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專家講座:如何做好孩子的國際教育規(guī)劃

發(fā)布時間:2021-01-18 開學季如何做好幼兒園入學準備 幼兒園好孩子說課稿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一、淺談本人對于國際化教育的理解

主要從家長視角分享關于在孩子的國際化教育規(guī)劃中家長們應該考慮哪些要素,以及在國際化教育背景下,未來孩子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英語能力。

近幾年,出國留學人群從早先以大學生畢業(yè)以后為主,逐步轉向大學階段、中學階段出國留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低齡留學趨勢越來越明顯。加上國內的高考改革,整個國際化教育規(guī)劃對于新一代的家長是蠻復雜的一個命題。對于我本人,在給孩子做教育規(guī)劃到想要決策時,什么時候走國際教育路徑是一個選擇題。這個選擇的選項包括國際幼兒園、外國語小學、公立中學國際班、民辦國際學校、外籍國際學校。在國內一二線城市是有不少國際教育機構供家長可以選擇的。

其實在任何一個節(jié)點選擇對孩子的未來都是一個重要的決策。目前來看,好的國際化教育在國內還是比較稀缺的,雖然還有大量的國際學校在投資建設中,但是目前看整體資源還是供不應求的。因此大家在國內選擇國際化教育的時候,會面對一個供需失衡的競爭。比如在北京的一些好的順義、朝陽、海淀的國際學校,入學都面臨著越來越激勵的競爭。如果涉及到海外留學的,這不僅僅是一個供需失衡的競爭,好的大學、中學都很難申請。但是孩子如果去了以后要真正適應、比較成功,從適應學習到將來踏入社會、比較自信,對孩子綜合實力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的。

先拋出一些問題。今天短短的時間內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有詳細的溝通與討論,今天是國際教育群的開群講座,我做個引子,在后續(xù)的時間里,我們會邀請這個行業(yè)的大咖來進行一系列的講座,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和大家分享國際教育不同的信息、不同的視角、甚至不同的觀點,為大家在給孩子進行教育規(guī)劃是做一個背景的參考。

二、數(shù)據(jù)解析問題

下面我們挑選幾個典型的問題進行探討下,這些問題都曾困擾過我以及我身邊的朋友。比如到底上國內大學還是上國際的大學?怎么能讓孩子有良好的中文基礎同時有能讓英語也有接近母語的能力?到底幾年級轉入國際學校比較好?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的教學本質差異是什么?個人認為,在孩子做教育規(guī)劃時,父母多考慮這些信息是應該的。至于具體什么選擇,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事。拋開個性化的討論,我們從路線圖的角度再去分析這個問題:

通過我們對大量家長的調查發(fā)現(xiàn),回答孩子將來可能出國留學的家長占57%,以后再定的占31%,反映出來近90%的家長認為孩子有可能會有國際化教育的經歷,這個比重還是很高的。

從具體的路徑上,有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有了國際學校,或者在小升初的時候家長選擇初中國際班,或者高中轉到民辦或者外籍國際學校,也有一線的家長從初中左右開始通過標準化的考試考慮申請進入到美英的國際學校。具體的路徑有很多,但需要引起我們思考的的是,選擇紅色或藍色路線,孩子在6、7歲至18歲這個階段學習的東西、成長的全日制的環(huán)境是不同的。紅色的路徑主要還是應試的導向,教育大綱是以國家新課標為基礎的。如果孩子要走藍色的路徑,在中學國際部的環(huán)境下,初中及初中以前是以英文為主,(不一定會是全英文),會用到大量英美的課程體系,從學科類的如科學、數(shù)學、歷史等,中文變?yōu)榈诙Z言。甚至在只接受外籍孩子的國際學校,中文就會成了外語。走國際化的路線,為了升入國外好的大學,也需要準備相應的考試,但學習的內容、方式、導向完全不一樣。所以,回到教育規(guī)劃的角度,還是要提醒家長要思考:希望孩子學什么,希望孩子十幾年時間怎么度過,這是一個基層問題,這是需要父母深層考慮的。而不是簡單的考慮說不想高考、沒想好等,還是要以終為始的慎重考慮。

