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正秘方在于改變自己
發(fā)布時間:2021-01-18 說課稿相信自己幼兒園 愛的教育筆記 保育的教育筆記我們自己不想做深入的改變,深入的反思,是因為,我們已習慣了過去的方法,我們太習慣了過去的生活。生活的真實是這樣的,我們?nèi)绻敫淖儎e人,必須先改變自己,這是真實的邏輯。
我們的家長太想來這里討個秘方了。實際真有個秘方,我們現(xiàn)有知識和能力足夠使用這個秘方??墒钱斘覀儾焕斫膺@個秘方,也不理解這種意思時,在腦海中會形成什么樣的想法呢?阿里巴巴有他的咒語:“芝麻開門,芝麻開門?!遍T一下子就開了。這種秘方其實是沒有用的。
真正的秘方在哪里?在于自己首先做出改變。這個前提下,教育孩子一天就是五分鐘、十分鐘的事情。家長哪有時間一天不停地看著孩子。做作業(yè)、看書、寫日記。天天不厭其煩地在孩子耳邊嘮叨。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也不可能那么做。如果那樣做的話,只有一種解釋,根本不把孩子按“人”的方法理解。這就是秘方。
打開這本書,你想得到一個可解百毒的秘方,如果你的目標是100%,最后你所達到的只能有40%,你會覺得這里的道理很好。很多觀念清清楚楚它本來就在你的觀念之中,在你的意識里。對你只能起到40%的作用,對孩子來說,那可更要打折扣了。如果你要是真的發(fā)自內(nèi)心想改變,我們完全可以把你的孩子在三到五個月的時間,由過去的問題孩子轉變到良性發(fā)展。你如果急于求成,三天能不能改變?這本書就沒有那個魔力了。
現(xiàn)在,用三到五個月時間,持續(xù)地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確認我們的孩子,你一定會達到目的和效果。前提是弄懂這些基本的道理,你就擁有了這個“秘方”。
現(xiàn)在,我們先假設你有一個秘方:批評。一句話能把孩子批到南墻上去,起到的是反作用;一句話也可以把孩子批評服貼;讓他覺得自己確實錯了,應該做出改變。那么,怎么批評孩子呢?
有時,我們覺得自己是真心為孩子好,恰恰是我們的愛心毀了孩子的一生。不是有的人這么照顧孩子嗎?從孩子一生下來,幾乎無微不至。你的這種態(tài)度,證明你其實是一個十分自私的人。最后,孩子卻變成了一個橫行霸道的人。在我的價值觀中,這樣的母親是應該吊起來打的。你的這種為了自己的愛,毀了孩子的一生,最后還滿肚子委屈。如果從你生下來,所有的事情都不讓你做。到五歲,到八歲我都不讓你刷碗、系鞋帶、吃飯。為了在別人面前,讓人說你是一個有善心、有愛心的母親,要善意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愛。否則,你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壞母親。愛孩子,找到你自己的尊嚴感,找到你自己的價值感。其實,孩子變成了你的小鳥,一個龐物,最后被你玩壞了。原因是你沒有把他當人對待。
所以,我們自己不想改變,卻希望要達到孩子根本的改變。為了改變孩子,必須喚起我們自己的愛心,你必須先改變。光知道學個秘方,是學不來的。書本里的話和你的話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情境不一樣。我們怎么瞅著孩子說,我們的眼神與動作是不一樣的。
有一次,一個家長領了他的兒子來。那個小男孩簡直就是個天才,絕頂聰明。父親說,上次找個吉林大學的老師給小男孩補課,小男孩就說那個老師不好。后來,接觸了我,看來他對我的印象還行!其實,我也委婉地批評了他。但是,我一個基本原則是保護了他的人格,尊重了他的人格,尊重他的自我價值。人是好的,行為上是有問題的。我們討論的是他的行為,人沒有問題。三個月把他的觀念調(diào)整了過來,開始正常發(fā)展。我說:“像你這樣智商的人應該念哈佛大學。你要有這份雄心和上進心,這對你非常重要?!焙⒆拥牟徽_的觀念,不正確的做法,需要探討。不論這個孩子是一歲還是十八歲,不論他是農(nóng)民還是將軍。如果你能把他當平等的人來對待的話,他肯定會成功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心得:改變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育兒心得:改變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改變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中一班)
時間:2018-4-25下午04:27:41來源:小劍橋幼兒園作者:中一班
“媽媽,我不要去幼兒園。”
“為什么呢?”
