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選擇不當“超級爸媽”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幼兒園我的爸爸媽媽說課稿 選擇幼兒園準備 幼兒園選擇準備沒有人生來就能當個好媽媽,也沒有孩子生來就是好孩子。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和孩子共同長大!當你意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他需要承擔自己的責任時,那么,請勇敢告訴孩子:抱歉,我不能當你想要的“超級爸媽”!
很多媽媽初為人母,總是不知所措。不管孩子怎么長大,媽媽眼中的“小肉團”總是這么軟弱且笨拙,好像如果不為孩子遮風擋雨,就怎么都說不過去。為孩子包辦一切,搶著為孩子的錯誤買單,要求孩子做到完美……可是這些往往造就了許多“超級爸媽”,卻沒有造就“超級兒童”。
這是一個奇怪的家庭現(xiàn)象。我曾經(jīng)也深感困惑。有一天我跟孩子在看動物繪本的時候,孩子看到袋鼠身上就有口袋,袋鼠媽媽喜歡把小袋鼠裝在口袋里,給小袋鼠溫暖,給小袋鼠安全,給小袋鼠所有的疼愛。這個時候,孩子抬起頭高興地說:“你也是我的袋鼠媽媽!”
我突然有些尷尬和震驚。其實我們總是為孩子打理一切,他們就失去了獨立自理的生活能力;我們習慣為孩子遮風擋雨,他們就失去了面對挫折的逆商能力……這意味著我們太過于滿足孩子的要求,反而并沒有推動他們更好地成長。想想,我的孩子喜歡丟三落四,每次都是我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結(jié)果沒過幾天,孩子又跑出來求助我:“XX東西找不到,你放哪里了?”
我意識到:我們沒有必要成為孩子想要的“袋鼠媽媽”!
有一天晚上,孩子照例跑出來問我:“媽媽,我的文具盒不見了。你放在哪里?”
我不再第一時間站起來幫他找,而是說:“這是你自己放的東西。你怎么能來問我?你再找找看,是不是在床頭?”
孩子第一反應(yīng)并不是很適應(yīng)我的做法,但是他簡單地哦了一聲,返身回去尋找。過了一會兒他才告訴我:“我找到了。媽媽,你是不是不高興?”
我摸摸他的頭說:“不是,媽媽很高興。因為你長大了,以后你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了,不要再使喚媽媽。媽媽也會覺得累?!保ń?jīng)典范文網(wǎng) 995563.Com)
孩子點點頭。從此他再也不敢“勞駕”我做事,除非這件事確實拿他沒辦法,他才來求助我。我才明白,真正的好媽媽,是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而不是為他挺身而出,包辦解決一切難題。
又有一天,孩子賴床起晚了。當我們匆匆忙忙地出門搭電梯時,孩子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換鞋,穿著一雙拖鞋就出門了。他為表抗議,還使勁在地板上磨蹭,說:“你快去幫我拿鞋啊,我要遲到了!”
我心里知道他著急,但是我牽起他的手說:“我們一起回去換鞋?!蔽覀円宦窙_回家門口,孩子已經(jīng)把腳抬起來,暗示我?guī)退┥?。我無動于衷地把鞋子放在他面前說:“寶貝,你早就學會穿鞋了,現(xiàn)在自己穿?!?/p>
孩子露出驚訝的表情,有點賭氣地說:“我就要你幫我穿!”
我認真地告訴他:”今天你自己賴床起晚,不能怪我。現(xiàn)在你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你現(xiàn)在穿好鞋子,然后我們加快速度去學校。第二個選擇是,你就別穿鞋子,自己待在家里,我自己去上班了。你選哪一個?“
孩子強忍著眼淚,默默蹲下來,穿起了鞋子。等他穿好鞋子,我才說:“很好。那我們馬上出發(fā)去學校吧。以后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不要想著麻煩別人?!?/p>
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孩子再也不敢睡懶覺,鬧鐘一響就起床了。剛開始我對孩子還有些自責,覺得自己太過苛刻,但是他慢慢地,竟然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些事情都是我以為他還不會做到的,可是他完成得非常好!
