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精致,孩子的未來就有多從容
發(fā)布時間:2021-01-04 幼兒園說課稿猜猜我有多愛你 幼兒園多熱鬧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多媒體教案父母有多精致,孩子的未來就有多從容。
父母的生活品質(zhì)里,藏著孩子的生活態(tài)度?;蛟S這一生都要努力。
所有懂生活的人,活在哪里都可以爛漫
我二十歲的時候,常常和大琳交換夢想。
我說:大琳,我要努力賺錢,希望有朝一日,父母可以搬出那間不到100平米的房子。也希望自己在四十歲的時候,能給孩子有一套,這樣,無論將來他和誰在一起,都不至于露宿街頭。
大琳說:你想得真遠。我的夢想,就是無論房子有多大,我都過得好好的。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不至于吃不上飯就好;每天出門一定要化好看的妝,偶爾去海灘邊,也要穿著比基尼,絕不允許自己有贅肉;等有了孩子,去帶她去過自己能夠給她的好日子,去吃去玩也去周游世界。
那一年,我不太理解。后來才懂,所有懂生活的人,活在哪里,都可以爛漫;所有不懂生活的,而囿于江湖。
童年擁有好看的色彩,長大后就不會那么俗不可耐
關于大琳,我更喜歡大琳的母親。我覺得大琳這一生最要感謝的就是她的母親。年少摯交,也算是看著她一路生長。只是你也終于知道,童年擁有好看的色彩,長大后就不會那么俗不可耐。
大琳說:是。
幼兒園的時候,大琳在我隔壁班。我忘了第一次見到她的模樣,只是,我們所有人都知道:有一個每天都打扮得漂亮的小姑娘,叫大琳。
她頭上的發(fā)圈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有變化;她的衣服總是那么的特別,有蕾絲、有花紋、無可挑剔。
而她的媽媽呢,總是涂著好看的口紅,無論春夏秋冬,都穿著一字裙,扭動著身體,然后側(cè)在教室門口,好聽地喊“大琳”。
那時常常穿著睡衣睡褲被丟進幼兒園的我們,總是一臉羨慕地看著大琳,像個仙女被自己的媽媽打扮著。
我和大琳認識,是因為一次美術比賽,我去她家一起準備作品。那是我第一次去她家。
“你知不知道,一個家的容貌,就是生活品質(zhì)?!蔽页3O肫疬@句話,也常常想起初初見到她家那種驚艷感。
她家是平房,我一直逛完了整個房間,都不覺得氣派,后來我知道,她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工人??墒?,她們的陽臺上整齊地放著花,六個顏色的花盆,井井有條地冒著生氣;她們的餐桌上,有一個九宮零食盒子,是她母親自己用廢紙疊起來的,里面放著每天給大琳的必備零食;她也有一個小小的書桌,她的母親給她黏上了自己剪的窗花,每個角落都精致無比。
那一天,大琳的母親給我吃了我從來沒有吃過的小花糕,是她自己親手做的。她說,那個米粉是她騎了一個多小時,去農(nóng)村收購來的。做米糕最好。
我和大琳吃得特別高興。大琳說,她的母親都是這樣,好像總是要給予最好的。
優(yōu)雅的穿著,精致的容顏,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態(tài)度
十多歲的日子里,大琳還是一個仙女一樣地存在。
她開始學樂器,也學英語,我們看著她上臺表演,千奇百怪地心生憧憬。她會穿好看的衣服,哪怕開始有了胸脯,我們駝著背,而她總是高高揚著頭。她說:母親說了,沒關系,女孩子總是會有變化的。
她每次會揣著零花錢,帶我們?nèi)ニ钕矚g的小店。她去的小店都不便宜,我們喜歡吃6元錢的炸雞腿,她卻總是喜歡帶我們搜羅一些所謂高端食品店,我吃的第一顆進口果凍是她給我的,她說,她媽媽去外地出差帶來的。
她看各種各樣的兒童劇,每一次都是這樣,只要我們的城市里有什么兒童劇,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圍著她聽故事,一遍又一遍。
她父母后來做了小生意,然后一家搬出了那個小平房。我去參觀的時候,家里已經(jīng)布置好了。她母親種了一大片花,廚房很明亮,每個角落里都繡著有她母親親手的小心意——花紋也好、窗花也罷,不單調(diào)又有趣。
大琳說,母親給了她一面巨大的化妝鏡,給她穿衣打扮。那個鏡子特別大,而她的母親說,希望大琳出門前,別邋里邋遢才好,母親說優(yōu)雅的穿著,精致的容顏,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態(tài)度。
年輕最大的殘酷是過期作廢,最大的美好,留住就是紀念
其實,我從前不那么羨慕大琳的,可是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生活之后,我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年輕最大的殘酷是過期作廢,而最大的美好的事,你留住的時候,就是紀念。
大學的時候,我們在不同的城市。我每一次見到大琳,總覺得這個女孩子,特別努力,也特別會過生活。在她的身上,我甚至找到了她母親年輕時候的樣子。
她每天必須把自己整理得井井有條,哪怕素顏的時候,也不允許臉上有一點點不妥;
她經(jīng)常會用自己打工賺來的錢,去買貴的衣服和貴的包,她說,人總是要學會愛自己,也學會裝點自己;