我身邊接觸大量的家長,有孩子已經在國際學習就讀,但托福成績80多,因為聽說國外的好大學托福成績都要求95分以上,因此擔心申請不上國外好大學想重新選擇高考的。也有在公立名校就讀很優(yōu)秀的孩子,但高二才轉向要出國,突擊準備托福、SAT、甚至AP的項目,也有成功的案例,但孩子都非常的辛苦。(迷你句子網(wǎng) wWW.JZ139.cOm)

現(xiàn)在我們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這些目標學校的小學、中學、大學的入學基本標準是可以找到的,無論從標準化考試、或者競爭力的分析等。不是為了要競爭從小給孩子很大壓力,但是父母對于孩子未來的規(guī)劃應該了解應該培養(yǎng)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下面這個圖,家長可以作為孩子教育規(guī)劃的一個計劃表來填寫,通過這個表格可以反映出很多問題,也是一個父母嚴肅思考孩子教育規(guī)劃的過程

三、孩子未來應具備怎樣的英語能力

下面我們進入另外一個命題,提到國際化教育,一般以英語為母語類西方國家的大學為目標出口,英語是一個基本能力和工具。那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英文能力?這個話題和大家進行一些探索。

那么需要具備怎樣的英文能力,才能讓孩子在未來游刃有余呢?任何英語的考試其實只是一個考試形式,實際上對于孩子來說,我們認為首先應該把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作為一個學習其他所有內容的工具,最后是成為孩子學習、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孩子從小時候就持續(xù)的學好英語,這樣對于中高考的考試、出國留學的考試來取得優(yōu)異成績是有保障的,但是這還是不夠的。全英文的學習能力是孩子必備的能力,父母早點做教育規(guī)劃并不是下賭注,而是可以在不同階段構筑孩子不同的能力,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機會。

未來孩子的英文溝通力開始于從小建立一種全英文的思維。國內的新課標和中高考的要求是不需要具備全英文思維能力的,但是如果孩子在一個全英文的環(huán)境下,比如孩子在國外旅游,從點餐、機場、問路,路途中與英語與外國人交流,這些如果仍然以翻譯式的方式交流的話,效率是非常低的。

那要做到全英思維應該(1)任何一個溝通都要以英文為基礎,大腦從語句構建、考慮事情都是以英文為輸入輸出,這個如果缺乏一個全英文的環(huán)境,能夠做到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2)應該從小培養(yǎng)全英文的思維;(3)提供更多的應用英文的環(huán)境,比如常去游學或國外旅游等,但是這個很短暫,最好每周都有這樣的機會,這樣孩子才會從學英語過渡到用英語。

第二個能力非常重要,針對需要在國際化教育道路上堅持走下去的孩子們的一種基礎能力。構建在全英文基礎之上的學習力的孩子完全可以用英語學習科學、數(shù)學、歷史、音樂等任何一個他需要學習的科目,這樣的全英文學習力,是建立在全英文思維的基礎上的。比如本人九十年代在美國讀研究生的時候,當時所有的課程都是以全英文授課,我是要把老師講的內容先翻譯成中文,消化后再轉成英文輸出出去,無論是寫還是說,所以這樣的效率是很低的。

而在我們身邊看見的由于國際化學校是全英文教學,進入國際學校環(huán)境的孩子,如果這個基礎差的話,是需要經過半年左右的過渡期,而過渡期完成也不一定是能達到游刃有余的進行學習、溝通等。有很多專業(yè)術語,如果從小沒有用英語學習過這些專業(yè)內容的話,還是比較吃力的。而這中間我認為閱讀能力是最核心的,最好在3歲左右從繪本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技巧、閱讀習慣,具備了閱讀能力,孩子實際上是通過閱讀去學習大部分的學科。而一旦孩子對閱讀失去了興趣,比如到了10歲到12歲左右才開始強調閱讀的話,在現(xiàn)在信息泛濫的情況下,要讓孩子踏踏實實回來再重新培養(yǎng)閱讀興趣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種能力叫影響力,表現(xiàn)在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演講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上,這三種能力也是非常核心的,而寫作能力、演講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構建在廣泛閱讀基礎上的。而團隊合作也是高級能力,這個也是孩子將來去了國外的大學非常需要的能力,同時也是當代孩子比較缺失的能力。

