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小班數學優(yōu)秀教案《我家有幾口》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幼兒園小班數學優(yōu)秀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小班數學分餅干說課稿

小班數學優(yōu)秀教案《我家有幾口》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找到與指定數量相同的娃娃家,知道自己家有幾口人并能說出稱呼,在游戲中學習數量4——7,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數學優(yōu)秀《我家有幾口》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家有幾口人并能說出稱呼。

2、找到與指定數量相同的娃娃家。

3、在游戲中學習數量4——7。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對數量4——7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兒歌《娃娃家》。

2、數字卡4——7。

3、布娃娃、布置娃娃家的場景。

活動過程

開始環(huán)節(jié):手拍游戲:小猴蕩秋千(活動中突出1——5)。

基本環(huán)節(jié):

1、想一想,說一說:

(1)、師:小朋友,你家里有些什么人?

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2)、師:家里一共有幾口人?

師幼共同瓣手數一數。

2、唱一唱,說一說。

(1)、教師先示范歌曲《我家有幾口》一遍后:

師:剛才歌里是怎么數家人的?

幼:……

師:有幾口人?他們是誰?

幼:

師生一同數一數,1、2、3……

(2)、師生同唱歌曲《我家有幾口》2——3遍。

3、玩一玩,數一數

創(chuàng)設游戲,激發(fā)幼兒興趣。

游戲主題:我家有幾口

場景:分別布置4口、5口、6口、7口的娃娃家。

活動歌曲:我家有幾口

活動A:幼兒邊走邊念兒歌,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娃娃家人口,變換歌詞。

活動B:(將班級分成4個組),老師唱兒歌,幼兒根據教師唱出的數量找到相應的娃娃家,并做與家人擁抱的動作(每組選2人做擁抱的動作)。

活動C:數一數,查一查,隨意抽取幾名幼兒,教師唱,幼兒找,看看有沒有走錯家的(幼兒自己檢查)。

活動D:改一改,唱一唱。

師:將歌詞中的“爸爸”、“媽媽”、“我”改成幼兒的名字,說有幾口,并找出家人,抱一抱。(唱-說-找-抱-唱)

延伸環(huán)節(jié):選幾名幼兒說一說“我家有幾口”,教師指導幼兒完成統(tǒng)計表。

幼兒姓名

家中人口數

結束環(huán)節(jié):

A、選擇一個幼兒家,把他的家人寫進歌曲,并唱一唱。

B:教師彈琴,幼兒齊唱。

教學反思

1、由于選取了幼兒生活中的場景,幼兒活動興趣高漲,參與意識強,活動效果好。

2、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較多,這樣的活動要多開展,可以增進與家人的感情。

3、不足在于學生對4—7較陌生,數數量4—7有一定的難度,活動前應做好相關準備。

幼兒百科:數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達方式。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圈里有幾個》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2、探索按標記圖的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的物體。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戲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寶寶10只,幼兒操作用的小兔、圓圈等。

活動過程:

一、玩套圈并看標記記錄。

1、出示瓶寶寶,數出瓶寶寶的數量,分別請兩名幼兒玩套圈游戲。

2.、出示標記圖(紅圈和黃圈),請幼兒說說標記圖的含義。()在標記圖后面記錄套圈游戲中套到的圈內瓶寶寶的數量。

3、請幾名幼兒和教師同時套圈,設置兩個圈同時套中一個瓶寶寶的情境,引發(fā)幼兒討論:藍圈和紅圈套中了同一個瓶寶寶,這個瓶寶寶該算誰套中的呢?

二、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中瓶寶寶的數量。

1、在PPT上演示兩圈套中同一個瓶寶寶的過程,帶領幼兒分析交叉部分瓶寶寶的特征:既在紅圈也在黃圈,計數兩個圈內瓶寶寶數量時都要將它算進去。

2、出示圖二,改變交叉部分瓶寶寶的數量,引導幼兒正確計數紅、黃圈里各有幾個瓶寶寶。

三、操作活動:兔寶寶站圈。

2只小兔來站圈,怎么站呢?又要來看標記圖了。

1、出示標記圖一:紅圈2只藍圈2只,分析標記圖要求:怎樣給2只兔寶寶站圈。

幼兒第一次操作。教師演示幼兒的操作,請大家檢查進行驗證。

2.出示標記圖二:3只小兔來站圈,看標記,什么要求?紅圈2只藍圈2只,怎么站?