她很少吃垃圾食品,油炸的、燒烤的不碰,只是吃一些健康的小零嘴,她總說,別不信,好的食品會給你的身體福報。
而有一天,我再在街上看到她的母親,終于相信了一句話,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
孩子生活品質(zhì),追隨父母,你有多精致,孩子未來就有多從容
有一句話是:你有多懂生活,孩子就有多愛生活。
而我也漸漸發(fā)現(xiàn),孩子的生活品質(zhì)里,是追隨父母的,她刻在生活里,于是長長久久地落在孩子的一生中。
父母有多精致,孩子的未來就有多從容。
父母的生活品質(zhì)里,藏著孩子的生活態(tài)度?;蛟S這一生都要努力。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你對孩子的支持有多深,決定他可以走多遠
你對孩子的支持有多深,決定他可以走多遠
一日和兒子同學的媽媽聊天,了解到這個男孩有兩個愛好:觀鳥和釣魚。
他們帶孩子走遍了北京周邊可以觀鳥的地方,了解到北京有好幾百種鳥,每種鳥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和習性;
他們帶孩子參加了觀鳥協(xié)會組織的公益活動,由北師大生物系教授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做環(huán)志;
他們帶孩子去江蘇鹽城附近的泥灘,觀看每年從俄羅斯飛到這里做短暫停留的一種被列為極危(不是瀕危)動物的鳥;
他們把國內(nèi)所有關于觀鳥的書都買回來給孩子讀,現(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不滿足于此,開始閱讀英文原版的觀鳥書籍了。
在釣魚這項愛好上,父母也給孩子購買了專業(yè)書籍,購置了相關裝備(雖然價格不菲),幫他下載了相關的APP,加入了釣魚協(xié)會,與專業(yè)人士聯(lián)系交流,送他參加釣魚夏令營,等等,目前這個9歲的男孩在釣魚這個項目上已經(jīng)達到了專業(yè)水平。
這位媽媽對孩子愛好的支持讓我心生佩服。我相信,天下凡是愛孩子的父母,都愿意為孩子的發(fā)展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持,但是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支持孩子?如何支持孩子?什么樣的支持對孩子是最好的?這些問題也是值得我們?nèi)ド钏己吞接懙摹?/p>
行動上的支持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懷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的需求,并及時地做出回應;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尊重孩子的差異,并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父母在這些方面的支持,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懷,為孩子一生安全感的建立奠定基礎。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需要通過不斷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天賦和興趣,并在孩子喜歡的事情上持續(xù)地提供支持。
身邊有許多家長,在孩子上小學之前還能根據(jù)孩子的天賦和興趣,給孩子報相應的興趣班,為孩子的發(fā)展提供相應的支持。而上小學之后,父母的關注點就都聚焦在學習上,孩子的分數(shù)牽動著家長的每一根神經(jīng),尤其是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就都得讓位于學習了。
學習好,一切都好;學習不好,其他免談。即使上面這位支持孩子愛好的媽媽,其實也心存一點焦慮,她對孩子愛好的支持有一個重要前提:不能影響學習。
前幾天,我跟北京朝陽區(qū)某重點校的一位媽媽聊天,她說兒子剛上五年級,語文、英語、數(shù)學,一門100分,兩門99分,在班里排名已經(jīng)是十五名之外,就是說三門課都滿分的學生就有十幾個,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而她的主要任務就是每天盯著孩子寫作業(yè),她感到自己累孩子也累。
注意:是盯著,不是陪著,因為她發(fā)現(xiàn),只有她在身邊,孩子才會認真寫;她偶爾有事不能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就會敷衍了事。
關注孩子的學習固然沒有錯,關鍵是我們給孩子提供的陪伴和支持是不是真正對孩子有益。