“我不要最后一個?!?/p>
“我保證,今天一定很早去接,以后再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了。”
“我不要去幼兒園!”“我還是不要去幼兒園!”我不要……
今年五月下旬起,一日之晨便始于女兒和我這樣令人頭疼的對話,接下來就是哭鬧、斥責,這樣亂哄哄的早晨持續(xù)了兩周多。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到了六月的某一天,一直喜歡早起的女兒找了各種借口不愿起床,勉勉強強穿好衣服,又開始不要洗臉不要刷牙,然后嚎啕大哭,歇斯底里地哭,嘴里念叨著還是那句不去幼兒園。那天,女兒平生挨了第一頓狠揍,但是滿屁股的烏青并沒有阻止她的哭鬧和強烈抵觸幼兒園的情緒,反而破天荒地狠狠咬了強行抱她的爸爸;那天,女兒破天荒地不是因為生病留在家里,因為沒有人勉強得了她踏進好玩的小三班教室;那天,女兒也破天荒地強烈反抗了她那么喜歡的媽媽、爸爸、外婆和老師們。
雖然知道孩子都是追求完美主義者,也知道四歲是一個典型的逆反期,但是真正面對孩子獨立意識發(fā)展過程中頭一次出現(xiàn)的強烈負面情緒,我卻倍感困惑和無力。道理講了很多遍,家中和幼兒園也沒有其他原因可尋,難道成長就一定是要把乖寶寶變成執(zhí)拗不講理的小魔王嗎?當時,女兒的情緒已經(jīng)引發(fā)了我的負面情緒,我越焦慮越擔憂,就越失去耐心,我的急躁同時又在加深她的負面情緒。從那天她挨打以后破天荒咬爸爸可以證明,這種情緒上的互相感染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糕,以暴制暴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直至有一天,有段話出現(xiàn)在我面前,如醍醐灌頂:“如果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一次晚接讓孩子不想去幼兒園,你是否能接受這件事?這無所謂好事還是壞事,它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孩子就是有這樣的感受,關鍵是,我們是否可以接納它,而不是因此產(chǎn)生很多的擔心?是否可以坦然面對孩子每次去幼兒園時的哭鬧,接納她每次采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那件事的負面感受?”讀完這段文字,深吸一口氣,內(nèi)心就突然輕松下來,迷惑困頓了許久眼前終于豁然開朗?!敖邮堋薄敖蛹{”“坦然”,方法就是這么簡單,因為愛很簡單,真理同樣簡單!但是,簡單并不意味著容易,要接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變化,接受她可能長時間的情緒反復,接受她的不完美。自覺自愿地接受即接納,而且最重要的是心懷坦然,真正的平和淡定,因為孩子其實非常敏感,他會敏銳地感受到父母的內(nèi)在情緒(盡管我們覺得可能沒有表現(xiàn)出來),如果內(nèi)心很煩躁,就算沒有對孩子聲色俱厲,孩子也是能感受到的。我們的焦慮和擔憂,常常會加重或壓抑孩子們所經(jīng)歷的負面情緒,如果我們允許孩子哭,接納孩子哭,孩子的負面情緒隨著眼淚釋放出了,孩子也就自我療愈了。其實,真正脆弱、恐懼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經(jīng)常擔憂著孩子成長中的變化,焦慮著孩子成長后與我們的分離,淡定而堅定是需要多么強大的精神力量。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是上天送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他們是來幫助我們內(nèi)在變得更強大更充實,他們就像我們的鏡子,如果我們內(nèi)在寧靜平和,孩子亦會寧靜平和。所以,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強大孩子的內(nèi)心力量,首先要強大自己的內(nèi)心力量。
女作家魯雅在《正能量讓孩子的內(nèi)心強大》一文談到:愛分五個層次,第一層是關注孩子是否吃飽喝足,其次是舍得花時間陪孩子,然后是思考教育的目標,四是能幫助孩子,五是父母肯提升自己,并幫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我想在愛女愛子的路上,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這是我們都應該努力前行的方向。漫漫的修煉之途,讓我們一起共勉。
要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吧!
