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隨筆:小詭計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小班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晨陽樣樣都好,就是管不住自己,這不,最近他積極要求當班長,老師說:“等你好好管住自己,站隊要迅速,帶領小朋友們按照老師說的做,就先讓你當排頭,排頭當?shù)煤?,再讓你當班長?!背筷柛吲d的領命而去,最初的時候,晨陽在我不斷地提醒下還好,可是他發(fā)覺這樣有點累,需要努力地約束自己,與自己崇尚自由的個性相去甚遠,干脆放棄,但是聰明的他想了一個捷徑,就是他見每次站隊做游戲時,老師總是把長長的隊伍截成兩半,被截的橫截面就是第二隊的排頭。瞅準了,他就每次站隊時約摸著隊伍的中間站定,果然,老師就是從他這兒分成的兩隊,晨陽就這樣順理成章的成了排頭,一開始我對此毫無覺察,因為一切都是很自然的。過了幾天,我總是見晨陽在已經(jīng)站好的隊伍外徘徊,看樣子是在看隊伍中間在哪兒
,毫不知情的我就說:“晨陽,你還在磨蹭?快站進去?!贝叽俚乃辈粨裎换琶φ径?,這次沒時間選擇位置,當然與排頭失之交臂啦,晨陽臉上的表情可愛極了,又懊惱又不甘又有羨慕,老師遲鈍的還沒猜透小孩的心事,事后一琢磨,哦,原來里面有這么多的道道,真真是煞費苦心??!這個小鬼頭!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小班幼師隨筆
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機會體會手足之情,讓孩子產(chǎn)生了很多性格弱點。兒童教育專家盧穩(wěn)子教授認為,很多孩子由于沒有兄弟姐妹,所以不會謙讓、不懂容忍,更不會主動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們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樂,也沒有為他人著想的責任感。而且,獨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沒有哥哥姐姐,他們就缺少生活和游戲中模仿的榜樣。畢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間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對事物有不同的觀點,年齡小的孩子更愿意接受哥哥姐姐們的建議。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種親情,彼此承擔責任和義務,在與同齡孩子相處時往往沒有這種感覺。用愛心對待孩子。要把幼兒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因為他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我們要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愛心,像父母般的照顧他們,使孩子有在園如在家的感覺。從孩子進入校園的那一刻以及我們從家長的手中接過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對孩子負起所有的責任,這也是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和期望。我所帶的班級是小班來的都是新生,大家都知道當孩子不適應一個環(huán)境時,往往會采取一種最為直接的抗議方式,哭,沒完沒了的哭,剛開始,我還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無休止的哭鬧,還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職責以及那個家長對我的信任,便在心里暗暗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放棄,要堅持。到了園里,我依然是輕言細語,給孩子更是多了幾分關愛。漸漸的,他們不再哭了,也開始和我說話了,只是聲音很小,但我每次都會微笑著聽他講完。有一天,當媽媽送他們進園時,竟然主動向我說老師早,而且還破天荒地的給媽媽再見。當時一種強烈的感動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內心激蕩,久久難以平靜。用愛教育孩子。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面對一張張童稚的面孔,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難道只要教會他們知識就足夠了嗎?錯了,五育并舉,德育為首,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有這樣一位老師,班里的一個小朋友因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馬上布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也捂住鼻子,有的還說,臭死了,臭死了,可是老師并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露出厭煩得表情,而是拿來笤帚、簸箕,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老師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說,我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聽了孩子的話,老師由衷地感到高興,更令老師欣慰的是,幾天后,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們不再亂叫了,又幾個懂事的孩子還拿來了紙巾遞給那個嘔吐的孩子。