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會耐心傾聽的三大功效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三月三活動方案幼兒園 三歲幼兒故事 幼兒園五大領(lǐng)域的說課稿曾經(jīng)看過一段話說:人之所以有一張嘴巴和兩只耳朵,就是上帝讓人學(xué)會“少說多聽”。傾聽,是人與人交往的一種基本技能;而“言多必失”也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經(jīng)典古訓(xùn);相信已經(jīng)在社會工作中打拼N久的家長們都知道這個道理,并且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能夠嫻熟的使用。只是,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是否能夠做到耐心傾聽呢?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孩子每天都會在身邊像只小蜜蜂一樣嗡嗡嗡的講個不停,而自己又有忙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家務(wù),哪有那么多的精力與時間去聽孩子講話呢?其實反過來想,既然事情總是忙不完,何不停下忙碌的腳步,耐心聽聽孩子講了些什么呢?
何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能夠和家長溝通交流的時間卻會越來越少。等家長真正可以閑下來的時候,又有幾個孩子能夠空閑出時間時刻在家長身邊講說不完的話呢?所以,珍惜當下,趁著孩子還愿意也有時間在身邊說話,為什么家長不能夠耐心傾聽呢?
一、耐心傾聽,可以讓你成為孩子信任的好朋友。
在我還是老師的時候,有一個小姑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群年齡在5歲左右的小孩子,而當時的我是替他們老師一節(jié)課。說老實話,彼時的我還年輕,沒有結(jié)婚,也沒有孩子,而且我的學(xué)生都是以小學(xué)生為主,間或有一些中學(xué)生。面對這樣一群天真燦漫的小孩子,我頗有些手足無措的感覺。
還好,天性還算活潑的我也很快的和他們打成一片,小孩子們也很喜歡和我玩,對我投入了他們的無限熱情與尖叫。不知不覺間下課時間就到了,孩子們依舊還要和我玩在一起,無奈間我只好請助教老師分別帶他們?nèi)ハ词珠g。這時這個可愛的小女孩直接依偎到我的懷里,對著我的耳朵偷偷說:“老師,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一邊抱著她,一邊沖她眨眨眼睛表示我在聽。她嗤嗤的笑著繼續(xù)和我“咬”耳朵:“老師,我昨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放了一個好響的屁!”我沖著她也嘿嘿的笑,表示我知道了。她看著我認真聽的樣子,就問我:“你猜最后怎么樣了?”我笑瞇瞇的給出了幾個答案“嚇了媽媽一跳?”“嚇了爸爸一跳?”“把床崩出個窟窿來?”等等;她都樂呵呵的搖頭表示不對,最后她拖著長長的奶音告訴我:“我把床單上沾了點SHI花!”說完她又不好意思的哈哈笑起來。
雖然那個時候的我,還不太明白孩子對這樣事情的樂趣點在哪里,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她對我的信任與好感。正因為有了信任,所以孩子才會愿意把自己私密的事情,不管是好是壞都拿出來和你分享。而這樣的信任,我以為就是源自于我的耐心傾聽與不敷衍的態(tài)度。
二、耐心傾聽,可以讓孩子多一些從容思考的時間。
不知道家長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過:當孩子想要給你表達一件事情或者描述一件事情的時候,并不能夠一次性完整的講述出來,而是一邊想一邊講,有時候講著講著還會忽然中斷,然后調(diào)整自己完全去思考應(yīng)該怎么說。這個時候的你,又在做什么呢?是孩子說出來半句后,你已經(jīng)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所以直接替孩子把下半句補充完整;還是會耐心的等待孩子自己組織語言后,把事情表達清楚呢?
還有就是在一群孩子之中,如果一個孩子的表達能力略微欠缺一些,可能說話的語速較慢或者思考的時間過長,那么其他孩子可能都會耐不住性子而紛紛表明自己的觀點。這個時候,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對待這個表達能力稍微慢一些的孩子呢?