要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吧!昨天我過生日,收到許多朋友的問侯,一朋友還遠道而來送我一捧鮮花,這讓我很是意外也倍感欣喜。人是精神的動物,因為被朋友惦記,所以心生感動呢。
我過生日,高興,也就很放松,所以對兒子態(tài)度也變好,他也因為我過生日,一大早就告訴我,不會跟我“計較”,不再跟我爭吵。我一笑了之。細想他放假以來,我陪他在家,可能精力不再分散,專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結果滿眼都看到他的不是,自然心情不爽地總要說他幾句,他想當然地就跟我干了,母子倆爭呼不斷也是由此而生。
許多朋友看了我的博文聽了我跟兒子的爭斗后都笑著指出我有點更年期啊,雞蛋里挑骨頭,眼光都隨著兒子轉,關注太多,所以自然就對兒子心生不滿,建議我適當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改變一下態(tài)度和做法,只有你自己改變了,孩子才會改變。
這道理我懂,也經(jīng)常說別人啊,可事到臨頭,自己總會控制不住自己。既然如此,那咱也是個知錯就改的人。昨天我開始改變,一大早就問兒子今天的打算,他說干這干那,我聽罷告訴他,要把握好自己的時間,完成自己當天的任務,只有完成任務了才可以出去玩!然后我倆就開始做自己的事情了。
上午我做了生日蛋糕,他過來幫忙,然后我看書聽音樂做瑜伽,他寫作業(yè)吹葫蘆絲,兩不干預,結果一上午我倆相安無事,他有點磨蹭,我忍住也不吱聲,下午依然如此。在我沒有干涉的情況下,他順利完成當天規(guī)定的任務,傍晚出去騎自行車兩小時。晚上躺在床上想著我樂,嘿,今天挺好,我倆沒有爭吵呢。
今天上午同昨天一樣,交待完后各干各的,看他依然磨蹭,幾次想沖過去提醒他一次但都忍住了,有一次悄悄溜進他的房間,看他正在看書,也沒敢吱聲就又溜了出來,他或許是知道我這是無聲地提醒了吧,一會功夫聽到他吹葫蘆絲的聲音,呵呵,此時無聲勝有聲??!
想想,有時我們一味地要求孩子做這做那,他不聽咱的吩咐就會火冒三丈地指責他不聽話不聽勸,覺得這孩子越長越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呵呵,可是想想,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我們?yōu)槭裁匆獜妷核犖覀兊脑??我們所說的話都正確嗎?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他也有不定性偷懶的時侯,我們也不能全然不管不顧任由他自由發(fā)展,適當?shù)奶嵝驯O(jiān)督還是必要的??!
要想改變孩子的一些習慣,一些做法,首當其沖應該先改變的倒是我們這些為人父母,我們改變了,自然孩子就會改變,這兩天我深有體會,當然我們這些父母身上的惡習并不比孩子少多少,想要一下子扭轉改變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一天改變一點點,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只要我們愿意改變,相信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所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大概如此吧。
要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吧!從今天做起,做孩子的榜樣!
改變教育從改變關系開始
天底下各種關系里,最親密、最純真、最溫馨、最靠譜的莫過于親子關系,這種關系伴隨血脈,純粹又美好!
可是,我們周圍的很多人,甭管是上一代,還是這一代,抑或下一代,卻在這樣的關系里備受煎熬,遺憾、痛苦、束縛和不解,困惑著我們的身心!
多少父母口出狂言:“如果你不是我的兒子或女兒,我早和你.....” 年輕的爸媽:“要不是生了你,我就不會.....”“你怎么這個德性,我怎么可能生了你這樣的......”
作為孩子,除了心里滴血,他也會把這些像針一樣的藏在心中,化作自己身上的“刺”,再用讓你傷心的方式給你痛苦。相愛相殺,冤冤相報,這樣的親子關系,談“溫馨”,談“美好”,真的太奢侈!
愛是一個需要“藝術”的字眼,沒有父母不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孩子從一開始就不愛自己的爸媽。只是,你的“愛”是否用正確又合理的方式傳遞給了孩子。
如果你的“愛”本身“畸形”,就不用奢望孩子還能回饋給你讓你舒服的“愛”。
改變教育從改變關系開始
親子關系,比教育重要一萬倍。我們大家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那什么決定性格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說,
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系會內(nèi)化到孩子的心里,成為內(nèi)在的關系模式,這一整套內(nèi)在的關系模式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的命運。
佛教有一個詞叫“輪回”,我們不說前世今生的輪回,今生本身就是一個輪回。童年的關系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事業(yè),婚戀,親子關系,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就像一個又一個輪回。
這么說好像人生是決定論,實際上親子關系決定的是我們?nèi)松钠瘘c,就是佛教說的業(yè)力。
身體的密碼是什么?