說到底,我們只是不做孩子想要的全能型“袋鼠媽媽”,而是做個放手讓孩子成長的引導型“老鷹媽媽”,也許孩子現(xiàn)在不喜歡,很抗拒,但是他以后能夠自立于人世了,會完全理解媽媽的苦心。
當你看到這里,你會選擇做什么類型的媽媽呢?希望你的孩子在你拒絕那些無理的要求后,能夠開始掌舵自己的人生……但媽媽們,先跨出第一步吧!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再親密,也依然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忙著為孩子搭棚遮陰,倒不如讓孩子接受風雨的洗禮,在風雨中逐漸堅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爸爸媽媽,別讓孩子看不懂
在幼兒園生活時間長了,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長打交道,有時也會走進孩子們的家門,走進他們真實的家庭生活。了解得多了,有時你會感嘆:現(xiàn)在的世界很精彩,現(xiàn)在的世界很無奈?,F(xiàn)在的爸爸媽媽雖然給了孩子太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但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靈的關(guān)愛少之又少。在大人的紛紛擾擾中,孩子們已經(jīng)越來越看不懂父母和世界了。
浩浩是春節(jié)過后來幼兒園的大班男孩,長得很清秀。報名那天,孩子的爸爸拿不出任何關(guān)于孩子的證件和證明,就是纏著園長要入園。經(jīng)過園長的悉心解釋,他終于同意回去試著找找相關(guān)資料,直到孩子報到的那一天,他也只是帶來了村里的一個簡單證明。在辦完孩子的入園手續(xù)后,他很緊張也很嚴肅的找到我,根本顧不了孩子,有時打個電話就是要老人們對孩子嚴厲點,孩子不管不顧年邁生病的爺爺奶奶,依然我行我素,氣得老人在家大發(fā)雷霆。有一次暑假,小威去媽媽那玩,沒過幾天就被“遣送”回老家。爸爸一年四季就是春節(jié)回家?guī)滋欤s上日期早,還可以接送兒子幾天,在家看見兒子太淘,有時也會控制不住脾氣對孩子動粗。時間長了,孩子也無所畏懼。今年開學時,我們了解到小威爸爸媽媽離婚了,孩子徹底變成了一個皮球??粗鵁o憂無慮的孩子在操場上和小伙伴玩耍,我真的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常說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開放自由、物質(zhì)豐盈的今天,我們的家庭倫理責任感為何世風日下,看著一個個聰活潑的孩子,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父母還有什么障礙跨越不了呢?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在你們追求自己的幸福浪漫時,你們打算把你們的孩子置于何境地?為什么要讓無辜的生命去承擔你們放任的責任呢?
爸爸難當還是媽媽難當?
現(xiàn)在時代進步了,大多是兩個人一起賺錢,公平分擔家庭經(jīng)濟負擔。女人追求獨立,男人養(yǎng)家糊口的作用似乎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然而,男人還是可以以事業(yè)的理由去做各種工作或非工作的事情,以此“逃避”家庭責任,母親們卻沒有任何借口說因為工作忙而不管孩子。
“不用麻煩了,不用麻煩了,工作呼喚我,美女需要我,爸爸很忙的……”有網(wǎng)友將周杰倫的《牛仔很忙》改成了“爸爸很忙”,以此來調(diào)侃忙碌的爸爸們在孩 子成長中的“隱形”。親子班上,爸爸沒有出現(xiàn);家長會上,爸爸沒有出現(xiàn);升學考場外,爸爸也沒有出現(xiàn);孩子生日那天,電話中喝醉的爸爸壓根兒就不記得這個 日子……
其實,沒有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哪個男人,不想做個好爸爸。
俄羅斯前總統(tǒng)葉利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有次獨自懷抱初生的女兒搭火車。車程中,女兒不知是因饑餓還是不適啼哭不已,葉利欽怎么哄都無效。這位年輕的 父親無奈之余,只好解開胸前的衣服鈕扣,眾目睽睽之下,袒露其胸,讓女兒含著他的乳頭,雖然并無乳汁分泌,但女兒因著這樣的安撫,很快安靜下來。葉利欽, 是個具有強悍作風、鐵腕手段的政治人物,即使在病危時,也舍不得放棄他的權(quán)力,整肅異己更是不留余地。然而這樣一位冷酷、嚴肅、鐵面無情的男人,在照顧孩 子的時候竟然也有他柔情的一面。
所以,男人并不是不懂得照顧孩子。只是,沒有母親那樣事無巨細,沒有母親那樣善于表達。男性從小就被教導要勇敢剛強,要胸懷大志,要穩(wěn)重。所以,骨子里常常有一種做父親的“威嚴”,不輕易顯露感情。
所謂“嚴父慈母”,傳統(tǒng)父親幾乎就是“威嚴”的代名詞,讓人敬畏。然而,現(xiàn)在對父親這個角色賦予了很多深刻的內(nèi)涵,也提出了很多復雜的要求?!俺龅脧d堂下得廚房”,這曾經(jīng)是男人們擇偶的重要標準,而今套在父親們身上也并不為過。
曾幾何時,提起“全職奶爸”,總是感覺很另類很奇怪。現(xiàn)在這個隊伍可是日益龐大??纯淳W(wǎng)絡(luò)上的爸爸專題、爸爸論壇、爸爸日記、爸爸博客,越來越多的男人們正在拋棄事業(yè)、全心全意的育兒。
一位從事文字工作的父親說道,他去采訪商界名人時,如果知道對方也是父親,那么他們的話題往往是從聊孩子開始的。而男人們談?wù)摵⒆?,也不再遮遮掩掩。“父親”不再是單純的養(yǎng)兒育女的家庭職稱,“父親”更是一種驕傲,是一種對能力的肯定。