我很少替兒子說話,所有的需要他自己去表達的事情,都交給他自己去處理。比如吃飯需要點餐或結(jié)賬,我會讓他去請服務(wù)員;任何涉及到他自己事情的時候,基本上也都由他去處理;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他遇到困難的表達時,會自己先組織語言然后再去溝通。我覺得這是他自我調(diào)整的一個能力。
和兒子一起玩的小朋友中自然會有語言表達能力弱一些的孩子,當那個孩子和我講話的時候,我也總是會耐心的聽他講完;有時候當他吭吭哧哧的表達不清楚時,他的媽媽總是不自覺的代勞。幾次以后,我就建議他的媽媽,對待孩子的表達,不要著急,就等他自己說完就好。家長越是著急,越是代勞,孩子就越會懶惰,也越來越疏于正常的交流,甚至?xí)a(chǎn)生挫敗感。
我們等待孩子思索的過程,本身就是尊重孩子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同時也在以身作則的鼓勵他,相信他一定可以。而孩子思索的過程,就是他在努力完善自我的一個過程,也是他在探索、研究這個世界的過程。
三、耐心傾聽,可以了解孩子語言外所想要表達的想法。
現(xiàn)在很多的家庭溝通模式是:家長說,孩子必須認真聽;而孩子想要說的時候,家長卻不見得認真聽。
前兩天我的一個朋友氣急敗壞的告訴我,她家正在上五年級的丫頭快把她氣死了。不等我問什么事情,她就已經(jīng)啪啦啪啦的開始傾訴。
其實事情很簡單,就是丫頭告訴她自己班里發(fā)生的一件事情,丫頭的好朋友被一個男生欺負,丫頭就和好朋友一起把那個男生的書包給扔到垃圾箱里了。那個男生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老師,老師已經(jīng)嚴肅的批評了丫頭和她的好朋友,現(xiàn)在她們兩個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向那個男生道了歉認了錯。但是老師說還有可能要請家長。朋友一聽到這里自然火冒三丈,立即多方面的對丫頭進行指責(zé)。然后丫頭居然摔門走了。她又擔心丫頭出事兒,攆了出去把丫頭拽回來后,和自己老公一起又把丫頭修理了一頓。直到最后丫頭終于承認自己錯了,以后再也不敢了,這件事情才算完。
不過她給我講的時候依舊非常生氣,除了描述這件事,又把丫頭最近兩年里所有的不對搬出來喋喋不休。然而我聽著聽著,彷佛看到當時丫頭委屈的樣子,也可以想象在朋友夫妻兩個人同仇敵愾般的對待下,丫頭傷心的模樣。
等朋友講完,我問了她幾句話:1、為什么你們不認為丫頭是個見義勇為的好孩子?2、為什么你們不認為丫頭是一個值得結(jié)交的好朋友?3、為什么你們不認為丫頭有著知錯就改的品質(zhì)?4、為什么我們總是感覺不到或者抓不住孩子主動送給我們的信任與依賴?
朋友明顯被我的連軸問驚呆了,一時無語。我繼續(xù)問她:1、為什么你們只看到丫頭和好朋友一起把別人書包扔了?2、為什么你們在丫頭主動承認這件事情后依舊直接指責(zé)并且打罵?3、為什么我們會只盯著自己孩子的缺點或者錯誤并一味盲目放大?
朋友依舊沒有說話,所以我還是問她:想過沒有,什么原因?qū)е卵绢^會摔門而去?而最后丫頭承認的錯誤,是她真心的感受還是迫于武力或者壓力?如果有一天,孩子大了,我們老了,孩子還會在我們身邊講自己的事情嗎?我們還能在孩子摔門而去的時候拉她回來嗎?而孩子又可能屈服于我們的暴力之下多久呢?