就像上面這位媽媽陪孩子的做法,導致孩子寫作業(yè)對媽媽產(chǎn)生了依賴,并沒有真正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如果陪伴的重心只是監(jiān)督孩子學習,如果陪伴讓我們身心俱疲,讓孩子不堪重負,那陪伴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我相信,真正的陪伴是能夠給我們和孩子雙方都帶來喜悅的。比如,陪孩子運動或者游戲,盡情享受親子互動的樂趣;陪孩子參加重要的活動或者儀式,為孩子的某項成就而慶祝,讓孩子看見我們?yōu)樗械津湴恋哪?;陪孩子一起閱讀,共同討論書中的某個人物或者情節(jié),一起從閱讀中感受人類智慧的傳承;陪孩子四處走走,一起發(fā)現(xiàn)自然的交替或者城市的脈絡,共同為這個世界的遼闊和美麗而歡呼……
情感上的支持給予孩子自信和溫暖
除了在行動上給予孩子支持外,情感上的支持對孩子也是很重要的。
情感支持包括:對孩子情緒情感的理解和接納,對孩子努力上進的鼓勵和贊美,對孩子錯誤行為的寬容和引導,對孩子抱有“靜待花開”的耐心和態(tài)度……
有些家長雖然竭盡全力為孩子提供了好的物質(zhì)條件,但在和孩子的情感溝通上、精神交流上卻比較匱乏,尤其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許多家長感到孩子和自己漸行漸遠,為此苦惱無措。
其實,對孩子的情感支持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雖然我們要盡可能滿足孩子的愿望,但父母不是萬能的,如果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某個要求,可以溫柔而堅定地拒絕孩子,同時要表達對孩子愿望的理解,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雖然不能實現(xiàn)他的愿望,但也是愛他和尊重他的。
當孩子努力做某件事的時候,雖然他不一定能做得很好或者多成功,但是我們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并把我們的欣賞和贊美傳遞給孩子。
比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搭建了一個樂高積木塔,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沒有按照說明書上的步驟去做就否定孩子,而是應該鼓勵孩子的創(chuàng)意和努力,讓孩子感受到完成一件作品的成就感,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逐漸增強。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有一些家長習慣對孩子大聲呵斥或者講一堆大道理,殊不知,孩子犯錯后自己就會產(chǎn)生愧疚感。如果我們抱以寬容的態(tài)度,同時耐心地引導孩子什么是正確的行為方式,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溫暖,也更愿意反省自己,改善行為。
反之,如果父母橫加斥責,孩子的注意力就只集中在父母的憤怒情緒上,不僅不利于孩子改正錯誤,反而可能導致孩子因害怕而以后不愿意跟父母溝通。
對孩子的愛和支持沒有階層之分
電視劇《小別離》的播出,有很多文章在討論社會階層的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處于社會底層的家庭,只能絕望地放棄高等教育的權利,而“教育改變命運”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下似乎已經(jīng)成為過時的口號。
的確,每個家庭的經(jīng)濟實力、社會關系等都不同,這是一個確鑿的事實,但是,并不是只有經(jīng)濟條件優(yōu)渥的家庭,才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并不是平凡而普通的父母,就沒有可能培養(yǎng)出健康優(yōu)秀的孩子。
首位哈佛畢業(yè)演講華人、博士畢業(yè)生何江的故事就是“讀書改變命運”的最好詮釋。
這位在湖南農(nóng)村長大、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學生,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一般,但是高中沒有畢業(yè)的父親,卻堅持每天睡前給何江和弟弟講故事;不識字的母親,總是要求何江和弟弟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她聽。何江說,母親總是鼓勵他們,他從母親那里,總能找到最大的自信。
其實,孩子所需要的支持,并不一定是父母拼盡全力地送他出國,也不一定是砸鍋賣鐵地買一處學區(qū)房,而是父母把對孩子滿滿的愛和深深的情,用對孩子最有益的方式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因為有了這份愛意和深情而不懼風雨,勇敢前行。
所以,只要我們的期望是順應孩子天性的,是孩子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是真正對孩子的發(fā)展有益的,我們的要求和期待就會成為孩子不斷前行的強勁推力;而我們對孩子的愛和支持,則會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永恒動力。
孩子,養(yǎng)你多么不容易!