今年1月份,我去北京電視臺參加了《名人堂》的一期節(jié)目,嘉賓是兩位明星爸爸:演員朱時茂,和當當網(wǎng)的總裁李國慶先生。當主持人問到,“你們覺得爸爸 難當還是媽媽難當?”茂哥回答“爸爸難當?!敝鞒秩死^續(xù)問:“你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好爸爸嗎?”兩人同答:“是的?!比缓?,一些育兒用品道具被推上舞臺,讓 爸爸們現(xiàn)場演示一下如何照顧孩子。結(jié)果是,李國慶給寶寶穿尿不濕,穿反了;朱時茂給寶寶泡奶粉,半天沒有打開奶瓶蓋;兩人聯(lián)手折疊一輛童車,手足無措,無 計可施。
兩位爸爸的手忙腳亂讓現(xiàn)場的媽媽們一陣哄笑。然而,接下來在聊到孩子的教育、讀書、理想、戀愛等等情況時,爸爸卻是侃侃而談,而且都有自己獨到的經(jīng)驗,比如如何鼓勵孩子去交往朋友、如何對待孩子的錯誤、如何引導孩子主動創(chuàng)造,等等。
所以,在男人眼里,“好爸爸”并不一定是給孩子喂奶、哄孩子睡覺、幫孩子洗澡、給孩子換尿布,這是媽媽們該做的事兒。他們深信自己能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發(fā)育,在孩子的社會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上周四,去新浪參加了一期視頻聊天,嘉賓是著名的哲學家、作家周國平先生。他的新書《寶貝寶貝》,非常詳細的記錄了女兒的成長經(jīng)歷和童言趣事,以及他在育兒過程中的一些經(jīng)驗方法。字字句句,都流淌著父愛的溫柔。
做一個好爸爸真的不容易。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足,要能支撐起整個家庭,給父母一個安樂的晚年、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社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家庭中的“父親”角色,施加這么強大的壓力,提出這么復雜的要求。
女人從懷胎十月的艱辛,到痛不欲生的分娩,再到哺乳和養(yǎng)育,其中的酸甜苦辣,做過媽媽的都深有體會,所以,“媽媽難當”更多的是來自切實的身體感覺。
而父親是這樣的人,他也許從來沒有喂孩子吃過飯、沒有為孩子洗過衣服、洗過澡,但是,他卻是很多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對象,是孩子遇到困難時最想求助的對 象。孩子小的時候,母親的生活照料更多,而孩子上學以后,尤其是上了中學以后,開始接觸社會,開始思考人生,這時父親能夠在思想上給孩子啟發(fā)和引導,遇到 一次挫折,父親的鼓勵可能會讓孩子振奮。所以,“爸爸難當”更多的是來自精神上的責任感。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怕”爸爸,但是長大之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理解自己的父親,越發(fā)能夠體會到在那層威嚴的臉色后面,涌動著細膩柔軟的父愛。
母親更喜歡抱著孩子成長,而父親則是牽著孩子成長。
在母親的眼睛里,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總擔心吃的不飽穿的不暖,千叮嚀萬囑咐。父愛,深沉而內(nèi)斂,很多事不常掛在嘴邊,但是在需要時總是會提供很有力量的支持。
母愛似水,父愛如山。
母愛無邊,父愛如天。
爸爸媽媽請不要遷怒于我
父母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下班后感覺特別累,往往會因為孩子做的一件小事而大怒,事后又會覺得后悔。您是否也曾遷怒于孩子呢?
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心情好的時候,看誰都順眼,心情糟的時候,看誰都不順眼。所以說?,F(xiàn)實生活中的人,無論對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都會有由于心氣不順而遷怒的時候,當然大多數(shù)遷怒表現(xiàn)并不是十分的明顯故而有一般不會對對方造成傷害。
遷怒對象最多的人,就是與自己相處時間最長的人——親人。丈夫事業(yè)受挫折而遷怒于妻子,家長遇有不順遷怒于孩子。夫妻之間,不過火的遷怒也無妨,讓對方宣泄一下,自己再安慰兩句,怒氣也就消了,某種程度還起到了平復心緒的心理療效。但對于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家長的任何遷怒,都無助于自己心緒的平復,只能給孩子帶來心理的傷害。
易遷怒的家長,只要臉色不好,孩子就會恐懼,只想避開家長,防止引火燒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點小事也會把孩子臭罵一頓。孩子無助的哭泣又加重了家長的心煩,家長這時可能只顧自己發(fā)泄了,根本沒有想孩子是什么感受,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多余的人,覺得自己很委屈,只能讓父母不高興;或讓孩子心生厭惡。認為家長無能,只會在家拿孩子出氣,家長很難讓孩子信服。如此會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
在現(xiàn)代社會,生存、競爭的壓力使得每個人都不輕松,我們會受到各種各樣我們無法預料的責難或誤解,一味地抱怨、懊悔,甚至遷怒于他人,既不負責任,又有失風范。一個成熟有責任感的人,應(yīng)該學會自己解決這樣問題,勇于承擔,調(diào)整心態(tài),不抱怨環(huán)境,不怪罪別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傷及他人。
一天班上下來,人累得什么都不想動,但是家里的各種家務(wù)都等著,這個時候任誰都不會太高興。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有點兒什么錯或者要求,大人可能就無法接受或滿足。這也是較為常見的家長遷怒于孩子的原因,生活中很多人都曾這樣遷怒于孩子,雖然對孩子的方式各異,但態(tài)度是一致的——內(nèi)心有氣沒地方發(fā)作,把火氣撒在孩子身上。