朋友久久地沉默了,作為旁觀者的我,但愿她在思考,但愿她可以明白。
我想如果朋友可以耐心的聽丫頭講完后,給孩子一個擁抱,贊揚贊揚她的優(yōu)點,再幫助她分析分析當時的具體情況,最后總結(jié)總結(jié)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那么這件事情就應(yīng)該是完美的畫下一個句號,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度過一個美好的時光。
耐心傾聽,聽懂孩子的話,更要聽懂孩子的心。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真誠的接納和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世界與想法。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心得:能夠“忍耐”的傾聽習(xí)慣
育兒心得:能夠“忍耐”的傾聽習(xí)慣
在我們預(yù)設(shè)了培養(yǎng)目標前,首先我們需要分析中班幼兒關(guān)于傾聽的一些年齡特點:①自制力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②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的專注程度有所提高,但與大班幼兒相比,他們的理解水平相對較低。③在聽的過程中易受到外界的干擾。④當語速較快或連續(xù)講話時間較長時,幼兒往往無法聽清楚甚或不能完整地從中獲取信息,從而影響了他的理解與表達。
然而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當前年齡段幼兒普遍對別人的語音或談話的內(nèi)容感興趣,對和別人交談感興趣,并且在雙方交談時對對方的講話感興趣。對兒童電視節(jié)目感興趣,對外語或其他的方言感興趣。
小紅一直是一個在班級里是典型的的例子,在幼兒園教學(xué)活動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當老師的問題還沒有提完,小紅已經(jīng)高高地舉起手,大聲嚷道:“老師,我來,我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幼兒作答時,她便把眼光轉(zhuǎn)移到了別的事物身上,當我要求她概括和復(fù)述小伙伴的回答的時候,她的反應(yīng)能證明她沒有專心傾聽。當我說:“請小朋友跟旁邊的同伴討論一下問題,你覺得應(yīng)該怎么辦?”未等我說完,小紅和孩子們已迫不及待地展開了討論,我的后半句話早已淹沒在孩子們的聲浪中……不光是在幼兒園的課堂,更多的是幼兒對家長。當家長在和孩子交代什么事情的時候,很少有孩子能夠?qū)WA聽的,大多數(shù)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不耐煩,有的甚至厭惡。孩子們根本就沒有“忍氣吞聲”的姿態(tài)。
針對小紅的案例,我們分析出了以下原因:
1、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傾聽的習(xí)慣。
2、幼兒在家中發(fā)言比例大大高于傾聽。
3、幼兒在講述事情時,家長沒有做到認真傾聽的榜樣。
在分析了基本的一些原因后,我們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投入了針對傾聽培養(yǎng)的措施,我們繼續(xù)為孩子們講故事,并在故事結(jié)束后提問孩子,通過互動激勵孩子的傾聽習(xí)慣。還可讓孩子聽一些=兒歌磁帶,有聲有色的話語,伴隨著美妙動聽的音樂,將孩子帶到幻想中的動物世界、古老宮殿時,他們會完全忘卻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聽。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fā)展的一個階段。為此,家長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fā)展孩子的傾聽能力。我們通過游戲中的指令來培養(yǎng)他們傾聽的能力,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yīng)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孩子一些任務(wù),讓其完成,以鍛煉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根據(jù)某種音樂或節(jié)奏等,一邊看著大人的手勢,一邊完成某些動作或相應(yīng)的行為等。
培養(yǎng)孩子傾聽習(xí)慣需要家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和其家長溝通并鼓勵家長注重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幼兒期是好模仿的時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不可替代作用,良好的環(huán)境對其傾聽習(xí)慣的養(yǎng)成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所以,我們鼓勵家長在幼兒講述事物的時候,家長也要停下手中的事情認真的傾聽。
措施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一個月,小紅現(xiàn)在能在課上注意力集中15分鐘左右,在別人說話時,能用眼睛看著對方的眼睛,不隨意插嘴、打斷他人講話。相信這與我們的鼓勵與家長的配合是緊密相連的,希望小紅能和別的孩子一起在傾聽的習(xí)慣上越做越好!
