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父母絕不會對孩子說這4句話!
發(fā)布時間:2021-01-04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小天使們降臨到這個世界,帶著好奇的目光注視著眼前的一切。
“媽媽,那是什么?”
“媽媽,為什么天上有星星?”
“媽媽,星星可以吃么?”
“為什么不能吃星星?”
“媽媽,為什么星星是黃色的?”
“媽媽,為什么爸爸說我可以吃星星?”
……
面對他們的“十萬個為什么”,很多父母從剛開始的新鮮到后來不厭其煩。然而,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回答不出來,面對這些好奇寶寶們,這4句話,請千萬不要說!
第一句話“沒看到我正忙著嗎?”
這句話會讓孩子傷心,因為它的意思是——我現(xiàn)在的事是第一位,你的問題不重要。
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求知心不受重視,往后遇到問題去探索真相的熱情也會大大消減!所以,即使你真的在忙,也要和孩子平和地溝通:“媽媽正在做一件事,等媽媽做完和你一起找答案”,而非粗暴地讓孩子閉嘴。
第二句話“你怎么這么多問題”
聽到這句話,孩子的第一反應將是“原來問題多不討人喜歡”、“問題多是不對的”、“我不該問出這些問題”,好奇心受到打擊,對世界上的新鮮事物不再那么關心。往后,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成年后也會克制,不敢向其他人求助,變得越來越內(nèi)向。
第三句話“你這么小,說了你也不懂”
用“年紀小,聽不懂”當做逃避回答的借口,很多家長都在這么做!小貝在這里要說,no!你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有問題!請尊重你的孩子,盡你所能幫助他,解決他的難題,帶他了解這個世界,千萬不要因為他年紀小就覺得無所謂!
第四句話“這么簡單的問題你都不知道?”
這句話的殺傷力非常大!孩子會因此變得自卑、抬不起頭,因為他感到自己連最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還因此遭到大人的嘲笑和訓斥。如果你不想傷害你的孩子,請別用這種話去攻擊他。
上面這4句話,你對你的孩子說過嗎?如果說過,請馬上改正!
下面這樣4句話,則對他有幫助
第一句話“你來決定……”
如果你要讓孩子來做什么事情,或者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你可以說這樣的話——“你來決定吧,……”給他一個清晰的認識:我自己決定了我的行為,同時對我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做,既可以教會孩子明白選擇就意味著承擔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總是充當一個約束他們的壞警察的角色。你選擇了,并且對它負責,這就是真正的自由。
第二句話“我愛你,但我不喜歡你的這種行為?!?/p>
這樣同樣能夠給你自己一個提醒,你的目的是糾正和引導孩子的幼稚和無知,讓他變得更加可愛和優(yōu)秀,而不是僅僅為了教訓或懲罰。同時,這也能夠使你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更能保持平靜平和,而不至于表現(xiàn)出低質量的、起不到榜樣作用的咆哮。
第三句話“你要知道,不同的人會有自己不同的需求”
當你的孩子又在重復那句“這不公平!”的時候,你需要做的不是呵斥或忽視他,而是要耐心地讓他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事實上,每個人并不是一定都會得到同等的待遇的,在這種狀況下,“公平”真實的含義其實是“每個人在他需要這個東西的時候得到它”。
第四句話“告訴我,你心里真實的想法!”
根據(jù)事實,幫孩子掌握自己的情感,教導他在這種時刻應該怎么想,讓自己能平和,能和他人處理好關系。這樣,將來在沒有家長在身邊的時候,他們也能學著克制和緩解自己的情緒了。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你需要記住這些——
讓孩子覺得他是你的朋友,對于你的要求,他的回應和參與是被期待、被尊重的,而不是讓他覺得只你不滿了,他就成了你的對立面了。
對孩子說話不要過于用“技巧”。例如“我剛才跟你說什么來著!”這種只問不答的反問句,其實隱藏的是你對孩子沒有遵循你的話的指控。你直接并嚴肅地表達你的意愿,能減少孩子很多困惑,有利于親子之間的溝通。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父母最不應該對孩子說的5句話
說話的確是一門藝術。不同的語言在不同場合,從不同的人嘴里說出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你平時有注意過自己和孩子的說話方式嗎?有沒有覺得有哪些不妥當?shù)牡胤侥兀拷裉鞄椭鹘o大家精選的這篇文章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一起來細數(shù)下那些和孩子說話時不該踩的“坑”!