其實,遇到不順心的事,如果自己實在無法排泄,可以找朋友訴說一起分擔。如果是工作上的事可以跟家人訴說一起分擔。不要什么事都積壓的心底,更不能遷怒于孩子。
很多家長心情不好的時候,習慣拿孩子出氣,不過很快就后悔了。有的家長打過孩子以后,又覺得心痛后悔,立即去撫摸孩子挨打的痛處,甚至抱著孩子痛哭,并加倍給孩子物質(zhì)上的“補嘗”。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孩子也就習以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就得喜怒無常。所以,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不良情緒,不良情緒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精神垃圾,隨時產(chǎn)生要隨時要把它排泄掉,不能讓它久駐人心。排除這種精神垃圾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合理不合理,這主要看對自己和他人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對自己只要排泄掉就有積極的影響。而對他人則不同,有些宣泄的方式可能就會對他人帶來不利的影響,比如遷怒于他人,尤其是對未成年的孩子,很有可能帶來影響一生的心理傷害,更嚴重的甚至要了孩子的命。
有太多的案例,家庭不合,父母總是把情緒遷怒于孩子,最后導致孩子離家出走或走上不歸路。悲痛的結(jié)局是沒有后悔藥吃的。事實告戒我們孩子是無辜的。
無論怎么樣,成年人應(yīng)學會克制自己,如果在家以外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應(yīng)在進家門前把它全部截留在門外,也在學點阿Q精神,用精神勝利法來達到心態(tài)的平衡,夫妻間的問題,更是要兩個人面對面才能解決,拿孩子撒氣,只能讓兩人的關(guān)系更糟糕。
人的情緒空間是有一定的量的,負面情緒侵入正面的情緒自然就會被等量剔除,刪除了負面情緒,正面情緒又會得以很好的恢復,而且精神會更加地飽滿,以這樣的心態(tài)再面對你的孩子,孩子收獲的就不再是傷害,而是快樂。給孩子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讓孩子健康快樂中成長吧!
當媽媽是一種選擇,別談犧牲
這篇文章,每個媽媽看了都會有不同的見解,有討論,是客觀的,有討伐,那是必須存在的。討伐老公,討伐婆婆,討伐中國傳統(tǒng),討伐女人在生養(yǎng)孩子這件事上的被動和無奈。
“咱們女人在生孩子這事兒上有選擇嗎?我怎么沒看到?女人只能選擇什么時候生,不能選擇到底生不生!”
既然已經(jīng)生了孩子,做了母親,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這都是一種事實性的選擇了。當媽是一個技術(shù)工種,它不但要求你像老媽子一樣勤勞踏實地伺候屎尿屁,吃喝拉,更要求你時刻準備準備變身英漢辭典大百科,熟練掌握英語ABC和十萬個為什么(好分裂地說)。關(guān)鍵這個工種它根本沒有工資和休假,不能卸任和辭職,一輩子被拴牢,一輩子去操勞,最后連個“優(yōu)秀職工”“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的光榮稱號都撈不著!
當媽,是有委屈的。
這種委屈夾著付出,蘸著犧牲,生生到最后,醞釀出一種甜來。做母親是你我的選擇,我們喜歡這個角色給予的所有體驗,甜的,酸的,苦的,辣的,咸的。我愿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盡責。
前些天看電視中一個親子類節(jié)目,孕媽媽得了一種非常罕見的子宮疾病,很難懷孕,而且懷孕之后要冒著生命危險接受手術(shù)才能保胎,最終孩子只有七個月就剖腹生出來,媽媽才得以脫離危險。整個節(jié)目蕩氣回腸的烘托母愛,最后,當播出寶寶順利降生之后,主持人感動的說,等孩子長大,一定要把媽媽懷孕生產(chǎn)超過常人幾倍的辛苦的過程告訴他,讓他知道多么不容易,以后好好孝順?gòu)寢?。片中的老公也頻頻點頭,說為了這個孩子,全家付出了很多,一定要給他講這個故事。而那個媽媽,抱著孩子泣不成聲地說,這就是她的一切。
鏡頭外面的我,倒吸一口涼氣,杞人憂天的為這個孩子操心。這個只會閉著眼睛大哭的小家伙還不知道,一家子大人們,已經(jīng)給他準備好了一大筆感情債,等著他懂事之后要去背。
在他上幼兒園淘氣的時候,在他不想上課外班的時候,在他選擇大學的專業(yè)和家長意見不符的時候,在他挑的女朋友不合媽媽心意的時候……媽媽的辛苦和眼淚,會不會成為苦情戲里面的籌碼呢?孩子孝順?gòu)寢專旖?jīng)地義。但是如果是因為“媽媽生孩子,額外付出了異于常人的辛苦,所以孩子要格外地孝順?gòu)寢尅?,總是覺得哪里不對勁。
這不應(yīng)該是一種交換。
如果這件事的難度,超過常人幾倍,媽媽都選擇要去做,那究竟是為了什么呢?通常是因為,做這件事的迫切程度非常大。通常我們會對什么事情非常迫切呢?——能滿足我們需求的事。也就是說,做這件事能給媽媽帶來的幸福感,非常大。
每個媽媽選擇生孩子的原因,都不一樣。有人生孩子,是為了圓滿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因為覺得人活一世,各種身份,感受,都體驗一下才值回票價。身為女人,有這個功能而不使用豈不是虧掉了。那孩子就滿足了我們經(jīng)歷豐富人生的需要。