很多如今已經(jīng)當了爸爸媽媽的人或許還記得在很早以前,可能是自己想要買一個價格不菲的玩具的時候,又可能是自己一不小心花光了所有零用錢的時候,爸爸媽媽這就開始喋喋不休了“掙錢不容易,這可都是爸爸媽媽用汗水掙來的……”“我們養(yǎng)你有多么不容易你知道嗎……”
小時候有過類似經(jīng)歷的寶爸寶媽們可能已經(jīng)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故技重施”了。停止吧,不要再給孩子灌輸“養(yǎng)你多么不容易“了,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匱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錢的關系沉重艱難,對孩子的成長弊遠大于利。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
生活質(zhì)量并非由物質(zhì)決定,而是由心靈決定。即使家庭物質(zhì)的確貧乏,也不要對孩子傳遞生活艱辛、金錢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這樣的沉重感教育,因為這并不妨礙保持生活中的美感。爸爸媽媽可以時不時給孩子們帶回一些美好小玩意,讓孩子們感到內(nèi)心的富足流動,這樣才會使他們有精神追求,并且有一天憑借自己的能力獲得好的物質(zhì)生活。
內(nèi)心的匱乏感,經(jīng)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轉(zhuǎn)變
不是貧富而是父母對金錢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孩子未來能否豐盛。很多家長不愿意痛痛快快給孩子買東西,給孩子花錢的同時反復強調(diào)金錢多么來之不易、要珍惜東西不可以浪費等等。
精神分析心理學說,童年親子關系內(nèi)化成孩子的內(nèi)在關系模式,從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通俗點講,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員,童年父母給孩子潛意識寫入的是匱乏與沉重,孩子未來怎能豐盛流動?
帶著匱乏感來到社會上,潛意識指揮著自己,也容易處處體驗匱乏與沉重。例如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總是找吃力不賺錢的活,即使賺到錢也無法輕松享受,一給自己花錢就覺得愧疚,同時容易過度囤積東西,造成更大浪費。
一位媽媽觀察發(fā)現(xiàn),給女兒買的玩具或手工材料,若教育說要愛惜,不要弄壞或浪費,基本上這玩具或材料就被女兒閑置,時間長了不是放壞了就是找不到了,完全違背當初買它們的初衷,造成更大浪費。還有媽媽反饋說,給兒子買了顏料和畫筆,教育兒子不要浪費顏料,結(jié)果兒子只用畫筆畫畫,不用顏料。
這是為什么呢?孩子對父母傳遞的能量非常敏感,父母傳遞的是制約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這個東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寧愿不碰。
孩子不會用頭腦自欺欺人,無論大人認為道理多正確,孩子直接從能量層面感受大人傳遞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如果父母持續(xù)不斷以正確為理由強加各種負能量,孩子最終也就變得如大人一般,活得沉重壓抑,制約在所謂的“正確人生道理”中。
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心窮之人一旦擁有權力便容易窮奢極欲,這常常成為人們“思想走偏”的原因之一。所以爸爸媽媽們,停止吧,千萬別在不停地給孩子灌輸養(yǎng)孩子多不容易,掙錢多辛苦,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觀念了。
老公,你可以為孩子做的還有很多
老公,你可以為孩子做的還有很多今天是母親節(jié),我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媽,但是我卻無法享受母親節(jié)快樂的幸福,兩個孩子一個三歲多,一個三個多月,孩子給我送不了花,老公更是沒有那個心,總不能要求讓老公給買花吧。帶著**寶貝去鮮花店給婆婆定了一束花。雖然沒有鮮花,心里還是祝愿自己節(jié)日快樂。祝天下所有偉大的母親節(jié)日快樂。
拋卻節(jié)日的浪漫,老公我也想和你嘮叨幾句,平時咱們兩個在一起的話語不多,并不沒有話想對你說,而是不知從何處開口,有時在不經(jīng)意間我也想給你說,但是看到你一臉沒有表情,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F(xiàn)在你天天忙于店面的生意,沒有時間陪我,幫我做什么,我也沒有太生氣,但是你在孩子教育上的所作所為,我真的是無法忍受,孩子不只是屬于當媽的,教育也不是媽媽唯一的責任,作為孩子的爸爸你為孩子做的也有很多。