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力量真的很神奇,父母的一句話可以成為溫暖孩子一生的陽光,但是也會成為沒有煙火的武器,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以下5句父母最不應該對孩子說的話,新的一年,哪怕讓它爛在肚子里,也不要再對孩子說啦!
給孩子貼負面標簽的話
“你怎么總是這樣,做事毛毛躁躁?”
“你怎么這么膽小呢?見了叔叔阿姨也不招呼?”
“你總是這么馬虎呢?”
“你怎么這么笨呢?這么簡單的題都做錯!”
我們家長一旦生氣,就會情不自禁地給孩子貼各種標簽,什么“笨蛋”“自私鬼”“搗蛋鬼”各種負面詞語當著孩子的面脫口而出。父母可能從未意識到,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nèi)容相一致。這就是“標簽效應”。
大人隨隨便便的一句負面評價,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種子,會給孩子很強的心理暗示,孩子很有可能朝著這個暗示的方向發(fā)展,最終成為父母嘴里的那種孩子。
恐嚇孩子的話
“等你爸爸回來,看他怎么收拾你!”
“你再這樣,馬上就滾出去!”
“這是最后一次警告你!再不聽話,看我怎么跟你算賬!”
父母經(jīng)常說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缺乏安全感,從而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越來越緊張。
此外,這類恐嚇威脅的話,大都是家長一時的氣話,基本上不會真的實行。這樣的話一旦說得多了,孩子就不會再把父母的話當真,降低了家長的威信。孩子就會更加肆無忌憚,放任自己,父母以后再教育起來就不會收到太好的效果。
讓孩子感到內(nèi)疚的話
“我都是為了你好”
“你一定不要辜負我們的期望”
“爸爸媽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孩子聽到這類的話,壓力會很大,內(nèi)心會有愧疚感。他們會為了回避內(nèi)疚感主動幫父母做家務,努力學習,去取悅、報答父母。可是,孩子們是因為內(nèi)疚才去認真做功課,聽父母的話,而不是因為他內(nèi)心想去做。
因為內(nèi)疚而去做某件事的孩子,他似乎顯得很乖很聽話,但事實上,他學習、聽話的動機已經(jīng)不單純了,這是在愧疚感的控制下為了爸爸媽媽而做出的行為,事實上他們已經(jīng)失去自我了。
而且,當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某種期望時,他們會自責,比較敏感的孩子甚至會抑郁,甚至會自殘、自殺等。
敷衍孩子的話
“寶貝,你真棒!”
“我正忙著呢,一會再說?!?/p>
“別問我,去問你媽/爸?!?/p>
像“你真棒”這樣籠統(tǒng)的夸獎,家長真的是輕車熟路。但是這句話聽上去真的很敷衍啊。我們都知道夸獎是要講究方法的,夸具體不夸全部,父母應該具體指向孩子所做的事情,有針對性地夸獎。這樣孩子才會體驗到這樣做的愉快心情,最終會強化這種行為,把好的表現(xiàn)堅持下去。
當答應孩子的某個請求時,只要合情合理,就一定要將承諾變?yōu)楝F(xiàn)實。如果答應了孩子某件事轉身卻忘了,次數(shù)多了,孩子就再也不相信大人,還會從心底里看不起父母。
當孩子問你問題或者想讓陪伴時,不要以忙為借口隨便打發(fā)孩子。如果總是這樣敷衍孩子,孩子就真的不會來“打擾”你了,你也就真的“清閑”了,這真的是家長想要的結果嗎?