身體是四位一體的身體,包含物質(zhì)體(肉體)、情緒體、心智體、靈體(光體)。心智體也是我們的信念系統(tǒng),它和情緒體都會在我們的物質(zhì)身體留下記憶。
舉例:一位家人在被靈觸調(diào)理的過程中,喚醒了她兒時的記憶,她看到了自己對父母的恨,一邊釋放自己的情緒(情緒體解鎖),
一邊對父母表達:對不起,是我沒有看到你們的愛,你們已經(jīng)盡力給了我所有(心智體轉化)。瞬間,她背部的氣結包塊消失。
心智體(父母不愛我)和情緒體(恨)都在她的物質(zhì)身體留下了痕跡,這份痕跡切斷了她與父母深度的連接(愛的感受和體驗),甚至影響著她和其他生命的關系,
因為來自父母的愛是生命力量的源頭。而通過靈觸我們物質(zhì)身體,給予物質(zhì)身體以柔軟的愛,情緒體和心智體自動解鎖和轉化,光體也得到凈化和升級。
她打通的不只是物質(zhì)身體的氣結,生命就仿佛打開了一扇愛的大門,光明和力量向她涌來,這就是身體的的神奇和美妙之處。
靈觸到底是什么?
靈——是讓自己的靈性成長!就是往內(nèi)觀,不要往外求!(靈 是自度)
觸——是手法,手隨心轉,法從手出,心手相連,薪火相傳,是觸療,是通過我們的手法療愈他人(觸 是 度人)
靈觸就是自度度人的一種快速神奇的法門!靈五行屬火,觸五行屬金,靈是來自火星的男人,觸是來自金星的女人!
靈觸 就是通過靈觸師(慢 連貫 不費力)的手法,使人達到( 松 靜 定 空)的狀態(tài)!
松 全身心 放松!靜 是安靜心靜是平靜,是靜謐,是靜穆!
定 是身定心定的一種狀態(tài),是安定是安穩(wěn)是不動的不變的!
空 就是無我的狀態(tài)!
療愈者和被療愈者同時達到 松 靜 定 空的最佳狀態(tài)!同頻共振,同體大悲排汗~排氣~哭泣~嘔吐~流鼻涕等等!哭泣者靈性之像悟性之征也!(療愈自然而然的發(fā)生!就這么簡單!)
靈觸不是治病的,是療愈靈魂的!
靈觸的理念是——身體是靈魂的顯示器!
每個人的身體是圓滿具足的,身體本身沒有病,而靈魂是累生累世的一些神經(jīng)記憶!所以說,它出了差錯就會生病!
靈觸催眠 就是療愈人的靈魂,靈觸療愈師不是醫(yī)生!沒有醫(yī)生職業(yè)從業(yè)資格,也不強調(diào)效果,但實際療愈過程中會創(chuàng)造很多非常好的效果。
這就是靈觸的 奇妙之處!
如果您真心的想了解
建議有緣的您走進靈觸催眠療愈工坊 親身體驗,過多的語言無法形容,面對體驗~語言是最蒼白無力的,體驗后才知,真實不虛!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要想很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就得先做好這所"學校"里的"老師"。
老師之所以能成為老師,是因為在大學里,能夠很系統(tǒng)地去學習,最終能夠有資格成為一名老師。而對于父母來說,面對你的孩子,你就是一名“老師”,你同樣需要去學習,需要教育好自己,做個夠格的“老師”,再去教育你的孩子。做為父母,你們將引導著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走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大道。
不管你是白領還是工人,是企業(yè)家還是農(nóng)民,那些都是你在社會上的一種職業(yè)別稱,但對于孩子來說,你們就是父母,并沒有什么差別。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能給予多好的物質(zhì)條件,而是足夠好的精神條件和成長環(huán)境。
父母的一言一行隨時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孩子有時候都不需要父母的教育就會學到很多的東西,比如一個很乖,很懂禮貌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謙和,很善于和人交往的人,又如一個很蠻橫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愛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別人爭吵的人,也如一個愛閱讀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愛在家看書的人,再如一個愛罵人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在家是互相的對罵或罵別人的人。
現(xiàn)在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的不是,比如愛看電視,跟父母頂嘴,和其他孩子打架,要一個玩具就必須要到,以自我為中心,做錯事怨父母等,他們的這些不是,不就是你們父母培養(yǎng)或縱容而來的嗎。有些孩子是直接學父母的,有些孩子是因為父母的縱容而來的,有些孩子是抓住父母的“愛”而形成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這樣,開始急了,會想任何辦法去改變孩子,讓孩子成為“好孩子”,誰知,最先要改變的恰恰就是父母,父母的改變同樣會帶來孩子的改變。
孩子是可塑的,但要塑造成什么樣的人,最關鍵的就是家庭這個“學校”和父母這個“老師”,只有這所學校里的老師夠“資格”了,孩子就能夠更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