昨天晚上**在床上拿著小被子扇風玩,被子不小心扔到地上的爬行墊上玩,當時你正好躺在墊子上看手機上的漫畫,你沒有理她,孩子讓你幫忙拿,你有些不耐煩,我當時在給二寶喂奶,后來不知孩子說什么了,你拿起旁邊的兒童網(wǎng)球拍就打孩子,要不是當時你打的有些偏一半打在我的腳上,我都不相信你會下手那么重,也許你不是有意的用力打,但孩子卻要承受你意外賜予的疼痛。
你常說現(xiàn)在的**寶貝脾氣越來越壞了,不打不行,還說孩子動不動不要爸爸。老公你有沒有反思一下,平時你是怎么對待孩子的,高興的時候即使孩子在一旁玩的很開心,你也要去抱著她親,但是卻并沒有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你生氣心煩的時候,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你不講道理,直接動手,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有時看到孩子對你反感的態(tài)度,我也想讓孩子喜歡你一些,可是再講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說壞爸爸也不和你睡一張床。
孩子就是像是一張白紙,純真無邪,教育就像是在白紙上繪畫,你描繪什么就會相應的得到什么,你給她繪上希望,繪上尊重,繪上愛撫,繪上愛,繪上鼓勵,就會讓孩子得到幸福,同時你也得到了孩子的尊重,愛撫和愛。老公我希望你能少玩一些電腦,少看一些電視,有時間多陪陪孩子,不要覺得你能掙錢,掙到錢,給孩子一個富裕些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就會快樂,就會幸福的成長。其實你還可以為孩子做的更多。
陪孩子閱讀一本書。**寶貝最大的樂趣就是讀書,而她也很喜歡讓我陪她讀,特別是晚上睡覺前,我得給二寶喂奶,但是她卻執(zhí)意讓我給她念書,老公我讓你給她念**卻拒絕,寧愿自己一個人也不想讓你念書,其實孩子以前也給你過機會,但是你念書只是一種應付,念書的速度很快,孩子根本聽不懂你念的是什么,你并沒有把親子閱讀當作是一種父女之間的情感交流。老公,晚上請不要玩手機抽出來陪孩子看一本書可以么?
接送孩子去幼兒園。幼兒園離店里只有幾百米,騎電動車也就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但是除了我坐月子你去接了幾次外,孩子上幼兒園已經(jīng)一年多了,你去接她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有幾次我在看二寶,而**寶貝又些鬧,就想讓你去幫忙早一些送到幼兒園,**說讓我去送,但是你呢,不去給孩子溝通交流,直接就是拉著她要去送她,拉著她,她不走,你就像老鷹抓小雞般把她提到門外,在抱她去坐自行車時,她死死的抓住車座就是不坐,嘴中嚷著壞爸爸。如果你平時在孩子上學或者放學時抽出幾分鐘去幼兒園里接她,陪她在幼兒園里玩一會,她就不會這么排斥你送她去學校的。
給孩子買一件玩具。兩個孩子出生到現(xiàn)在你給孩子買什么啦,你還記得么?就上次你去市里開會,恰好寶貝要過生日了,我提醒你給她買玩具,你給她買了三個玩具,想想當時孩子收到你的玩具后那幾天的表情,那是怎樣的一種快樂與自豪啊,無論誰看到她的玩具她都很得意:“這是我爸爸給我買的,放學回家抱著玩具不放,我知道那幾天不只孩子幸福,你看到孩子快樂的表情你也很幸福,孩子心里是有你的。所以老公請不要怕孩子玩具玩多了不愛學習了,去超市或者去外地開會,請心里想著孩子,給她買個玩具,哪怕很便宜的很小的,孩子都會很快樂的。
陪孩子看精彩的動畫片時,請和孩子一起交流。老公,你經(jīng)常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都是放動畫片給她玩,有時你會坐在她身邊陪她看,但是請不要吝嗇你的話語,你可以開口和孩子一起交流觀看心得,告訴里面哪個人物怎么樣,就像你想做生意需要接近客戶的距離,找一些共同話題一樣,教育孩子也要站在孩子的思想上去考慮,尋找和孩子的共同話題,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你。
孩子在唱歌時,和她一起唱。**寶貝把你我的基因都遺傳了下來,像你一樣喜歡唱歌,又像我一樣五音不全,每次聽到孩子一個人在唱歌,我都希望自己能是一個優(yōu)秀的歌者,成為孩子唱歌的榜樣,但是每次唱出來都跑調(diào),但是我也要和她一起唱,這樣不僅能帶給孩子安全感,還能傳遞對孩子溫暖的愛,同時也讓孩子覺得家長對她的重視程度,讓孩子更自信。
子不教,父之過,作為一個爸爸,不求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不求位高權重;不求家財萬貫,只要每天拿出幾分鐘時間,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瘋,一起閱讀,一起做游戲,就一定走進孩子的心里,讓孩子覺得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天生和順理成章的,許多事情需要當爸爸的刻意去做,這要以愛心和耐心做基礎。
育兒觀念:請你有空多陪陪孩子
育兒觀念:請你有空多陪陪孩子
主題活動[溫暖的家]正在進行中?!凹摇鳖櫭剂x一定是和孩子爸爸媽媽有關.