這就是老師,用自己的愛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孩子,用自己的愛,感悟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用愛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們都有機會接受老師的愛,所以我們不能對孩子們有偏愛。不能說我喜歡某某孩子,就對其多加關心,使其處處享受優(yōu)厚的待遇,時間一長,就會使其他的孩子感覺老師只愛別人,而不愛自己了。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個公愛的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老師是愛他們的,老師對任何孩子都是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師以家長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與否、衣著來有分別的愛孩子,我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會讓孩子們從小就有了劃分等級,甚至嫌貧愛富、嫌丑愛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孩子們的楷模。再者,愛孩子,不可以溺愛,也不可以包攬。要適當?shù)腻憻捄⒆营毩⑻幨碌哪芰?,不會做的時候,老師教,可學會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事事都是別人為自己做的不良習慣。在這一點上,更需要家長多做些努力,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啟蒙老師,孩子們在幼兒園所養(yǎng)成的好習慣還需要長時間的鞏固。愛心是我們干這份工作的首要條件,沒有對孩子的愛,談何對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愛,畫出來就是一顆心,一顆紅心。用愛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用愛心回報我們。當我們因感冒而嗓子沙啞時,孩子們不會在教室大聲地吵鬧……讓我們都擁有這樣一顆愛的紅心吧,引導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堅實的第一步,在潔白的畫布上涂下美麗的第一筆,讓我們用愛給孩子塑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小班教師隨筆
每年的新學期對于小班來說苦、忙、累。因為大多數(shù)幼兒來園的時候情緒很不好,是因為一個寒假的原因;還有一些從沒接觸幼兒園、沒接觸大集體的新生們。而這段時間,又會發(fā)生很多的狀況。例如:打人、抓人等事件常有發(fā)生,老師們對此很苦惱。前幾天我班就發(fā)生這種事情,雖然家長很寬宏大量,但我卻很自責。
“為什么每個新學期總會發(fā)生此類事件呢”?我做了深深的自我反省:是孩子天性壞嗎?不是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他們似乎還都不知道此舉動是錯誤的;是家長在家中教的嗎?當然不會!我想每個有素質的家長都不會這么做的;是老師失職嗎?也不是
,老師正在好好上課,即沒有串崗眼睛也沒有離開孩子。但是,就是發(fā)生了--
經(jīng)過和家長的溝通,這才得知孩子在家也會這種舉動,作為家長并沒有過多的制止,這可以理解,現(xiàn)在的家庭中就一個寶貝,要什么給什么,可這樣做就真的對孩子好嗎?當然我們不能把責任推給家長們。(雖然我很不認同家長的做法)。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對的起這份職業(yè),對得起孩子,所以我想了一個辦法:在以后新生入園的時候,無論老師有多忙,都要問上一些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對每一個幼兒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查,并做好了詳細的記錄,我們對他們的情況有了逐個了解,才能因材施教。
做好家園共育同樣重要,多和家長溝通,讓家長知道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只有家長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
托班隨筆:小跟班
我們班的李彥翕俊小朋友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只要是他坐的位置,每天都會有吵鬧聲,上課也是如此。我一次次的示意他不要說話,可他也只是安靜幾分鐘,不一會兒又開始嘰嘰喳喳了。為此我很是煩惱,也嘗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效果不佳。
一天中午吃完飯,其他小朋友都在排隊漱口,只有他一邊和別的小朋友打鬧,一邊有說有笑的。我本來想訓斥他,可轉念一想,斥責對他可沒用,為何不換個法子?于是我想了想走過去跟他說:“李彥翕俊,你漱完口了嗎?”他點了點頭:“那你來幫老師抹桌子,好嗎?”他開心地點了點頭。我一邊擦桌子一邊說:“以后老師每天都找一個各方面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來當老師的小助手,小朋友說好不好?”孩子們聽完異口同聲地說好
,接著我又說到:“今天的小助手是李彥翕俊小朋友,那明天是誰呢?”