這些都是我理解的未來孩子國際化教育所需要的能力,我是希望提出來,讓家長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提前關注、提前選擇,提前注重以上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孩子未來的國際化教育是有很大幫助的。

四、案例剖析

最后選擇幾個比較實際的案例,供大家形象化的理解國際學校的孩子在干什么。我的孩子上7年級了,給大家展示上學期的科學生物課的一個小作業(yè)。孩子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大量進行互聯(lián)網(wǎng)的搜索、閱讀教科書、課堂學習內容、自己制作、創(chuàng)意發(fā)揮、打印剪輯等很多工作。通過這個過程,孩子收獲還是很大的,通過這個作業(yè),適應了用在線百科全書去搜索學習知識的方式。第二個鏈接是一節(jié)歷史課,學習基督教的起源,讓3個孩子組成一個團隊,去收集匯總資料,自己用Imovie去制作講解視頻,展示他們共同的對于基督教起源這個事的理解。這是國際學校一個標準的團隊合作的項目,通過這個項目,他們學會了獨立思考、收集材料、討論協(xié)作,并取得了完成項目后的成就感。類似的例子,在孩子進入國際大學后會經歷的更多。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一向被認為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家長、社會都期望著孩子長大后能夠有所積極的作為。

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卻不知不覺忽略了對其的教育。常在網(wǎng)上看到一些孩子間的“玩鬧”卻導致了致命后果的事情,這讓人唏噓不已。

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如何能與那些血淋淋的悲劇有所關聯(lián)呢?究其深淵,背后隱藏著教育的危機。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孩子什么可以做,還要告訴他什么不能做。父母教育孩子,老師教育學生;教只是盡責,教懂才是盡心。

生兒養(yǎng)子,父母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著根本性的作用。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yè)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到底該給孩子怎樣真正的教育?不妨來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1、謝安:身教重于言傳

謝安是東晉孝武帝時期的一代名相,“淝水之戰(zhàn)”就是在他的運籌帷幄下取得勝利的。

可能因為平時公務太繁忙了,所以他看起來似乎都沒有時間好好教導自己的孩子。這樣一來,教導孩子的重擔就全都落在妻子的身上。

一天,謝夫人又在對兒子耳提面命,實在是忍不住了,就質問他說:“你這個當?shù)囊蔡环Q職了,怎么從來都不見你教導自己的兒子?”

沒想到這位平時沒有時間教導兒子的父親卻回答道:“我常常自己教導兒子??!”

謝夫人一聽,頓時懵了。

原來,謝安教育孩子,靠的并不是耳提面命,而是自己平日里的身體力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只有自己先做好了,孩子們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加以效仿;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怎能去要求孩子們呢?

我們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也是一樣,耳提面命的言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的身教。

2、殷仲堪:以儉為本

殷仲堪出生門閥世家,是東晉末年的重要將領和大臣,他擅清談,曾說三日不讀《道德經》,就覺得舌根變僵硬了。

他就任荊州刺史后,正好遇上水災,年成歉收,吃飯通常只用五碗盤(古代南方的一種成套食器,由一個托盤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組成,形制較小),此外再沒有其他葷菜。

要是吃飯時飯粒掉在盤里或坐席上,他就撿起來吃掉它。

他這樣做,是想給大家做個好榜樣,也是因為他本性質樸。

他常常告誡子侄們說:“不要因為我擔任了州郡的長官,就認為我拋棄了平時的操守?,F(xiàn)在我做了刺史仍沒改變這種操守。清貧儉樸是讀書人的常態(tài),怎么能做了官就丟掉做人的根本呢!你們要記住我的話!”