家是個溫馨有愛的地方。
談話中,說說自己爸爸媽媽最厲害的地方是什么?聽聽孩子們可愛的回答----我
爸爸會開車,我爸爸每天玩手機,我爸爸從來不來看我,我爸爸最喜歡和媽媽吵
架......。我媽媽也每天玩手......。
那家里的飯都誰做呢?奶奶呀----我奶奶做的飯可好吃了,我奶奶每天給我做早
飯,還每天洗衣服;每天送我來幼兒園,奶奶很辛苦的......
孩子七嘴八舌的聊起了奶奶、外婆......
我外婆可厲害了,什么都會做,還會做衣服。我奶奶也可厲害了,給我做的飯可
好吃了;我奶奶還會給我講故事呢;奶奶叫我寫字呢......
著孩子們熱鬧的討論和回答,我心里有一種莫名的傷感,可愛的孩子呀,你們是
那么的懂事,知道心疼奶奶,你們心中的愛是那么的純凈,感恩的你們一定會很棒的
!
我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該好好反思一下呢?你給孩子的是什么?以身示教、潛移
默化是最重要的。
把關注孩子的座位、孩子之間的一點摩擦、揣摩老師的心思放在關心在孩子身上
吧!多給孩子一點愛,多陪陪孩子,教會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好的行為習慣吧!不
要總是因為你的狹隘,你的一些心思去關注一些沒必要的事件上。
其實,生活是那么的美好;人都是那么的善良;用你的愛,用你寬闊的胸襟去影
響孩子,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成長空間。孩子的成就不是他人所為,而是你切身的影響
。
呵呵-----有感而發(fā)。還是做好我自己吧!
孩子有性別偏見?很多父母自己就有認知誤區(qū)!
孩子有性別偏見?很多父母自己就有認知誤區(qū)!
如果你生了個女兒,你會想要把她培養(yǎng)成為女性領導者嗎?
但其實,要想把女孩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女性領導者,這個想法實現(xiàn)起來有點“難”——這個世界存在的性別偏見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的多:小到十幾歲的孩子,大到父母成人,都會對女性領導者報有不同程度的偏見。
哈佛教授曾經(jīng)引用過2013年的一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向公司職員詢問喜歡上司的性別,35%的職員希望自己的頂頭上司是男性,而只有23%的職員希望自己的上司是女性;這種性別差異在政治上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據(jù)哈佛教授Weissbourd的研究,23%的女孩和40%男孩都更喜歡男性政治領袖,只有8%的女孩和4%的男孩喜歡女性政治鄰袖。
性別偏見的情況在學校和家里也時有發(fā)生,在學生階段,相比女生,男生更容易獲得在學生會擔任“重要職務”的機會;在家里,媽媽和女兒也會感覺男性更加“靠的住”…..這些都證明了女性領導者的狀態(tài):她們在無意中受到性別偏見,這些“無意識”的性別偏見會組為巨大的障礙,影響女孩培養(yǎng)自身的領導力。
那么爸媽媽應該怎么做呢?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點呢?這里有五種方法,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審視父母自身是否存在性別偏見
我們每天都在無意識的接受各種帶有性別偏見的信息:女性應該成為什么樣子,男性應該成為什么樣子…….這些偏見扎根于我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很難改觀,想要帶給孩子正確的性別觀念,首先我們必須要認識自己存在“性別偏見”,這樣才能更好的抵御性別偏見帶來的不良影響。
父母要打破長久以來的思維定式,有意的多接受一些“反傳統(tǒng)的信息”,比如把一些女性建筑工人和男性護工的照片擺到醒目的位置,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有性別偏見;
父母和孩子說話時還要注意言語措辭,我們的語言中常常隱藏著“性別暗示”,我們會形容女孩美,但卻用強壯來形容男孩;
父母可以有意識減少一些指代類性別稱呼,例如不要說“女老師”而是直接稱其為“老師”;
家長也可以和身邊人聊聊你的性別認知情況,人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偏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把自己的偏見“遺傳”給孩子,和身邊人聊聊自己的情況,聽聽別人的反饋,說不到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2.在家中建立沒有性別偏見的“安全區(qū)”