育兒心得:學(xué)會傾聽
育兒心得:學(xué)會傾聽
哥哥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學(xué)習(xí)還是動手做東西,遇到困難就生氣,發(fā)火,扔?xùn)|西。
第一次是美術(shù)課,用橡皮泥做蛋糕,媽媽去接的時候,看他不開心。
我:你怎么了
他:不好看,扔了,直接就扔地下了
我:媽媽覺得很好看,撿回來了
他就發(fā)火,后來還哭了,媽媽講了堆道理,貌似沒起啥作用
第二次和第一次類似,是幼兒園的陶泥課出來,也是說把做的東西扔了,之后媽媽講堆道理,就過去了。
昨天幼兒園出來特別不開心,妹妹說哥哥又生氣了,他自己把做了一點的筆筒材料直接扔地下了,媽媽撿起來,他就大哭,后來放后備箱了,沒有直接開車走,想抱抱他,哭的不讓,沒辦法,就開車往回走,路上大哭,妹妹說媽媽你回家讓他看動畫片就好了,媽媽說看動畫片解決不了哥哥的情況,我們現(xiàn)在要幫哥哥看看以后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不再受傷,聽了這些更激動了,哭的說你們解決不了。我們不再說話,等到樓下停車后,我說咱們?nèi)齻€到公園走走,一下車,哥哥說,媽媽我以后遇到這些問題不生氣了,沒做完,或者不會的東西,讓爸爸媽媽幫下忙就好了。我聽了很欣慰,沒有評判,說媽媽尊重你的決定,你找到解決這問題的方法了。
晚上爸爸回來不怎么開心,哥哥趕緊說爸爸我今天找到解決生氣的辦法了,我教教你吧。。。。
以后真正的做一個傾聽的媽媽,不在做講大道理的媽媽了。
育兒心得:學(xué)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育兒心得:學(xué)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老輩們的經(jīng)驗,一邊結(jié)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育兒心得體會。孩子上幼兒園后,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他的每一個進步都令我們?yōu)槿烁改刚呱罡序湴梁妥院馈?/p>
“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善于傾聽也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從溝通的角度而言,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學(xué)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也是如此,父母只有善于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guān)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guān)心和幫助,也才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
有時候孩子的不良情緒就好比他們身上多余的負擔,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能充分裸露并甩掉它們,就可以重新恢復(fù)有愛心的、與人合作的本性。所以,當孩子有“不正?!钡谋憩F(xiàn)時,父母應(yīng)當通過傾聽,給孩子以最好的關(guān)注。作為家長,每一次耐心傾聽之后,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愛和信任也會加強。傾聽孩子,讓我們找到了愛的最佳途徑。
傾聽哭泣的孩子。孩子放聲大哭總不是無緣無故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對哭的需要。聽到孩子哭時,父母應(yīng)當停下手邊的事情去傾聽他,不打斷他的哭聲,允許孩子暢快地哭,或者輕輕地摟住他,看著孩子的眼睛,和藹地請孩子把煩惱告訴你。隨著孩子的哭聲,他的情緒會隨之放松,他在宣泄委屈和悲傷的過程中,能敏銳地感受到你的反應(yīng),你溫柔的觸摸、輕撫他的面頰、把他摟在懷里輕搖,都會把你的關(guān)懷直接送入他的心田,他會對你說出自己最糟的感覺,委屈就會漸漸消失。傾聽過孩子充分哭泣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領(lǐng)悟力、熱情、創(chuàng)造力會明顯增長。
記得有一次,班級給每個小孩布置了家庭作業(yè)是要回去告訴家長購買零食來配合“分享”活動。我家兒子回來告訴幾次要買零食帶去幼兒園,我沒有在意,總認為他自己貪吃,本身兒子比較挑食的不愛吃飯。其實是我沒有好好的去傾聽孩子的心聲。自從這次以后,我慢慢學(xué)會了傾聽孩子的心聲。
一個孩子,其最可人之處不在于他的聰明活潑,而在于他的自信。自信有助于他現(xiàn)在與將來勇敢地面對來自學(xué)業(yè)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自信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無形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贊揚,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強孩子的信心,激發(fā)孩子的勇氣。當兒子取得小五角星時、主動幫我們做家務(wù)時……我們都會獎給他一句“你真棒”并傳遞一個欣賞的眼神。我們的孩子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成長著。對于父母親來說,愛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但知道怎樣愛孩子,卻是一件困難的事。無數(shù)次的育兒實踐,使我們懂得了“愛孩子就必須懂得欣賞孩子,傾聽孩子”的道理,激勵和表揚的效果遠勝斥責(zé)和打罵。