有人生孩子,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生命帶來的成就感。無中生有的創(chuàng)造一個生命,這絕對是世界上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事情,如同上帝造人。那孩子就給我們帶來了這種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有人生孩子,是為了延續(xù)自己的基因和血脈。當我們?nèi)鍪蛛x去,想到我們的骨血不斷的在這個世界上綿延傳承,仿佛自己也沒有真的離開。那孩子就幫我們實現(xiàn)了在這個世界上的永生。
有人生孩子,是因為生活太無聊。到了這個年紀仿佛沒有什么更有趣的事情能打發(fā)時間了。那孩子就幫你找到人生的價值。
有人生孩子,是為了留住老公的心。有一個凝結(jié)兩個人血脈的生命存在,也許老公就算是為了孩子,也能多在家呆幾天吧。那孩子就滿足了我們對于家庭和睦的需要(至于效果么,不是孩子要負責的)。
有人生孩子,什么都沒想,是因為長輩要她生。媽媽婆婆爸爸公公,天天碎碎念仿佛無后為大不如生一個給他們也算盡職盡責。那孩子就滿足了孝順的內(nèi)心需求。
有人生孩子,只是不想沒理由的扼殺一條生命。雖然現(xiàn)在并非最合適的時機,但是如果就這樣放棄內(nèi)心不會原諒自己。那孩子就成就了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的愿望。
同理,生不生二胎,也是我們自己做的選擇。你當然是為了讓孩子多一個手足,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有更多的支持。對媽媽來說,給孩子多一個親人,我們會更加認可自己,是一個稱職的媽媽。甚至在很久以后,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心里會更踏實,了無牽掛。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說“生二胎”是為了增加我們面對死亡的勇氣,仿佛也不算過分。
總之,我們生孩子,是因為我們想生孩子,而不是因為孩子想讓我們生他。所以我們生孩子,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我們選擇生一個孩子,來滿足我們期待的需要。而他如我們所愿的做到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的確需要付出或多或少的代價。但是所有的代價,都是我們想要這個孩子的必經(jīng)之路,是買一贈一,童叟無欺的。這個單,該由我們自己來買,不是么?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
如果做一件事情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大到超出這件事成功實現(xiàn)給你帶來的好處,通常,我們會選擇放棄吧?
如果我們承受這個代價,是因為我們太想實現(xiàn)這個結(jié)果。好吧,如果你看到現(xiàn)在居然都還沒有去點右上角的那個叉叉,那真是個寬容的人。作為一個母親,否認母親的犧牲,這個說法的確是很顛覆。如果繼續(xù)讀下去,你會很欣慰的看到,我這么說,真的是為了你好。
提到“犧牲”,你會想到什么?奮不顧身為國捐軀忍辱負重恬退隱忍委曲求全為他人作嫁衣裳?內(nèi)心的感覺呢?委屈,挫敗,不甘心,不被尊重,沒有自我。
提到“選擇”呢?當家作主游刃有余個人意志主動自由自主權(quán)機會多多。內(nèi)心的感覺是主動的,掌控的,有決定權(quán)的,滿足自我的。當我們把一件事,不再看成是自己的“犧牲”,而看成自己的“選擇”的時候,也許你少了一些機會扮怨婦去哭訴委屈,但是收獲的,是更加充實有力的內(nèi)心。
如果我們生孩子,不是為了媽媽、婆婆、老公、孩子,而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需求,做出的一個選擇,那么面對孩子帶來的所有挑戰(zhàn)的時候,我們仿佛更加能夠坦然接受,因為我們只不過是在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已。這是我們自己選的生活方式,不是么?不僅僅是生孩子,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選擇。
一個朋友跟我抱怨,她生了孩子之后凡事親歷親為,眼看就升職的工作也辭掉了。白骨精變成家庭婦女,落差很大。我問她為什么不重回職場,她說把孩子交給保姆不放心,班也上不好。
顯然,在親自帶孩子和職場成就感之間,她選擇了讓自己內(nèi)心更舒服的一條路。
一個朋友說,每周休息日都要帶孩子去上親子班,去公園,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覺得要發(fā)瘋了。我問她為啥不能每周留一天時間給自己,她說本來平時陪孩子的時間就不多,一到周末,趕快帶著孩子多出去玩玩。
所以,相對于享受自己的放松時光,她更在意孩子得到的陪伴時間。至少這個選擇,滿足了她想“做一個好媽媽”的內(nèi)心需求。而為了孩子沒有和出軌老公離婚的閨蜜,覺得自己幾年來“忍辱負重”的生活是對孩子巨大的犧牲,其實也不過是她自己做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的選擇。在她看來,如果離婚,自己面對孩子時候的內(nèi)疚感,勝過了離婚之后的輕松。
事實上,所有的“犧牲”,不過是“選擇”。
當我們把這些“犧牲”視為“選擇”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翻身做主的感覺。原來所有我們迫于“沒有辦法和不得不”做的事,其實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nèi)心的某種需求,那么,我們的人生,其實還是我們自己來做主人。自己做主人,當然就要自己打掃房間。自己做了選擇,也難免自己承受那些副作用。所以,我們其實不是在為別人打工,不是屈從于別人的意志在生活,而是我們自己的,這樣想,是不是舒服了一些?