幼兒看標記進行第二次操作。請一個幼兒上來展示。

3、出示標記圖三:紅圈2只藍圈3只,3只小兔來站圈,怎么站?

幼兒看標記進行第三次操作。講評幼兒的操作。

四、合作游戲:站圈樂

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站圈游戲,看標記圖一,幾個人一組?(4個人一組)對,4個小朋友來站圈,怎么站呢?什么要求?(紅圈里3人,藍圈里2人),規(guī)則是4個小朋友全部都要參加站圈游戲,不能漏了一個人。

1、幼兒4個人一組站好后,老師給幼兒發(fā)紅、藍兩個圈,幼兒自由站圈。

2、分別出示圖二(紅圈里2人,藍圈里4人),幼兒看標記玩站圈游戲,體驗成功和合作的樂趣。

活動延伸:

出示圖四(紅圈里4人,藍圈里4人)

活動反思:

在備課前,我就一直構思如何來安排這節(jié)課,我班班額過大(77名幼兒,最近常到園的也有70或72名幼兒),對幼兒的分組活動也做了認真的思考,組分多了沒人管理(一個老師、兩個保育員),最終把每個游戲活動時分成三個組來完成。

在“自由玩圈”活動中,當老師讓幼兒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時,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幼兒都能拿著圈玩,有幾個幼兒表現(xiàn)特別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轉、地上滾,老師請出玩法好的幼兒玩給大家看時,別的幼兒都積極地跟著做,活動中老師說的不多,幼兒能自主練習,每個幼兒都能玩起來。

在“小球鉆圈”活動中,老師分組示范動作后讓幼兒自己嘗試,幼兒躍躍欲試,第一次滾球的時候,老有幼兒滾不到圈里,老師讓他們多看(看別的小朋友滾)多練,經過嘗試后最終能把小球滾進地上的圈里,開始距離要遠些,看到幼兒能滾進的不多,及時縮短距離后效果好很多。這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意識強,看到自己能把球滾進圈里時都很激動,都期盼能再滾一次。

“過小河”時,老師在講雙腳跳的要領時,幼兒在原地就跟著做,都能雙腳多前一個圈跳進后一個圈,只有少數幼兒能連續(xù)跳,幾個年齡小、個子矮小的幼兒跳時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摔在地上,經過老師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勵后,能堅持跳完,還有幾個幼兒膽小不敢雙腳跳,在老師的鼓勵幫助下也敢跳了。

“開火車”時,幼兒一個接一個做得非常好,用腳尖走比較平穩(wěn),用腳跟走時好些幼兒走不了幾步就掌握不了平衡,這時我縮短了腳跟走的時間,幼兒就走得很好了。

這次活動設計方案時幼兒我沒把人數問題考慮周全,分成三個組活動,幼兒的等待時間都很長,后面沒玩的幼兒玩的興致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幼兒開始不能約束自己,經過老師的提醒后方能管住自己?;顒忧皼]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第一次滾小球時,距離遠了,幼兒滾球的準確性差,第一輪幼兒基本都沒把球滾進圈里。

如果現(xiàn)在讓我再上一次,首先我會考慮到人數的問題,盡可能讓每次活動的人數少一些,把幼兒分成兩部分來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員安排在教室做別的活動,每個游戲活動前把游戲規(guī)則講清楚,讓幼兒在活動時安全方面有保障?;顒忧岸嗤魄没顒臃桨傅目尚行裕贪高M行說課,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修改。

幼兒百科:圈,又名“環(huán)”,古兵器。用金屬制成的圓環(huán)。圓環(huán)的直徑約為25厘米,環(huán)外緣大部有刃,并有一握手處。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yōu)質課教案《橘子有幾瓣》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探索橘子的大小與瓣數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聯(lián)系;

2.能清楚地表達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學習不受物體排列方式的影響計數,探索多種計數的方法;

4.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6.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剝開的橘子人手一個、沒剝開的橘子人手兩個;

2.筆、記錄紙、卡片等。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幼兒思考與操作。

(1)幼兒想辦法點數橘子的瓣數并進行記錄。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喜歡和大家分享東西,今天我們來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師要考驗小朋友,如果你們挑戰(zhàn)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戰(zhàn)的問題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個橘子,每個人吃一瓣,可以有幾個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