所以,希望父母能夠認認真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請求每一件事,不要總是敷衍孩子。
貶低自己或另一半的話
“爸爸媽媽沒本事……”
“你爸太不像話了,那么懶,臭襪子到處亂扔?!?/p>
“你媽真的是太啰嗦了,煩死了”
教育專家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自卑感是由父母誘發(fā)的。父母如果能堅定自信、樂觀向上,那么,孩子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
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自己的自卑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把自卑感傳染給孩子。這種自卑感就像是二手煙,強迫孩子吸入,給孩子種下悲觀主義的種子,越來越陷入無力感。
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詆毀另一半,說另一半的壞話,會讓孩子左右為難,對父母都不滿。而且還會讓孩子排斥婚姻,對親密關系產(chǎn)生恐懼感。
涂磊曾說過:“說話的時候,刻薄嘴欠和幽默是兩回事,口無遮攔和坦率是兩回事,沒有教養(yǎng)和隨性是兩回事,輕重不分和耿直是兩回事?!?/p>
所以,說話有道,不要再用你的語言傷害你的孩子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這絕對不是三個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這絕對不是三個字中午吃飯歸來在微薄上看到前幾天失蹤的孩子xx找到了,但是確是冰冷的尸體.博主點開了一家報紙的連接,對這件事情進行了了解??催^之后心很疼,水真的是一個很危險的東西,似乎每年在不同的地方都有溺亡,這個八歲的小男孩人生才剛剛拉來帷幕,就這樣的告別了人世,而且還在管子里躺了四天,想想就痛心,看著報道,不僅在想,園區(qū)為什么在這么大的管道前面不做任何防護,是不是太大意了,以為不會有事情,唉,
在我們?yōu)閤x默哀的時候,我們作父母的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其實這場悲劇完全可以避免,為什么父母會放任才八歲的孩子一個人在漂流上,而且還是三人的漂流筏,他才八歲.對于危險是沒有什么辨識的,尤其是現(xiàn)在城市的孩子.
我們在這里暫且不考慮這個水上樂園的原因,單單從父母角度來說,怎么可以允許自己的孩子離開視線.而且又是在比較危險的水中,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僅僅以以上幾句給已經(jīng)做了母親的自己警示,外出看好自己的小孩.
你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絕對不是三個字那么容易,
父母,別拒絕孩子對你的愛
父母,別拒絕孩子對你的愛這個月xx爸都非常忙,但每到周六卻可以帶孩子加班,所以這幾個星期,周六xx寶都是跟他爸混一天,吃喝自理,爺兒倆非常自在。xx寶很是期盼和爸爸在一起“上班”的日子,而且對他爸充滿崇拜:媽媽,我爸好厲害,他們不會的都來問我爸怎么做!父親參與育兒明顯的好處都出來了??墒沁€有明顯的不足,有待改進。
晚飯后,家人看電視,我提醒xx寶喝水,在外面跑一天,得補充一下。xx爸就嘮叨xx寶:在外面不要向我要飲料,口渴了喝水?;貋砜梢哉スT陲嬃蠁栴}上,我們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這一提醒,xx寶自己動手去榨果汁了,我在房間里,奶奶在洗澡,沒人管他,也不知道榨了幾杯,還端出來一杯送給他爸。這時只聽xx寶非常高興地請爸爸喝果汁,結果xx爸只淡淡的說了謝謝,我不喝,繼續(xù)看電視,沒了聲響。類似的情景好多次上演,好幾次,xx寶留他非常喜愛的水果,哪怕留一個給他爸,等他爸下班回來,xx寶都很高興地對他爸說,爸爸,這是我給你留的,你吃吧。結果都是:謝謝,你吃吧,我不吃。淡然。有時我在旁邊就用眼瞪他,才明白過來,才會說:呵呵呵,好,非常感謝,我吃。要是我,我就非常開心地大聲說:真好吃啊,太美味了!這是xx寶留給我的!可惜很少有機會呀,因為吃東西的時候,經(jīng)常是我喊著:我們平分!如果他爸不在家,xx寶總會叫著給爸爸留一點。呃,男人沒那么夸張表達愛,但這一次次拒絕孩子的分享,就是拒絕孩子的愛,孩子以后怎么再給我們愛呢。
前兩年,朋友們住一起的時候,涵寶兒和佳寶兒經(jīng)常來家里吃飯。做了小朋友們愛吃的,端上桌,孩子們開始搶盤子,都往自己跟前兒拉。最后的結果是:放中間。這時候,只見孩子們個個拿勺子往自己碗里堆。這時候的孩子,雖然只顧自己,但也知道了不能全讓自己吃,別人也得有份。再大一點,不用我們在旁邊做調(diào)節(jié)員,他們之間自己解決了,放在哪里,個個滿意就行。再后來,春節(jié)的時候,來了小客人,xx寶竟然知道了照顧小姐姐,給她夾喜歡吃的菜,受到了阿姨的大加贊揚。在孩子的成長中,學會分享是個漫長的過程。分享就是愛的一種表現(xiàn)。而我們其中不經(jīng)意的舉動,扼殺掉了孩子的愛的表達。
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自私,懂得分享,愛父母,善待他人。如果孩子這方面出了狀況,是不是得想一想,孩子從小自己就是這樣對待他的:好吃的全留他,自然而然地吃獨食;孩子所有事情大包大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愛孩子,自然而然,為什么孩子愛我們卻被我們拒絕呢?