認真傾聽孩子的話,不僅是在對孩子進行平等做人、平等對待別人、平等對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有效手段。然而做孩子忠實的傾聽者,是需要付出時間、耐心和包容的。作為孩子的父母,只有真正換位思考,對孩子的訴說才會認真聽下去,才能產(chǎn)生交流中的互動。否則,沒等孩子說完兩句話,就不耐煩了,那就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作為一個稱職的家長應(yīng)學(xué)會傾聽、樂于傾聽,才能真正學(xué)會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領(lǐng)會孩子的思想意圖,分享孩子的快樂,真誠地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父母的體貼去化解孩子的煩惱,營造出充滿愛意的溫馨家庭環(huán)境。因此,作為家長千萬不能忽視傾聽的作用。唯有如此,我們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才能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才能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質(zhì)量和水平。
如果沒有一種“傾聽意識”,如果父母沒有耐心聽孩子把要說的話說完,而是一味地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強加給孩子,其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孩子說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他們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難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的放矢,無所適從;
另一方面,孩子的說話權(quán)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與父母產(chǎn)生對抗情緒,以至雙方相互不信任,溝通困難,這都不利于親子關(guān)系的和諧發(fā)展。
所以,要想構(gòu)建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要想讓孩子對你言聽計從,要想讓孩子對你無所不談,家長就必須先有一種傾聽的意識,要學(xué)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學(xué)會讓孩子傾聽
傾聽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傾聽能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欣賞音樂等,小到一句話及每個字的聽和用等,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需傾聽。傾聽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孩子知識技能的接受和掌握。那么,孩子該怎樣培養(yǎng)傾聽能力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供……
傾聽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
傾聽能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欣賞音樂等,小到一句話及每個字的聽和用等,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需傾聽。傾聽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孩子知識技能的接受和掌握。那么,孩子該怎樣培養(yǎng)傾聽能力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供家長朋友參考。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傾聽習(xí)慣
良好的傾聽習(xí)慣是發(fā)展孩子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條件。由于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達能力增強了許多,可是有些習(xí)慣卻不好,如大人說話時常插嘴,不能認真仔細地聽等等。要發(fā)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必須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傾聽禮貌和習(xí)慣,這是提高孩子聽懂語言的重要保證。應(yīng)讓孩子懂得在聽故事、聽別人講話時,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著或站著,眼睛看著說話的人,并且不隨便插嘴,安靜地聽他人把話說完。這是一種傾聽禮貌。
利用“按指令行事”法發(fā)展孩子傾聽能力”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fā)展的一個階段,為此,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fā)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yīng)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一些任務(wù),讓孩子完成,以鍛煉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結(jié)合培養(yǎng)注意力,讓孩子根據(jù)某種音樂或節(jié)奏等,一邊看著大人的手勢,來完成某些動作或相應(yīng)的行為等。
利用聽辯錯誤法來發(fā)展幼兒的傾聽能力
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聽說一件事時,只聽到其中的一點兒就聽不下去了,這就說明傾聽的質(zhì)量不高,聽得不仔細,不專心和不認真。因此,應(yīng)有目的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斷語言的對錯,吸引孩子注意傾聽,并加以改正。如,“玉米棒結(jié)在地下,葡萄結(jié)在樹上”等讓孩子傾聽后,挑出毛病并糾正。
利用傳話法發(fā)展孩子傾聽能力
說可以印證孩子是否仔細傾聽,只有讓孩子把聽到的內(nèi)容說出來,我們才知道孩子的傾聽能力是否得到發(fā)展??梢宰尯⒆勇犚欢卧捇蛞粋€故事,要求孩子認真、仔細聽完后回答問題。如:小螞蟻想去哪里?汽車上坐著誰等等。
利用傳話法發(fā)展孩子傾聽能力
傳話法可訓(xùn)練孩子記憶力和傾聽力,如讓爸爸每天告訴孩子一句話,再請孩子告訴媽媽,這樣就逐漸培養(yǎng)了孩子仔細傾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