,若有所思,孩子往往不停地叫著爸爸、媽媽,希望喚回神游的父母。

如果這樣陪孩子玩,可能持續(xù)不了多長時后,孩子和父母都會感到索然無味而草草收場。這樣的陪玩,也完全達不到親子互動的目的。

究竟如何陪孩子玩,才能既讓孩子收獲快樂,又讓親子互動的效果最佳呢?

1、轉變心態(tài):從陪孩子玩轉變?yōu)楹秃⒆右黄鹜?/p>

要讓家長更加投入地陪孩子一起玩,首先就得把我們的心態(tài)進行轉變,從陪孩子玩,轉變?yōu)楹秃⒆右黄鹜?。當我們感覺是自己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就不會把陪伴孩子當作一種任務,更不會隨便應付孩子。同時,我們也會從中享受到早已久遠的童年歡笑,重新喚回那顆塵封已久的童心,不斷發(fā)掘曾經熟悉的童言稚語。

每次和伊伊一起玩,我都徹底進入玩耍和游戲的狀態(tài)。不管是什么游戲,我們常常都玩得興高采烈、大汗淋漓。我每次都不禁感嘆,和孩子一起玩這么有意思,怎么還會有家長覺得是一種負擔。

2、投入狀態(tài):從敷衍了事轉變?yōu)槿σ愿?/p>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的一舉一動,他們都會盡收眼底。很多父母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常常心不在焉、左顧右盼,讓孩子感覺是在應付差事,而不是高質量的陪伴。無論多么簡單的親子活動或者游戲,只要我們全身心投入,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關鍵是我們的心與孩子的心,每時每刻都要在一起。

有一段時間,在小區(qū)和伊伊散步的時候,她發(fā)明了一種老虎抓小朋友的游戲。我扮演老虎,有自己的固定活動范圍,而伊伊扮演小朋友,一般情況她都在這個圈外活動,偶爾誤闖老虎的地盤,就要跟老虎斗智斗勇,最后才能不被老虎吃掉。

我們在游戲中笑著、跑著、打鬧著。就在那個時候,我仿佛也感覺回到了童年的時光,我們甚至會玩得忘記了時間,平時半小時的散步時間,我們往往會玩到一個小時。我所扮演的老虎,張牙舞爪、兇神惡煞的樣子,常常引得路人圍觀。

妻子在一旁也笑得前仰后合,而我卻一點也不覺得有什么不雅,更不會感到難堪。因為我沒有覺得是在陪伊伊玩,而是我們一起在玩這個快樂的游戲。

3、回歸童心:從成年人轉變?yōu)榇蠛⒆?/p>

當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我們需要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個大孩子,放低成人的身段,放下家長的權威,退回到曾經的童年時代,與孩子一起嬉笑怒罵。

我們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態(tài)度和孩子一起玩,不要居高臨下地隨便指責孩子。如果父母經常不耐煩地對孩子責罵說“你真笨”、“怎么老是教不會”,孩子也許以后就再也不愿和我們玩游戲了。

如果在孩子看來,我們就是一個喜怒形于色的“大男孩”或“大女孩”,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就會更加放松,也會更加愉悅。如果有人要問伊伊最喜歡我們家里的人是誰,伊伊的回答一定快速而堅定:“爸爸!因為爸爸最喜歡陪我玩。”確實,我是平時和她玩得最開心的家庭成員。孩子的心是最容易俘獲的,關鍵就是我們自己要永葆一顆童心。

4、不斷成長:從黔驢技窮轉變?yōu)榕阃娓呤?/p>

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不愿意陪孩子玩,并不是不愿對孩子用心,其實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當父母被孩子逼得黔驢技窮時,在他們眼里,孩子就會在轉瞬之間從人見人愛的“天使”變成調皮搗蛋的“魔鬼”。

要跟孩子一起玩得開心,我們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需要學會很多方法的。如果父母的興趣愛好不廣,那就盡量多培養(yǎng)一些興趣特長;如果父母的游戲方式單一,那就盡可能學習更多的游戲;如果父母的耐心不夠,那就努力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緒;如果父母的激情缺乏,那就盡情享受親子之悅。

其實,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學問,在選擇和開展游戲時,我們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選擇適合于孩子所處年齡段的游戲。假如孩子總是粗心,父母可以和孩子玩“找不同”;如果孩子坐不住,父母可以和孩子玩拼圖;對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戲,比如在醫(yī)院游戲中當醫(yī)生,讓他學會照顧別人。

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師!