3、孟母:環(huán)境熏陶

孟子和母親一開始居住的地方臨近墓地,孟子年幼,嬉戲游玩時喜歡模仿墓地里的事情,熱情于挖坑埋土之類的活動。

孟母見此以為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于是搬走,住在市場旁邊。孟子又開始學習商人做買賣的行為,孟母仍以為此地不適合孟子居住,又遷居到學宮附近。

耳濡目染,在學校的影響下,孟子開始學習演習禮儀,孟母這才放心地住了下來。孟子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努力學習《六藝》,終成一代大儒。

孟母的行為為我們指示出環(huán)境熏陶的重要性。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所以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p>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謹慎選擇居住的環(huán)境。

4、諸葛亮:儉以養(yǎng)德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就寫道: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也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子女“儉以養(yǎng)德”的道理。

他曾經在給后主劉禪的上表中說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隨時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p>

諸葛亮親自履行著自己“儉以養(yǎng)德”的做人準則,希望子孫后代成為擁有遠大理想、勤學儉樸的有為之人。

5、梁啟超:做人比學問重要

梁啟超確實不強求孩子的成績,也不干涉孩子個人的興趣選擇,但是有一樣東西,他十分在意,那就是孩子的品行。

他曾經這樣說:

你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在梁啟超很小的時候,母親對他總是很溫柔,但是有一次,梁啟超因為一件小事而撒謊,一向溫柔的母親為此盛怒,打了他十幾鞭子,告誡他,不誠實的人將來只能成為乞丐,盜賊。

梁啟超謹記在心,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對孩子的品行要求更是嚴格。他還讓孩子們從小讀中國的傳統(tǒng)經典《論語》《孟子》,教導他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道理。

而事實上,梁啟超的九個孩子無一不是品德高尚之人。他的大女兒在丈夫去世之后獨自撫養(yǎng)四個孩子,生活十分困難,卻始終不肯向日本人低頭。

三子梁思忠,在淞滬戰(zhàn)場浴血奮戰(zhàn),以身許國。而九個孩子中,七個曾經在國外名校留學,學成之后,無一不回到他們的祖國,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來。

愛國,對梁家而言,從不是一句空話。這樣優(yōu)秀的家風家教,在中國確實首屈一指。

6、魯迅:尊重孩子

有一回,蕭紅到魯迅先生家吃飯,許廣平從街上一福建菜館要了一碗魚丸子。吃飯的時候,海嬰最先夾了幾個丸子放到自己碗里,吃了一個后就說:“不新鮮、不好吃?!痹S廣平便夾起一個吃,感覺很新鮮。

于是就批評海嬰,并又給海嬰夾了一個,海嬰吃了這個之后,依然說不新鮮。許廣平生氣了,更加嚴厲地斥責海嬰。

見此情形,魯迅先生便把海嬰碟子里的魚丸夾起來嘗了嘗,果然不新鮮。原來,在這碗魚丸中,有一部分是新鮮的,還有一部分是不新鮮的。于是,魯迅先生說:“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指責是不對的。”

對于大部分家長而言,孩子往往是被教育的那個,家長往往很難尊重孩子的意見。

但是魯迅卻不一樣,他十分在乎孩子的觀點、想法,不會想當然地斥責孩子,能夠設身處地的去觀察、思考孩子的意見有何合理,這樣的尊重是很多家長不能做到的。

7、豐子愷:自然真誠獨立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

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

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豐子愷還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

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

大學畢業(yè)后,子女各自獨立生活,并無供養(yǎng)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

同時,子女獨立后,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而在這樣的要求下,他的孩子都在很早的時候就不再依賴父母生存,可謂十分獨立,這和他們后來做出的成績是密不可分的。

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不聽話或做錯事的時候,你慣于用什么方式讓孩子聽話起來?