幼:數一數。

師:橘子是圓的又可以掰開,那可以怎樣數呢?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可以跟旁邊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個橘子用你的辦法試一試。數完了不僅要把數字記在心里,還要記在記錄表上。

教學反思:

用表來記錄全班幼兒計數的結果。運用統(tǒng)計表既有利于引導幼兒總結規(guī)律,讓幼兒的知識系統(tǒng)化,增進幼兒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同時還能夠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標的實現(xiàn)。

教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啟發(fā)幼兒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提醒幼兒在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橘子的特性。讓幼兒與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讓幼兒在操作前先進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動中的盲目性?幼兒討論激烈,紛紛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

(2)幼兒交流數的結果和計數的方法。

師:剛才小朋友都數了橘子,誰愿意告訴大家你數的那個橘子有幾瓣?可以分給幾個人吃?你是怎樣數的?

幼1:我數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給9個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數一數。

幼2:我數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給10個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從這一瓣開始數,數到它旁邊就停下來。

幼3:我數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給12個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記住這一瓣的樣子,然后從這一瓣開始數,數到它旁邊就知道有幾瓣。

幼4:我數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給9個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摳個小洞.然后從這一瓣開始數,數到它旁邊就不要數了,最后是數字幾就是幾瓣。

教學反思:

集中分享能為幼兒的相互學習提供機會。在分享中幼兒學習同伴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運用多種辦法、多角度解決問題。在交流中,幼兒用語言表達探索的過程與結果,體驗探索的快樂。從幼兒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兒能充分考慮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種方法數橘子的瓣數。這說明幼兒在面臨新的問題時,能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靈活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法。

(3)幼兒通過觀察統(tǒng)計表發(fā)現(xiàn)橘子瓣數的規(guī)律。師:你們仔細觀察表格,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幼1:我發(fā)現(xiàn)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樣多,都是4個: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師:你的橘子有幾瓣?

幼3:有12瓣。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8瓣的橘子、9瓣的橘備贏幾個?

幼兒統(tǒng)計和記數。

師:看一看,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4:我發(fā)現(xiàn)8瓣的橘子只有1個,12瓣的橘子最多,有9個。

幼5:一個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個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師:今天我們只有30個小朋友參加活動,一個人數一個橘子,我們一共數了多少個橘子?

幼:30個

師:建甌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個橘子最多有14瓣,一個橘子最少有8瓣呢?

幼:不知道。

師:以后你們吃橘子前數一數,看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教學反思:

本環(huán)節(jié)利用統(tǒng)計表,讓幼兒發(fā)現(xiàn)橘子的瓣數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約的瓣數。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幼兒在操作的基礎上對事物現(xiàn)象的簡單規(guī)律進行思考與提升,以獲得思維的發(fā)展;二是為后面的探索活動提供條件?!敖óT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個橘子最多有14瓣,一個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們吃橘子前數一數,看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苯處煉伋鲞@個問題主要是讓幼兒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師沒有給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兒在生活中關注,為幼兒繼續(xù)探索橘子的瓣數留下廣闊的空間。

2.拋出新的問題,啟發(fā)幼兒猜想與驗證。

(1)幼兒猜想、驗證大橘子瓣數多還是小橘子瓣數多。

師:你們猜猜,一個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還是小橘子?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數多,因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師:你們都覺得是大橘子瓣數多,小橘子瓣數少,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待會兒你們拿兩個橘子數一數,然后記錄在表我們一起來看記錄表,左邊第一列是一個大橘子、一個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幾瓣,第三列是數一數有幾瓣。

教學反思:

利用統(tǒng)計表的數據引發(fā)幼兒探索橘子的大小是否與瓣數的多少有必然的聯(lián)系,此環(huán)節(jié)采用猜想與驗證的組織形式。猜想能讓幼兒調動原有經驗與面臨的情況進行思維碰撞,訓練了幼兒獨立思維能力。猜想、驗證符合大班幼兒學習特點,在猜想驗證過程中幼兒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

(2)幼兒交流猜想、驗證的過程與結果。

師:你們猜猜大橘子有幾辮,小橘子有幾瓣,是大橘子瓣數多還是小橘子瓣數多?數完后看大橘子有幾瓣,小橘子有幾瓣,是否猜對了?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數更多,后來我數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數更多,我猜對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數更多,后來我數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數更多,我猜錯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數多,后來我數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數一樣多,我猜錯了。

教學反思:

此環(huán)節(jié)讓幼兒交流猜想、驗證的過程與結果。幼兒通過自己的驗證,意識到自己原有的認識是不對的,通過此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學習客觀地看待問題,建構辯證的思維方式。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發(fā)幼兒思考。

師:剛才,小朋友經過驗證,得出三種答案:第一種是大橘子瓣數多,小橘子瓣數少;第二種是大橘子瓣數少,小橘子瓣數多;第三種是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數一樣多。為什么會這樣呢?這里肯定有秘密,你們想通過什么辦法找到答案?