有人說,這不過是文字游戲罷了。無論是誰的選擇,自己遭受的痛苦是真的。反正現(xiàn)在自己過的日子,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你可能就要捫心自問,現(xiàn)在的你,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究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什么需求,你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你究竟是出于對什么的恐懼,沒有勇敢的說出自己真正的需求?
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你就有機會再次做出選擇。永遠有選擇的機會,無論怎么選,總是能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這么想來,這仿佛是人生中最樂觀的一件事了。
孩子內(nèi)心的話---爸爸媽媽我想說
摘要:“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既愛您們,又怨您們。愛您們的是關(guān)心我的成長,怨您們的是為什么有時嚴厲得不合情理?!?作為父母,你知道孩子們在想些什么嗎?你知道孩子心底的真實想法嗎?從現(xiàn)在開始聆聽孩子的心聲吧!
孩子的心聲:
1、你要是覺得人家的孩子比我好,就讓他(她)當你的孩子好了,何必老拿我和人家比呢?
2、“媽媽,我知道您擔心我的學習,但是您不能老逼我,讓我喘不過氣來,這樣我會學一次,忘一次。”
3、“媽媽,我想自己上學,不要您接送了,你總是送我上學,害得我在班上好慚愧。如果一直讓您接送,一直在您的呵護下,那我長大了怎么辦?”
4、“每次媽媽罵我笨豬,我氣得牙齒都要掉了,這讓我感覺自己很笨,和豬一樣,以后希望媽媽不要罵我了”
5、“爸爸,請把25%的溫柔+75%的嚴厲變成100%的溫柔好嗎?”
6、“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既愛您們,又怨您們。愛您們的是關(guān)心我的成長,怨您們的是為什么有時嚴厲得不合情理?!?/p>
7、我還是想告訴您(媽媽):我畢竟是兒童,兒童的興趣是多方面的,難道死讀書您就高興嗎?您也是從兒童時代一步一步走過的。希望三思。
8、請爸爸媽媽放大胸懷,不要小肚雞腸吵鬧不停,試著體諒、容忍別人的態(tài)度……我多么希望有一個和藹的爸爸,慈祥的媽媽,組成一個和諧幸福的家,一家人快快樂樂地過日子。
9、父母天天教育我這個哪個,我覺得,首先他們自己就沒做好,他們以身作則才對。
10、爸爸經(jīng)常說我胖,本來很好的心情,被他弄得一團糟。
11、媽媽趁我上廁所的時候翻我的房間,結(jié)果什么也沒發(fā)現(xiàn),我覺得媽媽一點都不信任我,更不尊重我。
12、爸爸,請不要強迫我學我不感興趣的東西好不好,這是強迫不來的呀。
13、我覺得世界里就只有“不要”,沒有自由,沒有主見,什么事都是由大人來安排,沒有了生活的樂趣。
14、每晚我都很孤獨,會害怕,你們快快回家吧!
15、“老媽,我的學習我做主,你的計劃不能執(zhí)行!
16、媽媽每次不開心,氣都往我身上撒,我不想跟她說話了,有時,我真希望媽媽能溫柔一點兒。
17、“最近家里欠了很多債,我會知道節(jié)儉的,不要老是說我們沒錢,許一個愿望——爸爸掙了好多錢,我們再也不欠人家錢了?!?/p>
18、“爸爸,我不想你老是抽煙喝酒,怕你們吵架,怕你們說要離婚,因為我怕你們互相傷害?!?/p>
“媽媽會累倒的,她常擔心自己上班遲到,擔心被老板解雇。爸爸,你要多回來看看我和媽媽?!?/p>
19、爸爸總是說:“今晚寫完作業(yè),先寫日記,后拉琴,再做復習資料,不準看電視!”我整天都被他們關(guān)在家里。
20、爸爸總拿我和電視劇里的小孩比,說我什么都比不上人家,即使電視里的小孩做錯了,爸爸也說他好,因為他知錯能改,那我做錯了也知道改正啊,為什么你不說我好呢?
21、爸媽天天嘮嘮叨叨叫我趕快寫作業(yè),這讓我學習很有壓力。
22、我多么想像課文中的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去旅行,可是媽媽能讓我一個人坐的士已經(jīng)不錯了。
23、我“恨”爸爸,“恨”他對我的嚴厲,“恨”他對我自尊心的傷害,他讓我這沉重弱小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我不要這樣的爸爸,爸爸請別說了。
24、媽媽喜歡說臟話,可我不喜歡聽她說臟話。
25、在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需要的是一個包容和理解的媽媽,而不是出口傷人的媽媽。
26、爸爸媽媽對我談的話題,做的游戲都不感興趣。有時我想做個模型、畫一會畫、下一會棋,總被他們干涉,往往會嚇我一跳。
27、我總是很心痛,為什么我不是個神童?為什么我不能總是第一名?