父母要經(jīng)常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導讀:原來我的一個小小改變,帶給女兒的卻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女兒真的是媽媽的鏡子。
“媽媽真的好愛好愛你!”
老師發(fā)來幾張妞兒和同學在老師帶領下滿校園里找春天的照片,真是春光明媚,繁花盛開呀!一群天真的孩子,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在花紅柳綠的掩映下,是如此嬌艷??粗哼@些照片,想想真的需要好好呵護她的成長呢。
但人又是多么的矛盾呀!面對如此競爭激烈而又復雜的社會,做父母的我們又不能不幫她進行了選擇,背上沉甸甸的書包,進入學校,結識同學、結交朋友,接受教育,嘗試著讓她獨自去面對一些問題和困難,學會承受壓力,學會適應并解決它。真的很無奈,這就是生存法則。
很多時候真的很擔心,她嬌嫩的心靈是否承擔得起?可是妞兒,媽媽唯有做的,便是經(jīng)常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你“媽媽真的好愛好愛你!”
加油!為你,也為媽媽自己。
“能講給媽媽聽聽嗎?”
六歲小孩的世界,和我們大人是不一樣的。她有自己的觀察點,也有自己的判斷,還有自己的迷惑。這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她說出來。聽聽她的描述,聽聽她的看法,亦或是她的困惑。不要急于打斷她,只做忠實的聽眾。
妞兒上學期,可能蒙,每次我引導她說說學校里的事,她就靦腆地笑笑回答:我忘了。
這學期,經(jīng)歷了半學期的幼升小的磨合,妞兒似乎董事了點。
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妞兒氣鼓鼓的,就輕輕刮了一下她的鼻子,逗她說:今天好像有個小人兒不高興呢??墒遣恢獮槭裁??
妞兒氣哼哼的說:哼,今天我被罰掃地了。
我說:哦?為什么呢?能講給媽媽聽聽嗎?
妞兒說:老師說我座位周圍有垃圾??墒悄鞘莤xx故意踢過來的。
我說:那你可以給老師說明經(jīng)過呀。
妞兒說:給老師說了,xxx不承認,老師就不聽了,說垃圾在我座位上,就罰我。老師不相信我。
我說:媽媽相信你。能不能給媽媽講講,是什么垃圾呢?
妞兒說:是轉鉛筆的鉛筆屑。我又沒帶轉筆刀,根本就不是我弄的。
我沉默了一會兒,說:老師也有弄錯的時候。地也罰掃了,就當我們幫別人做了件好事。應該開心才是,對不對?
妞兒想了想,說:也只好這樣了。
晚上睡覺時,妞兒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你真好!肯聽我說這么多。
我親親她的小臉,說:記著,有什么事都要說出來,媽媽永遠是你忠實的聽眾。
“需要我?guī)兔???/p>
上學期,心想妞兒從幼兒園到小學有太多事情需要適應,很多事我就越俎代庖、全包辦了。后來發(fā)現(xiàn),妞兒有好多事情因為沒有參與,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跟個沒事兒人似的。由此也助長了一些不好的毛病。
這學期,我就給她不斷灌輸:自己的事自己做!只是注意觀察,看她實在有困難,就說:需要我?guī)兔幔?/p>
妞兒有時會倔強地說:不需要!我自己能做。有時也說:媽媽你幫幫我好嗎?在我的幫助下做完,妞兒會說:謝謝媽媽!
我發(fā)現(xiàn),我經(jīng)常掛在嘴邊“需要我?guī)兔幔俊边@樣一句話,其實只是給妞兒吃了一顆“定心丸”。傳遞給她的意思是,媽媽沒有不管你,看著你呢。你盡可安心做你的事。遇到困難是可以求助的,媽媽和你一起面對,一起想辦法。妞兒的進步是如此明顯!
原來我的一個小小改變,帶給妞兒的卻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女兒真的是媽媽的鏡子。