幼1:我問我爺爺,我爺爺是生物老師.他會知道。

幼2:我看百科全書。

幼3:我跟我爸爸上網查找答案。

教學反思:

教師歸納幼兒操作后的答案,利用三種不同的答案,引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讓幼兒關注橘子生長的條件。

幼兒百科:橘子中的維生素A還能夠增強人體在黑暗環(huán)境中的視力和治療夜盲癥。橘子不宜食用過量,吃太多會患有胡蘿卜素血癥,皮膚呈深黃色,如同黃疸一般。

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小兔請客》及教學反思


小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小兔請客》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能區(qū)分"1"和"許多",并能用語言表達,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數學《小兔請客》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分"1"和"許多",并能用語言表達。

2、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大信封一個,信封上畫有小兔子頭像

2、圖片:1只兔媽媽和許多小兔子、1個蘋果和許多蘋果、1個玩具和許多玩具

3、蘑菇、蘿卜每人1個,筐子兩個

4、兔子頭飾1個,請一位老師扮演小兔子

5、糖果每人1個

6、能直觀辨別"1個"物體和"許多"物體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活動,初步學習區(qū)分"1"和"許多"。

1、師:寶寶們,今天我收到一封信,你們猜一猜這是誰寫的信?

2、師:信封里有什么呀?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圖片,教師引導幼兒用"1"和"許多"表達圖片上的物體。)

3、師:原來是小兔寫的信。信上說:小朋友,你們好!我很想念你們!我的生日到了,請所有小朋友到我家做客!

(二)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1、師:寶寶們,小兔請我們到它家里做客,你高興不高興?小兔過生日,我們應該給小兔準備什么禮物呢?(請幼兒簡單討論小兔喜歡什么?給小兔準備什么禮物?)

2、師:小兔喜歡吃蘑菇,咱們去采些蘑菇送給小兔吧!

3、游戲:采蘑菇

(1)請幼兒觀察,說一說地上有多少蘑菇?(許多)

(2)請每個幼兒采1個蘑菇,鼓勵幼兒邊采邊說:"我采了1個蘑菇。"

(3)觀察并討論:地上還有蘑菇嗎?你采了幾個蘑菇?

(4)教師總結:許多蘑菇分成了1個1個……。

(5)請幼兒把蘑菇放到筐子里,鼓勵幼兒邊放邊說:"我放了1個蘑菇。"

(6)觀察討論:現(xiàn)在筐子里有多少蘑菇?

(7)教師總結: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蘑菇。

(三)進一步感知體驗"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1、師:寶寶們,咱們一起到小兔家做客吧!(到小兔家后,可以滲透簡單的禮儀,如:敲門、問好等)。

2、游戲:拔蘿卜

(1)小兔:我種了許多蘿卜,你們愿意幫我拔蘿卜嗎?

(2)請每個幼兒拔1個蘿卜,鼓勵幼兒邊拔邊說:"我拔了1個蘿卜。"

(3)觀察討論:地里還有蘿卜嗎?你拔了幾個蘿卜?

(4)教師總結:許多蘿卜分成了1個1個……

(5)請幼兒把蘿卜放到筐子里,鼓勵幼兒邊放邊說:"我放了1個蘿卜。"

(6)觀察討論:現(xiàn)在筐子里有多少蘿卜?

(7)教師總結: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蘿卜。

(四)品嘗糖果,進一步體驗"1"和"許多"。

1、小兔子拿出許多糖果,每個幼兒分一個,請幼兒說一說:"你有幾個糖果?"