有些性急的家長大概會發(fā)一通雷霆之怒,于是孩子前一刻還在調皮,將您的話當做耳旁風,后一刻已經嚇得淚珠連連不敢作聲了。

于是家長滿意地松了口氣——孩子就得教育,不教育不成器。

不過,發(fā)脾氣真的是教育嗎?“中國首屆十大杰出母親”獲得者劉素敏“劉媽媽”說:“發(fā)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p>

我曾經的董事長是一位知名的企業(yè)家、教育家,老太太現(xiàn)在已經退休養(yǎng)老,和已成為科學家的兒子定居美國?;貒接H時,當?shù)乜h政府特意邀請老太太給當?shù)財?shù)千名師生、家長進行一場免費的教育報告會。

被親切稱呼劉媽媽的她,十五年前就是“中國首屆十大杰出母親”。在育兒的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經驗。加上近些年來在國外定居,受先進育兒思想洗禮和不斷學習,很多育兒觀更加鮮明。

會上,她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很多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大忌,呼吁千萬家長和教育界朋友們,一定要克制這個問題,不要將這個問題再一代代的復制給下一代。

她說: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就是發(fā)脾氣。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發(fā)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為什么不要發(fā)脾氣

◎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制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他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后,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guī)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壞脾氣會遺傳◎

什么樣的環(huán)境,造就什么樣的孩子。愛發(fā)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斗。孩子長大后,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fā)生性變態(tài)、神經病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xiàn)“發(fā)泄傷害、復制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臺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壞脾氣是親子關系最強的殺傷武器◎

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鄰家有個小男孩非常淘氣難管,后來父親居然用繩子把他綁起來打,可這孩子并沒有被打服變乖,僅到三年級,他就徹底不上學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后來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實際上他們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改變壞脾氣的方法

◎把發(fā)脾氣換做溝通◎

隨便發(fā)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fā)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業(yè)沒寫完,不要一上來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還沒寫?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會因此而好好寫作業(yè)嗎?當然不會,孩子會更抵觸寫作業(yè)。

如果要達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這樣說:你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我真的很難過。如果你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yè)寫完,我會覺得很開心。

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意愿,告訴孩子如果這樣做,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讓感情自然順利地流動。這樣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發(fā)雷霆效果好得多,讓家中充滿感情和溝通,而不是充滿暴力和訓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氣,看上去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實際上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友好相處時,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就會觸手可及。

◎靜心思考,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

一味的壓抑、克制脾氣不是最好的辦法。情緒是無法壓抑的,壓抑的情緒最終會以更失控的狀態(tài)爆發(fā)。

真正的做法是,學會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緒,認識到:我自己情緒管理不好,和孩子無關。

曾經做企業(yè)的時候,老太太處理自己脾氣時有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凡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在辦公室對著電腦或筆記本,把心里的想法敲出來。等把所有的怒氣、怨氣、壞脾氣一股腦寫出來后,心中也平息了許多。

這不僅是疼惜自己的一個舉動,也是高效率處理情緒的實用方法,能夠讓我們的思想騰出更多“內存空間”去干有意義的事,效果非常好。

◎學會真實的表達情緒,及時疏導◎

我有個同學是公認的好脾氣,做了媽媽后也從不發(fā)火。她說之所以從不發(fā)火,實際上是因為她會經常與家人表達情緒。

她說不管在外遇到什么事,被老板罵也好、被朋友誤解也罷,只要回家跟愛人傾訴一番,心情就會恢復平靜,從不擔心會把負面情緒帶到孩子面前。

當一個人生氣、發(fā)怒時,只要給她一個有力的擁抱,并用心傾聽、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夠給對方帶去力量和安慰。對方的情緒一旦釋放出來,表達出來,也就自然會平靜和溫和了。

對于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后,不需要指責、埋怨和打罵,而是被理解、關愛和傾聽。當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后,才能真正裝得進你的良言和教誨。

家長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怎樣教育孩子才有效果,是許多父母十分頭痛的事,因而家庭教育也成了現(xiàn)代社會的熱門話題之一。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這里來說說其中2點:

一、引導獨立思考、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父母的視線可控范圍內,有意識的讓孩子去獨立思考,做些事情,從中讓孩子學著與人交往,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本領。有時候我們的父母是需要適當?shù)氖救?,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自立感?/p>

例如:每當和孩子一起外出購物時經常有意識地讓孩子去找服務員咨詢,自己挑選商品,去比較產品的好壞,包裝等。再或者,平常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短期計劃。

寒暑假期的時候父母給孩子圈定了范圍,建議孩子自己制定假期學習生活計劃,設計出具體的表格,自己每天標明完成情況,不合理的地方再修訂,再完善,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這樣的方法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熱情,主動自學各樣的事情。孩子每天都很忙碌,有的時候都顧不上看喜歡的動畫片,但情緒飽滿,總是樂呵呵的。用這種方法,我想家長們不會說孩子太累了,太辛苦了吧。

二、以一顆敬畏的心做一個和孩子平等的人。

父母有義務教給孩子一些生活常識,盡可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一點兒的生活條件,讓他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不同的人。除此之外,父母要做孩子的一個知己和朋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父母應該帶著一顆敬畏的心,來對待他們。他們哪個地方做得明顯不對,父母可以指導一下,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以平等的方式跟孩子說話。如果總是批評和指責,只能被訓練成木偶了。

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父母期待自己的下一代能過得好,實現(xiàn)人生價值最大化,而這恰恰加重了孩子生活和心理負擔。他們屬于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越來越少。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照顧,唯恐不到位,父愛和母愛像燃燒的烈火,都快把孩子烤化、燒焦了,孩子受得了嗎?

小結:當然關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后續(xù)總結。

如何好好教育孩子?


中國的孩子,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早已缺失了價值觀這樣一種精神上的信仰,網(wǎng)絡上更是是非之地,什么價值觀,只要能引起關注,只要能發(fā)泄情緒,只要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和私利,管你什么價值觀。

曾經有個暑假,七個初中生相約去一個水庫游泳,結果一名學生溺亡,其他幾名同學嚇得趕緊把他的衣服鞋襪藏起來,既不呼救又不報警,然后裝成沒事兒人樣回學校上課。

可憐淹死的孩子的父母找了好久才找到自己孩子的衣服和尸體,他們在悲痛之余,始終無法理解,為什么這幾個同學藏起他孩子的衣服是為了什么?這種扭曲了價值觀的初中生是對生命尊嚴的蔑視!說初中生年少不懂事,或許等他們長大后就會理解到生命意義的重大了吧?

幻想太美好,可現(xiàn)實并非如此。

有一名高一學生,把高二學姐的肚子弄大了。初嘗禁果的他們既沒經濟來源,又無法承擔生孩子的責任,就商量起墮胎這事兒。男孩子沒錢只好去借錢,結果借不到錢。咋辦呢?他操起棍子,照著肚子大的學姐劈頭就打,直打得學姐一命嗚呼,從此了無煩惱了。這是多么殘忍的暴行,就因為沒錢墮胎,就因為心煩了。

孩子成年了,學歷高些了,也并不能阻止類似的慘劇發(fā)生。

河南某一高校的研究生,為了報復前女友,雇請職業(yè)殺手想要干掉前女友。不料看到殺手手持刀子而來,研究生連連搖頭,認為這殺手不職業(yè)啊,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索性自己傳授幾招殺人的高技術給殺手,可惜這殺手太低端,四種化學殺人方法還沒用上就被警方抓獲了。這一事件再次證明了,對社會危害性最大的是那些才高德劣的人,這種研究生根本不是在研究如何生,而是研究如何死啊。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再聰明有才的人也只不過是個人人唾棄的社會渣滓。

人的生命尊嚴豈能如此藐視!