媽媽爸爸日記: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編者按: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而媽媽就是這顆種子的守護神,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陪著他(她)沐浴陽光風雨。成長中,媽媽、爸爸記錄著點點滴滴,有幸福有煩惱,但他們都相信自己的小種子,總有一天會燦爛綻放、絢爛無比。人民網(wǎng)教育頻道推出《媽媽爸爸日記》專欄,歡迎您投稿一起分享育兒心得。
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R克·吐溫
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獑讨巍ず詹?/p>
對孩子,天性賦予母親關(guān)愛的本能,其中有一種叫刻骨銘心,那種愛叫——借“打”!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有一天與朋友聊天,我說,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當紅衛(wèi)兵,我也沒打過人。我還說,我這一輩子,從沒打過人……
你突然插嘴說:媽媽,你經(jīng)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靜很靜。那一天我繼續(xù)同客人談了很多的話,但說所有的話我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執(zhí)的一句話,仿佛爬山虎無數(shù)細小的卷須,攀滿我的整個心靈。
面對你純正無暇的眼睛,我要承認: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打過一個人。
不是偶然,而是經(jīng)常,不是輕描淡寫,而是刻骨銘心。這個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時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菜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點兒輕微的碰撞,將你稚弱的生命擦傷。我為你無日無夜地操勞,無怨無悔。面對你熟睡中像合歡一樣靜謐的額頭,我向上蒼發(fā)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離開的那一天。
你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你開始淘氣,開始惡作劇……對你摔破盆碗、拆毀玩具、遺失錢幣、污臟衣著……我都不曾打過你。我想這對于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都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yīng)該原諒。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經(jīng)記不清了。人們對于痛苦的記憶,總是趨向于忘記??偠灾菚r你已漸漸懂事,初步具備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異常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并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敗,在所有的夸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這種體驗將使你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橙紅色的抖動如綢的精靈。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zhì),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這個世界給了為人父母者一項特殊的赦免——打是愛,世人將這一份特權(quán)賦予母親,當我行使它的時候臂系千鈞。
我謹慎地使用毆打,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錢。每當打你的時候,我的心都在輕輕顫抖。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不打他我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當所有的努力都歸于失敗,孩子,我才會舉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過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責。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訓。孩子,我寧愿自罰,哪怕它將強烈 10 倍。但我知道,責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zhuǎn)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這道理可能有些深奧,也許要到你也為人父母時,才會理解。
打人是個重體力活兒,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將一千塊蜂窩煤搬上 5 樓。于是人們便發(fā)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雞毛撣子……
我從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樣的反作用力,這是一條力學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這樣我才可以精確地掌握分量。不致于失手將你打得太重。
我?guī)缀鹾敛华q豫地認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更為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你!這一切,只因為我是你的母親!
孩子,聽了你的話,我終于決定不再打你了。因為你已經(jīng)長大,因為你已經(jīng)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嬰孩和已經(jīng)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為都不必打,因為打是沒有用的。唯有對半懂不懂、自以為懂其實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們快快長大。
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嗎?
孩子不合群,爸媽要反思
孩子為什么會不合群呢?不少父母都會認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不合群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以下就來告訴你為什么吧!
一歲前的丁丁肥嘟嘟的,見人就笑,很討人喜愛。滿以為他會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沒想到到了兩歲,丁丁卻越來越沉靜,總是喜歡躲在爸媽和爺爺奶奶 身邊,不愿參加同齡小朋友的游戲,對人家給他的新鮮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拿。“就是膽子太小!”丁丁爸媽言語中常常透著無奈,但心理專家表示,孩子膽小、不合 群往往是父母引導不善造成的,應(yīng)該自我反思和糾正。
“家長總對孩子說‘不行’、‘不可以’,就會使孩子從主動學習變?yōu)楸粍訉W習,從而更加依賴父母?!睆V州眾慧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資深心理咨詢師黃家 良說。一兩歲是孩子學習和模擬的重要時期,父母應(yīng)該多鼓勵他們?nèi)L試,而不是禁止、阻撓。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要亂跑,就會編一個被壞人帶走或被可怕動物吃掉的故事,結(jié)果老令孩子睡覺做噩夢,害怕外出,以致變得離群、孤單,對其心理發(fā)育造成不利影響。