2、請幼兒品嘗糖果。

活動延伸:

(一)在區(qū)域中投放各種水果圖片,請幼兒將許多水果1個1個……放在盤子里,再將水果1個1個……放回筐中。

(二)請幼兒找一找教室里或家里什么東西是1個,什么東西是"許多"。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能按照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通過小兔請客游戲給幼兒參與互動,讓他們了解1的意思,許多可以分1個1個,1個1個也能和起來成許多。我用生活中的東西讓他們去描述1和許多,這樣反復練習,使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所提高。

幼兒百科:數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達方式。

幼兒園大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有趣的數學符號》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對數學符號感興趣,積極參與數學游戲。

2.認識“=”、“〈”、“〉”,初步學會運用符號表示數量關系。

3.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符號卡片若干(“=”、“〈”、“〉”“”“-”等)

2.自制數學圖標一張

3.數學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數字卡及數學符號卡,談話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今天我請來了許多朋友,請你們仔細看哪些是我們已經認識的?把它們找出來。

小結:小朋友們認識的朋友可真多,現(xiàn)在屏幕上還有三個新朋友,我們還不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2.認識數學符號:等于號、大于號、小于號。

(1)出示圖片,認識符號。

①出示等于號的圖片,提問:

這個新朋友,剛才有小朋友已經說出了他的名字,你們認識它嗎?它叫什么名字?長得什么樣?什么時候,我們需要用等于號呢?

教師小結:等于號是由兩條一樣長的平行線組成的,它表示兩邊的物品或數字是一樣多的、一樣大的。

②同時出示大于號和小于號的圖片。

師:接下來,我們要認識一對雙胞胎符號,請你們仔細看一看,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倆長得什么樣,有什么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大于號和小于號都是一頭尖,一頭張開大口,像一只鱷魚張開大嘴巴。不一樣的是,前面開口,后面尖尖的是大于號,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數字比后面的要多、要大;前面尖尖,后面開口的是小于號,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數字比后面的要少,要小。

(2)嘗試用手臂探索表示各種數學符號。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剛才我們認識的等于號、大于號、小于號都是數學符號,而且它們都是由兩條直線組成的。動動腦筋,,你們能用我們兩只平平的,像直線一樣的手臂表示這幾個符號嗎?

(3)游戲:符號蹲。

玩法:教師和幼兒統(tǒng)一等于號、小于號和大于號的動作,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大家一起檢驗。

3.學習運用符號表示數量關系。

師:剛才我們玩了好玩的符號蹲游戲,現(xiàn)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我這兒有一幾張數學圖表,上面丟失了一些數學符號和數字,請你們幫我在下面的答案欄中找出來。(引導幼兒理解符號所表示的數量關系)

4.分組游戲

師:你們做得可真棒,真讓我感到高興?,F(xiàn)在,我想請你們玩一個分組游戲。這個游戲需要你們三個人一組合作玩。請你們自己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三個人一組,組合好的站到后面的點子上。

介紹游戲玩法:都組合好了嗎?現(xiàn)在和你們組的成員拉拉手。小朋友們請看,這邊的桌子上是剛才我們學的數學符號卡片,這邊的桌子上是1-10的數字卡片。等一會,老師說開始后,我們每組的三個小朋友先到時這邊的桌子上取找你們喜歡的兩張數字卡片,分別掛在兩個人的胸前,再一起到這邊的桌子上取相應的符號卡片,掛在第三個人胸前。然后趕快調整位置,組合成正確的數學式。

5.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和數字卡片及數學符號等于號、大于號、小于號玩得真開心。你們好朋友之間合作的也非常好?,F(xiàn)在,我們一起把卡片朋友們送回家休息休息吧!

活動反思:

將數學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去,選擇他們熟悉的情境進行游戲,他們很感興趣。此次的教學活動進行的很順利,也很完美。

幼兒百科:數學符號的發(fā)明及使用比數字要晚,但其數量卻超過了數字。現(xiàn)代數學常用的數學符號已超過了200個,其中,每一個符號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相關推薦

活動目標: 1、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2、探索按標記圖的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的物體。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戲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

2020-11-25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探索橘子的大小與瓣數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聯(lián)系; 2.能清楚地表達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學習不受物體排列方式的影響計數,探索多種計數的方法; 4.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5.發(fā)展幼兒...

2020-11-28 閱讀全文

小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小兔請客》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能區(qū)分"1"和"許多",并能用語言表達,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快來看...

2021-01-11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對數學符號感興趣,積極參與數學游戲。 2.認識“=”、“〈”、“〉”,初步學會運用符號表示數量關系。 3.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符...

2020-11-23 閱讀全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用數的組成計算8的減法; 2、使學生掌握看圖列減法算式; 3、使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

2020-11-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