美國的一位游民因為搶劫一家銀行,打死了一名試圖反抗的銀行職員,結果被逮捕判了死刑。臨行前,他要求最后一頓豐盛的晚餐,牛排、鱘魚、比薩、紅酒……他狼吞虎咽,風卷殘云一番后,又仰著脖子灌下了一瓶紅酒,意猶未盡之時,結果死了。

原來這人有高血壓,因為停藥和酒精刺激導致意外猝死,而死刑時間還有40分鐘。死者家屬提出訴訟,為了承擔這一意外的結果,表示對生命權利的尊重,監(jiān)獄方承認是自己的過錯并承擔了350萬美金的賠償。而死者家屬也沒有將這筆錢拿回去,全部捐給了公益事業(yè),他們通過這件事情,警醒和告誡執(zhí)法部門,每個人的生存權都需要保護,哪怕是一分鐘,這種權利和尊嚴都無法被剝奪。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各種權利,是正確價值觀基礎中的基礎,而我們當前的孩子教育,缺失了生命尊嚴這一課,沒有深入孩子的內心,所以孩子從小到大的價值觀被扭曲了,造成了某些人漠視他人生命。

中國孩子的教育,該好好補補生命尊嚴這一課了!

相關推薦

  • 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一向被認為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家長、社會都期望著孩子長大后能夠有所積極的作為。 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卻不知不覺忽略了對其的教育。常在網(wǎng)上看到一些孩子間的“玩鬧”卻導致了致命后果的事情,這讓人唏...
    2020-09-30 閱讀全文
  • 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不聽話或做錯事的時候,你慣于用什么方式讓孩子聽話起來? 有些性急的家長大概會發(fā)一通雷霆之怒,于是孩子前一刻還在調皮,將您的話當做耳旁風,后一刻已經嚇得淚珠連連不敢作聲了。 于是家長滿意地松了口氣—...
    2021-07-08 閱讀全文
  • 家長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怎樣教育孩子才有效果,是許多父母十分頭痛的事,因而家庭教育也成了現(xiàn)代社會的熱門話題之一。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這里來說說其中2點: 一、引導獨立思考、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父母的視線可控范圍內,...
    2020-09-30 閱讀全文
  • 如何好好教育孩子? 中國的孩子,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早已缺失了價值觀這樣一種精神上的信仰,網(wǎng)絡上更是是非之地,什么價值觀,只要能引起關注,只要能發(fā)泄情緒,只要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和私利,管你什么價值觀。 曾經有個暑假,七個...
    2020-09-30 閱讀全文
  • 如何做好家園共育 在幼兒的教育中,家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要做好這項工作是每個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家長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班級的進步和發(fā)展,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工作效果的體現(xiàn)、目的的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取...
    2020-08-22 閱讀全文

孩子一向被認為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家長、社會都期望著孩子長大后能夠有所積極的作為。 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卻不知不覺忽略了對其的教育。常在網(wǎng)上看到一些孩子間的“玩鬧”卻導致了致命后果的事情,這讓人唏...

2020-09-30 閱讀全文

孩子不聽話或做錯事的時候,你慣于用什么方式讓孩子聽話起來? 有些性急的家長大概會發(fā)一通雷霆之怒,于是孩子前一刻還在調皮,將您的話當做耳旁風,后一刻已經嚇得淚珠連連不敢作聲了。 于是家長滿意地松了口氣—...

2021-07-08 閱讀全文

怎樣教育孩子才有效果,是許多父母十分頭痛的事,因而家庭教育也成了現(xiàn)代社會的熱門話題之一。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這里來說說其中2點: 一、引導獨立思考、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父母的視線可控范圍內,...

2020-09-30 閱讀全文

中國的孩子,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早已缺失了價值觀這樣一種精神上的信仰,網(wǎng)絡上更是是非之地,什么價值觀,只要能引起關注,只要能發(fā)泄情緒,只要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和私利,管你什么價值觀。 曾經有個暑假,七個...

2020-09-30 閱讀全文

在幼兒的教育中,家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要做好這項工作是每個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家長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班級的進步和發(fā)展,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工作效果的體現(xiàn)、目的的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取...

2020-08-2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