黃家良說,要鍛煉孩子的膽量,首先要在安全的范圍內(nèi)適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譬如有的孩子對灶臺上的火感興趣,建議家長拿著他的手慢慢地放在火 上,讓他感覺一下高溫再收回來,隨后問問孩子痛不痛,告訴他離火更近手會更痛,所以不要隨便玩火,等長大了再學用火,這樣既不會讓孩子過于害怕,又能讓他 們了解火的危險性。
其次,要注意親身示范。沒跳過呼啦圈的孩子肯定很緊張,即使看人家跳得高興,自己也不敢嘗試。若是家長先跳給孩子看,再把孩子帶上一起跳,在這個過程中教導他、幫助他,孩子很快就能學會并喜歡上這樣的游戲。
專家提醒,當孩子不愿意與其他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能硬逼著孩子去和小朋友玩,因為害羞的孩子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往;當孩子不愿意稱呼別的長輩 時,家長不要勉強,因為這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當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現(xiàn)時,家長也不要脅迫他,因為這樣會加劇孩子的緊張,將來會以更多的沉默和拒 絕來應(yīng)對,使害羞升級。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沒用”、“膽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責只會更加打擊本就自卑的他(她)。
我爸爸是個超級大英雄
含淚看完文章自導自演的《小爸爸》感觸頗深,電影中文章飾演一名80后的爸爸于果。因為大學期間做為交換生到美國學習期間,與接待他們的姑娘夏小白相識、相戀,在于果回國后,夏小白為他生下了兒子夏天。但是于果并不知情,于果回國前曾承諾要回美國找她,但是因為家中的變故最終沒有回去。夏小白空守著于果對他的承諾,毫無怨言的帶著兒子夏天,并為兒子編織著一個個美麗的謊言,使得兒子夏天六年來一直崇拜著他的"超級英雄"爸爸。不料夏小白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去世……
于果,就這樣忽然有了一個從天而降的兒子。從此,他的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一個"不靠譜"的浪蕩青年,稀里糊涂的升級為"爸爸";從一開始對兒子的排斥、拒絕、逃避、放棄,最終到接受、接納、不舍、以及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傾家蕩產(chǎn),追到美國打官司,去要回兒子的監(jiān)護權(quán)和撫養(yǎng)權(quán)。在這個過程中,于果逐漸從"不靠譜"到"靠譜"直到成為一個真正的爸爸。因為孩子,他得到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長",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愛"。
在此,我們不評價文章的導演水平和演技,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上看,我有幾點感悟:
一、父親的形象源于母親的評價
我們常說: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他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并推崇他的爸爸。夏小白就是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母親,她從來沒有覺得于果是負心于她,也沒有因為于果空給她的承諾而抱怨。為了維護于果,不惜跟疼愛她的哥哥鬧翻,因為懷孕而輟學,獨自打工養(yǎng)活自己的兒子。每到節(jié)假日和兒子的生日等特殊的日子,夏小白都會替于果為兒子寫一封信,這些信件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都是因為工作需要而不能回來看望自己的兒子,就這樣為兒子的童年編織了一個個美麗的童話,為于果在兒子心中樹立起一個根深蒂固和無限崇拜的父親形象--整天為忙著拯救世界的"超級大英雄"!
二、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朋友
父親可以不完美,可以犯錯,甚至可以"不靠譜",但是父親一定要具有"童心",喜歡和孩子一起玩兒,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
正如夏天出庭作證時回答舅舅泰勒的一段話:我和爸爸一起玩改裝車,爸爸改裝的車特別酷,我們還一起喝啤酒,還一起踢足球,他還給我講故事,雖然只會講那么一兩個。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夏天并沒有因為于果最初的"不靠譜"而記恨他,在他的記憶里,都是爸爸帶他一起經(jīng)歷過的那些開心的事情。
當舅舅問夏天:于果為了一筆錢而放棄他的撫養(yǎng)權(quán)和監(jiān)護權(quán)的時候,你是怎么想的?
夏天回答:于果他做錯了事情,每一個人都會做錯事情,我會做,舅舅你也會做,法官大人也會做,媽媽說做錯了事情知道改正就行。
爸爸是世界上最棒的爸爸,他就是我的超級英雄!
三、父親的地位沒有人可以取代
孩子成長中離不開父親的陪伴,即使外人給予他的再多、條件再好、環(huán)境再優(yōu)越,但是都不如跟自己的父親在一起,讓孩子覺得踏實和幸福。
在于果最初和夏天的相處時,于果曾經(jīng)那么"不靠譜",正如他在法庭上最后的陳詞:我承認,在過去的時間里,對我兒子曾經(jīng)做出過特別混蛋的事,我打過他、罵過他、我讓他生過病,我把他弄丟過,可是,我無論對他做出過什么樣的事,他都沒有打算要離開我。
可謂"血濃于水"!夏天也對自己的舅舅泰勒說:舅舅,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好,但是你永遠不可能是我的爸爸!
可見,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父親,這些不是任何一個男性所能代替的。
四、做父母需要學習和自我成長
于果說:每一對父母都會做錯事,天底下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做父母,也沒有一本書教會我們該怎么做?
跟兒子在一起時間雖然短,但是孩子教會了于果一件事情。那就是:什么是愛?愛,就要在一起;愛,就是包容,就是容忍。是孩子一直再容忍他,等待他改錯。
孩子都可以包容和等待家長的變化,做為家長,我們同樣需要等待孩子的成長,更要包容和接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任何問題,而不是用成人的眼睛去挑剔孩子。
在于果和夏天剛剛相處時,于果曾經(jīng)很粗暴的對待過他,但是后來他認識了,做為父親需要自我成長,認識到盡管泰勒可以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更全面的教育,但是他也決不放棄對兒子撫養(yǎng)權(quán)和監(jiān)護權(quán)。因為他知道,兒子需要的是一個父親,而不是一個像慈善家一樣的舅舅。
是的,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是否能教育好孩子與地位和學歷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正如于果所言: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都沒有明確規(guī)定,一個體面的舅舅會比一個(事業(yè))失敗的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有能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親情",因為親情是人世間最堅固的情感關(guān)系,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所以,做為父母都需要好好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