因工作關系,每年都有那么幾個月需要與土豪們交流,為了緩解工作的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它比任何工作都難。

無論你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才有好未來。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別錯過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

發(fā)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fā)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發(fā)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1、你了解多少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guī)范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叭龤q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fā)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fā)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2、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規(guī)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小學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小學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小學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初中階段: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給家長的“10條建議”

1、(說給父親)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孩子讀初中之后,更需要父親的關懷。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合掳嗟穆窇撌腔丶业穆贰Ec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yōu)秀。

據研究機構調查:與父母一起進晚餐的初中生,能獲得較好的營養(yǎng),較高的學業(yè)成績,很少出現(xiàn)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不要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2、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孩子進入初中之后,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guī)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么管。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養(yǎng)“正常的人”?!耙恢皇帧?、“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不少父母愛得糊涂,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不要培養(yǎng)“超級嬰兒”。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師。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老師。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相關推薦

  • 是父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家里有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是全家人的心愿??稍谛脑笣M足的同時,心病又來了,家有寶寶的父母現(xiàn)在開始崇尚這樣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小小的寶寶為了保險就開始上早教啟蒙班、興趣...
    2020-10-21 閱讀全文
  • 孩子,從起跑線往哪跑才不會輸 現(xiàn)在有些家長因為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都在拼命的為孩子的起跑做各種努力。胎教、早教;送孩子上優(yōu)質的幼兒園;讀優(yōu)質的中小學。問題是起跑前確定的方向是什么?終點是到什么地方?家長的想法很簡單,可能就...
    2020-10-03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父母正確的育兒觀,是孩子成長的起跑線 十幾年來,中國家長似乎沒人不知道“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現(xiàn)在,大家把這句話視為讓人誤入家庭教育歧途的始作俑者,恰恰折射出對孩子成長與教育的一些基本認識的缺失。 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重...
    2020-08-06 閱讀全文
  •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拼不了爹媽還可以拼什么?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的育兒信條,他們希望孩子登上“塔頂塔尖”,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心思和金錢。他們允許自己平凡、平庸,卻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但是,關鍵問題是:他們弄錯了“起跑線...
    2021-01-04 閱讀全文
  • 會陪孩子玩,才是好父母! 付小平博士:教育學者,親子教育專家,復旦大學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兒園》《把孩子溫柔地推開》《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主要從事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研究和培訓。 我們常??吹降漠嬅媸?,當孩子積極投入到游...
    2021-04-02 閱讀全文

家里有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是全家人的心愿??稍谛脑笣M足的同時,心病又來了,家有寶寶的父母現(xiàn)在開始崇尚這樣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小小的寶寶為了保險就開始上早教啟蒙班、興趣...

2020-10-21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有些家長因為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都在拼命的為孩子的起跑做各種努力。胎教、早教;送孩子上優(yōu)質的幼兒園;讀優(yōu)質的中小學。問題是起跑前確定的方向是什么?終點是到什么地方?家長的想法很簡單,可能就...

2020-10-03 閱讀全文

十幾年來,中國家長似乎沒人不知道“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現(xiàn)在,大家把這句話視為讓人誤入家庭教育歧途的始作俑者,恰恰折射出對孩子成長與教育的一些基本認識的缺失。 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重...

2020-08-06 閱讀全文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的育兒信條,他們希望孩子登上“塔頂塔尖”,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心思和金錢。他們允許自己平凡、平庸,卻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但是,關鍵問題是:他們弄錯了“起跑線...

2021-01-04 閱讀全文

付小平博士:教育學者,親子教育專家,復旦大學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兒園》《把孩子溫柔地推開》《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主要從事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研究和培訓。 我們常??吹降漠嬅媸牵敽⒆臃e極投入到游...

2021-04-0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