通過這件事,看得出來,李彥翕俊小朋友是個好動的孩子,既然他喜歡勞動,那我就將計就計,每次有事我就找他,比如:發(fā)課本、發(fā)筆、幫老師拿東西等等……小事情,我會第一個找他,慢慢地他就成了我的“小跟班”,這兩天我發(fā)現(xiàn)他上課也不那么愛講話了,還會主動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他的改變讓我明白,其實每個孩子們眼中的那個“搗蛋鬼”都有他自己的優(yōu)點,與其讓他墨守成規(guī),不如讓他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越是看似調皮的孩子更需要老師和家人的關愛。
小班隨筆:我能行
帶了大半年小班,我深深地體會到小班的孩子對老師的依賴性是那么的強,比如:穿衣服、系鞋帶、拉拉鏈、疊被子等這些小事對他們來是非常難,必須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完成。特別是下午離園的時候,總有一大群孩子為在我身邊,“老師,幫我穿上衣服吧”,“老師,幫我系上扣子吧”,老師……;說實話有時候真的感覺有點
煩,但是我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充滿懇求的小臉聽帶孩子們稚氣十足的話語,我還不忍心去幫忙。但是往深處一想,孩子身活自理能力本來就很差,如果這樣一直幫助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
又到放學的時間了,孩子們像往常一樣圍在我的身邊,我靈機一動,哎喲……我的胳膊好疼啊,頓時有幾個孩子問小新老師你怎么了,我的胳膊一不小心扭著了,接著好幾個懂事的孩子就自己學著穿起了衣服,幾個平時要求讓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自己也穿上了”,雖然他們有扣錯扣子的、又把帽子戴反的,但畢竟是他們自己穿的,看著一張張紅彤彤的小臉,我感到一陣欣慰。
第二天一早,棟棟的媽媽見到我高興的說:“棟棟是怎么了,他說媽媽讓我自己來穿衣服吧,我能行,說著自己拿著笤帚幫我掃地,還把自己的小被子疊了起來,看,我還拍來的照片呢。
我猛然發(fā)現(xiàn),這些事情不是孩子們不會,是他們不想做。
小班隨筆:小小不點長大了
小班孩子進入幼兒園已經(jīng)一個學期了,在這個學期里孩子們深深的體會了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快樂,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的希望和憧憬。經(jīng)過一學期的學習生活,我們小班的小小不點長大了,因此我們開展了《小不點》的主題活動。
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三歲幼兒,隨著獨立生活能力、自主能力的提高,他們想要長大,想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卻又不愿意放棄成人的呵護。他們雖然是這個世界的“小不點兒”,但他們在與周圍環(huán)境,尤其在與成人、同伴的互動中成長著,逐漸形成自我意識。
《小不點兒》這個主題活動,我們需要讓幼兒看到萬事萬物的大大小小
,有強有弱,有成長,有變化,體驗快樂。語言活動《熊大大和熊小小》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感知物體有大有小之分,萌發(fā)幼兒期盼自己快點長大的欲望;科學《狗兄弟的幸福生活》通過比較大小,知道大、中、小的體形差異,根據(jù)體形大小,提供相應的生活用品等等,通過一些列的活動,孩子們在一點點的進步著,一點點的長大著,一點點的收獲著。
我們還讓幼兒在關愛、溫馨、尊重、理解的氛圍中,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看到自己的進步,逐步形成樂觀、自信、向上的自我意識。
小小班隨筆:膽小的王增俊
小小班的曾俊長得胖嘟嘟的,可愛極了,曾俊像大多數(shù)男孩子那樣調皮,你看,老師在前面擺小椅子,曾俊可忙了,趁老師不注意從后面接著把小姨椅子摞起來,老師問他:“曾俊啊,你把小姨子摞起來,小朋友們怎么做???”他就格格的笑,午飯結束了,老師忙著收拾桌子,拖地,小朋友們在圖書角看圖書,小曾俊看老師拖完地了,他就故意在還未干的地面上跑來跑去,看著自己留下的小腳印得意洋洋。小女孩子墨戴了漂亮的蝴蝶結,他趁子墨不注意把小姑娘的蝴蝶結摘下來別在自己頭發(fā)上。曾俊啊,咱可是男孩子,怎么能帶蝴蝶結呢,以后可不許這么調皮了。
就這樣調皮的孩子,膽子卻很小,第一次發(fā)祥曾俊膽小是在一次戶外活動時