在很小的時候,孩子們就能意識到男女性別的不同,但孩子的這種意識往往是基礎而且狹隘的,如果家長不加以干預和引導,孩子的性別意識就會非常“古板”,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幫助孩子擴大性別認知,防止孩子因為無知而產(chǎn)生性別偏見。
父母應該主動和孩子討論家庭分工,告訴孩子家里為什么這么分工,為什么做飯的是媽媽開車的是爸爸,而不是讓孩子主觀的以為做飯是女性的事,而開車是男性的事;
也要多和孩子討論性別問題,定期和孩子討論一些例如“我們家里有沒性別歧視啊?”“家里對男性和女性的期待有沒有不同啊?”的問題,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家長們不要用性別給孩子設限,要盡可能打開孩子的視野,不要以為男孩就一定喜歡運動,而女孩子就一定愛跳芭蕾??梢宰觥胺崔D(zhuǎn)”性別的游戲,讓女孩想象自己是參議員,運動員和商界領袖,讓男孩想象自己是保育員和舞蹈老師,打破偏見讓孩子意識到職業(yè)與性別無關。
3.幫助孩子走出“性別偏見”的桎梏
孩子們年紀小,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生活在充滿各種性別偏見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需要從父母身上學會如何應對和認識性別偏見,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起到良好的榜樣。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相比于大人孩子有更加敏銳的察覺力,孩子們更容易意識到生活中隱藏著的“性別歧視”,如果有時間的話,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羅列出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種性別歧視,并和孩子們討論這些性別歧視給他們什么感覺;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起正確的“應對反應”,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思考如何面對“性別歧視”帶來的刻板印象。
4.別讓性別成為犯錯的理由
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有的男生會主動去詆毀辱罵或者欺負一些女生,而旁觀者也往往會幫男生找好理由“皮就皮一些吧,男孩就這樣?!?/p>
”男孩就這樣”似乎是一個很好的托詞,但這會給男生帶來這樣不良的心理錯覺“因為我是男生,所以我詆毀和辱罵女生的行為,是被允許的,長久下來將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認知,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及時制止男生的這種行為。
父母要幫助男孩學會“尊重”女性,告訴男孩詆毀女生的做法對女生傷害很大,而不僅僅是像他們想的“我就是和她開個玩笑而已”那么簡單;
父母要允許男孩表達自己的感情,鼓勵男生說出自己的擔憂以及脆弱,鼓勵男孩表達自己同情以及憂慮,而不是一直要求男孩保持“男子漢”的形象;
此外,父母還要教會男孩紳士風度,男孩不僅自己要做到不詆毀女性,在其他人詆毀或者欺負女性的時候,也要及時的站出來勇敢地站出來保護女性。
5.培養(yǎng)女孩自信,幫助女性建立領導力
“不被信任”是很多女性都面臨的問題,因為性別偏見,女性時常被其他人質(zhì)疑有沒有足夠的領導能力,但對女性來說,實力才是最好的回擊,在實際接觸中讓別人體會自己的領導能力,用實力來消除其他人的性別偏見。
家長應該有計劃的提高女孩子領導能力,多和和女孩討論職業(yè)規(guī)劃,一起討論“你對什么有興趣?你想成為什么樣的領導?”類似的議題,并向孩子展示其他成功女性的例子,讓女孩意識到女性也可以取得成就。
家長要給女孩更多鍛練領導力的機會,讓女孩在公眾面前演講,讓女孩有機會參與團隊決策,提高女孩的領導能力;
鼓勵女孩學會和其他人合作,團隊合作是當今社會的基本能力,父母要培養(yǎng)女孩的協(xié)作能力,讓女孩可以在團隊協(xié)作中學會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