,我和蘭蘭老師帶領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游戲,當大家玩的很投入很開心時。天空突然有晴變暗,還刮起了大風,像是要下雨了,不一會兒,就電閃雷鳴,真的要下雨了,我和蘭蘭老師連忙組織孩子回活動室,沒想到小家伙們看到這樣的天氣居然高度興奮,歡呼著,跳躍著,期待著下雨,全然不顧我和蘭蘭老師的著急,只有曾俊,抱著我哇哇大哭:“老師老師,下雨了下雨了,快跑!快跑?!边@真是我和蘭蘭老師沒想到的,這么調皮的孩子居然怕下雨。再次證實曾俊膽小是在一次公開課上,那天,鎮(zhèn)上組織的教研活動在我們園進行,活動中有一節(jié)蘭蘭老師的公開課,當聽課的老師走進活動室,蘭蘭老師剛組織好活動秩序,教室里一片安靜,小家伙們看那么多老師來聽課,都特別好奇,一雙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盯著蘭蘭老師,都想好好表現(xiàn)自己,突然一種與氣氛不和諧的聲音在活動始終飄蕩,是曾俊的哭聲:“老師老師,怕怕怕,要干什么啊,這么多人?!蔽冶鹚骸霸“。际抢蠋?,不怕,老師們聽說曾俊是好孩子,就來看曾俊上課了,曾俊一定要乖啊。”看著孩子可愛又可憐的樣子,把聽課的老師也逗樂了,我們都知道曾俊膽小,卻沒想到曾俊連遠處傳來的鞭炮聲也害怕,那天剛睡起床,不知道哪里在放鞭炮,本來已經(jīng)穿好鞋子的曾俊,聽到鞭炮聲,鞋子都沒來得及脫就躲進了被窩。哈哈哈哈,調皮的曾俊,你也夠膽小得了,以后可要勇敢點啊,別忘了你是小小男子漢,加油!老師相信你。
小班隨筆:請扶起小椅子
今天幼兒在區(qū)域游戲的時候,我看到洋洋的旁邊有一個椅子倒在了一旁,他看了看,大概他認為椅子不是他弄倒的,所以他走開了,我輕輕叫住了他,他看看我,我看看他。我又看看倒在地上的椅子,他忍不住問我干嗎,我說:“你看到了地上的椅子倒了,你可以把他扶起來嗎?這樣別人也不會摔交了?!彼f好就把椅子扶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對全班的小朋友說:如果你看到別人的東西倒了,你也可以幫助別人扶起來。今天有個小朋友就這樣做了,我覺得他很棒。說完,洋洋忍不住告訴其他的小朋友是他做的,那得意勁兒就別提了!
小班幼兒還屬于以自我為中心,對于自己本身很關心,關心自己的玩具,自己的椅子,蠟筆,而對于別人的東西卻一點也不關心,有時候教室里東西倒了,書掉到了地上,他們走過路過都不會主動把它撿起來。對于這時候的幼兒,我用了提醒加鼓勵的方法讓他們引起重視,這樣,久而久之,慢慢培養(yǎng)他們的主人翁的意識,讓他們真正做一個有責任的人。
小小班2月份教育隨筆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恒的話題,幼兒園是眾多幼兒集體生活的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安全教育作為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通過幾個活動是不夠的,它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因此本學期我班開展了每周一節(jié)的安全教育課。內容很多,二月份開展的內容是有關幼兒園安全的。例如:利用聽故事"我等媽媽來接我",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睡覺安全比一比"通過故事及圖片,讓幼兒糾正不良的睡姿。而每天喝牛奶時,請小朋友先試一試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嬉笑打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桿有序的走等。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對如何處理好教育活動與幼兒人身安全的關系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游戲,它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主要的教學形式。但由于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在游戲活動中特別是戶外的活動,則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師在活動前或活動中對幼兒有效的規(guī)則約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僅僅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一味的降低游戲的難度,也是不利于幼兒成長的。日本有教育學家指出:"游戲活動要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沒有,孩子無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險的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松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